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6500000006

第6章 经络腧穴各论

十二经脉循行及其腧穴

手太阴肺经及其腧穴

1.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肢内侧前缘,行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前面,下行至肘窝中,沿前臂内侧前缘,入寸口,经过鱼际,止于拇指桡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腕后列缺分出,一直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主治病候

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

3.主治概要

(1)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咳血,胸痛。

(2)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腕痛。

4.本经腧穴(11穴)

中府(Zhōngfǔ,LU1)

肺之募穴

【定位】在胸前臂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锁骨下窝凹陷处(云门)下1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系病症;②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云门(Yúnmén, LU2)

【定位】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②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天府(Tianfǔ,LU3)

【定位】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鼻衄;②瘿气;③上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

侠白(Xiábái, LU4)

【定位】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干呕;③上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

尺泽(Chǐzé,LU5)

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系病症;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孔最(Kǒngzuì,LU6)

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症;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列缺(Lièquē,LU7)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症;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经渠(Jīngqú,LU8)

经穴

【定位】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②手腕痛。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太渊(Tàiyuān, LU9)

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在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鱼际(Yújì,LU10)

荥穴

【定位】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咳血;②咽干,咽喉肿痛,失音;③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

少商(Shàoshāng, LU11)

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②高热,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及其腧穴

1.经脉循行

手阳明大肠经从起于食指桡侧端,沿食指桡侧缘,出第一、二掌骨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经上臂外侧前边,上肩,入缺盆,络肺属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止于对侧鼻旁迎香。

2.主治病候

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病、鼻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3.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齿痛,咽喉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

(2)热病、神志病。

(3)肠胃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等。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手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等。

4.本经腧穴(20穴)

商阳(Shāngyáng, LI1)

井穴

【定位】在手食指桡侧,距指甲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

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二间(Erjiān, LI2)

荥穴

【定位】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主治】①鼻衄,齿痛;②热病。

【操作】直刺0.2~0.3寸。

三间(Sānjiān, LI3)

输穴

【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等肠腑病症。

【操作】直刺0.3~0.5寸。

合谷(Hégǔ,LI4)

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症,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症。

【操作】直刺0.5~1寸。孕妇不宜针。

阳溪(Yángxī,LI5)

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手腕痛;②头痛,目赤肿痛,耳聋,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

【操作】直刺0.5~0.8寸。

偏历(Piānlì,LI6)

络穴

【定位】屈肘,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主治】①耳鸣、鼻衄、喉痛;②手臂酸痛;③腹部胀满;④水肿。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温溜(Wēnliū,LI7)

【定位】屈肘,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主治】①肠鸣腹痛;②疔疮;③头痛,面肿,咽喉肿痛;④肩背酸痛。

【操作】直刺0.5~1寸。

下廉(Xiàlián, LI8)

【定位】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

【主治】①肘臂痛;②头痛,眩晕,目痛;③腹胀,腹痛。

【操作】直刺0.5~1寸。

上廉(Shànglián, LI9)

【定位】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

【主治】①肩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②头痛;③肠鸣腹痛。

【操作】直刺0.5~1寸。

手三里(Shǒusānlǐ,LI10)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1~1.5寸。

曲池(Qūchí,LI11)

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②热病;③高血压;④癫狂;⑤腹痛吐泻;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⑦瘾疹、湿疹、瘰疬。

【操作】直刺1~1.5寸。

肘(Zhǒuliáo, LI12)

【定位】屈肘,曲池外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主治】肘臂部痪痛,麻木,挛急等局部病症。

【操作】直刺0.5~1寸。

手五里(Shǒuwǔlǐ,LI13)

【定位】当曲池与肩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主治】①肘臂挛痛;②瘰疬。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臂(Bìnào, LI14)

【定位】在曲池穴与肩穴连线上,曲池上7寸处,三角肌止点处。

【主治】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颈项拘挛;②瘰疬;③目疾。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肩(Jiānyú,LI15)

【定位】在肩峰端下缘,三角肌上部中央。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主治】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②瘾疹。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巨骨(Jùgǔ,LI16)

【定位】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主治】①肩臂挛痛不遂;②瘰疬,瘿气。

【操作】直刺,微斜向外下方,进针0.5~1寸。直刺不可过深,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

天鼎(Tiāndǐng, LI17)

【定位】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主治】①暴喑气梗,咽喉肿痛;②瘰疬,瘿气。

【操作】直刺0.5~0.8寸。

扶突(Fútū,LI18)

【定位】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主治】①咽喉肿痛、暴喑;②瘰疬,瘿气;③咳嗽,气喘。

【操作】直刺0.5~0.8寸。注意避开颈动脉,不可深刺。一般不使用电针,以免引起迷走神经中枢反应。

口禾(Kǒuhéliáo, LI19)

【定位】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主治】鼻塞,鼽衄,口歪,口噤。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

迎香(Yíngxiāng, LI20)

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主治】①鼻塞,鼽衄,口歪,面痒;②胆道蛔虫症。

【操作】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足阳明胃经及其腧穴

1.经脉循行

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胸腹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足趾外则端(厉兑)。

小腿部支脉:从膝下三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端。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2.主治病候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热病、发狂、胸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症。

3.主治概要

(1)胃肠病:呕吐,食欲不振、胃痛,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

(2)头面、目、鼻、口齿病: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等。

(3)神志病:癫狂等。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下肢痿痹、转筋等。

4.本经腧穴(45穴)

承泣(Chéngqì,ST1)

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①眼睑(瞤)、迎风流泪、目赤肿痛、夜盲;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四白(Sìbái, ST2)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①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③头痛、眩晕。

【操作】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不可过度提插捻转。

巨(Jùliáo, ST3)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鼻衄,齿痛,唇颊肿。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

地仓(Dìcāng, ST4)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歪,流涎,眼睑(瞤)。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透刺。

大迎(Dàyíng, ST5)

【定位】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主治】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操作】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颊车(Jiáchē,ST6)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操作】直刺0.3~0.5寸,平刺0.5~1寸。可向地仓透刺。

下关(Xiàguān, ST7)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①耳聋,耳鸣,耳,齿痛;②口噤,口眼歪斜。

【操作】直刺0.5~1寸。

头维(Tóuwéi, ST8)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流泪。

【操作】平刺0.5~1寸。

人迎(Rényíng, ST9)

【定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主治】①瘿气、瘰疬;②咽喉肿痛;

③高血压;④气喘。

【操作】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水突(Shǔitū,ST10)

【定位】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主治】①咽喉肿痛;②咳嗽,气喘。

【操作】直刺0.3~0.8寸。

气舍(Qìshě,ST11)

【定位】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①咽喉肿病;②瘿瘤、瘰疬;③气喘、呃逆;④颈项强。

【操作】直刺0.3~0.5寸。

缺盆(Qūepén, ST12)

【定位】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

气户(Qìhù,ST13)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②胸痛。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库房(Kùfáng, ST14)

【定位】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唾脓血;②胸肋胀痛。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屋翳(Wūyì,ST15)

【定位】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唾脓血;②胸肋胀痛;③乳痈。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膺窗(Yīngchuāng, ST16)

【定位】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胸肋胀痛;③乳痈。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乳中(Rǔzhōng, ST17)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

【附注】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乳根(Rǔgēn, ST18)

【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乳痈、乳汁少;②咳嗽、气喘,呃逆;③胸痛。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不容(Bùróng, ST19)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

【操作】直刺0.5~0.8寸。

承满(Chéngmǎn, ST20)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

【操作】直刺0.8~1寸。

梁门(Liángmén, ST21)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

【操作】直刺0.8~1.2寸。不宜大幅度提插。

关门(Guānmén, ST22)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操作】直刺0.8~1.2寸。

太乙(Tàiyǐ,ST23)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胃病;②心烦,癫狂。

【操作】直刺0.8~1.2寸。

滑肉门(Huáròumén, ST24)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胃痛、呕吐;②癫狂。

【操作】直刺0.8~1.2寸。

天枢(Tiānshū,ST25)

大肠之募穴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①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②月经不调、痛经。

【操作】直刺1~1.5寸。

外陵(Wàilíng, ST26)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腹痛、疝气;②痛经。

【操作】直刺1~1.5寸。

大巨(Dàjù,ST27)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小腹胀满;②小便不利;③疝气;④遗精、早泄。

【操作】直刺1~1.5寸。

水道(ShuǐDào, ST28)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小腹胀满;②小便不利;③疝气;④痛经、不孕。

【操作】直刺1~1.5寸。

归来(Guīlái, ST29)

【定位】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腹痛,疝气;②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操作】直刺1~1.5寸。

气冲(Qìchōng, ST30)

【定位】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肠鸣腹痛;②疝气;③月经不调、不孕、阳痿、阴肿。

【操作】直刺0.5~1寸。

髀关(Bìguān, ST31)

【定位】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腰痛膝冷、下肢痿痹、腹痛。

【操作】直刺1~2寸。

伏兔(Fútù,ST32)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外上缘上6寸。

【主治】①腰痛膝冷,下肢麻痹;②疝气;③脚气。

【操作】直刺1~2寸。

阴市(Yīnshì,ST33)

【定位】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外上缘上3寸。

【主治】①腿膝痿痹、屈伸不利;②疝气、腹胀腹痛。

【操作】直刺1~1.5寸。

梁丘(Liángqiū,ST34)

郄穴

【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外上缘上2寸。

【主治】①急性胃痛;②膝肿痛,下肢不遂;③乳痈。

【操作】直刺1~1.2寸。

犊鼻(Dúbí,ST35)

【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操作】向后内斜刺0.5~1寸。

足三里(Zúsānlǐ,ST36)

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中指)。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②乳痈,肠痈;③下肢痹痛,水肿;⑤癫狂,⑥脚气;⑦虚劳瘦。

【操作】直刺1~2寸。

上巨虚(Shàngjùxū,ST37)

大肠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中指)。

【主治】①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②下肢痿痹,脚气。

【操作】直刺1~2寸。

条口(Tiáokǒu, ST38)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中指)。

【主治】①下肢痿痹、转筋;②肩臂痛;③脘腹疼痛。

【操作】直刺1~1.5寸。

下巨虚(Xiàjùxū,ST39)

小肠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中指)。

【主治】①小腹痛,泄泻,痢疾;②下肢痿痹;③乳痈。

【操作】直刺1~1.5寸。

丰隆(Fēnglóng, ST40)

络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③痰多咳嗽;④下肢痿痹;⑤腹胀、便秘。

【操作】直刺1~1.5寸。

解溪(Jiěxī,ST41)

经穴

【定位】在足背与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①下肢痿痹、踝关节病、足下垂;②头痛,眩晕;③癫狂;④腹胀,便秘。

【操作】直刺0.5~1寸。

冲阳(Chōngyáng, ST42)

原穴

【定位】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主治】①胃痛;②口眼歪斜;③癫狂痫;④足痿无力。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陷谷(Xiàngǔ,ST43)

输穴

【定位】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①面目浮肿、水肿;②足背肿痛;③肠鸣腹痛。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内庭(Nèitíng, ST44)

荥穴

【定位】在足背当第2、3趾间缝纹端。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②热病;③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④足背肿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厉兑(Lìduì,ST45)

井穴

【定位】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①鼻衄、齿痛、咽喉肿痛;②热病;③多梦、癫狂。

【操作】浅刺0.1寸。

足太阴脾经及其腧穴

1.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1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小腿,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膈上行,挟咽部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胃部支脉:向上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2.主治病候

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症。

3.主治概要

(1)脾胃病:胃痛,呕吐,腹痛,泄泻,便秘等。

(2)妇科病:月经过多,崩漏等。

(3)前阴病:阴挺,不孕,遗精,阳萎等。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下肢痿痹,胸胁痛。

4.本经腧穴(21穴)

隐白(Yǐnbái, SP1)

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内侧,距趾甲角旁0.1寸。

【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②便血、尿血;③癫狂、多梦;④惊风;⑤腹胀。

【操作】浅刺0.1寸。

大都(Dàdū,SP2)

荥穴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①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②热病。

【操作】直刺0.3~0.5寸。

太白(Tàibái, SP3)

输穴;原穴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①肠鸣、腹胀、泄泻胃痛、便秘;②体重节痛;③痔漏。

【操作】直刺0.5~0.8寸。

公孙(Gōngsūn, SP4)

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②心烦失眠、狂证;③气上冲心。

【操作】直刺0.6~1.2寸。

商丘(Shāngqiū,SP5)

【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腹胀、泄泻、便秘;②黄疸;③足踝痛。

【操作】直刺0.5~0.8寸。

三阴交(Sānyīnjiāo, SP6)

【定位】在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①肠鸣腹胀、泄泻;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③遗精、阳萎、遗尿、疝气;④失眠;⑤下肢痿痹,脚气。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漏谷(Lòugǔ,SP7)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①腹胀、肠鸣;②小便不利、遗精;③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地机(Dìjī,SP8)

郄穴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崩漏;②腹痛、泄泻;③小便不利、水肿。

【操作】直刺1~1.5寸。

阴陵泉(Yīnlíngquán, SP9)

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②膝痛。

【操作】直刺1~2寸。

血海(Xuèhǎi, SP10)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四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①月经不调、崩漏、经闭;②瘾疹、湿疹、丹毒。

【操作】直刺1~1.5寸。

箕门(Jīmén, SP11)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主治】①小便不利、遗尿;②腹股沟肿痛。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冲门(Chōngmén, SP12)

【定位】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主治】①腹痛、疝气;②崩漏、带下。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府舍(Fǔshě,SP13)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外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腹痛,疝气,积聚。

【操作】直刺1~1.5寸。

腹结(Fùjié,SP14)

【定位】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腹痛、泄泻;②疝气。

【操作】直刺1~2寸。

大横(Dàhéng, SP15)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旁开4寸。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

【操作】直刺1~2寸。

腹哀(Fùāi, SP16)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操作】直刺1~1.5寸。

食窦(Shídòu, SP17)

【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①胸胁胀痛;②噫气、返胃、腹胀;③水肿。

【操作】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天溪(Tiānxī,SP18)

【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①胸胁疼痛、咳嗽;②乳痛、乳汁少。

【操作】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胸乡(Xiōngxiāng, SP19)

【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胸胁胀痛。

【操作】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周荣(Zhōuróng, SP20)

【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①咳嗽、气逆;②胸胁胀满。

【操作】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大包(Dàbāo, SP21)

脾之大络

【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主治】①气喘;②胸胁痛;③全身疼痛;④四肢无力。

【操作】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手少阴心经及其腧穴

1.经脉循行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联系的部位),通过横膈,联络小肠。

“心系”向上的脉:挟着咽喉上行,连系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着上臂内侧后缘,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2.主治病候

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症。

3.主治概要

(1)心、胸、神志病:心痛,心悸,癫狂痫等。

(2)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腕臂痛等。

4.本经腧穴(9穴)

极泉(Jíquán, HT1)

【定位】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①心痛、心悸、咽干烦渴;②肩臂疼痛、胁肋疼痛;③瘰疬;④腋臭。

【操作】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青灵(Qīnglíng, HT2)

【定位】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尺侧缘。

【主治】①头痛、振寒;②胁痛、肩臂疼痛。

【操作】直刺0.5~1寸。

少海(Shàohǎi, HT3)

合穴

【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心痛、癔病、神志病;②肘臂挛痛;③头项痛,腋胁痛;④瘰疬。

【操作】直刺0.5~1寸。

灵道(Língdào, HT4)

【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1.5寸,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①心痛;②暴喑;③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

通里(Tōnglǐ,HT5)

络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1寸,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①心悸、怔仲;②暴喑、舌强不语;③腕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

阴郄(Yīnxì,HT6)

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①心痛、惊悸;②骨蒸盗汗;③吐血、衄血。

【操作】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

神门(Shénmén, HT7)

输穴;原穴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②高血压;③胸胁痛。

【操作】直刺0.3~0.5寸。

少府(Shàofǔ,HT8)

【定位】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主治】①心悸,胸痛;②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③小指挛痛。

【操作】直刺0.3~0.5寸。

少冲(Shàochōng, HT9)

井穴

【定位】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旁开0.1寸。

【主治】①心悸、心痛、癫狂、昏迷;②热病;③胸胁痛。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手太阳小肠经及其腧穴

1.经脉循行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督脉),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又斜行络于颧骨部。

2.主治病候

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症。

3.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

(2)热病、神志病:昏迷,热病等。

(3)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

4.本经腧穴(19穴)

少泽(Shàozé,SI1)

井穴

【定位】在小指尺侧,距指甲角旁开0.1寸。

【主治】①乳痈、乳汁少;②昏迷、热病;③头痛、目翳,咽喉肿痛。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孕妇慎用。

前谷(Qiángǔ,SI2)

【定位】微握拳,当小指第5指掌关节前尺侧,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①热病;①乳少;③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

【操作】直刺0.3~0.5寸。

后溪(Hòuxī,SI3)

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②目赤、耳聋、咽喉肿痛;

③癫狂;④疟疾。

【操作】直刺0.5~1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

腕骨(Wàngǔ,SI4)

原穴

【定位】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主治】①指挛腕痛、头项强痛;②目翳、耳鸣;③黄疸;④热病、疟疾。

【操作】直刺0.3~0.5寸。

阳谷(Yánggǔ,SI5)

【定位】腕背横纹尺侧端,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①颈颌肿、臂外侧痛、腕痛;②头痛、目眩、耳鸣耳聋;③热病;④癫痫。

【操作】直刺0.3~0.5寸。

养老(Yǎnglǎo, SI6)

【定位】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缘中。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肩、背、肘、臂酸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支正(Zhīzhèng, SI7)

络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主治】①头痛、项强、肘臂酸痛;②热病;③癫狂、目眩。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小海(Xiǎohǎi, SI8)

【定位】曲肘,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①肘臂疼痛;②癫痫。

【操作】直刺0.3~0.5寸。

肩贞(Jiānzhēn, SI9)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①肩臂疼痛;②瘰疬。

【操作】直刺1~1.5寸。不宜向胸侧深刺。

俞(Nàoshū,SI10)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主治】①肩臂疼痛;②瘰疬。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5寸。不宜向胸侧深刺。

天宗(Tiānzōng, SI1)

【定位】在肩胛骨岗下窝中央凹陷处,平第4胸椎。

【主治】①肩胛疼痛;②气喘;③乳痈。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秉风(Bǐngfēng, SI12)

【定位】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主治】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

曲垣(Qūyuán, SI13)

【定位】在肩胛部,岗上窝内侧端,当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肩胛疼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不宜向胸侧深刺。

肩外俞(Jiānwàishū,SI14)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操作】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肩中俞(Jiānzhōngshū,SI15)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肩背疼痛。

【操作】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天窗(Tiānchuāng, SI16)

【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主治】①耳鸣、耳聋、咽喉肿痛、暴喑;②颈项强痛。

【操作】直刺0.5~1寸。

天容(Tiānróng, SI17)

【定位】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主治】①耳鸣、耳聋、咽喉肿痛;②颈项强痛、头痛。

【操作】直刺0.5~1寸。注意避开血管。

颧(Quánliáo, SI18)

【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齿痛、颊肿、三叉神经痛。

【操作】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听宫(Tīnggōng.SI19)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耳;②齿痛。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留针时要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足太阳膀胱经及其腧穴

1.经脉循行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于巅顶(百会)。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络脑,向下至项部,沿着肩胛内侧,夹脊柱,抵达腰部,进入体内,络肾,属膀胱。

腰部的支脉:向下经过臀部,进入窝中。

后项部的支脉:通过肩胛骨内侧缘下行,经臀部,沿着大腿外侧后缘,与腰部支脉在窝相合,从此向下,通过腓肠肌,经外踝后,沿着第5跖骨粗隆,至小指外侧端(至阴),交足少阴肾经。

2.主治病候

脏腑病症: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等;经脉病症:目痛,鼻塞多涕,头痛以及项、背、腰、股、臀部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

3.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症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4.本经腧穴(67穴)

睛明(Jīngmíng, BL1)

【定位】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②急性腰扭伤;③心动过速。

【操作】嘱患者闭目,医生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的捻转),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禁灸。

攒竹(Cuánzhú,BL2)

【定位】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约在目内眦直上。

【主治】①头痛,眉棱骨痛;②眼睑动、眼睑下垂、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等目疾;③急性腰扭伤。

【操作】可向眉中平刺或斜刺0.5~0.8寸或直刺0.2~0.3寸。禁灸。

眉冲(Méichōng, BL3)

【定位】在头部,当攒竹穴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的连线之间。

【主治】①头痛,目眩;②鼻塞,鼻衄。

【操作】平刺0.3~0.5寸。

曲差(Qǔchā,BL4)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②鼻塞,鼻衄。

【操作】平刺0.3~0.5寸。

五处(Wǔchù,BL5)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即曲差穴上0.5寸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②癫痫。

【操作】平刺0.3~0.5寸。

承光(Chéngguāng, BL6)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即五处穴后1.5寸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②鼻塞;③热病。

【操作】平刺0.3~0.5寸。

通天(Tōngtiān, BL7)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即承光穴后1.5寸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②鼻塞,鼻衄,鼻渊。

【操作】平刺0.3~0.5寸。

络却(Luòquè,BL8)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即通天穴后1.5寸处。

【主治】①头晕;②目视不明,耳鸣。

【操作】平刺0.3~0.5寸。

玉枕(Yùzhěn, BL9)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约平枕外粗隆上缘凹陷处。

【主治】①头项痛,目痛;②鼻塞。

【操作】平刺0.3~0.5寸。

天柱(Tiānzhù,BL10)

【定位】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侧缘凹陷中。

【主治】①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②鼻塞;③癫狂痫,热病。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大杼(Dàzhù,BL11)

八会穴之骨会

【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咳嗽;②项强,肩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风门(Fēngmén, BL12)

【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感冒,咳嗽,发热,头痛;②项强,胸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

肺俞(Fèishū,BL13)

肺之背俞穴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汗。

【操作】斜刺0.5~0.8寸。

厥阴俞(Juéyīnshū,BL14)

心包之背俞穴

【定位】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闷;③呕吐。

【操作】斜刺0.5~0.8寸。

心俞(Xīnshū,BL15)

心之背俞穴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②咳嗽,吐血。

【操作】斜刺0.5~0.8寸。

督俞(Dūshū,BL16)

【定位】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心痛,胸闷;②寒热,气喘。

【操作】斜刺0.5~0.8寸。

膈俞(Géshū,BL17)

八会穴之血会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②贫血;③瘾疹,皮肤瘙痒;④潮热,盗汗。

【操作】斜刺0.5~0.8寸。

肝俞(Gānshū,BL18)

肝之背俞穴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黄疸,胸胁胀痛,目疾;②癫狂痫;③脊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

胆俞(Dǎnshū,BL19)

胆之背俞穴

【定位】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黄疸、口苦、胁痛等肝胆疾患;②肺痨,潮热。

【操作】斜刺0.5~0.8寸。

脾俞(Píshū,BL20)

脾之背俞穴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症;②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

胃俞(Wèishū,BL21)

胃之背俞穴

【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脾胃疾患;②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

三焦俞(Sānjiāoshū,BL22)

三焦之背俞穴

【定位】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水肿等脾胃疾患;②腰背强痛。

【操作】直刺0.5~1寸。

肾俞(Shènshū,BL23)

肾之背俞穴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腰痛;②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等泌尿系疾患;③耳鸣,耳聋。

【操作】直刺0.5~1寸。

气海俞(Qìhǎishū,BL24)

【定位】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肠鸣腹胀;②痛经,腰痛。

【操作】直刺0.5~1寸。

大肠俞(Dàchángshū,BL25)

大肠之背俞穴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腰腿痛;②腹胀、腹泻,便秘。

【操作】直刺0.8~1.2寸。

关元俞(Guānyuánshū,BL26)

【定位】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腹胀、腹泻;②腰骶痛;③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操作】直刺0.8~1.2寸。

小肠俞(Xiǎochángshū,BL27)

小肠之背俞穴

【定位】骶正中嵴(第1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1骶后孔。

【主治】①遗精、遗尿、尿血、尿痛、带下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②腹泻,痢疾;③腰骶痛。

【操作】直刺0.8~1寸。

膀胱俞(Pángguāngshū,BL28)

膀胱之背俞穴

【定位】骶正中嵴(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2骶后孔。

【主治】①小便不利、遗尿等膀胱气化功能失调的病症;②腰骶痛;③腹泻,便秘。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中膂俞(Zhōnglǚshū,BL29)

【定位】骶正中嵴(第3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3骶后孔。

【主治】①腹泻;②疝气;③腰骶痛。

【操作】直刺1~1.5寸。

白环俞(Báihuánshū,BL30)

【定位】骶正中嵴(第4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4骶后孔。

【主治】①遗尿,遗精;②月经不调,带下;③疝气;④腰骶痛。

【操作】直刺1~1.5寸。

上(Shàngliáo, BL31)

【定位】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

【主治】①大小便不利;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症;③遗精,阳痿;④腰骶痛。

【操作】直刺1~1.5寸。

次(Cìliáo, BL32)

【定位】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疾患;②小便不利;③遗精;④疝气;⑤腰骶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中(Zhōngliáo, BL33)

【定位】当次下内方,适对第3骶后孔。

【主治】①便秘,腹泻;②小便不利;③月经不调,带下;④腰骶痛。

【操作】直刺1~1.5寸。

下(Xiàliáo, BL34)

【定位】当中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

【主治】①腹痛,便秘;②小便不利;③带下;④腰骶痛。

【操作】直刺1~1.5寸。

会阳(Huìyáng, BL35)

【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主治】①痔疾,腹泻;②阳痿;③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承扶(Chéngfú,BL36)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横纹的中点。

【主治】①腰、骶、臀、股部疼痛;②痔疾。

【操作】直刺1~2寸。

殷门(Yīnmén, BL37)

【定位】在大腿后面,承扶穴与委阳穴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2寸。

浮郄(Fúxì,BL38)

【定位】横纹外侧端,委阳穴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主治】①股、部疼痛、麻木;②便秘。

【操作】直刺1~2寸。

委阳(Wěiyáng, BL39)

三焦之下合穴

【定位】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主治】①腹满,小便不利;②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操作】直刺1~1.5寸。

委中(Wěizhōng, BL40)

合穴;膀胱之下合穴

【定位】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症;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④丹毒。

【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附分(Fùfēn, BL41)

【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操作】斜刺0.5~0.8寸。

魄户(Pòhù,BL42)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肺痨等肺疾;②项强,肩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

膏肓(Gāohuāng, BL43)

【定位】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肺痨等肺之虚损证;②肩胛痛;③健忘、盗汗、遗精等虚损诸疾。

【操作】斜刺0.5~0.8寸。

神堂(Shéntáng, BL44)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闷;②脊背强痛。

【操作】斜刺0.5~0.8寸。

(Yìxǐ,BL45)

【定位】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肩背痛;③疟疾、热病。

【操作】斜刺0.5~0.8寸。

膈关(Géguān, BL46)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①胸闷、嗳气、呕吐等气上逆病症;②脊背强痛。

【操作】斜刺0.5~0.8寸。

魂门(Húnmén, BL47)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①胸胁痛,背痛;②呕吐、腹泻。

【操作】斜刺0.5~0.8寸。

阳纲(Yánggāng, BL48)

【定位】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①肠鸣、腹痛、腹泻等胃肠病症;②黄疸;③消渴。

【操作】斜刺0.5~0.8寸。

意舍(Yìshě,BL49)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腹胀、肠鸣、呕吐等胃肠病症。

【操作】斜刺0.5~0.8寸。

胃仓(Wèichāng, BL50)

【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①胃脘痛、腹胀、小儿积食等脾胃病症;②水肿;③脊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

肓门(Huāngmén, BL51)

【定位】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①腹痛,痞块,便秘;②乳疾。

【操作】斜刺0.5~0.8寸。

志室(Zhìshì,BL52)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2、第3腰动、静脉背侧支;布第2、第3腰神经外侧支。

【主治】①遗精、阳痿等肾虚病症;②小便不利;③腰脊强痛。

【操作】斜刺0.5~0.8寸。

胞肓(Bāohuāng, BL53)

【定位】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解剖】有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正当臀上动、静脉处;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为臀上神经。

【主治】①肠鸣,腹胀,便秘;②癃闭;③腰脊强痛。

【操作】直刺1~1.5寸。

秩边(Zhìbiān, BL54)

【定位】平第4骶后孔,髂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①腰骶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症;②小便不利;③便秘,痔疾。

【操作】直刺1.5~2寸。

合阳(Héyáng, BL55)

【定位】在小腿下面,当委中穴与承山穴的连线上,委中穴直下2寸处。

【主治】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疝气;③崩漏。

【操作】直刺1~2寸。

承筋(Chéngjīn, BL56)

【定位】在小腿后面,合阳穴与承山穴连线的中点,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穴下5寸。

【主治】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

【操作】直刺1~1.5寸。

承山(Chéngshān, BL57)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凹陷处。

【主治】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操作】直刺1~2寸。不宜作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飞扬(Fēiyáng, BL58)

络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②腰腿疼痛;③痔疾。

【操作】直刺1~1.5寸。

跗阳(Fūyáng, BL59)

阳跷脉郄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主治】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②头痛。

【操作】直刺0.8~1.2寸。

昆仑(Kūnlún, LU60)

经穴

【定位】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②癫痫;③滞产。

【操作】直刺0.5~0.8寸。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仆参(Púcān, BL61)

【定位】外踝后,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下肢痿痹、足跟痛;②癫痫。

【操作】直刺0.3~0.5寸。

申脉(Shēnmài, BL62)

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

【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③腰腿酸痛。

【操作】直刺0.3~0.5寸。

金门(Jīnmén, BL63)

郄穴

【定位】外踝前缘直下,骰骨外侧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②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③癫痫、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0.3~0.5寸。

京骨(Jīnggǔ,BL64)

原穴

【定位】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头痛,项强;②腰痛;③癫痫。

【操作】直刺0.3~0.5寸。

束骨(Shùgǔ,BL65)

输穴

【定位】第5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眩等头部疾患;②腰腿痛;③癫狂。

【操作】直刺0.3~0.5寸。

足通谷(Zútōnggǔ,BL66)

荥穴

【定位】第5跖趾关节前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头痛,项强;②鼻衄;③癫狂。

【操作】直刺0.2~0.3寸。

至阴(Zhìyīn, BL67)

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主治】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操作】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足少阴肾经及其腧穴

1.经脉循行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上行于腿肚内侧,出窝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属于肾,络于膀胱。

其直行的支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入肺中,循着喉咙,上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来络心,注入心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交接。

2.主治病候

脏腑病症:遗尿、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月经不调、痛经、遗精、阳痿等;经脉病症:耳聋、耳鸣、咽喉肿痛、腰脊强痛、内廉痛、小腿内侧痛、内踝肿痛、足跟痛等。

3.主治概要

(1)五官病症: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

(2)泌尿生殖系疾患: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

(3)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下肢厥冷,内踝肿痛等。

4.本经腧穴(27穴)

涌泉(Yǒngquán, KI1)

井穴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①昏厥、中暑、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及神志病患;②头痛,头晕;③咯血,咽喉肿痛;④小便不利,便秘;⑤足心热;⑥奔豚气。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要防止刺伤足底动脉弓。

然谷(Rángǔ,KI2)

荥穴

【定位】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主治】①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症;②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等泌尿生殖系疾患;③咯血,咽喉肿痛;④消渴;⑤小儿脐风,口噤不开;⑥下肢痿痹、足跗痛。

【操作】直刺0.5~1寸。

太溪(Tàixī,KI3)

输穴;原穴

【定位】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肾虚性五官病症;②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疾患;③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④气喘、胸痛、咯血等肺部疾患;⑤消渴;⑥失眠、健忘等肾精不足证。

【操作】直刺0.5~1寸。

大钟(Dàzhōng, KI4)

络穴

【定位】内踝后下方,太溪穴下0.5寸稍后,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主治】①癃闭,遗尿;②月经不调;③腰脊强痛,足跟痛;④气喘、咯血。

【操作】直刺0.5~1寸。

水泉(Shuǐquán, KI5)

郄穴

【定位】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处。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②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0.3~0.5寸。

照海(Zhàohǎi, KI6)

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定位】内踝尖正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痫证、失眠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干咽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症;③小便不利,小便频数;④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妇科病症;⑤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1寸。

复溜(Fùliū,KI7)

经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①水肿、腹胀;②盗汗,身热无汗;③肠鸣,泄泻;④足痿,腰脊强痛。

【操作】直刺0.5~1寸。

交信(Jiāoxìn, KI8)

阴跷脉之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复溜穴前0.5寸,胫骨内侧面的的后缘。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妇科病症;②腹痛,腹泻;③小便不利,水肿;④睾丸肿痛,疝气;⑤膝、股、内侧痛。

【操作】直刺0.5~1寸。

筑宾(Zhùbīn, KI9)

阴维脉之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穴与阴谷穴直上2寸,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主治】①癫狂痫证;②呕吐;③疝气;④小腿内侧痛。

【操作】直刺1~1.5寸。

阴谷(Yīngǔ,KI10)

合穴

【定位】在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

【主治】①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等泌尿生殖系疾患;②膝股内侧痛。

【操作】直刺1~1.5寸。

横骨(Hénggǔ,KI11)

【定位】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耻骨联合上缘。

【主治】①少腹胀痛,疝气;②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等泌尿生殖系疾患。

【操作】直刺1~1.5寸。

大赫(Dàhè,KI12)

【定位】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疾患;②遗精、阳痿等男科病症。

【操作】直刺1~1.5寸。

气穴(Qìxué,KI13)

【定位】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①月经不调,带下;②小便不利;③泄泻。

【操作】直刺1~1.5寸。

四满(Sìmǎn, KI14)

【定位】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①腹痛、疝气、便秘等胃肠病症;②月经不调,带下等妇科病症;③遗尿、遗精等泌尿生殖系疾患。

【操作】直刺1~1.5寸。

中注(Zhōngzhù,KI15)

【定位】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①腹痛、便秘、泄泻等胃肠病症;②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1~1.5寸。

肓俞(Huāngshū,KI16)

【定位】脐中旁开0.5寸。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等胃肠病症。

【操作】直刺1~1.5寸。

商曲(Shāngqǔ,KI17)

【定位】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①噫气、反胃、腹胀、水肿等脾胃病症;②胸胁胀痛。

【操作】直刺0.5~0.8寸。

石关(Shíguān, KI18)

【定位】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①呕吐、腹痛、便秘等胃肠病症;②不孕。

【操作】直刺1~1.5寸。

阴都(Yīndū,KI19)

【定位】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①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症;②不孕。

【操作】直刺1~1.5寸。

腹通谷(Fùtōnggǔ,KI20)

【定位】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腹胀、腹痛、呕吐等脾胃肠腑病症。

【操作】直刺0.5~0.8寸。

幽门(Yōumén, KI21)

【定位】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腹痛、腹胀、呕吐、泄泻等脾胃肠腑病症。

【操作】直刺0.5~0.8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损伤内脏。

步廊(Bùláng, KI22)

【定位】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胸痛,咳嗽,气喘;②乳痈;③呕吐不嗜食。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神封(Shénfēng, KI23)

【定位】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胁支满;②乳痈;③呕吐不嗜食。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灵墟(Língxū,KI24)

【定位】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痰多;②胸胁胀痛,乳痈;③呕吐。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神藏(Shéncáng, KI25)

【定位】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②烦满,呕吐,不嗜食。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中(Yùzhōng, KI26)

【定位】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胁胀满;②不嗜食。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俞府(Shūfǔ,BL27)

【定位】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②不嗜食。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手厥阴心包经及其腧穴

1.经脉循行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胸部支脉,沿着胸内出于胁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上行抵腋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之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关冲),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2.主治病候

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

3.主治概要

(1)心、胸、胃、神志病: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痫,胃痛、呕吐等。

(2)外经病:上臂内侧痛,肘臂挛麻,腕痛,掌中热等。

4.本经腧穴(9穴)

天池(Tiānchí,PC1)

【定位】在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主治】①胸肺病症如咳嗽、气喘、胸闷、胸胁疼痛等;②乳疾如乳痈、乳少;③瘰疬。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天泉(Tiānquán, PC2)

【定位】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主治】①心肺病症如心痛、咳嗽、胸胁胀满等;②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操作】直刺0.5~0.8寸。

曲泽(Qūzé,PC3)

合穴

【定位】肘微屈,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主治】①心系病症如心痛、心悸、善惊等;②急性胃肠病如胃痛、呕吐、泄泻等;③热病,中暑;④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8~1寸;或点刺出血。

郄门(Xìmén, PC4)

郄穴

【定位】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胸病、神志病,如心痛、心悸、心烦、胸痛、癫狂痫证等;②血证如咯血、呕血;③疔疮;④肘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

间使(Jiānshǐ,PC5)

经穴

【定位】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病、神志病,如心痛、心悸、癫狂痫证等;②胃病如胃痛、呕吐等;③热病,疟疾;④肘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

内关(Nèiguān, PC6)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

【定位】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胸病、神志病,如心痛、心悸,胸闷、胸痛、失眠、郁证、癫狂痫等;②胃病如胃痛、呕吐、呃逆等;③肘臂挛痛瘫麻。

【操作】直刺0.5~1寸。

大陵(Dàlíng, PC7)

输穴;原穴

【定位】在腕横纹的中点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胸病、神志病,如心痛、心悸、胸胁痛、喜笑悲恐、癫狂痫等;

②胃病如胃痛、呕吐、口臭等;③手腕麻痛、腕下垂。

【操作】直刺0.3~0.5寸。

劳宫(Láogōng, PC8)

荥穴

【定位】在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主治】①急症如中风昏迷、中暑等;②心病、神志病如心痛、癫狂痫等;③口疮,口臭;④鹅掌风。

【操作】直刺0.3~0.5寸。

中冲(Zhōngchōng, PC9)

井穴

【定位】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主治】①急症如中风昏迷、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②舌强肿痛;③心烦,心痛。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手少阳三焦经及其腧穴

1.经脉循行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沿手背第4、5掌骨间,上行前臂外侧桡骨尺骨之间,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胆经之后,进入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的支脉,从膻中向上,出于锁骨上窝,上走颈外侧,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方,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到达眶下部。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过上关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丝竹空),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2.主治病候

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等症。

3.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头、目、耳、颊、咽喉病等。

(2)外经病:胸胁病,肩臂外侧痛,上肢挛急、麻木、不遂等。

(3)热病。

4.本经腧穴(23穴)

关冲(Guānchōng, SJ1)

井穴

【定位】无名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

【主治】①头面五官病如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舌强等;②热病,中暑,昏厥。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液门(Yèmén, SJ2)

荥穴

【定位】在手背部,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头面五官病如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等;②热病,疟疾;③手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

中渚(Zhōngzhǔ,SJ3)

输穴

【定位】在手背部,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主治】①头面五官病如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等;②热病,疟疾;③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

【操作】直刺0.3~0.5寸。

阳池(Yángchí,SJ4)

原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主治】①五官病如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②消渴,疟疾;③腕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

外关(Wàiguān, SJ5)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定位】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①热病;②头面五官病如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③胁肋痛;④上肢挛痹疼痛、麻木不遂;⑤瘰疬。

【操作】直刺0.5~1寸。

支沟(Zhīgōu, SJ6)

经穴

【定位】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①便秘;②胁肋疼痛;③耳鸣,耳聋,暴喑;④手指震颤,肘臂痛;⑤瘰疬,热病。

【操作】直刺0.5~1寸。

会宗(Huìzōng, SJ7)

郄穴

【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穴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主治】①耳鸣,耳聋;②上肢痹痛;③痫证。

【操作】直刺0.5~1寸。

三阳络(Sānyángluò,SJ8)

【定位】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①五官病如耳聋、暴喑、齿痛等;②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1寸。

四渎(Sìdú,SJ9)

【定位】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①五官病如耳聋、暴喑、齿痛、咽喉肿痛等;②前臂痛麻。

【操作】直刺0.5~1寸。

天井(Tiānjǐng, SJ10)

合穴

【定位】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主治】①肘臂痛,上肢不遂;②耳聋,偏头痛;③瘰疬;④癫痫。

【操作】直刺0.5~1寸。

清冷渊(Qīnglěngyuān, SJ11)

【定位】屈肘,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穴上1寸。

【主治】①上肢痹痛不遂;②头痛、目痛。

【操作】直刺0.5~1寸。

消泺(Xiāoluò,SJ12)

【定位】清冷渊穴与会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肩臂痛麻;②头痛、齿痛、项强痛。

【操作】直刺0.8~1.2寸。

会(Nàohuì,SJ13)

【定位】肘尖与肩穴的连线上,肩穴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主治】①上肢痿痹;②瘰疬,瘿气。

【操作】直刺0.8~1.2寸。

肩(Jiānliáo, SJ14)

【定位】在肩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的凹陷处。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

【操作】直刺0.8~1.2寸。

天(Tiānliáo, SJ15)

【定位】肩井穴与曲垣穴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主治】肩臂痛,颈项强急。

【操作】直刺0.5~0.8寸。

天牖(Tiānyǒu, SJ16)

【定位】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主治】①头项、五官病如头痛、头晕、项强、目痛、耳聋等;②瘰疬;③肩背痛。

【操作】直刺0.5~1寸。

翳风(Yìfēng, SJ17)

【定位】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①耳疾如耳鸣、耳聋等;②面、口病如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齿痛、颊肿等;③瘰疬。

【操作】直刺0.8~1.2寸。

脉(Chìmài, SJ18)

【定位】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穴至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主治】①头痛,耳鸣,耳聋;②小儿惊风。

【操作】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颅息(Lúxī,SJ19)

【定位】在耳后,当角孙穴至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主治】①头痛,耳鸣,耳聋;②小儿惊风。

【操作】平刺0.3~0.5寸。

角孙(Jiǎosūn, SJ20)

【定位】在侧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主治】①偏头痛,项强;②目赤肿痛,目翳;③齿痛,颊肿。

【操作】平刺0.3~0.5寸。

耳门(Ermén, SJ21)

【定位】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处,张口取穴。

【主治】①耳疾如耳鸣、耳聋、耳等;②齿痛。

【操作】张口,直刺0.5~1寸。

耳和(Erhéliáo, SJ22)

【定位】在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主治】①头痛,耳鸣;②牙关紧闭,口歪。

【操作】避开动脉,平刺0.3~0.5寸。

丝竹空(Sīzhúkōng, SJ23)

【定位】眉梢凹陷处。

【主治】①头目病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眼睑动等;②癫痫;③齿痛。

【操作】平刺0.3~0.5寸。

足少阳胆经及其腧穴

1.经脉循行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上行至额角,下行到耳后,沿着颈旁行于手少阳经之前到肩上,交出手少阳经之后,下入锁骨上窝。

耳部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

目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到颈部,与前脉会合于锁骨上窝。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络肝,属胆,沿着胁里,出于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际,横入髋关节部。

缺盆部直行的脉,从锁骨上窝下行腋部,沿着侧胸部,经过季胁,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出于膝外侧,行腓骨之前,直下到达腓骨下端,达外踝前,沿足背进入足第4趾外侧端(足窍阴)。

足背部的支脉,从足背上分出,沿着第1、2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2.主治病候

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等症。

3.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侧头、目、耳、咽喉病等。

(2)肝胆病、神志病:黄疸、口苦、胁痛、癫狂等。

(3)外经病: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

(4)热病。

4.本经腧穴(44穴)

瞳子(Tóngzǐliáo, GB1)

【定位】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凹陷处。

【主治】头目病如头痛、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目翳等。

【操作】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听会(Tīnghuì,GB2)

【定位】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①耳疾如耳鸣、耳聋、耳等;②齿痛,口眼歪斜。

【操作】张口,直刺0.5~0.8寸。

上关(Shàngguān, GB3)

【定位】在耳前,下关穴直上,当颧弓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①耳疾如耳鸣、耳聋、耳等;②面口病如齿痛、面痛、口眼歪斜、口噤等。

【操作】直刺0.5~0.8寸。

颔厌(Hànyàn, GB4)

【定位】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

【主治】①偏头痛,眩晕,惊痫;②耳鸣,目外眦痛,齿痛。

【操作】平刺0.5~0.8寸。

悬颅(Xuánlú,GB5)

【定位】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偏头痛,目赤肿痛;②齿痛,面肿。

【操作】平刺0.5~0.8寸。

悬厘(Xuánlí,GB6)

【定位】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主治】①偏头痛,目赤肿痛;②耳鸣,齿痛。

【操作】平刺0.5~0.8寸。

曲鬓(Qūbìn, GB7)

【定位】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主治】头面病如偏头痛、齿痛、口噤、暴喑、颊颔肿等。

【操作】平刺0.5~0.8寸。

率谷(Shuàigǔ,GB8)

【定位】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耳鸣,耳聋;③小儿急、慢惊风。

【操作】平刺0.5~0.8寸。

天冲(Tiānchōng, GB9)

【定位】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处。

【主治】①头痛,惊恐,癫痫;②牙龈肿痛。

【操作】平刺0.5~0.8寸。

浮白(Fúbái, GB10)

【定位】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弧形连线的中l/3与上1/3交点处。

【主治】①头痛,耳鸣,耳聋;②瘿气,瘰疬。

【操作】平刺0.5~0.8寸。

头窍阴(Tóuqiàoyīn, GB11)

【定位】天冲穴与完骨穴弧形连线的中1/3与下1/3交点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颈项强痛;②耳鸣,耳聋。

【操作】平刺0.5~0.8寸。

完骨(Wángǔ,GB12)

【定位】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头项五官病如头痛、颈项强痛、喉痹、颊肿、齿痛、口歪等;②癫痫,不寐;③疟疾。

【操作】斜刺0.5~0.8寸。

本神(Běnshén, GB13)

【定位】前发际上0.5寸,神庭穴旁开3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②癫痫,小儿惊风,中风。

【操作】平刺0.5~0.8寸。

阳白(Yángbái, GB14)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头目病如前头痛、目痛、视物模糊、眼睑动等。

【操作】平刺0.5~0.8寸。

头临泣(Tóulínqì,GB15)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头目病如头痛、目痛、目眩、流泪、目翳等;②鼻塞,鼻渊;③小儿惊痫。

【操作】平刺0.5~0.8寸。

目窗(Mùchuāng, GB16)

【定位】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①头目病如头痛、目痛、目眩、远视、近视等;②小儿惊痫。

【操作】平刺0.5~0.8寸。

正营(Zhèngyíng, GB17)

【定位】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①头目病如头痛、头晕、目眩等;②齿痛,唇吻强急。

【操作】平刺0.5~0.8寸。

承灵(chénglíng, GB18)

【定位】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①头目病如头痛、眩晕、目痛;②鼻疾如鼻渊、鼻衄、鼻窒、多涕等。

【操作】平刺0.5~0.8寸。

脑空(Nǎokōng, GB19)

【定位】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穴。

【主治】①头痛,目眩,颈项强痛;②惊悸,癫痫。

【操作】平刺0.5~0.8寸。

风池(Fēngchí,GB20)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平风府穴。

【主治】由内、外风邪所致的病症:①头病及神志病,如头痛、眩晕、中风、癫痫、失眠等;②五官病如耳鸣、耳聋、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③颈项强痛;④热病,疟疾。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肩井(Jiānjǐng, GB21)

【定位】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前直对乳中穴。

【主治】①颈、肩、上肢病,如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等;②乳疾如乳痈、乳汁不下、乳癖等;③难产,胞衣不下;④瘰疬。

【操作】直刺0.5~0.8寸。内为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渊腋(Yuānyè,GB22)

【定位】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主治】①胸满,胁痛;②上肢痹痛,腋下肿。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脏器。

辄筋(Zhéjīn, GB23)

【定位】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主治】①胸满,喘息,胁痛;②呕吐,吞酸;③腋肿,肩背痛。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脏器。

京门(Jīngmén, GB25)

肾之募穴

【定位】章门穴后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主治】①小便不利,水肿;②腹胀,肠鸣,腹泻;③腰痛,胁痛。

【操作】斜刺0.5~1寸。

带脉(Dàimài, GB26)

【定位】章门穴下1.8寸,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处。

【主治】①妇科病如月经不调、闭经、赤白带下等;②疝气;③腰痛,胁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寸。

日月(Rìyuè,GB24)

胆之募穴

【定位】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肝胆病如黄疸、胁痛等;②肝胆犯胃所致的胃痛、呕吐、吞酸、呃逆等。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脏器。

五枢(Wǔshū,GB27)

【定位】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主治】①妇科病如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等;②疝气;③少腹痛,腰胯痛。

【操作】直刺1~1.5寸。

维道(Wéidào, GB28)

【定位】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穴前下0.5寸。

【主治】①妇科病如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等;②疝气;③少腹痛,腰胯痛。

【操作】直刺或向前下方斜刺1~1.5寸。

居(Jūliáo, GB29)

【定位】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腰腿痹痛,瘫痪;②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环跳(Huántiào, GB30)

【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腰腿病如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

【操作】直刺2~3寸。

风市(Fēngshì,GB31)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横纹上7寸。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①下肢痿痹、麻木,脚气;②遍身瘙痒。

【操作】直刺1~1.5寸。

中渎(Zhōngdú,GB32)

【定位】风市穴下2寸,或在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操作】直刺1~1.5寸。

膝阳关(Xīyángguān, GB33)

【定位】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主治】①膝膑肿痛、挛急;②半身不遂、小腿麻木、脚气等。

【操作】直刺0.8~1.2寸。

阳陵泉(Yánglíngquán, GB34)

合穴;胆之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肝胆病如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②下肢、膝关节疾患如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拘挛等;③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1~1.5寸。

阳交(Yángjiāo, GB35)

阳维脉之郄穴

【定位】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主治】①下肢痿痹;②胸胁胀痛;③癫狂。

【操作】直刺0.8~1.2寸。

外丘(Wàiqiū,GB36)

郄穴

【定位】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主治】①下肢痿痹;②胸胁胀痛,颈项强痛;③癫狂。

【操作】直刺0.8~1.2寸。

光明(Guāngmíng, GB37)

络穴

【定位】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主治】①目疾如目痛、夜盲、近视等;②下肢痿痹;③胸乳胀痛,乳汁少。

【操作】直刺0.8~1.2寸。

阳辅(Yángfǔ,GB38)

经穴

【定位】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主治】①少阳经痛证如偏头痛、目外眦痛、胸胁痛等;②下肢痿痹;③腋下肿痛、瘰疬。

【操作】直刺0.5~1寸。

悬钟(Xuánzhōng, GB39)

八会穴之髓会

【定位】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①下肢痿痹;②颈项强痛,胸胁满痛;③痴呆、中风。

【操作】直刺0.5~1寸。

丘墟(Qiūxū,GB40)

原穴

【定位】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①下肢痿痹,外踝肿痛,足内翻,足下垂;②颈项痛,目赤肿痛,胸胁胀痛;③疟疾。

【操作】直刺0.5~0.8寸。

足临泣(Zúlínqì,GB41)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

【定位】足第4、5跖骨结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①头目病如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等;②胁痛,乳胀,乳痈;③足跗肿痛;④瘰疬,疟疾。

【操作】直刺0.3~0.5寸。

地五会(Dìwǔhuì,GB42)

【定位】足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第4.5跖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②胁痛,乳痈;③足跗肿痛。

【操作】直刺0.3~0.5寸。

侠溪(Xiáxī,GB43)

荥穴

【定位】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头面五官病如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等;②胸胁胀痛,乳痈;③足跗肿痛;④热病。

【操作】直刺0.3~0.5寸。

足窍阴(Zúqiàoyīn, GB44)

井穴

【定位】足第4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主治】①头面五官病如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等;②胸胁痛;③足跗肿痛;④热病;⑤多梦。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足厥阴肝经及其腧穴

1.经脉循行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背上的毫毛部(大敦),上沿足背到内踝前,上行小腿内侧,至内踝上8寸处,交足太阴经之后,上行膝内侧,沿着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上达小腹,夹胃旁,属于肝,络于胆,向上通过横膈,布于胁肋(期门),沿气管之后,上入鼻咽部,连目系(眼球与脑相联系的部位),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部支脉,从目系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2.主治病候

胸满、呕逆、遗尿、小便不利、腰痛、疝气、少腹肿等症。

3.主治概要

(1)肝胆病:黄疸、胸胁胀痛、呕逆及肝风内动所致的中风、头痛、眩晕、惊风等。

(2)妇科病、前阴病: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遗尿,小便不利等。

(3)外经病: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

4.本经腧穴(14穴)

大敦(Dàdūn, LR1)

井穴

【定位】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主治】①疝气,少腹痛;②妇科病及前阴病,如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中痛、遗尿、癃闭等;③癫痫。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行间(Xíngjiān, LR2)

荥穴

【定位】在足背侧,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头目病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眼歪斜等;②中风、癫痫;③妇科及前阴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遗尿、癃闭、五淋、阴中痛等;④胸胁胀痛,足跗肿痛;⑤疝气。

【操作】直刺0.5~0.8寸。

太冲(Tàichōng, LR3)

输穴;原穴

【定位】第1、2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处。

【主治】①头面五官病如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盲、口歪、耳鸣、耳聋、咽干痛等;②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③妇科及前阴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遗尿、癃闭等;④肝胃病如黄疸、胁痛、脘腹胀痛、呕逆等;⑤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操作】直刺0.5~0.8寸。

中封(Zhōngfēng, LR4)

经穴

【定位】足内踝前,商丘穴与解溪穴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主治】①疝气,腹痛;②小便不利,遗精;③下肢痿痹,内踝肿痛。

【操作】直刺0.5~0.8寸。

蠡沟(Lígōu, LR5)

络穴

【定位】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①妇科及前阴病,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小便不利、遗尿等;②疝气,睾丸肿痛;③足胫疼痛。

【操作】平刺0.5~0.8寸。

中都(Zhōngdū,LR6)

郄穴

【定位】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①疝气,崩漏,恶露不尽;②胁痛,腹痛,泄泻;③胫痛痿痹。

【操作】平刺0.5~0.8寸。

膝关(Xīguān, LR7)

【定位】胫骨内侧髁的后下方,阴陵泉穴后1寸。

【主治】膝髌肿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8~1.2寸。

曲泉(Qūquán, LR8)

合穴

【定位】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上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主治】①妇科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等;②小便不利,遗精,阳痿,疝气;③膝髌肿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阴包(Yīnbāo, LR9)

【定位】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主治】①月经不调;②小便不利,遗尿;③腰骶痛引少腹。

【操作】直刺1~1.5寸。

足五里(Zúwǔlǐ,LR10)

【定位】气冲穴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

【主治】①少腹痛,睾丸肿痛,阴囊湿疹,小便不利,阴挺;②倦怠嗜卧;③瘰疬。

【操作】直刺1~1.5寸。

阴廉(Yīnlián, LR11)

【定位】气冲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

【主治】①月经不调,带下;②少腹痛。

【操作】直刺1~1.5寸。

急脉(Jímài, LR12)

【定位】气冲穴外下方,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主治】①少腹痛,疝气;②阴挺,阴部痛痒。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章门(Zhāngmén, LR13)

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定位】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主治】①脾胃病如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呕吐、痞块等;②肝胆病如胁痛、黄疸等。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

期门(Qīmén, LR14)

肝之募穴

【定位】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肝胃病如胸胁胀痛、郁闷、呕吐、吞酸、呃逆、腹胀等;②乳痈。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奇经八脉

(一)督脉及其腧穴

1.经脉循行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经尾骨端(长强)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止于上唇系带处(龈交)。

2.主治病候

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3.主治概要

(1)脏腑病:五脏六腑相关病症。

(2)神志病,热病:失眠、健忘、癫痫、昏迷、发热、中暑、惊厥等。

(3)头面病:头痛,眩晕,口、齿、鼻、目等疾患。

(4)外经病:头项、脊背、腰骶疼痛、下肢痿痹等。

4.本经腧穴(28穴)

长强(Chángqiáng, DU1)

络穴

【定位】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肛肠病如痔疮、脱肛、腹泻、便血、便秘等;②癫狂痫;③腰脊和尾骶部疼痛。

【操作】针尖向上,紧靠尾骨前斜刺0.5~1寸。不宜直刺,以免伤及直肠。

腰俞(Yāoshū,DU2)

【定位】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处。

【主治】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肛肠病如痔疮、脱肛、腹泻、便血等;③月经不调;④癫痫。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腰阳关(Yāoyángguān, DU3)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妇科病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③男科病如遗精、阳痿等。

【操作】直刺0.5~1寸。

命门(Mìngmén, DU4)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妇科病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等;③肾阳不足病症如遗精、阳痿、遗尿、尿频、泄泻、小腹冷痛等。

【操作】直刺0.5~1寸。多加灸法。

悬枢(Xuánshū,DU5)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腰脊强痛;②胃肠疾患如肠鸣、腹痛、完谷不化、泄泻等。

【操作】直刺0.5~1寸。

脊中(Jǐzhōng, DU6)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腰脊强痛;②黄疸,腹泻,小儿疳积,痔疾,脱肛;③癫痫。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中枢(Zhōngshū,DU7)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胆及脾胃病如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等;②腰背疼痛。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筋缩(Jīnsuō,DU8)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筋病如脊强、抽搐、四肢拘急等;②癫痫;③胃痛。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至阳(Zhìyáng, DU9)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肝胆病如黄疸、胸胁胀满等;②肺病咳嗽,气喘;③脊强背痛。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灵台(Língtái, DU10)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脊痛,项强;③疔疮。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神道(Shéndào, DU11)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心病、神志病,如心痛、心悸、失眠、健忘、癫痫等;②肺病咳喘;③脊背强痛。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身柱(Shēnzhù,DU12)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惊厥、癫狂痫;③脊背强痛。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陶道(Táodào, DU13)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热病,疟疾,骨蒸潮热;②头痛,脊项强急;③癫狂。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大椎(Dàzhuī,DU14)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热病,疟疾,骨蒸潮热;②感冒,咳喘;③头项强痛,脊痛;④癫狂痫证,小儿惊风;⑤风疹,痤疮。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哑门(Yǎmén, DU15)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主治】①暴喑,舌强不语;②癫痫、癔病;③头痛项强。

【操作】伏案正坐,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风府(Fēngfǔ,DU16)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主治】由内、外风邪所致的病症。①头项病如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等;②中风、癫狂痫、癔病;③咽喉肿痛,失音。

【操作】伏案正坐,头微前倾,颈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脑户(Nǎohù,DU17)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项强;②癫痫。

【操作】平刺0.5~1寸。

强间(Qiángjiān, DU18)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当风府穴与百会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项强;②癫狂。

【操作】平刺0.5~1寸。

后顶(Hòudǐng, DU19)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

【主治】①头痛,项强,眩晕;②癫狂痫。

【操作】平刺0.5~1寸。

百会(Bǎihuì,DU20)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①头病、神志病,如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痴呆、中风、癫狂痫、癔病等;②气虚下陷病症如脱肛、泄泻、阴挺、脏器下垂等。

【操作】平刺0.5~1寸。升阳举陷常用灸法。

前顶(Qiándǐng, DU21)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鼻渊;③癫痫。

【操作】平刺0.5~1寸。

囟会(Xìnhuì,DU22)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鼻渊,鼻衄;③癫痫。

【操作】平刺0.5~1寸。小儿前囟未闭者禁针。

上星(Shàngxīng, DU23)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①头痛、鼻渊、鼻衄、目痛;②热病,疟疾;③癫狂。

【操作】平刺0.5~1寸。

神庭(Shéntíng, DU24)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①神志病如癫狂痫、失眠、惊悸;②头面五官病如头痛、目眩、鼻渊、鼻衄等。

【操作】平刺0.5~1寸。

素(Sùliáo, DU25)

【定位】鼻尖的正中央。

【主治】①急危重症如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等;②鼻病如鼻渊、鼻衄、酒糟鼻等。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一般不灸。

水沟(Shuǐgōu, DU26)

【定位】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①急危重症如昏迷、晕厥、中风、中暑等;②神志病如癔病、癫狂痫、急慢惊风等;③面部病症如面肿、口歪、牙关紧闭等;④闪挫腰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掐按。一般不灸。

兑端(Duìduān, DU27)

【定位】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主治】①口齿鼻病如口歪、口噤、齿龈肿痛、鼽衄等;②神志病如昏迷、晕厥、癫狂等。

【操作】向上斜刺0.2~0.3寸。一般不灸。

龈交(Yínjiāo, DU28)

【定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连接处。

【主治】①口齿鼻病如口歪、口噤、口臭、齿衄、齿龈肿痛、鼻衄等;②癫狂;③腰痛,项强。

【操作】向上斜刺0.2~0.3寸。一般不灸。

(二)任脉及其腧穴

1.经脉循行

任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会阴),向前上行经阴毛部,沿腹内前正中线向上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承浆),经面部进入目眶下。

2.主治病候

疝气、带下、腹中痞块等症。

3.主治概要

(1)脏腑病:小腹、脐腹、胃脘、胸部等相关内脏病。

(2)颈及面口病:瘿气,梅核气,咽喉肿痛,暴喑,口歪,齿痛等。

(3)神志病:癫痫,失眠等。

(4)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主治虚劳、虚脱等证。

4.本经腧穴(24穴)

会阴(Huìyīn, RN1)

【定位】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主治】①危症、神志病,如溺水窒息、昏迷、癫狂痫等;②局部二阴病、妇科病,如阴痛、阴痒、小便不利、遗尿、脱肛、阴挺、痔疮、遗精、月经不调等。

【操作】直刺0.5~1寸。孕妇慎用。

曲骨(Qūgǔ,RN2)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

【主治】①泌尿生殖系病如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阴囊湿疹等;②妇科病如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

【操作】直刺0.5~1寸。深部为膀胱,故应在排尿后针刺;孕妇禁针。

中极(Zhōngjí,RN3)

膀胱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主治】①泌尿生殖系病如遗尿、尿频、小便不利、遗精、阳痿等;②妇科病如痛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等。

【操作】直刺1~1.5寸。排尿后针刺;孕妇禁针。

关元(Guānyuán, RN4)

小肠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主治】①元气虚损病症如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等;②泌尿生殖系病如尿闭、尿频、遗尿、遗精、阳痿、早泄等;③妇科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不孕等。④少腹疼痛,疝气;⑤肠病如腹泻、痢疾、脱肛、便血等。

【操作】直刺1~1.5寸。排尿后针刺;孕妇禁针。

石门(Shímén, RN5)

三焦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下2寸。

【主治】①肠腑病如腹胀、泄泻等;②水肿,小便不利;③遗精,阳痿,疝气;④妇科病如经闭、崩漏、带下等。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气海(Qìhǎi, RN6)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主治】①气虚病症如虚劳羸瘦、中风脱证等;②肠腑病如腹痛、腹泻、便秘等;③泌尿生殖系病如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等;④妇科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等。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阴交(Yīnjiāo, RN7)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寸。

【主治】①腹痛,疝气;②水肿,小便不利;③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神阙(Shénquè,RN8)

【定位】在脐中央。

【主治】①虚脱证;②肠腑病如脐腹痛胀、泄泻、痢疾、脱肛等;③水肿,小便不利。

【操作】禁刺;宜灸。

水分(Shuǐfēn, RN9)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上1寸。

【主治】①水肿、小便不利;②胃肠病如腹痛、腹泻、反胃吐食等。

【操作】直刺1~1.5寸;宜灸。

下脘(Xiàwǎn, RN10)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上2寸。

【主治】①胃肠病如腹痛、腹胀、腹泻、呕吐、食谷不化等;②痞块。

【操作】直刺1~1.5寸。

建里(Jiànlǐ,RN11)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上3寸。

【主治】①胃肠病如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等;②水肿。

【操作】直刺1~1.5寸。

中脘(Zhōngwǎn, RN12)

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主治】①胃病如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等;②黄疸;②神志病如癫狂,失眠。

【操作】直刺1~1.5寸。

上脘(Shàngwǎn, RN13)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上5寸。

【主治】①胃病如胃痛、呕吐、呃逆、腹胀等证;②癫痫。

【操作】直刺1~1.5寸。

巨阙(Jùquè,RN14)

心之募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上6寸。

【主治】①心胸、神志病,如胸痛、癫狂痫等;②吞酸。

【操作】向下斜刺0.5~1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肝脏。

鸠尾(Jiūwěi, RN15)

络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胸剑结合部下1寸。

【主治】①心胸、神志病,如心悸、胸痛、癫狂痫;②腹胀,呃逆,呕吐。

【操作】向下斜刺0.5~1寸。

中庭(Zhōngtíng, RN16)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胸剑联合的中点处。

【主治】①心胸病如心痛、胸胁胀满等;②噎膈、呕吐。

【操作】平刺0.3~0.5寸。

膻中(Dànzhōng, RN17)

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①气滞、气逆之心肺胃病,如心痛、胸闷、咳嗽、气喘、噎膈、呃逆等;②乳病如乳少、乳痈、乳癖等。

【操作】平刺0.3~0.5寸。

玉堂(Yùtáng, RN18)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隙。

【主治】①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等;②呕吐。

【操作】平刺0.3~0.5寸。

紫宫(Zǐgōng, RN19)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隙。

【主治】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痛等。

【操作】平刺0.3~0.5寸。

华盖(Huágài, RN20)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隙。

【主治】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痛等。

【操作】平刺0.3~0.5寸。

璇玑(Xuánjī,RN21)

【定位】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下1寸。

【主治】①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痛等;②咽喉肿痛;③积食。

【操作】平刺0.3~0.5寸。

天突(Tiāntū,RN22)

【定位】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①胸肺病如咳嗽、哮喘、胸痛等;②颈部组织器官病如咽喉肿痛、暴喑、瘿气、梅核气、噎膈。

【操作】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朝向下方,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

廉泉(Liánquán, RN23)

【定位】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体上缘中点凹陷处。

【主治】口舌咽喉病如中风失语、暴喑、吞咽困难、舌缓流涎、舌下肿痛、口舌生疮、喉痹等。

【操作】向舌根斜刺0.5~0.8寸。

承浆(Chéngjiāng, RN24)

【定位】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主治】①口齿病如口歪、齿龈肿痛、流涎等;②暴喑,癫痫。

【操作】斜刺0.3~0.5寸。

(三)冲脉及其交会腧穴

1.经脉循行

冲脉起于小腹(胞中),经会阴,出气街,并足少阴肾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会咽喉,络唇口。其后行者,从会阴上循脊里。

2.主治病候

腹痛里急、逆气上冲等。

3.交会腧穴

气冲(足阳明),横骨、大赫、气穴、四海、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足少阴);会阴、阴交(任脉)。

(四)带脉及其交会腧穴

1.经脉循行

带脉起于季胁,经带脉、五枢、维道穴横斜回行腰腹一周。

2.主治病候

腹满、腹腰拘急疼痛等。

3.交会腧穴

带脉、五枢、维道(足少阳)。

(五)阴维脉及其交会腧穴

1.经脉循行

阴维起于“诸阴交”,各穴分布在小腿内侧和腹部第三侧线,于颈部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

2.主治病候

心痛、胸痛、胁满等。

3.交会腧穴

筑宾(足少阴),冲门、府舍、大横、腹哀(足太阴),期门(足厥阴),天突、廉泉(任脉)。

(六)阳维脉及其交会腧穴

1.经脉循行

阳维起于“诸阳会”,各穴分布在小腿外侧和头肩外侧,于后项与督脉交会于风府、哑门。

2.主治病候

寒热、腰痛、头痛、目眩等。

3.交会腧穴

金门(足太阳),阳交(足少阳),俞(手太阳),天(手少阳),肩井,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足少阳),风府,哑门(督脉)。

(七)阴跷脉及其交会腧穴

1.循行路线

起于跟中,出足少阴然骨之后(照海),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至咽喉,交贯冲脉,入鼻旁,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

2.主治病候

多寐、下肢内侧拘急、外侧弛缓等。

3.交会腧穴

照海、交信(足少阴),睛明(足太阳)。

(八)阳跷脉及其交会腧穴

1.循行路线

起于跟中,出足太阳之申脉,循外踝上行,沿髀胁上肩,循面,交目内眦,会睛明,入脑,下耳后,入风池。

2.主治病候

不寐、下肢外侧拘急、内侧弛缓等。

3.交会腧穴

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居(足少阳),俞(手太阳),巨骨、肩(手阳明),地仓、巨、承泣(足阳明),睛明(足太阳)。

常用经外奇穴

(一)头颈部

四神聪(Sìshéncōng, EX-HN1)

【定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

【操作】平刺0.5~0.8寸。

印堂(Yìntáng, EX-HN3)

【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主治】①头痛,眩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②小儿惊风,失眠。

【操作】提捏局部皮肤,向下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鱼腰(Yúyāo, EX-HN4)

【定位】在额部,当瞳孔直上,眉毛中。

【主治】眉棱骨痛、眼睑动、眼睑下垂、目赤肿痛、口眼斜、目翳。

【操作】平刺0.3~0.5寸。

上明(Shàngmíng)

【定位】在额部,眉弓中点,眶上缘下。

【主治】目疾。

【操作】轻压眼球向下,向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提插。

夹承浆(Jiáchéngjiāng)

【定位】在面部,承浆穴旁开1寸处。

【主治】齿龈肿痛,口。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

球后(Qiúhòu, EX-HN7)

【定位】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视物不清,青盲,雀盲。

【操作】轻推眼球向上,向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

金津玉液(Jīnjīn.Yùyè,EX-HN12.EX-HN13)

【定位】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两旁之静脉上取穴。左称金津,右称玉液。

【主治】①舌强,舌肿,口疮,喉痹;②消渴,呕吐,腹泻③失语。

【操作】点刺出血。

太阳(Tàiyáng, EX-HN5)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②目赤肿痛,暴发火眼,目翳;③口眼斜。

【操作】直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耳尖(Erjiān, EX-HN6)

【定位】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主治】①目赤肿痛,暴发火眼,目翳;②咽喉肿痛。

【操作】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牵正(Qiānzhèng)

【定位】耳垂前0.5~1寸。

【主治】口,口疮。

【操作】向前斜刺0.5~1寸。

翳明(Yìmíng, EX-HN14)

【定位】在项部,当翳风穴后1寸。

【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翳,视物不清,青盲,雀目;②耳鸣,耳聋。

【操作】直刺0.5~1寸。

安眠(Anmián)

【定位】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失眠,头痛,眩晕,心悸,癫狂。

【操作】直刺0.5~1寸。

(二)胸腹部穴

子宫(Zǐgōng, EX-CA1)

【定位】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

【主治】阴挺,痛经,崩漏,不孕,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0.8~1.2寸。

三角灸(Sānjiǎojiǔ,EX-CA2)

【定位】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一边,作一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于两底角处取穴。

【主治】①疝气奔豚;②绕脐疼痛;③不孕。

【操作】艾炷灸5~7壮。

(三)背部穴

定喘(Dìngchuǎn, EX-B1)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①哮喘,咳嗽;②落枕,肩背痛。

【操作】直刺0.5~1寸。

夹脊(Jiájǐ,EX-B2)

【定位】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

【主治】上胸部位治疗心肺部及上肢病症;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部病症;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病症。

【操作】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

胃脘下俞(Wèiwǎnxiàshū,EX-B3)

【定位】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胃痛,腹痛,胸胁痛;②消渴,咽干。

【操作】斜刺0.3~0.5寸;可灸。

腰眼(Yāoyǎn, EX-B7)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主治】①腰痛;②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十七椎(Shíqīzhuī,EX-B8)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

【主治】①腰腿痛,下肢瘫痪;②痛经,崩漏,遗尿。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腰奇(Yāoqí,EX-B9)

【定位】位于骶部,当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癫痫;②头痛,失眠;③便秘。

【操作】向上平刺1~1.5寸。

(四)上肢穴

肩前(Jiānqián)

【定位】正坐垂肩,腋前皱襞顶端与肩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肩臂痛,臂不能举。

【操作】直刺1~1.5寸。

二白(Erbái, EX-UE2)

【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两穴。

【主治】①痔疮,脱肛;②前臂痛,胸胁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肘尖(Zhǒujiān, EX-UE1)

【定位】在肘后部,屈肘,当尺骨膺嘴的尖端。

【主治】①瘰疬;②痈疽;③肠痈。

【操作】艾炷灸7~15壮。

中魁(Zhōngkuí,EX-UE4)

【定位】在中指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握拳取穴。

【主治】①牙痛,鼻出血;②噎膈,反胃,呕吐。

【操作】直刺0.2~0.3寸;艾炷灸5~7壮。

腰痛点(Yāotòngdiǎn, EX-UE7)

【定位】在手背侧,当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穴。

【主治】急性腰扭伤。

【操作】直刺0.3~0.5寸。

外劳宫(Wàiláogōng, EX-UE8)

【定位】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主治】①落枕;②手背红肿,手指麻木。

【操作】直刺0.5~0.8寸。

八邪(Bāxié,EX-UE9)

【定位】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至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

【主治】①毒蛇咬伤,手臂肿痛,手指麻木;②目痛,烦热。

【操作】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

十宣(Shíxuān, EX-UE11)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指寸),左右共10个穴位。

【主治】①昏迷晕厥,中暑,热病,癫痫;②小儿惊风,失眠。

【操作】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四缝(Sìfèng, EX-UE10)

【定位】在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侧4穴,左右共8穴。

【主治】①小儿疳积;②百日咳。

【操作】直刺0.3~0.5寸;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样黏液或出血。

(五)下肢穴

环中(Huánzhōng)

【定位】在臀部,环跳穴与腰俞穴连线的中点。另一取法:俯卧时,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点。

【主治】腰骶痛,腿痛。

【操作】直刺2~3寸。

百虫窝(Bǎichóngwō,EX-LE3)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3寸,即血海穴上1寸。

【主治】①虫积;②风湿痒疹,下部生疮。

【操作】直刺1.5~2寸。

鹤顶(Hèdǐng, EX-LE2)

【定位】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主治】膝痛,腿足无力,鹤膝风,脚气。

【操作】直刺1~1.5寸。

膝眼(Xīyǎn, EX-LE5)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主治】膝关节痛,鹤膝风,腿痛,脚气。

【操作】向膝中斜刺0.5~1寸,或透刺对侧膝眼。

胆囊(Dǎnnáng, EX-LE6)

【定位】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

【主治】①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绞痛;②下肢痿痹,胁痛。

【操作】直刺1~1.5寸。

阑尾(Lánwěi, EX-LE7)

【定位】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主治】①阑尾炎,消化不良;②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内踝尖(Nèihuáijiān, EX-LE8)

【定位】在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处。

【主治】①乳蛾,牙痛;②小儿不语;③霍乱转筋。

【操作】禁刺,可灸。

外踝尖(Wàihuáijiān, EX-LE9)

【定位】在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

【主治】①十指拘急,腿外廉转筋,脚气;②牙痛,小儿重舌。

【操作】禁刺,可灸。

八风(Bāfēng, EX-LE10)

【定位】在足背侧,第1至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4穴,左右共8穴。

【主治】毒蛇咬伤,足跗肿痛,脚弱无力,脚气。

【操作】斜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同类推荐
  • 尿毒症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尿毒症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本书将深奥的医学原理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本书通过尿毒症常识课堂、尿毒症科学治疗指南、肾的透析和移植、常用药物的科学应用、尿毒症的科学保健、尿毒症的用药常识问答等内容,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医学保健知识。本书可供关注身体保健读者、尿毒症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 风湿自我康复全书

    风湿自我康复全书

    人们常认为“风湿病”就是关节炎,这种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风湿病是多种疾病的总称,范围涉及骨关节、韧带经络、骨滑囊等。风湿病的危害性不仅是病症本身对身体的损伤,还有其并发症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对这些疾病和并发症地预防和治疗就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健康人群和风湿病患者在防治过程中都主要依赖于药物,其实,合理的膳食习惯、科学的饮食方法等,同样会对风湿病的改善、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本书献给渴求健康的风湿患者朋友,教您从病理入手,根据不同症状,正确用药,合理膳食,注重调养,让您一步一步走向健康的彼岸!
  • 最新食疗治病新招

    最新食疗治病新招

    食疗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人常说:“三分治疗,七分休养”“医食同源”“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就阐明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以及食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人们的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与营养结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息息相关。人在生病的时候,往往把赌注全压在医院和医生身上,而忽略了食疗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一个养生误区。
  • 不治已病治未病:轻松告别亚健康

    不治已病治未病:轻松告别亚健康

    本书通过以中医的治疗、养生、保健的思想和手法为中心,通过介绍亚健康的现象,阐述“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的手法让广大读者通过自己的身体各个器官的认识,了解到自身的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化解这些问题。我们都知道亚健康存在很多的状态,失眠、肥胖、疲劳则是亚健康的典型表现,本书以中医的手法和观点帮助读者如何解读和治疗这些状态。现在亚健康的高危人群有很多,其实白领上班族就是亚健康的一大高危人群,本书正是结合中医的一些方法和理念,介绍了一些在办公室里就能养生保健的方法,适应了白领紧张的工作节奏而无时间运动、保健养生的现象。
  • 葱·姜·蒜·酒·茶·醋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葱·姜·蒜·酒·茶·醋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古语云:“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确,有些食物就是天然的药物,药物就是可以充饥的食物。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越是身边的,不起眼儿的东西就越可能是治疗某些疾病的良药。葱、姜、蒜、酒、茶、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千家万户常用的必备之物。它们的作用不仅广泛应用于人类的饮食烹调,还可应用在人类的防病治病及强身健体上,是名幅其实的“小食物大功效”。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精心遴选了近万例葱、姜、蒜、酒、茶、醋治病验方,分门别类、归纳整理成书奉献给读者。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末日之厂哥

    末日之厂哥

    2015年,丧尸大爆发,在这个文明崩灭的世界,唯有逝者才能生存!
  • 倦羽如雪

    倦羽如雪

    她是他的囚徒,要她生要她死,囚住身也囚住心。
  • 捉尸派

    捉尸派

    感谢阅文集团书评支持!(PS:书名为毛不改?叫《天师》)天师倒斗有鬼术,点蜡不怕鬼敲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兵王爱上女明星

    兵王爱上女明星

    哥看的不是戏,是人!哥追的不是明星,是女人!“唉,我对这个看脸的时代,彻底绝望了!”在这个有颜任性的看脸时代,帅破天际的兵王之王宣璧武,霸气侧露的上演了一段啼笑皆非的追女传奇!【本书的书评、读者情况、粉丝榜等内容,作者保留原封不动照搬,或略作修改写入作品中的权力。如有不满,请用钱砸昏作者吧!】
  • 霸道总裁,娇妻别动

    霸道总裁,娇妻别动

    入学的第一天,就惹了霸道校草,晚上天天被强吻,凌澈你干嘛夜里进我房间,宝贝,我来给你暖床,,,第二天看到身旁还在睡觉的男人一丝不挂的暴露在空气中,看到自己的衣服还好在身上,然后看着这个帅气的男人不由自主的发呆,突然一声男人的声音,说对我的身体很满意,,,凌澈你变态,,哦-是吗!那还有更变态的你要不要试试!
  • 我叫凌飞

    我叫凌飞

    我的命运,我来主宰!如果命运如此,我便改命!如果天要亡我,我便逆天!
  • 萌妃驾到:霸王“请起”

    萌妃驾到:霸王“请起”

    《萌妃驾到:霸王“请起”吧》热猛上映了,快来加群来讨论你对小说的评价,加群:466586185。(原来懦弱的她,穿越了。)她,是谁?那么大胆,她是谁?无人不知,她到底是谁?想知道?不告诉你!想要知道,那我勉为其难--------她,天真无邪,法力也并不高多少,却,胆子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贪婪的趴在花上玩耍着。虽然他从小就失去了幸福的家庭,但每天就是游手好闲!可,哎~~这世间就是这样子捉弄她。
  • 人生茹梦

    人生茹梦

    光宇大陆是一个只有五行灵术的世界,一直被称作废物的暮天玄云因穿越女江如梦的到来而发生了转变……源于中国古时候的少林武术的空手道来到异界,江如梦成全了暮天玄云,然而自己该怎么在这个未知的世界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