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在散文《自恃》中说:“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物欲是愚昧的根苗,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千金唾手得,一勤最难求。养成勤奋的习惯,定会终生受益;勤劳的人们总是很快就会投入到新的生活方式中去,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寻找、挖掘出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在人生路上,你若想有所作为,首先得要有勤劳的习惯。因为,只有付出了辛劳的汗水,你才会收获耕耘的快乐。
从前有一位老农,临死的时候,他把3个儿子召集到床前,对他们说:“我老了,马上就要离开你们了,我不知道你们能否在我去世之后比现在过得更好?我担心将来你们会受苦,因此,在我们家的那块地里,埋下了一坛金子,这是我一辈子积攒得来的,我死后,你们就把它挖出来分了吧!”
老人去世后,他的儿子们便按老人的吩咐在土地里挖金子,然而,令他们感到奇怪的是,他们翻遍了每一寸土地,却始终没有找到那坛金子。儿子们失望了,恰逢播种的季节,带着失落的心情,儿子们将那块地进行了耕种。几个月过去了,收获的季节来临了,由于儿子们深翻了地,地里的庄稼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儿子们此时才恍然明白了老人的用意。
20世纪80年代的一首歌唱到:“幸福在哪里?朋友,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美好的祝愿里。啊……幸福,就在辛勤的汗水里……”
千金唾手得,一勤最难求。养成勤奋的习惯,定会终生受益。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他在其父司马炎死后3年被任命为太史令。司马迁立志要写一部史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如饥似渴地读国家珍藏的书籍,同时整理各种历史资料,目的只有一个,完成这部著作。
有一天,上大夫壶遂来拜访司马迁。他看到司马迁埋头看书,孜孜不倦的样子,就问:“子长,听说你想写部史书,很好啊!可那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你没日没夜苦读,不觉得太辛苦了?”
司马迁说:“先父在世的时候说过,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孔子,写了《春秋》。孔子死后到现在又有五百年了,应该有人能写出像《春秋》那样的书。先父去世了,这件事我应该当仁不让,也不敢谦让啊!”壶遂理解了司马迁的写作意图,了解他的心思后,他高兴地点头说:“你是要把这盛世的美德发扬光大,真是在做一件大好事。我祝你早日成功。”
不久,司马迁开始写作了。他反复研究和比较历代的史料,他认真整理自己亲手调查来的资料。经过多年的努力,一部史料真实全面、叙述生动感人的《史记》诞生了。《史记》所记史料详细、气魄宏大,比起《春秋》有过之而无不及。
俗语说得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个人奋发向上的辛勤实干是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任何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正是辛勤的双手和大脑才使得人们富裕起来。司马迁著《史记》的事例正向我们说明了这一点。
真正的幸福绝不会光顾那些精神萎靡、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懒惰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俱灰;而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任何人只要劳动,就必然要耗费体力和精力,劳动也可能会使人们精疲力竭,但它绝对不会像懒惰一样使人精神空虚、精神沮丧。沈从文先生曾经长时间从事辛苦的文学创作工作,他自己在回忆这段时光时说:“这种辛勤工作使我养成了勤奋、专注、有规律生活等良好习性,这些良好习性不仅充实了我的生活,而且使我终身受益无尽。”
温馨小语:
美好的生活蕴涵在勤奋所带来的幸福和欢乐之中,只有辛勤的劳动才会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因此,青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将来的生活才会充满快乐、幸福,而快乐与幸福的方法之一就是勤奋,勤奋是战胜无聊和苦闷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