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力的概念
(一)对智力的误解
1.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主要有以下几种回答:①智力就是聪明的程度;②智力就是看人的记性好不好;③智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④智力就是理解事物的能力。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这些回答都不够全面。这是因为:“聪明”指耳聪目明,它只反映人的感觉能力;“记性”,指人的记忆能力,一个人博闻强记,也只能是记忆力好;“解决问题”,反映一个人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理解事物”,则是一个人的推理能力。
2.与“智商”相混淆
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智商是用来反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比值。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能力。
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
通俗地讲,智商可以理解为智力,具体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记忆等能力。这里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智商就像电脑的CPU,一个智商高的人在短时间内能够处理许多复杂的事情。像酷睿、迅驰的CPU能兼容WindowsXP,而386、486只能运转DOS这样的小型软件一样。
3.与“知识”相混淆
知识和智力不是对等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互相依存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见到一些识字不多的人,但处理问题的能力挺强,甚至高于某些有知识的人。实际上,两者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一个知识不多但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有了更多的知识,他的智力水平会更高;同样地,知识不少,智力水平却不高的人,假如他的智力水平提高了,获得的知识也会更多。知识丰富,对于发展已有智力、开发潜在智力起着极大的作用。同时,智力水平提高了,对原储备起来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加以运用,实现知识拓展,甚至有所突破,从已知到未知,获得更多的知识。可见,两者关系处理得当,就会形成随着知识不断丰富,智力水平不断提高,智力越发达,获得的知识越多,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二)智力的含义
理解以上两个概念之后,什么是智力这个问题就变得清晰起来了。其实,智力就是人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就是因为人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能够根据环境不断改造自己同时改造环境、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难的能力。所以,对智力只表现在读、写、算等技能方面的理解是极其错误的。其实它还包括解决其他各种问题的能力,比如当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他要建立各种人际关系,通过这种人际网络锻炼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等。又比如,在解决学习问题时,他要开始学着订立自己的学期计划和目标,确立做事的先后顺序。在以后的学习阶段也是如此;再如,一个学习成绩好的中学生在上了大学,独立生活后,需要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价,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调整时间,安排学习和生活,克服不安定的心理,这也是一种智力,一种自己主动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一个人若不具备这些能力,处理问题时主要依赖自己的记忆能力、经验等,就会很难适应社会。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内的所有重要概念中,智力是最难解释清楚的概念之一。先看看心理学家们怎么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智力的。
比奈是最早从事智力测验的心理学家,他将智力定义为“选择并维持某一明确方向、作出调节以实现某种既定目标以及自我监控的能力”。
斯皮尔曼将智力定义为“推断出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
弗雷曼认为智力是“个体适应所处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更是“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戴斯则将智力定义为“有目的的计划和形成个体行为的能力”。
加德纳则认为,智力应该是“对个人所处现实社会环境进行有目的的调节、形成和选择的心理活动”。
可以看出,在众多心理学家的理解中,智力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概念。
其实,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它包括获得知识和认识、理解事物以及运用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智力的发展受个体意识倾向性即心理活动的动力体系包括兴趣、需要、动机、情感、意志的制约。
二、智力结构
(一)概念
智力结构是指智力的诸种能力要素的综合的整体结构。智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智力包括感知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注意力等基本因素,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组成智力的因素不是机械地相加,而是有机地结合,构成一种稳定的结构,综合地起作用。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智力。如果智力中一个组成因素(如记忆力)水平高,其他智力因素的水平低,或者是智力的五个组成因素水平都高,但未处在良好的结构之中,那么总的智力水平仍然不会高。而每一种因素,又发挥着相对独立的作用。全面发展的人或高智能的人的智力,是智力结构中的诸要素都达到一定水平的智力。追求某个单一要素的发展而忽略其他要素发展,会造成智力结构失衡或畸形。因此,发展智力,不仅要发展儿童的感知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注意力,而且要形成良好的智力结构,要引导儿童不断完善自己的智力结构。
(二)组成
1.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
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中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家长可以适当地与孩子做一些游戏,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如找朋友等。
2.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持者
智力结构中的创造力是由创造性思维和想像力构成的。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如孩子全神贯注地看动画片,对做游戏、吃东西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的体现。
3.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仓库和基础
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如几个月的婴儿就能记住妈妈的形象,一旦妈妈变换发型,就会出现婴儿不认识妈妈的情况。
4.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
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宝宝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分类归纳,如吃、穿、用、玩和大、小、长、短等,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0~3岁的孩子直观动作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思考过程是靠行动来完成的,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他还不会用语言来完整地回答,只能用动作来回答。而3~6岁的孩子主要采用的则是抽象逻辑思维了,这时孩子已经能用语言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了。
5.想像力是智力活动的创造性的条件
想像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给孩子讲故事时,他可以联想到小白兔吃萝卜,双脚跳着走等。当然,这是在孩子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那么构成智力的五种因素是怎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呢?我们可以用古代的天才少年曹冲来举例,“曹冲称象”的故事就反映了智力结构的组合问题。当曹冲看到大象时,他的观察力告诉他,大象不能用一般的秤来称,而石头就可以用秤称。他的记忆能力告诉他,船可以承载大象和石头的重量。他凭理解力知道,可以用石头的重量得出象的重量。于是他果断地作出判断,把大象拉到船上,在船与水的交界处划上标志,拉走大象,再把石头一块块地放到船上,直到石头重量与大象的重量一致。然后把一块块石头的重量称过计算出来,它的总和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称象》的故事千古传诵,堪称儿童智力开发的经典案例。它能够很全面具体地解释智力的几个维度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智力的外在表现
(一)智力使人类具有繁杂的思维过程
所谓“思维”,是人类高度发达的大脑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我们平时的行为,绝大多数是思维活动的产物,是有明显的前因后果的。思维活动使人的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思维还能使人的实践结果得到加工,形成知识和理论。这一点动物却不行,动物园的猴子、猩猩或其他动物,虽然有时也能做出不少高难度的动作,但这些行为只是产生于低级的条件反射,经过单调的多次重复后的无目的(或本能)的行为。因此,繁杂的思维过程所产生的智力是人类与一般动物的最主要区别。
(二)智力使人产生美好的理想
理想,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特征,是人们对真理、对道德、对美的追求欲望。一个刚刚坠地的婴儿,因为没有智力,也就不会有理想,只有吃与睡的本能要求。只有智力得到高度发展之后,才能产生理想。随着智力的不断提高,追求理想的层次也就越来越高。四五岁的孩子追求的是一身漂亮衣服,每天有动画片看;而到了八九岁,其理想就会转向当三好学生、到外地旅游等。这两者的层次明显不同。
(三)智力使人具有高超的洞察力
所谓洞察力,是人观察事物的能力。一个3岁的儿童,如果能认识1000个汉字,就说明他的洞察能力很强,属于智力超常,因为他对每个汉字的细微结构都能够鉴别。这是一种“明确性洞察”,而这一点是任何动物都做不到的。同样地,一个3岁的孩子,能在很多穿同样衣服、同样高矮、胖瘦相似,都是花白头发、年龄相近的老人中,立即找到自己的爷爷,这说明孩子已抓住了爷爷区别于别的老人的关键性特征,即爷爷在老人群中的个性特征。这是一种非明确性的观察力。
(四)智力使人的反应敏捷
所谓反应能力,实际上是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在一个一年级的班级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在问题讲完后,小朋友们应声而答。问题是这样的:“第一只老鼠高兴,第二只老鼠很高兴。问哪一只老鼠高兴?”老师话音刚落,绝大部分同学回答:“第二只老鼠高兴。”唯有一个孩子答道:“两只老鼠都高兴。”无疑,只有这位小朋友的答案正确。
从这件事件可以看出,老师没有问“哪一只老鼠更高兴”。由于多数小朋友对“求异”的问题司空见惯,因此落入圈套,而后一位小朋友却能极快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没有被常规所迷惑,所以能敏捷地作出反应,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智力现象。
(五)智力能使人的行为果断
果断,指人对事物作出判断和决策的及时性。在孩子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反复考虑,虑而不决,优柔寡断,很难作出及时的判断,因此在同学中总是居后。长期下去,自尊心受到抑制,又反过来抑制果断性的发挥。还有一些孩子,思想活跃,敏感性强,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太多,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也不能在学习中形成果断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