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其实社会亦是如此。有时面对别人挑衅似的歪理,需要用智慧和口才去巧妙应对。
辜鸿铭在留学英国时,生活的孤独压迫着他,常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思乡情感。每逢传统的中国节日,他总要按照古老的中国习俗,设下供桌,摆上丰盛的酒菜,遥祭祖先,寄托自己的思乡思国之情。有一次,房东太太看到辜鸿铭跪在桌前,叩头如仪,不无蔑视地问:“喂,小伙子,你这样认真地叩头,你的祖先会到这里来享用这些酒菜么?”辜鸿铭的心大受刺激,一股怒气冒上来,自尊心使他的刻薄和幽默同时爆发,他彬彬有礼地答道:“想来,你们到处给你们祖先奉上鲜花,你的祖先该嗅到了鲜花的芳香了吧!”在平静之中显示着浓烈的火药味,你打了我的左脸,我也不会饶过你的右脸,但话语中分明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这是不同民族的不同习俗。如果我的方式错了,你的也不会是正确的。
以谬治谬,让对方扇自己一记耳光。这是一种语言反击的高明方法。其高明之处就在于,抓住对方话语中的漏洞,利用他的逻辑,推导出令其自我否定的结论。此之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蛮不讲理的人。面对他荒谬的逻辑,你根本无理可讲。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往往一怒之下,大骂其无赖。而对方则会铿锵有力地讲出串串歪理,令你无言以对。在这种情况下,应冷静地分析其理论的荒谬之处,将错就错地展开推理。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在对话中取得明显的效果和成功,首先在于对话者能抓住对方谈吐中的语言错漏或荒谬之处,接着能巧妙地运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设喻、设例,去迎击对方,让对方哑口无言。如我国老掉牙的民间故事“公鸡下蛋”与“男人生儿”的巧对就是以谬治谬的一个典型例子。
有位县太爷想刁难一位憨厚的农夫。他诬陷农夫伙同乡里百姓借口天灾歉收,抗拒缴纳租税,定农夫抗交皇粮的罪名。农夫被毒打一顿之后,县太爷限他三天之内交出两个“公鸡蛋”,否则就被处以死刑。农夫不知所措,但其妻聪明机智。三天后,农夫的妻子代丈夫来到公堂回话。县太爷劈头怒喝:“你家丈夫为何不亲自来面见?这分明是目无本县!”农夫的妻子平静地答道:“回县太爷的话,我家丈夫不敢抗拒县太爷之命。只是他正在家中生孩子,实在脱不开身,才叫民妇代其前来的。”县太爷此时早已忘了自己要“公鸡蛋”的荒唐逻辑,怒喝道:“什么?你家男人也会生孩子?真是天大的笑话!大胆贱妇,竟敢愚弄本官!来人呀,给我打!”农妇听罢却胸脯一挺,面无惧色,勇敢地说道:“且慢!大人,既然男人生孩子是天大的笑话,那公鸡生蛋不也是天大的笑话吗?县太爷要贱民交出公鸡蛋,岂不也是在愚弄百姓吗?”荒唐苛刻的县太爷被驳得哑口无言。
可见,以谬治谬的关键是抓住对方的荒谬、错漏之处,以其自身的逻辑使对方陷入进退不得的两难境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种语言反击方式的有效性在于一语击中要害,反击有力,让对方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嘴之力,从而使自己避免受气。
在生活中,有时由于场合、身份等条件的限制,以谬治谬的反击不能像这位农妇这样简捷,针锋相对在语言交流中不这么直接。而是要顺水推舟,顺藤摸瓜,经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层层诱导,才能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人彀,使对方自己否定自己的观点。但无论是直截了当地反击,还是诱导对方自己否定自己,都要抓住对方的要害,步步进逼,语出有力,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