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逆境中的毅力更显魅力
如将幸福、欢乐比做太阳。那么,不幸、失败、挫折就可以比做月亮。人不能只企求永远在阳光下生活,在生活中从没有失败和挫折是不现实的。
人生一世,挫折、失败乃至天灾人祸的打击任何人都可遇到。例如,我们想申请去外国某所大学求学,但各种努力都告失败;想进一所名牌大学,但没有考上,却进了一所专科学校,这都是挫折。如果我们考上名牌大学,而准备在大学里有所作为,谁知在第一学期就有许多学科没有通过,就可能感到沮丧、懊悔,觉得倒不如进普通大学好。可见,凡是在追求目标上受到阻挠,就会成为挫折。
生活中的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既可能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对挫折怎样认识和采取什么态度。
挫折既有消极性功能,即非建设性反应,也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性功能:
1.挫折具有成长功能——学会做人。人的一生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如果适应得好,就觉得舒心和谐;如果不适应,就觉得别扭、失意。而适应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一个原来乳臭未干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甚至身体上的体罚与限制,才学得举止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行为。一个孩子如果从小无法无天,而又没有挫折的体验,一旦独立生活,就到处发生矛盾冲突。很难适应社会环境。
2.挫折具有锻炼功能——增强意志力。当代许多年轻人。心理承受能力低,在行为上也常常表现得浅尝辄止,缺乏忍耐力。这其实并不是他们自身造成的。他们长期生活在被服务的环境里,从进小学到读大学,以至工作选择,都由父母去承受压力、克服困难,自然变得依赖性强,耐挫折力弱。所以现代青年人的各种体验都不深,包括幸福欢乐都是瞬间感受。其实,生活中许多轻度挫折,却是意志力的运动场,当你大汗淋漓地跑完了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只有尝得饥饿挫折的人,才能吃出食品的美味。心理学家把轻度的挫折比为“精神补品”,因为每战胜一次挫折,都强化了自身的力量,为下一次应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
二、绝处逢生
依赖别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希望是属于你自己的力量——当你遭遇逆境时,希望让你有力量反击。
希望是人类思想中积极、清明、重要而且必须的一部分,希望不仅给我们力量,让我们撑过困境,更可扭转逆势。希望不仅让生命变得容易承受,更让它变成一场精彩的球赛,人人都想再打一次——赢得胜利!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说:“人类的生命就是从绝望的另一个极端展开的。”我们做得到的——而且也常常是这样的状况。当我们身处最恶劣的环境,面临终极的绝望时,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拥抱真理,昂首前望,开始爬出深渊。莎士比亚也说:“逆境也有好处,就像丑陋有毒的蟾蜍,头上还顶着一颗宝石呢!”
很难叫人相信的是,我们也可以从逆境中学习,不过,逆境的确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想一想,我们可以从逆境学到什么东西呢?
1.让我们的眼界澄清。逆境强迫我们去正视自己的生活与生活型态,要我们放弃过时的、不合适的希望,没有结果的爱情,去摆脱阻止我们前进的依赖心理,更要摒除那些除了满足自我以外,毫无用处的自欺欺人想法。
2.让我们以全新的方式成长。暴风雨比起晴空万里,当然更能唤起人们的警戒心。从内心深处,我们会发现更多的耐心、毅力、勇气以及意志。即使我们确定已经没有资源可以利用时,仍然可以再发掘出另外的力量。试试看吧!
3.让我们体会同情心的可贵。没有人会比那些了解无家可归之苦的人,更愿意打从心底去帮助无家可归者,只有曾受难的人才能深切体会其中的痛。挫败带给我们的,是非常可贵的怜悯心。
4.我们应该掌握的普遍真理:生命本来就不公平。人们总是太早离开人世;彼此相爱的恋人总是因争执而分离;大企业集团总是吞并小公司,让无辜的职员饱尝失业之苦;学校活动时总是由其他人出风头。我们小时候总是天真地以为生命应该是无忧无虑,正义总能赢得胜利——唯有让我们早一点认清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才能享受较轻松的人生。
三、避难之法
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对芝加哥2300名18—65岁的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其目的是了解人们用什么方式克服紧张情绪。在分析的过程中,心理学家特别注意到人们采用什么样的策略以摆脱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他们总结出了三种主要的策略:
第一种策略:改变自己以解决问题。这包括以下手段:
1.在自己与别人的需求之间寻求妥协;
2.对情况相似的人谈出自己的处境;
3.把一种新的个人特征加入到情境中去,从而摆脱困境。
第二种策略:在紧张情境出现后,重新认识紧张情境的意义,包括以下手段:
1.把一些体验合理化。比如,可以对自己说:“可能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或“以前比这更糟糕……”等等。
2.把消极感受转化为积极的。如“尽管当时我非常气愤,但是从中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或“出现这件事,才使我学会……”
3.积极地与别人作比较。如“若不是看到弗雷德是怎样做的,我还不知道自己做得不大好。”
第三种策略:把紧张作为一种体验来控制,包括下列手段:
1.放松和宽慰:“只要我控制自己,事情就会变好的。”
2.积极地引申:很可能有些积极的东西我还没有注意到,应该把它们找出来。
3.时间治愈:“尽管目前很糟糕,但我从经验中知道,几天后情况会好的。”
以上策略为求助者摆脱困境提供了一些线索。同样,对助人者也是有用的,可以帮助当事人采用适当方法克服紧张。
芝加哥紧张研究小组的成员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那些“最坚强”的人即善于摆脱困境的人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他们自信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
2.他们很快乐,喜欢受到挑战;
3.他们有强烈的个人奋斗思想。
具有这些人格特点和娴熟技能的人很容易摆脱困境。反之,不具备这些特点的人常常会感到紧张,有时甚至会陷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