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天,那么你今天会做什么?与爱人厮守,还是猛吃一顿大餐,或是一天都在哀伤中度过?
退一步讲,假设你的生命只有一天,你想做的事都做完了吗?你已经没有遗憾了吗?那么你真正的快乐过吗?
仔细回想一下:你这一生又是如何过的。年轻的时候,你拼了命想挤进一流的大学;随后,你巴不得赶快毕业找一份好工作;接着,你迫不及待地结婚、生小孩;然后,你又整天盼望小孩快点长大,好减轻你的负担;后来,小孩长大了,你又恨不得赶快退休;最后,你真的退休了,你也老得几乎连路都走不动了……你突然发现,应该停下来喘口气了,可是,生命就这样要结束了。
其实,这不就是人一生的写照?他们奔波劳碌,时时刻刻为生命担忧,为未来做准备,一心一意计划着以后发生的事,却忘了把眼光放在“现在”,等到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过,才恍然大悟“时不我予”。
佛家常劝世人要“活在当下”。到底什么叫做“当下”?简单地说,“当下”指的就是: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围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当下”就是要你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认真去接纳、品尝、投入,并且体验这一切。
你说:“这有什么难的?我不是一直都活着并与它们为伍吗?”话这样讲是不错,问题在于,你是不是一直活得很匆忙,不论是吃饭、走路、睡觉、娱乐,你总是没什么耐性,急着想赶赴下一个目标?因为,你觉得还有更伟大的志向正等着你去完成,你不能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现在”这些事情上面。
不只是你,大部分人都无法专注于“现在”,他们总是若有所想,心不在焉,想着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辈子的事。
有人说:“我明年要赚得更多”,有人说:“我以后要换更大的房子”,有人说:“我打算找更好的工作”;后来,钱真的赚得更多,房子也换得更大,职位也连跳了好几级,可是,他们没有在这样的变化中感到快乐,而且并不满足。“唉!我应该再多赚一点!爬得更高一点,想办法过得更舒适!”
事实上,这往往是坏情绪的发源地。这就是没有“活在当下”,就算得到再多,他们也不会觉得快乐,不仅现在不够,以后永远也不会嫌够。他们忘了真正的满足不是在“以后”,而是在“此时此刻”,那些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必费心等到以后,现在便已拥有。
如果,你时时刻刻将力气都耗费在无知的未来,却对眼前的一切视若无睹,你永远也不会得到安宁。女作家安吉丽丝在《活在当下》一书中说过:“当你存心去找快乐的时候,往往找不到,惟有让自己活在‘现在’,全神贯注于周遭的事物,快乐便会不请自来。”
下面这段话是安吉丽丝女士的亲身感受:“我这一生都在努力掌控身边每一件事,尽力去完成每一目标,我打心底里相信,努力得愈多,快乐就会愈多。结果我却发现,我的努力其实正是阻止我感受快乐的最大障碍,而更荒谬的是,‘快乐’这件东西一直是我努力多年始终想要得到的东西。”
安吉丽丝得到一个结论:或许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绮丽的花,享受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而已。毕竟,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现在”才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资深广告创意人希拉里笑称,自己天生就是“活在当下”的人,因为,她向来主张“及时行乐”,人生最大的目的就是每天都要活得精采!
她会把工作看成游戏,这并不是说她的工作态度不端正,而是她经常抱着“啊!这个案子很有趣,如果不做真可惜”的心态。希拉里直言不讳,自己是个极度重视生活乐趣的人,这辈子最大的志向就是“一面做自己喜欢的事,一面又能到处游山玩水”。她很庆幸,自己正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几年前,希拉里曾经在几个大型广告公司任职,但工作时间大都维持一年,主要是因为受不了大机构内部的人事倾轧与斗争,她自忖:“我每天连生活的时间都没有了,哪里还有余力去搞那些乌烟瘴气的事呢?”于是,她决定离开那些令她窒息的环境,自己成立工作室。
一个人单打独斗,不会觉得寂寞吗?其实,希拉里只是希望自己过得愈单纯愈好,只有回归单纯,她才能集中注意力,不会让无谓的事干扰分心。
她发现自己以前在大机构做事,虽然头衔很高,待遇也很不错,并且外表看起来很风光,但其实活得很累。她曾不断问自己:“我每天熬夜加班,牺牲付出了这么多,究竟得到了什么?我到底快不快乐?我现在做的事值不值得我投入这么多?”
希拉里认为,人应该在每一个“当下”都能学会问自己:“快不快乐?”“值不值得?”她观察到很多人为了追求名与利,在过程中无限制地牺牲,并且委曲求全,她实在想不通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
希拉里曾给向她讨教的朋友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年轻英俊的国王,他既有权势,又很富有,但却为两个问题所困扰:“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谁?”他便召集全世界的哲学家帮他来回答,凡是能圆满地回答出这两个问题的人,将分享他的财富。哲学家们从世界各个角落赶来了,但他们的答案却没一个能让国王满意。有一个人给国王出主意说,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山里住着一位聪明的人。国王马上就出发了。
国王到达那个聪明人居住的山脚下,化装成农民的模样。当他来到聪明人住的简陋的小屋前,发现那人盘腿坐在地上,正在挖着什么。“听说你是个聪明人,能回答所有问题,”他说,“你能告诉我谁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何时是最重要的时刻吗?”“帮我挖点土豆,”老人说,“把它们拿到河边洗干净。我烧些水,你可以和我一起喝一点汤。”
国王认为这是老人对他的考验,就照他说的做了。他和老人一起待了几天,希望他的问题能得到解答,但老人自始至终却没有回答。
国王拿出自己的玉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宣布老人是个骗子。他对自己和这个人一起浪费了好几天时间感到很气愤。老人说:“我们第一天相遇时我就回答了你的问题,但你没明白我的答案。”“你的意思是什么呢?”国王问。“你来的时候我向你表示欢迎,”老人接着说,“让你住在我家里。要知道过去已经过去,将来并不存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就是现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你待在一起的人,因为正是他和你分享并体验着生活啊。”
一个医生所见过的死人比一般人要多得多。这些人早上醒来时,原本准备过的是另一个平凡无奇的日子,没想到一件意外的事:交通事故、脑溢血、心脏病发作等等使那只生命的巨轮倾覆,突然闯进一片黑暗之中。
面对自己的生命,并不一定等到生活完美无瑕,也毋需等到一切都平稳,想做什么,现在就可以开始做起。任何人也无法掌握未来,就不要延缓想过的生活,不要吝于表达心中的话,因为生命只在一瞬间。
如果你的妻子想要红玫瑰,现在就买来送她,不要等到下次。真诚、坦率地告诉她:“我爱你”、“你太好了!”这样的爱语永不嫌多。如果说不出口,就写张纸条压在餐桌上:“你真棒!”或是“我的生命因你而丰富。”不要吝于表达,好好把握。记住,给活人送一朵玫瑰,强过给死人送贵重的花圈。
一句瑞典格言说:“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实际上人人都可以立即变得聪明起来,前提是你能抛却那些遥远的事情,尝试着让自己去追寻最近处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