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婴儿的生理和心理发
新生儿从出生到12个月,即满周岁左右,称之为婴儿。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由于婴儿阶段的发展很快,常需按月数来描述其发展情况,因此要好好养护婴儿,为儿童智力开发做好准备。为此,首先要了解婴儿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发展过程与特点。
(一)婴儿生理发展
1.体重、身长等的发育特点
(1)周岁左右时,婴儿体重可以达到出生时的3倍,约为9000~10000克。
(2)婴儿身长在出生时约为50厘米,一般每月增长3~3.5厘米,到4个月时增长10~12厘米,1岁时可达出生时的1.5倍左右。
(3)婴儿头围在出生时约为34厘米,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1岁时平均为46厘米。以后增长速度减缓,到成年人时约为56~58厘米。
(4)婴儿胸围在出生时比头围要小1~2厘米,到4个月末时,胸围与头围基本相同。
(5)婴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大脑的迅速发育期,脑神经细胞数目还在继续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营养素(特别是优质蛋白)的支持,所以对热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特别旺盛。
由此可见,要满足快速成长的婴儿的需要,就必须提供充足均衡合理的营养,加强儿童智力开发的营养基础。
2.消化系统及相关器官的发育特点
为了正确合理地喂养婴儿,非常有必要了解该时期婴儿消化器官的发育情况,从而根据婴儿的特殊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进行合理喂养,保证婴儿营养需求。
口腔: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早产儿则较差。吸吮动作是复杂的天性反射,严重疾病可影响这一反射,使吸吮变得弱而无力。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3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个月时明显增多。3个月以下小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较少,不宜喂淀粉类食物。婴儿口底浅,不会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食管: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推进食物和液体由口入胃;二是防止吞咽期间胃内容物反流。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黏膜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应,绝大多数在8~10个月时症状消失。婴儿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
胃:新生儿胃容量约为30~60毫升,后随年龄而增大,1~3个月时90~150毫升,1岁时250~300毫升。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所以新生儿喂食应当少量多次,喂食的次数应较年长儿多。婴儿胃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时其位置变为垂直;胃平滑肌发育尚未完善,在充满液体食物后易使胃扩张;由于贲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且自主神经调节差,故易引起幽门痉挛出现呕吐。胃黏膜有丰富的血管,但腺体和杯状细胞较少,盐酸和各种酶的分泌均较成人少且酶活力低,消化功能差。
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稠厚且含凝乳块的乳汁排空慢。其中水的排空时间为1.5~2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肠: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一般为身的5~7倍,或为坐高的10倍,有利于消化吸收。肠黏膜细嫩,富有血管和淋巴管,小肠绒毛发育良好,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黏膜组织松弛,尤其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肠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可经肠黏膜进入体内,易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肝: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变,但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等均可使肝细胞发生肿胀、脂肪浸润、变性坏死、纤维增生而肿大,从而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故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胰腺:分为内分泌和外分泌两部分,前者分泌胰岛素控制糖代谢,后者分泌胰腺液,内含各种消化酶,与胆汁及小肠的分泌物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对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婴幼儿时期胰腺液及其消化醇的分泌极易受炎热天气和各种疾病影响而被抑制,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肾脏:婴儿出生后几个月,肾小管逐渐增长后才具有回吸收能力。肾小球的滤过率较低。也就是说,肾脏对于营养物质代谢后产生的“废料”的处理能力较弱。婴儿肾小管还未长到足够的长度,功能不足,排钠的能力有限,钠的慢性滞留会引起水肿。如果摄入过量的食盐,蓄于体内会导致成年时高血压。所以对4个月之前的婴儿,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应特别注意一般提倡4个月以内的婴儿要控制钠盐的摄入量。
消化酶:4个月前的婴儿唾液腺分泌功能较弱,唾液分泌量甚少,唾液淀粉酶活力很低,在肠腔内除胰淀粉酶外其他消化酶均已具备。此阶段除了对母乳的蛋白质、脂肪消化能力较好外,对淀粉类食物及其他动物乳类的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在初生婴儿的这些特点中,我们了解到婴儿一生下来就具备了吃母乳的能力。所以,母乳喂养是婴儿是适合的喂养方式。此外,新生婴儿肝脏中酶活性较低,葡萄糖醛酸转换酶的活力不足,是新生儿发生生理性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酶不足时对某些药物的解毒能力也较差,剂量稍大即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
肠道细菌:在母体内,胎儿的肠道是无菌的,生后数小时细菌即从空气、奶头、用具等经口,鼻、肛门入侵至肠道。一般情况下胃内几乎无菌,十二指肠和上部小肠也较少,结肠和直肠细菌最多。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单纯母乳喂养儿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肠内的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相等。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抵抗作用。消化功能紊乱时,肠道细菌大量繁殖可进入小肠甚至胃内而致病。
二、婴儿认知、情绪及社会性发展
1.新生儿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其大脑皮质机能尚未表现,意识蒙眬,从神经系统的角度说来,尚属“背髓反射时期”。假如手掌被碰,就会抓握。这时的新生儿,完全依本能所需而表现。肚子饿了,就要喝奶。大小便弄湿了尿片,身体感到不舒适,就哭叫。只要喝饱、感到舒适就常入睡。虽然各种感觉器官之功能逐渐出现,会向光源注视,对忽然响起的大声音会有反应,表现惊醒但对外人无特殊反应。只是当被母亲搂抱、摇着哄着时,会感到舒适满意。
2.2~3个月婴儿
婴儿要到两三个月后,意识才会渐渐清醒,进入“大脑中枢时期”。随着骨肌及运动系统的发展,开始能暂时抬头,并能移动头“背髓反射时期”,即一切反应均属反射性的,而且是被动的。譬如,母亲给刚初生的新生儿喂奶,乳头触及小儿的嘴唇,就会引起吸吮吞咽反射。这样重复几次,只要被母亲抱在怀里,婴儿就会寻找乳头,并做吸吮动作,追视移动物体。此时婴儿已能发和谐声调,对逗弄声音产生反应,听到熟悉的声音就可以不哭,已能发生“再认识作用”。也就是说,这时候婴儿已经开始对外界进行识别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声音
其实在小家伙出生之前,他就能通过液体的传导听到你的声音了。所以,当母亲每次双手抱着他的肚子对他说些什么的时候,他就开始记忆你的声音了。比如,琳的儿子去年出生时,由于不足月,一直在早产儿监护室里待了差不多1个月。有一天早上,医院的护士告诉她一个坏消息,她儿子昨晚哭了一整夜。护士建议她过去看看或许能有点帮助。当时琳还不相信自己能有什么帮助,1个月了,孩子也没跟她呆过几天。可是,当琳站到婴儿床前,开始跟小家伙打招呼后,宝宝一下子就止住了哭声。琳对我们说:“这实在是一种美妙的感觉,尽管你没能每时每刻都待在他的身边,但他还记得你。”
(2)相貌
新生儿的视力发育得不够完全,但他对20~35厘米距离上的东西识别还算不错——正好相当于喂奶时母子(母女)之间面孔的距离。
(3)气味
新生儿会在最初的几天里开始学会识别你的气味。研究人员发现:只需3天,婴儿就能依照气味,从多份不同奶品中挑出妈妈的那份。不止于此,婴儿不仅能识别并记忆妈妈的气味,他还非常喜欢妈妈的气味。小家伙总是愿意在妈妈的下巴和肩膀之间钻来钻去,那其实是在说:“嗨,我喜欢这种味道,这是妈妈味儿!”
(4)喂养
妈妈的小宝宝大约经历了200次哺乳过程时,就足以让他熟悉并且习惯这件有规律的事情。首先他感到有些饿,马上开始大声哭,然后妈妈开始喂奶。在这个过程中,他了解到妈妈是可以信任的。于是很多时候,他或许只是哭几下,只要看到妈妈注意到他了,就会马上停止哭泣。此时,婴儿会开始习惯并配合妈妈的喂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拒绝别人喂养的态度。这是一位母亲的叙述:在她女儿两个月大时,她希望丈夫能够帮忙先将母乳挤出,然后使用奶瓶喂养。但是,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小宝宝似乎知道应该由谁来给她喂奶,无论是直接哺乳还是通过奶瓶,都应该是妈妈的事。不过,当父亲的也不用失望,只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比如换尿布、洗澡、推摇篮等等,用不了多久你就能“赢得”喂奶的权利。
(5)舒适度
当妈妈的有没有注意到:当你把小家伙抱起来的时候,他总是会舒服地躺到你的臂窝里。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婴儿对你是一种完全放松的心态,要是换个人恐怕就会引起紧张和不安了。
3.4~5个月婴儿
四五个月时,婴儿就可以用手去抓物,自己喃喃学语,可以针对大人的不同表情而呈现不同反应,可被熟人逗笑,而看了不熟悉的陌生人会不安,甚至哭泣。这表示他可以认人并有适当的情绪反应,即被认为是“自我”开始发挥功能的阶段。主要表现为:
(1)有时也会不高兴
就像你会在宝宝不高兴的时候逗弄他一样,宝宝也会在你不高兴的时候热衷于让你高兴起来。大约在两周半到6周的时间内,婴儿就学会分辨不同的面部表情,并且积极反馈,希望那些你做出来使他发笑的表情对你也同样有效。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小家伙咧嘴笑的原因,他在学习周围人的表情,而且一旦这么做没有起到让你高兴的效果时,他甚至会疑惑和沮丧。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妈妈在照料孩子时保持一张“扑克脸”,那么孩子需要花费数倍于正常的时间才能产生“嘴角上翘、发出‘呵呵’声”的笑容表情。
此时,你或许注意到如果你感到压力大,孩子也就会表现出焦虑情绪。千万不要吃惊,这说明你的孩子已经开始掌握表情,他能从中抓住你所流露出的情感含义。张女士告诉我们说:“每当我哭过或是不高兴的时候,我的儿子总是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如果我心情不好,他也会同样心情不好。”张女士的儿子现在已经1岁了,他会表现出很好的情绪把握能力。因此,“我现在不得不非常注意自己对其他人或事的看法,因为儿子实在是个敏感的孩子。”
(2)很有趣
宝宝周围的大人们总是喜欢逗他笑。你会做鬼脸,扮小丑,把尿布戴在头上,然后就期待着听到小家伙放声大笑。大约需要6个月,小家伙就发展出幽默感了。让他们最感有趣的是看到、听到一些出乎意料的或是不协调的事情(声音)。
当然,并非每位母亲都是天生的喜剧演员。但尽管如此,大多数情况下母亲都能顺利地逗孩子发笑。事实上,婴儿发笑的部分原因是他发现了平时的你和正在做出鬼脸的你,在表情、声音等方面有所不同。
“每当我把尿布顶到脑袋上,然后装成鬼怪的样子时,我的宝宝总是会笑到要死。”当然,妈妈的确可以总是做出同样的动作逗孩子,不过时间长了就会减低孩子对这件事的兴奋程度。
4.6个月左右婴儿
6个月左右的婴儿,渐能自己独坐,用单手去抓东西,模仿单调声音发出“妈妈”这类的声音,让父母亲听了很兴奋。此时的婴儿能认得面孔熟悉与否,可与镜中自己的影像嬉闹,表现出与外人发生情感关系。在情感方面,逐渐分化,除了愉快、不愉快之外,可呈现生气、恐惧、嫌恶的表情。
5.8个月大婴儿
8个月的婴儿已能开始爬行,1个月后就可自己扶物站立,也会用手抓碗与汤匙等东西,会自己用手抓东西吃;开始慢慢了解大人的话,当有人呼唤他的名字时,会有所反应,开始表现自主自律的欲望。从心性发展学说看来,从初生到周岁的婴儿乃属“口欲期”。其主要特点是婴儿经由口嘴的吸吮及吃喝,以及皮肤的接触抚摸、被拥抱而感到满足。否则会不满也不安,影响日后的性格。从心理社会发展学说看来,此时期的婴儿经由原本欲望、本能与生理的满足,而获得基本的“信赖”感;否则,会产生“不信赖”的感觉与不安。从认知发展学说来讲,此时期的婴儿对外界的刺激与认识都经由舔到、嗅到、听到、碰到、抓到才感觉到,乃称“感觉动作期”,是通过实在感觉而接触到现实。
(1)会感到高兴
当孩子更有自信,爬起来更得心应手之后,小宝宝会热衷于发现自身以及其他任何所能接触到的东西的秘密。他喜爱与你分享他的“重大”发现,因为他清楚每一点滴的发现都会让你十分高兴。事实上,婴儿热衷于与照料他的人分享愉悦的心情,这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显著不同点之一。
当然,并不是他喜爱做的每一件事都同样让你感到高兴。把小毛毯扔进垃圾桶,把衣服从抽屉里全部拽出来,或者是把爸爸的报纸撕得乱七八糟……孩子们会因此高兴不已。所以,当你要对这些恼人的举动说“No”的时候,还是克制一下自己,让孩子尽情去“探险”吧——他们正是在制造这种混乱的过程中学习新东西。
(2)需要保护
当孩子面临新鲜事物的时候,他心里已经很清楚妈妈会帮助他搞明白这是个什么东西,这是怎么回事等。比如,当他在邻居家的厨房乱跑时,他会发现一些很奇怪的东西:倒扣着的砂锅,绿色的案板等,这时,他就会跑回你的身边,靠着你。他这时候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我应该怎么做?那个东西安全吗?”专家将此称之为“社会参照”,这意味着孩子是在等你的暗示:点一下头,或者一个警告的表情——他们就会知道如何去做了。
有些时候,哪怕孩子是在一个让他们非常放松、舒适的地方,他们也仍然需要确认妈妈就在不远的地方。他们可能很开心地玩了一会儿后,会突然跑过来找你要一个拥抱,或者自己抱抱你的腿,然后又心满意足地跑开继续游戏。此时,让他看得见摸得着,并积极回应变得尤为重要:等他长大一点,变成“社交频繁”的宝宝时,他也会依旧记得他是可以完全依赖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