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1200000025

第25章 如何回应他对“性”的好奇?尊重他的性别和性隐私

孩子的心里话

爸爸妈妈,你们真的“长”得不一样。

凯瑟琳老师,请你不要把我和女生排在同一队去厕所换尿不湿。

我还是比较喜欢和亚历克斯、内森在一起玩。爱丽丝嘛,还好吧。

这个世界由两种人组成,男人,女人。男人和女人如何相互认识和相处是一个贯穿所有文明的话题。从口口相传的亚当、夏娃的伊甸园,女娲造人补天的神话,到全球热销卖出上千万册的图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Men Are from Mars, Women Are from Venus),大家一刻不停地讨论着这两种不同生物共处的真理和准则。

性别启蒙、性启蒙是儿童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主题,这不仅能让孩子们对自己的性别产生认同、对另一种性别人群准确了解,而且适时的性别启蒙、性启蒙也能帮助他们长大后更好地和同性、异性相处。孩子大约从三岁开始就能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性”问题的好奇:为什么他是这样的,她是那样的?什么时候应该用“他(he)”,什么时候应该用“她(she)”?孩子们从认识爸爸妈妈的差别开始,将性别差异逐渐清晰地反应在小伙伴身上,从而更好地认识这两个与生俱来就完全不同的物种——男人、女人。

艾米把刚换好睡衣的小本抱在床上,准备读故事。

“妈妈,你的胸脯比爸爸的大!”小本躺在妈妈的怀里,感受着母亲的温暖。

“妈妈,你为什么不像爸爸腿上长毛呢?”小本伸出脑袋看着艾米的腿,问道。

小本的问题让艾米显得有点尴尬,她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我是妈妈,他是爸爸啊。妈妈和爸爸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和爸爸是一样的,和妈妈是不一样的。”小本尝试着把自己归类。

“对的,你和爸爸是一样的,所以爸爸帮你洗澡。”艾米肯定了小本对自己的归类。

“那,妈妈有帮我洗过澡吗?”小本觉得这个洗澡的话题可比读书有趣多了。

“在你很小的时候,刚生下来的时候,妈妈帮你洗过澡,但是当你大一点的时候,就是爸爸帮你洗澡了。”艾米分明感觉出了小本对这个问题的好奇。

“那你和爸爸到底有什么不同啊?”小本打算今晚彻底放弃读书了。

“爸爸和妈妈身体不一样,有的时候想法也不一样,做的工作也不一样,妈妈照顾你,爸爸去工作。”艾米争取把话题往更加公开的方向引导。

“那,你和爸爸的身体有什么不一样啊?我觉得,妈妈胸脯大,爸爸的毛多!对吗?”无论艾米怎么样引开话题,小本好像对她和杰森的“身体”差异特别有兴趣。

“妈妈,以后我也会长毛,对吗?我不会有大胸脯,对吗?”小本看着自己的身体想象了一番,继续发问。

“我想是的!”艾米远没有想到自己的小本还会推人及己地思考问题。

“所以,亚历克斯、内森、布赖恩都是和爸爸洗澡,以后腿上都长毛,对吗?”这下小本是推己及人了。

“是的!爱丽丝就会和妈妈一样,因为她是女孩,你们是男孩。这些差异你会慢慢发现更多的,也会慢慢理解的。”艾米有点想就此结束这个话题了,因为她觉得对话再这么进行下去,她有点招架不住了。

小本睡下了,艾米却和杰森开始了深夜的聊天。小本长大了,开始意识到两性差异(the bees and the birds)的问题了。Bees(蜜蜂)和birds(鸟儿)本来是代指男女生殖器官(性器官),在西方代指两性的性别差异,尤其两性生理结构的不同。显然,小本已经明白他和爸爸属于一类人,妈妈是另一类的人。

性差异(sexual difference)和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是不一样的概念:性差异是针对男女不同的生理结构而言的,是一个更加偏向生物学的概念;性别差异则是针对男女两性在社会中不同的职能、特征等建构起来的,是一个更加偏向社会学的概念。现在的小本似乎对第一个问题更有兴趣。

在美国和许多西方文化中,性差异和性别隐私是从孩子婴儿时期就逐渐开始培养的。在美国,很少能看见小孩子穿着开裆裤跑来跑去,即使有的家庭依然在给孩子穿开裆裤(比如一些中国家庭),但当他们外出的时候,父母也会为孩子换上尿不湿和普通的裤子,以免孩子在公众面前露出自己不该露出的部位——也就是之前所说的“the bees and the birds”。当然,这样也会防止孩子随地大小便。另外,宝宝小时候只看脸面是很难分辨性别的,孩子都是粉嘟嘟的,眼睛都是亮亮的,有的小男孩还长得“眉清目秀”的,于是有些妈妈会闲来没事地给自己的儿子穿上女孩子的花裙子。本来只是为了逗逗孩子,寻个开心,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尤其是让孩子装扮成另外一个性别的人来取悦自己。西方文化认为,孩子应从小培养性别的独立意识,这样日后才不至于出现性或者性别意识混乱的情况。

艾米是一个很浪漫的女人,她偏爱粉色,收集了不少粉色色系的围巾。在小本刚出生的几个月里,她会抱着小本去社区的草坪晒太阳、散步。有一次,她用自己的粉色被单包住小本,过往的人都误认为艾米怀里的宝宝是个女孩子,这让艾米觉得很不好意思。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用女生气很重的颜色打扮小本了。

前一天晚上小本把艾米折腾得够呛,第二天,他又去折腾幼儿园老师凯瑟琳了。

幼儿园上午的任务进行到一半多一些的时候,老师们会把孩子分成几个小组,排好队,一个一个地排队去卫生间。有的孩子能自己上厕所,比如爱丽丝,她能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有的孩子还穿着尿不湿,老师们就会给他们换下用过的,再换上一片新的。上完厕所的孩子们还要再排好队伍,一个接一个地用洗手液洗手,再擦拭干净。幼儿园一般都只有一个卫生间,有不少学前班也是男女生共用一个卫生间,但是到小学都会把男生、女生分开,分别上厕所:一来七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可以自己上厕所,也不用带尿布了;二来,学龄的孩子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对两性差别的认识。

就在小朋友们都排队上厕所,或者换尿不湿的时候,小本却看看前面,看看后面,一副很为难的表情。轮到他的时候,小本对着凯瑟琳老师摇头,表示不愿意换尿不湿。老师凯瑟琳以为小本没有上厕所的需求——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在这个时候想去上厕所——也就没有过多地在意。

可是,当我中午去幼儿园接小本的时候,却发现他的小屁股坠坠的,沉沉的。

“要去厕所吗?”我知道穿着沉甸甸的尿不湿是很难受的,抱着他问。

“去家里的厕所。我不想在这里换尿不湿。”小本忍着难受,坚持要回家。

我怕今天小本在幼儿园有什么不开心,也就没有坚持。带着小本刚到家,他就直奔厕所跑过去。一个中号的尿不湿都快储不住液体了,估计小本一上午尿了两三回。

“今天老师给你换尿不湿了吗?”我一脸惊讶地看着他。

小本摇摇头,没说话。

“因为你没有去排队?”我继续问他。

小本又摇摇头,还是什么话都没说。

“那老师没有给你换尿不湿吗?”

小本先是摇摇头,后来又点点头。

“凯瑟琳要给我换,但是我没有让她给我换。”

小本终于开口了,估计憋了一上午,难受极了。

“为什么啊?”我不解地问。还有什么比湿漉漉的尿不湿更令他难受的?

“因为我的前面站着爱丽丝。妈妈说过,我和亚历克斯、内森一样都应该跟爸爸洗澡、上厕所,爱丽丝应该和妈妈一起。我不应该和爱丽丝一起上厕所。”

小本一口气说完了整句话。

我的天啊!“人小鬼大”都不能表达我对小本的敬佩了,他明白的可不是一点半点,他可什么都明白啊!

因为这件事情,艾米决定给凯瑟琳打个电话,告诉她小本今天不上厕所的原因。说明了来龙去脉,凯瑟琳在电话那头也舒了一口气,她告诉艾米,最近大家都发现小本好像只跟男孩子一起玩耍。她决定,从明天开始,老师们会让小男生和小女生分别排队上厕所,这样小本就不会觉得不自然了。有的孩子性别启蒙早,有的孩子分辨得晚,家长应该敏锐地把孩子意识到性别差异的问题尽早和幼儿园的老师沟通,不然小本就会天天憋着不上厕所了——这孩子真能做得出来。

凯瑟琳老师告诉艾米,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先从性差异开始了解两性区别问题的。一岁是孩子性启蒙的第一个时间,这个时候孩子会觉得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无差别。三到四岁是孩子性启蒙的第二个关键时期。他们从认为人都是一样的,开始有所转变,因为他们看到、感觉到爸爸和妈妈、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身体结构不一样,身体感受不一样,他们所做的事情不一样。两岁多的小本有时候还会去装扮游戏乐园跟爱丽丝一起玩过家家,但是三岁多的小本显然对车、模型、积木、色彩更有兴趣了——孩子对不同性别的理解产生了分化,女孩子喜欢玩过家家,喜欢洋娃娃,喜欢化妆,喜欢打扮;男孩子喜欢搭积木,喜欢车,喜欢飞机,喜欢做试验。他们对男女性别的差异开始有了感性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孩子更多的兴趣表现在对女性、男性身体的探索上。小本会伸手摸摸妈妈的胸脯和乳房,再摸摸自己的和爸爸的。洗衣服的时候,他会指着妈妈的内衣问“这是什么?”“为什么我没有,爸爸也没有?”当杰森出差的时候,艾米没有选择地会给小本洗澡,他总是用手捂住自己的“birds”,坚决不肯露点,速速地洗完,赶紧穿衣服。小本喜欢和爸爸一起洗澡,他会摸摸爸爸的身体,再摸摸自己的身体,他会告诉爸爸“我和你的一样”,“只不过,我还需要长大”。小本自从发现自己和爸爸是一类的,更加喜欢和爸爸待在一起了。跟爸爸模仿各种车发出的声音;跟爸爸学习出门给妈妈和别的阿姨开门;跟爸爸一样节日的时候打领带、穿皮鞋。小本现在更多地喜欢和内森在一起,爱丽丝虽然住得近一些,但是他经常让妈妈给内森家打电话,邀请内森一家来做客。

艾米现在有了更加充分的心理准备,等待小本问出更加深刻的问题,“妈妈,那你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你和爸爸是怎么样把我生出来的?”

如何回应他对“性”的好奇?正面地回答!科学地回答!引导孩子说出他自己看到和感觉到的回答!

周末的时候,艾米和杰森带着小本参观了自然博物馆举办的“我是从哪里来的?(Where am I from?)”的常规展览:

爸爸把一颗叫做“精子”的种子通过自己的“birds”种在妈妈的肚子里一个叫做“子宫”的房子里,并且在那里遇到了妈妈的卵细胞。他们两个“握手”,成为一个整体——受精卵。这颗新的种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房子里安安稳稳地着床。那里温暖、舒适、有营养。新种子经过280天、40周、10个月的生长,从一颗小种子发育成为一个胎儿。有的妈妈可以从身体的“bees”生出来,有的妈妈则要开刀,直接把宝宝从肚子里取出来。

“好奇妙!”小本睁着大眼睛,看着图片说,“原来我是这样来的!”

儿童心理第二十四课:学前的性启蒙和性别启蒙教育

从两岁开始,儿童就“立志”成为不断搜集性别信号的侦探员。孩子已经开始认识他们的性别,也开始意识到和他们性别相关的一些特征。他们也从这时候开始形成性别认同,并且开始模仿同性父母的行为,学着模仿或同化基于性别的特征。例如,在玩耍中,男孩更强调竞争和领导,而女生更倾向于合作,较少强调同伴中关系的层级。直到学龄前期,儿童都会表现出较强的与同性同伴交往的偏好。

观察研究发现,70%的学龄前(七岁以前)儿童的玩耍都是与同性同伴进行的。也正是在这些社会化的过程中,儿童形成了性别恒常性,也就是他们逐渐理解了一个人的性别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进而通过稳定的性别图谱让自己的行为逐渐社会化。儿童对性别的认同感其实是一种积极寻找途径理解周围世界的表现。当孩子意识到他们属于某一个性别组时,他们会有更强的动机去模仿这个组里面的其他成员,对自己组里成员的偏好性和认可性也更强,并且有选择地注意和记忆与自己性别相关的信息,提升对与自己性别相关的活动的参与。此时,儿童的性别认同感就形成了。

也正是从学龄前期开始,儿童开始对性有了更多的兴趣,他们对身体的很多部分开始充满兴趣,并好奇它们都有什么样的功能。他们对性的好奇和探索行为常常发生在家里,从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开始。有时他们会尝试扮演“医生”,想要看看爸爸妈妈的身体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自己的是否相同。小男孩也可能会去玩耍自己身体的“特殊部位”。同样是在这个时期,孩子对于爱和情感的概念开始萌芽。这些对性和性别的兴趣在学龄前期阶段是非常正常的。孩子们甚至会产生对他们长大后成人时的想象,在各种角色扮演的游戏中更多地出现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希望自己成为同性家长的角色,也因为对自己异性家长的爱恋而希望扮演另一方的角色能更多具有自己异性家长的特征。这常常被理解为是俄狄浦斯情结的映射,即儿童对异性父母的爱恋。许多家长观察到,孩子在四五岁时会经历一个对异性父母的极大的占有欲,并与同性家长竞争的成长过程。

研究儿童依恋的心理学家也认为,孩子俄狄浦斯情结的对象其实更多的是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对象,并不一定是异性的父母。父母是儿童从出生就在他们身边照顾、关爱、有紧密身体接触的人,当孩子对他们形成安全的依恋时,孩子会从这个最值得信任的对象开始,满足自己对性别发展中各种未知的兴趣和好奇心。家长在面对孩子对性的各种探索时,也要注意考虑到这些行为发生的场景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例如,“探索”行为的频率和重复性、孩子与其他同伴的互动。发出探索行为时,家长和老师要判断出孩子行为的目的,以及其中是否包含攻击性行为,等等。

要成为一个好的性教育启蒙者,父母要首先接受任何孩子都是“有性别”的个体,以及必然会面临性的成长问题的个体。家长应该随时准备好被孩子提问有关性和性别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同时表达自己对行为是否合适的立场,引导他们健康地面对自己的性别和性的成长。

同类推荐
  • 儿科病调养食方

    儿科病调养食方

    《儿科病调养食方》中介绍了多种小儿常见疾病的饮食疗法,包括小儿发热、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小儿腹痛、小儿厌食、小儿便秘、小儿寄生虫病、小儿夜啼、小儿遗尿、小儿汗症、儿童多动症等。书中的饮食疗法均按方名、组方、制法、功效、适应证的规则进行编写,以病统方,便于读者查找。
  • 睡前8分钟:精灵卷

    睡前8分钟:精灵卷

    每当夜晚降临,妈妈的故事总能陪伴着孩子,让他安然入睡。让孩子从简单的故事里学会勇敢、坚强、善良等美好的品德。本套《睡前8分钟》丛书精选了百余个优秀儿童故事,用活泼生动的语言、精美可爱的图片将它们一一道来。除了好听的故事外,本书还特别增添了阅读分享环节,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并让家长与孩子能更好的沟通,增进亲子之情。
  • 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百事通

    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百事通

    产褥期,民间俗称坐月子,是新妈妈最重要的时期。本书针对产前分娩准备、科学坐月子、轻松育儿做了详细讲解,细述了孕育新生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巧妙应对的方法,并以通俗、简明、轻松的语言,实用的操作步骤图,传播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孕育知识,更有“要知道哦”和“专家点拨”小知识版块帮你拓展知识和加深理解。希望本书能让新爸爸新妈妈少一分担心,多一分安心,少一分忧心,多一分开心,快乐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 青少年心理医生

    青少年心理医生

    本书介绍了青少年时期的含义、生理特点、心理发展和社会化特征,心理健康的含义、判断标准以及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策略,青少年常见的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爱情和性的问题、生涯发展的问题以及对精神障碍等的辅导与治疗等。
  • 智商乐园

    智商乐园

    本书是一片快乐的阅读天地,童趣但不幼稚,启智却不教条,它能让你开心一刻,思考一回。 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
热门推荐
  • 航海之三国舰娘

    航海之三国舰娘

    曹操级航空母舰、吕布级战列舰、赵云级战列舰……获取最强舰娘,装备最强舰炮,组建最强舰队,制霸七海,谁与争锋?他是海盗,手持私掠许可证,商会闻之色变;他是总督,终结乱世,保境安民,万民争相拥护;他是英雄,抵御入侵,反攻星际,外星人颤栗匍匐!(书友群:87909148)
  • 因为你,所以我

    因为你,所以我

    我看见那个人,穿着我最爱的那深蓝色西装,踏着光缓缓朝我走来。阳光打在他身上,幻化成我想象中的帅气模样,如同童话中的王子,而我,却不是他的公主。
  • 浪迹云霄

    浪迹云霄

    天地选择的拯救者,在一位道士的引导下,开始了血雨腥风的历练历程。是为了自己的仇人还是为了整个宇宙的芸芸众生,他不知道。携着《云霄全书》,申晨会在云霄大陆留下怎样的动人故事,一切尽在本书中。
  • 都市之无上全能

    都市之无上全能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 俩望于江湖

    俩望于江湖

    剑是冷的,你是冷的,这个江湖也是冷的!我要去哪里?哪里才有温暖?我不喜欢冷!我痛恨冷!我的心都快被冻住了!在那一刻我遇到了她,我感觉到了温暖。此刻我愿携手帶剑,与她俩望于江湖!
  • 放纵剑魂

    放纵剑魂

    本书已在全国各大书店正式出版发行!敬请关注!我的读者群为19524350第二群23620784,第三群:26798410喜欢《放纵剑魂》的读者请加我我的QQ读者群为19524350第二群:23620784
  • 红尘万载

    红尘万载

    一个不知身份的被遗弃的孩子,在一个小村庄长大,战神王,灭神脉,杀到天下无敌!斗万族,平动乱,何人还敢称尊?红尘沉浮数万载,有我何人话无敌!若是天要我死,我便将那天,也踩在脚下!若那地要我亡,我便将那地,踏个粉碎!
  • 我命踏天

    我命踏天

    一场浩劫,太阳之火随着西方界的毁灭而消失,大地之魔也陨落在古海界。此后,一块横生的大陆,一座建在凶兽腹地的圣地。白发少年,为完成母亲遗愿,违背圣地法令,带着一身致命的创伤走出圣地。他是……踏入洪流的蚂蚁,还是……跨进踏天的魔…神。一个“意念不灭,何惧苍天!”的故事
  • 大风起南山

    大风起南山

    庙堂之高,足以决生死。江湖之远,安能平风波。北顾狼烟,烽火起,下山道士,颂苍生。一个步步向上走的某人,却发现这个世界的诸多不公!当前方没有光。当众人陷入迷惘。当暗处世家要吸掉这人间最后一口血。在这个不革命,毋宁死的人世间。他,能否寻到那条光明的路,攥紧拳头去打破头顶阴霾,顶着赤色红芒,发出属于他的声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小白进化论

    小白进化论

    脑洞无极限的二逼呆萌妹子,你还真以为穿越了就能成为绝世高手吗?“啊,你们能不能正经点啊?”“我只要再努力一下,一定会成为一代女侠的!”“好吧,我还是回家种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