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8000000026

第26章 西方的研究

既然印度民间文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印度的民间故事对世界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民间文学都发生过影响,那么,它很早就受到世界民俗学者的重视,这是情理中的事。这里仅简要介绍三方面的情况。

欧洲学界对民族学和民俗学的兴趣开始于18世纪中叶。大约100年后,西方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世界著名的学者和一批重要的学术著作。当时的民俗学研究大体可分五大流派:以爱德华·泰勒和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等人为代表的人类学派,以马克斯·缪勒及其助手乔治·威廉·考克斯为代表的宗教语言学派,以弗洛伊德和容格等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以Y。M。索科洛夫等人为代表的社会学派和以提奥多尔·本费为代表的历史语言学派。

在这五大学派的代表人物中,在印度民间文学收集、整理和研究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三个人:缪勒、考克斯和本费。

缪勒主要研究吠陀诗歌,整理出版了《梨俱吠陀》,并提出了“太阳神起源”论,即主张所有吠陀神(不论男女)都起源于太阳神苏利耶。他从宗教学和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梨俱吠陀》,认为印欧颂神诗是由于语言变化而产生的;同样的诗歌在不同地方发现,说明这些地方的民族原本属于同一个族系。

考克斯是缪勒的助手和追随者。1870年,他的代表作《雅利安各民族的神话》(Mythology of Aryan Nations)出版,书中指出:在挪威、意大利、希腊、印度等国流传的民间故事有着根本上的一致性,这说明雅利安民族在分散到欧洲和亚洲各地之前,就已经建立了一个宗教颂神诗的宝库。他对几个希腊神和吠陀神进行比较,证明其同源性。他指出,每一个雅利安民族都有一个庞大的故事宝库,这些宝库在这些民族的历史传说、史诗、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中得到保存。

本费从印度民间故事中探寻世界民间故事的起源。1859年,他整理出版了《五卷书》的德文译本。在译本的序言中,他提出,少量的寓言、大量的仙话和其他故事是从印度走向世界各地的。他还认为,是旅行者和商人通过口头的途径把这些故事传播开来,尤其是公元10世纪之后,伊斯兰世界对印度的了解增加了,印度的传奇故事被翻译介绍到波斯和阿拉伯;印度的民间故事被佛教文学利用,并于公元1世纪起就畅行无阻地传入中国;又以同样的方式传入西藏,并从西藏传入蒙古。他的“印度起源论”虽然经过后世学者们的修正,但他的影响至今存在,人们至少承认有相当一部分故事是起源于印度的。

18世纪中期,英国人战胜法国人,在东南印度和孟加拉地区取得了支配地位。接着,他们又战败马拉塔人,在整个南印度站稳了脚跟。19世纪初期,北印度的莫卧儿王朝已经有名无实,只是在苟延残喘而已。英国人全面统治印度的野心即将化为现实。1857至1859年,英国人终于在镇压了印度民族大起义,把全印度划入大英帝国的版图。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英国人开始了对印度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研究,而对印度民间文学的研究则是其中的一个副产品。当时英国人研究印度首先是出于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的需要,然后是文化渗透的需要。于是,有一些官员和传教士参与了印度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和注释,也写出了一些研究文章和专著:

詹姆斯·托德上校大约是最早重视并全面搜集印度民俗资料的英国官员。他曾作为使节长驻拉贾斯坦各地。1829年,他出版了一本书——《拉贾斯坦的古史与古风》(Annals and Antiquities of Rajastan)。

1832年,传教士威廉·莫顿汇集过孟加拉文和梵文的民间谚语。

1868年,传教士詹姆斯·龙格搜集的孟加拉谚语集《妙语连珠》(Pravid Mala)出版,他精通多种印度和欧洲语言,在谚语比较研究和分类方面很有建树。

同年,威廉·维尔森·亨特出版了《孟加拉乡村纪事》(Annal of Rural Bangla)一书,描绘了桑塔尔人的生活习俗,也介绍了他们的民歌。

1870年,托马斯·哈尔波特·列文出版了《东南印度的野蛮民族》(The Wild Races of Southeastern India)一书,介绍了吉大港山区几个尚不为人知的少数民族,如查克芒、鲁沙依、库基等,也介绍了他们的民间传说、童话和谚语。

1872年,查尔斯·戈沃尔牧师搜集和翻译的民歌集《南印度的民歌》(Folksongs of Southern India)出版。

1879年,梅沃·斯托克斯的《印度童话》(Indian Fairy Tales)出版。

1884年,弗洛拉·安妮·斯蒂尔夫人和R。C。坦培尔二人合作的《机智故事》(Wide Awake Stories)出版,其中汇集了旁遮普和克什米尔的43个故事。10年后,这本书又以《菩提树讲述的旁遮普故事》(Tales of the Punjab Told by the Pippul)为题再版。

1893年,威廉·克鲁克的研究著作《北印度的民间宗教与民俗》(Popular Religion and Folklore of Northern India)分两卷出版,被誉为印度民间文化的简明词典,不乏印度民间文学的内容。

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学者对印度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热情依然不减。这里首先要提到的一个人是乔治·格里尔森。他曾在印度孟加拉和比哈尔等地担任殖民官员多年。早在19世纪70年代,他就开始搜集印度北方流传的传奇长诗,如流传于孟加拉北部农村的《马尼克·昌德拉之歌》、流传与比哈尔的《维杰马尔之歌》《阿尔哈之歌》等,然后于80年代在皇家亚洲学会的杂志上发表,并写出若干研究文章。到1927年,他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成果斐然。在他的11卷本巨著《印度语言调查》(Linguistic Survey of India)于1894至1927年陆续出版,其中有不少关于印度民间文学的内容,如,他曾举出各地方言中的《败家子的故事》,并与欧洲同类故事作比较。

1908年,传教士斯维纳顿的《旁遮普的浪漫故事》(Romantic Tales From the Panjab)出版,搜集者的目的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消遣读本。

1909年,P。O。波丁等人翻译的《桑塔尔族地区的民间故事》(Folklore of the Santhal Paraganas)出版,其中收有125个故事,并加了注释。

1912年,威廉·麦库洛奇的《孟加拉的家庭故事》(Bangla Household Tales)出版。1913年,唐纳德·麦肯齐的《印度的神话和传说》(Indian Myth and the Legend)和马格丽特·诺布尔的《印度教和佛教神话》(Myth of the Hindus and the Buddhists)。学术界对这三本书评价不高,认为它们的作者缺乏民俗学眼光,在翻译中带有随意性。

1940年W。G。阿彻出版了两部书,一部叫《青色园林》(The BlueGrove),是乔塔·那格普尔地区土著居民的口头文学作品集,主要是民歌,尽管书中没有附原文,但其英文翻译十分优美。另一部叫《奥昂人谜语集》(An Oraon Riddle Book)。1946年,他的《桑塔尔人结婚歌》(Santal Marriage Songs)出版。

另一位学者维利埃尔·艾尔温长年生活于印度中央邦和奥里萨邦的土著民族之中,采集了各个民族的大量民间文学作品。1939~1958年间,他出版了不下15本书。他于1944年出版的《大乔萨罗民间故事》(Folktales of Mahakoshal)收有当地土著民族恭达人、拜伽人、阿格里亚人、崩多人、马里亚人等多个民族的民间故事,而且对每个民族的故事都作了考察介绍。他对印度中部地区原住民的研究是全面的,文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以上介绍的主要是西方学者对吠陀、史诗和往世书以外的民间文学作品,尤其是当时以口头形式流传作品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的情形。而西方学者对吠陀、史诗和往世书等的整理、校对、翻译和研究的情况不包括在内。事实上,西方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很深入的。例如,对两大史诗的研究,英、德、法、美、苏联以及北欧诸国的学者都有建树,在这方面,从季羡林、刘安武先生选编的《印度两大史诗评论汇编》中可以看出概貌。

20世纪,西方对印度民间文学的研究虽然没有终止,但印度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已经越来越突出。

同类推荐
  • 就当一次路过

    就当一次路过

    恩德传媒出品,这么远那么近监制,OUR书系第一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路过,每个人都有各自抵达的终点,或许是你独自上路,或许有人愿意为你停留。最终大多数人或许会分开,我经历过,我知道他们很重要,任何人来到你身边愿意为你停下脚步,都是值得珍惜的事。所有相遇都是有意义的,别在意是否还有告别,哪怕只是一次路过,也要在最好的年纪里,放肆地活,坚定地爱。正是因为那些过往和遗憾才成就了现在的你,所有的回忆都会成为你温暖前行的动力。
  • 散文之道

    散文之道

    散文是国粹,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不管是老子、庄子、孔子,还是《尚书》《春秋》《史记》,现在推崇的许多国学经典著作,大多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唐宋八大家使散文灿烂起来,明清小品使散文多情起来。“五四”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写作的出现,散文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但是,“五四”到现在,快百年时间了,我们的散文基本上变化不大。散文作家似乎都穿着老北京布鞋在走路,很少有皮鞋、凉鞋、运动鞋等敲击路面。
  •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如今已是午夜人静,望望窗外,天上只有孤清一弯新月,地上白茫茫满铺的都是雪,炉中残火已熄只剩了灰烬,屋里又冷静又阴森;这世界呵!是我肠断心碎的世界;这时候呵!是我低泣哀号的时候。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心灵倾诉的故事。
  •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本书记录了民国一代才女内心隐秘和复杂的情感心路历程。诗歌婉转、轻柔,散文平和中带着大气,是民国灿烂文学史中一道别有韵味的诗歌散文选集。
  • 世间女子最相思

    世间女子最相思

    古典诗词中涉及春愁闺怨的那一部分,最为唯美感人。或借景抒情,或咏物明志,说不尽细腻柔软的女子心思。《世间女子最相思》精选其中上乘之作,结成春闺二十四章。《世间女子最相思》作者风约湘裙从女子身边之物讲起,结合用典、传奇以及古代习俗,结合诗人、词人的生平,阐述诗词浪漫意境,描绘女子古典之美,诉说凄美的悲欢离合。
热门推荐
  • 你值得拥有所有的美好

    你值得拥有所有的美好

    每个人都被别人爱着,也被别人恨着;拥有过美好的回忆,也经历过痛苦的事情。你看人生就是这样,美好的事情不会主动拥抱你,阴霾也不会一直围绕你,世间万物循环交错,有好也有坏,其实这个世界没有谁过的一定比谁好,也许你很穷但是你家庭和睦,也许他很富但是却不健康,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只要你愿意去做一个明知前方一路荆棘却依旧向前奔跑的人,一个即使深陷黑暗,也可以散发光明的人,一个不断跌倒但又不断爬起的人,那么你想要的美好一定会到来!如果说人生是一部电影,那么导演、编剧、主角都是你,想要什么样的结局都可以,所以不要害怕黑暗,不要害怕伤痛,不要害怕那些不值得你害怕的东西,因为你值得拥有一切美好......
  • 闪耀在未来

    闪耀在未来

    “收拾背包,我们一起出发吧!”他们有着伟大的梦想。(决心要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他们有着充足的准备。(一个背包一张地图。)他们还有着十足的默契。(有时候会因为小事“翻脸”。)他们坚定不移地向希望迈进。(虽然有时候会在黑夜的阴影里徘徊…)别忘了,他们还有宏大的“战队”。(暂时两个人…额,外加一只狗。)“没关系!这是一个梦想的时代,我们相信,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没错,就要这样嘛!这次,他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 镇天之皇

    镇天之皇

    古有三天,天有三族,族中又有无数的支脉。最高级的功法,最强大的血脉,最牛逼的长辈,最庞大的气运,命中注定的成皇路上,尸骨遍地。拼人脉的装逼时刻永远不会含糊。
  • 天御之争

    天御之争

    暗淡人间,悲渺光。天御尚在,岂无终?指手点青天,碎!斜眼视沧海,空!余心未泯,当此良时,擎剑战血途,只身倚苍天。绝瀚海,灭云霄,为御天?!喜欢本书的读者可以加小宸的qq:2314177835
  • 军少溺宠:宝贝不要跑

    军少溺宠:宝贝不要跑

    “打上了我的印记,从此以后你便是我的人”君慕辰,你如此猖狂,你爸妈知道吗?钟离言若,钟离家的小公主,万千宠爱,偏偏要自己闯出一片天,自从惹上了君慕辰,她的人生从此鸡飞狗跳,行动处处要打报告,这可苦了我们好动的钟离宝宝(宠文,)
  • 阴冥之阴阳灵探

    阴冥之阴阳灵探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些东西是万万不可触碰的,否则就会在不经意间招惹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它们”,一件件诡异的灵异事件会使你感到毛骨悚然,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让我们跟随道教弟子一同探索那鲜为人知的现代灵异世界!“我听不到你的声音,也看不见你的身影,我所能做的只有在绝望与恐惧中等待着你的到来,请把我的灵魂一点一点的吞噬吧!阴风起,百鬼行,冥阴地,怨戾生!”(由于本书涉及道术的使用,切勿模仿,后果自负!)
  • 朝夕岁岁时时

    朝夕岁岁时时

    满十三岁搬出孤儿院独立的季枫遇到了命运坎坷、幼年夭折、纯真善良却被封压百年的小小亡魂,成为家人,季枫给他起名“季晴”。季晴的出现让季枫的平凡生活精彩起来,两个孤单的孩童,互相扶持,在没有亲人的世间彼此温暖。他们遇到了性格迥异的神官、妖怪、亡魂,发生了许多光怪陆离的事件。情节灵异怪诞小玄幻,温馨感人。不排除11倾向。
  • 乱古逍遥游

    乱古逍遥游

    神域之中,乱古大帝遭受诸神轰击,身死之时用一块石碑记录下所有神王的攻击法门以及魔法属性;数万年后,一次偶然的盗墓活动让张健来到了这个混乱的世界“乱古大陆”。通过种种机缘偶遇,让他破解了石碑上的秘密,自创真奥神术,挑战诸天神王,破灭诸天万法,成就一代至尊。玲珑心无暇道兵、逍遥客、库仑斯大帝的死难场、善良懦弱的富辽巨人、暗黑渡轮、嗜血狂徒、行尸俱乐部,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 替身小姐萌萌哒

    替身小姐萌萌哒

    超有爱系列第二部爆笑来袭。【第一部】萌比大小姐【第二部】替身小姐,萌萌哒
  • 金席武哲

    金席武哲

    谁说好人不能硬?不能狠?不能当杀手?谁说坏人就一定只有恶人来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