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5100000032

第32章 心系唐室

狄仁杰在武则天统治时期虽然儿起几落,但总的来看,武则天对狄仁杰还是比较器重的,尤其晚年更是优礼有加。武则天为了改朝换代,不惜官爵,滥授干人,以收买人心,确属事实,但是考课颇严,发现不称职者,迅速退。唐人陆货评论说:“往者则天太后践柞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弘委任之意,开吸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黔,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夕司马光也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黝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这些评价都是比较客观、中肯的。武则天对于狄仁杰的任用也是体现了任人惟贤的原则,晚唐诗人皮日休说:“呜呼!天后革大命垂二十年,天下晏如不让贞观之世,是遵何道哉?非以敬任公乎!不然者,来俊臣之酷不能诬,诸武之猜不能害,房龄之谏不能逆。”皮日休认为武则天所以取得了较大的治理成就,关键就在于任用了像狄仁杰之类的贤臣,使他们得以施展才干,才取得“天下晏如不让贞观之世”的业绩。皮日休的这种看法虽然是主要针对狄仁杰与武则天之间的关系而言的。推而言之,与陆赞、司马光等的评价又何尝不是殊途同归呢?

武则天能重用狄仁杰此类贤臣,被重用者也尽心蝎力、忠于职守,辅佐武则天治理好国家。以狄仁杰为例,他无论在地方任官还是到朝廷任职,都颇有建树,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政绩。但是忠于职守,勤于国事,并不等于狄仁杰赞成大周革命,辅佐武则天,也不等于拥戴她称帝。在狄仁杰心目中始终都把自己看成是唐朝旧臣,把武则天视为李唐的皇后,这一点在狄仁杰的言行中有明确的反映。他被来俊臣诬陷下狱后,在供词中公然宣称:“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可见他一贯以唐室旧臣自居,尽管此时他已是大周的宰相。圣历元年(698),武则天与狄仁杰商议皇位继承者人选时,狄仁杰当面对武则天说:“陛下身是大帝皇后,大帝寝疾,权使陛下监国;大帝崩后,合归家嫡。陛下遂奄有神器,十有余年。今议承,岂可更异!”在当时持狄仁杰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如王方庆、苏安恒、王及善、吉项等一大批人,均是如此。苏安恒在上疏中明确指出:“陛下虽居正统,实因唐氏旧基。”故《诗》日:“惟鹊有巢,惟鸿居之”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厂公然认为武则天建立的大周政权是鸿占鹊巢,来路不正。这些都是武则天所熟知的公开的言论,至于私下的议论尚不知有多少。

这就说明在武则天的大周朝廷中有一大批朝士是心系唐室的,他们尽管不反对武则天对天下的统治,但是却把武则天的统治时期视为唐朝统治的继续,把忠于职守与忠于武氏家族截然分开。正因为如此,当武则天对朝政的控制稍有松弛时,便爆发了推翻其统治地位的政变。

以上这种看法在民间也普遍存在着。如圣历元年,突厥侵扰河北,武则天命刚刚恢复太子地位的李显为河北道元帅,以讨伐突厥。在此之前,朝廷召募兵员一月有余,只有不满千人应募,听说太子亲任元帅的消息后,应募者云集,很快就召募到5万多人。可见人心之向背。这种状况和镇压宗室起兵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一则故事说,狄仁杰任宰相时,他的堂姨卢氏就居住在洛阳郊外午桥南别墅,尽管与狄仁杰所居的尚贤坊相距不远,但她从未人城,与狄仁杰不相往来。倒是狄仁杰颇为殷勤,每逢节日都要前去探望,不废以下事土之礼。有一年冬天,大雪过后,洛阳郊外银妆素裹,适逢狄仁杰休假,他便踏雪前往探视姨母。进门之时,正好碰见表弟身背弓矢手提堆兔,也从外面归来,“顾揖仁杰,意甚轻傲。”狄仁杰没有计较表弟的态度,对其姨母说:“我现在朝中为相,表弟有什么要求,愿意竭力去办,一定遂其心愿。”卢氏回答说:“吾止有一子,不欲令事女主。”狄仁杰听后感到十分惭愧,唯唯咯嗒而退。卢氏与其子对武则天的这种态度,在百姓中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狄仁杰在这种场面中的心情也是真实的,正因为他不赞同武则天改朝换代,但又无力扭转局面,所以才感到惭愧。如果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自然也就不会感到愧疚了。

后来,狄仁杰力主迎归庐陵王李显,挫败了武承嗣、武三思谋图获得皇位继承权的企图,目的就是恢复李唐的统治地位。不仅如此,在李显恢复太子地位后,狄仁杰曾进行过一次恢复李氏统治的尝试。根据《旧唐书》卷92《魏元忠传》的尼:“昔则天在三阳宫不豫,内史狄仁杰奏请陛下监国,元忠密进状云不可。”这是中宗即位后,御史袁守一劫奏魏元忠时所说的一段话。这里提到狄仁杰的官职是内史,他得到这一官职是在久视元年(7)正月,同年九月狄仁杰就死去了。故狄仁杰提出这个动议当是在这年正月至九月之间。另据记载,武则天这年四月曾驾幸三阳宫。五月,武则天服用了僧人胡超进献的长生药,“疾小瘤。说明武则天在三阳宫的确患病了,服药之后病情稍有好转。狄仁杰请求让李显监国当在此时,结果被魏元忠阻止而未成。自古以来皇帝因事离京或患病,请太子监国本是常见之举,唐太宗生前也令当时的太子李治(唐高宗)监过国。为什么此次狄仁杰请李显监国,魏元忠竟密表进奏阻止呢?根本原因就是唐太宗父子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而武则天母子之间却大有隔阂存在,弄得不好武则天的统治地位将会受到威胁。三阳宫位于阳县(河南登封)境内的大山之中,距浩阳里,有伊水之隔,鳄坂之峻,过夏涉秋,水潦方积,道坏山险,不通转运,河广无梁,咫尺千里。”根据记载,武则天在这里直到七月仍无返回浩阳之意,打算避过暑热,天气凉爽之后才返回。当时左补阴张说曾上疏请求武则天尽早返回洛阳,不宜久在山中,其中理由之一就是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指出武则天“安山谷之僻处。是犹倒持剑戟,示人蹲柄。失祸变之生,在人所忽,故日:安乐必诫,无行所悔。”这些话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就是婉转地告诫武则天不要给人造成政变的机会。狄仁杰之所以于这个时候提出要太子监国,是大有深意的。魏元忠反对狄仁杰的提议,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否则,当皇帝离京且患病不起时,皇太子监国理所应当,为什么还要坚决反对呢?难道不怕贻误国事吗?

明代学者李费说:“梁公始者几危,后得免子虎口,遂有悟于黄帝、老子之旨,同尘合汗,与世委蛇”也就是说狄仁杰在吃了苦头之后,遂采取黄老之学,无所作为以避免再遭不幸这种观点为清代学者王失之所坚决反对,他根据狄仁杰生的所作所为,认为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无不正之言,无不正之行,无不正之志而已矣”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狄仁杰既然持身以正,为何不洁身自好,避而不仕?对此王夫之认为在这个时期唐朝不会灭亡,武周也没有一直延续下去的可能。理由是武氏家族中如武三思、武承嗣之流都不过是市井小人,醉生梦死,“逐卢狂吠”,没有什么治国安邦的能力和智慧,并不难对付。如果狄仁杰这些贤臣洁身自好而不仕,任这些人胡作非为,等到武则天百年之后,再如汉未那样起兵于南阳,袅王莽于渐台,就会使中原陷于战乱流血之中。“何为弃可为之时,任其妖乱?他认为狄仁杰在朝中坦然行事,抑挫诸武,请复庐陵,安排忠直之士于津要,才是忠君爱民的直臣剑戟,示人蹲柄。失祸变之生,在人所忽,故日:安乐必诫,无行所悔。”这些话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就是婉转地告诫武则天不要给人造成政变的机会。狄仁杰之所以于这个时候提出要太子监国,是大有深意的。魏元忠反对狄仁杰的提议,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否则,当皇帝离京且患病不起时,皇太子监国理所应当,为什么还要坚决反对呢?难道不怕贻误国事吗?

明代学者李费说:“梁公始者几危,后得免子虎口,遂有悟于黄帝、老子之旨,同尘合汗,与世委蛇”也就是说狄仁杰在吃了苦头之后,遂采取黄老之学,无所作为以避免再遭不幸这种观点为清代学者王失之所坚决反对,他根据狄仁杰生的所作所为,认为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无不正之言,无不正之行,无不正之志而已矣”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狄仁杰既然持身以正,为何不洁身自好,避而不仕?对此王夫之认为在这个时期唐朝不会灭亡,武周也没有一直延续下去的可能。理由是武氏家族中如武三思、武承嗣之流都不过是市井小人,醉生梦死,“逐卢狂吠”,没有什么治国安邦的能力和智慧,并不难对付。如果狄仁杰这些贤臣洁身自好而不仕,任这些人胡作非为,等到武则天百年之后,再如汉未那样起兵于南阳,袅王莽于渐台,就会使中原陷于战乱流血之中。“何为弃可为之时”,任其妖乱?他认为狄仁杰在朝中坦然行事,抑挫诸武,请复庐陵,安排忠直之士于津要,才是忠君爱民的直臣。

同类推荐
  • 林海音:城南依稀梦寻

    林海音:城南依稀梦寻

    本书以林海音的一生为背景,来扫描、透视人们最感兴趣,也最能凸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某些片断,有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图片说明。
  • 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本书精选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位历史人物,纵横比较;考察历史棋局,反映历史大势。启迪思维,以供评说,以供借鉴。
  • 刘更新传奇

    刘更新传奇

    他就是村里的首富——东家刘继基。刘继基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小时上过私塾,不但背诵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籍,且读过成担子的经史子集,年少时考过两次,未能进学,也就死了读书求仕的心。从此一门心思下田劳作,犁耙锄刨,扬场放磙样样在行。他深谙“创业好比针挑土,败业如同水推沙”的至理名言,节衣缩食,不畏艰辛。家业日盛,仍不丢农事,经常下田劳动。衣着打扮,也和种田人没有两样。他精打细算,辛勤俭朴,不沾吃喝嫖赌抽的恶习,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终于使父辈留下的殷实家业,在他手上日益发达,成为有好田二百亩,房舍数十间,五六头驴骡的大户人家......
  •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巴甫洛夫 门捷列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巴甫洛夫 门捷列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对巴甫洛夫和门捷列夫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热门推荐
  • 武灵之主

    武灵之主

    上古时期,古拉德大陆有七颗灵珠,而掌控灵珠的人,便被称之为灵主,当异次元空间、封印破碎、万魔入侵、帝国毁灭、七颗灵珠下落不明,五百年后、奇人诞异,复国之旅,魂动武界……
  • 惊梦2000

    惊梦2000

    大汉辉煌盛世的背后是血战累累的白骨,刘彻乃赤彘下凡,宫廷争位血雨腥风,雄才大略,打下万里如画江山。公主阳信非史所言,与男主角古今合资,痴爱缠绵。卫青本是29军大刀队的排长,大刀横扫,匈奴尽伏!最不思议的是——汉景帝,居然是某地委书记误穿西汉!被某新型导弹因失误发射到西汉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赵子谦,就因说了一个手机段子,被阳信公主闪电般的搞成了情夫,在他时时刻刻想回到自己的时代的时候,遇见了在他之前穿越过来的29军大刀敢死队的排长。当他以为历史还是原来的历史的时候,汉景帝——一个老牌穿越者却交给他一项任务。从此,发生了一系列荒唐的稀里花啦的事情......
  • 金光明经疏

    金光明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年彼岸:逆天涅槃小姐

    万年彼岸:逆天涅槃小姐

    彼岸花开,彼岸花落。皆知花叶无缘相见,但谁知曼珠沙华和曼陀罗华仅仅隔着一条忘川河,便注定了一生陌路。是谁大言不惭说天道不会开玩笑!她,就是个玩笑!生来是曼陀罗华怪她吗?生来绝色怪她吗?生来逆天怪她吗?那请问各路好汉:追杀有意思吗?人家只想和乖儿子安安静静的过日子!传来传去好玩吗?为什么这有个放大版的“儿子”?她传来传去,他就要追来追去;她她逃来逃去,他非要跟来跟去;“敢问大爷,若姑娘我被人杀害,您是不是要去自刎了?”“如你所言。”“……”逆天小姐涅磐重生,重塑逆天改命之旅;妖孽帝君腹黑冷冽,再写漫长追妻之途。
  • 如果重来过

    如果重来过

    她说:“如果重来过,你还会想要遇见我、爱上我吗?”他说:“不会,我不会让你离开我,让这一切重来过。”她将脸埋在他的胸膛,他看不到她此刻痛苦的表情……再深的爱,最后也不得不离开……假如重来过,我想从来都没有遇见过你,这样,你就不会如此难过。
  • 太监成仙

    太监成仙

    少年神童偶得一红颜化身,生死相随,同修长生之道。
  • 要怎么才算爱你

    要怎么才算爱你

    每个人的心中,在自己情感萌发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个一生都无法忘却的一个人,也许他没能陪你从校服到婚纱,但是当你老了回忆起那么一个人的时候,你的心中想到的不仅仅是他的坏,而是你们在一起的美好。这就是挚爱,一生无法忘却,却存留在心中。
  • 绝世大英豪

    绝世大英豪

    仙界长(zhang)生药有三:自行修炼,抗天应劫而活;服用仙丹灵药;服用蟠桃(但蟠桃就像仙界的海落因)。1、千百年来,世人都骂嫦娥为了长生抛弃了后羿,又有几人知道真实的历史?而嫦娥在天上让人万年瞻仰,后羿这位射日的大神,却消失在历史中……2、封神之后,三教归一,一只猪妖突现,吞噬万民,却为神人所收,得九转金丹,飞升仙界,受天帝拜将封禅之礼。3、神洲西游,二师兄历经五百世情结、千难困苦,却依旧对月中嫦娥痴心不已……本书揭秘那天地长生不为人知的秘辛
  • 王妃您悠着点儿

    王妃您悠着点儿

    她,随宿命穿越来这异世。成为左丞相嫡女,林瑾萱。原主是废材?没事,瑾萱一来不就成了天才,玄气高手秒秒炼成!原主是丑八怪?笑话。一定是听她那个伪白莲的妹妹说的吧。我们瑾萱美着呢!他,皇帝的最小的弟弟。不过十九。但是,征战沙场,睥睨天下。万物都发自内心的臣服。这个男人生来就是让人仰视的。他就是千凩泽,封号夜王。当俊美邪魅的他。碰到了可爱善变瑾萱,本来毫无交集却又牵扯不清。身世之谜,让瑾萱不得不委屈嫁给夜王。到底是心得抉择还是利益的驱使...男强女强文。我们一起期待
  • 敌爱

    敌爱

    前世,她只活到了27岁,最后在她身边的,只有她自己。护她的,爱她的,被她伤,被她误。这一世,既然上天给了她机会,那么她不会再放弃属于自己的一切了,她,要活在金字塔的顶峰!蒙尘珍珠经过风沙肆虐,露出的光芒终会闪耀大地,上一世曾经伤害过她的人,这一世,要考虑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