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03700000006

第6章 求真务实

说一尺,不如行一寸

若要使昨日理想成为今天现实,仅靠愿望和祈祷是万万不够的,只有行动起来,你的理想才能实现。

记得小学的语文课上,我们曾读到过这样一则古代寓言:“蜀之鄙有二僧”——

说是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一直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到现在还没做到,你又凭什么去?!”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若要使昨日理想成为今天现实,仅靠愿望和祈祷是万万不够的,只有行动起来,你的理想才能实现。

说一尺不如行一寸!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推知这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

在一个古老的国度,有一对好朋友相伴去遥远的地方寻找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在即将到达目标的时候,遇到了一望无垠的大海,由于风高浪急,他们被迫止步于此。但海的彼岸就是幸福和快乐的天堂,他们不愿就此放弃,于是其中一人建议采伐附近的树木扎成一条木筏,然后渡过海去。而另一人则认为,无论采取何种办法都不可能渡得了这么宽大的海,与其自寻烦恼找对策,还不如等海水流干,再轻轻松松地走过去。

于是,建议造木筏的人每天砍伐树木,辛苦地制造木筏,并顺带学会了游泳;而另一个则每天躺在树下休息睡觉,醒来后到河边去看看海水流干了没有。直到有一天,造好木筏的朋友准备扬帆出海之时,另一位朋友还在讥笑他是在做“无用功”。

造木筏的朋友并没有生气,临走前只对他的朋友说了一句话:“去做每一件事不见得都会成功,但不去做,则一定没有机会获得成功!”

事实证明,大海终究没有干枯,等待海水流干的朋友始终还是在等;而那位造船的朋友在一番狂风巨浪之后,终于到达了幸福快乐的彼岸。

如果我们将现实比作此岸,理想比作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大海,那么行动则无疑是架在河流上的桥梁。只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达到目标的唯一途径,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要落实到行动上。

建造木筏的朋友将自己的愿望化作了积极的行动,他虽预料到自己在出海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风浪之险,甚至因此而丧命,但为了追求理想中的幸福,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进;而那位奢望海水能够干枯的朋友,只贪图眼前的安乐,将希望寄托于他物而不主动积极地争取,注定被自己的懒惰和退却所害。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使梦想成真,放开手脚去做是最有效的办法。

曾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从纽约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记者在采访她的时候问道:“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您?而您又是如何鼓起勇气来完成这次旅行的?”

“走一步是不需要勇气的,”老人答道,“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走一步,我就是这样走到了迈阿密,完成了我的徒步旅行。”

当我们制定目标的时候可以坐下来用脑子去想,实现目标却必须落实到扎扎实实的行动。当目标制定好之后,你应该坚决地投入到行动中去,观望、徘徊、畏缩都会使你延误时间,以致使计划化为泡影。行动是医治畏惧和惰性的最好方式,如果你确定好了目标,那就勇敢地走一步,再走一步吧,如果你能够使你的脚步永不停歇,你也可以走到你自己的“迈阿密”。

行动,其实质就是付出,付出时间、精力、财物、汗水甚至鲜血……行动的道理或许大家都懂一些,但人们一旦将理想化为行动,往往还是会犹豫不决,畏缩不前,“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在少数。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害怕行动?分析其中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种:

1.心态不够积极。

有的人还未行动或者在行动的起步阶段,就先想到了消极的一面,想到了失败的可能性。这种恐惧心理会摧毁我们的自信,关闭我们的潜能,束缚我们的手脚,使我们遇事不敢轻举妄动。

2.害怕冒风险。

人们对于改变,多多少少都会心生一种莫名的紧张和不安,即使面临代表进步的改变也会如此。行动总避免不了风险的存在,所以人们很容易会出现左顾右盼、犹豫不决、拖延观望的心态。特别是当形势严峻时,人们太习惯于保全自己,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才能减少自己的损失”而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潜力”上。

3.不愿付出。

人或多或少都有自私的天性,原因就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付出意味着“失去”,而行动意味着要付出。在这些人的内心,怕行动归结于他们不愿做过多的付出。

说到底,行动除了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心态,行动的障碍只有靠行动才能解决。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曾说过:“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与自欺的行为。”

很久以前,村里住着一位捕鱼的老人,老人和他唯一的儿子一直住在海边。由于老人常年以捕鱼为生,而且捕鱼的技术又特别好,村里的人们都称他为“渔王”。

老人一直希望儿子能够继承他的衣钵,所以竭尽所能将捕鱼的方法和技巧都传授给了他。但是令渔王伤心的是,在他的悉心调教下,儿子的捕鱼技术仍十分平庸,没多大进步。

这天,一位哲人来到这个小渔村,渔王热情地招待他到家里做客,并且准备了一桌鱼宴招待他。哲人说道:“真的很好吃,想必您儿子的技术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渔王听闻此言。忍不住向哲人抱怨起了自己的苦恼:“从小开始,我就手把手地教他怎样撒网,怎样捉鱼。可以说,我把一个捕鱼人所有的本领以及我自己多年总结的经验一滴不漏地传授给了我的儿子,可是令我想不通的是,他的技术还不如一个普通的渔民之子。”

哲人听了,问渔王:“你每次出海,他都跟着你吗?”

“那当然!”渔王说,“为了不让他走弯路,我一直让他在我旁边,亲自示范给他看,把技巧和注意事项都告知于他,连很多细节都不会错过。”

哲人点了点头,说道:“这就是他为什么捕不好鱼的原因了。你虽然教给了他一流的捕鱼技术,却忽视了让他自己去实践的重要性。要知道,看人挑担不累,虽然他懂得了所有捕鱼需具备的知识和技术,也看到了你凭借这些技术捕到了大量的鱼,但对于他自己来说,却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因而也就无法真正地领会其中的含义。”

看和学习是一回事,实践和行动是另一回事,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必要的动力和成功的基本条件,却不能完全代替后者,让你更接近成功的,永远是你采取了多少行动而不是你知道了多少。所以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不管你设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立即行动。

归根结底,只有你的行动,才能最终决定你的价值。

成大事需从第一步开始

一件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声誉,几件事情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无数事情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人的一生由许许多多的偶然的和必然的事件组合而成,有时一次偶然的事件使某个人变成了大人物,有时一次偶然的事情使某个人变成了小人物。在常人看来,大人物总是和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小人物总是和小事件联系在一起。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做成一件大事。但是,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会和一件又一件必然的小事发生关系。因此说,小事情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内容。

大事能检验一个人的智慧、才能和品格,小事也能。如果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漂亮、舒心,那你也能得到极大的快乐和对自我的肯定。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不做也是不能成功的,那些常常游手好闲的人,他的成就肯定不会超过常人多远。忽视小事,专做大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不如常做小事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小事来得频繁,办事所花的日子也多,积累起来数量也就大;而大事来得稀少,积累起来数量也就小。

积累,一件又一件小事地去积累,直到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比如雷锋,他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珍惜每一件小事,把每件小事都当作一个新的出发点,当作一件大事来看待,倾注全部的生命和热情,谁又能怀疑他的伟大呢——伟大的,其实也是平凡的。

每一年积累,不如每季度积累;每季度积累,不如每个月积累;每个月积累,不如每一天积累。

一天不是一周,一周不是一月,一月不是一年。一周需要七天才能构成,一月需要四周才能构成,一年需要十二个月才能构成。一件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声誉,几件事情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无数事情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从搬运工到哲学家,从奴隶到将军,从凡人到伟人,这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长期的追求,长期的积累,长期的磨炼才能达到。

也许一个穷人会因为某种机遇而一夜之间成为富翁,腰缠万贯,但一个搬运工成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凡人成为一个伟人,绝不是某个机遇的缘故。

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

不断地实行,才有不断的成就;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儿;播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儿。积累耕耘的经验就成为农夫,积累砍削的经验就成为工匠,积累贩卖货物的本领就成为商人。这种积累,既是痛苦的,又是快乐的。

著名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是农民出身。他的成功,源于他对生活小事的关注。初中毕业后,列文虎克来到当地小镇上找到了一份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了60年,中间没有换过一次工作。

看门的工作比较清闲,列文虎克便把打磨镜片当作自己的业余爱好。他磨呀磨,一天一天地磨,一年一年地磨,锲而不舍,前后一磨就是60年。在打磨镜片时,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专业技师们的都要高。借着研磨的镜片,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名声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来拜会他。

列文虎克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块玻璃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来做一件小事,终于他在他的小事里看到了成功,科学也在他的小事里看到了更广阔的前景。

美国社会工作者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沙利说过,人们往往不了解,即便是取得最微不足道的成功,也已经迈过了许许多多蹒跚艰难的脚步。

你希望一口吃个胖子,夺取成功就像迈一下脚步那样简单,你或许常这样想:“我真希望自己是个完美无缺的人。假如我有好的天资,是个大智者的话,我就会每天干什么事情都永远不会失手,我会马上把吸烟、赌博的恶习戒除掉。”

这是幼稚的懒汉成功逻辑。你以为成功者都有遗传得来的特殊天赋,有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的诀窍。按这种逻辑,成功者每做一件事情都是轻松愉快的,易如反掌的。懒汉们认为,成功者都是无师自通的天才,学了第一课,就能够一下子成为专家。你这种“马上如愿”的思想,是导致失败的大敌。

无疑地,那种希望“马上如愿”的人还是存在的,像婴儿。婴儿都是要求父母即刻满足他们的意愿的。他们一想撒尿,不管是在大人怀里还是睡在床上,即刻就把衣服尿湿,把被子尿湿。对婴儿的这种行为,父母无可指责,并不会对婴儿提出从发育来说不现实的要求。不幸的是,如果你一生当中总保持着这种马上如愿的要求,那么,你要走向成功是不可能的。

举个例子。你是一个抱着“马上如愿”思想做事的人,你决定当一个画家,你期望自己一下子就能搞出像达·芬奇《蒙娜丽莎》那样的杰作,期望自己一夜成名。但你不知道自己是该先画蒙娜丽莎的秀发还是先画蒙娜丽莎的额头,你便认为绘画很艰难,情绪陡变,顿时扔掉画笔,长叹创作之难。因为你相信的是:如果一个人有出息,有才干,想要做什么事,都能一下子如愿以偿,用不着像达·芬奇那样天天画鸡蛋苦苦地做单调乏味的努力,用不着一点点地积累经验,用不着总费多少时间锻炼基本功。这种想法,终将你抛向失败之谷底,不堪回首。

上天就是这样捉弄人,你越希望即刻如愿的,越难以即刻如愿。成功,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成功,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缓慢的学习过程。攀登珠穆朗玛峰,需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没有一下子就能跃上山顶取得成功的。

合不合适穿上鞋子才知道

“穿上鞋子才知道哪里夹脚。”当你有了梦想,有了目标,有了可以执行的计划,那就可以行动了。世界是不会停下来等你的,“万事俱备”的苛刻条件也只是偶然才会出现。没有行动,很多缺失的盲点和被忽略的问题便不会出现。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逐步去检验去完善。

许多人做事都有这样的习惯:不到“万无一失”不行动,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周密的计划只不过是一个拖延或不想行动的借口。

首先,我们树立的生活上和工作中的目标,绝大部分都不是“生死攸关”的大计划,即使贸然行动,也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严重后果发生。

其次,既然目标是对未来的设计,那就必定存在许多我们把握不准的因素,比如:“我所设定的目标真的适合自己吗?”“这个目标的可行性如何?”“中间如果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处理?”等等——只有行动才是最好的检验师。

“穿上鞋子才知道哪里夹脚。”当你有了梦想,有了目标,有了可以执行的计划,那就可以行动了。世界是不会停下来等你的,“万事俱备”的苛刻条件也只是偶然才会出现。没有行动,很多缺失的盲点和被忽略的问题便不会出现。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逐步去检验去完善。

1921年6月2日,无线电通信诞生整整25周年。美国《纽约时报》对这一历史性的发明,发表了一篇简短的评论,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现在人们每年接收的信息是25年前的25倍。

对这一消息,当时在美国至少有16个人做出了敏锐的反应,那就是——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

在3个月时间里,16位有先见之明的人士不约而同地到银行存了500美元的法定资本金,并领取了执照。然而当他们到邮政部门办理相关发行手续时却被告知,该类刊物的征订和发行暂时不能代理,如需代理,至少要等到第二年的中期选举以后。

得到这一答复,16人中的15人为了免交执业税,向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递交了暂缓执业的申请,只有一位叫德威特·华莱士的年轻人没有理睬这一套。他回到暂住地,和他的未婚妻一起糊了2000个信封,装上征订单寄了出去。

在世界邮政史上,这2000个信函也许根本不算什么,然而,对世界出版史而言,一个奇迹却由此诞生了!到20世纪末,德威特·华莱士夫妇所创办的这份文摘刊物——《读者文摘》,已拥有19种文字、48个版本,发行范围覆盖到127个国家和地区,订户1.1亿,年收入5亿美元,在美国百强期刊排行榜上,几十年来一直位居第一。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横冲直撞比起坐以待毙要高明得多。横冲直撞可能会遭遇头破血流,也有可能就此杀出一条血路,但坐以待毙却是必死无疑。德威特·华莱士的成功,就是在条件还未完全成熟的状况下,先发制人,采取行动,才取得了决胜权。

毛泽东也曾提倡过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如果事关重大而又不够条件让你从头学起,那就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学习,就算付一些“学费”也无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碰壁或失败未必就是坏事。

只在岸边观望的人永远学不会游泳,只会趴在地上的人也永远学不会摔跤。成功没有秘诀,就是在行动中尝试,犯错,再尝试,再改进……直到成功。有的人成功了,只因为他们比我们犯了更多的错误,遭受了更多的失败而已。

一位邻居问农夫:“你种了麦子没有?”

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

邻居又问:“那你种棉花了吗?”

农夫说:“没有,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

于是,邻居再次问道:“那你种了什么呢?”

农夫说:“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行动是伴随着冒险而来的,行动越大,相应的风险也越大,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要想看到更奇特的风景,当然得攀爬上最危险的高峰。

同样的,成功路上也是风险处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要冒可能失败的风险,但就像达尔文说得那样:“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危险和希望并存,倘若你要创一番惊人的业绩,必先有敢于冒险的勇气。

一个不敢冒任何风险的人,当然也不敢采取任何行动,就像那位农夫一样,为了确保安全什么作物都没有种,到头来,注定是什么都没有。

不愿意冒风险的人不敢随意发笑,因为他们怕冒愚蠢的风险,不敢哭,因为害怕冒别人耻笑的风险;不敢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因为要冒被牵连的风险;不敢暴露感情,因为要冒露出真实面目的风险;不敢爱,因为要冒不被爱的风险;不敢希望,因为要冒失望的风险;也不敢尝试,因为要冒失败的风险……不愿冒风险的人,他们能做些什么呢?

听过一个关于鸵鸟的故事,说是它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习惯于把自己的头藏在沙土中以获得心灵上的解脱,而不敢冒险一搏。这是本能的反应,无论是鸵鸟还是人类,在内心深处总会残存着一种逃避和找寻安慰的想法。但是更多的人明白,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困难和风险也是欺软怕硬的,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我们必须学会冒险,因为人的一生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次探险,如果不主动迎接风险的挑战,便只能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和侵袭;唯有面对危机和困难勇于尝试,才会激起更高更强的决心和勇气。

经历内战与灾荒时期的苏联急需救援物资,特别是粮食。哈默本来可以拿着听诊器,坐在清洁的医院里,不愁吃穿地安稳度过。但他厌恶这种生活,在他眼里,似乎那些未被人们认识的地方,才是值得自己去冒险,去干一番事业的“战场”。

于是,他做出一般人认为是发了疯的抉择——他踏上了被西方描绘成地狱似的可怕的苏联。当时,苏联被内战、外国军事干涉和封锁弄得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霍乱、斑疹、伤寒等传染病和饥荒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虽然当时政府采取了一些决策来吸引外资、重建苏联经济,但很多西方人士仍对苏联充满了偏见和仇视,到苏联经商、投资办企业更是被称作“到月球去探险”。

哈默心里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风险大,其利润必然也大,这个“险”值得一冒。于是哈默在饱尝了大西洋中航行晕船之苦之后,终于乘火车进人了苏联。

沿途景象惨不忍睹:霍乱、伤寒等传染病流行,城市和乡村到处是无人收殓的尸体,专吃腐尸烂肉的飞禽在人的头顶上盘旋。

哈默痛苦地闭上眼睛,但商人精明的头脑告诉他:被灾荒困扰着的苏联目前最急需的是粮食。他又想到这时美国粮食大丰收,价格早已惨跌到每蒲式耳一美元,农民宁肯把粮食烧掉,也不愿以这样的低价送到市场出售——而苏联这里有的是美国需要的、可以交换粮食的毛皮、白金、绿宝石。如果能够让双方交换,岂不两全其美?

从一次苏维埃紧急会议上,哈默获悉:苏联至少需要100万蒲式耳的小麦才能使乌拉尔山区的饥民度过灾荒。机不可失,哈默立刻向苏联官员建议,要从美国运来粮食以换取苏联的货物。很快,双方便达成了协议,初战告捷。不久之后,哈默成了第一个在苏联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收益也越来越多。

其实,无论古今还是中外,成功者和普通人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别,区别之一便是前者敢于走常人不敢走的路。人生能有几回搏,该尝试时且尝试。没有积极的尝试,就难有新事物的出现;没有无畏的冒险,就难有探险后的宏伟奇景。

有人说,所谓危机,就是“危险” “机会”。没有冒险精神,便难有和成功相会的机缘。就像哈默那样,在常人眼中,他“不太正常”地一脚从天堂踩进地狱,不受世人所理解;而事实证明,在勇冒风险的过程中,哈默将自己平淡的生活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虽然会不断向你提出挑战,给予你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与此同时,它也会不断嘉奖你,给予你源源不断的财富和成功,这正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冒险是对完全陌生领域的涉足,是对完全没有把握事情的尝试,虽然包含了太多的未知因素,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想要成就大事,又怎能畏惧冒险,诚惶诚恐呢?

成功离不开对新鲜事物的冒险尝试,生活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不冒任何风险。冒险精神的核心,就是要你行动、赶快行动、马上行动。当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候,有志者或许已经冒着风险在行动了;若不然,待你观望清楚,机遇明显之际,那里也许早已人满为患了。

思考是行动的起点

思想产生行动。我们首先要有某种思想,然后才能把它付诸实行。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成了什么样的人。只要你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你就能控制自己的行动。

思考是行动的种子,将构思转化成行动,需要具备毅力和努力。

思想产生行动。我们首先要有某种思想,然后才能把它付诸实行。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成了什么样的人。只要你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你就能控制自己的行动。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仅有思想,而且能支配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决定自己脑子里的东西。能够舍弃无用的思想,能够创造积极的、充满活力的、导致成功的思想。愈是有向往成功的思想,你的进步愈是迅速。

1864年9月3日这天,寂静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市郊,突然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滚滚的浓烟霎时间冲上天空,一股股火花直往上蹿。仅仅几分钟时间,一场惨祸发生了。当惊恐的人们赶到现场时,只见原来屹立在这里的一座工厂已荡然无存,无情的大火吞没了一切。火场旁边,站着一位30多岁的青年人,突如其来的惨祸和过分的刺激,已使他面无人色,浑身不住地颤抖着……这个大难不死的青年,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费尔莱德·诺贝尔。

诺贝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创建的硝化甘油炸药的实验工厂化为灰烬。人们从瓦砾中找出了5具尸体,其中一个是他正在大学读书的活泼可爱的小弟弟,另外4人也是和他朝夕相处的亲密助手。5具烧得焦烂的尸体,令人惨不忍睹。诺贝尔的母亲得知小儿子惨死的噩耗,悲痛欲绝。年迈的父亲因受刺激引起脑溢血,从此半身瘫痪。然而,诺贝尔在失败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却没有动摇。

惨案发生后,警察当局立即封锁了出事现场,并严禁诺贝尔恢复自己的工厂。人们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他。再也没有人愿意出租土地让他进行如此危险的实验。困境并没有使诺贝尔退缩,几天以后,人们发现,在远离市区的马拉仑湖上,出现了一只巨大的平底驳船,驳船没有装什么货物,而是摆满了设备。一个青年人全神贯注地进行一项神秘的实验。他就是在大爆炸中死里逃生、被当地居民赶走的诺贝尔!

诺贝尔遭遇的磨难不是谁都能经受得了的,但诺贝尔靠着坚忍的毅力,挺住了,奋起了,于是他成功了,研制出了炸药。

除了诺贝尔发明炸药历尽艰难外,世界上许多事情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如哥伦布花了14年的光阴才实现他计划中的航行;复印机早在发明人找到经济上的资助之前4年就被发明了;当贝尔一开始要出售他所发明的电话时,曾因为有人认为不需要而不加理会;盘尼西林的原始配方早在1929年就已经有了,但是过了好几年,仍然没有被继续研究。可见要把构想转变为行动需要相当的毅力。

美国杰那德勒与人合作编著的《心灵软件——自我成功技巧》一书中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思维能力上的差异是直接影响到他的成功与失败的。因为任何人的处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由此就会有不同的遭遇,也会带来种种难题和困惑,有必要从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面临的许多问题。这里主要指突破性思维。思维是人的变化着的智力活动,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用各种方法进行思考,而具备洞察力,能鉴别优劣并善于做出抉择的思维方法才具有创造性,即突破性。

以下是做事的建议:

(1)要提醒自己勇于尝试,去参与,去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许多人和你一样,是要克制惧怕后才能自然地表达他应该表达的东西。许多公众人物,都曾努力跨过这道门槛。

(2)不要给自己找理由,找下台阶。如果你想克服惧怕,只有一条路:坚持下去,不可半途而废。

(3)要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由小而大,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去努力。

(4)不要根据你当时面临的那些小小的困难来评估你的未来,使你今天陷入黑暗的阴云,明天自然消散,天日也会重见。

(5)要学会用开阔的视野来看待挫折,一定要学会正确评价客观事物。

事实证明,在人生的棋局上能立于不败之地的人,就是那些敢于正视现实、接受挫折、不怕失败、锐意进取的人。

只有行动才能成功

成功并不需要你知道多少,而是依靠你做了多少,所有的知识、计划、心态都要付诸行动。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情,设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马上行动。

事在人为的道理很多,但真的一旦要付诸行动,人们仍然不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

人们之所以害怕付诸行动,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三个:

(1)由于心态的原因,一行动就想到消极的一面,想到失败。这种恐惧心理摧毁我们的自信,关闭我们的潜能,束缚我们的手脚,使我们遇事不敢轻举妄动。

(2)人对发生改变,多多少少会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和不安,即使是代表进步的改变亦然。这就是害怕冒风险。行动就意味着风险,因而就出现了左顾右盼,犹豫不决,拖延观望等。特别是一当形势严峻时,人们习惯的做法就是保全自己,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才能减少自己的损失上。

(3)怕行动,是不愿付出。有一种理论说,人有自私的天性,原因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付出就意味着“失去”,而行动就意味着要付出。

行动与其说是能力,还不如说是一种勇气。行动的障碍只有毅力和勇气才能解决。

理查·霍伯格是美国著名的胸腔外科医师,在朝鲜战争期间,他担任陆军军医队的队长。退役后,他开始写战争小说。他用了整整12年的时间写了三本战争小说,但是,他的作品却一再遭出版社退稿,但他从不气馁,最后,他的作品《野战医院》终于被威廉莫若出版社出版发行。没想到,这部作品一炮而红,还被拍成了电影,后来又被改编成电视剧,红遍全美。

做事只做到一半,哪会得到什么好结果?失败为成功之母,失败之后重新来过,努力不懈,最终一定会有所收获。就像理查·霍伯格那样,12年的时光并非短暂,但他坚持到底,所以写成了三本著作;纵然屡次遭遇退稿,但由于没有半途而废,最终获得了光辉的成就,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人们做任何事,采取任何行动,追求任何目标,都要有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

假如你想要自己喜欢做某事,那你就去找爱做某事的人,和他来往接触,就会有所进步。喜欢某事的人,一般也擅长此事,和他们来往后,自然地也会喜欢于某事。例如:“我最讨厌某件事,可是又必须学会才行,因为我要依靠它生存!”这时,你就去找擅长于此事的人,由于他的言行影响,你也会喜欢上这件事。其实,“不喜欢”或“讨厌”的感情,不是先天的、绝对的,大都是因为缺乏亲密感而产生。就像我们进入黑暗时,就会感到恐惧不安,但过了一会儿,当眼睛习惯了黑暗的状态,了解了周围的状况,不安的心情就会减少。当你决定了追求的方向,用实际行动去接近它,那么也许曾经不大有兴趣的事也变得可爱了。

拿破仑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成功开始于思考,成功要有明确的目标,这都没有错,但这只相当于给你的赛车加满了油,弄清了前进的方向和线路,要抵达目的地,还得把车开动起来,并保持足够的动力。

有一个雅典人没有口才,可是非常勇敢。有一天开大会,许多人做了精彩的长篇演说,许诺说要办许多大事。轮到这个人发言,他站起来,憋了半天只说出一句话:“大家说的事情,我都要做。”

成功并不需要你知道多少,而是依靠你做了多少,所有的知识、计划、心态都要付诸行动。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情,设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马上行动。

行动会带来灵感,促使你走向的成功。

一个人常会突然想到某个主意后去行动,结果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实这种突然想到的事,并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和那个人过去的人生经历有关联。所以,某些灵感可以说是必然会产生出来的。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因为偶然产生出来的灵感,完成了许多棘手的工作。当然,这也是需要努力并抱着良好的思想才行。而这种努力和想像,也会酝酿出更好的灵感的萌芽来。

想成功,必须行动才行。只要积极地工作,灵感就会涌出来,只要有信念,就可以得到很多灵感,成功也会更快到来。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看你有没有决心,凡是要完成一件事,就必须有决心。不能活用自己特性的时候,只要有决心,有时也可以做好工作。

两千多年前,亥厄洛二世给金匠一块纯金,要他做一顶王冠。虽然金匠做好的王冠重量与国王交给他的那块黄金相同,但国王怀疑金匠在王冠里掺了铜或银。为了弄清真相,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由于王冠的形状很复杂,上面还雕着细致的花纹,因此用几何学的方法无法算出它的体积来。阿基米德面对王冠煞费苦心,简直像着了魔一样,但是毫无结果。

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跨进盛满水的澡盆,水就溢出来了。他忽然福至心灵:盆里溢出来的水的体积不就是自己身体的体积吗?他从澡盆里跳出,跑出澡堂,在街上狂呼:“我发现了!我发现了!”跑到王宫后,他对国王说:“我找到测定王冠的方法了。”随后,他做实验给国王看。他把相同重量的纯金和王冠先后放在盛满水的盆子里。因为金子比重大,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比较小,而王冠掺进了别的金属,比重较轻,体积增大,排出的水就多了。国王的怀疑被证实了,金匠也不得不承认偷了金子。

这样,阿基米德一时的灵感闪现不仅揭开了王冠之谜,还发现了浮力定律,即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想成功,必须行动才行。只要积极地工作,灵感就会涌出来,只要有信念,就可以得到很多灵感,成功也会更快到来。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看你有没有决心,凡是要完成一件事,就必须有决心。不能活用自己特性的时候,只要有决心,有时也可以做好工作。

许多人常单纯地认为,那些伟大的发明家都是天才,和我们这些平常人相比,头脑比我们好,运气也比我们好。但是,像牛顿这样伟大的天才,如果不努力地做高度思考活动,也不会有任何发明与发现。偶尔产生的思考、直觉或第六感觉也如此,不经一番努力,是不会有任何成果的。

重要的事情永远第一

一个要想成功的人士应该知道轻重缓急,应该在处理一年或一个月、一天的事情之前,先精心确定主次,把重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

一个要想成功的人士都应该明白轻重缓急的道理。应该在处理一年或一个月、一天的事之前,精心确定主次,把重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

假如在你面前摆有一件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另一件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你首先去办哪一个?面对这个问题你或许会很为难。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是这样,在处理自己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的确分不清哪个更重要,哪个更紧急。这些人以为每个任务都是一样的,只要时间被忙忙碌碌地打发掉,他们就从心眼里高兴。他们只愿意去做能使他们高兴的事情,而不管这个事情有多么不重要或多么不紧急。正如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所说:“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

有一天,教授把一个罐子放在桌子上,然后从罐口放进一些鹅卵石。这时教授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上一些,再问学生:“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这回他的学生迟疑地回答:“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他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有谁能告诉我,罐子是满的吗?”

“没有满。”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又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里……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要想成功的人士应该知道轻重缓急,应该在处理一年或一个月、一天的事情之前,先精心确定主次,把重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就像往罐子里放石子、细沙、水一样,如果先填满细沙,石子就放不进去了,如果先放碎石,大的鹅卵石就放不进去了。

在确定了应该做哪几件事之后,必须按它们的轻重缓急安排行动顺序。可将几件事写在纸上,把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排在第一项,安排第一时间去完成。“先做重要事情”是办事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学会分清轻重缓急,能够合理安排为主次,将会给自己带来生活上和事业上的喜悦,并能保证自己的一生始终都在精力充沛地从事最有意义的工作。

把手边的事情做好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成功都是一件件小事积累和铸就而成的。要实现远大目标,就必须踏踏实实地把手边的事情做好,因为,手边的每一件小事,正是你理想大厦的一砖一瓦。

威廉斯勒是英国蒙特瑞综合医科学校的学生。他对人生中的许多问题很困惑,他不明白应该怎么处理远大的理想和身边的具体小事,一个人应该有怎么样的做事态度才能成功。他渴望成功,但对手边的小事又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他甚至以为现在的学校生活枯燥乏味,没有什么值得去用心的。因而他的学习成绩也每况愈下。他找老师探讨这些困难的人生问题。他的老师推荐他阅读哲学家卡莱里写的一本哲学启蒙读物。老师说,在这本书里或许有答案能帮助他解决问题。

威廉斯勒是一个意志很坚定的青年,他一向不崇拜大人物,更不相信所谓的名人名言,对许多问题一向有自己独剑的见解。但既然是老师推荐,他想或许真的有用。他拿过书漫不经心地浏览起来。

突然间,书中的一句话让他眼前一亮:“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目标,而要做手边最具体的事情。”他恍然大悟:是啊,不论多么远大的理想,都需要一步步实现啊;不论多么浩大的工程,都需要一砖一瓦垒起来啊。

他明白了,他的困惑解决了,他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他知道,那些远大的理想,应该让它们高悬在未来的天空里,最紧要的,是把自己手边的每一件具体事做好。

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年轻的威廉斯勒开始埋头读书,因为他知道这是他目前最紧要的事情,他要把自己的成绩提上去。半个学期以后,威廉斯勒就一跃而成为整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

两年以后,威廉斯勒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到一家医院做医生。他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对每一次出诊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很快成了当地的名医。

几年以后,他创办了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他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贯彻到每一个细节里。许多专家学者慕他之名来到他的学院工作,使他的学院很快成为英国乃至世界最知名的医学院。

威廉斯勒总是告诉他身边的人:最重要的是把你手边的事情做好,这就足够了。他靠着这句话,精心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不仅成为他那个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还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教授,被英国国王授予爵士爵位。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成功都是一件件小事积累和铸就而成的。要实现远大目标,就必须踏踏实实地把手边的事情做好,因为,手边的每一件小事,正是你理想大厦的一砖一瓦。

走自己的路最踏实

一个人在走自己的路之前,必须先给自己的大脑注入一种清醒剂和敏锐剂,确认自己的行动路线是一条正义的、积极的、有益于人类发展的光明大道,如此你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极大动力,一往无前地迈步行进!

但丁在《神曲》中借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之口说道:

“为什么你的精神分散?为什么你的脚步放慢?人家的窃窃私语与你何干?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要像一座卓立的塔,绝不因暴风雨而倾斜。我们可以活得平凡,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活得平庸……”

“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对但丁的这句名言,我们并不陌生。可是在现实行动中,你是否真的信奉它,实践它呢?类似下面故事中所发生的情形,如果是你,是否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呢?

从前,有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孩用一头毛驴驮着货物赶集回来。一开始,孩子骑在毛驴上,老头跟在后头步行,路过的人见了都说:“这孩子真不懂事,自己骑着毛驴,却让老人跟在后面走!”

于是,这孩子马上从毛驴背上跳下来,让老人骑上毛驴,他自己跟在后面走。这样又走了一段路,又有人说话了:“这老头怎么自己骑毛驴,叫孩子在地上走,真不像话!”

老人听了,就把孩子抱到毛驴上,两人一同骑上毛驴。走了一段路,又听到有路人说话:“两个人的分量加起来多重啊,不把小毛驴压死才怪!”

最后,老人和小孩只好从毛驴背上下来一起走路。走了几步路,却依然逃不了被嘲笑的厄运:“这两个人,有驴不骑自己走,不会是有毛病吧?”

老头听了,摇了摇头对小孩叹息道:“看来,我们只好两个人抬着毛驴走了……”

其实,身处社会中的个体,很多行为都会受到这个群体的舆论,有褒也有贬,有赞许也有诽谤,如果你不能从容面对,坚持走自己的路,而是很容易受他人之言而有所左右,那么你定会淹没在众人的言语和观点之中,人云亦云,不敢有越众人之轨的行为,长此以往,必然使自己流于“从众”的不良现象之中,无论在自己的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很难有所突破。

少年时代的爱迪生就迷上了化学实验,他不惜用卖报和卖水果挣的钱来买化学试剂和试验用品,虽然当时的人都在嘲讽他,但他并没有在这些讥笑声中迷失自己,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他理想的实现。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他宁可拉他自己创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以致于他的老师对他作了这样的断言:他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

《进化论》的主人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严厉斥责,说他不干正事,整天打猎捉耗子。此外,所有老师和长辈们也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完全沾不上边……如果他们没有坚持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骄人成就?

格罗根指出:“无论做什么事情,开始时,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你的理想。”

俄国作家契诃夫也说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

既然小狗也有权利大声地喊叫,那人们为何还是容易受众人言辞的羁绊,难以真正“走自己的路”呢?

其实,人类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喜欢群居的动物,并且时刻都在为维护这种群居而努力着,一旦发现某人在思想或行为上“不合群”,大家便会采取各种方式排挤和打击那些“异类”,迫使他们“改邪归正”。

有关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小组中,安排一位经常标新立异的“不合群”者。专家请这个小组推荐一个人去参加一次令人不愉快的惩罚性实验,结果大家不约而同地推荐了那位“不合群”者;再请同一个小组推荐一人去参加一次有奖励的实验,结果大家谁也不愿推荐“不合群”的那位——这充分说明,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人更容易受到自己群体的排挤和攻击。

同样的道理,在古今中外的历史进程中也得到了深刻的证明:新观念的倡导者和新事物的发现者,他们几乎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种遭人排斥、孤独寂寞、无法被人理解的孤立感。在特别保守的时代,像哥白尼这样颠覆传统理论提出“日心说”,像达尔文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这样坚持走自己道路的人们,在传统社会中无疑是洪水猛兽,成为大众攻击的目标。

但是人生不过百年,在浩瀚的宇宙中说过去就过去了,如果不趁着这短暂的光阴“大吼一声”,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绚烂地开一回,必将使你留下无数的遗憾。况且,真理毕竟是真理,无论它受到怎样的压迫、排挤、反对、批判,到最后它依然会露出其灿烂的光芒和胜利的曙光。

何必在乎人言可畏?只要你努力地为实现自我而不懈奋斗,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那就够了。何必非要人理解,只有弱者才把渴求理解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痛苦得无法自拔,从表面上看,这是在寻求“理解”,而实质上却是在企求怜悯和同情。

这样的人,他们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上,没精打采、不知所从、忧心忡忡、碌碌无为,这样的人很难有属于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路,因而,他们也很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况且,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天下何人不被说?每个人都少不了别人对自己的评头论足,这是人生现实,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是一种避无可避的现象。

走自己的路,必须学会背对一切袭向自己的冷嘲热讽,摆脱无谓的愤懑或消沉心理的无端困扰,然后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并且趁自己在途中小憩的时候,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路,总结一下自己得到了些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走到了何处,又看见了些什么。

记得某位作家曾经说过:“将生命停止在风景美妙的地方,当然有意思。但即便是停止在幽暗之处,停止在人迹罕至的场所,停止在荒凉的原野,也不必遗憾,只要生命能成为一个坐标,能为世人提供一点故事,指点一下迷津,你就不会愧对曾关注过你的那些目光。”

是的,走自己的路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意味着是在进行最富有意义的生命之旅。在这个旅程中,也许你会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孤绝境地,但如果你给予自己强大的勇气和精神支柱,坚定自己的目标并勇敢地走下去,或许就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佳境地。

当然,我们说为了理想和目标的实现而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说法,但是并不提倡光凭一时之“兴头”或猎奇心理而一味横冲直撞,完全不顾其他任何外在因素。这个“走自己的路”必须建立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坚定理念和“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永恒真理下才能实现的。只有这样,“走自己的路”才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其中一小部分人因“走自己的路”而步入了一种“顽固不化,我行我素”的思想误区,如果这种思想误区旷日持久地占据着这些人的心,根深蒂固,就极有可能升级为“暴走极端”或“钻牛角尖”,无论对于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将带来双重的负面效应。

所以,一个人在走自己的路之前,必须先给自己的大脑注入一种清醒剂和敏锐剂,确认自己的行动路线是一条正义的、积极的、有益于人类发展的光明大道,如此你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极大动力一往无前地迈步行进!

总比别人先行一步

什么事都先人一手、先人一着就能取胜,等他人追赶的时候,你大步向前,又拉开了彼此的距离,因而你会永远处于领先的位置。要想永远领先,就要处处争先,永远争先。

总是步别人后尘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如此一来,成功永远属于别人,自己得到的只是残羹冷炙。聪明的人不随大流,目光独到,在别人还没“睡醒”之前就已经行动了。

在某一领域的“领袖”,几乎都是起步比较早的人,他们不一定比别人做得好,但是,因为起步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调整错误。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卓越的成功者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要比别人早一步,都要比别人更迅速地掌握未来的动态、资讯和走向。“奥迪风波”也许可做这一观点的注脚。

1986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决定向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提出合作意向该公司没有做任何背景调查,便武断地认为中方的合作对象非他莫属,于是在谈判中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致使谈判不得不中断。此时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董事长哈恩博士正在中国访问,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坦诚地表示愿与中国一汽合作。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长李·亚科卡听到了这个消息后,赶忙向中方表示只要一汽与他们合作,他们只象征性地收取一些技术转让费,可惜为时已晚,一汽已与德国大众签订合约,开始生产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奥迪”汽车了。试想,假如当初亚科卡对形势估计得当,并当机立断,那么现在在中国大街上跑的就是克莱斯勒轿车而非“奥迪”了。

成功者都非常积极活跃,在他们心目中也许并没有很多明确的目标,但是他们感觉敏锐,变动得非常快,以行动作为自己的方向,尝试新的途径,接受新的信息,能先于别人下手,所以,经过一番奔波忙碌之后,必然能取得某些有价值的成就。

有一个6岁的小男孩,一天在外面玩耍时,发现了一个鸟巢被风从树上吹掉在地,从里面滚出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小男孩决定把它带回家喂养。

当他托着鸟巢走到家门口的时候,他突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在家里养小动物。于是,他轻轻地把小麻雀放在门口,急忙走进屋去请求妈妈。在他的哀求下妈妈终于破例答应了。

小男孩兴奋地跑到门口,不料小麻雀已经不见了,他看见一只黑猫正在意犹未尽地舔着嘴巴。小男孩为此伤心了很久。但他从此也记住了一个教训: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决不可优柔寡断。这个小男孩长大后成就了一番事业,他就是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

鬼谷子说:“作战的方法贵在控制别人,而不是被人控制。”控制别人就把握了成功,被人控制就抛弃了成功。控制别人,贵在抢占先机。抢先一步容易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容易被人控制。项羽也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要想创大业建大功,就要处心积虑抢占先机而不落于众人之后;就要使人追随我而不是我去追随人。

揭子《兵经百篇·先》中说:“用兵作战要使自己先发制人,必须掌握作战的先声、先手、先机、先天。先声,即在声势上首先压倒敌人;先手,就是交战时抢先下手;先机,即把握作战的先行良机;先天,不用争夺而制止了争夺,不用争战而制止了战争,胸中早有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韬略。先发制人最重要,而在先发制人的各种手段中,又以先天最为重要。”

什么事都先人一手、先人一着就能取胜,等他人追赶的时候,你大步向前,又拉开了彼此的距离,因而你会永远处于领先的位置。要想永远领先,就要处处争先,永远争先。

先人一手,先人一着,而不停留在这一手,这一着上,即使他人奋起直追,而你又大步向前,始终保持着原来的距离,你将永远领先。

要比别人更努力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非常努力的,成功者有成功的方法,可是成功者一定是努力的。如果有人跟你说,努力的人不一定会成功,这是错的,如果他没有努力到可以找到成功的方法,事实上他还是不够努力。

如果有人问世界豪富保罗·盖蒂成功是什么,他会告诉你:比别人更努力。

如果有人问沃尔玛百货公司的董事长萨姆·沃尔顿成功是什么,他会告诉你:比别人更努力。

如果有人问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是什么,他会告诉你:比别人更努力,然后找一群努力的人一起来工作。

如果有人问每个成功的人士成功是什么,他们都会告诉你:比别人更努力。

努力是成功的捷径,而且是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要成就一件传世之作,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头,不知道要经历多少年的磨炼;一个作家要成就一部优秀的作品,不经过几番痛苦的思考是写不出来的;一支部队要赢得一场战役的胜利,就必须做出巨大的牺牲。这些画家、作家和战士,都是用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铸就成荣誉的桂冠。

有一位老教授说起过他的经历:“在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觉有许多在校时的资质平凡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没有特殊的天分,有的只是安分守己的诚实性格。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不爱出风头,默默地奉献。他们平凡无奇,毕业分手后,老师同学都不太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长相。但毕业后几年或十几年中,他们却带着成功的事业回来看老师,而那些原来看来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却一事无成。这是怎么回事?”老教授常与同事一起琢磨,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他认为:

成功与在校成绩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和踏实的性格密切相关。平凡的人比较务实,比较能自律,比别人更努力。所以许多机会落在这种人身上。平凡的人如果加上勤能补拙的特质。成功之门必向他大方地敞开。

一个人如果有了脚踏实地的习惯,具有不断学习的自我努力性,并积极为一技之长下工夫,那么成功就变得容易起来。一个肯不断扩充自己能力的人,总有一颗热忱的心,他们肯干肯学,多方面向人求教,他们出头较晚,却在各种不同职位增长见识,扩充能力,学到许多不同的知识。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总是被公司当作替补队员,哪儿缺人手就被调到哪儿,自己的能力无法正常发挥。这位先生沮丧地向他的同学,现在已是一家公司的公关部经理诉苦道:“这样值得继续干下去吗?我觉得自己的专长无法发挥出来。”昔日同学很认真地告诉他,你经常被调到不同岗位磨炼,是辛苦的,但只要你努力肯学,应该也能胜任,否则你的公司不会做这样的调度。现在,你在工作中的表现第一是努力,第二是努力,第三还是努力,那么过不了多久,公司员工之中磨炼最多的是你,能为公司贡献才智的也是你,你应该有这种认识。最后,同学又口授他一条成功秘诀:肯干就是成功,患得患失,拈轻怕重,就失去成长的机会。受苦是成功与悦乐的必经历程。这位先生干下去了,他干得很起劲,两年后,他终于成为公司中最耀眼的一颗星,终于在老板的心中亮了起来。

人才是磨炼出来的,人的生命具有无限的韧性和耐力,只要你始终如一地脚踏实地做下去,无论在怎样的处境,都不放松自我,不自暴自弃,你便可以创造出令自己和他人都震惊的成就。

“跬步不休,跛鳖千里”,跛脚的鳖也能走到千里之外,因它总是不懈地向前走;“佛许众生愿,心坚石也穿”,心态坚决可以穿透顽石,足见心力的神奇。

成功的人永远比一般人做得更多,当一般人放弃的时候,他们总是在寻找如何自我改进的方法,他们总是希望更有活力,产生更大的行动力。有的人每天吃过量的饭,睡过头的觉,不做运动,不学习,不成长,每天在抱怨一些负面的事情,这又哪儿来的行动力?记住成功永远不在于一个人知道了多少,而在于采取了什么行动去做。

所有的知识必须化为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有力量。

我们是凡人,生命不是无限的,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一切去听从别人的想法,由他们操纵我们的一生,否则,到一定的时候,我们就会悔恨自己,也埋怨他人。与其如此,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学会去计划自己的生活。

还等待什么呢?

不让放弃入侵头脑

做任何事只要半途而废,那前面的辛苦就白费了。唯有经得起风吹雨打及种种考验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时常听见有人哀叹自己时运不济,无论任何事都不能如愿。事实上,真正失败的原因是他做任何一件事,只要一遇挫折就半途而废。可是继续从事他那份工作的人,却因自己不断地努力,反而获得圆满的成果。

由这里我们可以明白地看到,并不是这个人运气差,脑子不行,只是因为他欠缺思考的耐心,遇到困难就放弃了。

做任何事只要半途而废,那前面的辛苦就白费了。唯有经得起风吹雨打及种种考验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史泰龙是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小时候他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高中辍学,便在街头流浪。直到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史泰龙,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就会成为社会垃圾,带给别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克泰龙下定决心要活出个人样来。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最后他想到了当演员,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旦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但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但他并不气馁,他每被拒绝一次,就认真反省、检讨、学习一次。就这样两年过去了,他依然毫无收获。

史泰龙暗自垂泪,甚至失声痛哭。难道真没有希望了吗?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不行,我一定要成功!他想,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换一个方法。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剧本一年后写出来了,史泰龙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剧本还可以,但让他当男主角,简直是开玩笑。导演们都这样说。他再一次被拒绝了。

在拒绝中,史泰龙不是看到了小希望,毕竟他慢慢学会了一些演戏的技巧,他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在他一共遭到了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史泰龙准备了3年多,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全身心投入。第一集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后来有人对他的评价是:“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100%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发生——他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史泰龙的故事足以说明:

只要不放弃,只要坚持下去,世上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拿破仑·希尔说,在放弃所控制的地方,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有价值的成就的,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放弃了,就没有了成功的机会;不放弃,就会一直拥有成功的希望。

有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可以坚持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有的人则能够坚持一辈子,至死不渝,在他眼里,想要成功就不能放弃,放弃就一定不会成功。

成功与否,在于个人能否坚持到最后一刻。能坚持,成功就离自己不远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秘诀在于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失败的教训在于畏首畏尾,退缩不前,半途而废。通往成功的路上,处处埋伏着失败,但只要你顽强地走下去,希望的一天终将到来。有坎坷,尔后有攀登者的欢乐;有挫折,尔后有奋斗者的幸福。开拓者的一生,难免有失败的记录,但是,凭着永远进击,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终能如愿以偿,高唱凯歌。

你一定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吧。

——哥伦布还在求学的时候,偶然读了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就牢记在脑子里。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和研究后,他大胆提出,如果地球是圆的,他便可以经过环海航行而到达印度。自然,许多有常识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都耻笑他的梦想。他想向西方行驶却想到达东方的印度,岂不是痴人说梦话吗?他们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然后又警告他,要是他不听劝告,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将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

然而,哥伦布对自己的观点很有自信,只是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实现这个冒险的设想。他想从别人那里得到资助,结果空等了17年。他决定不再等下去,于是他起程去见皇后请求援助。皇后赞赏他的设想,并答应赐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个冒险的工作。可是,水手们都怕死,没有人愿意跟随他去。没办法,他只好在海边抓住几个水手,先向他们哀求,接着是劝告,最后用恫吓的手段逼迫他们去。另一方面,他又请求女皇释放了监狱中的死囚,让他们跟随自己去冒险。

一切准备就绪,1492年8月的一天,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航行。刚航行了两天,就有两艘船破了,接着又在几百平方公里的海藻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哥伦布亲自拨开海藻,才得以继续航行。

在浩瀚无边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看不见大陆的影子,水手们都失望了,他们要求返航,否则就杀死哥伦布。哥伦布兼用鼓励和高压的手段,总算说服了水手们。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在前进的途中,哥伦布忽然看见一群海鸟向西南方向飞去。他立即命令船队改变航向,紧跟这群海鸟。因为他知道海鸟总是飞向有食物和适合于它们生活的地方,所以他估计附近有陆地。

果然不出他所料,他们很快就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可以想象,如果哥伦布再等下去,必然会一生蹉跎,空悲切,白了少年头,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也可能改换了他人。哥伦布最终成了英雄,从美洲带回了大量黄金珠宝,并且得到了国王的奖赏,以新大陆的发现者而名垂千古。

如果你想当你想当的人,做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过你想过的生活,那么首先请你立下誓言: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实现目标!然后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坚持到底,绝不半途而废!

同类推荐
  • 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不可否认,在人格修养、商业道德、管理模式、决策定位、合作共赢等许多方面,中国企业家都还很不完善,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些“硬伤”并非不可挽救的。一方面,西方久已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学习榜样。另一方面,中国现有的成功企业在“西方管理思想中国化”方面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一书,正是荟萃了这些方面的精华,为迷茫失措中的中国创业者准备了对症下药的良方。
  • 一胜九败:日本新首富的人生哲学

    一胜九败:日本新首富的人生哲学

    当经济危机令众多公司大伤元气之时,优衣库凭借什么逆流而上,席卷全球而势不可挡?当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身价大缩水时,既非房地产巨头,也非金融大亨,而是身为“卖衣人”的柳井正为何竟能跃居日本富豪榜榜首?从一间小小的西装店铺,到奇迹般以2000多家店铺覆盖全球的服装销售巨头,柳井正的创业人生是怎样的一个传奇?被誉为继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之后的日本新经营之神的柳井正,他的商业韬略,应该为中国人所熟知。本书披露了优衣库多年来强势成长中的故事,提炼出柳井正睿智而朴素的商业哲学,为您真正解读柳井正“一胜九败”等经典思想。中国大陆首部解读柳井正之作,值得您拥有。
  • 面具:人性弱点大揭密

    面具:人性弱点大揭密

    每个人都有不止一个面具,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我”一直以来都约束着每一个人。面具本无罪,罪恶的是面具背后的人心,但更多的人戴着面具是为了微笑着生活,带给别人快乐,同时让自己也快乐。
  • 开店必赚金点子

    开店必赚金点子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开店前的必备事项、雅致的店面布局与设计、商品的采购与运输、巧妙提升销量、找准市场定位盈万利、开店必赚成功案例。
  • 求人就这几手

    求人就这几手

    本书为励志类图书,从全新的角度讲述剖析人际关系学,总结提炼求人办事的方略,涉及工作、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有效指导和启发读者。
热门推荐
  • 流年(上卷)

    流年(上卷)

    长篇小说《流年》是朱西京历时10年的作品,由作家出版社于2008年正式出版,小说分上中下三部,共120余万字,内容涉及城市、农村及社会各个阶层,多种人物的形象和心态,人物个性鲜明、市景逼真,生动再现了60年代至今4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人们的心灵动荡,呈现了一种史诗般的文学追求。著名作家陈忠实在看了《流年》后表示,该作品有生活的深度、广度、宽度和硬度,是生活的原汁原味,是一部具有非凡史诗气质的作品。
  • 拯救救世主

    拯救救世主

    一位陨落的天神一柄执着的神剑一个筹谋千年的复仇之局一名神秘的男子一段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贪念还是仁慈,究竟什么阻碍了成神的道路真相之后,每个人又将走向什么样的结局?
  • 时间撕裂之古今纵横

    时间撕裂之古今纵横

    他残破的心,已经不再记得自己的名,不再屈服于天命。还依稀记得的,是盔甲,是战旗,是身边死去的兄弟。还记得那场战役:一双给他带去痛苦和恐惧的苍白之手,将他从马上扯下,和兄弟们一起被扔进死亡之神那漆黑的深坑。还记得他被虚无吞噬时耳畔的挽歌。在一片惨然的虚无中,他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让宇宙哀鸿遍野,让死者吞噬生命。在你往生的路上,会奏响他永恒的挽歌。
  • 女人的智慧与财富

    女人的智慧与财富

    本书内容分:自信是一个人受用终生的财富、能力是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明智的抉择是通往财富之门的坦途、财富是获取财富的基础等9个部分,讲述智慧女人是如何用财富来打造品位生活。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都市帝王

    都市帝王

    四大家族一场名争利斗的片段,一次掀起世界的狂潮,四大家族主宰这整个亚洲的经济发展,四大家族的变化直接导致着整个亚洲的利益趋势。无论是从遥远的古代还是现在的生活,都是煮酒论英雄,成则王,败则寇。千年不变的定律。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都想追求更好的谁也不愿意让别人看不起,谁都想当英雄,可是。英雄是那么好当的吗?每一个家族利益的背后有事多少腥风血雨?
  • Sir Nigel

    Sir Nig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探诡闻

    灵探诡闻

    世上有没有鬼,有没有妖,有没有神,谁知道。但是凌宇绝不相信他们的存在,因为是是一个崇尚科学的侦探,他用现代的科学理论解决了许多看似灵异的事情。但是它们真的不存在吗?凌宇的道路又会如何,没人会知道,但是他坚持的科学或许会彻底的崩溃,取而代之的则是无尽的恐怖,以及越来越接近这个世界真像。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逆反转生

    逆反转生

    人若体死是否能够复生……人若魂灭是否记得今生……人若魄散是否精神混沌……死只不过是轮回,灭只不过是消逝,散只不过是回归……本源!幻幽:“我若归来定搅乱万物!世界意识你杀我身!灭我魂!散我魄!但我念你终究不能除!万物迎接吧!……回归……本源!”家破人亡注定不死不休……(但事情真的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