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指在城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支持、帮助和指导下,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合理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开展各种利民、便民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完善的社区服务不仅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也是城市赖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在美国,许多美国居民都喜欢居住在小城镇,除了小城镇的空气清新、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没有大城巿的喧嚣,税收低,费用低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城镇的犯罪率低,社会秩序较好,尤其是社区服务搞得好。美国社区组织订立的社区规则很细、很严,其中包括垃圾要及时处理,整齐堆放,草坪的草要及时修剪等;社区中有许多人都热心于各类公益活动,他们认为为社区服务是一种义务、是为他人献一份爱心,社区组织将志愿工作者为社区服务的时间记录在案,积累个人信誉,这样使大人、小孩都乐意参加。
我国的社区服务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城巿化建设的推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为了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国家民政部于1986年首先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1987年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社区工作会议,将社区服务工作推向了全国,初步形成了推广与实施的操作程序,即“试点起步、完善机构、建立队伍、规划入手、理顺关系、立足民政、兴建设施、抓好管理、面向社会”;两年以后的杭州会议,进一步总结了社区服务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明确了当时与以后一个时期发展社区服务的指导思想,即“讲究实效、稳步发展、统筹规划、形成体系”;2007年,国家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已经步入了有序的制度化的发展渠道。
二、社区服务的特点
与其他的经营性服务、社区福利政策或西方国家的社区照顾相比,我国的社区服务具有以下特点。
(一)情感性和思想性相结合
与其他的商业服务不同的是,社区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富有情感性的服务工作,无论是家教服务、病人护理、家政服务、养老服务,还是学生就餐、再就业服务、商品配送等,都是一种比较繁琐、需要感情沟通和双向互动的服务活动,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关系,这就要求社区服务工作者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富有同情心和感染力。再有,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各地在开展社区服务的过程中,都比较注重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各项服务活动中,从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思想道德入手,来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增强居民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为搞好社区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
(二)群众性和组织性相结合
社区服务是面向广大群众的,是城市居民的互助服务、自我服务,因此它是一项群众性的服务活动,能够令广大群众从中受益。社区服务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社区内的全体居民共同参与,才能很好地开展起来。同时,我国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倡导、支持和帮助下,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的,主要是依靠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这样一些社区基层组织来开展的。这就从组织上为社区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尤其是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可以对辖区内各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协调,充分、合理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来开展社区服务,形成“政府出面、民政牵头、各部门配合”的组织运行机制,使社区服务得到全方位地开展。
(三)区域性和功能性相结合
我国社区服务的范围主要集中于本社区,服务对象主要是居住在本社区内的居民,因而具有区域性的特点。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加强,社区服务已逐渐由区域性服务向区域性与功能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除了为社区内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以外,对社区内所有需要服务的群体都提供服务,体现了“面向社会、立足民政”和“奉献人民、服务社区”的宗旨,这与西方国家实行的只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等需要特殊照顾的人提供服务的那种社区照顾不尽相同。此外,社区服务除了利用社区内的一切资源为社区内的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以外,同时还对社区外的人们提供帮助与服务,服务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
(四)福利性和经营性相结合
社区服务与和一般的商业服务都是社会服务,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第一,从服务对象来说,社区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尤其是面向社区的老、弱、残、病等民政对象;而商业服务的对象则是全体社会成员。第二,从服务目的来说,社区服务以福利服务为主,不以赢利为主要的目的;而商业服务则完全是为了赢利。第三,从行业性质来说,社区服务属于社会化的福利事业,政府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进行扶持;而商业服务则作为第三产业,完全由市场竞争来决定。第四,从服务效果来说,社区服务以社会效益为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而商业服务则以经济效益为主,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社区服务具有福利性与经营性的双重特点,并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项目,采取无偿、有偿、低偿等几种不同的服务方式。对于社区的特殊群体与民政对象,提供福利服务,采取无偿或者低偿的方式;对于一般居民和社会对象,则提供经营性服务,采取低偿和有偿的方式。社区服务其着力点是就地解决社区居民的生活问题,提供福利服务,强调社会效益。但是,为了使社区服务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适当考虑其经济效益,使其逐步由福利服务型向社会服务型和福利服务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假如没有经济效益,社区服务就难以持续发展;而如果没有社会效益,社区服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三、社区服务的功能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社区服务在我国许多城市中蓬勃兴起,成效显著,并且发展迅速。无论是在为国分忧、为民解愁方面,还是在促进社区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都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发展与完善社区服务,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支持改革,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作用。总的来说,社区服务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一)密切党群关系和净化社会风气
近些年,一些城市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比较紧张,社会风气也不太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有很多,开展社区服务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社区服务不仅可以解百家愁、暖万人心,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还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社区服务提倡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可以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改善人际关系,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通过开展社区服务,还有助于缩小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二)方便居民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迫切需要实现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因实行计划生育,我国的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核心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的自我服务功能弱化,迫切需要社会来加以弥补;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呈多元化的趋势,使居民对养老、保健、娱乐、家务、托幼、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服务需求急剧增长,迫切需要社会提供更多周到、细致的服务。开展社区服务,在社区内建立和完善各种利民、便民的服务网点,为居民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系列化服务,解决那些“政府无力办、居民急需办、单位不愿办”的事情,想群众所想,排忧解难,济困扶危,不但能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解决居民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方便居民的生活,还能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增加他们的闲暇时间,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扩大就业渠道和推动经济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下岗和失业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社区服务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门类繁多,它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用来安置失业、下岗人员及闲置劳动力,对于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四)优化社区环境和促进社会和谐
城市居民比较轻感情、重理性,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往往缺乏关心与了解,即便是对面而居,“鸡犬之声相闻”,也常常会“老死不相往来”,很少进行交流和沟通,人际关系显得比较冷漠。而开展各种有效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说是医治这一现代“城市病”的一剂良药。它使许多社会问题与矛盾在基层得到解决,对维护社会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社区服务还可以减轻现代社会生活给人们所带来的种种压力,调节社区内的人际关系。特别是社区服务所创造的那种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睦邻相助、扶弱助残、敬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以及它处处闪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无不对社区居民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培养、文明礼貌风气的形成、社会公德的弘扬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社区服务,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融洽社区人际关系,使人们之间的友爱和亲情在社区服务中得到升华,婆媳之间、夫妻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能够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推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五)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的速度加快,特别是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人口密度本来就高的城市社区,迫切要求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并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开展社区服务,不但能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激发蕴藏在社会中的巨大的服务能量,而且能够使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包揽一切”和“办社会”的长期束缚中解脱出来,为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打下基础,城市政府的领导能够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及市场监管,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