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0700000008

第8章 特殊家庭

截至目前,我国有将近有11%的小孩并非由他们的亲生父母带大。他们的家庭背景可能是父母离婚、父母之一或二人都已死亡、父母从未结婚,或者父母因为种种困难不再养育小孩。在这些情况下,如果为了小孩而另组家庭,小孩的身份就成了养子女或继子女。这种重新组合的家庭,我们称其为“混合型家庭”。若家庭未经重组仍保持原状,我们称它为“单亲家庭”。若核心家庭和它们原来的父母家庭发生的血缘与人际关系,我们称之为“大家庭”本章分成三个部份:第一部份是讨论单亲家庭,第二部份谈混合型家庭,最后一个部份论及大家庭。所有家庭中,它们的相同点多于相异点,因此我们前几章讲的都可以适用于单亲、混合型家庭和大家庭。但由于结构上的不同,这几种家庭仍有其特殊性。

单亲家庭

目前,单亲家庭情形大概分成3种,一种是父母中一人离去或死亡,而另一人未再婚;另一种是仅有一位父母和一个养子女。其次是未婚妈妈和她的孩子。常见的单亲家庭是由一位母亲和小孩所组成的。它的挑战是:单凭一个大人如何养育子女呢?过去的阴影是否会影响现在的生活呢?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探究它为什么只有一位父亲或母亲。这种家庭形式的背后隐藏着当代男女关系的缩影。

单亲家庭的父母很容易将另一半带有负面的信息传递给孩子,特别是母亲,因离婚、被离弃、未婚怀孕或其它情况而受到伤害,她(们)极易把父亲的形像通过语言的描述转移给孩子。其结果,对孩子,特别是对男孩子的成长将构成极为负面的影响。假若他(们)从呱呱落地起就对包括父亲在内的男性怀有如母亲所述的敌意,那他(们)又怎能感到自己将来可成为一个好男人呢?就女孩成长而言,对男人也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偏颇印象,甚至造成日后与男人相处不愉快的经历。

在这类单亲家庭中,父亲成为唯一家长的情形虽然较少,但仍然存在。多数父亲感到无法照顾小孩,或与小孩亲近时多半会找一个女佣到家整理家务和照顾小孩。这个女佣是否能满足小孩的各种需要,便端赖这位女佣的人格、父亲和小孩本身的态度;同时,三者都需要具有加倍的耐心和谅解能力。在单亲家庭中,如果唯一的家长是母亲,很容易让长子来身兼父职,从而造成长子对自身角色错位(儿子的角色和大哥的角色)的误认。

这些问题并非不能克服。母亲有可能对男人具有正确的看法,同时态度上也接受男性,不至于给小孩带来男人不好的看法。作为母亲,她不但愿意提供给小孩与她所认识的男性相处的机会,同时也鼓励小孩发展与他们的关系。这些男人中,有可能是这些单身母亲的父亲,有可能她(们)丈夫的朋友,也有可能是她(们)的男朋友。单身母亲也会邀请孩子特别是大儿子作为她在家里的助理。这位助理仅是某个时段、某项工作、某些目标下的助理,而非24小时全天候或事无巨细的助理。以往家庭内的这类工作通常是由父亲来担当。

由母亲带大的男孩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由于母亲过度照顾,使男孩误以为女人就是家庭乃至社会的操纵者,而把男性视为无足轻重。在单亲母亲抚养孩子的模式下,男孩不得不扮演依赖母亲的角色,长期待在母亲的作为女性母亲的身边,久而久之他们便失去了男性应有的阳刚之气,他们甚至对其他异性缺乏任何兴趣。但也有另外一种极端,即他们常常为依赖母亲而无法过上独立的生活而感到无助,有的则会对母亲过份的越俎代庖而表示反抗,甚至离家出走。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女人可能是敌人,因为像母亲这样的女人,即便是出于好意,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惯坏了他们,以致到了现在,他(们)在走上社会时,面临着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困境!

事实上,这种状况不只是在单亲家庭出现;在普通家庭,若父亲是一个游手好闲者,或是一个弃家不顾者,家庭也会有发生如此状况。母亲会一边不断地抱怨父亲的行为:看看你那个爸爸,还像个人吗?只知道在外面搞女人。他能做什么?一边则给自己脸上贴金:要不是我,你们这些小孩都可要去喝西北风!于是,家中形成男孩对男性的恶感,同时对母亲产生知恩报恩感。特别当母亲年纪大了,无形中将儿子特别是大儿子当作她(们)的“伴侣”,要求孩子不要离开她们相随在她们身边。这在入门媳妇来看大有被排斥或与婆婆抢丈夫的感觉。在纠缠的关系中,独生子长大后,在母亲不断地提醒下,不期然而然地扮演着过去应有父亲担当的角色。这就是为什么有不少男孩子在他们小的时候憎恨父亲不负责任的坏行为,长大后他们又重蹈覆辙的原因。

单亲家庭是不完全的。如果母亲能够认清楚这一点,而且尽力来促使家庭的完整,那么,单亲家庭的上述困境是可以改变的。她(们)可以将抚养的孩子带到她(们)所信任和所爱的另一家庭去与他们同住,虽然这仍然是一种非正式领养家庭的安排,但较之纯粹的单亲家庭来说,孩子的教养问题恐怕要好得多。

另一方面,在单亲家庭成长的女孩,则可能觉悟到男女从根本上有别的道理,她(们)会认为,女性就如同仆人一般,只是不断地给予别人但自己却毫无所获;同时,她(们)认为一切必须靠自己,因为只有靠自己才能完全独立地生活。

混合式家庭

准结婚的人常常在事前被告诫应做好充份的婚前准备。在这里,我们认为有必要再一次提醒那些准备再婚的人做好婚前准备的重要性。准新娘、新郎若能认清婚后将面临的前景,正面或负面的,并且勇敢地直面它们,大概对婚姻是有益的。

混合式家庭大致有3类:第一类是一个母亲带着孩子与一个单身男人结婚;第二类是一个有孩子的父亲再娶一个单身女郎;第三类是结婚双方各自拥有与前夫(妻)所生的孩子。在我国,这3类混合式家庭都有。但在第一类中似乎较为少见。其原因是,我国社会仍然是重视男性权威的社会,而且强调孩子是夫家的财产。有关这一点,农村比城市更甚。同样,再婚夫家也不愿收养属于别人的子嗣,因此即使妇女再婚,也较少有携儿带女(这类情况在俗话上称此“拖油瓶”)的情况。就是女性再婚也因为“贞节”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而普遍偏低。这种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倾向。

在混合式家庭中,家人虽住同一屋檐下,但多半貌合神离。那些“过去的人”仍犹如家庭中的幽灵在不断游荡,影响着屋檐下同住的人。当然,在生活中,新重组的家庭试图漠视“过去的人”也是一种事实。

这些“过去的人”出现的方式不同,其影响力也不同。例如孩子的母亲和继父住在一起,而父亲则和继母住在一起;4个大人都可能对身处其中的孩子负担一些责任,也因此产生影响力。试想一下,这个生长在4个有着不同要求的大人影响力下的小孩会有什么感受,特别是当这些大人无法感同身受地察觉此点,而且彼此间互不友善时,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就可想而知。

在两种甚至几种截然不同的成人冲突指导下,为孩子设想一下,他/她(们)将如何自处?有两点是值得强调的:第一,孩子从众大人那里得到的指示显然是相互冲突、互相矛盾的,这些指示可能对孩子的教养起着此消彼长,甚至负面的作用;为此,第二,成人须以贻d放的态度对待小孩,让小孩至少有选择成人指令的充份余地和自由。然而,可悲的是,我们许多年幼无知的小孩常常夹在敌对父母中间莫衷一是、无所适从,他/她(们)无论是对爸爸好、还是对妈妈好,都有可能犯下一个二律背反的选择错误,而遭到来自一方成人的责难甚至毒打。

我们许多成人甚至利用孩子来探视对方,于是孩子成了父母间的双面间谍。如下一幕可能发生:有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每一次到外婆家去看妈妈,妈妈和外婆就会问他:“你爸爸现在怎么样?是不是还和那个女人在一起?”回到家中,爸爸会先问:你妈妈是不是有男朋友了?他们有没有说我坏话?处在这种两面夹击中,孩子从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说对方中听的话,当然也学会了对人的不信任。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伤害他的自尊性的。

我们这里纪录下了一个忧郁的16岁女孩的痛苦诉说:

“我平常和母亲、继父住在一起,第一个周末要去父亲家,第二周要去外婆家,第三周到爷爷奶奶家。每次去,每个人都要我告诉他们其他家庭的情形,但又要我保证绝不告诉其他人这里的情形。他们都说爱我,同时也想帮助她,但他们却因彼此嫉妒、敌意和愤恨互相交劲,给我带来了莫大负担和痛苦。”

事实上,这种情形不仅常见于混合式家庭,就是在一般家庭,夫妇二人无法坦诚相见时也常使子女落入这样的困境里无法自我。

进行类似这方面的家庭治疗,全家人须聚集在一起。一开始可能面临风暴,直到大家开诚布公讨论为止。只有当所有在小孩周围的大人互相开放,对自己所想、所感的一切负责,孩子才会因为大人的真诚和坦荡而获益。孩子不必再惧怕选择,因为他/她(们)可以坦诚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向对方开放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爱他/她”为前提。我们很难期待前夫前妻再次彼此相爱,可他们完全可以彼此开放,而不要把属于他们自身的问题推给孩子,让孩子来忍辱负重。

事实上,我们见过许多混合式家庭尽管处在内外重重交困之中,但它们却发展出了相当美满且各具特色的家庭生活。虽然混合式家庭在结构上有许多天然的潜在的缺陷,但它们完全可以被善加利用成长。

在混合式家庭里,当两个再婚人住在一起,企图将所有与前夫或前妻所生的孩子都融入这个家庭时,许多问题常常随之而来,若找不出一个成功的相处方式和模式,这种新婚关系往往会带来痛苦,而不是满足。

做继父母难

一个离婚又再婚的人,其离婚经验多半是痛苦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对婚姻和异性的失望进一步加剧了不信任感,因此当做起第二任配偶时,自然感到难上加难,其中一个微妙心理便是:必须做得比前夫或前妻更好。

女人常常渴望有一只“男人强壮的臂膀”可以依恃,她们把期待中的丈夫看作是无所不能、无往而不利的“圣人”。尤其当家中发生了天灾人祸的时候,这种莫名的期待尤甚。这对新进入婚姻家庭的男性来说委实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使命”。新任丈夫为了讨好爱妻,必须努力按着“使命”去做。但结果往往令对方大失所望。殊不知,调整新婚姻家庭关系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时间尝试,更需要双方勉力磨合。

继父的另一困境是,孩子与生身母亲相处多年,许多事早已培养出一种默契,而现在,他(们)就像是一个局外人来到她们的中间。

继父也无可趋避地会接触到对方一些过去的事物、亲戚朋友,从而有可能影响到他(们)婚姻的质量。事实上,离异再婚者不可能抛弃、切断过去的一切,她(们)拥有不可抹去的昨天,今天她(们)必须为过去留下一些重新整合的时空。特别是离婚再婚者的亲戚,特别是她们的父母、祖父母和其他人,他们通常很少以缄默而无意见的姿态出清b,他们会对过往进行一番评头论足。

我们对一个想组织混合式家庭的人的建议是:第一,他/她(们)须认清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过去生活的经历,这些经历将影响到他/她(们)现在乃至未来的婚姻生活品质。第二,及时了解和沟通,以迅速熟悉起这陌生的新环境。许多继父常喜欢用猜想代替了解和沟通,他们常常用或许,这并不关我的事,我不该管我不应该问这些事如果她要我知道这些事,她自己会主动告诉我的。云云,云云。

到目前为止,本节都是有关继父可能面对的种种压力和困难的描述。同样,身为继母,她们也面临类似的难题。在我国,身处困境的继母大有人在,特别是孩子的祖父母或其他照顾者(比如姑姑等),可能会因为继母的突然介入造成对他/她(们)权力(如,他/她(们)将孩子视为私产)是一种冒犯,从而产生敌对。在这种敌对情绪下,孩子一方面受到“没有一个后母会疼前妻孩子”的偏颇教育;另一方面,孩子被要求,即使想与继母亲近,也必须以效忠他父亲这边姻亲作为前提。这时,身为继母,对自身角色压力的焦虑不言而喻,于是在新婚的大家庭中,她(们)处处谨小慎微,害怕一不小心得罪了什么人。她(们)被迫去适应、去迎合男方的姻亲们,她(们)非得爱一个不是自己生养的小孩不可,不论她(们)内心是否真的喜欢他。然而,她必须无条件去爱他,是否意味着她也会得到孩子无条件的爱呢?结果常常使继母深感失望。一旦继母拥有了自己生养的孩子时,事情就变得更加复杂,纷争也更趋剧烈。

母亲再嫁,孩子被留给了前夫一方,这也会产生诸多困难。母亲因为不能亲自照顾小孩而一直有挥之不去的罪恶感。每次当孩子拜访母亲,又可能使继任丈夫感到不安,甚至讨厌。如果生父知道了孩子正在与另外一个男人分享为父之乐,这种被剥夺的感觉将会形成新的问题,引发新的矛盾。

成功再婚父母的家庭理应有一个改变。即使离婚了,仍要使孩子感到父母的存在,而不是父母的丧失。明智的父母也理应在如何使自己身生子女和继养子女间做出不偏不倚的安排和处理,而不应是抑此扬彼,偏爱善待一方而忽略欺骗另一方的孩子。

坦然面对再婚家庭

综上所述,混合式家庭有多么复杂。假如两个大人是成熟的话,他们完全可以解决问题,同时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而不感到失落。

首先,允许孩子留一份情感给他/她(们)的生父/母,同时帮助他/她(们)接受继父/母。这需要时间和耐性,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继父/母对小孩来说无疑是个突然“闯入的陌生人”,甚至被孩子视为“入侵者”。

孩子一些实际问题是需要重视的。比如,“我如何来对待我的新爸爸或新妈妈呢我应该怎么称呼他/她呢?”孩子问道。许多孩子碰到的最实际问题是,他/她(们)无法高高兴兴爱一个不是生养自己的继父/母,更遑论继父/母是声名狼藉的人。这样的人你又怎么能期待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去爱他/她(们)?比如,新娶进门的继母是一个酒鬼。你如何告诉孩子她是多么多么的完美?又比如,一个新“闯入”孩子生活中的继父是一个刚刑满释放的人,或者是一个刚接受精神病医治的人,或者有一段不光彩前科的人。这类人无论如何都不会令一个想爱的孩子去和他亲近、去爱他。

作为继父/母,你尽可以悠着点来。你应该谅解孩子把你当成“陌生人”或“入侵者”,因为你的“闯入”有可能永远地改变他/她(们)早已习以为常的生活。但这又不失为你人生的一次重要机会。请给继子/女心目中留一些身生父/母的空间,因为他/她(们)在孩子心中是永远无法抹去的。再次提醒你,为了与配偶的前妻/夫孩子和睦相处,你必须首先得到孩子的足够信任,向他/她(们)证明你是“一个好人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你是一个对他/她(们)很好的人”的机会。你不必一定要爱一个不是自己生养的孩子,但你完全应该将他/她(们)当作人来尊重。

配偶如何与前妻/夫共同计划孩子未来的幸福?你的前妻/夫又该如何被现在的家庭所接受?这是两个极为敏感的问题,特别你的离异和再婚牵涉到未成年孩子。一个关键是如何向孩子解释你的离婚和再婚事实。你对过去存有的家庭阴影决不应回避,而必须面对它、克服它;你必须理解孩子正处在你离婚、再婚的阴影中,他/她(们)生长在一个问题家庭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过去他/她(们)生活在身生父亲与母亲关系不和的阴影中,现在他/她(们)要面对完全不同血缘、不同气质和性格、不同习惯和生活方式的继父/母。

再婚让两群既不相识、地位又不确定的孩子突然住在一起,这成为处在急剧社会经济转型中我国的一个新“景观”。这种情形对婚姻构成重大压力。事实上,混合式家庭的小孩不必勉强表示与这对新婚夫妇同乐,因为勉强的同乐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在如此重压下的孩子该如何生存?他/她(们)将如何克服压力?这对再婚夫妇来说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挑战,之所以称之为“创造性的挑战”,是因为让一个小孩主动去爱他/她的继父/母,比起让继父/母主动爱他/她来得更为重要。

混合式家庭的发展过程

在一个混合式家庭同时住着“你的孩子我的孩子”和“我们的孩子”时,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但克服困难的过程仍然一样。

在帮助这类家庭时,我们想说的就是,新配偶应看清楚在他们新婚姻中存在的这一障碍,并坦然地面对与孩子相处的问题。他们应该对小孩据实以告,而不是欺骗、隐瞒家庭的事实真相。有一个10岁的男孩,5岁时父母离婚,8岁时母亲再嫁。大约一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问母亲:妈!常来我家的那个李叔叔什么的人李叔叔与母亲过从亲密已近两年,经常滞留他家不归。)难怪,孩子会好奇心地发问。继父听了马上问道:谁是李叔叔?母亲顿时红了脸,命令孩子回自己的房间去,并说:“大人的事情,小孩子别管”。孩子走后,继父和母亲大吵了一场。继父责备母亲不该对幼小孩子隐瞒他们已经再婚的事实。

有时第一次婚姻会给再婚家庭带来伤害。受伤害的通常是与前夫生的孩子。每次当母亲对孩子不满意时,就会勾起对前次婚姻往事的回忆,她(们)担心孩子会像他(们)的父亲那样。于是,孩子常常成为妈妈的出气筒。有一个结过二次婚的女人,每当她4岁的儿子对她说“不”的时候,她便会想起那叛逆型的丈夫,他最后被以“虐待妻子”罪名被捕入牢。每次一想到关在牢里的前夫,她便毫不心疼地打孩子,为防他日后像他父亲一样犯罪。

一旦父亲再娶,对方又有孩子时,父亲与继子/女的关系常常造成身生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低、疑心、嫉妒和其他种种问题的产生。许多父母离婚而父亲再娶的孩子,常无可明状地感到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受到剥夺。对有此感觉的孩子来说是在无可厚非,需要非议的是,作为父亲和他第二个家庭,理应做好协助这个孩子尽快融入新家庭生活的准备。

第二次婚姻对孩子的影响常因年龄而异。大约在两三岁以下的孩子,受离异家庭影响较之年纪大的孩子来得少些。如果孩子已成人,甚至业已离家自立门户,那么新的婚姻可能对他/她(们)的影响就更微乎其微,除非家庭内牵扯到金钱、财产、事业和其他种种问题的。一般来说,年纪较大的儿女大都不愿父亲再婚,因为他们希望占有父亲的全部财产。

混合式家庭的必经过程

让我们试分析一个混合式家庭发展的必要过程。

陈川、楼茵和她的2个小孩组成一个新家庭时,家庭成员中的每一个人都须首先认清自身在这个新组合的角色地位,否则家庭就会出现问题。孩子的身生父亲关羚自与妻子楼茵离婚后还不曾来看过孩子,但是他仍是孩子不可推卸的父亲,他还得照常支付小孩生活费,在这个新组合家庭里他还有着无法抹掉的角色地位。

作为继父陈川,又该以何种角色与不是自己生养的孩子相处呢?继父象征着什么?通常,一个女人都会期待自己的丈夫和她一起来承担教养孩子的责任,她想像她俩既然彼此相爱,那么,她爱孩子,他就没有任何理由不爱她的孩子。然而,想像归想像,事实上,作为继父,他有来自非自身的困难和尴尬,他可能无法像他妻子想像的那样真正做到这一点。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他突然闯入孩子的生活,都会不可避免地给孩子带来冲击和阴影,有时他即便想给予孩子热情的帮助,但却不一定奏效。陈川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孩子忘不了身生父亲,会经常将身生父亲与继父相比。有时候,人们总是一厢情愿地以立马改善环境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事实上,要熟悉和真正进入一个新状况是需要假以时日的。

如果孩子不能完全接受妈妈和继父的婚姻,孩子会对后者产生隔阂。而这时,母亲则以长辈的口吻对孩子作出他/她(们)必须站在她这一边来对付生父的强烈暗示,并强行劝说孩子将继父视为“父亲”,要和现在身边的“父亲”搞好关系。楼茵对第一次婚姻一直耿耿于怀,失望、痛苦、憎恨她的前夫。大凡楼茵有的这类情绪,在其他女性中也都有同感。她当然期待孩子和她一样有这种感受。于是,她会不断地利用各种微妙的方式给孩子传递讯息。当孩子的父亲邀请孩子去玩时,楼茵会对孩子冷冷地说:随便你们,这是你们的决定!这句话可能意谓:假若你们一定要去找父亲,就是对我不亲。或者说:“你(们)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妈妈的什么话都不听了,你(们)可以不要妈妈了。”她一边话语,一边开始抽泣起来。对楼茵或其他与她们相似身份的女人而言,这种期待子女必须和她(们)感同身受的言行不但作茧自缚,也使孩子处在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上。对方是生他/她(们)、养他/她(们),曾经长时期和他/她(们)朝夕相处过的父亲啊!现在,你们大人翻脸了,分家了,也要孩子承受与有血缘的亲人永远地相分离。这实在太残酷、太不人道了。

第一次婚姻残留下的痛苦便成了问题的根源之一。大人经常幻想一旦进入了第二次婚姻,他/她(们)将不再受二茬罪、遭二边苦,他们相信过去的事让它们过去吧。在旷日持久的下决心、等待中他/她(们)终于得以如愿以偿地摆脱了对方,就像一场恶梦醒来;如今,他/她们已重新拥有了另一半,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婚姻家庭。但是,他/她(们)忘了,因为孩子的缘故以及其它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结,那些被“摆脱”人仍与他/她(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她(们)也不得不彼此交往。即便他她(们)不再同住一个屋檐下,那些被“摆脱”人还将、或者至少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像一个幽灵一样在这个新建的家中游荡。

简言之,每个踏入婚姻的人,都期待他/她的生活因此而美好,第二次婚姻当然也不例外。但是,期望越高,失望往往也越大。

一种由鳏夫或寡妇再婚另组的混合式家庭较为特殊,即在他/她(们)前一次婚姻里很可能是不错的,他/她(们)对前伴侣仍一直保持着美好的回忆,岁月的流逝加重了他/她(们)对死者的追思。他/她(们)常常活在过去中,将早已神圣化的死者和现实中的再婚配偶相比。于是,出现了新伴侣怎么努力都是枉然,怎么努力都无法让他/她(们)看顺眼的场景!

另一方面,再婚夫妇又得理智地接受“前妻/夫曾经存在”的事实,他/她(们)虽然人已作古,但他/她(们)仍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曾经朝夕相处的伴侣,影响着从未与他/她(们)相处过的婚姻新人,也影响着新建的家庭和孩子。许多再婚鳏夫或寡妇的另一半也许常会提出一些非份要求,要求他/她(们)销毁死去配偶的存照或遗物,甚至要求他/她(们)不再思念对方、不再提起对方。他/她(们)常对对方说:你若一直惦记着上一次婚姻,你又怎么全身心地接纳这一次婚姻呢?真是一个偏颇的怪异想法!还有一些人则要求对方必须放弃过去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他/她(们)在处理再婚家庭关系时能先与孩子建立桥梁连接,再慢慢把新的思维、新的生活方式带进这个家来,效果也许就不同了。

收养子女也是混合家庭组合中的一种,即一旦孩子父母没有养育能力或不能善待子女,孩子常通过法院判决由寄养家庭收养。在我国,这种制度尚未建立,多半只是为了不育的原因,或者因为传宗接代或养儿防老而收养小孩,有的甚至为了分财产而“过房”。将孩子遗弃或送给他人抚养的家庭,也有在经济上负担不起的。有不少人则因为生了个女儿,所以要把孩子送给人家。这在“一对夫妇只生一胎”的政策背景下较为盛行。当下,未婚先孕问题层出不穷,相信未来将未婚先孕生养的孩子送给别人家抚养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尽管家庭形态多样,但家庭形态并非主宰家庭的决定因素,它(们)只是代表了家庭所面临的不同挑战;家庭的好坏仍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家人的如何相处,而自我价值感、沟通、规矩和体系的有效建立,才是决定家庭运作的主要原因。用这个角度看,特殊家庭和一般家庭其实都是一样的。

大家庭

人人都听过这么一句古老的说法:你可以选择你的朋友,却不能选择你的父母和亲戚。你与亲戚不只是血缘关系,同时也有法律关系。不管你是否乐意,他们都自然地与你联结在一起,你不可能将他们抛开。

你享受过和你公婆在一起的愉悦吗?你和你的祖父在一起快乐吗?你和你的孙子在一起时是否一种天伦之乐?假如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你是真正地把他/她(们)当作活生生的人,和他们分享你的喜怒哀乐,也分享价值和理念。换句话说,你若真正地把他们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你便可以分享和他/她(们)在一起的时光。

在某一时刻和某些人在一起的确可以感到快乐,但又有谁会说他/她和所有的人在一起都会感到幸福快乐呢?本节分析亲戚作为家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进而提出与他们愉快相处的技巧。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在接触某个(些)亲戚前,已对有关他/她(们)的种种传闻时有所闻。这些传闻经过筛选、过滤后进入我们的大脑,便先入为主地成为我们看待他/她(们)的某种定势。以下是一些我们常听见的谈话内容:

“你父亲好严肃哦!”

“你父亲做起事来总是马马虎虎的;他真顺从你妈妈的话哦!”

“你妈妈从来没有帮我们照顾过孩子!”

或许还有一些更直接的谈话:

“当祖母在场时,你说话可要小心哦!”

如果小孩在场听见这些谈话,他/她(们)是否会很容易形成对以上这些论及对象的成见呢?当孩子尚未尝试亲身去了解“亲戚”之前,这些人已被说成是一些不苟言笑的圣人、做尽坏事的恶魔、罗里罗嗦的讨厌鬼;他/她(们)甚至一无是处。这些先入为主常常阻碍着人们去真正认清他们的亲戚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也曾不下无数次地听闻亲戚间不和睦的事情,他/她(们)有的勾心斗角,甚至诉诸暴力;有的避之惟恐不及,“但见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我们也常会听到某家年轻母亲说:我母亲只会宠小孩,我实在不愿再让她带我的孩子。或者说:我父亲重男轻女,所以我不喜欢我的女儿再受到伤害了。这些话常在家庭的某个时点、某个场合出现。相信你也曾听过。每当听到这些隔墙有耳的谈话时,我会感到,他们在谈的仅是对方的“角色”行为,而不是在谈论那个“人”;他们把“人”和“角色”混为一谈。

夫妻间也常有诸如此类的谈论话题,他们会称自己的父母为“老头子”,甚至“老不死的”。一旦你将对方贴上“老的姑奶奶”或“姨妈”等标签时,你便无形中在两代人之间架起了一个“代沟”,从而造成家庭人际之间的陌生和疏远。

假如夫妻和其父母能彼此以平等的人看待,那么他们就能够肯定对方的价值、尊重对方的隐私和独立性,享受彼此生活在一起的乐趣;同时,也能协调彼此存在的问题和不快。

姻亲关系

新婚夫妻可能还会碰到另外一些经历,如何与双方家人相处就是其中的一个。如果说在婚前要不要加入对方家人的活动可以是个人自行选择意志的结果,那么,婚后夫妻俩原定的自由选择格局变成了必须与各自父母重新协调的格局。儿子可能会告诉母亲:“妈妈,别忘了,她(指新太太)是素食者”,以示意这位新进门的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女儿可能也会向母亲解释:“妈妈,我知道你希望我们大年三十回来吃团圆饭,但那一天刚好是志刚母亲的生日,所以我们觉得应该过了这天再回来。”对于一向习惯于向女儿“发号施令”的父母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伤害,而峻拒小夫妻追求他们自己生活的自由。换句话说,婚后,夫妻两人在保有自己生活的同时必先与两边父母设立一条界限,并顾及其他因婚姻而来的责任。

尽管披上婚纱的年轻人想像他们的婚姻就是两人的自由结合,但事实常常不是那么一回事,而是两个周延家庭间复杂关系的纠葛:原来是一些陌生人,现在却被冠上了含糊不清的“亲戚关系”,称之为“姻亲”。如果能将调适好与两个不同成长家庭的关系,夫妻便可以向前跨越一大步,迈向更成熟的独立与稳定;反之,则会发生众多姻亲加入争战的复杂局面。在婚姻现实中,夫妇常常因为对姻亲的不满产生互相抱怨:他们的侵入、他们的冷漠、他们的价值观、生活形态、政治理念等,都是造成婚姻家庭问题的重要原因,最常见的几种是:

金钱。“名义上是给了我们,实际处处控制,根本不肯放手老是话中有音地要我们买这买那。”

社会阶级。“他们表现出一付镇业(男方名字)降格娶我的样子,对我和我家人冷漠不睬要不是这男的死皮赖脸缠着我的女儿,我的女婿才不会是这个等级的人。”

生活形态。“他们喜欢旅游甚于照顾自己的孙子他们从来不会坐下来好好聊聊,只是一天到晚盯着那些低级趣味的电视节目不放每次我一转身,就看见他母亲在厨房,不是批评我的煮饭技术,就是挑剔我的治家能力她母亲每天都打电话来,我没有夸张,是每一天都来。”

就某种程度看,夫妻中只要有任何一方未与他/她成长家庭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些问题就会在夫妻间体现出来,从而造成争执。几乎所有姻亲关系背后所隐藏的问题都会被拖入婚姻生活的漩涡中,掀起风浪。望着这些陌生的人,看着他们不同的家庭传统与生活习惯,只有长叹一声。逢年过节要买什么礼物,要做什么菜,要和他们聊些什么,不能和他们聊些什么都在一瞬间成了颇费周章的难题。最教人倍感威胁的是,她在一应家庭事务上建立起的新的薄弱的权威地位,必须禁得住另一位女人的监督,这个女人就是她先生的母亲。两个女人谨慎而紧张地地看着对方,婆媳问题从此生成。

在有些大家庭,最引起争论的和最有问题的关系经常牵涉到女性,例如母亲、婆媳、姑嫂、继母与继女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婆媳争执时,先生无法“置身度外”。也许一开始,先生可能装聋作哑,但他不可能永远不闻不问,因为这两位女人都和他如此亲近。他很快便发现自己就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夹在中间既要向母亲解释太太的立场,背过身来又要以另外一个面目向太太解释母亲立场。或者,他会为太太在母亲面前打报不平,从而疏远母亲;或者,他会在情感上与母亲连成一线,告诫妻子不要再批评他的家人。

虽然我们也常听到许多男士埋怨妻子那边那个霸道而不可思议母亲,但通常会由妻子出面处理,先生多半会自冲突中退出,因为男人自幼就被训练要逃避情绪方面的问题。除非夫妻已将丈母娘问题搬上抬面公开争吵;或是妻子与娘家关系很疏远,而将先生拉进自己这一边共同与父母宣战,否则婚姻中的三边关系很难成立。时下真的很难见到能够同时应付裕如地既处理好与母亲关系,又处理好与妻子关系的人。在这两层关系中,他能够对母亲表现出自己身为一个已婚儿子的角色,与母亲分享他的新家庭、帮助母亲了解介于她和他们小夫妻之间的人际界限究竟在哪里。我的朋友兼同事李斯坦曾针对这个主题写了一本书,实在是身为母亲及成年儿子的人所应该一读的。因为一个男人若能主动引导自己与母亲的关系,母亲就不会觉得儿子结婚好像是失去了一个儿子,新婚妻子也不会觉得婆婆是一个负担或是一个威胁了。毕竟,她们有着很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她们都爱这一个男人。尽管姻亲关系很复杂,但若处理得好,它能使婚姻更加充实。事实上,新婚夫妻所能送给对方最宝贵的礼物,就是与他们的父母处理好关系。

大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扮演好几个角色:子女、夫妻、父母、祖父母,等等。这些角色有两种含义:一是描述彼此间的关系;二在人生的每一阶段,扮演这些角色。曾有两个妇人来求助于我,年轻一点的是叫任静,是这个家的女主人。她带着75岁的老母亲一起来。当她介绍这位孩子们的祖母时,我握着她的手,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她楞楞地看着一阵子,才小声地回答说:“健雅。”一个像青年人的名字。我接着说:“你好!健雅。”就在那时,她哭了,她说:“这是我20多年来第一次听到别人叫我这个名字。真是亲切!”

直呼其名唤醒了任静和她的家人,让她们第一次体认到家人的亲情多么重要。我提倡在角色上加上一些新的涵意,而非人们生活周期里那个固定刻板的角色。角色是一种描述,为什么非得要求丈夫、妻子、妈妈、爸爸、祖父、祖母、子女等都仅仅按照他们各自的角色去生活,而抹杀了他们作为人的本来面貌去生活呢?

可悲的是,家庭的人际关系总是限于“角色”上的认同,并以此确定长幼排序:父母是长辈,孩子是小辈,祖父母又是孩子长辈的长辈。是长辈的,就要俨然一付长辈的模样,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时时处处时时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长辈的,就不能越“长辈”雷池一步;是孩子的,就要俨然一个俯首听命、为命是从的样子。他们必需具备两付面孔:在孩子面前,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真好像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在大人(包括老师、父亲等)面前,他们必需是一个失去了个性、磨掉了棱角的小绵羊,他们装得很听话,是一个好学生、好孩子。这一论资排辈式的角色互动和认识实质是人际的疏离和陌生。

如果每个个人都以自身角色来参与家庭人际互动的话,那么,想像一下家庭将会是怎样的状况。由于一种固定“角色”约束使然,年轻人在家人的眼中被看成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人;中年人被认定为已成熟到足以承担家中的一切;老年人则被看成是太老化,甚至有点“老年痴呆症”!如果你一直被人以“太年轻了,什么事都做不成”的定势模式看待,你又如何准备在日后真正担负起一切呢?一旦你老了,你不断地被别人告知:你太老了,已不可能你又如何体会“夕阳无限好”的黄昏美景呢?你又如何能发展出“老骥伏励,老当益壮”的自我价值观呢?

大家庭规制和传统

规则和传统有可能成为问题大家庭的根源之一。如上所述,好的规制可以激发一个家庭;但僵化的规制则会限制甚至扼杀一个家庭。规制虽然不是家庭内以白底黑字成文的形式加以规定的,但却是多少年来延续下来的约定俗成,是为维护家庭需要家人必须共同遵守的。这些规制在当时曾经是为家人需要而设的,当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个人需要的改变,家庭规制却一直承传不变,成了亘古不变的老黄历。比如,大家庭中有这样一种规制,即逢年过节全家人必须聚聚一堂。虽然这种规制从未有过明文规定,可家庭内成员都默默地遵守着,没有人能够例外。大家庭这一从祖先就已延续下来的规制,已与变迁时代的社会定势模式产生了大碰撞:孩子辈被大家庭规制为逢年过节应和父母在一起,这是一种任务,是一种孝敬,也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年轻人却力图打破这种束缚人的大家庭规制,在学习、工作忙碌了一年或一段时期后,希望能借逢年过节的机会和男女朋友出外旅游玩乐。想归想,大家庭规制最终还是战胜了年轻人的新思维,后者不情愿情绪可见一斑。

父母希望能与年轻夫妇在一起自然无可厚非,但年轻人喜欢二人单独相处也在情理之中。年轻人如果必须事事因应大家庭的规制,而被迫放弃自身的人生自由,那么即便每个假日他们都必需要和父母聚在一起,也会因规制的极大限制而感严重挫败,享受不到任何与父母聚在一起的快乐。

我们采访中有一对夫妇,每周末下午都必须回到父母家住,他们深深知道,如果他们不回去的话,父母必定会大为伤心。为此,每逢假日,他们便穷于奔命穿梭与婆家、娘家和自己家之间。为了大家庭的宁事息人,他们宁愿忍辱负重。

我们经常听人说:“自己活得很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不能彼此自主和互尊互信。如果长辈常发出“你是我的孩子,你理应照顾我。我是如此脆弱,以至于我什么事也不会做”的叹息而希望从孩子身上予取予求;年轻人常认为“您是我的父母,所以我应该照顾、帮助您”,迁就而无奈地担负起所有不切实际的“责任”,这种缘起“角色”的“给取”态度和行为并非始建于平等人的立场之上。其结果当然是双方都不感乐意。

究竟如何帮助老年人,是一个重要课题。的确,由于许多老年人年迈体弱,需要子女照顾和帮助。但子女的帮助和老年人的需求是一种彼此配合得当、给取平等的关系。无论是长辈还是小辈,都应学习互相尊重彼此自主和给取:身为父母者,既要肯定自身价值、自身关心和需要,也要体认子女的价值和需要;身为子女者亦然。这样一来,父母-子女才能建立起真正良性循环的家庭人际关系链,他们才能共享家庭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同类推荐
  • 婚姻持久法则

    婚姻持久法则

    本书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婚姻的本质,并以此为出发点,阐述了如何让婚姻更加持久的法则。
  • 家庭第一:全世界美满家庭都在坚守的幸福法则

    家庭第一:全世界美满家庭都在坚守的幸福法则

    针对现代人对家庭忽视的现象,专为25至40岁的城市主流人群量身打造的。它的问世就是要提醒那些工作狂们,应该多抽出点时间来关注自己的家庭、建设自己的家庭!
  • 千姿百态做老婆

    千姿百态做老婆

    什么样的女人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老婆,只要丈夫爱她,当她是宝,看她什么都好,她就是好老婆。女人们不要拿自己的老公去和别人比较,因为好男人很多,你只能找一个丈夫。你喜欢,他就是最好的。丈夫找的对,你这个老婆就当的对。
  • 婚姻如此平淡,我们要懂得浪漫

    婚姻如此平淡,我们要懂得浪漫

    当婚姻步入“七年之痒,八年之痛”,如何还能保住“九年之情”?当“倦怠期”不可避免地强势来临,怎样才能在平淡中重拾激情?当“柴米油盐”早已取代“鲜花热吻”,现实问题是否还能浪漫解决?当钱、性、家务、婆媳关系、孩子问题日渐嚣张,我们还能幸福多久?恋爱时的浪漫是在梦幻中,婚姻里的浪漫是在现实里。随着婚姻生活的延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平淡倦怠,甚至出现种种危机:爱情消失、第三者插足、婆媳矛盾等。是什么原因让婚姻变得如此平淡?怎样才能让婚姻生活保持浪漫?
  • 从执手到白首:达抵幸福婚姻的身心灵修炼

    从执手到白首:达抵幸福婚姻的身心灵修炼

    本书作者在从事婚姻情感教练技术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这样一本诚实的书,探讨、检视了形形色色的婚姻类型,分享着婚姻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以睿智的思维、生动的语言剖析男女相处之道,为红尘中执手共舞的人们端上一盅盅心灵鸡汤。
热门推荐
  • 金牌助理

    金牌助理

    大明星休息的间隙,看了一眼蹲在自己面前为自己系鞋带的小助理,问了一句:你跟着我多久了?小助理老老实实回了句:到这个月底就整1年了。大明星轻嗯了一声:从明天开始,你就跟了我吧!小助理心里暗喜,自己升职了?大明星走了几步,突然伸出手来。小助理有些慌了,几个意思?大明星翻了个白眼,牵起了小助理的手。
  • 邪魅校草的拽女友

    邪魅校草的拽女友

    “哎!你要干嘛?”“你说我要干嘛?”韩冥翎邪魅的笑,把沐晨曦逼到了墙角。“唔。。”韩冥翎吻了她。“呜~”她的初吻被夺走了。她居然和他订了娃娃亲,造孽呀!。。。。。。
  • 初平记

    初平记

    褚灵韵是个很淡定的人,就算在自己的婚事上,也只是看了桑公子一眼,就说了一句“容貌尚可,温润沉稳,可”,只是某人千里单骑抛功弃名赶来阻挠婚事所谓何事?“在下孙湜,年三误食,年五落水,年七遇疫,年十三遇刺,年十七而征战,从未觉得惊恐难过。只听闻姑娘将要论婚,便寝食难安,觉五脏俱焚,感刻骨铭心之痛,千里单骑,虽疲犹乐,只因心系姑娘……”
  • 妖孽相爷的榜眼妻

    妖孽相爷的榜眼妻

    第一次见面,她扬言要拿下他,却在第二次相遇时被妖孽的他用强拿下。她咬牙切齿地伺机报复!再次见面,他在琼林宴上请求皇帝赐婚,她在第二天某个深山老林的寺庙前邪肆地笑着跟他说:“杀人灭口的事儿,本小姐不屑!但是,可以更狠一点儿!想跟我玩,准备好红事变白事吧!”
  • 创世之二世缘

    创世之二世缘

    天下最强者,背叛原来组织,建立新组织,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 穿越之极品母子

    穿越之极品母子

    一场意外导致身亡,不料穿越到陈朝,穿就穿嘛!但是不会那么倒霉吧,该死的刚穿过来就被下药了,全是好热。。。。。。五年后宝贝5岁了,自从懂事后就问我爹爹是谁,我恩了很久说“我也不知道,当时我也没看清楚啊!宝贝你能不那么懂事行不行啊,你让娘亲怎么自容啊!”儿子说道“我怕我们两个会饿死啊!真不知道你怎么有勇气生下我”我“。。。。。。。
  • 微爱纪

    微爱纪

    青春年少总有讲不完的小心事说不完的小情话我们遇上一些人,相识,相交,却未必有缘份相爱每份感情,都未必会有美好的落幕每份爱慕,也未必会有幸福的开始但我们一起经历,感受过它的美好这便已经足够老去暮年,回忆起这一切感觉如冬日的阳光温暖而又惆怅……
  • 穿越之杀手妃子不好惹

    穿越之杀手妃子不好惹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一级杀手,在一次朋友的背叛中,离奇地穿越架空,这一穿越竟穿到了刚出生的小娃身上。一出生就注定倾国倾城,她得到了所有人的爱,却始终不能让她冰冻的心融化。直至他出现,,,,
  • 剑祖之残雪夕阳

    剑祖之残雪夕阳

    “雪虽美,可惜是残雪,烈日虽耀可惜终有黄昏夕阳,虽然在当今天下无人躲过你一剑,可是这天下人,你该当如何,圣上懂你却要杀你,我也懂你,可是我能做的,就是在你的怀里安安静静的死去。”怀中的人儿已去,他的面前站着的是当今的皇帝,四周城墙之上站满了弓箭手,黄金甲胄千万兵马将其围的水泄不通,他又该如何??.............
  • 穿越之一世长安

    穿越之一世长安

    林暮雪自认平时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可这个系统却偏偏选中她去体验女配的人生。虽然牵手美男什么的听起来还不错,可她并不想要那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