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恐惧的定义
恐惧指由某种危险所引起的消极情绪,通常个体认为自己无力克服这种危险而试图回避。
恐惧无论在动物界还是人类,都是广泛存在着的一种情绪反应。动物遇到天敌或处境危险时都会表现出恐惧,而人类因为有了语言和文字,恐惧的对象变得更为广泛,尤其是人类极其丰富的想像力及其特有的象征性思维,使得恐惧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恐惧产生的原因
现在的社会,人们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希望自己长得漂亮英俊,钱越来越多,成名出众。时尚运动、健康青春一件都不能少,能力事业齐头并进,灵活潇洒而又浪漫激情。现实所强调或灌输给我们头脑的是美好的理想,人们越来越像被某种欲望塑造的标准产品,前赴后继地去自我牺牲。
愿望美好,现实无情。当现实残酷地冲击人们的美好理想时,恐惧之感便油然而生。
恐惧是害怕、不安、担心、惶恐、惊慌、担忧、犹豫、胆怯、困扰、不安全感,忧心忡忡、沮丧、惊恐不安、惊骇、惊惶失措、恐怖、惊吓、畏惧、战栗、恐慌、烦恼、忧虑不安、大祸临头、末日将至。
人类社会描述恐惧的词汇是如此的丰富,足可证明恐惧的普遍存在,可见人类战胜恐惧的任务是何等的艰巨。
3.恐惧的表现形式
现代心理学认为恐惧分为四大基本表现形式:
①在经历了自我失败与依赖感后对自我牺牲的恐惧;
②在经历了不安定感与孤独后对自我改变的恐惧;
③在经历了暂时的不安全感后对转变的恐惧;
④在经历了彻底的不自由后对必要性的恐惧。
4.控制恐惧的方法
①转移刺激
凯撒,古罗马时最伟大的英雄,每次当他看到蜘蛛的时候,都会紧张地逃得很远;英国的首相丘吉尔年轻时在一次政治选举演说时无意中被一个小孩的皮球击中,从此以后,就算远远地看到球,他也会吓得跑开。
把刺激物暂时移开,但不能消除对刺激的恐惧。有的学者报告,一个小孩看见田鸡就很惧怕,在两个月之内不让小孩见到田鸡,就消除了惧怕。可以后,小孩又见到了田鸡他仍然和从前一样恐惧。这种方法的效果不理想。
②屡现刺激
这是让人反复接受恐惧的刺激,使其逐渐适应这种刺激,而不再惧怕。例如,有的人害怕针灸疗法,但针灸对他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这时医务人员就要对病人讲解针灸的知识,针灸治疗疾病的好处,而且每天都给他适当进行针灸,这样时间长了病人也就慢慢适应了,不但不怕针灸反而很喜欢这种治病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控制恐惧是受一定限制的。比如,有的病人害怕针灸治病,甚至于一见到那么长的针灸针就吓得晕过去,在这种情况下硬让他接受针灸治疗反而会增加他对针灸的恐惧情绪,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③条件联系法
有人做过试验,一个3岁的小孩见了兔子就害怕,那么以后在他吃饭时,先把盛有兔子的笼子放在较远的地方。从此每次在他吃饭时都把兔笼子提出来,而且逐渐缩短他与兔子的距离,结果是小孩不但消除了对兔子的恐惧,而且常把小兔放在自己腿上玩耍。
④掌握知识法
人的恐惧大多是缺乏科学知识胡思乱想而造成的。有的学者说:“愚笨和不安定产生恐惧,知识和保障却拒绝恐惧。”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知识完全的时候,所有恐惧将统统消失”。所以人们要多学习多看书,以科学的头脑去取代恐惧的心理。这种方法不但效果好,而且还可增长知识。
⑤转移注意力
使自己从恐惧的对象上转移到与他无关的方面去。比如,有的小孩最怕打针,但为了治病必须打针。这时医务人员在给他打针时,让小孩看看墙上的画,或给他个小玩具,使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画或玩具上,而不再注意打针,恐惧也就消除了。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⑥直接动作
这是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接触恐惧的东西,达到消除恐惧的目的;例如,有人怕在众人面前讲话,以后凡是遇有这种场合,自己非但不退缩,反而主动去讲,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