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失误是生活、交往、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困境,你虽然可以选择保持沉默,但这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你是个大人物就更遭糕了,所以你应积极寻找适当的措施来补救。用“谎言”来补救虽然不太“光明正大”,但总比尴尬万分地楞在那儿强多了。
言行失误几乎每个人都会碰到,聪明的人会巧妙运用各种方法来补救,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1)言语失误及时改口
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失言时仍死守自己的城堡,因而惨败的情形不乏其例。比如1976年10月6日,在美国福特总统和卡特共同参加的为总统选举而举办的第二次辩论会上,福特对《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佛朗肯关于波兰问题的质问,作了“波兰并未受苏联控制”的回答,并说“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这一发言在辩论会上属明显的失误,当时立即遭到记者反驳。但反驳之初佛朗肯的语气还比较委婉,意图给福特以订正的机会。他说:“问这一件事我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难道在肯定苏联没有把东欧化为其附庸国?也就是说,苏联没有凭军事力量压制东欧各国?”
福特如果当时明智,就应该承认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觉得身为一国总统,面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决非善策,于是继续坚持,一错再错,结果为那次即将到手的当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所有专栏、社论都纷纷对福特的失策作了报道,他们惊问:“他是真正的傻瓜呢?还是像只驴子一样的顽固不化?”福特的失误无疑给了对手卡特一次非常好的机会。
高明的论辩家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决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他葫芦里藏的什么药。有的从某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又以为这是他们不屑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个未知的谜。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
相比之下,里根就表现得高明许多。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岁又大,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
有人低声提醒他说溜了嘴,里根忙改口道:
“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尽管他并未去玻国。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后来滔滔的大论之中了。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丢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
(2)顾左右而言他
某校某班在一次高考中,数学和外语成绩突出,名列前茅。校长在评功总结会上这样说:
“数学考得好,是老师教得好;外语考得好,是学生基础好。”
在座老师听罢沸沸扬扬,都认为校长的说法显得有失公正。一位教师起身反驳:
“同一个班,师生条件基本相同。相同的条件产生了相同的结果,原是很自然的事,不公平的对待,实在令人费解。原有的基础与尔后的提高,有相互联系,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差而能提高得快,也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好而不需要良好的教学就能提高。校长对待教师的劳动不一视同仁,将不利于团结,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会场有人轻轻鼓掌,然后是一阵静默。而静默似乎比掌声对校长更有压力和挑战意味。校长没有恼怒,反而“嘿嘿”地笑起来,他说:
“大家都看到了吧,李老师能言善辩,真是好口才。很好,很好!言者无罪,言者无罪。”
尽管别人猜不透校长说这话的真实意思,然而却不得不佩服他的应变能力:他为自己铺了台阶,而且下得又快又好。听了上述回答后,无人再就此问题对校长跟踪追击。
既要撤退,就不宜作任何辩解,辩解无异于作茧自缚,结果无法摆脱。
(3)巧妙转换话题
就是错话一经出口,在简单的致歉之后立即转移话题,有意借着错处加以生发,以幽默风趣、机智灵活的话语改变现场上的气氛,使听者随之进入新的情境中去。曾有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去某合资公司求职,一位负责接待的先生递过来名片。大学生神情紧张,匆匆一瞥,脱口说道:“滕野先生,您身为日本人,抛家别舍,来华创业,令人佩服。”那人微微一笑:“我姓滕,名野七,地道的中国人。”大学生面红耳赤,无地自容,片刻后,神志清醒,诚恳地说道:“对不起,您的名字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他教给鲁迅许多为人治学的道理,让鲁迅受益终生。希望滕先生日后也能时常指教我。”滕先生面带惊奇,点头微笑,最终录用了他。
(4)将错就错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因说错话而陷入尴尬困境的情况。这或多或少会给人际交往带来负面的影响。因而错话说出以后如何进行补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使错误能够及时得以补救,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境,最要紧的是掌握必要的纠错方法。
将错就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种办法就是在错话出口之后,能巧妙地将错话续接下去,最后达到纠错的目的。其高妙之处在于,能够不动声色地改变说话的情境,使听者不由自主地转移原先的思路,不自觉地顺着我之思维而思维,随着我之话语而调动情感。
某次婚宴上,来宾济济,争向新人祝福。一位先生激动得有点过了头,只见他说道:“走过了恋爱的季节,就步入了婚姻的漫漫旅途。感情的世界时常需要润滑。你们现在就好比是一对旧机器……”其实他本想说“新机器”,却脱口说错,令举座哗然。一对新人更是不满之情溢于言表,因为他们都各自离异,自然以为刚才之语隐含讥讽。那位先生的本意是要将一对新人比作新机器,希望他们能少些摩擦,多些谅解。但话既出口,若再改正过来,反为不美。他马上镇定下来,略一思索,不慌不忙地补充一句:“已过磨合期。”此言一出,举座称妙。这位先生继而又深情地说道:“新郎新娘,祝愿你们永远沐浴在爱的春风里。”大厅内掌声雷动,一对新人早已笑得面若桃花。
这位来宾的将错就错令人叫绝。错话出口,索性顺着错处续接下去,反倒巧妙地改换了语境,使原本尴尬的失语化作了深情的祝福,同时又道出了新人间情感历程的曲折与相知的深厚,颇有些点石成金之妙。
(5)矛头指向“替罪羊”
老王的老同学到家里来聊天,二人在客厅里天南地北地聊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用晚餐的时间了。老王五岁的小儿子跑了进来,趴在老王的肩膀上咬耳朵。老王聊得正高兴,很不耐烦地训斥儿子:“没礼貌!当着客人的面咬什么耳朵?有话快说!”
小儿子顺从地大声说:“妈妈叫我告诉你,家里没有菜不要留客人吃饭。”一时之间两个大人都愣住了,多尴尬,怎么解释啊!
老王脑筋一转,伸出手来,在儿子的小脑袋上轻轻打了一下,然后说:“小笨蛋!我不是告诉过你?只有在隔壁唠叨讨厌的林妈妈来的时候,才要跑出来说这句话吗?你怎么弄错了?”
(6)借题发挥
素有“东北虎”之称的张作霖虽然出身草莽,却粗中有细,常常急中生智,突施奇招,使本来糟透了的事态转败为胜。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名流集会。席上不乏文人墨客和附庸风雅之人,而张作霖则正襟危坐,很少说话。席间,有几位日本浪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张作霖明知这是故意刁难,但在大庭广众之下,“盛情”难却,就满口应允,吩咐笔墨侍候。这时,席上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张作霖身上,几个日本浪人更是掩饰不住讥讽的笑容,只见张作霖潇洒地踱到桌案前,在满幅宣纸上,大笔挥写了一个“虎”字,左右端详了一下,倒也匀称,然后得意地落款“张作霖手黑”,踌躇满志地掷笔而起。
那几个日本浪人面对题字,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由得面面相觑。其他在场的人也是莫名其妙,不知何意。
还是机敏的随侍秘书一眼发现出了纰漏,“手墨”(亲手书写的文字)怎么成了“手黑”?他连忙贴近张作霖身边低语:“大帅,您写的‘墨’字下少了个‘土’,‘手墨’写成了‘手黑’。”张作霖一瞧,不由得一愣,怎么把“墨”写成了“黑”啦?如果当众更正,岂不大煞风景?还要留下笑柄。这时全场一片寂静。
只见张作霖眉梢一动,计上心来,他故意大声呵斥秘书道:“我还不晓得‘墨’字下面有个‘土’?因为这是日本人索取的东西,不能带土,这叫寸土不让!”语音刚落,立即赢得满堂喝彩。
那几个日本浪人这才领悟出意思来,越想越觉得没趣,又不便发作,只好悻悻退场了。
巧妙地语言能为自己的言行失误实行有效地补救,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说话方式不能不让人感到由衷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