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2500000030

第30章 有藏有露,再试锋刃

有人说,曾国藩能够功成名就的最大原因,就是深谙藏锋。梁启超就说他“非有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当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曾国藩自己也说:“自以秉质愚柔,舍困勉二字,别无他处。”他又说:“吾生平短于才,爱者或谬以德器相许,实则虽曾任艰巨,自问仅一愚人,幸不以私智诡谲凿其愚,尚可告后昆耳。”

难道他真是一个钝拙愚柔短才的人吗?实在说起来,这又不尽然了。一个人的成就有小有大,小者或可从困勉铢积寸累得来,若成就大业,只靠辛苦强学还是不行,尤必有超人的领悟天才,才能相济为用。曾国藩说:“器有洪纤,因材而就,次者学成,大者天授。”可见一斑。

李鸿章署理江督时,虽然励精图治,但因地位不稳,时间较短,成效甚微。他受命刚满五个月,就突然奉命赴河洛防剿,兼顾山陕门户,以漕运总督吴棠署理两江总督,李宗羲、丁日昌递署漕督、苏抚。清廷此举,用心险恶。从军事上说,时值捻军主力从安徽转进河南,向西运动,而曾国藩则侧重东路,无力西顾,清廷拟调李鸿章督带号称洋枪精整为淮军之冠的杨鼎勋等部驰往河南、山西、陕西三省边境,“备回剿捻”,以防止捻军和西北回民义军联合抗清。从政治上说,“江督天下大缺,枢廷部臣衣食所(系)”,岂能让曾、李久居?清廷这么做,是想一石二鸟:通过独立于湘淮集团的吴棠夺取李鸿章手中的两江地方实权,又可利用淮系李鸿章牵制湘系曾国藩,以防“内轻外重”。曾国藩、李鸿章看穿清廷用心,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曾国藩接奉廷寄,认为“措置太骤,竟日为之不怡”。李鸿章接奉廷寄后,也“反复筹思,似难尽妥”。

李鸿章之所以拒绝视师河洛,是因为捻军主力业已挥师东指,同时担心“一军两帅,牵制殊多”,而且也害怕失去对饷源重地两江实权的控制。为此,他致函曾国藩,先后提出两种应付方法。在接到清廷命令的第三天,他恳请曾国藩对于两江的人事安排“熟筹密陈”。

曾国藩既然早有“决不回任”的表示,如今就只好主张维持现状了。因而,李鸿章便于十月初复奏,婉转要挟清廷,说视师河洛,有“兵难远分,饷难专恃,军火难常接济三端”。清廷鉴于曾、李的这种态度,不敢强制,只得下谕允准。

曾国藩做人、治军,皆以藏锋为要,也以此告诫属下,因而得到属下的景仰。

地位之尊莫过于帝王将相,然而,“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因此,地位显贵的人切不可自鸣得意,妄自尊大。人生遭际,谁能逆料。“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古人的训诫多么深刻啊!

《诗·小雅·小旻》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首诗大概是周代大夫之作,原用来告诫周幽王。曾国藩常背诵这首小诗,那战战兢兢,胆怯而谨慎的样子,如同面临深渊,唯恐掉下去,在冰川上行走,唯恐陷下去。文章借用这个比喻,来劝告那些已掌握大权的人,不要忘乎所以,狂燥乱为,应时时思考自己,警戒自己。这是掌权做官的人的警戒。

作为智星形象的西汉人张良,就是一个藏锋的典范人物。张良因于博浪沙狙击秦始皇失败而亡命下邳,在桥上遇见一位古怪老人,故意让鞋子掉落桥下,然后毫不客气地命令张良到桥下去取。张良看在老人年老的份上,丢掉相门公子的尊贵身份与骄矜习气,按照老人的吩咐去取鞋并为他穿好。老人认为孺子可教,遂决定传授他兵书。前两次因为张良迟到而未能传授,第三次张良半夜提前赶到,老人才授给他《太公兵书》,告诉他读此书可以成为帝王之师。

亡命下邳是张良一生中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堪称他一生的转折点;此前,张良是以一位矢志复仇的勇敢少年著称,而在此之后则完全磨去了锋芒,将机锋隐藏得很深很深,作为一个深思熟虑幕后运筹的智者出现,而这种转变,则完全来自于他的勤学工夫。从公元前218年张良狙击秦始皇,至公元前209年响应陈胜起义,张良在下邳隐匿的时间达10年之久,这10年的时间,该可以读多少书!更何况张良是以复仇的隐忍精神去钻研去苦读的。从张良后来行事来看,张良所学极为驳杂。《留侯世家》载张良“发八难”,其中“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休马华山之阳”、“放牛桃林之阴”诸语,出自《尚书》,这说明张良对儒家的王道学说有过研究。他之请商山四皓辅佐太子的计策,也深得纵横家揣摩神髓。但这些都不是张良学习的主要内容,他的生平所学主要有两大骨干:一是兵法权谋,如《太公兵法》;另一是黄老之术,其间还包括一些处于萌芽状态的道教知识。这两门学问在张良身上所起的作用不是分开的,张良是以黄老之术做底子,以兵法权谋作为表面,他把这两门学问水乳交融般糅合在一起,在运用时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韩信懂兵法权谋而不谙黄老,所以他最终连脑袋都保不住,张良以黄老之术作为他立身行事的基础,这是他高出于韩信、萧何等人的地方。

张良在辅佐刘邦夺得天下以后,就采取功成身退的策略,逐步从名利场中退出来。从张良一生行为来看,他何曾不留恋于政治,而以他的功绩以及他在汉家统治集团中的重要地位,他完全有资格出任汉相,而他之所以能够超越名利,乃是道家智慧和兵家权谋在处世上的运用。他之急流勇退,既有理论上的依据,又有历史和现实原因。《老子》第九章云:“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即是说,个人在事业达到顶峰之时就应该急流勇退,防止超过事物发展极限而走向反面。《留侯世家》载有张良一段内心独白:

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这是道家功成身退思想的形象说明。

从公元前201年刘邦称帝到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这一段时间之内,汉廷充满了血雨腥风,政治舞台上刀光剑影,险象丛生。刘邦自认为运筹帷幄不及子房,这是对张良卓越的军事智慧的评价,但按照刘邦狡诈、残忍、猜忌的本性,评价愈高,防范之心也就愈多。《史记·项羽本纪》,说刘邦不欲见天下辩士侯公,防止他以三寸之舌倾人之国,而对张良这位人杰,其防范之心又当在侯公之上。基于上述诸多因素的考虑,张良在胜利之后便不愿贪恋富贵,表示出对政治的淡漠,并按照刚刚萌芽的神仙道教教义去练习导引、辟谷,闭门不出经年累月,这与其说是张良求仙学道,倒不如说是向刘邦作出的一种政治姿态,表明自己超脱现实绝意政治的态度,否则刘邦是至死也不会放心的。在《史记·留侯世家》中有一段文字颇为耐人寻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了,而劝说张良进食的不是那位猜忌心极重的刘邦,而是对张良出奇计稳固太子地位心怀感激的自私任性的吕后,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刘邦死后张良还活了八年之久,如果这位开国皇帝多活几年,那么,张良恐怕早已因为“辟谷”而真的登仙“从赤松子游”了。如果从表面上看,似乎张良在胜利之后用计频率远不及此前,实际上张良的智慧从圯下开始而贯穿到他生命的结束,胜利前他的智慧运用在政治、军事之上,而胜利之后则主要用于个人的全身远祸方面。他以极清醒的政治目光,以极冷峻的理性态度,注视着政治的风云变幻。他站在一个超脱、淡泊的立场之上,运用退隐无为的手段应付险恶的政治环境,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又天衣无缝不留任何痕迹。看似绝意尘世心如死灰,但一旦掀开这淡漠的外罩,便射出两道犀利、警觉的逼人寒光。张良凭他的超人智慧而免遭杀身之祸,他也是汉家开国功臣中寥寥可数的没有遭到刘邦轻侮的人之一。

就某种意义来说,藏锋也是一种转移“痛点”的行为。能够藏锋,转移痛点,便能自得其乐。

在古人的眼里,“富贵”两字,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不取于人谓之富,不屈于人谓之贵”,布衣草鞋,自有一股飘逸清雅的仙气,粗茶淡饭,自有一份闹适自在的意趣。

中国人历来提倡以“不贪为主”的品德。春秋时宋国有贤人子罕,官至辅政。国中有人得了一块硕大的美玉,于是赶快去献给他,可是子罕不受。献玉者问他:“你为何不要这块玉?这是件玉匠鉴定过的宝物,价值连城啊!”子罕听了回答说:“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我们俩应该各安其宝。请你把玉拿回去吧!”在子罕看来,此玉不过是“刀刃之饴”,有何可羡?持身藏去贪锋,才是最宝贵的品德。在我们的生活里,常会有这种“玉”,即使无人拿来献给你,它也会在那里诱惑着你。有多少人受了这种灿烂的诱惑,步趋而去,结果把立世的“宝”给失去了。

同类推荐
  •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四书又称“四子书”、“四子”,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四部儒家著作的总称。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为了方便阅读,本书采用了“原文”和“译文”对照的形式,为您架起一座顺畅阅读的桥梁。
  • 庄子心悟

    庄子心悟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面对众生在物欲横流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清静,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自尊,从而由安而顺,由顺而游,达至逍遥大通之境。
  • 老子原来这样说

    老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内容简练,分别从人生、做人、智慧、修心、养生、处世、竞争、忍让等方面选择性地阐述了老子的智慧学说,以清晰明了的解说方式向人们讲解了人生的心态、感悟及真谛。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之刹那湮灭

    斗罗大陆之刹那湮灭

    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傅寒宇,在玩DNF时被雷劈中,穿越了,而且穿越的地方是斗罗大陆!然而他还发现自己顺便带来了DNF中男法师的技能,可与此同时,他还发现不止是男法师的技能,还有一个未知的人物技能。会是什么呢?PS:主角的取向是男……PPS:取向不会影响剧情的走向。不是主写耽美PPPS:此文的人物形象全部以漫画中的形象塑造,个别细节也是参考的漫画,并非原著。例如:真身甲
  • 欲系春,春还去

    欲系春,春还去

    情不知所起,青春的身影充满希望的消瘦像夏天的太阳,又红又烫,炽烈而无语一切开始的时候,是最美好的时光
  • 给孩子留钱不如教孩子本事

    给孩子留钱不如教孩子本事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就是早期教育的倡导者,他主张从日常生活的训练着手,顺应孩子在不同时期的特定喜好,让他们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品格习惯,自发地学习各项技能,以达到建构一个人完美人格的目的。每个家长都可以是“专家”,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所以,聪明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去找寻成长的真理,一起去创造生活的快乐和完美。给孩子架起成功的桥梁,这本书也许能给你一些启迪。
  • 大圣皇

    大圣皇

    穿越异界成为一国之君,土地不过百里,城市只有两座,皇后早就落跑,后宫空无一人,忠臣良将不在,外戚太监当权,君权旁落,刁民四起,宗门林立,藐视王法,践踏皇威,我该何去何从?
  • 召唤历史之大乱斗

    召唤历史之大乱斗

    流传于世的兽皮书籍,神秘的五行法阵,召唤历史英雄。于此,历史大乱斗就此开始!这是一个无心少年恢复本心,拯救姐姐的战斗!这里有睥睨一切的帝王,忠义无双的武将,高高在上的神祗,浪荡世间的浪客,为国为民的剑侠。(PS:思路是从FATE来的,各位勿喷!)
  • 我的GD之巧克力的爱

    我的GD之巧克力的爱

    她叫卫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VIP罢了。她以为她这一生与权志龙的距离就像是地上的砂砾和天上星辰,却没想到她居然与他相恋了。金真儿、水原希子她都不怕,可笑的是她最后发现这场恋爱不过是场笑话,万念俱灰的她选择离开。三年后,她归来,为了“她”的权志龙。“卫橙,你这三年都去哪了?”“要你管?”“你什么都给我了,怎么不要我管?”“权志龙你无赖!”
  • 剑道玄帝

    剑道玄帝

    一个精神病院逃出来的青年,跳楼之后来到了一个浩瀚的大世界。天下菁英才绝之士辈出,誓要争夺那最后的一条帝路!一块儿神秘的天外之物,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祸!天怒人怨!神秘的魔族,恐怖的南疆妖兽,风姿卓越的神女……“既然我来了,这个乱了太久的世间,那就一剑斩了吧!”
  • Madame Bovary

    Madame Bova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女神之路

    重生女神之路

    一朝重生十年前,木兰泪目,这倒霉催的人生,她真的不想再重来一次啊!可是这一回老天似乎对她不一样了?不但凭空而得金手指,还顺风顺水往成为白富美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终于有一天,那个曾经让她恨得咬牙切齿的男人会匍伏于她的裙下:“女神,娶我可好?”木兰冷笑:“咱们这账也该是时候清算清算了!”
  • 快穿之攻略黑化BOSS大大

    快穿之攻略黑化BOSS大大

    1v1独家蜜宠,苏甜版,论如何正确攻略自家爱人?自家爱人时而高冷,时而傲娇,时而腹黑,时而阴狠,有时还有化身变态狂,偏执狂,可怕的囚禁play,疯狂的占有欲,这可肿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啊#前期不写太黑化的,后期会写,萝卜黄瓜各有所爱,不要因为文不对题给我评差分好吗?(微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