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想有所作为的人,尤为重视“第一印象”,“新官上任三把火”嘛。这三把火烧好了,后面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顺风顺水。
李强升任镇党委书记后烧的第一把火是“转变作风,廉政勤政”。
为了让这把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李强动用了他所能想到的,当地所能利用的一切宣传工具和手段:会议发动、文件强调、广播宣传、板报公示、问卷调查、座谈了解、个别走访、有奖征集……其决心之大,热情之高是小镇少有的。
群众见新领导敢于向大家深恶痛绝的官僚作风和腐败现象开刀,且又如此的礼贤下士情真意切,甚是欣慰和支持。于是一时间各种批评、建议和设想便蝴蝶般翩翩飞来。
李强初步翻阅了一下,五百多条箴言竟包含廉政勤政各个方面。李强非常高兴,决定召开机关会议,公布这一辉煌成果。
下午,大家正正襟危坐聆听李强慷慨激昂时,通讯员小于背来一个沉甸甸的蛇皮袋,告诉李强是一位老农送给他的礼物。李强打开一看,是一袋个头壮硕色泽鲜艳的红薯。
李强很是纳闷,问小于那位老农留下话没有。小于说留了,那位老农说“李书记是个聪明人,会明白我的用意的!”。
李强沉思了一番立马有了话题,要求大家就这袋红薯发表看法。
与会人员立即开动脑筋紧张思考,不一会便纷纷举手发表高见。有的说是为了提醒我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有的讲是为了宣传推广优良品种;有的称是表示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感谢;有的言是暗示群众生活还有差距;有的推测是告诉大家多吃红薯有益健康;有的认为是建议我们建立红薯加工基地……。
李强说:“关于红薯的含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不想加以评述。刚才我请小于清点了一下,三十六个红薯刚好机关人员一人一个,由此看来老农真是用心良苦啊。我建议大家回去后深入思考,并结合‘整改’拿出具体措施。”
宣传委员不敢怠慢,连晚就在镇广播电台开设专栏节目,以“由一袋红薯想到的”为专题,发动大家开展讨论,畅所欲言。
农委主任迅即作出决定,把红薯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进行扶持。农民种植红薯,不仅可以免费得到优良品种,享受无偿服务,还可以按比例得到一笔奖励资金。
工委主任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引进红薯加工新工艺,发誓要把红薯打造成本镇的“拳头”产品,然后向全国、乃至全球隆重推出。
文教助理立刻组织骨干教师,突击编写乡土教材,要求学校把红薯引进教室,搬上讲台。
商贸科长瞬间转变工作思路,主张在红薯上做足文章,开辟红薯养殖园,建立红薯度假村,研制红薯保健品。待红薯飘香的时候,邀请城里人感受薯农生活,体味田园风光。
组织委员大声呼吁,小镇人之所以凝心聚力积极向上,送红薯的老农功不可没,应该在全镇褒扬,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党委秘书则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把“红薯”的相关新闻变成一篇篇美妙文章,会上宣传,报上登载。
团委打算在全镇青年中开展红薯种植比武;妇联准备在全镇妇女中举行红薯烹饪竞技;农科站筹划出集红薯种植手册;文化站排练的小品“红薯的故事”不日将与观众见面;就连关工委的几位老干部也不甘寂寞,正在研究如何结合红薯事例给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一时间“红薯”成为小镇的焦点,频频出现在广播里、板报上、会议中和人们的议论间,几乎达到“言必谈红薯,行必为红薯”的地步。
一日,李强的父亲来电,要求儿子速速回家。
父子相见,父亲劈头就问:“小子,红薯是我送的,难道你真的不明白?”
李强回:“明白”。
父亲又问:“我送红薯给你,就是想告诫你们这些公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难道你真的不明白?”
李强说:“明白”。
父亲说:“既然明白为何不明说?浪费大伙儿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你这种小题大做故弄玄虚的做法是不是也该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