精通一门手艺或掌握一门绝技,对于一文不名的白手创业者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金,创业的本钱。有了它你就可以敲开事业的大门,走遍天下创大业,铸造人生的辉煌。
即使你现在既无手艺,更无绝技,但只要你有恒心,勤奋好学,虚心求教,你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假如进一步把你的技术或绝技变为一门创新实用的专利技术,那么你就可以创立你的发财基地了。
“江湖郎中”的绝密配方:101
身怀绝技而藉此无本发财的人,赵章光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1987年起,赵章光的事业开始光辉灿烂,他的“101”名扬四海,誉满全球。
从此,各种荣耀纷至沓来
——1987年10月,赵章光荣获布鲁塞尔第36届尤里发明博览会个人发明最高奖——一等骑士勋章。
——1988年4月,赵章光获第16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员最高荣誉奖,奥斯卡发明奖。
——1989年4月,在巴黎,赵章光荣获第30届国际发明博览会最高奖及1枚产品金牌奖。
——同年7月,在巴黎。赵章光获北京首届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
——1991年6月,他的101和101 E在纽约第十四届国际发明博览会上获2枚金牌奖。
赵章光如今是中国大陆医学界最为风光的富豪之一。他的产品在国内市场每瓶售价为300元,转手可卖到500~600元左右,在日本市场极为火爆,售价高达每瓶200美元。
现在的赵章光,住在北京华侨村高级住宅区,出入以豪华的奔驰轿车代步,惹得许多市民艳羡。
现在的赵章光,据保守估计,财富约为1亿元左右。
困顿的江湖郎中
在发迹之前,赵章光却是一个村野郎中,身无分文,家徒四壁。我们看看赵章光当时的贫瘠以及他怎样凭着绝技发财的。
1943年9月,赵章光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泥幼村的一个家庭。家境贫寒,连生计都难以维持。家中人口多,老母亲又常生病。只上到初中二年级,就辍学在家,操持生计。面对黄土背朝天,繁重的农活并没有累垮赵章光,而生活的困顿却激起了赵章光发财致富的欲望。但他能做些什么呢?
毫无办法。
第一:赵章光没有一分本钱。
第二:赵章光没有社会背景,
第三:赵章光没有能帮忙的朋友。
蓄集力量
要发财、极不容易啊。能给赵章光带来财富的惟一希望是父亲极其丰富的中草药知识。这便是赵章光惟一可以依仗的资本。当时,他已意识到这一点。一有空闲时间,生性好学的赵章光就向父亲询问各种草药的形状和性能,背得烂熟,铭记于心。
1965年,赵章光的命运发生了一点转变。当年22岁的赵章光同雪湾村19岁的林微云结为连理。林的父亲是一位专攻皮肤病的乡村医生。赵章光结婚后,常去拜询岳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赵章光又学到了不少医学知识。
赵章光后来的发迹,与他的岳父有不少关系。在岳父的建议下,赵章光专攻秃头顽症。但他没有本钱,事必躬亲,为了采集草药,他常得背起竹篓,拿上铁铲,带上各种工具,走遍家乡的田野地头,山沟野岭。有些药材在附近的村庄没法采集,他就带上干粮,向雁荡山林深处走去。
他没有实验室,家里摆满了瓶瓶罐罐,药材晾晒煎熬烘炒泡制,全靠自己一人动手。他没有本钱请试验对象,就在自己身上试验,在妻子、孩子、父母的身上测试自己熬制的中药的功用效果。药物的刺激谁也无法忍受。但为了支持赵章光,为了圆他的发财梦,大家忍住了。
负债累累
那时赵章光的生活极端困难,家里的柴米油盐和仅有的可怜巴巴的几角几分钱常被赵章光挪用购买了药材。他的妻子林微云极力支持丈夫、千方百计为他筹借款项,有时候哪怕只借得三五角钱,也都全部交给了丈夫。
债越借越大了,1000元,2000元,5000元的借,后来实在无法借钱,干脆把自己的祖屋也卖掉了1间。赵章光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试问世间有多少人脱发秃顶?倘若能研制出一种专治秃顶顽症的药物。它的市场有多么广阔啊!
他的土法实验一次又一次失败了。……
但赵章光没有灰心,咬紧牙坚持下去。或许上苍有眼,神助了他。1974年的一天。他的试验终于成功了:秃顶患者的头上长出了秀美的新发。历尽艰辛,赵章光终于如愿了。他把自己历尽千辛万苦研制出来的生发剂命名为“101”生发剂。
赵章光为什么要选准秃头脱发为主攻对象,而且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呢?这其中还有一段插曲。
1966年夏季的一天,赵章光到野外打猪草,忽然感到身上奇痒难受,原来他也患上了极难治疗的皮肤病。他的岳父也束手无策。大队便把赵章光送到省城杭州的一家医院治疗。
在省城医院治病的日子里,给赵章光带来了许多收益。在两年的住院期间,他一面观察着医生给自己治疗的方法和用药情况,一面体会着病情的变化。同时他又借来一些医学书籍和杂志认真阅读。因此他长了不少见识。
病愈回家后,那时正好推行合作医疗制度,赵章光便主动要求当赤脚医生。像岳父一样,赵章光精于皮肤科。很快,他在家乡一带有了名气。赵章光也颇为自得,但有两少女脱发症患者,赵章光用尽平生所学也依然束手无策。这使他的自尊心极受刺激。这才使他发愤图强,知难而上,发誓要攻克这一脱发顽症。
因为这个契机,赵章光才悉心研究,吃尽苦头之后研制出了“101”生发剂。
绝处逢生
“101”出世后。赵章光又受到了不少挫折。这便是如何推销、如何让它为患者认可的问题。为了把“101”推向社会,赵章光四处碰壁。
赵章光找到乐清县卫生局,请求批准行医,被拒绝了。他被斥为骗子、江湖郎中,他的“101”也被贬为假药。
1980年夏天,赵章光带上药箱来到温州,怀揣“101”寻找合作,任凭他好说歹说,口干舌燥,就是没有人愿合作。他失望了。
1981年,赵章光乘船北上宁波,一边行医,一边寻找医院,请求合作。但又遭到拒绝。没办法,只好折回家乡乐清。
回来不久,赵章光雄心勃发,冒着极大风险,毅然挂出脱发诊室的招牌,行医治病。无证行医?卫生局哪能容忍?于是要取缔赵章光,并封门抓人,绳之以法。
好在新上任的********关心过问,在他的帮助下,赵章光才没被治罪。当乐清县卫生局要求赵章光将“101”处方公开时,赵章光断然拒绝了。赵章光知道自己费尽无数心血换来的药剂价值。乐清县又不能容他安身了。没办法,赵章光又过杭州,重入温州,依然一路碰壁。
难能可贵的是赵章光从没有失去信心。
1984年秋天,受一则广告启发,赵章光决定将他的“101”作为护肤美容品推向市场。
赵章光向郑州有关人士发出了自荐信。
很快,他遇到了识货的支持者。郑州亚美商店经理、郑州管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向管城区有关负责人极力推荐。不久,赵章光携同助手林余存、赵挽澜北上郑州。
郑州管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因为赵章光的到来,为他开设了门诊室,把他当作专家对待。每天给他5元生活补贴,并派专人给他做适合他口味的南方饭菜。同时,在郑州各大报纸,电台、电视台大作广告,甚至连医院的名称也改为脱发专科医院。
赵章光终于有了自己的落脚点。
走向成功
赵章光果然不负众望,实至名归。曾经冷落萧条的医院一时间热闹起来,他的诊室患者不绝,从早到晚忙个没完。求诊问药的信件雪花似地从四面八方飞来。脱发专科医院从此美名远扬,治愈的患者送来一块块牌匾,一面面锦旗挂满了医院诊室墙上。
赵章光的神奇医术引起了新华社的注目,一位被治愈的脱发者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向这位记者详细介绍了“101”的神奇功效。新华社记者通过更进一步深入的采访,写下了《治疗脱发有新药》的通讯稿,发向北京总社。全国各大权威报纸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了转载。这篇稿子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广告效应。这一年,赵章光从开诊到年底的8个月中,为医院创下了40余万元利润。
赵章光接受了管城区科委主任贾守荣的建议,“101”通过了省技术鉴定,并在郑州办厂大批量生产。
1986年11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7位专家批准了“101”技术鉴定书。
1987年3月,北京市“101”毛发再生精厂成立。从此,赵章光走上了光辉灿烂的生财大道。
赵章光发财的道路真是千曲百折,历尽艰难。但他身怀绝技,而且坚韧不拔,矢志不移,不功成名就绝不放弃。每一位身怀绝技的赤贫者,你从赵章光的发财史中得到些什么启迪呢?记住,永不放弃。
没有手脚的刻字修表老板
盘古开天地以来,这样的奇人恐怕只有他。他既无双手,又无双脚,完全是个肉坨坨,居然会刻章、会剪纸,还会修表,办起了刻字修表店。他,称得上一个旷世奇人。
张定卫,不是奇珍异宝,而是世界之最。不说不信,说出来让你大吃一惊。他不是小孩。在生命的年轮上滚爬了45年,光光的脑门上已经刻下了数道岁月的沟纹。可他说话是娃娃声音。在这45年里,他一直困守在这间又矮又窄的小屋里。他无法走出这个小山村——湖南省溆浦县观音阁镇覃村。
他只有一米高的个子。但他不是侏儒,是两岁时的那场大病,万恶的骨髓炎仅一年光景就无情的夺去了他的双脚和双手,成为一个世界罕见的仅有的“四个肉柱”的残疾人。
这样的人,照说是难以生存下去的。可他没有向厄运和不幸低头,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和钢铁的意志,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他与青年楷模张海迪,特级伤残军人刘菏比,成绩虽然没有他们巨大,但他们都还有一双灵便的手,可张定卫没有双手双脚,十几年来。他为群众雕刻印章10000多枚,修理钟表300余块,手电筒800多个,锁800多把,还为群众写对联1000余副,剪窗花绘画五百余幅。
张定卫是一个特等肢残人。他浑身充满着拼搏的力量,洋溢着人成为万物之主宰的喜悦。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人类的生命力原来是如此的强大,意志如此之坚强。他称得上是一个旷世奇人。
他十二岁才开始学吃饭和走路
不能动弹的张定卫,父母给他喂饭喂水12年,抱着他屙屎屙尿12年。白天父母外出做工,把他放在床上睡着,屎尿全屙在竹床上。等父母收工回家屋里臭气熏天。母亲一边打扫清洁,一边烧火煮夜饭,等做完家务事,洗澡上床睡觉,已经临近半夜。这些事情,张定卫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暗暗地哭了好几回。自从他记事那天起,母亲一个好端端的身体,不几年便被折磨成瘦骨如柴。张定卫决心要学会走路,学会吃饭,学会日常生活中要干的一切事情。
开始,他让父母在他胸前摆一张小凳,把碗放在小凳上,他低下头用嘴咬。牙齿咬不到饭,就用舌头舔。有时嘴巴用力过猛,碗掉到地上打烂了。他把筷子咬起来,夹在右臂和右腮间,把头伸长一点,学着夹菜;把筷子拿短一点,把饭往嘴里扒。如此,饭菜便可顺当地咽进肚里去。他自己好高兴,父母也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
张定卫攻克了吃饭这道难关,又背着父母勇敢地往床下滚,想下去用两具肉柱走路。他像一截木头摔到地板上,屁股挫痛了,脑壳摔了个大肉包。可他没有吭声,不顾疼痛地坚持学,摔倒了,又爬起来。
他终于学会用屁股走路,但自己感到有点不体面,于是,他又想用断腿走路。有一回,父亲把他背到一个邻居家玩。父母出去办事,夜深人静邻居家要关门睡觉了。父亲还没来接。他急中生智,要那家伢儿给他找双大人的鞋,套在断腿上,扶着他站起来一步一步地搀着他走。他每走一步,都要咬紧一次牙关和闭一阵眼,不知走了多久,才回到自己的家。
后来他吸取穿鞋不稳走几步就掉的教训,找来父亲的长筒雨鞋。一个劲地往腿柱上套。由于没脚板,怎么也穿不稳,他又找来两只烂皮鞋底,裹在断腿上,再用绳子绑紧(这一系列动作是用嘴和右臂肘帮助下完成的),然后再套进去走路,—步、二步、三步……经过两个多月的锻炼,他终于像正常人—样会走路了。
他偷偷上学当旁听
张定卫学会走路后,再也不看见他呆在家里了。有些不上学的伢儿找他玩,但始终没有找到他。有时母亲把夜饭做熟了,他才回来。父母问他干些什么,他摇摇头,说:“到外面玩”。
“你怎么会写字?”父亲含着烟管惊疑地问。
他撅着嘴,睁着两只扑闪扑闪的眼睛,低声地答道:“我到学校学的。”
原来他每天出去,是到学校去旁听。在校门口,在窗户下,偷偷地看偷偷地听。教师被感动了。便拉他进教室去听讲,同学们很同情他,都把他当同学看待。同学用石板写字,他没有,同学便主动把石板借给他玩(当初还无法写字)。玩熟了,便写字,(用右臂和右腮夹紧笔)练呀练,写呀写,开始写得很慢,后来慢慢就熟练了。
屋里木凳上不准写,又到哪里去写呢?一天,他回到家里,用拣来的石灰块在地上画。石灰块咬不到嘴里,他就用舌头去钩。石灰又苦又涩,他全然不顾,钩得嘴皮焦皱皱的。
过了几天,母亲见他用嘴巴咬着石灰写字,心疼地将他抱在怀里,哽咽着说:“儿呀,妈知道你很想写字,我托人从镇里买来了笔!”
他好高兴,连忙用右臂和右腮接过笔,放在桌上看了一眼又一眼,然后移近桌了,将笔夹进右臂右腮间,随着头的摆动,一个一个的字写出来了。这年,他16岁。
他开起了刻字店
张定卫有了文化,便找到队长,要安排一份事情做。
当年还是吃大锅饭的时候,每家户主领粮领钱都要有一枚印章。他家的印章掉了,便托人去县里刻一枚。一个多月还没刻来。眼下又到发粮时,没有印章怎能领到口粮?
他父亲很着急,张定卫突发奇想:“自己刻一枚,试试看。”
当天,他弄来一截透明的牙刷杆。把头磨平准备刻,但一想字刻出来印在纸上是反字这怎么办?正当他失去信心时,突然灵机一动,找来一面小镜子。把字用镜子一照,一下便成为反字。于是他将牙刷杆夹在桌子缝隙里卡紧,两边扎上尖尖,用嘴咬紧凿刀,一横一刀地刻。牙齿咬得凿刀当当呼响,口水沿刀边往下流,刻呀刻,雕呀雕。突然,最后一个字的一撇,身子一晃,一刀下去,划坏了整个字……
他好恨又好气,他呆呆地看着自己的断臂,都是它不稳,要么全成功了。忽然,眼睛一红心一横,一口往断臂咬去,断臂上立刻现出几道牙印。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苦战,终于刻出了一枚有着父亲大名的印章。消息一传出,村民们纷纷来找张定卫刻印章。张定卫很高兴,他白天刻晚上也刻,有使不完的劲儿!这么多人来求他、尊重他,他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做人的尊严。经过无数枚印章的雕刻,工多艺熟,到后来每15分钟就可以刻好一枚。他在村里办起了刻字店,每刻一枚印章,只收一角五分钱。其实,他不想收钱的,他想自己残废了,能为乡亲们干点事,本身就是莫大的欣慰,可有些人见他刻章辛苦,硬要给钱,他就把这钱用于买材料。1996年村里来了很多修铁路的桃江、益阳人,他们见他用牙齿刻印章,赞叹不已,要他给每个人刻一枚(因为都要印章领伙食费)。他整整用了半年时间,共刻出一千余枚印章。当他们给他付钱时,他却说:“我刻印章不收钱。你们这么远修铁路,就算留个纪念吧!”
几十年来,他刻了大约一万余枚印章,全是用牙齿磨出来的呀!
他又学会了修钟表
张定卫雕刻印章的历史很长,但修理手表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几年。
他38岁那年,一个伙伴给他一块烂表,叫他拿到县城去修一下便可用。然而,他没有去修,就先将表戴在右臂肘上(左臂太短不好戴)。表虽然不走,但只是判断一下,信口报了一个时间,结果误差了一个半小时。于是有人笑他:“张定卫的时间与大家不同。别人天亮他天黑,两个天两块地!”
他听了真不是滋味,下决心把手表修好,决不能戴块烂表让人笑话。
不会修,自己先学;没有工具,先用钳子。他用右臂肘和右腮夹紧小钳,再用嘴咬开表盖,哇,细细地零件一大堆,从何下手?为了钻研技术,每回赶场,他都在修表摊前偷偷地看。一连赶了四回场,偷学了四回,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了修,修了学,终于修好了自己的手表。后来,乡亲知道他还能修表,你一块他一块地往他家送去。他抽屉里经常放着十多块手表,有人劝他到镇上去刻印章,修理手表和电筒,他笑了笑说:“去镇上摆摊子,手脚要快,我这笨手笨脚的,半天搞不好一件东西。人不熟,有人当场就要取,我哪能做到呢?”接着他的刻字店里又增加了修表业务。他先后为群众修了两百余块手表,一百余架钟。在收费时,他有自己的原则:修中老年人的手表不要钱。青年人的手表,困难的收一半、生活好的分文不少,钟和手电筒,一概不收费,原因很简单:不要成本。
正常人能干的事,他都能干
他会游泳。一口气可游100多米远。
他会缝补。比女人缝的还细还整齐。
他穿衣穿裤“四柱”并用,用他自己的“绝招”,穿得十分整齐。
他吃西瓜的动作,让人拍案叫绝,比正常人还吃得快;他抽烟划火柴很惊险,动作快,否则会要发生火灾的。
他扫地用的扫帚很独特,把子很长,右腮和右臂肘把扫帚一夹,比什么都夹得紧,地扫得特别干净。
他会下棋。有一年在全镇象棋比赛中,还夺得过冠军…
他会书法和绘画。1986年全镇书法比赛,他名列第一;他绘的画,还被县文化馆拿去参展。过春节,是他最忙的时候,这个要他写对联,那个要他剪窗花,有时还被人抢走和偷走;他的剪纸有鸳鸯戏水、花好月圆、丹凤朝阳等,剪出的人物鸟类,栩栩如生,非艺术家手腕不可。
他会喂鸡,他养的鸡长得又快又肥。去年他饲养了30只鸡,由于技术过关,30只鸡全部成活。后来卖去28只,留下两只不卖,说:“我40多岁,从来没有给父母做过生日,今年我要给父母做一回生日。”一个有孝心的儿子感动得父母淌下了老泪。
他给某姑娘写了一封情书
他讲了好一阵。陪同采访的县残联副主席李远书问他想不想成个家,他粲然一笑,说:“谁不想成个家。”
接着,他谈起给村里一个姑娘写信的事。他曾经写过一封求爱信,遗憾的是这封信一直没有交给那个姑娘。假若那姑娘知道张定卫的苦恼,或读到这封信时,将会作何感想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张定卫几十年在充满曲折和坎坷的人生路上,拼博得十分艰难,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勇气和毅力。一个灾难深重的人,他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累赘,还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了他这种自强不息和自生不灭的精神,前面不管困难有多大,他生活都会更好,会得到自己的幸福!
一个残疾人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相比之下,我们好手好脚的人,难道不应该更努力干出一番更大的事业来吗?
穷木匠成了亿万富翁
1993年6月5日,由紫金山天文台提名,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028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张果喜星”。
张果喜,何许人也?
张果喜,江西果喜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大陆上顶级木雕大王。1992年秋天,张果喜对新闻媒介谨慎保守地承认,他的家财约有3000万美元。按当时的官方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约1.6亿元;按目前市场交易价,则约为2.4亿多元人民币。
如此辉煌的业绩是怎样创下的呢?
牛刀小试
张果喜原来姓毛,家中兄弟多,生活困难,便把他过继给姓张的姨父,成为张家的独子。养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微薄,仅够糊口。因此,为了生计,张果喜15岁就当上了木匠,靠斧凿为生。几年后,张果喜已掌握了一套木雕绝技。为了创业,他说服了养父养母,毅然把家中惟一的房子卖掉,筹得 1400元钱,拉来了12位有志青年,办起了木雕厂,生产雕花木箱和雕花家具,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那年,张果喜21岁。
从此,张果喜日夜奔忙,一边联系业务,一边派人到外地拜师学艺。回来后,再传授给大家。有了一定的积蓄之后,他办了一家家具厂。而真正使张果喜一跃而成为富豪的却是1979年那次生意往来。
与佛有缘
1979年,张果喜的上海家具厂名气越来越大了。有位日本客商找到了张果喜,要与他签订制作50个佛龛的合同。虽然张果喜从来没有雕刻过佛龛,但几年来的生意阅历使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宗买卖的重要性,便毫不犹豫地签了字。带回佛龛图样后,张果喜把这次生意的重要性告诉了大家,并要求各位员工务必不惜一切代价,严格按照佛龛的图样和日商的合同要求,赶制出50个产品来。经过了几十天的日夜奋战,佛龛终于如期按质送到了日商手中。日本客商对张果喜的办事效率惊讶不已,小巧精美的佛龛更使日商赞叹不止。他们继续合作了。
从此,张果喜的木雕业开拓了新的天地,生意越做越红火。
1979年以来,他的木雕企业每年以产值递增75%,利润递增143%的高速度迅猛发展。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的木雕和他的企业成就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
口诀:芝麻,开门
通过变卖家产而创业起来的张果喜,凭着学成的木雕绝技一跃而成了亿万富豪。现在他的全部家财已超过了3亿人民币。
谁掌握了绝世技艺,谁就可能有机会大发其财。张果喜的发财事实,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记住,你没有钱不要紧,关键还看你自身有没有过硬的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