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志士、企业家经常会提到的一个焦点。关于读书的意义,相信很多人都能说出它的一大堆好处。事实的确如此。在今天,书给一个人所带来的财富和价值更是可观。今天,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读书的含义: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读书,但是,读书却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古往今来,无数的圣哲、文学家、教育家,无不是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中,走向成功的。
也许有些人会说,我不喜欢看书,我喜欢看电影。那么,可以说,这样的人一定会比经常看书的人进步得速度慢。当有一天,你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读书,不仅只是某种爱好,它已经被当成一件事情或者工作来做了,而这种认识正是由于对书产生浓厚兴趣后达到学以致用了。这种兴趣就像一棵根植在生命里的大树,生长出一片片苍翠的绿荫。
我们都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也许也有人会问,读书只是一种爱好,非要把它当成习惯来培养的话是不是有些太刻意太牵强了?要知道,凡喜好读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爱好”是通过兴趣来培养的,而“习惯”正是在兴趣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习惯的养成可不是一朝一夕间的事情,它可以成为一个人一生中不可逆转的,不会因环境和岁月的变迁而改变的生活方式。读书被当成一种习惯后,正如我们穿衣、吃饭、行路这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一样,它的存在应该是让生命保持活力的一种内在体现。它更像脚下的一块基石,越是沉重,扎在土里的根基越牢固,我们站在上面就越感觉踏实,也许正是这种踏实感,让我们体悟到读书的快乐,从而在快乐中去寻求人生的方向和发展。
说到读书对一个人的好处,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话说得很精准,也十分难人咀嚼和回味,他在《论求知》中说道:“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哲学家培根所阐述的读书的三种用途,恰到好处地概括了读书的三种意义。
先来看作为消遣一说。这是我们读书开始与烦躁时所抱有的思想。初学者对知识并无渴求之感,读书的意义也就是消磨时光;而烦躁之人因无法静下心来读书,感到事物都无聊透顶,便也用读书来打发时光。殊不知,这样的读书意义便像学者们讲述的“道,可道,非常道”一样,与读书的本质大相径庭,差距颇多。所以讲,消遣是读书中最初级也是较浅薄的。
继而上一个台阶,看看装饰。这个读书用途、意义便是我们大众读书时所抱有的心态。在家中放一套“四书”,装作文雅地诵读几句《论语》,好在与他人高谈阔论时有所谈及,这便构成了读书的进一步意义——作为装潢,或者是说铸成谈笑风生时的资本。抑或是,在寂寞无聊之际,拿起一本书,随手翻阅几篇文字,来充实和装饰一下内心的空虚,使之多出几分感动和感恩之情。
前两种读书之义,都称不上是真正地去读书,深层挖掘且要看增长才干。读书增长才干不是讲要一味地按照书本的学问来办事,那样只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实践可以改进知识。读书的意义便是为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帮助——帮助理论能在进一步的推导中变得更加真实。要知道,读书是一种快乐的努力。它使人内心丰富,也为梦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当我们在烦恼时读“千磨万击犹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诗句,感觉就像是一把梳子在不停地梳理我们的思想,在向我们展示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强,使全身痒痒的,不由自主地“扑哧”一声笑起来。这时,我们便会从压抑的烦恼中逃脱出来,使自己对人生充满了自信和乐观。
当我们在受挫时读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仿佛是春天的微风拂面,杯中的美酒醉人,使人不由生出一种无惧。更不会怕那前方路漫漫,披荆斩棘,而去自创辉煌。
书是我们工作和学习中前行时、上进时、努力时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我们智慧的源泉,精神的产物。珍爱书,热爱读书,是一个人提升自身素质的最好途径,也是一种快乐的努力。
翻着自己喜欢的书,日子会变得丰富多彩。读一本好书,心境更会有金石为开、琴瑟曼妙之感。养成读书的习惯,犹如结交了一位挚友。人生任重而道远,这道中时常有“挚友”相助的话,自然能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