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4200000056

第56章 颜李学派的思想

第一节 颜李学派的思想特色

颜元(公元1635~1704年)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县人。其父颜昶过继给蠡县朱九祚为养子,后离家出走关东,颜母改嫁。19岁时,养祖父朱氏又因吃官司而破落,家庭生活完全由颜元承担。他耕田灌园,作医卖药,教授生徒,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39岁,养祖父母相继过世,颜元复回到原籍博野,以教书为生,著述不辍。

颜元少年时代的两位老师名吴持明、贾珍,吴通武艺,习兵法,曾撰有《攻战守事宜》,又懂医道。贾珍为人朴实、重气节,曾作二首对联,命颜元书写,悬于中堂。其一曰:“不衫不履,甘愧彬彬君子;必行必果,愿学?小人。”其二曰:“内不欺心,外不欺人,学那勿欺君子;说些实话,行些实事,做个老实头儿。”这样的师长和师教对颜元思想影响很大。

颜元19岁为庠生(秀才),但他不喜科举而热衷于世经之学,喜读《七家兵书》并研究军事、技击之术,24岁时,颜元在家中开馆授徒。这一年,他著《王道论》(即后来《四存编》之一《存治编》),主张恢复古代的井田、封建、学校,建立乡举里选和兵农合一的军事政治制度。从这篇文字中,可以看出颜元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颜元系统研习理学思想,是从读《陆王语要》开始的。他后来又读《性理大全》,一心一意地尊奉朱学,后又深感朱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更加重视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他将居所“思古斋”改为“习斋”(并以此为名号),同时撰述《存性编》与《存学编》。

颜元57岁时南游中州(今河南一带),走了2000余里,历时八个月,所到之处,与中州诸儒辨学论道,当他看到中州地方理学的影响还比较深,“人人禅子,家家虚文”时,更加强了必破程朱思想的决心。

颜元62岁时应聘主持漳南书院(在今河北省南部),为该书院制订了规模宏大的计划,实施自己的教育思想,但不久因漳水泛滥书院被淹,颜元不得已辞归乡里,后八年而卒。

颜元的著作主要有《四存编》(包括《存治编》、《存性编》、《存学编》、《存人编》)、《习斋记余》、《朱子语类评》、《四书正误》及后人所辑《颜习斋先生言行录》等。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

颜元的弟子李?(公元1659~1733年)字刚主,号恕谷,保定蠡县人,21岁时始从颜元问学,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32岁时赴京乡试中举人,以后多次入京师,结交海内名士,宣传颜元的思想学术观点,李?晚年的思想受到毛奇龄、阎若璩等人影响,致力于考据学。其主要著作有《大学辨业》、《四书传注》、《拟太平策》、《恕谷后集》等,收入《颜李丛书》。

颜元的另一著名弟子名王源(公元1648~1710年)字?绳,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一生未作官。王源在年轻时即喜好军事与兵书,自比为诸葛亮与陈亮,他认为程、朱“迂阔实不足有为”,王守仁“学入于禅”,皆不足取。经李?介绍师事于颜元,从学时间虽不长,但思想上继承了颜元经世与求实的精神。王源曾著有《易传》、《兵法要略》、《舆图指掌》、《平书》等,多已亡佚(李?的《平书订》保留了《平书》的一部分),传世有《居业堂文集》。

颜元以“功利”的观点看待理学,将理学的心性学说验之于实事实物,由此展开了对理学的批评。《存学编·性理书评》是有代表性的文字。李?继承师说,对理学的空疏无用作了揭露和斥责,他指出,“承南宋道学后,守章句,以时文应比,高者谈性天,纂语书,卑者疲精敝神于八股,不唯圣道之礼乐兵农不务,即当世刑名钱谷,懵然罔识,而搦管呻吟,遂曰有学”(《恕谷后集》卷九,《书明刘户郎墓表后》),这类批评颇多,功利主义的色彩十分浓厚。

强调经世致用,是清初进步思想家的共同点,但有的学者主张通经以致用,即通过读经史、订群书以求道之所在,如顾炎武提倡“博学于文”。颜元在对经典的态度上与顾炎武有所不同,他说:“以读经史、订群书为穷理处事以求道之功,则相隔千里;以读经史、订群书为即穷理处事而曰道在是焉,则相隔万里矣。”(《存学编》卷二,《性理书评》)可见,他反对于经典中求道,更反对把经典本身当做道,他以学琴为例来说明自己的道理:“譬之学琴然,诗书犹琴谱也,烂熟琴谱,讲解分明,可谓学琴乎?故曰:以讲读为求道之功,相隔千里也;更有一妄人,指琴谱曰:此即琴也……谱果琴也?故曰:以书为道,相隔万里也”。颜元主张从实事实物中求道,这是颜李学派的特色。

颜李学派经世思想的总纲,是天下的富、强、安。颜元提出实现这个总纲的规划是:

如天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

这种以富、强、安为宗旨的社会改造蓝图,其中包含着对于土地兼并、八股科举制度以及官僚制度的批评。他在《存治编》提出“复井田、复封建、兴学校”也是针对社会现实问题而言。在这方面,李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补充了颜元的观点,主要见之于《廖忘编》与《拟太平策》。在《平书订》中,他还提出“变法”的主张,对于行习六艺,他还主张“参以近日西洋诸法”(见《李恕谷年谱》卷三),这些说明他的眼界在某些方面比颜元更开阔。

颜李的经世思想,一方面针对着时弊,同时他们又不能脱掉托古的外衣,这是他们思想上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颜元提出“师古之意,不必袭古之迹”(《存治编·封建》),因此,他们提出的“井田”、“封建”、“学校”,并不是要求回到西周去,而是要在现实世界中讲究“功利”。他们批评汉代董仲舒的“不计不谋”(即“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至于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才是“功利”的,颜元和李?也不能作出完满的解释。

第二节 颜李学派的人性论和伦理观

在人性论问题上,颜元肯定“生之谓性”的命题(见《四书正误》卷六),他反对理学家轻视“气质之性”的观点,而倾向于自然人性论。他说:“诸儒多以水喻性,以土喻气,以浊喻恶,将天地予人至尊至贵至有用之气质,反似为性之累者。然不知若无气质,理将安附?若去此气质,则性反为两间无作用之虚理矣。”(《存性编》卷一,《棉桃喻性》)不难看出,颜元认为所谓“气质之性”,也就是人的自然之性,是人生存的基础,也是人伦道德的根基。对此,颜元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说:

形,性之形也;性,形之性也。舍形则无性矣,舍性亦无形矣。失性者,据形求之,尽性者,于形尽之。贼其形,则贼其性矣。(《存人编》卷一)

这里所谓的“形”即人的气质之形,包括人的感官及其感情欲望,简言之,也就是人的形体。颜元认为,“性”既不能离开“形”而独立存在,同时也没有不表现“性”的“形”,这种观点,他称之为“形神不二”。

朱熹为贬低气质之性而抬高义理之性,用了许多譬喻。例如,朱熹以罩灯纸喻气质,以灯光喻性,认为“拆去了纸便是光”。颜元驳斥说:“此纸原是罩灯火者,欲灯火明,必拆去纸。气质则不然,气质拘此性,即从此气质明此性,还用此气质发用此性,何为拆去,且何以拆去?”(《存性编》卷一,《性理评》)这里仍然强调义理之性不能离开气质之性,扩而言之,在他看来,人如果离开了人的自然属性,也就不存在有道德属性。这种观点带有自然人性论的特色。

又例如,朱熹以水清喻天地之性,以水浊喻气质之性,意谓天地之性纯善,而气质之性驳杂不纯。颜元对此反驳说:“水流未远而浊,是水出泉即遇易污之土,水全无与也,水亦无如何也。人之性……引蔽习染,人与有责也,人可自力也,如何可伦?”这里用人性与物性的不同来批评朱熹的比喻失当,指出了人之性与物之性的区别所在,在颜元看来,人的气质之性:即人的自然之性并不能等同于其他事物的本性,因为人的自然之性中包含有思想和欲望,这是其他事物所没有的。正因为人性中有思想和欲望,所以人们经过教育和引导即可舍恶从善,因而人的气质之性与所谓义理之性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在程朱的人性论体系中,把“义理之性”与天理相联系,把“气质之性”与物欲相联系;因此,他们人性论的归宿就是“存天理,去人欲”。与此不同,颜元的人性论则从自然人性论出发,对人的欲望加以肯定。他说:“六行尤在人情物理用功。离人情物理则无所用功,离人情物理用功则非儒。”(《习斋记余》卷四,《给高阳孙衷渊书》)这里所说的“人情物理”即指人的自然生理要求。颜元写道:“人为万物之灵,而独无情乎?故男女者人之大欲也,亦人之真情致性也。”(《存人编》卷一,《第一唤》)颜元本人曾亲自受过《朱子家礼》之害,因此他对禁欲主义的说教有一种切身的痛恨。他曾指出这种禁欲与佛道、妖邪杂教没有什么两样,他指出从韩愈到程朱再到王守仁,虽号称“大君子”而实际上都有和佛道相通的不尽人情之处。

颜元写有《存人编》、《人论》,褒扬人的价值,显露出与理学家不同的伦理观点。在《人论》中,颜元把由天地万物到人的出现描述为一个自然过程,在这个自然演进的过程中,人是天地的产物,又是万物中最贵重者。人产生于自然,秉赋了天地的精华,与自然有着某种一致性,故称之为“肖子”;与此同时,人贵于万物之处,在于人能够役万物、改造自然,使自然能为人所用,这就有功于自然,故称之为“孝子”,这就是颜元在《人论》中阐述的“肖子—孝子”论。这种文化人类观有质朴的合理性,但它缺乏实证科学的论证,因此学术价值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颜元借用的宗法语言(天地、父母、孝子)背后,表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他所论的“人”,虽然还不是历史的人,但却含有天下人人平等的意味;他强调人有功于天地的独特价值,提出“天地仅因人而著号”肯定了人的作用,这是一篇关于“人”的颂歌。

李继承了颜元在人性论伦理观方面的观点,进一步申述颜元的论旨。在理欲论方面,李和师说一致,主张情欲的正当合理性,他点名批评了王守仁的“格去物欲”之说,指出不能把“形色天性”与“私欲”混为一谈(见《大学辨》卷三)。

颜李学派强调“理在欲中”,是以“理在事中”的哲学观作为基础的。颜元通过对“理”的字义剖析去说明“理在事中”。他说:“理者,木中纹理也,其中原有条理,故谚云:‘顺条顺理’。”(《四书正误》卷六)李进一步发挥了这种观点,说:“夫事有条理曰理,即在事中,今曰理在事上,是理别为一物矣,理虚字也,可为物乎?天事曰天理,人事曰人理,物事曰物理。《诗》曰:‘有物有则’,离事物何所为理乎?”(《论语传注问》)这里把理当作事物的原则,否定理学将“理”作为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东西。

李不仅阐述“理在事中”,还从历史的进化中阐明“道在事中”。他说:世上刚有人类的时候,浑浑沌沌,后来有了夫妇、父子、兄弟、朋友的人伦分别,在此之后又有了君臣,即使是诛取禽兽、茹毛饮血这些事情也有先后的次序,这就形成了“礼”;而和上述活动相适应的前呼后立、鼓舞相从就形成了“乐”,于是射、御也随之出现,又由于统计、记录等等的需要,书册也出现了。久而久之,上述因社会生活需要而出现的仪式规矩制度化,“其伦为人所共由,其物为人所共习,犹逵衢然,故曰‘道’。伦物,实事也;道,虚名也”(《恕谷后集》卷十二,《原道》)。这样的看法阐发了道产生的历史过程,把人类社会生活的演进当作道产生的基础和根据。

第三节 颜李学派的教育思想

颜李学派经世致用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其教育思想。

颜元和李,都强调“学术”的重要,认为它是“世道”的基础。颜元在给李?《未坠集》所作的“序”中说:

学术者,人才之本也;人才者,政事之本也;政事者,民命之本也。无学术则无人才,无人才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平,无民命,其如儒统何?其如世道何!(《习斋记余》卷一,《未坠集序》)

这里所说的“世道”,包括国家和百姓;世道的基础是教育,它由学术和人才两部分组成:学术,是教育的内容;人才是教育的产品,没有正确的教育内容,就不会有合格的教育产品,也就不会有官吏施行的治理方针,国家百姓就会深受其害。颜元提出“以九字安天下”,头三字即“举人才”。李?也说:“言经济首在复学校选举,以有人才乃有政事。”(《恕谷年谱》卷三)可见,颜李学派对教育重视的程序。

颜李学派的教育思想,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对宋明以来教育人才体制的抨击及对理学的教育方法的否定,一是具有经验论色彩的认识论。

宋明以来的教育人才体制,沿袭前代,实行的是科学考试制度,朝廷通过层层的考试关卡选拔人才,不仅空耗了青年学子的精力,而且考场上的繁文缛节也消耗磨损了人的锐气,即使通过了层层考试,也很少有人有独立的见解。颜元揭露说:“其间问先察貌,索结登年,巡视搜检,解衣跣足,而名而应,挫辱不可殚言。呜呼!奴之耶?盗之耶?无论庸庸辈不足有为,即有一二杰士,迨于出仕,气丧八九矣。”(《存治编》)这里颜元对科举教育的揭露是相当深刻的。

科举的最大害处,是以浮文虚辞取士,使人们远离社会生活的实际,把思想局限于狭小的八股文字天地。颜元批评说:“国家之取士者,文字而已;贤宰师之劝课者,文字而己;父兄之揭示、朋友之切磋,亦文字而已。”这种从文字到文字的学风,特别是形式上的八股,压抑了人们独立思考的精神,使学术呈现出死气沉沉的现象。颜元指出:“今人制艺,递相袭窃,通不知梅枣,便自言酸甜,不特士以此欺人,取士者亦以此自欺。彼卿相皆从此孔穿过,岂不见考试之丧气,浮文之无用乎?”

除了对八股科举制度进行抨击以外,颜李还批评了理学家所提倡的教育方法。颜元说:“朱子教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无异于半日当和尚、半日当汉儒。”(《朱子语类评》)所谓当和尚,是指佛教的参禅悟性;所谓当汉儒,是指寻章摘句的训诂考据之学,这些都是颜李所坚决摈弃的。颜元说:“但凡从静坐读书中讨来识见议论,便如望梅画饼,靠之饥食渴饮不得。”(《存学编》卷四,《性理评》)他又说:宋朝和明朝培养出的,大都是“上不见一扶危济难之功,下不见一可相可将之材”,南宋时如此,明末也是如此。颜元写道:“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惟余一死报君恩’,未尝不凄然沱下也。”(《存学编》卷一,《性理评》)这些痛切的批评表明了颜元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心。

对于读书静坐的教育方法,颜元也试图从历史上进行分析,他认为主要是由于历史变迁特别是经过焚书坑儒以及五代的兵燹,使儒家的“经世之法”、“大学之制”逐渐沦亡,宋代周敦颐利用社会对学术的需要,把佛、道思想揉进儒家学说之中,经过程朱与陆王的进一步发展,“孔颜之学”遂亡(见《大学辨业序》、《存学编》等)。这样的观点,形式上是从历史上给予分析,实际上并未找到读书静坐的教育方法产生的真正历史原因。

颜李对理学教育思想的批评,仍带着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其理论依据,是具有经验主义倾向的认识论。

颜元首先强调从实事实物出发,反对从虚幻的主观感觉出发。他称用静坐方法获得的认识为“镜花水月”。颜元反对“悟道”的理由是因为他不承认有静止不动的感觉和思维,他说:“天地间岂有不流动之水?天地间岂有不著地、不见泥沙、不见风石之水?”这里用水比喻认识的主体,颜元认为,感觉思维就像流水一样,处于运动中,要迫使它静止,是很难做到的。

在颜元的教育思想中,特别重视“习”、“行”的范畴,他35岁时改所居“思古斋”而名为“习斋”,并以此为字号,他的学生钟?解释说:“斋以习名者何?药世也;药世者何?世儒口头见道,笔头见道,颜子矫枉救失,遵《论语》开章之义,尚习行也。”(《习斋记余叙》)“习”字在颜元的著作中屡见不鲜,它包含有习行的含义。这个范畴在颜元的思想体系中,有两层重要的含义:第一,这是知识的正确来源。他说:“心上思过,口上讲过,书上见过,都不得力,临事时依旧是所习者出。”(《存学编》卷一)第二,习行又可以验证知识。他说:“德性以用而见其醇驳,学问以用而见其得失。”(《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这里所谓的“用”也是习行的过程。为强调习行的重要,颜元还对《四书》中凡是含有习行意义的用语,都给予解释,阐明它们的习行的含义,例如“错”、“克”、“操”、“致”、“立”、“达”、“适”、“习”、“温”、“格”等。

颜元把注重习行的思想运用于教育实践,他认为习行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和道德修养。他说:“孔门习行礼乐射御之学,健人筋骨,和人血气,调人性情,长人信义。”(《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值得指出的是,颜元虽然一再强调习行“孔门六艺”,但他论学并不局限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他说“博学之,则兵农钱谷、水火工虞、天文地理,无不学也”(《四书正误》卷二),这就超出了“六艺”范围。

颜元曾把自己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之中,他在应聘主持漳南书院时,曾制定了一套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颇能体现他注重习行的教育思想。他将课程分为四个科,即:武备科、文事科、艺能科(设水学、火学、工学、象数学等课目)、经史科。

颜元的教育思想,不仅表现了颜李学派经世致用的特色,而且还表现出启蒙思想的闪光,他声称“昔人言本原之地在朝廷,吾则以为本原之地在学校”(《习斋记余》卷一,《送王允德教谕清苑序》),这种把学校(教育)摆在第一位的思想是非常可贵的。

同类推荐
  • 北宋说书匠

    北宋说书匠

    赵天奇是一个扑街的网络写手,因为第十三本书再次扑街,与朋友喝了一点闷酒,竟然穿越到了北宋!在这个同品级武官见到文官要行礼,并且各地钱粮都由文官掌握并且直接监督武将的重文轻武的时代,赵天奇无奈的操起了老本行:说书。本来他只是想好好说个书,在这个大时代里娶个媳妇生个娃,喝喝小酒种种菜,可是一说书就引起了各行各业人的关注。李清照:“赵哥哥,那猴子好生奇怪,竟然还能背着棒子打妖怪呢!”高太尉:“咳咳,老夫听闻这里讲着一些《水浒传》的玩意儿,特来听一下,在书中我与宋江的友谊。”宋徽宗:“昨日朕仔细研究了刘备和诸葛亮,觉得三顾茅庐还是有所虚假,与朕同是龙体,怎么可屈身前往?”
  • 明德传

    明德传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定年号明德。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轻赋税但使将军能百战,无需天子筑长城——免徭役治国无法则必乱,治国酷法则必反——宽刑法此书背景以明史为主,只有一些细节因情节需要有所改动。再者,书中人名、国号均有改动,以防和谐,对明史有研究的读者可以将人物对号入座。
  • 特殊武将

    特殊武将

    每个人眼中的三国各不相同,这是一个NPC眼中的三国。
  • 西风谣

    西风谣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相传那里,女儿们的宿命,只是孽缘……当我流浪四海漂泊时,却遇上你……家仇,旧恨,身世迷离,你能改写自己的命运,你是王者……较量,争执,我选择远离,琴箫悲凄,独向西风……
  • 食来运转

    食来运转

    美食是怎样炼成的。每一道珍馐背后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倒霉帅王爷:妃要休夫

    倒霉帅王爷:妃要休夫

    都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当他真正吃到酸葡萄的时候,咦,还真甜!只是,他的这颗葡萄也忒辣了点。见过宠人的,没见过这么宠人的!当在某一天,某女嚣张的说“我要休了你”时,身为堂堂的王爷抽搐了脸庞、无比委屈的、脸上带着一串小泪珠可怜兮兮的问她:“你凭什么休我?”她说:“只有你一个美男,我玩腻了。”她……她说,她竟然说,她把明悦国一个堂堂美男王爷给玩腻了!
  • 晚安,军少大人!

    晚安,军少大人!

    遇到他前,她每天只想上他,上他,上他!遇到他后,她每天想方设法地躲他,躲他,躲他!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柯南之快青永恒

    柯南之快青永恒

    在柯南平次与组织对抗的过程中,基德被误服下APTX4869,随后酷似柯南的孩纸登场惹。已经知道柯南处境的快斗产生了邪恶的想法……带上眼睛,出发,毛利事务侦探所!“咦?柯南你不是去美国了吗?””小兰姐姐,中途停班,我不能去了。“
  • 谋天下:风行雨师

    谋天下:风行雨师

    一次“死亡飞车”的游戏让她真正的“死了”――飞向了另一个世界,在死了三次后她终于磕磕绊绊的“活在了”一个傻女的身上。一次意外的相逢让墨萱这个傻女得到了身份复杂的北辰妃子俪姬的看重,年幼隐忍的“傻皇子”、爱她如命的“痴弟弟”、纨绔无形的百里闻风、……朝堂背后的风波陷阱、江湖上的有力后盾,这些成了她活下去的强大动力……风行雨师的传说,需要靠她来谱写……
  • 情定豪门之我的宝贝不一般

    情定豪门之我的宝贝不一般

    她从小被人收养,养父母双亡独自扛起照顾哥哥和弟弟的重任。他千万兆亿的财富于一身,却始终没有任何人能走进他的内心。他们儿时曾有一段懵懂的邂逅,长大后的他们能否厮守终身。
  • 堕凡记

    堕凡记

    神仙在天上住久了,也是喜欢凡间的。来凡间游历一番,拯救苍生于水火,连接上古部族,再谈谈恋爱。你说他们到底想要什么?那就看各自的选择吧!本文纯属虚构
  • 杭城旧事

    杭城旧事

    乱世中他遇到了他,惊鸿一面。从此以后一腔情一腔恨就都给了他。洛文河是脉脉一江春水,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许故城是高高一座大山,保护了他的半世安稳。他们之间没有情敌。因为这乱世就是他们最大的情敌。诗文已泛黄,故城旧梦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西游之青莲证道

    西游之青莲证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个现代孤儿,穿越洪荒末期,修仙成圣得道。
  • 女装骑士养成

    女装骑士养成

    这是一本主角被自己认知坑害的故事……新人新书求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