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8400000012

第12章 12 “林章配”

林增平走了,一晃已是四年,曾经享誉于海内外史学界的“林章配”遂成历史陈迹。

自从1976年以来,我们曾经合作主编《辛亥革命史》(三卷本),合作创建中南地区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合作编辑《辛亥革命史丛刊》,合作举办一系列辛亥革命学术研讨会,特别是在长沙举办的青年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合作培养青年教师乃至博士研究生,合作编辑作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的《辛亥革命续编》,……我们合作做过的事情,加上我们打算合作做的事情,简直可以开出一张很长很长的清单。如果不是病魔夺去林公的生命,我们还会继续合作下去。

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我的内心经常洋溢着幸福感,正是因为自己在海内外拥有如此众多相知甚深、合作甚密的同行师友。但相较而言,与我相知最深、合作最密的同辈学者,还得首推增平。这不仅是由于地区邻近,志同道合,而且还由于在性格上也可以互相补益。所谓性格互补,并非只限于通常所说的个性,还包括学术风格与路径。林公憨厚而我豁达,林公扎实而我开放,林公长于细密而我追求宏观,林公旧学根底深厚而我略知西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实,我们的学术观点、治学方法、表述风格并不完全一致。例如,他对洋务运动评价较高,略近于“李胡配”(李时岳与胡滨)的观点,我则对此始终有所保留。他一直坚持中国资产阶级的传统阶层划分,我则早已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常侧重史料考订,我则更为致力理论诠释。他的论著端庄凝重,条分缕析,而我则行文不拘一格,间或流于偏锋。但我们在长期的合作中,却能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求大同而存小异,有争论而不伤和气,所谓和而不同是也。

我经常有此感觉,虽曰互补但我受益更多。因为我个性比较急躁,而林公的沉稳常能弥补我的缺失,无论在学术工作或人际关系方面都是如此。《辛亥革命史》编写组的团结协调,常为学术界友人所称道,我认为林公的诚朴宽厚起了很重要的表率作用。我还记得,在《辛亥革命史》定稿初期,由于书稿各章原来分别由多人执笔,风格既不相近,成熟程度亦不尽同,统编的工作量相当繁重。加以当时我突发高血压病,经常处于晕眩状态,他的负担更为沉重。但他毫无怨言,整日埋头伏案,或通盘审度,或逐字逐句修改,终于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第一卷的定稿任务。可以认为,如果没有林公自始至终专心致志、呕心沥血,这三卷学术专著是很难在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之际如期出齐的。但他从不以此居功自傲,只是默默做自己认为是应该做的事情,毫不计较个人的劳累与得失。

当时,《辛亥革命史》编写组只他一人具有副教授职称,所以我们多以“教授”称之,但这与其说是尊重,不如说是亲昵,正如大家称我“章总”(借用电影《创业》中的称呼)一样。增平属于外朴内秀类型,表面似乎迟钝,实则大智若愚。平时埋头工作,少言寡语,但每逢疑难问题,大家计议未决,他却能不慌不忙“挤”出三言两语即能“点化”。大家在倾服之余常恭维他“老谋深算”,其回应也无非是憨厚的微笑而已。但增平并非毫无生活情趣的工作狂,忙里偷闲也爱喝酒聊天,哪怕是坐在一边执杯啜饮静听别人胡侃,他也自得其乐。更多的时候是临睡之前,摸出花生少许,剩酒半瓶,自斟自饮,有时也赠我半杯,聊以相伴。这时,也只有这时,他谈兴最浓,中外古今、天南海北,无所不谈,尽管“语速”仍较迂缓。我们的相知甚深,多半是通过这样的深夜倾谈。那时编写组成员分卷集中定稿,我们两人则是每卷都必须参加,而且又常常住一间房,因此交谈的机会最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如今已无从重温此种乐趣矣。在我的记忆中,增平也有偶尔“狂放”的时候。那必定是三五酒友相聚(我不属酒友之列,因水平太低),畅饮尽欢,不拘形迹。有次他突然引吭高歌,并以筷碗击节,颇有韵味。原来唱的是1906年萍浏澧起义时当地会党所唱民歌,大家都赞赏不已。但此歌也只唱一次,以后再未听他唱过。有次与日本辛亥史专家中村义等餐叙,我们都鼓励增平献此歌助兴,虽经多次鼓掌敦促,他仍金口难开,唯以微笑示歉而已。

我很早就知道湖南师院有林增平其人。那是由于1956年教育部曾颁发一个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草案(高师系统)。以前我曾因偶然的机会列席大纲草案的小型讨论会,但并未下工夫根据大纲编写教材,好像其他参加过讨论或没有参加讨论的同行也没有这样做。唯独增平遇事特别认真,结合教学边讲边编,一丝不苟地据此大纲编成一套教材。1958年修订后经湖南人民出版社刊行问世,遂成为新中国第一部完整的中国近代史大学教材。此书颇受海内外学者欢迎,不断再版,使增平成为我们这一代年轻中国近代史学者中的首先脱颖而出者之一。但当时由于政治运动很多,领导也不鼓励校内外学术交流,所以我与增平顶多只能算做神交,并未见过面或通过信。

直到1961年在武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学术会议,我才有幸见到增平并略有交谈。当时我们作为东道主,承担繁重的会务工作,分别接待各省、市来的众多专家学者,所以很难与某一学者作深入攀谈。加以京沪等地的青年俊彦见多识广,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者尤多,像增平这样寡言近乎木讷的学者就多少有点被冷落。但他那谦虚谨慎、沉静深思的学者风貌,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此次会后,我与外地学者的联系略有改进,但除非有紧迫的工作需要,一般也没有书信往来。1963年以后,由于被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借调,并参与中国近代社会历史调查委员会的筹建,与京津一带学者交往渐多,有些遂成为相知日深的挚友,但与近邻长沙的增平仍然没有互通音信。“文革”开始后,增平成为湖南省首先被揪出来的“三家村”头子,我也成为本校的重点批斗对象,彼此更是互相隔绝。1966年秋冬之交,曾经领导各高校“文革”的工作组被定性为刘、邓路线的执行者,由工作组一手炮制的革委会顿时流于瘫痪或半瘫痪,而造反派各山头又互不相服,文攻武斗日益激烈,学校成为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些批斗对象反而稍得宽闲,因为暂时被弃置一边,根本无人过问。有天下午我到武昌大东门附近购物,突然在马路对面众多行人中发现增平,他也发现我并招手示意。但我并没有停留,他也匆匆走过。因为我们这些批斗对象自觉低人一等,已经习惯于人前低头过,免得招惹新的是非。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他是不满于横遭批斗,进京告状想讨个公正说法,据说他在长沙还参加了某个造反派的联络站。我觉得增平太认真也太天真,在那种混乱局势下还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而增平却笑说当时只见我面无人色,低头走路。这倒是事实,因为当时我的确心灰意懒,从不主动向别人打招呼,以免招来白眼自寻没趣。但增平也正因为有这一反抗举动,回长沙后便遭到“革命群众”更为残酷的批斗,甚至在饱受毒打以后还被踏在地下,连门牙都脱落两颗。当然这都是“文革”后听增平说的,边说还边张开嘴,指点着让我看那两颗补上的假牙。

我与增平的重逢是在“文革”结束之后,而且这次重逢又成为我们在学术事业上携手合作的起点。1976年夏秋之间开始工作的辛亥革命史编写组,最初并没有增平,因为感到他的目标太大,害怕惹起不必要的麻烦。但随着编写工作的开展,深感有增加一位富有经验的主编的必要,经与人民出版社林言椒商量以后,由他到湖南向有关方面疏通,让增平参加并主持编写工作。言椒颇为精明能干,居然说通了湖南省委宣传部,可能人民出版社这块牌子也起了某些作用吧。当时增平还没有完全解放,仍然在乡下茶场劳动“锻炼”。记得他初次赶来参加编写组会议,穿的还是带有尘土的劳动服装。但无论什么处境,增平的人生态度都是极端认真的,他讲炒茶经验头头是道,大约炒茶的时候也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吧?同样,他一来编写组便投入全部身心,迅速调适自己并恢复了学术研究的态势。没有任何客套,更没有任何推脱,仿佛我们原来就是长期合作的伙伴,这才真正是天生的投缘!

与千千万万其他人文学科学者一样,我与增平都是在“文革”以后才能比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1976到1990年,仅我们直接合作的主要工作已如上述那么多且富有成效,而两湖地区年轻一代中国近代史学者群体的崛起,也渗透着我们两人的心血与精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合作的成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辐射到全国,其影响且已为众多海内外同行学者所认知。但就正常的人生来讲,这毕竟是晚开的花朵,虽然绚丽,终究不免过早凋谢。1990年夏我浪迹海外,虽然友情依旧,但已无法继续合作。稍后他又身患不治之症,还未等我从海外归来就匆匆离开人间,真是时也,命也!

多年以来,我常对友人说,林公必定高寿。不仅因为他有长寿型的亲缘背景,而且他的相貌、体型、体质都具有长寿特征,加以沉稳憨厚,性情温和,对人宽宏,都增添了我对他健康的信心。我从未想到他会先我而去,深愿归国以后继续发展林、章合作的新局面。但人事天心终究相违,更为密切而又辉煌的合作只有寄希望于我们湘鄂两地的门人。林公死后,我在内心经常有一种想法,即他在“文革”期间身心受摧残太深,甚至在“文革”以后也继续为“左”倾残余影响所困扰。林公自律甚严,待人厚道,加以性格比较内向,有委屈都憋在心里,难得有宣泄的机会。郁结既久,自然会诱发疾病;否则以他平日体质之健旺,何至如此匆促辞世?

谨书此文,作为对亡友的永远追念。

同类推荐
  • 我心飞翔:风丫头观鸟随笔

    我心飞翔:风丫头观鸟随笔

    本书稿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候鸟的迁徙,大量记录性图片反映了群鸟的生活,并附有作者的心灵随笔,让读者能够在欣赏摄影作品的同时产生心灵共鸣。
  • 快活馋

    快活馋

    吃货写食也如下厨,凭的不仅是舌尖对美味的热捧,更有天赋加匠心。这里的每一篇,都如一道有渊源有来历的家常菜,杯盘随意,厨房里却必有秘不外宣的秘方,终而滋味浓厚,惹人奋箸。这些独门秘方,可能是天外飞来的妙喻,是奇峰突转的反讽,或极闲淡里倾泻的一缕儿女情长,极热闹处滋生的一点世味苍茫。“杯盘草草供笑语,灯火昏昏话平生”,正是《快活馋》里求味道的人生。
  •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夯者脸上开心的笑容,幽默风趣的夯歌,瞎子富才与高平鼓书,心地善良的父亲母亲……作者用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温馨画面。使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正远离我们而去。“我确信乡村会永远存在,而且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多么善良朴实的百灵啊!我深深地为她这份对土地对乡村的执着而感动着。
  • 世事咏叹(读者精品)

    世事咏叹(读者精品)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个性才会显露出来。只有当社会与公务的压力消失,金钱、名誉和野心的刺激离去,精神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荡之时,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内在的人,看到他真正的自我。
  • 春天里的四季

    春天里的四季

    从少年时代的故乡河北大名县写起,一直写到2000年退休以后的家居生活。从中充分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师尊的感恩之情,以及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的血肉之情。
热门推荐
  • 恶魔小姐爱上三少爷

    恶魔小姐爱上三少爷

    火爆又腹黑的欧阳晓晓、冰山般的公孙柠和温柔的贝芸颜来到圣斯学院……
  • 轮回跨世之夫君太腹黑

    轮回跨世之夫君太腹黑

    【这是一本永远不会有封面的书】封面真的不重要~时空的错乱,让你我相遇;数次的轮回,万年的守候,找寻着记忆的碎片,只为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一世又一世,多少年了,你可还愿与我携手?当初的誓言,可还会实现?
  • 气宇苍穹

    气宇苍穹

    这本书,关于一个叫陆炎的少年在地球上逝世后得到一位神秘的男人,灵魂来到斗灵大陆上,由于药典(药老)的帮助走上了强者。
  • 郭阎侦探之重出江湖

    郭阎侦探之重出江湖

    是一时冲动,还是早有预谋的刺杀,血腥的现场,迷雾似的案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一场又一场的谋杀打破平静。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凶手连续作案,案件还在侦破,凶杀还未停止!警与匪的斗智斗勇!
  •  甜蜜暖婚:贺少宠妻上天

    甜蜜暖婚:贺少宠妻上天

    三年前,挚爱离开,她陷入绝境之中,还好这个时候他出现对她伸出手搭救。三年之后,地下酒窖,他们再次相遇,他对上她的眼,她失忆认不出他。这一次,他不会再让她人海流浪。而她终究是他捧在手心的宝物。
  • 废柴小姐腹黑帝

    废柴小姐腹黑帝

    苏澈!号称偷遍天下无敌手的超级神偷!最大的特点是贪财好色脸皮厚!一朝穿越?成为了侯府的包子嫡小姐?后母暗箭伤人?容我暗度陈仓,让你原形毕露,死不瞑目!兄妹阴险狡诈?容我将计就计,以牙还牙,让你们哭爹喊娘!渣男一心想抱得美人归?容我丢个貌比东施的断袖在你新房,让你吐血三丈,精尽人亡!……原以为能混个风生水起,没想到却惹了个腹黑九王爷,一道圣旨,赐婚鬼王,成为了有夫之妇?……婚礼当天,夜黑风高,整好包袱,果断逃婚,结果……“爱妃,去哪啊?为何不把为夫我也带上呢?”“呵呵~,我能去哪?只是今夜花好月圆,我闲来无事,赏月,赏月!”“哦?赏月要带包袱的吗?”“当然,累了还可以当枕头!”……
  • 创业前的8堂必修课

    创业前的8堂必修课

    本书全面解析了创业过程中各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详细介绍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既有理论深度的指导,也有通俗的案例呈现。
  • 为了心中的执着

    为了心中的执着

    我,周建昌,一个二十一世纪初的大学生,参加工作当上了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虽然位卑言轻,但执着的性格使我正直勇敢、不畏权贵,面对腐败不放过。就象路遥《平凡的世界》中主人翁的一样,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爱情。
  • 湮灭仙魔

    湮灭仙魔

    主人公武鸣从一个在当地还算是比较大的家庭成长,家族中的人有休息武道的有学习玄黄之术的,只是这样一个相对很大的家族之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人中之龙,武鸣就是这样一个在家族中备受排挤的子弟。只是因为他的出身在家族中并不是很好,他的父亲却是一个人物,但是处于很多因玩物丧志,在他最辉煌的时候倒下了,留下了武鸣和他的母亲,只是武鸣的母亲却出身世俗之地,登不了大雅之堂,在武鸣的父亲死去之后不久便离去了,所以武鸣很小的时候便没有父母的关爱,加之他的资质惨不忍睹。在家族中的地位更是无人所问。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庭背景是的武鸣的性格在同龄人之中有着很大的特点,坚韧,隐忍,玩世不恭,在人前更是一个无用的懦弱的人。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奇遇。
  • 半夏烟年终最美

    半夏烟年终最美

    最后的半个夏天,把六年的情谊六年的时光,如虚无缥缈的烟雾般,吹散在风中。最后的最后,我们明白,这些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六年相伴相依的一帮人,即将要各奔东西。最后的时光里,有哭有笑。但都给6年的一切,画上最圆满的句号。成为最美好的回忆。最初的最初,我并没有想过要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流年的一切。最后的最后,这就像是一种纪念,又像是一种开端。唯美校园轻小说,欢迎大家赏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