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武则天派狄仁杰巡视江南的真实目的并不是移风易俗,而是另有政治目的。狄仁杰的举动完全出于他个人的远见卓识,惟其如此,才显得这一举动更加难能可贵武则天派使巡察江南与徐敬业举兵反叛有直接的关系。徐敬业是唐朝的开国元勋李的孙子,李本姓徐,名世劫,唐太宗因其功大赐姓为李,太宗死后避其讳,遂称李勋因徐敬业此次反叛之故,武则天剥夺了他家的赐姓,恢复了徐姓,所以史籍上记其为徐敬业,而不称李敬业。据说李勋临死时,指着徐敬业说破我家者定是这个小儿。李勋的预言不幸真的让他说中了,这个家族果然因徐敬业之故遭到灭顶之灾。
徐敬业少从李韵征伐,以勇力闻名。高宗任以眉州治今四川眉山刺史。当时群蛮相聚作乱,官军讨伐屡屡失利。徐敬业到任后,单骑人敌营中,好言抚,说:“国家知君等为贪吏所苦,非有他恶,可悉归田里。后去者为贼。”蛮人纷纷四散而回,徐敬业惟召其渠帅,责以大义,各杖数十遣去,境内肃然。由于徐敬业胆略过人,敢做敢为,所以李勋认为他将会给这个家族带来祸患。据载,徐敬业少年时,曾随李勋打猎,李勋乘他人林逐兽之机,命人顺风纵火,欲将徐敬业除去。徐敬业被大火围困,无处躲避,急中生智,将所骑马杀死,躲人马腹中,“火过,浴血而立,英公大奇之。”
徐敬业在李勋死后,承袭了英国公的爵位。他虽然机智有胆略,但却贪财,光宅元年(684),因坐脏从刺史任上被贬为柳州(治今广西柳州)司马。他从洛阳赴贬所途中,在扬州(治今江苏扬州)与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魏思温等被贬黝的官员相遇。这些人都因失去官职而心怀不满,与徐敬业一拍即合。时武则天己废中宗,虽又立睿宗,“实亦囚之。诸武擅命,唐子孙诛戮,天下愤之。敬业等乘人怨,谋起兵。”
他们以匡复庐陵王(中宗)为号召,拥徐敬业为主,在扬州起兵造反,并传檄州县,声讨武则天。檄文出自文学家骆宾王之手,是一篇文采斐然、措辞犀利的优秀作品。其中有些名句至今仍为人们广泛吟颂,如:“人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暗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护!”“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据说武则天读这篇檄文时,当读到“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等句时,微笑而已。看到“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处时,面色不悦,问左右此橄何人所撰?义说:“此人有如此之才,而使流落在外,这是宰相的过失”这正是武则天过人之处的具体体现,由此来看,她能统治天下2多年决不是偶然的。
徐敬业起兵后,势力发展很快,旬日之内招得精兵1余万,并有一些州县起兵响应。徐敬业起兵的消息传到洛阳后,武则天不顾朝中有人反对,毅然派遣大将李孝逸率大军3万前往镇压。徐敬业表面上打的是匡复庐陵王的旗号,实际上却想攻取金陵(今江苏南京),凭借长江天险,割据于江南。这时天下承平日久,百姓安居乐业,徐敬业等少数人为了实现个人野心,发动战争,逆历史潮流而动,失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徐敬业起兵时,江淮一带响应者甚多,其中有不少地方官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进来。这些人中有的是因政治上失意而对武则天不满,更多的人则是出于对武则天废默中宗,临朝称制不理解、不满意,在他们心目中李氏皇室才是天下之主,武氏临朝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中国古代的这种正统观念的社会影响不容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政治倾向。
徐敬业失败后,一些追随者就隐藏在当地民间,有些同情起兵的官吏依然在当地任职。对于这些人需要搜捕或进行甄别,对遭受战争骚扰的百姓也需要进行安抚。早在徐敬业起兵失败的次年,即垂拱元年(685),武则天就打算派使赴诸州巡察,兼申,遭到麟台正字陈子昂等一些官员的反对。陈子昂认为遣使巡察诸州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草率不得,必须选择那些“雅合时望”,为众人所推重的人来充任。他还提出了四条具体条件,即慈爱足以抚恤孤贫,盛德足以举贤荐能,刚直足以不避强暴,明智足以照察奸邪。他指出当前一些充使者,还没有走出朝廷,连市井之人都认为任非其人,这样的使臣派出得越多,则天下弊端就会愈增,欲想使天下安宁反而事与愿违。主张如果一时找不到适当的人选,不如暂不出使为好。陈子昂之所以提出这种主张,主要是担心充使者任非其人,将使江南百姓受到不必要的骚扰,避免牵连更多的人无辜受屈从史籍记载看,这年武则天的确没有再向江南派使。这倒不是她接受了陈子昂的主张,而是在她看来还有更迫切的事要做。在徐敬业举兵反叛期间,朝中以宰相裴炎为首的一些人乘机要挟武则天交权,并阻挠对徐敬业的进剿。武则天认为朝廷内部隐藏着的政敌比来自地方的隐患更加危险,所以她大开告密之门,集中精力清洗朝廷内部政敌,投有顾得上再向江南派遣使者。从垂拱二年(686)起,武则天利用酷吏大肆诛杀政敌,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使不少无辜的人死于非命。于是,陈子昂又一次站出来反对这种清洗,认为这种旨在清洗徐敬业党羽的行动有扩大化的趋势,且严刑拷掠,罗织连坐,虽然抓了不少嫌疑人员,“及其穷竟,百无一实。”认为如果不加收敛,继续搞下去,人皆恐惧不安,则祸乱之心休然而生矣厂武则天不听。
到了垂拱四年,经过了一段内部大清洗后,武则天认为地方的甄别时机已经成熟,需要尽快安排部署。此外,这时的武则天已不满足于临朝称制,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改朝换代的大事,也需要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江淮曾是首乱之地,必须予以重点关注,派使巡察江南便成了当务之急的大事武则天向江南派遣巡抚大使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目的,这就是继续搜寻徐敬业的下落。有一种记载说,徐敬业起兵时曾找寻一位与己相貌相似的人养于军中,作为替身。徐敬业战败后,官军只抓获他的替身,斩首献于朝廷。而徐敬业本人写随从数十人隐藏子大孤山,削发为僧,与外界不相往来。天宝初,有一名为住括的老僧与弟子到南岳衡山,居于寺庙之中月余,老僧忽然召集众僧,自言是徐敬业,兵败后隐居修炼至今,并忏悔往昔杀人的罪咎。老僧死后葬于衡山。还有一种说法与前述大同小异,说在南岳天柱寺之西岭丛林中,有僧徒数百隐居修道。李琶曾向他们询间过徐敬业之事,说李孝逸当年无法抓获徐敬业,只好杀了一位与其貌似的人向朝廷报功,不知和尚识此人否?当时有一位老僧出面赞扬李洞察事机,却未承认自己就是徐敬业。直到老僧临终时,才召集弟子承认自己就是徐敬业。该书还说,段拾遗曾为老僧撰写墓碑碑文,不敢直言是徐敬业,乃云是徐敬业的昆弟。
据此看来关于徐敬业当年兵败时并未被杀的传闻,流传颇为广泛。李是后来之人,尚且知道此事,武则天耳目甚多,对这种传闻不会不知道。从政治角度考虑,武则天不会公然否认徐敬业已经死亡,但暗中派人查访也不是不可能的垂拱四年,狄仁杰早已从宁州刺史调人朝中任冬官侍郎,武则天以前早就对他的才千有所了解,大概认为狄仁杰才是最合适的人选,遂任命为江南巡抚大使,去完成这一复杂而又重要的使命。
狄仁杰对他肩负的主要使命完成得如何?史无记载,从他返回洛阳后就被武则天提升为文昌右承这一情况看,一定是完成得不错。史籍中只记载了狄仁杰在江南焚毁淫祠这一件事,其他一概略去不记。不能不佩服史官的远见卓识,因为这件事的意义的确是远远超过了他所肩负的政治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