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的人才能看清事实;争了就乱了,乱了就犯了,犯了就败了。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柔弱胜刚强,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春秋末年,晋国当权贵族智伯是个蛮横不讲道理、贪得无厌的人。他自己本来有很大一块封地,他还嫌不够。有一回,他平白无故地向魏宣子索要土地。
魏宣子也是晋国一个贵族,他很讨厌智伯的这种行为,不肯给他土地。他的一个臣子叫任章很有心计,对宣子说:“您最好给智伯土地。”
宣子不理解,问:“我凭什么要白白地送给他土地呢?”任章说:“他无理求地,一定会引起邻国的恐惧,邻国都会讨厌他;他如此利欲熏心,一定会不知满足,到处伸手,这样便会引起整个天下的忧虑。您给了他土地,他就会更加骄横起来,以为别人都怕他,他也就更加轻视他的对手,而更肆无忌惮地骚扰别人。那么他的邻国就会因为害怕他、讨厌他而联合起来对付他,那他便不能这样长久下去了。”
宣子非常高兴,马上改变了主意,割让了一大块土地给智伯。智伯尝到了不战而获的甜头,接下来便伸手向赵国要土地。赵国不答应,他便派兵围困晋阳,把赵国包围了。这时,韩、魏联合,趁机从外面打进去,赵国在里面接应,里应外合,内外夹攻,智伯便灭亡了,果然如任章所料。
这个争利亡国之训历来为后人所警诫,所以,做人要克服自己的争利心,争名、争利、争权、争地位,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度。争本来就没有赢家,不能将争演变为战争,你对别人动用武力,别人也会同样对你,到头来是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美国有一位农场主,常常培育出一些好的改良品种。每年当地的农业会都要对所有的农场进行一次评比,评出来的第一名总是这个农场主。每次他夺冠后都会做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把他最好的品种拿出来送给邻近的农场主们。
“你这么做是不怕别人追上自己还是甘愿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当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他的时候,他笑着说:“这样做对我有很大的益处。因为我农场里的种子无论有多优良,如果附近的农场种的都是不够好的品种,它们的花粉难免会随风飘落到我的农田里,而我的作物受精后质量就会下降。在一片区域内,如果周围的种子都不好,单单一小块地方栽培的是优质作物,那么这一小块地方的优质作物品质会逐渐下降。我把我最好的品种给他们种,我的作物的品质才能得到保证。”
故事中的农场主将种子送给周围的人,种子成本何其低,可是却换来了周围人的尊重,得到了人心。为人处事最高明的莫过于不用争而得到最大的利益,故事中的农场主将种子送给周围人不仅使自己免于遭受别人的妒嫉,而且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真可谓是名利双收。
两千多年前,先贤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句“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提出了人最高境界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为而不争为君子之道。不争,社会才能多份和谐和安宁,都争,则可能是一场空。为而不争,要有好的心态,有好的处世态度,有正确的名利观。
有时候后退一步,留三分余地给别人,既是给对方更是为自己留下宽松而自在的空间。不争的人才能看清事实;争了就乱了,乱了就犯了,犯了就败了。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不与人争者常多得利,这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