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8300000012

第12章 孟子那些事儿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卓有成就的贤良之士就达七十二位,可谓桃李满天下。可是,能够真正体会到儒家思想精华、并将之发扬光大的弟子,一个都没有。倒是在孔子死了一百多年以后,鲁国出了一个叫孟子的学者,隔着时空接过了孔子的衣钵,成为孔子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意思就是,除了孔大圣,他是独一份的。

孟子著有《孟子》一书,在南宋时,大儒朱熹曾将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并将之作为高考科目。一直到清末,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都是高考、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也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读书目。

搬了三回家

孟子的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落,从鲁国搬到了邹国。孟子的父亲死得比较早,他是靠贤良的孟妈妈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的。当时孟子一家住在城北的乡下,住所附近有一块墓地,每次村子里死了人,墓地里就热闹非凡。挖坑的挖坑,哭坟的哭坟,一边还有吹鼓手吹吹打打,简直就跟过年一样。少年孟子觉得这一切很新奇,就模仿送葬的人来做游戏,一会儿装孝子孝孙,一会儿装吹鼓手,跟小朋友们玩儿得不亦说乎。

孟妈妈知道后,觉得很难受,就把家搬到城里。

这一次还是没选对地方。他们住在一个集贸市场旁边,每天从早晨到晚上,都有杀猪的、宰羊的屠户在这儿摆摊,另外还有卖山货的、卖陶器的商人在这儿开店。有道是有样学样、跟着巫婆学跳神,跟着砖匠学砌墙。孟子在街边住着,耳熏目染之下,对杀猪宰羊的屠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与邻居伙伴们一起,玩起了杀猪宰羊做生意的游戏。

其实要我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孟子喜欢做生意,就随他去呗,没准长大了就是比尔盖茨。喜欢杀猪宰羊也没错啊,长大了可能就是樊哙。当然,孟妈妈不会这样想。孟妈妈需要培养的是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呢。于是,她又带着儿子搬家了。

这一次,孟妈妈把家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学官,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每天早晚,学官里都会传来学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引得小孟子在学校前面张望。每年的夏历初一,朝廷里的公务员们纷纷来学宫里行礼跪拜,孟子见了之后,也学习他们的样子。孟妈妈露出欣慰的微笑,“这就对了,我儿子要在这种地方才能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话在孟子身上表现得相当明显。正是孟妈妈的言传身教,导致孟子很小就养成了热爱学习、勤学苦练的习惯。

孟子慢慢长大了,进入了学堂。最初,他十分调皮,不专心学习。这天,孟子放学后,孟妈妈正在屋中织布。孟妈妈说:“你今天学了些啥?”

“论语》的《学而》篇。”孟子回答。

“会背诵了吗?”

“会。”孟子想早点儿出去玩,就随口敷衍道。

“那好,”孟妈妈说,“你背给我听听。”

孟子傻了眼,站在那里磕磕巴巴,把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来覆去地背诵,就是没了下文。

孟妈妈很生气,更伤心。她举起剪刀,把刚刚织好的布匹“咔嚓”剪断了。孟子大惊,说:“妈妈,这布匹好好的,干吗要剪断呢?”

孟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啊,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攻读功课,就跟剪断了的布匹一样,再也接不起来了。这样你就永远学不到东西,学不到东西就当不了公务员,当不了公务员你就讨不到老婆……”说完她就呜呜地哭了起来。

孟子这才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说:“妈妈,我知道了,”从此,他每天早晨鸡叫三声就起床,刻苦学习,很快就成为班上的佼佼者。

其实,孟妈妈也是一个很可爱的人。有一次,隔壁家杀年猪,孟子问:“他们杀猪干嘛呀?”孟妈妈心情很好,开了一句玩笑,说:“请你吃肉啊。”

说完孟妈妈就后悔了,她想:“当初我怀着他的时候,进行严格的胎教,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切得不整齐,我不吃。现在他刚刚懂事我就开始骗他,这是在教唆他不讲信用啊?”怎么办呢?最后孟妈妈到隔壁那家买了一斤猪肉回来,给孟子吃了,证明自己没有骗他。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成年后,孟子讨了老婆。

孟子的老婆姓田,样子长得不太好看,刻薄一点儿形容,算是丑陋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娶了个丑陋的老婆,自然无法“开心颜”。孟子也没办法,只好将就,打算找一个借口把她休了。

机会说来就来了。这天,孟子从外面进屋,老婆正在更换内衣,一时躲避不及,袒胸露乳的状况就被孟子撞到了。那时候的人们认为这是伤风败俗的事情。孟子心中窃喜,就向孟妈妈提出,要以老婆“无礼”为由,把她休了。

孟妈妈问:“你进屋前敲过门吗?或者发过信号吗?”

“没有。”

“那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孟子很奇怪:“为什么呢?”

孟妈妈说:“礼书上说了,要进门的时候,先问里面有没有人。要上堂的时候,先大声说话。要进屋的时候,眼睛必须看着下方。这些你都没做到,贸然闯进去,当然就是你不对了。你怎么能因为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呢?”

“这这这……”孟子哑口无言。

孟妈妈继续对儿子进行先进性教育:“儿啊,你每次都自称是孔子嫡传,可做事却总是违背圣贤之言。子夏老先生曾经说过,贤贤易色,就是说对老婆要重品德,不重容貌,你却以貌取人。这是非常错误的思想啊!”

接着,孟妈妈坐在高高的谷堆下面,跟孟子讲起了从前的故事。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嫫母的女子,长得奇丑无比,连鬼蜮邪祟都不敢接触她。但是她品德贤淑,性情温柔,被黄帝娶去做了第四个老婆。黄帝常常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黄帝不但不嫌弃她,还把管理后官的责任交给了她,到后来,因为她非凡的组织能力,黄帝还授以“方相氏”的官位,利用她的相貌来驱邪。

孟子越听越惭愧,回到屋中,看见老婆坐在角落里闷闷不乐,心里升起一阵酸楚。他走上前去,轻轻搂住老婆,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亲了一口,说:“对不起,老婆,我不该嫌弃你。”

孟子与老婆相亲相爱,举案齐眉,从此过上了幸福和谐的生活。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孟子后面站着两个女人,一个是孟妈妈,一个是他老婆。孟子长期在外面游荡,家里的母亲由老婆照料,家里的家务由老婆操劳。有一次孟妈妈患病,一口痰堵在喉咙里,出气不得,随时都有窒息的危险。孟子老婆不怕脏、不怕臭,嘴对嘴地吸气,等到把痰吸到自己口里后再吐掉。

因此,孟子常常说:“这军功章里啊,有我的一半,也有我老婆的一半。”

就这样流浪

跟孔子一样,孟子也是一个喜欢游荡、四海为家的家伙。

公元前333年,孟子来到齐国,开始了他周游列国的第一站。这一年,孟子四十岁。这时候的齐国,正在齐威王的领导下,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改革运动的成果之一,就是稷下学宫的创建。齐威王为什么要创建稷下学官呢?第一是受魏文侯聘请孔子弟子子夏授课、开创西河学派的影响;第二是为了消除“田氏代齐”的负面影响,确保政权合法性。因此对于稷下学宫齐威王下了很大的本钱,重金聘请天下有识之士前来任教。年纪大、学问高的聘请为稷下先生,年纪小、学问稍次的聘请为稷下学士。有如现在大学里的教授与讲师的级别之差。

如果按照上面的标准,年轻的孟子只能做到稷下学士,等到有了一把胡子的年纪才能再做稷下先生。可是他的名气实在太大了,所以被破例授予了稷下先生的称号。

孟子来到齐国,是想依靠齐威王施行他的政治主张。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未受到齐威王的接见,在稷下学官里也混得不很如意。当时的权臣淳于髡还曾经不客气地讥讽过他。

淳于髡说:“听说您主张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

“有这事儿。”

“若是您嫂子掉到井里了,您难道不用手去拉她上来吗?”

孟子说:“嫂子掉到井里不去救她,这连豺狼都不如;男女授受不亲,这是礼仪的规定,但在危急时刻应该知道变通。”

淳于髡冷笑道:“现在天下大乱,人人都掉水里去了,您却不去施救,这是什么道理?”

孟子说:“天下大乱,人人都掉水里去了,应该用道来施救;嫂子掉进井里,应该用手去施救。莫非您要我抛弃道,用手去施救天下人吗?”

孟子这番话带有抱怨的成分,因为齐威王没有提供一个让孟子施展“道”的机会。这也说明,孟子在齐国是不得志的。

孟子在齐国结交过一些官员,但意外的是,他居然跟有不孝名声的齐将匡章来往密切。大家都知道,儒家是非常重视孝道的,所以孟子的行为受到了不少非议。

一天,大臣公都子不解地询问孟子:“匡章是有名的不孝之子,您却跟他交往,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里要说一下匡章“不孝”的前因后果。原来,匡章父母发生纠纷,父亲一气之下,杀了自己的老婆,还将她埋在马棚下面。匡章劝告父亲不要做得这样残忍,因此又得罪了父亲。后来,匡章奉命迎战秦军,齐威王说:“您要是立功回来,我一定好好奖赏您,而且要替您母亲重新厚葬。”

匡章却说:“对不起,我父亲去世时,没有让我重新安葬母亲。虽然他已经死了,我依然不能欺骗他。”

匡章出征后,见敌强我弱,就一面假意与秦军进行和谈,一面令士兵扮成敌人,混进秦军内部。这边呢,齐威王身边的大臣见匡章迟迟没有开战,就向齐威王进言,说匡章有投敌叛变的嫌疑。但齐威王说了一句非常令人感动的话:“匡章不肯欺骗他死去的父亲,又怎么会欺骗我呢?我相信他。”

没多久,捷报就传来了,匡章打败了强大的秦军。

虽然匡章立了大功,但他“不孝”的名声却不胫而走。

孟子耐心地对公都子说:“不孝有五种:懒惰,不奉养父母;滥饮,不照顾父母;爱财,疏远父母;好色,使父母受到耻辱;好斗,使父母受到牵连。这些情况匡章都不沾边,能说他不孝吗?匡章只不过像朋友一样,坦诚处理与父亲的关系,能说他不孝吗?因为得罪了父亲,匡章还把自己的儿子也赶出去,不让他奉养自己,以示对自己的惩罚。这能说他不孝吗?”

孟子以这番话为匡章平反,改善了匡章在国内的生存环境,最终使匡章成为战国名将。公元前299年,匡章率领齐魏韩三国联军打败楚国,迫使楚国以太子横做人质求和。第二年又率领联军讨伐秦国,秦国被迫割地求和。但孟子自己依然郁郁不得志,“仁政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类的政治主张也难以被齐威王接受——在意图富国强兵、建立霸业的齐威王看来,这些理论都太花哨。所以,他只是给了孟子一个客卿的虚职(这个职位孙膑也曾经做过)。孟子逐渐心灰意冷,不得不怅然离开,连齐威王赠送的一百兼金都不接受。所谓兼金,是指价值数倍于常金的高成色金子,估计相当于现在的千足金吧。

继续流浪

孟子流浪的第二站是宋国。时间是公元前329年。

当时,宋王偃发动政变,赶走兄长自立为君。适逢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原各国不论大国小国,都以“改革变法”为时尚,宋国也不例外。宋王偃打出口号,要施行“仁政”,这就对了孟子的胃口,因此他来到宋国。在孟子的游说和支持下,宋王偃确实进行了一番变革,对内勤修王政,讲究仁义;对外灭滕侵楚,国势再振。但是,宋王偃的改革打了很大的折扣,特别是在施行仁政的种种民生政策上,并没有认真执行。我想,原因可以归结为宋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比较恶劣,国家又小,随便哪个国家都想来捏两把,因此,宋王偃的第一要务还是发展军事。

孟子在宋国住了几年,感觉自己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就萌生了去意。宋王偃知道后,派大臣戴不胜前去挽留,无奈孟子去意已决,戴不胜只好问道:“我们国君想向先生寻求做一个贤良之君的方法,请先生不吝赐教。”

孟子说:“没问题,我先给您讲一个故事吧。楚国有一个大夫,想请人教自己的儿子学习齐国话,请问,他应该请齐国人还是楚国人?”

“当然是齐国人了。”

“没错。这位大夫果然请来一位齐国老师,可他教了几个月之后,小孩子还是学不会齐国话。为什么呢?原来小孩子每天接触的都是楚国人,说的都是楚国话,所以就算你用鞭子鞭打,大声责骂,他还是学不会齐国话。后来又有人给这位大夫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把孩子送到齐国都城去住一段时间。结果很快孩子就能说一口流利的齐国话了,这时候就算你用鞭子鞭打,大声责骂,孩子也忘不了齐国话。”

戴不胜是个聪明人,他立刻醒悟道,一个贤良的国君,身边得有贤良的大臣帮助。他回去向宋王偃汇报后,后者连连点头称是,恭恭敬敬地送了孟子一些钱财,送他离开了宋国。

孟子离开宋国后回到邹国住了一段时间。有一段时间,邹国与鲁国发生冲突,邹国死了一批官吏。可邹国的老百姓不但不帮忙,反而还趁火打劫。这在当时,是一种很严重的群体性事件。邹国国君邹穆公明白,对待这种群体性事件不能靠诛杀,否则必定“不可胜诛”,杀是杀不完的。因此他陷入了困惑,就来请教孟子。

邹穆公是一个不错的国君。当时邹国宫廷养了一批鹅,用作祭祀,鹅的饲料是粟。邹穆公发现后,制止了这种做法,因为粟是百姓的主食。从此他规定养鹅不得用粟,只能用人们不吃的秕子。可这样一来,市场上秕子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养鹅费用也随之升高。官员们很反对这种规定。

邹穆公如此回应:“粟是人吃的食物,怎么可以拿来养鹅呢?国君是百姓的父母,把宫廷里的粟转到民间,发给老百姓,还不是我们的粟?粟存在官仓,和收藏在百姓家中,对我来说有何不同吗?”这话传出去,把百姓们感动得一塌糊涂。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错的国君,竟遭到了老百姓的抵制。这是为什么呢?孟子的回答是:“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这是在批评,邹穆公的德政虽然导致“仓廪实,府库充”,可并没有使得百姓家中也充盈起来。而到了灾荒年头,因为地方官“莫以告”,使得邹穆公与民众沟通的管道完全堵塞了,百姓得不到救济,就流离失所,过着痛苦的生活。在孟子看来,一个社会,只要国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渠道受到堵塞,就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怎么办呢?孟子引用曾子的话说:“百姓们平时吃过了苦头,现在来报复您,希望您不要责怪他们。您要明白,挽回民心,用杀戮和刑罚是做不到的。您只能反省自己的错误,严格约束官员,及时疏导民怨,这才是解决之道。”

孟子的这番劝告被邹穆公接受了。后来呢?后来邹穆公在位期间,车驾不披毛皮布帛,马不吃禾苗粮食,没有纵欲乖僻的爱好,更无骄横肆意的行为,食物简单,衣着随意。所以,尽管邹国很小,但周边国家从不敢轻视它。邹穆公死后,邹国百姓像死了慈父般难受,哀哭了三个月,连邻国人也抱手哀行。酒家不卖酒了,屠户罢市回家,顽童不唱歌,泥匠停了工作,妇女摘下珠玉,男子取下佩饰,琴瑟无音,哀期长达一年。这些悲哀没有谁来引导,都是民众发自内心的。

依然流浪

孟子在邹国的生活过得不错,声名远播,滕国国君腾定公死后,他的儿子滕文公两次派人来邹国,向孟子请教怎样办理丧事。后来又极力邀请孟子去协助他处理国政。孟子有些心动了,就向邹穆公写了辞职书,随后就在公元前322年来到了滕国。

滕文公其实是孟子的故交。当孟子还在宋国时,滕文公还没接班,有一年他以太子的身份出访楚国,途径宋国时与孟子见过一面,向他请教治国的道理。在这次见面中孟子言必谈尧舜。等滕文公完成出访任务回国,再次经过宋国时,又与孟子有过见面,继续询问治国之道。孟子说:“您怀疑我的话吗?治国之道只有一个,您只要把先圣们留下的规矩好好遵守就行了。”

滕文公非常看重孟子,对他言听计从,在滕国深入贯彻实施了“仁政”的思想。但滕国实在太小,并且地理位置也不好,夹在了齐、楚两大国之间。这有点儿像春秋时期夹在楚国与晋国之间的郑国,可春秋时期的战争没有战国时期这样频繁和惨烈,郑国的个头儿也远比滕国大,所以滕国是三天两头挨打。滕文公烦不胜烦,向孟子询问如何抵御外敌。

孟子说:“有两个办法,一是学周朝人古公宣父遭受戎人攻击时那样,带着家族流亡去,一是集合全体军民,拼命抵抗。”

说是两个办法,其实跟没说一个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强国的威胁,孟子也无能为力,所以孟子一面空喊“仁者无敌”,一面又无可奈何地劝滕文公听天由命。

孟子在滕国成功地推行了一项“三年守丧”制度。这个制度的内容是:父母死了之后,子女三年内不准上班,天天待在家里,穿着素服服丧。这个制度也不是孟子首创,在商朝的时候就有这个规矩,到了周朝就不太流行了,现在经孟子一提倡,大伙儿又开始遵守。好像不老老实实地在家守完三年孝,儿子就不是孝子,女儿就不是孝女。越到后来的朝代,这项制度规定得越严格、越详细。比如,在守孝期间不能吃肉喝酒,不能洗澡,不能行房事等,完全就是跟人性对着来的样子。所以五四时期批判儒家是“吃人的礼教”,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道理的。

滕文公老老实实地推行了“三年守丧”制度,却依然逃脱不了国破家亡的命运,很快就被宋国灭掉了——当然,这时候孟子已经不在滕国了。他看到弱小的滕国不是实行仁政的理想之地,早就溜走了,去了魏国。

来到魏国时,孟子已经五十三岁了。魏惠王一见到孟子就问他:“老人家,您不远千里来到魏国,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利益呢?”

孟子最反对谈“利”这个字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嘛。因此他很不高兴地顶了回去,说:“大王,您谈什么利呢?有仁义就足够了。”

魏国这段时间已经在走下坡路了,魏惠王在位期间打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一连串大败仗,领土不断遭到楚国、齐国、秦同等列强的吞食,硬是将魏文侯、魏武侯辛辛苦苦创下的那份霸业给葬送了,基本上就是一个败家子的派头。魏惠王郁闷得无以复加,对孟子说:“您是知道的,当年晋国强大得不得了,谁都不敢惹。现在到了我这儿,在东面被齐国打败,太子都牺牲了。西面又被秦国侵占七百里土地。在南面受到楚国的侮辱。对于我来说,这是莫大的耻辱,想要报复这些国家,您觉得我该如何做呢?”

孟子是一位巨匠级别的学者,可真要面对行军打仗,却也束手无策,只能说:“您要是实行仁政的话,老百姓们举起木棒也会帮助您。”这样的回答,当然无法令魏惠王满意。

到了第二年,魏惠王死了,继任者是魏襄王。孟子会看相,一看到魏襄王的样子,就认定他不是做君王的胚子,赶紧找了一个理由离开魏国,去了齐国。

这是孟子第二次来到齐国。

旧地重游,孟子此番自是一样风景,不同心情。这时候齐威王已经逝世,新国君是齐宣王。齐宣王以上宾之礼对待孟子,聘请他做国家首席顾问。孟子是个实在人,不像现在许多机构的顾问,“顾而不问”,他一找到机会就发挥余热,向齐宣王提建议。齐宣王觉得这人不错,也经常跟他做交心之谈。有一次,齐宣王老老实实地交代,“寡人有疾。”

什么“疾”呢?一是好勇,二是贪财,三是好色。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齐宣王勇敢地承认了自己有病,孟子反而不好去批评他。那么他是怎么回答的呢?他针对第一条说:“世界上有两种勇,第一种,在路上碰到一个人瞪您一眼,您就拔刀相向,这是小勇。第二种,像周文王、周武王,他们生气之后就安定天下,善待百姓,这是大勇。您应该勇敢地朝大勇方向走。”

至于第二种病,孟子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他还讲了一个故事,话说周文王有一个祖先叫公刘,他也喜欢财物,国库里装得满满的,国中的人民家中也很丰裕,打仗的时候,人民就勇敢地杀敌,为国争光。这就叫藏富于民,把财富藏在人民家中,人民有钱了,国君还怕没钱吗?反之,如果国君只把钱财拼命往国库里装,人民却家徒四壁,这样的国家一定不会长久。

好色方面,孟子依然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周朝祖先古公直父曾经喜欢过一个姓姜的女孩子,为了见她一面,每天很早就到河边去,跟她约会。这是很美好的事情。可假如为了满足国君个人欲望,使得国中男子失去妻子,父母失去女儿,那就是在造孽了。

孟子的回答很精彩,也表明了早期的儒家思想其实也不反对自然的欲望,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只不过是后来走上了极端道路。

齐宣王非常欣赏孟子,对孟子非常优待,但这种欣赏是对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的欣赏,是向外界表明,“你看,我多么尊重知识分子啊。”齐宣王并不会实践孟子的政治主张。对此孟子是心知肚明的,他看穿了这一点后就准备回国。在齐国边境,孟子停留了三天,期望齐宣王回心转意,挽留自己。

当然,孟子最终失望而去。

离开齐国,孟子途径宋国和鲁国,最后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邹国。这时候的孟子已经六十多岁了,多年的流浪生活使得他身体虚弱多病,而且对仕途心灰意冷,因此之后他就不再出游,待在家乡开坛授课,培养接班人。

关于仁政

与孔子一样,孟子是有政治抱负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这一点,也是儒家与道家(老庄一派)的最大区别。

孟子的政治主张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仁政”。仁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性善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天生具备“良知”和“良能”。基于这种理论,孟子认为,国君能以“仁义”治国,爱民如子,获得人民的拥护,就可以天下无敌。为了突出“仁义”的地位,孟子甚至是带着一种鄙夷的态度来看待利益。他认为,君子是讲求“仁义”的,只有小人才追求“利益”。你要问了,孟子不是主张人人都是“性本善”吗?为何又有君子与小人之分呢?孟子告诉我们,原来,君子能够固守善良的品质,而小人在追求利益的过程里,逐渐就丧失了这种善良的品质。

两个基本点,一是“政在得民”,一是“民贵君轻”。

“政在得民”确立政权的合法性。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获得人民的拥护,其政权才有存在的意义,“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他反对国君无限制地剥削人民,压榨人民,把人民当成摇钱树,号召国君关心民间疾苦。当孟子第二次来到齐国的时候,齐国边境居民用脚投票,大量流亡到国外,导致齐国劳动力严重缺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孟子告诉齐宣王:“您要真正待人民好,为他们的欢乐感到欢乐,为他们的忧愁感到忧愁,如此,人民才会为您的欢乐感到欢乐,为您的忧愁感到忧愁。这样的话,他们拥护您都来不及,怎么会跑到外国去呢?”

“民贵君轻”是保持政权的持久性。为此,孟子提出一句著名的口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甚至把人民的地位放到了社稷(国家)之前,真正体现了人民最大的精神。有一次,齐宣王问孟子:“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都是臣子弑君,这样做合适吗?”

孟子回答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不承认夏桀和商纣是国君。由此可见,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成分是人民而不是国君。孟子认为国君的权力是上天给的,一个国君如果不顾人民的幸福,就会失去上天赐给的统治权,而且理应被赶下台。所以有论者指出,早在约翰·洛克之前,孟子就提出人民有权力把不称职的国君赶下台的观点。

显而易见,孟子倡导的这些观点很难得到国君的欢迎,因此孟子的建议也未被当时的诸侯国国君采纳。他的失意也就理所当然了。

孟子的政治抱负无法得到实现,所以他只能在书本中描绘自己的理想国。他曾经以如此诗意的语言描述道: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真是好一幅安居乐业、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场景。辛苦了一辈子,到了七十岁就可以过上吃肉的生活了,真好。

同类推荐
  • 持剑争天下

    持剑争天下

    玄元大楚皇朝自楚太祖开元建国至今以有七百四十余年不可谓不长久可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止它走向灭亡的命运现今楚皇昏庸无道序位二十年大兴土木致使国库空虚民不廖生又有外戚弄权宦官当道各地反叛者不计其数
  • 蒙元大陆闯游记

    蒙元大陆闯游记

    宇宙飞船进入黑洞,利用黑洞引力加速重回地球,时光倒流,飞船失事,仅吕文耀幸存,这时已是宋朝末年。吕文耀在钦察南部建山寨,当大王。斗官府,灭蒙面狼团东归途中被新辽皇帝封为首相,开疆拓土叱诧风云。吕文耀救一名天山道场的道士,道士为吕文耀炼制能长睡百年的仙寿丹,助吕文耀回到他所在的时代。
  • 南北史风云

    南北史风云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历史近乎尘封,鲜有文艺作品演义,这段岁月也是我国文化发展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本书将结合史实,以通俗小说之手法,为读者展现南北朝时期三百年的峥嵘岁月和铁血文明。
  • 柒岳王途

    柒岳王途

    万世轮回,谁也不会想到穿越这种事会发生。他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热爱古文的考古学家助理。总是几本古诗词拿在手边,然而这次一边走一边看书出了事,一个不小心掉到了阴井盖里,竟莫名的穿越了。偏偏还是穿越到了恰逢改朝换代的古代。主人公方凌从此开始了他新的生活。
  • 刘备霸三国

    刘备霸三国

    五虎上将?恩,一起出来吧!吕布、典韦....哪个做保镖?这猛将多了也不是个事情啊!
热门推荐
  • 疯狂的青春毕业季

    疯狂的青春毕业季

    介绍了一群14、15岁的少年,在初三这个毕业季时的张扬!挥洒自己的青春,使自己的青春无悔!
  • 开天老祖

    开天老祖

    “弱肉强食,在别人眼中,心狠手辣,诡诈多变的我,当年也曾纯真过……”--《老祖札记》一次意外,小保安姜彬的身体内多了一群修真者残魂,于是修真界最强老祖的打造计划开始了……秘籍、法宝、丹药、仙府一个都不能少。
  • 东方逸尘录

    东方逸尘录

    很多年后,少年在神社的廊前负手而立,看着夕阳西下,余晖越过鸟居挂在巫女的秀发上,心中淡淡的感慨:“又一个妹子长大了。”
  • 不问归期只喜欢你

    不问归期只喜欢你

    一别经年,佳梦遥去无期,不知你可否安好?数年未归,昔梦空想,妄在何否尤记初心?顾亦之,你走了那么久,可我还是忘不了你。纪温念,离开你那么久,你会怪我狠心绝情吗?别离最是伤感,不知重逢的喜悦,能否冲淡旧日的伤感...你一去数年,我不问归期,只想喜欢你
  • 封王道途

    封王道途

    百年前,位面统治者——神庭展开清除位面计划,六冥王陨落,冥王戒等十二件神物遗失,在六冥王陨落时,一位神秘强者留下黑龙印与初生生命体人身上,待六冥王找到那其中六人时即为六冥王的传人,六人为了守护孕育自己的位面弑血而归,对抗神庭。
  • 青春时代梦之旅

    青春时代梦之旅

    圣星学院里的学生南宫冰绚有个性,有气质,有钱。老师口中的好学生,同学心目中的优质女孩,男孩心里的偶像。校花,校草,擦出什么火花?半路杀来一个乔黛蓂,和南宫冰绚能力不相上下的女神!她们之间又怎样的心灵呼唤。月萧辰这个校草会如何选择?中间的故事,如其惊人!还有很多主角,你也是主角也说不定呢!圣星学院里又有什么等着他们呢?
  • 太阳神的飞马

    太阳神的飞马

    希腊太阳神赫里尤斯有一辆黄金宝车,驾车的是四匹火翼飞马,它们是派罗,阿尤斯,佛莱根,还有艾升。希腊的太阳神不是阿波罗吗?也对,随着时间的流逝,光亮之神阿波罗被人们认为是太阳神。但是无论在希腊的还是罗马的神话中赫里尤斯都是最初的太阳神。在不久的将来,一辆超级智能的豪华跑车被以派罗命名。一对命中注定的情人的遭遇了真正现代版的人生坎坷。一群中国的富二代,在美国硅谷的环境里,演奏了一场爱恨交加,生死相搏的青春交响乐。有些事情你看到过一百遍你也不会注意,有些事情你还没有看到,仅仅是听说一次,你便终生难忘。派罗的经历一定会在你的记忆里留下不灭的烙印。
  • 守护甜心之将星彼心

    守护甜心之将星彼心

    【原创】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世间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花时间解答,但它们终究属于注定,终究是不平凡……而我想要的并不是这些。不要城堡,不要珠宝。因为我希望平凡,渴望的是自由!
  • 点点滴滴之碎片

    点点滴滴之碎片

    我们相识于那年夏天,不熟悉~认识~熟悉~相知相惜~相爱。终究抵不过岁月无情,然,我究竟舍不得的是三年的友谊,还是三个月的爱情?无解……
  • THE GODS OF MARS

    THE GODS OF MA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