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0200000003

第3章 女士提包

六月十四日,星期五,上午九点三十分。

检察官和希兹走近班森的尸体旁。

“你看,”希兹指出,“班森被人从正面射中,力道之强致使子弹贯穿脑部后仍能射入壁板。”他指出靠近走道窗边的位置,“我们已经找到弹壳,正在检查弹头。”

他转向海契杜恩。

“如何,队长?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吗?”

海契杜恩缓慢抬起头来,眯着眼皱着眉头看着希兹,以不快不慢的口吻肯定地说:“是点四五口径,军用子弹——柯尔特自动手枪。”

“能测出来枪口和班森之间的射程吗?”马克汉问。

“报告长官,”海契杜恩用波澜不惊的声音回答,“大约五六尺。”

希兹吸了一口气。

“如果队长这么说,那一定错不了。”他对马克汉说,“你是知道的,长官,一般而言,小于点四四或点四五口径的子弹无法如此致命。像打穿一块乳酪那样,这颗军用钢制子弹射穿颅骨并且直接嵌入壁板,只能是近距离发射。此外,死者脸上没有其他的伤痕,队长的推断应该是正确的。”

这时我们听见大门开启又再度关闭,法医艾默纽·德瑞摩斯和他的助手来到现场,他和马克汉、欧布莱恩握手,并和善地对希兹招了招手。

“非常抱歉,我来迟了。”他道歉。

他满脸皱纹、显得有些神经质,看起来像个房地产经纪人。

“有没有什么发现?”他望着椅子上的尸体问。

“这只能由你来告诉我们了,医生。”希兹回答。

德瑞摩斯以专业的姿态走近尸体,先仔细观察死者的脸——我猜他是在看有没有残留的火药的痕迹——然后检查前额和后脑的伤口,接着他举起死者的手臂掰动手指;并将班森尸体的头部微微移向另一边。他转过身来问希兹:“我能不能将他移到长沙发上呢?”

希兹以询问的表情望向马克汉:“行吗,长官?”

马克汉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后,希兹叫来两个人将尸体移到了长沙发上。因为肌肉已经僵硬,尸体仍保持坐姿,直到德瑞摩斯医生和他的助手设法将四肢伸直,才把死者身上的衣物全部脱掉,法医仔细检视有没有其他伤口,尤其是死者的手臂部分。他摊开死者的手掌,仔细检查他的掌心,末了他起身,拿出一条花色丝质手帕擦了擦双手。

“很显然,子弹从左前额射入,”他宣称,“一直穿过头壳,从左后枕骨穿出,子弹应该已经被你们找到了,对吧?他被枪击中那一刹那仍是清醒的,他是立即毙命,或许他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击中了他。我估计他死亡的时间大约在八小时前,也许会更久一点。”

“可不可以这样说,是在十二点三十分?”希兹问道。

法医看了看手表。

“行……还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人作出回应,一阵缄默后,总探长开始说话。

“我们希望今天能有一份正式的验尸报告。”

“没问题,”法医回答,将检验手提箱关上交给他的助手,“但尸体必须尽快运到停尸间。”

大家彼此握手致意后,他就匆匆离开了。

希兹对着当我们进来时站在长桌旁的探员说:

“波克,打个电话要总局派人来将尸体搬走——叫他们尽量快点,你先回办公室等我。”

波克行个礼后就离开了。

希兹对检查前面两扇铁窗的探员说:“栏杆检查的结果如何?”

“完全没机会的,探长,”其中一人回答,“两扇窗的栏杆都像监牢的一样坚固,凶手没有从窗户爬进来的机会。”

“不错,”希兹告诉他,“你们现在可以和波克一起回去了。”

他们走后,那位身着整洁蓝色哔叽服头戴德贝礼帽一直在察看壁炉的男士,将两根烟蒂放在了桌子上。

“这是我在壁炉的木头堆旁找到的,巡官,”他冷冷地说:“里面没其他东西了。”

“可以了,”希兹不高兴地看了一眼那两根烟蒂,“这里也不需要你了,等一下办公室见。”

海契杜恩沉重地走上前来。

“我想我也得走吧,不过我想这个弹头还是暂时由我保管吧,上面还有一些疑点值得研究。你现在应该是用不着,对吗,巡官?”

希兹勉强一笑,“我要它做什么,队长,你留着吧,但是千万别弄丢了。”

“我绝对不会弄丢的。”海契杜恩保证,头也不回地迈着步子蹒跚离去,像极了一只巨型的两栖动物。

万斯和我站在门边,他紧紧跟着海契杜恩到走廊上,两人低声交谈了几分钟。万斯显然私下问了几个问题,我没有办法听见全部内容,但是有些字眼比如——“弹道”“射击的角度”“枪弹的速度”“偏斜度”“冲击力”等仍然钻入我的耳里,我不禁怀疑为什么他要问这些怪异的问题。

听后万斯感谢着海契杜恩的解说,就在这时,欧布莱恩也走进走廊。

“这就开始学习了?”他微笑着,以施舍者的态度询问万斯,还没等到万斯的回答他又继续说,“走吧,队长,我送你进城。”

马克汉听见了连忙问:“能载汀威迪一程吗,总探长?”

“应该还有位子,马克汉先生。”

他们三人离开了现场。

现在现场就只有万斯、我、检察官和希兹四人了,我们各自找个地方坐下,万斯坐在餐厅前的一张椅子上,那个位置刚好面对着班森被杀害时的座椅。

万斯刚踏进凶宅,我就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他走进室内的第一个动作是调整他的单眼镜——那是他产生高度兴趣时的一个习惯性动作。万斯两眼有视差,右眼一百二十度散光,左眼视力正常。每当他留意一件事并希望能尽快进入情况时,他一定会戴上单眼镜。其实就算除去眼镜,他一样看得见。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心理作用,视觉上的清晰可以帮助他思路上的清晰。

起先他漫不经心地浏览周围,但当希兹对他表现瞧不起的态度之后,他的脸上就出现了一股嘲弄的表情。问了助理检察官汀威迪几个问题之后,他便开始漫无目的地在室内闲逛,有时看看这里,有时研究一下家具,或者弯下腰来看一下壁板上的弹孔,还跑到大门前后看了看甬道。

唯一能引起他兴趣的便是尸体本身,他站在尸体前观察了很久,研究它,甚至伸直手臂弯过来研究班森死时原本握书的姿势,其中最吸引他的是死者交叠双腿的坐姿。他站在尸体前面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取下单眼镜放回大衣口袋里,走到窗前,与我和汀威迪站在一起,冷眼看着希兹和其他探员工作,直到最后海契杜恩队长离去。

我们四人坐着的时候,门口出现了一位探员。

“有一位自称隶属当地分局的男士要求和负责此案的警官会面,让他进来吗?”

希兹点了头,很快地,一位魁梧的、面孔红润身穿便服的爱尔兰人来到我们面前,他对着希兹行了一个礼,当他认出检察官时,便转身对着马克汉作起报告来。

“我是麦克劳夫兰,隶属于西四十七街分局,昨天晚上我负责巡逻此区。午夜时分,我看到一辆灰色凯迪拉克轿车停在屋前——我注意它是因为看到许多钓具从车后方伸出来,而且所有车灯大开。今天早上,得知谋杀案的消息后,我向分局长官报告了汽车的事,是他要我过来将这个信息告诉你们的。”

“非常好!”马克汉评论着说,点头示意希兹接待他。

“或许事有凑巧,”希兹怀疑地说道,“那辆汽车停了多长时间呢?”

“最少半个小时,十二点以前就停在这里,等我十二点三十分再回到这里时,它依然在。但我巡逻再回来时,它已经不见了。”

“你有没有看见什么人坐在车里?或附近见到疑似车主的人?”

“没有,长官,其他的我什么也没见到。”

希兹又问了一些相关的问题,因为无法得知任何新的线索,就让他走了。

“汽车这件事绝对是个放风给记者的好素材。”希兹欢快地指出。

当麦克劳夫兰在作报告时,万斯显得很想睡觉的样子,我怀疑他只听进了前面几个字,现在他站起身来打了一个大哈欠轻轻地飘荡到中间的长桌旁,拇指和食指夹起壁炉里找到的烟蒂仔细观察,然后撕开烟纸,轻轻地嗅着那点烟丝。

希兹一直愤怒地看着万斯的一举一动,忽然间倾着身子厉声问道:“你这是在做什么?”

万斯被吓了一下,但仍然有礼貌地扬起眉毛说:“闻闻烟草的味道罢了,”他以礼贤下士的口吻回答,“味道淡淡的,不过却十分精致。”

希兹两边脸上的肌肉因愤怒而微微颤抖:“你最好把它放下来,老兄。”他上下打量万斯,用讥诮的口吻问道:“你很懂烟草吗?”

“噢,我并不懂,”万斯以好听的音调回答,“我的兴趣是研究埃及托勒密王朝圣甲虫上的象形文字。”

马克汉巧妙地介入他们之间的针尖对麦芒。

“那你实在不能动这屋里的任何东西,万斯。尤其在目前这种情况之下,或许这些烟蒂将是非常重要的证物。”

“证物?”万斯高兴地重复,“天哪!真的吗?太让人不能相信了。”

马克汉不理他,希兹气得浑身发颤,但不再发表任何评论,甚至逼着自己挤出一个微笑,他似乎觉得自己对检察官的朋友有些冲撞了。虽然这位朋友理应受到批评。

希兹并非刻意讨好他的上司,他深知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扑在指派的任务上,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政治前景,他这种凛然正气的个性深得长官的喜爱。

他健硕高大,却也灵活敏捷,像极了一个训练有素的拳手。他的蓝眼珠冷静异常,洞悉着一切事物,鼻子很小巧,下颚宽阔呈椭圆形,双唇坚毅并紧抿。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是在他竖起来的短发里找不到一点白发。他的声音具有侵略性,但很少大声说话;从个人特质和外表形象来看,他都是一副标准警探的模样。那天早上我坐在那里观察他,虽然我们的行动一再地遭到他的限制,我亦无法抑制自己对他的赞赏。

“事情的详细经过到底怎样,巡官?”马克汉问,“汀威迪只说了一些而已。”

希兹清了一下喉咙。

“消息在早上大约七点钟的时候传到我们这里,班森的管家普拉兹太太打电话到警局报案说班森被击身亡,要求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前来。这个消息立刻就传到了总局,当时我不在现场,值班的波克和艾米力报告莫朗督察之后便立刻赶到现场,当地分局的警员已经在做例行采证工作,莫朗督察看过周围的情况后在电话里要我速速前来。我到的时候,当地警员已经全都走了,三位刑事组探员加入波克和艾米力,莫朗督察又叫来了海契杜恩队长——他觉得这件案子大到足以惊动队长——队长和你们前后脚到达这里。汀威迪紧跟着莫朗之后抵达,之后他就向你打电话了。欧布莱恩总探长比我早到现场。我到了后立即审问普拉兹太太,你们来的时候,我的手下正在搜寻整个现场。”

“普拉兹太太现在在哪里?”马克汉问。

“在楼上,一位当地警员陪着她,她的住处在这里。”

“你为何明显地指出十二点三十分这个时间呢?”

“普拉兹说她在十二点三十分曾听见巨响,我想这应该是枪声,现在证实了是枪声——它还成为许多事的证据。”

“我认为我们应该再问一下普拉兹太太,”马克汉建议,“不过前提是,你有没有发现新的可疑物件?”

希兹犹豫了一下,从大衣口袋中掏出一双白色长手套和一个女士提包,他把东西放在检察官前面的桌子上。

“仅仅是这些,”他说,“一位当地警员在壁炉架上发现的。”

快速地检查手套之后,马克汉把提包里的物件统统倒在了桌子上。我走上前去看,万斯却悠闲自得地坐在椅子上吸烟。

手提包是金色网状的,扣绊上镶着小粒的蓝宝石。手提包的容量不大,是女士在晚宴上用的那种。马克汉检查手袋里的东西:一小瓶香水、一个景泰蓝小化妆盒、一个扁扁的烟盒、一支小巧的镶嵌琥珀的滤嘴、一管金色口红、一小块法式绣花麻纱手绢,上面有三个缩写字母“M。ST。C”,和一把钥匙。

“这就是很好的线索嘛,”马克汉指着手帕说,“你肯定仔细检查过这些物件了,巡官?”

希兹点点头:“是,这个提包应该隶属于昨天晚上与班森一起外出的女人。班森的管家跟我说,班森昨晚有约会,还穿了正式场合的服装,但是她却没有听见他回家的声音。不论怎么样,我们应该能够很容易地找到这位‘M。ST。C’女士。”

马克汉再次拿起烟盒观察,他反过烟盒时,烟草的碎屑撒了一桌子。

希兹忽然站了起来。

“有可能那些烟蒂来自这个烟盒,”他捡起原先的烟蒂仔仔细细地看,“是的,这是女士所抽的烟,她使用滤嘴吸的这烟。”

“原谅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探长,”万斯慢悠悠地说,“我应该原谅我这么的。香烟尾端金色滤嘴的部分有口唇的痕迹,虽然不太容易被发现。”

希兹猛地看向万斯,他吃惊得来不及有任何不满的反应,再一次仔细检查烟蒂后他对万斯说:“或许你能够从这些烟草碎屑上告诉我们,这些烟是否出自这个烟盒?”语气野蛮带着嘲讽。

“有些人永远学不会。”万斯惫懒地回答。

他轻轻敲打那个烟盒,然后仔细看看内部,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爬上他的唇角,他伸指进到盒内,捏出一根细香烟,看起来它应该嵌在烟盒的底层。

“我灵敏的嗅觉现在无用武之地了,”他说,“瞎子都知道这两根烟完全一样,是吗,巡官?”

希兹不觉笑得露出牙齿。“把它给我吧,马克汉先生。”小心谨慎地将香烟和烟蒂一并装进信封内封上了。

“你现在知道这些烟蒂太重要了吧,万斯?”马克汉问。

“我还是不明白,”万斯回答,“这些烟蒂能有什么作用?你又不能去抽。”

“这是证据,我的朋友,”马克汉耐着性子解释,“证明提包的主人昨晚与班森一起回到这里,并且停留了能抽两根烟的时间。”

万斯故作吃惊地挑高眉毛:“真的吗?太不可思议了。”

“现在只要找到这个人。”希兹接口道。

“不管怎么说,这应该是一个褐发的女人——如果这个事实可以帮助你早些找到她,”万斯说,“虽然我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你为何要去找那位女士?我实在不懂。”

“你怎么知道她是褐发?”马克汉问。

“如果她不是,”万斯一屁股坐回椅子上,“那么她应该请美容专家教导她正确的化妆常识。因为她用的粉和深色口红,根本就不可能适合于金发女子。”

“你这个说法很有道理,我赞同,”马克汉笑着说,告诉希兹,“我想我们应该开始着手找这位褐发女士了,巡官。”

“我完全同意。”希兹诙谐地说,我相信此时他已完全不计较万斯撕毁烟蒂的行为。

同类推荐
  • 白雪乌鸦

    白雪乌鸦

    1910年冬至1911年春,哈尔滨爆发鼠疫,死亡数万人。《白雪乌鸦》就是根据这段史实创作的。作者以富于地域风情的笔调,讲述鼠疫流行时发生在哈尔滨平民百姓中间的种种故事,表达普通人在灾难中的生活常态和难以抗拒的惨烈的命运。根据真实历史人物塑造的华侨医生伍连德和官员于驷兴,虽然未施重墨,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白雪乌鸦》体现了作者既往的创作风格,不张不扬,一点一滴地把人物、故事和风情“晕染”出来,给读者留下绵长的回味。
  • 不能说话的十二岁

    不能说话的十二岁

    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一个月不说一句话可能吗?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一个月不说一句话为什么?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一个月不说一句话是不是一种计谋?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一个月不说一句话是不是一种酷刑?千奇百怪的一遭遇,生死攸关的考验,战争对人性的挤压,厄运对生存的挑战……一切尽在本书之中。艰难困苦陪伴青春岁月,理想之光照亮少年之心。
  • 寻找胡福

    寻找胡福

    胡福的时代是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时代,唐娴就生活在这个时代。由于胡福总是沿着“玄林”后面的小径为小村的人们带去福音,人们非常敬畏他,据说大凡在这个世界上祈福未来的人都是由他带到一个美妙的世界中去的。然而,随着那条小径的消失,原来熟悉而神秘的胡福在唐娴的眼前消失了,是他带走了唐娴家所有的亲人,于是,她决心寻找到丢失的胡福。在寻找胡福的日子里她遇到了厄休拉,得知她也在寻找胡福,她们自认为寻找的是同一个使者,于是踏上了一条充斥着荒唐变故的道路。在路上,她们遇到了自认为是胡福的人,胡福的马车带着她们去寻找由追寻幸福而丢失的故乡,然而,故乡在哪儿?故事的核心意在唤醒人们在寻求发展的惯性下我们丢失了什么?
  • 白宫追杀令

    白宫追杀令

    美国总统竞选正在进行中,当选连任呼声最高的现任总统却卷入了桃色谋杀案,虽然他的团队很快地重新布置了现场,毁灭了证据,但这一切都被藏在密室里的卢瑟看在眼中,并伺机盗走了一把染血的拆信刀……这对总统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而且被害者的丈夫沙利文是世界级富豪,还是总统的最大支持者。总统试图湮没真相,他把自己的权力运用到了极致,甚至不惜发出白宫追杀令,制造一个又一个的谋杀案……卢瑟处在警察、杀手、白宫特勤处的重重包围之中,但即使是绝对的权力,也不能肆意夺走任何人的生存权。“该死的杂种!我来了!”——他决定做死者的复仇天使,挑战这个国家的最高掌权者……
  • 海瑞官场笔记

    海瑞官场笔记

    嘉靖三十二年(1553),高考落榜的海瑞来到福建南平县担任教育局局长,从此步入仕途。初入官场,海瑞一没钱,二没人脉,三没背景,四没资源,甚至连张文凭都没有,但就是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年轻人,短短五年时间名扬天下,成了威名显赫的海青天。嘉靖在位时,他荣升国家财政司长;嘉靖驾崩后,海瑞深得隆庆皇帝的信任,仕途再次攀上高峰。本书讲述海瑞当官初期,从一个没钱、没人脉、没背景、没资源、一穷二白的高考落榜生,到深得百姓喜爱、皇帝信任、官运亨通的“海青天”的人生经历。其正直的个人操守,不卑躬屈膝、不献媚逢迎的做官姿态深得世人称赞,亦成为历代公务员学习和效仿的榜样!然而,再正直的个人操守,若没有圆润的技巧和智慧,终究无法在当今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正如毛泽东说:“如果真出了海瑞,我也受不了!”《海瑞官场笔记》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海瑞:他刚直不阿的方形性格下,其实隐藏着诸多圆润的技巧和智慧。只是我们一味地放大他的“正直”,忽略了正直背后的“圆润”,本书将第一次剥开近五百年来一直被误读的海瑞——方形性格下的圆形智慧。 【本书出版方只授权部分章节供您免费阅读,请购买正版实体书阅读全部内容】
热门推荐
  • 再嫁,腹黑老公

    再嫁,腹黑老公

    三年婚姻,见面次数不超过五次。他有他的老婆,而她有的只有他和她的结婚证。他不爱她,而她对他的爱也在三年时光里消失不在。
  • 天武绝龙

    天武绝龙

    掌握圣器,获得传承,修得逆天之术。成为一代君王
  • 第一庶后

    第一庶后

    她是侯府庶女,母亲出逃,生于山林,终回京城,受尽白眼与嘲笑,陷害与侮辱。她一笑而过,本不愿入纷争,平平顺顺度过一生,奈何世不容她,幼妹欺,嫡母害。她只能步步为营,将失去的夺回,受过的,一一加倍还去。他是皇朝王爷,即使处于在皇权斗争漩涡之中依旧从容,隐忍淡静,敛计于心,杯酌间倾覆天下,谈笑处算尽人心。强强联手,夺的是谁的皇位,覆的又是怎样的天下。天星落,鸾凤起,一场保护,一次动心,一个计谋,一盘棋局。纵横黑白,无由杀伐。原来,他们不过都是棋子。
  • 枪神纪之最佳拍档

    枪神纪之最佳拍档

    “为了哥哥,我豁出去了。”因为没有钱为哥哥付治疗白血病的医疗费。艾琳只好将自己卖掉。诶?!这个买下自己的人好帅啊。但是为什么会感到危险的气息。上帝啊他居然不是人类,他是吸血鬼。这下掉进狼窝了。救命啊!当冷面萝莉碰到了腹黑血族会发生怎样的禁断之爱。他们又会成为怎样的组合。敬请期待极黑之塔工作室FK·星爵新作大家多多打赏哦。
  • 爱恨是非

    爱恨是非

    一个平凡的女孩,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才知道了自己的可贵,可自己已经不在人事
  • 剑昭然

    剑昭然

    家族灭,红颜散,生存之路,何始何终?丹田碎,经脉毁,武修之路,何去何从?皇权帝制,生杀予夺,平民之殇,谁愤谁解。天道宿命,生离死别,草芥之悲,谁体谁怜。只身踏上武修之路,不为逆天改命,不为王道皇权,为的是那一句红颜无悔。兄弟之谊守望相助,击碎权钱利色,弑杀至高无上,为的是那一句同甘共苦。
  • 狂武战帝

    狂武战帝

    紫霄大陆,强者如林,天才辈出。少年秦浩,战族后裔,身怀无上血脉,自此一飞冲天,逆袭天下。
  • 少年巨星

    少年巨星

    写三个平凡的小小少年从普通学生成长为一代巨星的历程。他们得到一个女学霸的帮助,对抗黑粉,最终站上自己的大舞台。
  • 太空生存计划

    太空生存计划

    一个人类驾驶着宇宙飞船,突然遇到了黑洞,穿梭到另一个宇宙,现在他开始在宇宙中生活究竟他该在这儿如何度过?
  • 凶猛海盗甜娇妻

    凶猛海盗甜娇妻

    神马?暗恋多年的老师,竟然是横行索马里的海盗?而且,还带着她一路去浪!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