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5900000022

第22章 死了也就死了,活着又怎么着?

后世可能也多看到方孝孺的迂,就如鲁迅先生。似乎方孝孺还能够有其他的选择,似乎他死得太冤枉,似乎他为自己的旧君主殉难根本是不值得的……

可是让我们深入地思考一下,临此大节,一个深受传统教义习染的忠诚卫道士还可能有其他的选择吗?这个社会本来就是提倡的“忠君节义”、本来就是信奉的“三纲五常”、本来就是讲求的“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如果一个封建士大夫在自己应该作出牺牲的时候而没有牺牲,后世则又要对他不齿了,尤其是在封建舆论之下,他就会永世不得翻身(而方孝孺正好赶上了这样一个考验自身忠勇的关节,幸哉?不幸?);还有,这本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浓厚的社会气氛,是上自天子下到庶民都认同的一种价值信仰标准,所以,虽然朱棣在表面上是那么地恨方孝孺入骨,可是内心深处肯定也是非常敬重方孝孺的气节与胆义的。

而在方孝孺自己就经常这样向弟子垂训:“治人之身,不若治其心也;使人畏威,不若使人畏义也”,“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国家可使数十年无才智之士,而不可一日无气节之臣”,“物有可好,汝勿好之。德有可好,汝则效之。贱物而贵德,孰谓道远,将允蹈之”,尤其这最后一句:“君子有四贵:学贵要,虑贵远,信贵笃,行贵果。”诚然,方孝孺是表现得激烈了一些,否则也不至于牵累“十族”,可是让我们想一想,假使在他看来自己的“国”都没有了,要“家”亦何为?

其实在后世看来,朱棣与朱允炆好像是窝里斗,所以方孝孺如此激烈的反应就实在有些显得无谓甚至荒唐,好像他的死就不如文天祥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然而,如果让我们深入到封建主流意识形态的根本之处时,我们也许就不会这样想了。也就是说按照当时的人伦大义,一个皇帝绝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当得起的,“君权神授”,不是哪个人都可以担得起“奉天承运”、“替天行道”的神圣重任的;而且,一个皇帝就代表了一个国家政治和价值标准的最高权威,如果轻易地废立或者推翻他,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出现严重的政治与思想混乱,以至于上自官员下到百姓都感到无所适从——而一个国家的政治与精神生活是追求稳定的,因此谁如果试图打破这种稳定,那么谁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人民公敌”!当然,还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思考的。因此,到今天才会有人这样说:“方孝孺之死固然是忠于气节,但更多的是忠于制度,方孝孺为人不免空疏迂阔,但绝非是愚忠二字所能涵盖的。”

有人还指责说方孝孺能力不及,以至于误国:“高巍已上言,削藩宜用贾谊分建诸侯之说和主父偃推恩之策,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方孝孺作为建文帝倚信的大臣,却未能使建文帝听服高巍的建言,而其后遂有燕王靖难之祸。”这样的指责我们不能轻易否认它就是错的,当然它也难免有简化历史之嫌,可是一个人的能力总有高低大小,凡人都不过只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就同方孝孺自己也这样认为的:“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国家可使数十年无才智之士,而不可一日无气节之臣。”乱世重才,而治世重德。

不过还有一点是值得一提的,那就是朱棣其令人发指的血腥和残暴,他甚至比他的老子朱元璋还有过之(朱元璋为澄清吏治就曾经下令活活剥掉许多贪官的人皮),当然这主要应该归因于他所处的环境,朱棣和他老子一样本来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让我们再看《大明律》之刑法也是何等的严酷)。他对于自己的敌人或者反对他的人从来都不会手软,和方孝孺一起为旧政权殉难的还有大臣黄子澄、齐泰、铁铉等,他们都是被朱棣残忍地处死的,而且亲族子女也尝尽了人间炼狱之苦,比如据明代的《奉天刑赏录》之《教坊录》记载:“永乐十一年正月十一日,本司邓诚等于右顺门里口奏,有奸恶齐泰的姐并两个外甥媳妇,又有黄子澄妹四个妇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条汉子守着,年小的都怀有身孕,除夕生了小龟子,又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奉钦(旨):‘小的长到大,便是摇钱树儿。’”也就是将来要将她们买身到娼家。再比如铁铉因为在“靖难之役”中屡次率兵挫败朱棣叛军,结果朱棣就这样疯狂地报复他:“割其耳鼻……逐寸磔之……乃令舁大镬至纳油敷斛,熬之,投铉尸,倾刻成煤炭。”

其实,朱棣的罪恶我们并不想细数,但也正是他的凶残才更加彰显出了方孝孺的高大和正义形象,尤其方孝孺又一次为我们活生生地演绎出了我们中国人的骨气及凛凛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方孝孺也更为我们再一次地证明了,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坚强信念永远是为血腥的暴力所压不倒、摧不垮的!

在本节的最后,笔者撰一副不太工整的对联来挽600多年前的方孝孺先生以及与他一起赴难的死士:

死了也就死了,若不念忠良辈有君难未靖,十族被累;

活着又怎么着?向未闻负义徒能生前荣华,死后流芳。

同类推荐
  • 语文杂记(大家小书)

    语文杂记(大家小书)

    本书收集了詹伯慧先生二十篇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小短文,文章深入浅出,内容涉及语言文字规范、普通话与方言、语言与交际、文字(简繁字和方言字、字书)等。
  • 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

    本书分析了高等教育扩张后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起薪状况;通过构造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起薪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 弓萧缘;石榴记

    弓萧缘;石榴记

    弓箫缘:从长安出发,筹建北庭都护符的四十万石粮草意外遭劫,“镜铁山五义”之一李波也卷入此案中。陈澌,一个神秘的武林人士,奉唐皇之命调查粮草遭劫案,不料行程伊始就收到戍边将军张武威麾下秘密高手“威武十卫”的追杀。李波的小妹李雍容被箫声吸引,意外目睹了陈澌与“威武十卫”的对决,少女情怀一发而不可收。然而,这一段恋情终究不能弓箫齐鸣,就像当初那一箭,终究不能射中那个人…
  •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幸福与优秀兼得,品位与财富共存,这样的梦想在怎样的城市可以实现?能否以版权为枢纽,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动“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铸就宜居宜业之城,让人们文化地诗意地栖居?敢为天下先,成都人,在探索!《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首次将版权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来加以研究,是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与版权理论的双重创新。(版权兴市),站在时代前沿的城市领导人不能不读,奋斗在版权工作一线的实践者不能不读,追求理想生活的现代人不能不读!
  • 电影编剧的秘密

    电影编剧的秘密

    本书收入芦苇和王天兵的四次谈话。在书中,两个热爱电影的人像聊天那样纵论电影,将芦苇的成长经历与编剧技巧的讲解融为一体,既有普适的编剧法则又有实战教训,还有对电影经典的案例分析。谈话的方式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读之不但让人觉得过瘾,还会使人油然产生一种信心,对编剧技巧跃跃欲试。作为创作示范,书后还附有芦苇从未发表的电影剧本《赤壁》。如果你热爱电影,又曾萌发过写作剧本的冲动,不时还对拍电影当导演想入非非,那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也许,你在阅读中还会产生独享秘笈的快感,甚至有一种被大师点拨的幸福。
热门推荐
  • 呆萌在上:恶魔求放过

    呆萌在上:恶魔求放过

    “来,妞,让爷香个!”墨凯辰挑着夏沐萱的下巴,笑眯眯的说。“错,应该是这样的:爷,给妞乐个。”夏沐萱反挑回去。“哦,是这样吗?”某人挑了挑眉,笑了笑。“那我笑完了,是不是该你了呢?”某人欺嘴而上,“唔!”他,遇见她,亦是她遇见他,一场恋爱爆笑上场。他陪她,上演爆笑笑话。她为他,只身独闯虎潭。也许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劫罢了!ps.不是悲伤的文文哦!
  • 毒妃嫁到:腹黑王爷快接招

    毒妃嫁到:腹黑王爷快接招

    穿越成废物兼丑八怪?!人人欺凌鄙视?!没关系,咱是二十一世纪顶级杀手来着,从此凡是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者的下场就两个字。杀·无·赦。什么?这是三个字?矮油,这些细节重要。可是还没等她过上欺女霸男的腐败生活,腹黑王爷一封婚书甩在她面前,带着戏谑的笑容对她说:“女人,以后你就是本王的人了”
  • 遗失之城

    遗失之城

    一个家族的诅咒,一段未知的旅程。在沙漠的深处,有一座迷失之城。等我被迫走上寻找它的道路是,在旅途中发生了太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死去很多天的人,尸体在沙漠里如被冰冻,栩栩如生。奇珍异宝,怪兽横行。希望你曾给予我的勇气,能让我完成寻找遗失之城的归途。
  • 纯色恋人之悸动

    纯色恋人之悸动

    这是一本有关青春校园类的文章。描写的是校园中清纯的爱,主人公与想念的她重逢,但一切又与想象中的场面不同,这时的他们又会发生许多互相牵绊的事情......
  • 异世伞客

    异世伞客

    伞,一撑挡风雨。善,一念济天下。持伞怀善,夜初临异世,前途坎坷,归路未明,叹回家之难,好吧,娘子助我!
  • 双生纪元

    双生纪元

    世界诞生之初,万物从混沌中出现,宇宙最大的谜团就是那个神奇的地方。那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在那里你会遇见前所未见的景象,就像你不知梦境从何处开始一样,你的思维早已彻底沦陷……
  • 逆三生:仙前风云

    逆三生:仙前风云

    暗波葬花,枯木朽魂。三生之悲似日日在别离,凄是求不得若三世苦孽。轮回极始,能否一逆终阴晴圆缺?本人QQ3025525070
  • 异世之鬼谷人

    异世之鬼谷人

    鬼谷三大绝技无念大法:能看透一切虚幻的东西,
  • 心理学与读心术

    心理学与读心术

    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教读者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用眼睛洞察一切,“读”懂他人的微妙心思,并对之作出精准的判断,使自己成为人际关系的赢家,进而在事业上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 从十八到八十

    从十八到八十

    青春,哪一个人没有经历过那朦胧的岁月。在那段岁月里我们盲目的推崇着自己所奉行的一套东西,会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梦想。当人过三十才发现所有最初的梦想被现实给击败,回首发现身边的人也早已经不是当初的年少轻狂一身热血的少年,而大多变成一个家里的顶梁柱,在拼命的工作努力的赚钱。而当某一个时间我们可能会一个不差的相聚在第一次聚会的餐厅,又有多少人会说我没后悔过。或许也根本也不会再聚齐。当曾经年少的我们逐渐被社会洗礼,当初高傲的少年也一个个被迫低下了高昂的头。也许这才是生活。故事就从那天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