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8600000023

第23章 “诗思出门何处无?”――文学史,从来不相信作家的悲情,更相信实力

这句诗,出自南宋陆游,他认为,何处无诗?

但一个作家,所写的诗,其好坏高下,是受经历、阅历、见解、识悟这些“诗外功夫”所制约的。当然,对作家起作用的,还不光是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才智、学养、操守、德行……等等形而上的东西,同样也是诗人要想写出好诗的“功夫”。

所以,“功夫在诗外”,陆游主张身体力行的实践,格物致知的探索,血肉交融的感应,砥砺磨淬的历练,求得诗的纯粹。但与历来所强调的诗的政教作用,美刺意义不同的,他主张回到现实,投入生活,可他不特别在意诗的使命说,教化说,功能说。

通俗地说,诗写好了,一切也就自然有,诗写得不好,再多的添加物,也无济于事。正如一碗没有煮熟的面条,加上再多的浇头,还不是一块儿倒掉。所以,尽管他是一位忧国忧民,满腔热血,全身心投入抗敌复国,终其一生在战斗着的诗人,甚至死而为鬼,也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的爱国者,但是,他相信“诗思出门何处无?”(《病中绝句》)在沸腾的现实生活中,何处无思?何处无诗?这种没有添加剂的来自现实的认知,才是真正的诗。

把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从强制的外在效能,回归到自然的内在本体,由实用的功利主义,回归到审美的艺术领域,陆游敢悖前人的定论,表现出一位大师的自信,这样,也使他成为宋代最杰出的诗人,不是“之一”,而是“惟一”。

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也持这种看法:“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我想,陆所以胜苏的一点,就在他的这种艺术的自信和觉悟上。陆放翁“诗外功夫”说,倒百分百地意在诗内。惟其诗外功夫扎实而又充分,所以,他的诗词,在文学史上得以不朽。他的活法,他战斗爱国的一生,也是中国文人的榜样。

另一种与陆游原说风马牛不相及的“诗外功夫”,则是近日文坛上诸老诸少,诸男诸女,心照不宣的说法了,他们所宗奉百分百地与文学毫不搭界,纯粹为功利性十足的商业营销行为。在物质社会里,作为饮食男女的作家,尊崇这种炒作式的“功夫在诗外”,已经成为文坛的正常风气。因此,提到今天的“功夫在诗外”,便十分地泄气了,大家绝对知道这是一种负面的评价,然而,却乐此不疲。

老实讲,在文学这个圈子里,还有几位沉得住气,不进行火爆的炒作呢?只是有炒作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和炒作得恰到好处,不温不火的区别罢了;只是有炒作得令人恶心,感到厌烦,和炒作得见好就收,适可而止的区别罢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的催动下,洁身自好,清高自许,谨守节操,安贫乐道的中国作家,又有几许?

一本书,百分之百的写作,百分之二百的功夫在诗外,这是老实人。

一本书,百分之五十的写作,百分之四百的功夫在诗外,这是时代骄子。

而一本书,百分之十的写作,百分之一千的功夫在诗外,那就是毫无疑义的当代英雄。

更有甚者,一本书,百分之零的写作,百分之一万的功夫在诗外,这种天王级的炒作恐龙,这几年,风起云生,也颇出现过几条,能够亲眼目睹这种呼风唤雨的过程,也算是三生有幸的事。

炒作已经达到如此荒唐境界,哪怕你的诗很差,差得令人掩鼻而走,哪怕你的小说很烂,烂得令人不忍卒读,没关系,只要用足心思制造轰动,只要舍得力气吆喝叫卖,只要不怕大风扇了舌头,只要不在乎背后戳脊梁骨,功夫做足,鱼目混珠自不必说,功夫做大,甚至晒蔫的土豆能够卖出中药天麻的价。因此,不炒,不出作家,不大炒,不出大作家,已成共识。炒作,是新世纪文坛的登龙术,是最不需要真本事的成名路,也是极容易骗到银两的生财法。

呜呼!面对这怦然心动的诱惑,又有几位抵挡得住呢?

甚而至于一些平时大家仰着脸看的大师、名流,也觉得钱不扎手,名不烫手,大炒而特炒自己起来,狠下诗外功夫。有的年纪一大把,著作快等身的超大师、极名流,也忍不住搔首弄姿,老黄瓜刷绿漆――装嫩,抛头露面,参加到这支炒作大军中来兴风作浪,真让人为那把炒得快散架的老骨头痛苦。

说到底,这后一种的“功夫在诗外”,谁心里都明镜似的,实际是对自己的才智,对自己的创作能力,对自己还是不是文学界的一个虫子,极端缺乏自信的表现。

惟其不自信,才求诸炒作。

其实,写不出,写不了,写不好,是文人之常,谁都会有江郎才尽的那一天。你不服气,你不认输,要一直写到死,像马克思那样,死在写字台上,那也只好悉听尊便。但这种炒作出来的声名,镜花水月,朝露暮云,是算不得数的。即使开了十次讨论会,二十次座谈会,三十次新闻发布会,一百家媒体莅会捧场,一千个评论家写了一万篇文章叫好,又如何?好东西,永远是好东西,不炒,也是好东西;不好的东西,永远是不好的东西,炒,也不是好东西。

好不好?时间说了算。

时间是位特有耐心的老人,根本不买炒作的账,炒过初一,炒不过十五,无论怎么样的哗众取宠,不择手段,吹吹打打,锣鼓喧天,在时间面前,总有喧嚣复归于平静的那一刻。到了这一天,或许这位作家还健在,令他欲哭无泪的,是他的作品早就翘了辫子,那些曾经炒作得天翻地覆的书,早化成纸浆,成为再生纸,供擦屁股用了。说实在的,倒不是时光无情,而是这位精于炒作的作家,缺乏真正的诗外功夫。所以,重温八百年前爱国诗人陆游的这句名言,也许更有益于文学。

原诗是这样的: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示子□》?《剑南诗稿》卷七十八)

这是陆游在山阴(即今之绍兴),给他儿子陆?写的一首诗,时为公元1209年(南宋嘉定元年),他八十四岁,很快,他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因此,将这首诗视作诗人的一份文学遗嘱,也无妨。

陆游(1125―1210),写了不计其数的诗,我想与他“功夫在诗外”所积累的文学资源有很大关系。研究者认为,他一生至少写有二万首诗,这实在是个惊人的数字。多,也许并不难,多而好,那就不容易了。我粗略地算了一笔账,他二十岁开始作诗,到八十五岁离开这个世界为止,他写了将近六十五年的诗,设以二万来除,一年三百零七首,几乎日均一首,这种惊人的写作速度,这种艰辛的创作劳动,在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

现在收入诗集中者,经他自己删减,存诗共约九千三百首,数量仍很可观。

在文学史上,诗的数量超过他的诗人,有,但诗的质量通常不佳;诗的质量、水平与之相埒的诗人,有,但数量上是无法与之争锋的。所以,这样一位高产兼之优质的大诗人,他所说出来的创作见解,必然具有可资借鉴之处。而且,应该看到,他是写给自己儿子的,私底下的交谈,肯定是无隐无讳的真情实感。

回顾当下一些大老,为眉清目秀的女作家,所写的情不自禁的序跋,一些重量级评论界推手,为时尚,为新锐,为大腕,为有钱的文学票友,所写的充满铜臭的篇章,那种弗洛伊德,那种功利主义,陆游这首诗中是找不到的。

现在来看这首诗,开明宗义,“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证明他是不遮不掩地跟他儿子,坦承自己初学写作时的浅薄。我记得,俄国(那时为苏联)诗人叶甫图申科访华,我曾陪同他们访问南京、上海、广州,旅途中闲谈文学,涉及当时文坛上诗歌的朦胧派之争、文学的现代派之争,此君突发奇论,说,这就像人一辈子总要发作一次麻疹,是一次不可避免的过程。然后,谢谢上帝,就终身免疫了。

这大概也是他个人的文学经历。

着意于形式的探索,而忽略作品的丰富内涵,努力于唯美的追求,罔顾现实的多彩多姿,是初入道的作家或诗人,难以回避的表现欲望。甚者,热衷于别致,着力于猎奇,兴味于叛逆,肆意于颠覆。更甚者,否定历史,否定传统,乃至否定一切,像小叭狗那样狺狺然地寻衅挑战。这种可笑的弑父倾向的幼稚心态,完全可以理解。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这是一条必须?过的河,哪怕过了河,穿上鞋,再回到活生生的现实中来,重新起步,这“藻绘”的浮浅之水,不?一下,也许永远停留在河的彼岸了。

八百年前的两宋诗人,是喝五代“花间”的母奶成长的,这种胎记的痕迹,是不那么容易褪去的。开一代文风的欧阳修,唱大江东去的苏东坡,也是这么一条路走过来的。有一次,苏东坡对黄庭坚说:“有些日子不见阁下,你怎么学起柳七来了?”柳七,即柳永,是香艳词的大宗师,别看东坡先生很正经地批评黄庭坚,其实他自己也颇擅此道,其情爱文字写得风流旖旎,不亚柳七的。欧阳修就更是行家里手了,这位政府要员,文坛领袖,也是歌场舞榭中的莺莺燕燕们钟爱的情诗好手,有一首朱淑贞的《生查子》,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竟混编进了他的诗集里,而不觉非其作品。可见他们看不大起柳永,但也忍不住小试身手,以绚丽、华彩、香艳、甜软的语言,以缠绵、悱恻、轻柔、浪漫的感情,写下许多“藻绘”词章的。

没有办法,在尝试中成长,走一点弯路,在探索中超越,碰几个钉子,事属正常。怕就怕有的人一辈子也不出叶甫图申科所说的麻疹,总不断地“克隆”着牙牙学语、露出小鸡鸡拍照时的自己,那才叫人恶心。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便是陆游渡过那条浅水,登上彼岸,见到更广阔境界时的体会了。正是这个“悟”字,陆游从徒有虚名的诗人,成为在文学史上站住脚根的大师。1192年,陆游六十七岁时,有一首《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的长诗,谈及他进入中年以后,在创作上的这种顿悟:“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剑南诗稿》卷二十五)应该说是这位大师对后来人推心置腹之谈。

无论如何,花花哨哨的绚丽,些许聪明的精致,魔方组合的巧变,精雕细琢的肤浅,终究不是拥有强大文学生命力的载体,而以此侥幸获得的声名,对觉悟了的陆游来说,难免面有“惭色”。他明白了,只有走出创作早期的“藻绘”局面,才能得窥宏大堂奥的文学深境。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涌现一批中青年作家,在没有色彩的寂寥天空里,他们所制造出来的“藻绘”文字,的确产生过一阵炫目的效果。可是,时间能使黄金氧化退色,何况这些浮华的背后所露出的浅薄,平泛的背后所显出的空洞,而花架子的背后那来路不明的二手货嫌疑,如此银样?枪头的应景应时之作,就更经不起岁月的考验。

最近,我的一位年轻朋友言及,他为一家出版社,编一部精品中短篇小说选,通读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诸家名作之后,不禁颓然丧气,扼腕叹息。倒不是这些作品不可选、不足选,因为再不济的作品,也会依附大历史的背景,得到一点史证的价值而存活下来。但我的朋友觉得痛心的,这些作家并非如当时所期待的“龙非池中物”,从此飞跃出一番新天地,而说句不敬的话,基本上属于池塘里的泥鳅,十几年过去,仍是“翻不出大浪”的凡庸之辈。

半百年纪,胡子一把,还在玩不伦不类的文学实验。这种挣扎,充其量,有点悲壮,更多的,是悲苦。肩扛着一份虚名,背驮着一份期待,那也是没有什么诗外功夫的作家诗人,不胜其负担的。

我告诉他,岂止这些年轻同行如此这般呢?五十年代开始写作的老家伙,如我辈者,又何尝不同样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呢?那些认为天降大任于斯人者,不还在跟头把式,汗流浃背,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发誓要为书架增添若干没有什么文学价值的重量么?其执着,令人钦佩,其劳动,令人尊重。可是,文学史,从来不相信作家的悲情,更相信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实力。

读了陆游的《示子?》,我懂得,没有一个作家不想搅起惊涛骇浪,只是他缺乏翻江倒海的力气罢了。为什么没有力气,很简单,因为不拥有陆游所说的诗外功夫。从下面这张陆游的履历表,便大致了解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我们,为什么只配在池塘里搅浑水了。

相比于这份履历表中的主人公,那经历之起伏跌宕,阅历之丰富赡博,家学之源远流长,识悟之深透切骨,乃至于那飞扬肆张的激情,狷介特立的个性,倜傥风流的浪漫,安贫守穷的磨难,以及志在复国,志在抗战,志在还我大好河山,一生忧国忧民的奋斗史,这其中,还包括他的二万首诗词的创作实践,像我等当过几年“右派”,干过几年“知青”,这点子小本钱,要想做出惊天动地的大文章,大概也难。

何况我们大家普遍地缺乏才气,缺乏学养呢?

说一千道一万,任何假招子,任何小聪明,任何华而不实,任何侥幸获得一时之名,一时之利,一时之奖,一时之誉,一时之风光,一时之大出风头的作家和作品,靠炒出来的声名,注定是短命的。只有像陆游这一生,凭实打实的,硬碰硬的,浸润于心灵,注入于精神,熔化于血肉,锻铸于感情之中的诗外功夫,才是中国作家、中国文学得以安身立命的所在。

一部中国文学史证明,这是中国作家的强项。文学虽是世界的共同语言,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终究有其与别的国家,别的民族异同的地方,这就是陆游所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才是中国作家值得下气力的地方。如果丢了这个命根子,长此以往,久而久之,净玩花活,全赖炒作,中国文学也许真的会成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这位集伪君子,假道学,正经面孔,花花肠子于一身的朱晦庵,在思想领域中所起到的长期的消极作用,是为害甚广,流毒甚远的。清初思想家颜元对他的批判,有过一针见血的说法:“千余年来,率天下入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皆晦庵为之也。”(《朱子语类评》)

同类推荐
  • 那时青春,不懂爱

    那时青春,不懂爱

    本书收录了他100多篇文章,包括做你的一颗牙,爱之谜,给你最多的人,不是每种爱都会让人心疼,相爱过多少秒,补心之手,焐心之人,爱情保险,你并非我的依靠,五十分的两个人,在春天里寂寞的歌,那时青春,不懂爱,要对有些爱不以为然,那不是爱,藏爱,做你的骨头,爱情树,那群鸽子的主人,再向前一步等等。
  •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穆孟杰,一位盲人农民,以自己坚定不移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勤勤恳恳的努力,历经百般苦难,终于在两三年之后,成功地建起了自己的学校。他一步一步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盲人办学,帮盲人自立。他最见不得盲人被人遗弃和蔑视,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他要以一己之力,竭尽所能地去帮助盲人,把他们从不被公正对待乃至被虐待、被轻视、被侮辱的境遇中解救出来。
  • 心灵真经

    心灵真经

    《心灵真经》是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殷谦的心灵感悟文集。它是《人经》三部曲的作品子集,对当今人们普遍表示“可以理解”的一些以时尚与潮流的“身份”出现的超低俗甚至庸俗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人们的命途有别,作品的韵味各异。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显示出大唐气派;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反映出其对盛唐的一副衷肠;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以清丽哀伤之景衬托六代兴亡之感,此诗被誉为绝唱;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是通过对昨夜一度春风的抒写,以倾吐对其意中人的怀想。《唐宋诗精品鉴赏》搜集了唐宋大量的经典诗句,包括《在狱咏蝉并序》、《回乡偶书二首》、《夜归鹿门歌》等,对它们一一进行解析和鉴赏。
  •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朋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宋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如果你想领略词有别于诗的迷人风采,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就请到宋词佳境中遨游一番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热门推荐
  • 武极狂潮

    武极狂潮

    一个有着特殊体质,难以习武而饱受歧视的少年,被从天而降的“彗星”击中,碰到了困于太虚神禁中的一群至尊,并在众至尊们的胁迫下学习全属性奥义,拥有炎的霸烈,冰的极寒,风的高速,土的坚实,金的锋锐,木的灵活,雷的狂暴,暗的隐匿,光的辅助,空的强韧,他是攻击最猛的战士,也是速度最快的盗贼,甚至还能像奶爸般给予队友支援和治疗,一位全属性强者自此诞生!追寻上古之秘,踏遍八荒六界,灭妖邪,慑神魔,整个大陆为之震动,艳遇接踵而来,乖巧侍女,性感御姐,精灵公主,木族女帝,魅惑妖后,神界天使……无不为之而倾倒,演绎出一段热血,香艳,奇幻,惊险,刺激的史诗之旅。
  • 斗兽年代

    斗兽年代

    史前十万年存活的人类,从婴儿寒古拉开始的奇幻之旅,让我们见识人兽共存的世界,如果兽拥有人类的智慧,兽还能称之为兽吗?人类和于兽结成血盟,教其说人话,像人一样生活。人和兽到底能不能和平相处?我们到底是误解了什么?
  • 待还秋风散

    待还秋风散

    构思了很久一直想写一部唯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我把目光锁定在古言上希望受到读者喜欢
  •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第三版)

    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第三版)

    密切结合我国实际,系统地阐述了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将生产运作管理丰富的内容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和改进的视角组织起来,体系合理、结构完整。
  • 盲眼戏命师

    盲眼戏命师

    后来第一颗流星出现的时候,他负手站在星空下,高贵而不可触摸,人们尊称他为,戏命师。后来第一颗流星陨落的时候,他孤身手持辞一扇,疏远而不可侵犯,人们尊称他为,戏命师。后来第一次他心中的人出现,他独自躺于软榻上,慵懒而不可亵渎,人们尊称他为,戏命师。后来他心中的人走出他心里,他眼含笑伫立溪边,清冷而不可言辞,人们尊称他为,戏命师。
  • 兽宠若惊

    兽宠若惊

    “说,你到底选谁?”四个美男子齐声开口,一个高冷王爷,一个霸道仙君,一个傲娇凤凰,一个俊美帝王。阮月抓狂了,要么不给,一给就四大美男,她弱弱地问。“请问,这是单选题还是多选题?”
  • 清风骑士

    清风骑士

    唐越王朝有三大游侠:空灵,无名,楚风。空灵刀快,无名剑邪,楚风音杀。无名,楚风食于幕府,闲时养优,暗里为杨府铲除异己。空灵混迹市井,喜好泛舟垂钓,了无声息。原本三人相安无事,但最后空灵最后却要对决当世两大绝杀高手。。。。
  • 泪弃红莲倾天下

    泪弃红莲倾天下

    他,生下就含璞玉;她,天生灵力;他,风华绝代,她,纨绔风流;他,腹黑傲娇;’怪胎‘相撞,谁能赢谁,却不知他赢了她的心,她捕获了他的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我为主角

    我为主角

    总是为身边的人带来厄运的少年,再又一次的跳楼自杀过程中被一位长发中年男子救下,并给予了张浩成一样东西——主角系统。好好使用它吧,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