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4800000005

第5章 唐前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

上文论述唐前史传文学的嬗变轨迹时指出,先秦两汉时期的史传文学,经历了由简单记事到复杂写人的过程。那里主要是从体例演变角度进行论述。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个过程,还有必要从艺术手法角度论述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建立问题。唐前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从《左传》开始,到《史记》成熟。《史记》以后的史传,基本继承《史记》写人方法。因此本章以《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为线索,来探讨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建立问题。

一、人物形象在时间、空间中的不断扩展

人物形象的建立,时间空间是首要条件,它构成了人物活动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舞台。《左传》属编年体史书,人物活动受时间的严格限制,虽然某些片断具有纪传体雏形,写人比较完整,但从总体上说,人物事迹易被隔断,不能一气呵成。某年某事与某人有关,某人就登台表演,匆匆而来,匆匆而下,一般不作较长时间逗留。因此,《左传》中的人物形象是由一个个片断组合而成,要想清楚地了解人物的完整风貌,就得把这些片断重新组合。

郑子产是《左传》重墨所写的人物,他第一次出场时,还是个“童子”,此后他为卿11年,为相21年,如将襄公八年到昭公二十年子产所有事迹的片断加以整理,就可写出一部较完整的“子产传”。它如晏婴、叔向等人也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甚至连事几君,活动频繁,其事迹分散在各年来写,形成人物形象的片断。由于《左传》具有这一特点,作者就比较注意人物的“出场亮相”和“退场谢幕”。楚灵王一露面就是就是一个无赖者的形象,与穿封戌争俘这个喜剧性的故事不能不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晋悼公一登台,轻薄赋敛,重用贤才,禁淫匿,节器用,贤君风度显示于眼前。有些历史人物则在退场时(指历史活动的结局、命运的归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谁也不会忘记在卫国工匠起义的怒潮冲击之下,卫庄公狼狈逃窜,进入戎州己氏家,己氏不受庄公璧玉的诱惑,决然杀之。而楚国左司马沈尹戌在吴师长躯直入、国难当头之时,坚持抗敌,最后他耻于被擒,采取了壮烈的行动。英雄的性格在这最后一幕得到凸现。《左传》作者尽管注意了人物的出场与退场,但这类人物毕竟有限,从人物形象建立来看,有待于新的发展。《战国策》中的人物活动,相对而言不受时间限制,但受到一定的空间限制。它按国编写,人物在哪国活动,就分属在哪国舞台上。《左传》中人物故事片断是隔年的,《国策》可以不隔年,比如甘茂的事迹主要集中在《秦策》中,《秦策二》连着八章写了他攻宜阳、相秦国、受谗后亡秦将至齐、约秦魏而攻楚几件大事。这些事并不发生在一年,却相对集中地放在一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战国史上的一件大事。《赵策二》中《武灵王平昼闲居》、《王立周绍为傅》、《赵燕后胡服》、《王破原阳》四章连在一起,刻画了赵武灵王这个有远见的政治家的形象,这与《左传》把子产的事迹分散数年显然不同。《战国策》中还有些篇章如《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楚策四·楚考烈王无子》、《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等,已打破时空限制,使人物形象较完整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当然,战国时代“处士横议”,游说之士的活动就有可能出现在两个舞台上,演秦国历史有之,演韩、赵、魏历史也有之,甚至在两个舞台上同演一事,如乐羊为魏将攻中山,《魏策一》与《中山策》俱出,此其弊也。《左传》、《战国策》写人,一受时间限制,一受空间限制,《史记》的出现使人物活动在时、空方面都大大扩展,可以跨越年代,也可以超越空间(国别),给人物形象的建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其一,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从容不迫地写一些细节,做到粗细结合。《左传》已有细节描写,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别隗”、“醉遣重耳”等,刻画出一个贵族公子贪于享乐的性格,僖公三十三年写先轸在国君面前“不顾而唾”,对于表现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还有一些细节如鞍之战中辟司徒之妻的关心君父,之战插进乐伯射麋等,饶有兴味,但这类细节仅是大事件的小插曲,不是在表现人物性格。总之,《左传》写人还是粗笔勾勒。《战国策》中也有细节描写,《秦策一》写苏秦一家前后态度的变化,《赵策一》写豫让漆身吞炭以报知己,无不具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史记》中的细节不仅多,而且直接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提起李斯,人们就会想到“观仓鼠”;谈到韩信,人们忘不了他所受的“胯下之辱”;论及酷吏,“张汤治鼠”人们记忆犹新;还有刘邦的“骑周昌项”,陈平的“社中分肉”等等。由于纪传体比之编年体、国别体在时空上相对自由,给细节描写创造了广阔的天地,而细节的多而妙,更充实了人物形象。

其二,由于时间的连续和空间的拓宽,可以多侧面写人,使人物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淮阴侯列传》写韩信一生的主要事迹,除正面写他辅佐汉王的功绩外,还多次从侧面写其才智谋略。传记开始写萧何追韩信和刘邦设坛拜将,已说明韩信的不同凡响。还多次写刘邦在韩信每次胜利后“辄使人收其精兵”之事,一方面表现了汉王的猜忌,另一方面也说明韩信的无心顾忌。即使被诬告反汉、降为淮阴侯,他仍与刘邦从容言诸将能否。最后写烹蒯通一事,也是从一个侧面写了韩信。整个传文空间位置的不断变更,使人物的活动交错进行,避免了一般化和平面化。《魏公子列传》写信陵君自迎夷门监者侯生一事时,注意从侧面描写各种人的反映,阴阳向背,四面来写,其艺术效果正如清人吴见思《史记论文》所说:“将相宾客、市人、从骑,四面照耀,遂令一时神采,千古如生。”多侧面写人的方法各式各样,因人而异。从传本身来说:既可写他多方面的才能、功绩,也可以写其思想的变化发展;从传主与其他人的关系来说,既可以主带宾,也可以宾衬主,“近山浓抹”与“远树轻描”都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其三,以人为中心,形成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当此时”、“当是时”、“既而”、“久之”等词语作为连贯事件的纽带而出现,使那些隔年出现的事件犹如肝胆相结,不再分离,也使人物活动的几个舞台合而为一,相对集中。由于不受时间的严格限制,在写人时,既可按时间顺序写,也可插写、倒写、补写;不受空间严格限制,可以人为中心,在一个舞台上多次变换活动场所。这样,传文犹如波涛汹涌,跌宕起伏。《项羽本纪》以项羽为中心集中重大事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场所的不断变更,故事情节也随之起伏发展。中心人物悲壮地死去了,传文仍余波荡漾,时间继续延长,空间继续扩展,给人留下无限韵味。《廉颇蔺相如列传》场所时而在秦,时而在赵,但人物空插其间,不显其乱;矛盾一会儿是外部,一会儿是内部,但万变不离其宗,人物是主要的。外部矛盾的解决,引起了内部矛盾(廉颇和蔺相如);内部矛盾和解了,外部矛盾又随之产生。由此,时间延续,空间拓宽,引出赵括、赵母等人,而这些人的出场又与廉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其命运发生了悲剧性的变化。所有这些,都是编年体或者国别体难以达到的。总之,体例的不同,时间空间的变化,使《史记》在人物形象建立方面比《左传》、《战国策》有许多长处,能勾画出历史人物的整体面貌。

上述情况可表示为:《左传》(事件一)(隔年)(事件二)(隔年)(事件三)……《战国策》(事件一)(事件二)(事件三)(虽不隔断但缺少一根线把事件串起来)《史记》人:(事件一)(事件二)(事件三)(以人为核心把事件组合起来)。

二、人物形象由概括化向个性化迈进

人物形象是否建立起来,个性化是一个基本尺度。史传文学起步阶段的人物性格往往有概括化的倾向,尤其是同类人物的思想性格,小异而大同。以后在发展过程中,人物性格逐渐从无到有,且由概括化走向个性化。这时的人物各有千秋,在共性中显出个性,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左传》在人物性格个性化方面首先取得成功。它善于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突出其性格特征。提起晋文公、郑庄公、楚庄王、宋襄公、郑子产、烛之武、弦高、先轸、庆郑、逢丑夫、齐高固、王孙满等人,人们自然会想到他们一些很有个性的言和行。成公二年鞍之战,齐顷公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并“不介马而驰”,仅此一言一行,就把傲气十足的国君性格显示出来。《左传》还善于把人物放在矛盾漩涡中表现其个性。僖公三十三年,在是否袭郑的问题上,秦国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辩。老臣蹇叔具有先见之明,苦口婆心劝秦穆公勿要出师,“哭师”正是爱师。秦穆公则一意孤行,结果大败,他的“哭师”却是悔恨,也进一步衬出蹇叔的爱师之哭。又如襄公二十五年,荒淫无道的齐庄公被权臣崔杼杀掉,崔杼胁迫群臣依附自己: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

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当有人向晏子提出“死”、“亡”、“归”的问题时,他从国家角度考虑个人处境,既不愚忠昏君,也不屈服于权臣,又要尽君臣之礼。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表现了一位政治家的风度。《战国策》中形象较为鲜明者不下百人。皆为昏君,楚怀王与齐闵王相异;均为刺客,聂政与荆轲不类;都是说客,苏秦显得坚韧、倔强,张仪则狡诈、诡谲,陈轸机智圆滑,公孙衍则持重深算。《战国策》比《左传》进了一步,它善于在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展示人物的个性。《齐策四》写齐宣王召见颜斤蜀,“曰:‘斤蜀前!’斤蜀亦曰:‘王前!’”在宣王忿然作色的情况下,他仍高唱“士者贵耳,王者不贵”。此言此行,表现了一个寒士蔑视权贵的精神。《赵策三》写“虞卿折楼缓”、《魏策四》写“唐且不辱使命”、《赵策三》写“鲁仲连义不帝秦”等,都是在面对面的斗争中突出人物个性。《左传》、《战国策》中出现如此多的个性人物,在这以前的史书中是少有的。它说明历史记载向生活真实靠近了一步,同时也向文学迈进了一步。现实生活的人各式各样,不可能千人一面。作为史书,能够真实地写出这些不同性情的人,尤其是同类人的性格差别,说明作者对历史人物有一定的认识、一定的把握。另一方面,一般史书可以不写人物的言行,只用叙述语言介绍事实即可,而史传文学则不仅用叙述语言,而且用人物自己的言行表现其个性,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可以说是后代小说、戏剧中拟言、代言的草创。

继《左传》、《战国策》之后,《史记》在个性化方面又迈出一大步。斋藤正谦在《拙堂文话》中说:“子长同叙智者,子房有子房风姿,陈平有陈平风姿。同叙勇者,廉颇有廉颇面目,樊哙有樊哙面目。同叙刺客,豫让之与专诸,聂政之于荆轲,才出一语,乃觉口气各不相同。高祖本纪,见宽仁之气动于纸上;项羽本纪,觉喑叱咤来薄人。”《史记》之所以产生如此效果,在于它尽量用人物自己的言行表现其个性。叙述语言在肖像描写、环境描写、背景介绍、连贯情节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用于表露人物的性格、思想就不如人物自身的语言得力。因为它是客观性的叙述,是静的语言;人物自己的语言是自我表现,具有动态。如能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让人物个性在动态中表现出来,就能增加真实感。张仪的“吾舌尚在不”,吕不韦的“奇货可居”等语言,都鲜明地表现了各人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由概括化向个性化迈进,个性化的语言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在史传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司马迁跨出的这一步具有重要意义,他继承了《左传》、《战国策》的长处并大胆创新,使个性化的人物首先以语言取胜,这个贡献值得重视。

司马迁还善于在相互比较中显出人物个性。《魏其武安侯列传》中“东朝廷辩”一场,是写人物个性的精彩片断之一。

在这场涉及整个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内部矛盾总暴露的斗争中,田虫分血口喷人,窦婴以理相辩,韩安国老于世故,郑当时首鼠两端,汉武帝左右为难,王太后仗势压人。司马迁以“东朝廷辩”这一块石头激起了千层浪花,使每个人出场亮相,增加了对比度,显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同是战国四公子,养士三千,名震一时,但他们或以士兴,或以士亡,性格相异,结局不一。孟尝君是个骄肆、任性的贵公子,司马迁认为“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自喜”是其养士本质。平原君养士是为装门面,摆阔气,因此像毛遂那样有才能的人处门下三年而不识。但他有时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不一意孤行。信陵君为人谦恭,养士是尊重人才的一种表现,司马迁称赞说:“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春申君养士的目的在于抬高自己的身份,甚至把他们作为争取名利、夸耀富贵的工具,最后身败名裂,无人问津。《史记》能够把同类人的不同情趣清晰地展现出来,千载而下,犹如目前,其艺术才能不能不令人钦佩。用典型事例实现人物个性,也是《史记》写个性人物的一大特色。大者可从决定人物一生成败的关键时刻选择,如项羽的乌江自刎,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或从人物最难忘的经历中选取,如伍子胥的矢志复仇,直不疑的“盗金”“盗嫂”;小者可从生活小事下笔,如张汤儿时的整治老鼠,陈平的社中分肉。如此一来,人物性格豁然明朗,历历在目。韩信的形象之所以比曹参清晰,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在写韩信时,尤其写其武功时,都很具体地一一写出,其中几场关系韩信成就事业的关键战斗写得极有声色。而写曹参时多是概括性的叙述,很少选取具体场面。司马迁并非为写人而写人,是要通过各式各样的人的活动写历史的发展,因此有些传记仍有概括性的叙述,这是避免不了的。《左传》、《战国策》和《史记》中出现的个性化人物映衬着历史的画卷,丰富了文学的宝库,如以此衡量史传文学,那么可以说,《左传》、《战国策》中人物形象已经初步建立并向成熟发展,到了《史记》,史传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真正建立起来了。

三、人物形象由单一性向复杂性发展

史传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是否完全建立起来,还要看它的人物形象是否丰满。所谓丰满应有五个统一:一是人物的外貌描写;二是人物的心理描写;三是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和复杂性;四是人物的形神兼备;五是人物形象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中三、四最为重要。人物的外貌描写首先从外表上给人以印象。《左传》写人的外貌较少,即使写也都极为简括:“子太叔美秀而文”,“郑徐吾犯之妹美”,“公见弃也,而视之,尤”。

昭公十二年写楚灵王的外貌打扮,可说是较细致的例子。《战国策》中则已出现了许多夸张性的神态描写,如《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游说成功前后的神态,《中山策·阴姬与江姬争为后》写阴姬之美貌,《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余》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日失丽”等,比《左传》细致而传神。《史记》后来居上,《项羽本纪》写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秦始皇本纪》借尉缭之口写秦始皇“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等等,对了解人物风貌都有一定作用。《大英百科全书》在谈传记文学时指出:“作为一个传记艺术家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是否能够在表现出年代的范围和岁月的跨度的同时,又能够着重突出表现一个人的外貌和内心的主要行为形式。”一部成功的传记,不仅要展现人的生命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揭示出这个过程的内动力。黑格尔说过:“艺术美的职责就在于它须把生命的现象,特别是把心灵的生气灌注现象,按照它的自由性、表现于外在事物。”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在躁动,在激荡,在冲突,要表现出来,这就是生命、生命力,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的自我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首先在人的心灵上引起震荡,人的心灵活动乃是一个人生命活动的动力和基础。就唐前史传而言,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从《左传》就已经开始了,不过,这种探索是很独特的,由于《左传》以叙事为主,所以,往往通过对历史人物言行的描述,使读者能够窥见人物的心理。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迎)而送之,曰:‘美而艳!’”作者通过“目逆而送之”的动作和“美而艳”的赞叹,揭示出了华父督的好色心理。过了不久,他就“杀孔父而取其妻”。可以说,好色心理是华父督杀人夺妻的一种内驱力,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之下,他干出了伤天害理之事。宣公四年,楚国人向郑灵公进献了一只鼋。公子宋和公子家两人将要上朝拜见郑灵公,这时,公子宋的食指跳动,于是就向公子家说,平时我的食指一动,一定有好吃的。等上朝后,宰夫正在解鼋,两人“相视而笑”。这四个字传神绝伦,含蓄地表达了两人的内心活动:一个得意,一个佩服。因为有言在先,预言又得到了应验,目光相接,两人都明白其中的事由,安有不笑之理?襄公二十六年,卫献公返国。“大夫逆(迎)于竟(境)者,执其手而与之言;道逆者,自车揖之;逆于门者,颔之而已”。握手谈话、从车上作揖、点头示意,三种不同的态度,把卫献公返国时复杂的心理状态刻画了出来,总的来说,《左传》在描写人物内心方面开了一个先例,这种描写不是直接就让读者能够看到的,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去摸索人物的内心,如卫献公当时的心情到底怎样,就要读者根据生活内容去补充,去理解。《战国策》中,则出现了许多人物独白,以此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比《左传》进了一步。独白,这是作者设身处地为历史人物补写的言辞,代替了《左传》中让读者补充人物心理这一工作,读者可以直接看到人物是如何想、如何做的。《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章,塑造了苏秦这个具有复杂性格的策士形象,其中几次独白,真实地展示了苏秦的内心世界。游说秦王没有成功、回家遭冷遇后,他的内心是这样的:“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他不满意家人对他的态度,但又不敢言语,只好把罪过归之于自己,因此,他就更决心要取得卿相富贵。当他刻苦学习、引锥刺股、和睡魔做斗争时,他想:“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最后,当听嫂子说他“位尊而多金”时,又深深地发出感叹:“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所以人生世上,势位富贵是决不可忽视的。这几处独白,有力地揭示了苏秦追求富贵的思想性格。这种思想性格,促使他克服重重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追求富贵成为苏秦行动的动力和指针。《齐策一·邹忌讽齐威王纳谏》章写邹忌的思想活动也很精彩:“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妻、妾、客异口同声肯定邹忌比徐公美,邹忌见了徐公,仔细观察,再照镜子作比较,感到自己远不如徐公,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深思:自己明明不如徐公,可妻、妾、客为什么要那样回答?答案找到后,他就以自己的实例去讽谏齐威王。作者写出邹忌的内心活动,对于刻画他明智、精细的性格具有重要的作用。《韩策三》写聂政刺杀韩傀前也有一大段心理活动,他之所以勇敢地去行刺,正是出于“士为知己者死”这样一个信条。自己身处下层,而严仲子竟以厚礼待之,可谓知己,岂能不报恩呢?像这样的独白在《战国策》中是很多的。人处在矛盾的漩涡时,常常要经过心灵的激烈斗争而选择一种解决矛盾的办法。心灵的搏斗,别人是看不见、听不着的,传记作者能够深入其内心,揣摩其动态,替人物说话,也是一种以心换心,以心铸心的艰苦过程。《史记》的心理描写继承了前代史书的长处,并有发展创新。作者能准确地把握住人物性格,为人物安排一些言辞,让其内心自我暴露,如写骊姬的阴险狠毒;有时则通过人物的神态举止表现其心理活动,《司马相如列传》写卓文君偷听相如弹琴时,“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仅用“悦”、“好”、“恐”三字,就把她的心理发展过程表露无遗。《淮阴侯列传》写韩信投奔刘邦后,滕公、萧何都向刘邦推荐韩信,但未受到重用,于是:“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仅用一个“度”字就将韩信当时的心情展示出来。接着“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自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这一段中,将刘邦的内心写得非常真实生动,“大怒”,“如失左右手”,“且怒且喜”,“骂曰”,“复骂曰”等词语就是刘邦复杂而富有个性的心理展示。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通过一句“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就把诸将领的心理活动全盘道出。再如《淮南衡山王列传》写刘安谋反的过程,对其谋反的动机、心理发展过程写得非常细腻。清人吴见思《史记论文》评论本篇说:“淮南王安狐疑犹豫处,只在心上写,故用‘欲’字,‘畏’字,‘恐’字,‘念’字,‘亦欲’、‘时欲’、‘偷欲’、‘计欲’、‘心怪’、‘心以为’、‘自伤耻之’及‘未决’、‘未发’等字,模拟绝肖,忽而如火,忽而如水,真堪一笑。”像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是很多的。这些心理描写,都是司马迁的艺术创造,是按照生活的“必然律”和人物性格特点进行的创造。也许一般的历史著作不需要这些,以为这些不符合事实,但文学家的司马迁却大胆地进行创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与前代史书不同的还在于司马迁以抒情诗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左传》赋诗言志,大都是引用而不是本人创作,《战国策》中最精彩的是《易水歌》,可惜数量太少。《史记》广泛运用诗歌,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鸿鹄歌》,赵王刘友的《赵王歌》,朱虚侯刘章的《耕田歌》等,都准确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在言之不足、嗟叹之不足的情况下,才会“咏歌之”,因此应该说它比一般的心理描写高出一筹。李长之先生曾称赞说:“司马迁的历史,已经能够探求到人类的心灵。所以他的历史,乃不惟超过了政治史,而且超过了文化史,乃是一种精神史,心灵史。”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和复杂性是衡量人物形象是否丰满的重要依据。如果说个性化是在众多的同类人物中表现某一个人性格,那么性格的流动性和复杂性则主要表现一个人性格的多方面。前者的比较是传主与他人的比较,在比较中显出个性,后者则是传主性格各个侧面的比较,是更高层次的比较。《左传》、《战国策》受体例限制,人物在时空中的活动受到一定约束,性格的流动性不太自由,但还是写出了一些形象鲜明、性格丰满的人物。晋文公从贵族公子到称雄天下的霸主,前后性格不大一样,在19年流亡生活的磨炼中,不谙世事、贪于享乐的贵族公子性格慢慢减少,代之而起的是有志气有度量的国君。楚灵王是有名的暴君,以篡弑夺取王位,用杀戮夺占土地财物,但与其他暴君又有不同之处,听了子革的讽刺后,竟然“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直到临死时,道出了“余杀人子多矣,能无及此乎”的悔恨,决然自缢而死。《战国策》中苏秦、赵威后、邹忌等人性格都比较复杂。赵威后既是个明智的妇人,又有不识时务的一面,但又是诚于纳谏的执政者,性格矛盾而又统一,伟大和渺小集于一身。作者这样写,使历史人物更具有真实性。因为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的关系复杂多变,时光转逝,场所变更,地位升降,都是加速思想性格变化的催化剂,人的性格不会是铁板一块。《史记》中人物性格的丰满性,比之《左传》、《战国策》又有长足发展。它以写人为中心,时间上可顺可倒,空间上可纵可横,给人物性格的流动创造了广阔的天地。同时,由于《史记》在写人时运用互见法,本传中详写其主要性格,在其他人物传记中也补写该人性格的某些侧面。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历举《项羽本纪》、《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等篇章,对项羽的性格作了精辟的概括,指出:“言语呕呕”与“喑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学性理,犁然有当。《史记》写人物性格,无复综如此者。”另外,廉颇的负气好胜与爽直服善,陈胜的勇于反抗与沾沾自喜等,都为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树起了不朽的典型。这里有两种情况应注意:第一,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复杂性并不是各种性格的简单相加,而是由人物的生活实践、性格的发展逻辑、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内在联系构成的统一体。不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表面现象,不能说是人物性格的流动性。第二,正确区别人物性格的流动性与两面派人物。有些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不能说是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因为这些言行都是假象,人物的本质并没变。

从审美角度看,史传文学中写出一些复杂性格的人物,能使人对审美对象有较完整的印象,不显得单一死板。普希金说:“莎士比亚创造的人物,不像莫里哀的那样,是一种热情或某一种恶行的典型,而是活生生的、具有多种热情、多种恶行的人物;莫里哀的悭吝人只是悭吝而已;莎士比亚的夏洛克却是悭吝、机灵、复仇心重、热爱子女而且锐敏多智。”性格的多样性、丰富性,正是“莎士比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以此衡量史传文学中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就能从他们身上发现很有价值的美学意义。当然,人的性格结构是一个统一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一个定向性格统摄其他性格。

楚灵王性格固然复杂,但贪婪横暴占主导地位;项羽性格的音响是多方面的,但其主旋律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魄力。如果各种性格杂糅一起而显不出定向性格,就会给人以散乱的印象,而不是完整丰满的人物形象。

人物的形神兼备更能体现出文学特色。史传文学写人并非机械照搬历史人物,它要经过史家去粗存精的筛选,以便“不仅抓住了外部的相似,并且还把握到原形的整个灵魂。”此即所谓形神兼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充分发挥作者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这也就向文学迈进了一大步。《左传》、《战国策》尤其是《史记》中的一些人物能给人留下无限的韵味,正是因为它们写出了历史人物的内在风骨,内在气质。这也是史传文学写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之一。

就第五个方面来说,《左传》、《战国策》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由隐晦向明显发展,《史记》则激情奔放,在历史人物身上体现着司马迁的理想,渗透着他的全部思想感情。他爱写悲剧人物,写隐忍就功名的“烈丈夫”,《屈原列传》、《李将军列传》、《游侠列传》等都是典型的作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当之无愧的。正因为司马迁把全部感情倾注在历史人物身上,才使那些人物永远充满着活力,千古不朽。

只有《史记》达到了上述五个方面的统一。惟其如此,我们认为,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工作,到《史记》才真正完成。

同类推荐
  • 我的桃花源

    我的桃花源

    其中有忆旧,写家乡亲人故旧;有游记,记外出考察游历囯内外名胜古迹;有感悟,写读书心得做人体会。庆棠的散文因行文时间跨度较长,有些是早期工作手记,虽然不能说篇篇都是珠玑,但贯注和流淌在他的文字里的,是能扣动无数人心弦的“真情”二字。他对父母师长无限的感恩,对家乡山水深情的关注,对异域风光的心灵沟通,对人生社会的大彻大悟,在记叙中娓娓道来,在抒情中倾诉肺腑,字字句句无不是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的真情流露。
  • 致理想读者

    致理想读者

    这是著名批评家李敬泽近两年来的批评文章合集,其中既有诸如对《红楼梦》和新时期文学的论述,也有对大量新锐作家和新的文学现象的评述,几乎囊括了新世纪以来重要的文学论题,可谓是一部对当下文学世界的精彩注释。李敬泽的批评有很强的现场感,是对文学和文化生态第一手的观察和评说,向以立论独到、艺术感觉敏锐、文字活泼生动著称,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 南方冰雪报告

    南方冰雪报告

    这是一部真实地记录2008年中国南方暴风雪的全景式长篇报告文学,一部关于存在、命运、灾难的纵深拓展之作。作者历经数月的艰辛而深入的采访,通过那些最底层的、第一现场的受灾和救灾的老百姓的亲身经历或口述,获得了大量的原生态素材和许多独特而不可重复的细节,让我们对这场灾难有了重新发现的可能。全书以交叉重现式的结构和鲜明的精神在场感,试图呈现出一种直逼物象本真的情景与氛围。在报告文学很长时间以来只强调“报告”而遗忘了“文学”时,这部作品具有很丰厚也很纯粹的文学性,从而有力地提升了“报告”核心价值。
  •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宋朝是个文治辉煌的朝代,诗人词客风流蕴藉,笔下生花;翩翩少年花前侧帽,柳边系马。而那些美丽的宋词,就如同活色生香的女子,在歌扇轻摇间回眸一笑,就使大宋王朝满堂花醉。
  • 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

    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

    本书,是作者近几年骑行天下之时,在承接山水的滋养和灵润中的漫思之妙笔、逸想之绝唱;《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就是你年轻心灵的一面镜子,展卷而读,从那字里行间,你将发现一个勇于冒险、无畏前行、融心大块的自我!
热门推荐
  • 夏兰荇德家的二女儿

    夏兰荇德家的二女儿

    转眼醒来,你是!我真的来到了终极世界!什么!你说我是盟主?我竟然在终极世界当上了明星!时空夹缝有危机!什么!要我嫁给那个小阿秋菠萝魔尊!为什么要拆散我们?我和他,难道真的不能在一起吗?
  • TFboys心中有你

    TFboys心中有你

    三小只在学校里喜欢上了三个个女孩,发生了什么呢?
  • 最强警官

    最强警官

    一不小心穿越到了一个贫瘠落后的世界,别看我只是一个小警官,人际周旋得心应手,破案独具慧眼,写文章妙笔生花,还和领导的女儿谈恋爱,一路升职,且看一个小人物在平行世界的奋斗史。
  • 望气神棍

    望气神棍

    千山万水寻真龙。近在咫尺点真穴。聚得阴阳五行气。断得人间四季运。
  • 我曾深深爱过你

    我曾深深爱过你

    如果有一天,你暗恋的人说要娶你,你嫁还是不嫁?苏浅暗恋顾璟琛五年,明知这是一场她卑微到骨子里才得到的婚姻,但是她甘之如饴。新婚之夜,她独守空房。他却被爆出绯闻:顾少新婚夜会嫩模,举止暧昧共处一室。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一场豪门恩怨情仇,一段爱恋刻骨铭心
  • 最经典的探险故事

    最经典的探险故事

    阅读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的经典探险故事,能够扩大我们的眼界,鼓舞我们的斗志,激励我们的精神,启迪我们的人生。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集故事性和纪实性于一体的《最经典的探险故事》。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探险家和探险故事数不尽数,我们尽量选取在人类探险史有重大影响的探险家或探险故事来向大家介绍。
  • 露雪风霜

    露雪风霜

    她,曾那么赫赫有名,却终究信错了人,反被奸人陷害,她曾经相信的爱人,姐妹般对待的妃嫔,却令她失望。她重生时,自己也不相信,也许就是上天给了她机会吧,她一定让这对奸夫淫妇不得好死。
  • 圣迹御气大师

    圣迹御气大师

    万物皆有气,御气,观气脉并操控的技术。在这个魔法发达流行的时代,人类的现界与魔皇联合异族统治的魔域仍冲突不断。因此,人类还在不断培育着有能力和异族战斗的人。圣者,作为人类强力战力的代表,战斗在与魔王交锋的第一线。人类社会中,生产生活,技术发展,学习战斗,什么都已经离不开魔法了。不仅如此,还有名为天选系统的不明概念,赋予这有资质的人们特殊能力,影响着这个世界。而即将失传的御气,仍被名为御气大师的人物传承着。名为艾莎.洛克贝尔的少女,被在卷进一场阴谋,魔法之途走上绝境之时,遇见了名为阎翔的御气大师,从此,她的一生都将发生改变。以大圣者为目标伪轻小说风格,二次元动漫特色剧情,圣迹系列第一阶段的故事。
  • 刘殿学中篇小说选

    刘殿学中篇小说选

    刘殿学,男,中共党员,汉族。中篇小说集两部:《刘殿学中篇小说选》、《碧螺珠传奇》。
  • 撞上恶魔爱上爱(完)

    撞上恶魔爱上爱(完)

    纪成勋推开于佳径直走到我面前蹙着眉问:“小东西,你真的觉得我不会对你负责吗?在你的眼中我就是这样的人吗?”“我……”我一下愣住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从来都没有见过他如此气势汹汹的样子,好像要把我吃进肚子里一样,虽然以前他霸道得不行,可是这个样子还是第一次见,多少有点害怕。“可是我想要对你负责,你说该怎么办?我想要和你交往,你说该怎么办?……”以前发过的,现在重新做了些细微的修改,呵呵!本人以文交友,喜欢请给我发消息!谢谢!此文严禁转载,如若发现,一律视为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