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在隋唐时期一度非常强大,与内地的经济、文化往来比较频繁。其中东突厥对隋唐两朝威胁最大,当时东自契丹、室韦,西至吐谷浑、高昌等国,皆臣属于东突厥,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厂唐高祖也一度称臣于东突厥突厥,匈奴之别部。相传其祖先是由狼喂养长大的,故突厥之人皆自视为狼种。风俗与匈奴大体相同,父兄死,户弟则以后母或嫂为妻。这样做有利于家族劳动力的繁衍,对于贵族来说可以维持血统的纯洁。人死则停尸于帐,子孙及亲属各杀羊马陈于帐前,用刀面而哭,绕尸7圈而止。突厥实行土葬,埋葬时“男女咸盛服饰,会于葬所”。据研究绕行仪式的含义是祛邪被厌,面是表示哀痛之意,至于盛服聚于墓地,大约有欢送死者到另一个世界之意。突厥人尚武风气很浓,《北史·突厥传》云:“重兵死,耻病终,”即以战死为荣,以病死为耻,和汉族社会重文轻武的风气大不相同。突厥在唐代已进人封建社会,其法律规定:“杀人、反叛者死;淫人者阉割或腰斩;斗伤人目者以女赔偿,无女则以妻赔偿,损伤人肢体者以马赔偿偷盗者赔偿赃物价值的十倍”。
唐太宗贞观年间,东突厥被唐朝击败,其部落四分五裂,一部降于薛延陀,大部分降附干唐朝。太宗把降附的突厥部落安在东至幽州(治今北京西南)西到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一线广大区域内,直接置于唐朝的监护下。分给他们土地,教以农耕,突厥贵族则迁到长安居住,大约有3万余户,仅在朝廷任五品以上官者达百余人。贞观十共年(639),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导致了唐朝政府对突厥政策的改变。
东突厥突利可汗弟结社降唐后被授予中郎将之职,长期没有升迁,心生怨恨,遂率领旧部4余人,乘太宗离开长安驾幸九成宫之机,夜冲犯行宫,杀卫士数十人,企图杀害太宗。失败后,在逃亡途中被捕获斩杀。这件事震动朝野,一部分大臣力主把迁人塞内的突厥重新迁往塞外,以防止他们再发生叛乱。
太宗听从这种主张,下诏把内迁的突厥人重新迁到漠南,以降附的突欺贵族李思摩为可汗,统率这部分突厥部落。其实唐政府这次行动还有另一个目的,即东突厥灭亡后,部落四分五裂,漠南空虚,薛延陀乘机向南发展势力,为了防御薛延陀,把这部分突厥人迁回,以达到牵制薛延陀的目的。由于李思摩不善于抚慰,加之突厥畏惧薛延陀,北迁的部落又纷纷渡过黄河南迁,回到了原安置地。李思摩无奈,只好也回到长安。这样就使唐朝以突厥人对抗薛延陀的目的落空。后来唐太宗灭亡了薛延陀,依附于薛延陀的各部族乘机自立,并向唐朝称臣依附干薛延陀的突厥车鼻部也称臣纳贡,但其领却不愿人朝渴见太宗,太宗大怒,派军讨伐。生擒了车鼻首领。
高宗统治初期,由于北方诸族皆已降附干唐朝,于是在大漠南北分设单于、瀚海两个都护府。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下辖狼山、云中、桑乾3个都督府;瀚海都护府(治今蒙古哈尔和林)下辖瀚海、金微、新黎等7个都督府。它们共同管辖着这广大区域内的诸族、诸部从此以后近3年间唐朝的北部边境没有大的战事发生武则天时期侵扰河北的突厥可汗默吸,本是突厥小贵族。他的祖父只是云巾都督管辖下的一个小首领,世袭吐屯(突厥官名)。到他的兄长骨咄禄时,因追随大首领伏念反叛,被唐军追捕,遂逃入山中沦为群盗,逐渐聚集了数千人,抢掠诸族羊马,所获甚多,一些突厥人也相继投到其庵下,慢慢地强盛起来。骨咄禄强盛以后,便不断地侵扰唐朝边境,由于武则天没有重视这股力量,致使他屡屡得手,掳掠了大量的人口、财物,并数次击败官军。天授巾(69——692),骨咄禄病死,默吸继其位,自立为可汗,并进攻灵州,杀掠吏民。武则天于长寿三年派内宠薛怀义为大总管,率18位将军讨伐默吸,由于薛怀义根本不懂军事,结果无功而返。
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时,默吸曾出兵袭击位于营州(治今辽宁朝阳)西北的契丹巢穴,尽获其资财、妇女,客观上起到帮助官军镇压契丹的作用。武则天遂册封默吸为迁善可汗,后又封为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默吸也上表请求武则天收认他为义子,并希望和亲。唐朝把内迁的突厥部落皆安置于丰(治今内蒙古五原西南)、胜(治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灵(治今宁夏灵武西南)、夏(治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朔(治今山西朔州)、代(治今山西代县)等六州境内,统称为六州降户。默吸为了壮大力量,又自以为有功于朝廷,要求将六州降户及单于都护府所辖之地全部交给他管辖。默的野心很大。与此同时,还要求朝廷提供谷种、绢帛、农具等物资。武则天开始不同意,默吸大怒,“言辞悖慢”,扣留了朝廷派往突厥的使者。武则天召集大臣商议对策,纳言姚踌、台侍郎杨再思畏惧突厥兵势甚强,主张答应其要求。麟台少监李娇认为突厥贪而无信,如果答应其请求,只会增强其实力,不如整顿兵力,加强边防,做好防御突厥侵扰的准备。姚琦、杨再思力主答应突厥请求,武则天遂下令将六州降户数千帐全部交给默吸,并送给谷种万解、杂彩5万段、农器3件、铁4万斤,还答应默吸的和亲请求。这样就进一步地增强了突厥实力,“默吸由是益强”。
早在狄仁杰任幽州(治今北京西南)都督时,他曾仔细地考察过突厥的情况。神功元年(697)十月,他奉调回朝任宰相时,就根据自己的观察,向武则天上了一道奏章,提出了加强边防的建议。狄仁杰认为应该加强边境守备,积聚军粮、物资,坚壁清野,加强敌情侦察,以逸待劳。虏骑一旦骚扰边境则无所可得,如果深人境内前有坚壁、后有官军袭扰,将不难击破。坚持数年,百姓得一喘息之机,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发展,突厥无掳掠之获,可不击,使其自服。狄仁杰这一建议没有引起武则天的重视,边防空虚的状况依然如故圣历元年(698)六月,武则天命淮阳王武延秀人突厥,迎娶默之女为妃,并命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右武卫郎将杨齐庄携带大批金帛随同前往。八月,武延秀等到达黑城(今内蒙古武川东南),见到了突厥可汗默吸。默吸自恃实力强大,加之以前多次侵扰内地,击败官军,所以对朝廷有轻蔑之心。
他一看到来迎亲的是武则天的侄孙武延秀,勃然大怒,对阎知微:“我女拟嫁与李家天子儿,你今将武家儿来,此是天子儿否?”我突厥积代以来,降附李家。今闻李家天子种未总尽惟有两儿在,我今将兵助立于是将武延秀囚禁起来,命阎知微为南面可汗,随同武延秀人突厥的人等,都赐予五品、三品之服。与此同时,默吸还发兵袭击河北沿边诸城,静难军使慕容玄尚率5人投降突厥。在投降官军导引下,突厥军队深人境内,进攻妨(治今河北怀来东南)、檀(治今北京密云)等州。默还上书朝廷,以5条罪状声讨武则天。这5条是:(一)给我谷种全都是蒸过的,播种不生苗。(二)所给的金银器皆是伪滥之品。并非真品。(二)我赐给使者的五品、三品章服,全都被朝廷剥夺。(四)所给的增帛疏密不匀,质量低劣。(五)我女乃可汗之女,应嫁天子之儿,武氏小姓,门户不等、冒为婚,孰不可忍!公然宣布要出兵夺取何北,威胁洛阳。
当时,河北诸州得知突厥人寇,官员惊慌失措,纷纷把正在秋收的百姓征发修城,致使秋稼委地无人收取。惟有卫州(治今河南卫辉)刺史敬晖,仿效狄仁杰当年在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的做法,罢去修城之役,让百姓安心秋收。敬晖说:“吾闻金汤非粟不守,奈何舍收获而事城郭乎。即认为粮食充实是守城的前提条件,放弃秋收单纯加固城池是无法长期固守的。遗憾的是只有卫州一地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其他诸州都驱民修城,使得这年收成大受影响,致使百姓无粮可食,为战后河北局面的恢复埋下了隐患。加之武则天没有听取狄仁杰的建议,整顿军备,突厥攻来时诸州才手忙脚乱地整修城池,制战具,由于边防守御松弛,使突厥轻易地深人河北腹地。”
武则天得知突厥人寇,大怒,命司属卿武重规为夭兵道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沙。忠义为天兵西道总管,幽州都督张仁愿为天兵东道总管,三路军队共计3万。又以左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容为天兵西道后军总管,率大军巧万为后援。武则天一次动员朽万大军,想一举消灭突厥默吸的力量,实际是做不到的。当时,突厥与唐朝边境相接之处甚多,除了今河北之外,今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均与其接壤,官军数十万齐集于河北,势必造成其他地方兵力薄弱,防御空虚,将给突服以趁虚而人之机。此外,兵力过多,必然造成军需物资的巨额需求,不仅耗费资财,而且转运也十分困难,百姓将不堪重负突厥军队以骑兵为主,行动迅速,机动性强;官军虽然人数较多,但骑兵较少,以步兵为主,机动性较差,不善于长途奔袭。当突厥军发现官军兵力雄厚不易取胜面主动撤退,或采用机动作战的战法时,官军往往陷于被动地位。这就是每次突厥内侵官军只能迫使其退兵,而不能歼灭其有生力量的根本原因。贞观时期,唐太宗之所以能够征服四夷,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部队,采取了歼灭有生力量,长途奔袭,直捣巢穴的战法,而不是单纯地扩充军队人数。这次武则天之所以不惜出动倾国兵力,说明她对默吸已深恶痛绝,企图一举击败突厥。她痛恨默吸的根本原因,就是他蔑视了武氏家族,不愿与武氏通婚,极大地伤害了武则天的自尊心,因而恼羞成怒。
这样意气用事的结果,就给河北百姓造成沉重的负担,带来了许多苦难果然,默吸见官军人数众多,兵力雄厚,转而进攻蔚州(治今山西灵丘),攻陷飞狐(今河北沫源),越过太行山进攻定州(治今河北定州)。很快攻破定州,杀刺史孙彦高,“焚烧百姓庐舍,掳掠男女,无少长皆杀之”武则天闻知定州陷落,更加愤恨,下诏改默吸名为斩吸,有能斩默吸者封王。九月,突厥军围攻赵州(治今河北赵县),由于长史唐般若与突厥勾结为内应,致使赵州也很快陷落,刺史高睿与妻子被俘,默吸以高官相诱,高睿不屈,被杀死。武则天得知赵州失陷,大为震惊,诏沙吁忠义为前军总管,李多柞为后军总管,率兵急攻默吸。但沙吃忠义等手握重兵,畏惧突厥,迟缓不敢进兵,在诏令的再三催促下,勉强进至赵州境内,与突厥军相望而不敢进攻。官军的怯战,更加助长了默吸的气焰,纵兵四出掳掠人口、财物,若人无人之境。各州县见此情况,纷纷向洛阳告急,武则天无奈只好再次增兵,为了鼓舞士气,顺应民心,又任命刚刚恢复太子地位不久的庐陵王李显为河北道行军大元帅,作为河北诸军的统帅。李显的复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使募兵速度加快,人数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