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4200000059

第59章 明清时期思想史料介绍

第一节 明清时期思想史料的概况

明清时期(至公元1840年以前)共约500年时间,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史史料。在今天,不仅保存着明初内府的白棉纸印本《四书大全》、《五经大全》,而且还有不少手抄本被保存下来,这些珍贵的善本虽然还只藏于少数大型图书馆库存,但随着古籍整理事业的发展,这些史料也会被大多数研究者所接触到。

明清思想史料的范围较广,不仅有文字方面的材料,而且有一部分实物资料可资借鉴,如明清时代的宫廷、寺院、陵寝建筑以及碑刻等等,这些与思想史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章所介绍的,主要是文献资料方面。

就文献资料来看,明清思想史史料可分为若干类。如:①文集;②传记;③野史笔记;④古人关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专门著述;⑤今人关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专门著述。现分别简要介绍于下:

(1)文集。明清时期文集数量很大,佚名或伪托他人所作的著作一般少见,著作的写作年代也较准确,这些都为研究这一时期思想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欲了解明清文集的综合状况,可以通过一些工具书和专著作为基本线索。如《中国历史大辞典·思想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收录有明清时期思想家最基本的文集辞目。又如《辞海·哲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中有《中国哲学史·著作》一类,《经学史·经传、篇名、注疏》一类,《辞海·宗教分册》(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中有“经书”、“经籍”一类。从这些栏目中可以找到明清时期思想史文集方面最常用的史料。如果要作深入研究,则不能不掌握《四库全书总目》这部重要工具书。此书的概况在前面的史料介绍中已经提到,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部官修的解题书目中,由于当政者政治需要,对明清时期著作删减较多,这就要通过《禁书总目》、《销毁书目》、《抽毁书目》、《违碍书目》(清光绪年间姚觐元刻,今有杭州抱经堂书局1931年影印本)来弥补这一不足。此外,萧一山所撰《清代学者著述表》(商务印书馆1943年印行)、张舜徽所著《清人文集别录》(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等,对于了解清代思想史料的文集部分,也很有帮助。

(2)传记。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传记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年谱、年表,这类书的查找,可以参考《中国历代人物年谱集目》(杭州大学图书馆编,1962年印行)。另一类是综合性的传记资料,有正史中的传记,如《明史》、《清史稿》中的列传;也有的是碑传的形式,碑传大都收录在撰写人的文集之中,查找不易,有人对清代的碑传文进行了搜集整理,编成《清代碑传文通检》(陈乃乾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查阅较为方便。

查阅明清思想家的传记资料,有两种工具书必须了解并学会使用,这就是《89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田继宗编,哈佛燕京学社1935年出版,中华书局1959年校改重印)、《33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杜联,房兆楹编,燕京大学图书馆引得编纂处1932年出版,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前者收录明代传记资料89种,包括《明史》、《明史稿》、《皇明通纪直解》、《国朝献征录》等;后者收录清代传记资料33种,也相当完备。

(3)野史笔记。明清思想史史料,也见于野史笔记。笔记这种体裁,最早起源于小说。《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之所造也。”但在封建社会前期,这种体裁没有很大发展,到了明清时期,野史笔记在数量和内容上较以前丰富,涉及政治制度、朝章典故、社会经济、乡土风俗、历史地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民歌谣谚、人物传记等等,这些对于我们了解明清时期思想史的文化背景,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于明清野史笔记的综合情况,可以参阅谢国桢编著的《明清笔记谈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4)有关明清思想的专著。古代关于学术思想史专著的撰述,源于宋代,代表著作是僧道原编撰的《景德传灯录》(禅宗史)与朱熹编撰的《伊洛渊源录》。明清时期也有同类著作,如周汝登《圣学宗传》、孙奇逢《理学宗传》等,但其中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是黄宗羲的《明儒学案》(62卷,有中华书局1985年排印本),它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断代学术思想史专著。清代学者唐鉴著有《国朝学案小识》、江藩著有《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以上三书,有世界书局1936年出版的“四朝学案”本及中华书局解放后出版的排印本可资参考。

(5)今人关于明清学术思想的专著。研究明清思想史,也应重视现代人对这一时期思想史的研究成果。这部分内容虽然不属于第一手资料,但学者专家对明清思想史料的辨章考镜,剔扒梳,对于初学者和研究者都有帮助。此部分内容大体可分为年谱、年表、史料集编、集释译文、思想家研究专著、思潮及范畴研究专著等。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中华书局出版),有明清两代的专册,是常见的史料集编和注释本。这些方面的新成果不断出现,借助“年鉴”以及有关出版目录、专业目录,一般都易于寻找,在此不一一具引。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主要思想史料

(一)明初期思想史史料

要了解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可参阅明永乐年间大学士胡广等人奉敕编纂的《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这三部分共计260卷,其中《五经大全》154卷,《四书大全》36卷,《性理大全》70卷。后两部书有《四库全书》本;《五经大全》今已不多见,珍藏于北京图书馆。这三部书,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作序颁行天下,反映了明初朱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及与此相关的情况。三部大全以《四书大全》为核心,其篇幅不大,最有概括性。明代科举考试以它为根据。清朝人说:“有明一代士大夫学问根柢,具在于斯,亦足以资考镜焉。”(《四库全书总目》卷三十六)可见它在明代的巨大影响。

明朝有不少人不赞成程朱理学,他们不主张拘守于《四书》章句,强调各自的“体认”,在“体认”中发现圣人的精义。这种风气衍化出陈献章,陈氏的著作后人辑为《白沙集》9卷,有《四库全书》本,此外还有一些语录、语要,辑为《白沙语要》1卷,有《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了校点本《陈献章集》,除收入陈氏全部著作外,还附有传记资料。

(二)明中后期思想史史料

首先是王守仁的著作。后人编有《王文成公全书》,又称《阳明全书》,38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卷一至卷三是王守仁的弟子徐爱编辑的《传习录》上、中、下,包括语录及一部分书信。卷四至卷八为另一弟子钱德洪编辑的“文录”,称之为“正录”,以区别于卷九至卷十八的“别录”。“正录”收集“讲学明道”的文章与书信。“别录”则收集奏疏与公文。卷十九至卷二十五称作“外录”,收集诗赋与应酬文章。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一为“续稿”,为补遗性质。卷三十二至卷三十八为“附录”,包括王守仁的学生给他作的年谱,以及记述王守仁祖先事迹的《世德论》。研究王守仁的思想,最主要的资料是《传习录》与《续编》卷二十六中的《大学问》,此外“文录”中的部分书信与杂著也可资参考。

王守仁文集中还附录了朱熹的部分思想资料,称作《朱子晚年定论》,这是王守仁从朱熹文集中搜集出和他观点相似的材料汇编而成的。王守仁作了序,说朱熹在晚年已经醒悟到“旧学之非”,还说世上流传的朱熹著作,多数是朱熹中年未作定论的观点,加之弟子篡改,已不能代表朱熹本人最后的意见,因此作《朱子晚年定论》以纠世人之谬。王守仁的这种做法,目的是借用朱熹的权威以宣传王学,缺乏史料学上的严格考证,不足为据。

其次是王门后学的一些著作。

王畿是浙中王门的代表人物,其著作由其子编为《龙溪全集》20卷。有《四库全书》本。其中“语录”8卷,杂著9卷,诗1卷,祭文等2卷。“语录”8卷是其最主要的思想史料。

泰州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王艮的著作,后人编为《心斋王先生全集》。此书在明代有6个刻本,今天可以见到清末民初的刻本《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

何心隐也属泰州学派,其著作题名为《爨桐集》,意谓良才遭焚,待以知音。原刻本共4卷,流传很少,现有容肇祖整理的《何心隐集》,除整理原本以外,又增加了有关何心隐的材料作为附录,有传记、序跋、祭文等等。此书有中华书局1960年本及1981年重印本。

李贽也属泰州后学,其主要著作是《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四种。从这些书名就可知它们是触犯时忌的。但实际上李贽的著作在明末已很流行,以至有的书商拿取别人著作刻上李贽的名字以求售。

李贽喜欢评论历史,《藏书》包括了从战国到元朝800多个历史人物的传记,《续藏书》则是明朝人传记。这些传记资料大部分是从其他史书中抄录过来的。李贽各加评论,并在评论中申述他对古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焚书》有6卷,包括“书答”、“杂述”、“读史”及诗歌等。《续焚书》5卷,体例与《焚书》大致相同,是李贽死后其弟子们编纂而成的。

《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有中华书局的校点排印本。

在明代中期,还有一些敢于批评理学的思想家,如罗钦顺、王廷相。

罗钦顺与王守仁是同代人,其代表作是《困知记》。此书有上、下两卷,以后又写成续卷上、下,三续,四续。现有《丛书集成初编本》。除《困知记》外,罗钦顺尚有《整庵存稿》20卷,《续稿》13卷,有《四库全书》本。

王廷相勤于著述,其著作最重要的是《慎言》13卷,《雅述》2卷,都收入《王氏家藏集》。此外,王廷相还有《内台集》7卷,包括诗文杂著。《丧礼务纂》2卷。王廷相著作的另一种版本称《王浚川所著书》,除包括《慎录》、《雅述》、《内台集》外,还有奏议公文等10余卷。王廷相的著作过去只有明刻本,世所希见,解放后,侯外庐、张岂之等编辑了《王廷相哲学选集》,有1959年科学出版社及1965年中华书局增补版。

(三)明末清初的思想史史料

明末清初是思想史上非常活跃的时期。有的学者力求对明代理学作理论上或学术上的总结,有的对理学提出批评,有的试图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东林学派与蕺山学派对理学持修正态度。东林学派首领顾宪成的著作被编为《顾端文公遗书》15种73卷,其中包括《小心斋札记》、《还经录》、《质疑篇》、《证性篇》、《桑梓录》等,今有清刻本。东林学派的另一首领高攀龙的著作,有《高子遗书》12卷,附录1卷,今有明刻本。刘宗周是东林学派的支持和同情者,他不满晚明朝政,对王学也深为怀疑与不满。其著作被编为《刘子全书》40卷,有清刻本传世,其中包括黄宗羲撰《子刘子行状》及刘洵、董?所编《年谱》。

黄宗羲思想上受东林学派和刘宗周的影响很大。他写的《明夷待访录》有中华书局校点本。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是《明儒学案》与《宋元学案》,均有中华书局的校点本。黄宗羲的著作还有《南雷文案》(后删繁就简编成《南雷文定》,最后又定稿为《南雷文约》)。中华书局曾分别出版过《黄梨洲文集》和《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从1985年起陆续出版《黄宗羲全集》,共12册。

明末清初另一大思想家王夫子的著作极为宏富,现存约有70余种,400余卷,后人汇总为《船山遗书》,有清道光、同治年间刻本以及1933年上海太平洋书店的排印本。王夫之的著作与思想史有关的主要有《周易外传》7卷,《尚书引义》6卷,《诗广传》5卷,《续四书大全说》10卷,《老子衍》1卷,《庄子解》33卷,《庄子通》1卷,《张子正蒙注》9卷,《思问录》内篇、外篇各1卷、《俟解》1卷,《噩梦》1卷,《黄书》1卷,还有表现历史观和政治思想的《春秋世论》5卷,《续通鉴论》30卷,《宋论》15卷。上述各著作,均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

顾炎武是开清代学术风气的人物,其主要著作是《音学五书》38卷,《日知录》32卷,《天下郡国利病书》120卷。《天下郡国利病书》的介绍见前述有关章节。《音学五书》被收入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汇印的《音韵学丛书》;《日知录》有《四部备要》本,《天下郡国利病书》收入《四部丛刊》三编。此外,顾炎武的著作还有一部分编为《顾亭林先生遗书》,有光绪三十二年的汇印本。中华书局印有《亭林文集》。

颜李学派又称“四存学派”,因为颜元写有《四存编》(存治,存学,存人,存性)。其弟子李?的主要著作有《拟太平策》和《平书订》。《平书》本是颜元的另一弟子、李?的朋友王源所作,李?在介绍这部书的同时加入自己的评论,称为《平书订》。李?还写有《四书传注》,用颜学的思想注解四书,在格致、理气、诚、性等范畴的解释中进一步阐述颜元的观点。他的《大学辩业》一书反对朱熹对《大学》古本的修改。

颜李的全部著作被编为《颜李丛书》,包括颜元的年谱以及言行录,李?年谱,共137卷,有1923年四存学会排印本。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了《颜元集》上、下两册。

明清之际还有一些重要思想家,现将他们的著作分别介绍如下:

方以智著作也很多,已知的有《通雅》、《物理小识》、《东西均》、《易余》、《药地炮庄》、《性故》、《一贯问答》、《青原志略》等。其文集《浮山前集》在清代被列为禁书。他还有《博依集》、《浮山后集》等文集。其著作只有《通雅》、《物理小识》有刊本流传,《药地炮庄》的刊本非常少见。他的另一部著作《东西均》有侯外庐等的校点本,由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

陈确以辨《大学》非圣经贤传闻名于清初江浙一带,其著作长期湮没,直到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才由陈敬章编定《陈乾初先生遗集》49集,但并未付梓。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葬书》初次刊行,其时距陈确死已近200年,而其全部著作只有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解放后,中华书局请人整理点校了陈确著作的各种抄本,编为《陈确集》,分为文集18卷,别集17集,诗集12卷,并附有年谱1卷,首卷外编收录了陈确的生平事迹以及别人给他的信札。此书于1979年出版。陈确著作中最重要的是《大学辨》4卷,《葬书》2卷,《瞽言》4卷及《俗误辨》1卷。

唐甄(公元1630~1704年)思想的特点是对封建专制主义提出大胆批评,他的著作原名《衡书》,有权衡天下之意,后因命途多舛,更名《潜书》,全书97篇,分上、下两编,历30年而成,在当时社会中影响很大,但理论深度上不及《明夷待访录》。《潜书》今有古籍出版社1955年校点本。

朱之瑜(公元1600~1682年)号舜水,是明清之际一位强调实学的思想家,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亡命日本,留居讲学,思想在日本有相当影响。其著作《舜水遗书》校点本198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包括诗文22卷,附录5卷。

傅山(公元1607~1684年)是山西博学多才的思想家,他对诸子、佛道、音韵、诗画、金石、医学均有研究。著作传世的有《霜红龛集》40卷,有宣统三年的刊本,但版刻不精,近年来陆续发现了他的《荀子评注》、《淮南子评注》、《圣人为恶篇》等著作及佚文。

熊伯龙(公元1617~1669年)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无神论思想家,所著《无何集》本名《论衡精选》,在体裁上是选录汉代无神论思想家王充的《论衡》,然后加以评论,同时也辑录了其他古书中的有关资料。今本14卷,是在熊伯龙原编本的基础上由其几代子孙加以增订而成的,有中华书局1979年校点本。

(四)清代中期的思想史史料

清代中期的思想史,以“汉学”为主要潮流,江藩《汉学师承记》首卷从阎若璩、胡渭讲起。阎若璩的著作主要是文字训诂考据与辨伪方面,主要有《古文尚书疏证》、《回书释地》、《潜邱札记》、《孟子生卒年月考》等,大部分收入阮元所辑《皇清经解》及王先谦《皇清经解续编》中。其《古文尚书疏证》在当时影响很大。《潜邱札记》6卷是阎氏的杂考及杂文等。

胡渭考证《易经》、《禹贡》及《洪范》,写有《易图明辨》、《禹贡锥指·例略图》、《洪范正论》、《大学翼真》等,分别收入《皇清经解》、《皇清经解续编》及《四库全书》中。

全祖望(公元1705~1755年)是清中期对早期汉学思潮持批评态度的学者。其著作有《鲒·亭集》38卷及《外编》50卷,有《四部丛刊》SG。在其85卷著述中,碑传文多至35卷,其中保留了明末清初许多重要思想史料。此外,全祖望还继续黄宗羲的工作,续编完成《宋元学案》。今人研究清初思想史,不可不续《鲒·亭集》。

惠栋是“专门汉学”吴派的奠基者。著有《易汉学》、《九经古义》、《古文尚书考》、《后汉书补注》等,承受家学,以治《易》闻名。另有《松崖文钞》2卷,有聚学轩丛书本。

清代中期最著名的思想家是戴震,其著作宏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经学和文字音韵学的。后人编有《戴氏遗书》15种61卷。有乾隆年间刊本,收入《微波榭丛书》。后人又改编为《戴东原先生全集》,收入《安徽丛书》。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戴震集》校点本。在戴震的著作中,最能代表其哲学思想的是《孟子字义疏证》和《原善》,又有《答彭进士允初书》,是反驳彭允初对《孟子字义疏证》与《原善》的批评。这三种著作,加上《与某书》一起被编入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戴震哲学著作选注》。

章学诚继承浙东史学传统对“专门汉学”提出公开批评。其著作被后人编为《章氏遗书》,有1922年嘉业堂刊本及1936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章氏最重要的著作是《文史通义》与《校雠通义》,今有中华书局注校本。

汪中的著作由其子汪喜孙编为《江都汪氏丛书》,共8种38卷,其中包括汪喜孙所辑的《汪氏学行记》与《容甫先年谱》等。今有清道光年间刊本及上海中国书店1925年影印本。汪中最重要的著作为《述学》,包括内篇3卷,外篇、补遗、别录各1卷。《述学》原计划写成一部总结古代学制和学术盛衰的大部头著作,但终于没能完成。全本《述学》只是一些散篇合集而成,并非作者初衷。

焦循的著作被编为《焦氏遗书》,有嘉庆道光年间江都焦氏雕菰楼刊本及光绪年间刊本。其中最重要的是《易学三书》(《易章句》、《易图略》、《易通释》)40卷,《里堂算学记》16卷,《孟子正义》30卷)。

阮元的著作有《经室集》共63卷,分为一、二、三、四、续、再续、外集七部分。有《文选楼丛书》本、《四部丛刊》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

§§第七编 近代编

同类推荐
  • 蟠龙经行天际游

    蟠龙经行天际游

    武学英才殇逝,魂魄穿越大唐,守西域,立长安,经行丝绸路,血战怛罗斯,行遍亚欧非,蟠龙扫天下。窈窕汉家姝,魅影波斯娘,城堡女伯爵,谁是他心头所爱?长安凌烟阁,库法清真寺,君士坦丁堡,中华武魂壁上鸣。本书取自正史名人唐将杜环的事迹,书写这位第一个周游世界的中国人的传奇史诗。
  • 西汉往事

    西汉往事

    这本书的内容是发在《信息时报》上的专栏文章,讲的内容主要是从秦朝到汉武帝这段时间据说发生过的事。这些事都来自《史记》或《汉书》,我只能保证这些事都是有记载的,但不能保证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毕竟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看过原版史书的人都知道,史书也是人写的,是人写的东西都会被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一些自己的观念,观念多了,真实历史的信息就会变了味。我自不量力地想把在史书背面躲着的一些事挖掘出来,说直白点,就是抱着猎奇的心理,从和主流观点不太一样的角度,把史书中记载的一些故事再折腾一遍。
  • 步步为齐

    步步为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出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人篱下。封王居高,赢得齐皇安顾。三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步步为营,步步惊心,步步为齐。
  • 史上第一公主

    史上第一公主

    别的公主在历史书都只留下寥寥数字的记载,大多连名字都没留下,她不光留下了名字和大堆的史料记载,她的名字后面还有大堆的头衔——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和发明家,近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奠基人。不过没人知道她其实是个穿越者,穿越前还是个男人。-----------------------------------------------------------------总之,这是一个理工男魂穿盛唐,在古代传播科学知识发展生产力的普通故事球吐糟,球收藏,球票票,满地打滚各种求。
  • 锦衣卫

    锦衣卫

    如果在明朝的历史中选取关键词,“锦衣卫”是为必选。 这是中国最早的特务机构,从建立之初。其触角就遍及了王朝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是钦差大臣,但却有着比钦差大臣更为恐怖的力量。他们是专属于皇帝的监察机构、侦察机构,以及最为有效的行动队伍。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锦衣卫成了秘密审查与特别行动的代名词,而它与东西两厂之间的权力斗争更让人触目惊心……
热门推荐
  • 世界上最伟大企业的员工守则

    世界上最伟大企业的员工守则

    众多企业奉为圭臬的第一培训理念 无数员工提升自我的首选励志读本。深度挖掘杰出企业的优秀理念 完美展示卓越员工的职业风貌。卓越的企业需要卓越的员工来塑造,卓越的员工需要卓越的员工守则来打造。综观世界上最优秀、最卓越的企业,它们的成功与辉煌皆源自其优秀的员工守则: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中国网通、联想、海尔、蒙牛、伊利、华为、万科、海南航空、创维、国美、格兰仕、同仁堂、三星电子……
  • 末世之星域狂徒

    末世之星域狂徒

    一位大能把地球变成了世界末日,又投放了无数个系统,他是要干什么?一个系统那是金手指,可每个人都有一个系统,那就是大陆货了混黑道的熊坤,能不能从地球的厮杀中,冲上域外星空呢?无数系统的主人又是谁呢?想知道吗?进来吧!!!
  • 弑天族

    弑天族

    当虚无的传说变为残酷的现实,当虚幻的飘渺的流言真正验证,扑朔迷离的真相,难以接受的事实,谁是弑天族,弑天族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一行人该何去何从?
  • 咒戒

    咒戒

    元锦大神的修仙日常故事!凑字数的我们路过~~
  • 三阴尸王

    三阴尸王

    回家的路上意外的偶遇导致生命流失,杏花树下遇到奇葩老头再获重生!却是以死尸复活,背后真凶到底有何企图!是失传已久三清奇术,还是……
  • 末世之傲娇制造系统

    末世之傲娇制造系统

    当末世来临之时,失去记忆混足人间的猫女蓝希月,因契机打开了七星混沌镯,镯中封印着一个强大的制造系统,只要有材料,就可以制造出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携带制造系统的猫女蓝希月恢复了真身,与人类大姐蓝弦月,二姐蓝冰月,共同更改了人类的结局……
  • 无名钟

    无名钟

    随着天下动荡,武林翘楚争相而起,引发的缠绵爱情,武林分争,形形色色的人,到底有怎样的人生,对于你我又该怎么活着
  • 初夏惊魂

    初夏惊魂

    两年后,我的生活已进入正轨……两年前,我有个知己,叫夏嫣然……嫣然却抢走了俊拂……我伤心欲绝又怒火冲天,因为嫣然,死了……噩梦的阴影浮出了水面……午夜……冤魂林……鬼火……嫣然……欢迎大家加入初夏惊魂群:11207331
  • 徜徉书海

    徜徉书海

    无论是选文、编排体系,还是阅读建议的编写,无不贯穿着我们的编辑理念——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中外兼容,情理为上。精选文章,精编内容,与同学们共鸣经典、分享精品、同述感动。《徜徉书海/中学生必读经典美文》力求从学生的心理因素、终身能力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真正地体现出对人的精神培植。编者们从浩瀚的书海中“淘”出这些经典美文,给同学们营造了一个五彩缤纷、趣味盎然的阅读世界,使同学们受到智慧启迪、情感陶冶以及价值的切实提升。愿亲爱的读者朋友徜徉在美的阅读享受中!
  • 锦衣于异世

    锦衣于异世

    一朝重生,一切归零,别人重生技能点都upup,自己却连个字都不认识!人家左右不过还有个复仇什么的奔头,自己却连是谁家的孩子都不知道!锦衣觉得自己差不多就是一条咸鱼了。。。。。。本文绝对不坑,请亲们放心跳,作者好好接着你们。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