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保卫战
德国投降后,协约国利用世界大战结束之机向苏俄增派了大量干涉军,很快就在俄国南部集结了13万军队,并同俄国的白卫军一起向北推进。但是,干涉军在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影响下发生分化,很多士兵拒绝作战。1919年4月,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的法国舰队水兵举行起义,反对武装干涉苏俄。协助约国看到自己军队内部不稳,被迫撤走大部分干涉军。
1919年11月,前沙皇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鄂木斯克发动军事政变,解散执政内阁,逮捕社会革命党领导人阿夫克森齐也夫。此后,小资产阶级政党的影响急剧下降。广大农民日益离开社会革命党,转而在苏维埃领导下,同地主资产阶级复辟势力展开生死搏斗。
高尔察克自称是“俄国的最高执政者”。他得到协约国的大力支持,用外国枪炮装备了自己的25万军队。1919年3月4日,他指挥白卫军从乌拉尔山一带向西进攻。红军在敌人优势兵力压迫下,被迫后撤100多公里,退到伏尔加河流域。这时,高加索的邓尼金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尤登尼奇也配合高尔察克发起进攻。在这紧急时刻,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出“一切为了东线!”的号召。大批党团员和工人加入红军,后方工人决心以加倍的劳动支援前线。1919年4月12日星期六下班后,莫斯科—喀山铁路机车编组站车库的党支部发起组织星期六义务劳动。大家放弃休息,不要报酬,自觉为支援前线而忘我劳动。列宁高度评价这一运动,称它为“伟大的创举”。
1919年春,红军兵力增加到150万。4月,东线南路军在伏龙芝(1885~1925)指挥下发起反攻,解放了乌法。7月,加米涅夫改任红军总司令后,伏龙芝负责指挥东线。红军乘胜追击,越过乌拉尔山区,解放了西伯利亚大部地区。1919年底,高尔察克全军溃败。高尔察克被活捉,1920年2月7日在伊尔库茨克被枪毙。
高尔察克溃败后,英国陆军大臣丘吉尔在1919年8月夸口说,要组织14国进攻苏俄。但是,这一计划未能实现。协约国仍把颠覆苏维埃的希望寄托在白卫军上。英、美、法给邓尼金运去几百门大炮和几十万支步枪,派去几百名军事顾问。
1919年夏,邓尼金的15万军队发起总进攻。他依仗优良的武器和骠悍和骑兵占领了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10月13日,又攻占了奥廖尔,逼近图拉,直接威胁莫斯科的安全。俄国资本家宣布,将给第一个冲进莫斯科的团队以百万卢布巨奖。苏维埃政权处境万分危急。列宁发出“大家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的号召。几万名党团员奔赴前线。南方战线司令员叶戈罗夫和军事委员斯大林指挥红军于10月中旬转入反攻,解放了奥廖尔、哈尔科夫、基辅。1920年初,进而攻占察里津、罗斯托夫。邓尼金主力被击溃。邓尼金逃亡国外,其残部由弗兰格尔率领逃到克里木半岛。
当高尔察克和邓尼金发动进攻的时候,盘踞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尤登尼奇于1919年5月发动进攻,占领杨堡,威胁到彼得格勒的安全。党中央从其他战线调来军队,加强防务。8月底,把尤登尼奇赶到爱沙尼亚边境。但是,当邓尼金进攻莫斯科时,尤登尼奇重新发起进攻,在英国坦克的掩护下,10月中旬攻抵彼得格勒城下。10月21日,红军开始反攻。11月,被击溃的尤登尼奇部队退到爱消尼亚境内,当即被爱沙尼亚当局解除了武装。1920年2~3月间,红军解放了北方重镇——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
1920年4月,波兰军队入侵苏俄。5月初占领了基辅和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大片土地。6月,西南战线红军在叶戈罗夫和斯大林指挥下发起反击。7月,图哈切夫斯基指挥西方战线的红军反攻,解放了白俄罗斯领土,进而越过国界,月底逼近华沙。由于红军进展过速,先头部队远离后方,两条战线配合得也不够好,以致当波兰军队在8月反攻时,红军不得不后撤。10月,苏波签署停战协定。1921年3月18日,两国签订里加和约。在南方战线,伏龙芝指挥红军突破弗兰格尔防线,于1920年11月打下刻赤,解放整个克里木半岛。
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但是,远东地区仍被日本干涉军和白卫军占领。苏俄为了避免同日本发生直接武装冲突,决定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建一缓冲国家。1920年4月,远东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它不是工农苏维埃国家,而是劳动人民的民主共和国。它接受俄共中央远东局的领导。远东共和国成立后,把红军和游击队改组为人民革命军。10月25日,人民革命军开进海参崴,把最后一支外国干涉军赶出国境。1922年11月,远东共和国并入俄罗斯联邦共和国。
红军在国内战争中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胜利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
夭折的匈牙利苏维埃政权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奥匈帝国的人民爆发了推翻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革命。奥匈帝国瓦解,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等成为独立的国家。
匈牙利政权几经易手,最终到了匈牙利共产党的手中。1919年3月21日晚,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宣布成立,并向全世界宣告:它将同苏维埃俄国及全世界工农群众一道,与帝国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
这就等于向全世界的帝国主义势力公开宣战。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还在耳边回响,匈牙利又响起了炸雷。世界为之瞩目,为之震惊。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怨恨的是匈牙利资产阶级政府软弱无能,竟让政权落在了一个囚犯手中。这个囚犯就是匈牙利共产党领导人库恩·贝拉。
库恩·贝拉曾经参加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多次见到列宁,聆听他的教诲。1918年11月,匈牙利共产党成立,库恩·贝拉成为中央书记。
年轻的匈牙利共产党提出了“解除资产阶级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革命口号。这便触怒了当时执政的卡罗利政府。
匈牙利独立后,资产阶级和社会民主党组成了以卡罗利·米哈伊为首的联合政府。卡罗利当政后,工农群众受到更严重的压榨,稍有反抗,即受到严厉镇压。人民群众对卡罗利政府强烈不满。
以库恩·贝拉为首的共产党人所提出的“解除资产阶级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口号,正好符合人民的心声。于是,卡罗利怒火万丈,查封和捣毁了共产党机关报《红色报》,并逮捕了以库恩·贝拉为首的四十名匈牙利共产党领导人。卡罗利一而再、再而三的暴虐行为,激起了广大工人和士兵的愤怒。他们纷纷举行集会,要求释放共产党领导人,主张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卡罗利政府摇摇欲坠。
协约国帝国主义不愿看到匈牙利发生俄国那样的革命,于是在1919年3月20日向匈牙利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匈牙利把三分之二的领土割让给邻国,企图借此来扼杀即将来临的匈牙利革命。卡罗利政府接到最后通牒后,一筹莫展。无奈之下,卡罗利自行辞职,把政权交给社会民主党。
社会民主党接过政权后,也束手无策。当时的匈牙利社会民主党已没有群众基础,十分孤立。他们手中也没有足以镇压共产党的武装力量,而广大人民群众则坚定地拥护匈牙利共产党。
面对内忧外患,社会民主党同尚在狱中的共产党领导人库恩·贝拉进行谈判。谈判的结果是成立苏维埃政权,两党实行合并。消息一传开,布达佩斯的工人和士兵涌上街头,占领了炮台、车站、桥梁、邮电局和政府大楼,解除了军警武装。
3月21日,布达佩斯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召开,宣布匈牙利为苏维埃共和国。匈牙利人民通宵达旦地欢庆胜利,欢庆活动持续了几天几夜。
3月22日傍晚,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消息,传到了凡尔赛宫。正在参加“巴黎和会”的协约国首脑们不约而同地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们立即停止争吵,于当夜召开全体会议,商量应急的对策。
他们在一个问题上有着惊人的共识,即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群众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是他们真正的危险所在。于是他们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扼杀它。
协约国首脑们经过紧张的密谋策划,最后决定派史末资将军为首的“和平使团”去布达佩斯,一方面与匈牙利苏维埃政府谈判,一方面也摸一摸真实情况,然后再作决策。
史末资先以伪装的“和平”面孔同匈牙利接触。但在谈判中,他坚持要求匈牙利把大片领土划给协约国。匈牙利苏维埃政府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史末资这一无理要求。在谈判进行到一半时,史末资突然不辞而别,离开布达佩斯。和谈破裂。协约国由此获得了武装干涉匈牙利革命的借口。
4月16日,罗马尼亚的资产阶级政权统治者,首先对匈牙利发动武装进攻。接着,法国等协约国15万大军一起向匈牙利扑来。
刚刚成立的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危在旦夕。以库恩·贝拉为首的匈牙利共产党率领匈牙利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在共产党演说家的鼓动下,仅5月份的头几天,就有10多万人志愿参加红军,一些工厂还成立了独立的师团。
新建的红军开赴前线,挡住了协约国军队的进攻,并于5月30日,在250公里的开阔战线上发动全线反击。许多失地被迅速收复。
就在红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的时候,“巴黎和会”主席、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于6月13日突然向匈牙利政府发出照会,要求北方战线的红军立即停止进攻,并撤回原地。作为交换,协约国将归还由罗马尼亚军队占领的蒂萨河沿岸地区。照会威胁道:如果苏维埃政府不同意这个建议,协约国将正式对匈牙利宣战。
库恩·贝拉接到照会后,同协约国开始了谈判。列宁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打电报给库恩·贝拉:“进行谈判是对的,必须利用一切哪怕可以争得暂时的停战或和平的可能性,以便使人民得到休息。但是一分钟也不要相信协约国,它在欺骗你们,它只是为了赢得时间,以便有效地扼杀你们和我们。”列宁的话是正确的。但库恩·贝拉不听列宁的劝告,也不顾匈牙利政府其他领导人的坚决反对,在未获得任何保证的情况下,下令红军从前线撤退。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如库恩·贝拉所愿,罗马尼亚军队并没有履行诺言,而匈牙利人民用鲜血换来的土地却白白送给了敌人。
人民开始不满,出现了工人罢工,农民也因为没有实现土地分配而失望。接着红军内部发生叛变活动,军队开始瓦解。
社会民主党****感到时机已到,趁机纠集力量进行阴谋颠覆活动。
8月1日,罗马尼亚军队进逼到离布达佩斯只有三四十公里的地方。
库恩·贝拉的苏维埃政府无法再持续下去,革命政府被迫集体辞职。生存了133天的匈牙利苏维埃政权被颠覆。
汉城“三·一反日”大游行
朝鲜有个德寿宫,宫内画栋雕梁,飞檐斗拱,五步一楼,十步一阁。1919年1月22日,被日本废黜和长期幽禁的朝鲜国王李熙就死在德寿宫里。很快传出消息,李熙是被日本特务毒死的。
甲午战争后,日本取得了对朝鲜的“保护权”。李熙于1896年被封为朝鲜王,次年又被封为韩国皇帝,年号光武。其实,日本人只不过做个样子给世人看罢了,他们的目的是让李熙充当日本的傀儡。不过,李熙这个韩国皇帝的确胸怀大志,他见日本实际已做上了太上皇,心里很不自在,便暗地里联络欧美势力,企图摆脱儿皇帝的处境。1905年,日本与俄国又交起火来,李熙乘机活动,争取朝鲜的独立。结果,俄国吃了败仗,寻求独立的李熙碰了壁,没办法,只好逃到俄国大使馆里寻求政治避难,结果还是被日本人抓了回来。李熙气得吐血,被监视在深宫里,不准外出,他整天唉声叹气。
时隔不久,在荷兰的海牙召开了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李熙得知这一消息后转忧为喜,暗派一个密使前往海牙,在万国和平会议上呼呈国际舆论帮助朝鲜废除日本的“监护”,恢复朝鲜的独立。日本驻朝鲜总督谷川得知密使是李熙派出的,恼羞成怒,领兵冲进宫来,一把将李熙推下皇帝宝座,下令废掉李熙的皇位,另扶一个叫李拓的太子来做儿皇帝。
被废的李熙被关在德寿宫。从那时起,李熙在德寿宫整整被幽禁了12年。李熙在德寿宫里的生活也还不错,身边照样有宫女侍候。每天吃过晚饭稍事休息,他就端坐在佛堂之上诵经念佛。诵经之后,宫女会依照惯例奉上一杯中国的红茶给他喝。李熙平日最喜欢喝的饮料就是红茶。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赢得了胜利。亚洲各国人民从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土耳其基马尔发动革命;埃及发生华夫脱运动;与朝鲜毗邻的中国,爱国运动正在蓬勃兴起。
日本见此局势不禁着了慌,担心朝鲜也为独立而乘机闹事。谷川想,李熙虽然被关在高墙深宫里,可他在朝鲜人的心目中依然是个活着的神像。再说李熙本人也天天梦想复国,若是时局一变,他肯定又是朝鲜反对日本统治的一面旗帜。于是,日本决定把李熙这个心腹之患除掉。
1月4日晚,吃过晚饭的李熙又在佛堂上诵经,一个宫女像往常一样向他敬奉一盏红茶。李熙恰巧此刻口干,顺手接过茶饮了一大口。正想夸红茶清香,忽觉肚中绞痛难忍,捧腹乱叫,倒在地上翻滚。宫女大惊失色,冲出门连声叫喊救驾。可是,未等宫中太医赶到,李熙已七窍流血身亡。过了一会,日本监护、医生和宪兵已出现在宫中,好像事先就准备好了似的。日本宪兵称李熙是得急病死的,并当即拘捕宫里所有的朝鲜官员、宫女和仆人。接着,他们对外发丧,宣称李熙因患脑溢血突然驾崩。日本驻朝鲜总督府宣布,将在3月3日这天,依照日本礼仪,为李熙举行国葬。
李熙的真实死因,是蓄谋已久的日本政府下了毒手。日本特务利用李熙夜间喜用红茶的习惯,悄悄在茶中投下了剧毒砒霜。谷川自认为这事做得机密,决不会有他人知道隐情。然而,纸里包不住火,不出几日,日本毒害李熙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朝鲜。
李熙的被害使朝鲜人民的民族感情受到深深的伤害,引发了朝鲜全国范围内的反日斗争。
朝鲜天道教教主孙秉熙拍案而起,联络三十三位朝鲜民族代表,起草了《独立宣言书》。爱国学生举行反日大游行,声援孙秉熙,并与以他为首的代表们结成反日同盟。举国相约,在3月3日国葬之日,发起反日大示威。
2月8日这天,在日本的朝鲜留学生率先起事,在东京举行几千人大会,发表要求朝鲜独立的宣言。3月1日,反日斗争提前发动。成千上万的汉城学生涌向市中心的塔洞公园。汉城和其他城市的工人都赶来了,连边远山区的农民也驾着牛车或骑着毛驴蜂拥而来。学生领袖登上公园中心六角亭,面对人山人海,庄严宣读了《独立宣言书》。
集会过后,三十万人民群众,高举着朝鲜国旗,挥舞着标语小旗,涌向大街。盛大的游行示威开始了。几十万人在长街上振臂高呼:“朝鲜是朝鲜人的朝鲜!”“日本强盗滚回去!”“朝鲜独立万岁!”游行的队伍象澎拜的潮水一般奔涌在汉城的大街小巷。日本设在汉城的统治机构顿时陷入瘫痪。
谷川见时局危急,急忙派大批驻朝的军队、警察、宪兵、特务前去镇压。赤手空拳的人民群众与日本殖民者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日本强盗用大刀砍、马鞭抽、绳索套,残忍至极。一个手举国旗的女学生无所畏惧地迎着日本宪兵的屠刀前进,宪兵砍了她举旗的右手,她不顾伤口的剧痛,用左手举起国旗,又挺身向前走……
汉城“三一”大游行震动了全国。第二天,朝鲜各地兴起了停业、罢市、罢工、****和抵制日货的浪潮。许多地方愤怒的群众拿起自制的武器,冲进日本官厅,杀进日本公署的郡守衙门。一批日本官吏、亲日奸细和地方恶霸被就地处决。
自“三一”大游行那日起,九个月中,有二百万朝鲜民众参加了反日暴动。在这九个月里有上万名示威民众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他们中有的被日本强盗用铁钉钉在十字架上斧劈刀砍,有的被全身浇上煤油活活烧死。但是,英勇的朝鲜人民在一系列的斗争中,显示出了不屈的精神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是1918-1920年苏维埃俄国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在和平建设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有:(1)完全实行企业、商业国有化。国家掌握全部产品,按计划以实物供应,取消市场,禁止私人贸易;(2)实行余粮收集制,把农民的一切余粮都收集到国家手中;(3)城镇劳动居民根据国家发的卡片免费或低价获得粮食和日用品;(4)凡有劳动能力的人一律参加劳动,实行不劳动不得食的原则。
战时共产主义是在战争和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政策。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与德奥集团处于交战状态。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17年12月3日,列宁提出立即与德奥缔结和约。德国方面要求苏俄放弃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1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和约对苏俄来说确实是十分苛刻和极端屈辱的,苏俄不仅割让了土地,还要支付60亿卢布的赔款。但是,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赢得了时间,1918年11月13日,苏俄政府正式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
由于割让领土和白匪军的蚕食,苏俄四分之三的国土,特别是乌克兰、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等富庶地区被强占,使苏俄中断了粮食的主要来源。全国煤炭产量的90%,铁砂产量的85%,生铁和钢产量的75%,都落到敌人手里。全国40%以上的工厂停工,产业工人从战前的240万减少到127万。在农业方面,由于连年战乱和自然灾害,播种面积从10500万公顷减至9030万公顷,种子奇缺,土地荒芜,农业产值减少了一半。粮食供应极度紧张,城市工人每天只能领到1/8磅面包,居民经常断炊挨饿。连红军的供应都陷入了困境。红军师长月薪只有80多卢布,不及当时英国军队排长的一半。士兵的情况更糟,每月只有10戈比的津贴,还常常领不到被服。另外,苏维埃政权的后方,到处出现反革命阴谋集团,他们煽动工人怠工、罢工,破坏工厂,策划反革命叛乱,残害苏维埃干部,甚至行刺列宁。
列宁及时地果断地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转入战时轨道,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他坚信“粮食会有的,面包会有的”。
粮食问题是当时最尖锐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战时共产主义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为满足国家所必需的全部粮食和饲料,在各产粮省份的居民中实行征收”。征收的办法是根据国家的需要,确定每年征收任务的总数,自上而下地摊派给各产粮省的基层,直到每个农户。摊派征收数字按阶级原则进行。征购时,工人组织武装征粮队下乡,配合当地征粮机构,按国家规定价格向农民强行征购,违者以敌人论处。征购的内容,除粮食和饲料外,1919年下半年扩大到肉类,1920年又扩大到油脂、食糖、鱼类、麻类、皮革等。国家几乎全部拿走了农民的余粮,甚至必需的部分口粮。
1918年11月26日,国家宣布对食糖、香烟、食盐、火柴、靴鞋、肥皂和纺织品等实行国家垄断经营。一切商品的自由贸易都被禁止。对居民粮食和日用品实行实物定额贬值,保证居民最低的生活需要,政府采取工资实物化的措施。1919年5月开始,彼得格勒在儿童食堂和职工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的方法。1920年4月,政府决定按购物证免费供应部分食品和日用品,以后扩大到免收职工的房租、水电、煤气等费用。工资的实物部分逐年扩大,到1920年后达到工资的92.6%,货币的作用几乎消失。
由于大批的青壮年应征入伍上了前线,后方劳动力奇缺。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规定:凡是有劳动能力者必须参加劳动,强迫剥削阶级分子参加体力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1919年5月7日,莫斯科——喀山铁路分局的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举行大会,首先发起“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得到工人阶级的积极响应。列宁曾把“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称为共产主义的幼芽,是“伟大的创举”。列宁同志身体力行,在百忙中加了星期六义务劳动。红军中也先后建立了八个劳动军,他们对恢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布尔什维克党果断地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经济措施,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为战争服务,有力地保证了红军的物质需要,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捍卫了苏维埃政权。对此,列宁指出:“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同时,列宁积极鼓励外国资本家到俄国投资做生意,阿曼德·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凭企业的美国人。哈默还劝说反共的大资本家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经销汽车和拖拉机。这样,苏俄冲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1921年春,随着内战的结束,苏维埃政府很快停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而代之以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就基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从而开创了苏维埃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列宁逝世
列宁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在十月革命前后那些最艰苦和繁忙的日子里,他甚至一天要工作二十个小时以上。
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敏锐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由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即广大工农群众来管理和建设国家;他领导着第一个社会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他使人们相信,人类从前只是作为理想的公平和正义正在变成现实,从而鼓舞起人们对生活的巨大勇气……
然而,奇迹的创造是要付出超人代价的。由于长期超负荷、超强度工作,列宁的身体状况开始衰弱。头疼、失眠这些脑力劳动过度的症状无情地折磨着他。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都知道,这是他长期劳累的缘故。医生多次劝他休养一个时期,列宁总是婉言谢绝了。他以坚韧的意志力顽强地坚持工作,指导着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1922年,他带病参加了党的第11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报告。从1922年5月起,在医生和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坚持下,列宁到了莫斯科郊外哥尔克村去疗养。在这里,他的动脉硬化症第一次严重发作,连语言功能也发生了障碍,经过治疗,2个月后病情有所好转。
病中的列宁仍然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并不时和前来探望他的政治局成员们讨论工作。医生不得采取强硬措施,严格禁止他的这一切活动。
版画:列宁和红军战士
11月20日,在列宁的强烈要求下,他参加了莫斯科苏维埃全体会议,并发表了演说。然而这却是他最后一次发表公开演说了。
十几天后,病魔再次袭击了列宁。他的右半身彻底瘫痪了。
列宁神志始终很清醒。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必须抓紧每一分钟。他半身麻木,无法执笔写作,便口授文件,让别人帮着记录。严重的头疼时常折磨他。为了保持思维的连贯性,他一边冷敷额头,一边口授,列宁后来的多篇文章就是以这种方式写下来的。
1923年春天,病魔第三次袭击列宁。他连话都无法说了。随后的日子,是列宁与疾病进行顽强斗争的日子。惊人的意志和毅力,使他身上似乎出现了奇迹:夏天,他不再失眠,在别人的搀扶下,他可以下床走路了。而到了秋天,他居然又能说话了。这位年轻共和国的缔造者以他与敌人进行斗争的毅力与疾病进行着顽强斗争。人们期待着奇迹真的出现,盼望他们的领袖再次回到克里姆林宫,主持苏维埃共和国的工作,领导他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然而,事与愿违。1924年1月21日傍晚,这位巨人溘然长眠,永远离开了他眷恋着的土地和人民。
苏维埃共和国举国致哀。钟声长鸣,礼炮轰响,哀悼这位20世纪的巨人。列宁逝世了,但是苏联人民紧紧地团结在列宁主义的旗帜下,继续前进。几个星期内,全国有20多万工人,在为“纪念列宁而征收党员的运动”中,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
70年后,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世界政治的变化,苏维埃国家内部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终于使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然而,人们对列宁的尊敬并不因此而消逝。列宁为了消灭人类的一切剥削和压迫、为了实现人类的公平和正义理想而不懈努力、顽强斗争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和鼓舞人们,成为人们追求光明与幸福的一盏明灯。
德国十一月革命
1918年秋,德军在前线不断溃败,国内政局动荡。德皇威廉二世慌忙于9月30日下诏改革。10月3日,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巴登亲王马克斯担任首相,组成了包括中央党、进步党和社会民主党的国会制政府。社会民主党人谢德曼任不管部长,鲍尔任劳工部长。随后,新政府向美国表示愿意结束战争。但是,统治集团的这种让步已经无法阻止革命的爆发了。
在政府向协约国求和的时候,坚持战争政策的海军司令部于1918年10月下令远洋舰队出海与英国海军决战,如果不能取胜就“光荣地沉没”。这种让8万水兵送死的冒险行径引起水兵的极大愤慨。威廉港水兵拒绝起锚出海,军舰上出现了反战传单。海军司令部下令逮捕闹事的水兵,并把第三分舰队从威廉港调往基尔港。11月1日夜,到达基尔港的水兵举行集会,讨论如何阻止舰队再次出海,并要求释放被捕的同伴。11月3日下午,5000多名水兵在练兵场集合,要求结束战争,要求和平、自由和面包。会后,水兵举行游行,基尔港的工人也参加了示威行列。当游行队伍到达卡尔大街时遭到政府军警开枪镇压,死伤30余人。示威者也开枪回击,打响了反对帝国政权的第一枪。
11月4日,起义的水兵和工人解除了反动军官的武装,占领了火车站等重要据点。奉命前来镇压的士兵也转到起义者一边。到4日晚,整个基尔已经掌握在新成立的苏维埃手中。
基尔起义震动了统治当局。马克斯、谢德曼等人签署呼吁书,要求水兵不要开始内战。同时,派遣国会议员、社会民主党人诺斯克去基尔恢复秩序。诺斯克后来承认,他去基尔是想利用他同海军的关系平息事件。但是,他“遇到的已不是罢工者,而是3万名叛乱者”。诺斯克见阻止起义已不可能,就转而答应水兵提出的一部分要求,许诺改善供应,从而取得水兵信任,被选为基尔水兵苏维埃主席。
基尔起义成为德国革命的开始。起义浪潮从北向南迅速扩展。汉堡、莱比锡、慕尼黑等城市相继取得革命胜利。各个邦的君主诸侯都被赶下宝座。到11月8日,大城市中只剩下柏林仍在反动政府手中。
11月9日,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斯巴达克团的领导下,柏林的工人、士兵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占领了警察局、邮局、火车站和国会,成千上万的武装群众涌向了德皇的老窝皇宫。
魂飞胆破的德皇威廉二世赶忙宣布退位,然后仓皇逃往了荷皇宫广场上,万众欢腾,群情振奋。一面鲜艳的红旗在皇宫阳台上升起。红旗下站着起义的组织领导者。
“从今天起,德国将是自由社会主义共和国!”站在皇宫阳台上的著名革命家卡尔·李卜克内西庄严地宣布。他强烈谴责德国反动政府的战争政策,号召人民以十月革命为傍样,立即建立苏维埃政权,并大声疾呼:“德国必须由人民自己来管理!”
接着,另一位起义组织者罗莎·卢森堡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人们被她的话语激励着,广场上不停地爆发出口号声和欢呼声。随后,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带领着群众,走上大街,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游行。
这时,德国反动分子也在积极地活动着,德国社会民主党****头子艾伯特勾结资产阶级,从皇室巴登亲王的手里接过权力,宣布成立“自由德意志共和国”,并组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在革命的紧急关头,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等人领导的社会民主党****斯巴达克团,成立了德国共产党。他们二人担任了党的领导工作,并创办了《红旗报》,同艾伯特为首的反动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德国共产党向人民发出了战斗的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1919年1月,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领导了柏林工人武装起义。艾伯特政府调集来大批军队冲向柏林,进行血腥镇压。由于起义准备不够充分,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反动军队攻进了柏林,工人武装英勇奋战,血洒街头,起义最后失败了。反动政府开始了大屠杀。特务机关悬赏10万马克,高价索购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首级。白匪军警在全城展开搜捕。由于叛徒告密,1月15日,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在避居的地下室里被捕。
艾伯特不敢公开杀害两位革命领袖,于是便策划了一场卑鄙的谋杀事件。当晚,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李卜克内西被押赴监狱。半路上,白匪军官将他推下车,从背后向他开了枪,之后造谣说他是在逃跑中被打死的。不久,反动分子又杀害了卢森堡,并将她的尸体投入了兰维尔运河。直到5月31日,才被人们找到。
德国工人将卢森埋葬在李卜克内西和另外32名被害工人的柏林弗里德里希墓地。艾伯特临时政府的血腥屠杀,更激起了全国工人的反抗。3月间,柏林工人再次举行总罢工。英勇的工人群众丝毫不屈服于敌人的血腥屠杀。
镇压了革命的艾伯特政府宣布德国为联邦共和国,艾伯特出任总统。艾伯特死后,兴登堡登上总统宝座。德国更加快了扩军备战步伐,并扶植了希特勒上台,使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1918年11月开始的德国革命失败了,但它推翻了封建****制度,揭露了社会民主党的反革命面目,诞生了德国共产党,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巴兰尼乐为天下忧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激烈地进行着。由于战火遍地燃烧,这一年度的诺贝尔奖没有评定。但是9月间,瑞典的卡罗琳医学院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一次庆典,向被人们誉为耳科圣手的奥地利医生巴兰尼颁发了191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金。
巴兰尼所以能获得诺贝尔奖金,是因为他在内耳前庭(内耳的组成部分,主要起平衡感觉的作用)生理和病理学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他是1914年被评定为获得这项荣誉的,但为什么直到1916年才向他颁奖呢?原来,卡罗琳医学院通过诺贝尔基金会发出新闻公报以后,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情况:受奖人巴兰尼下落不明,无法向他送达获奖通知书。
欧洲的各大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这个惊人的消息。但是,仍然不知道巴兰尼究竟在哪里,以致无法举行授奖庆典。谁也想不到,当时这位耳科圣手竟被关押在俄国西伯利亚的一个战俘营中。
大战爆发后,巴兰尼认为医生应该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因此志愿报告,当一名军医,走上了前线。战争是无情的。正当巴兰尼在炮火中为士兵解救苦难的时候,他所在的部队被击溃,他也当了俘虏。从此,他在遥远的西伯利亚默默无闻地过着战俘生活。
经过很多周折,诺贝尔基金会才弄清楚了巴兰尼的下落。好在瑞典是中立国,于是通过外交途径,把获奖通知书送到了巴兰尼手中。不必说,这件事在战俘营中引起了多大的震动。连俄国的看守,也对这位获得世界荣誉的俘虏刮目相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能立即得到释放。
直到1916年,经过瑞典红十字会代表卡尔亲王亲自出面进行谈判,俄国方面才把巴兰尼释放。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卡罗琳医学院破例为这位耳科圣手补行授奖庆典。
巴兰尼曾经说过:“我从未见到过真正有才学的人不乐为天下人忧的。一个乐为天下人忧的人,决不会眼看到社会上的种种愚蠢现象而无动于衷。人间最可怕的现象,莫过于一知半解而以通达自居的了。”
的确,乐为天下人忧,是巴兰尼一生的信条。这个信条支配着他一生的行动。
巴兰尼童年时过着清苦的生活,并且得了骨结核病。由于当时医药水平的限制,加上没有及时治疗,使他一条腿的膝关节变得僵硬,行走时很不方便。但他不气馁,他要像妈妈说的那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巴兰尼家隔壁住着一位女小提琴手,几个富家子弟每天到她家学拉提琴。巴兰尼被动人的提琴声吸引,经常在窗外聆听。他的听觉特别好,默默地记下这美妙的琴声后,就从地窖里拣出一把破提琴,把它修好后,很快学着拉起来。
一天晚上,女提琴手正在教大家练琴,忽然听到窗外传来了悦耳动听的提琴声,出去一看,竟是一位少年。原来他正是巴兰尼。等他一拉完,她便走到他面前问道:“孩子,你这琴拉得不错,很有发展前途。我愿意免费教你,好吗?”
“不,太太,谢谢您。您不是早就在免费教我了吗?还是让我在窗外继续学习吧。我要帮家里做事,不能抽出固定时间来学琴,再说——”巴兰尼迟疑了一下说,“我不配和您有钱的学生在一块学。”
巴兰尼没有在音乐方面发展他的才能。不久,他被送到浦立吉的诊所里去当打杂的。
浦立吉主持着维也纳大学的耳科医学研究所,是当时欧洲著名的耳科病专家。他创导的内耳粘膜的新法医疗,在医药科学上称为“浦立吉治疗法”。巴兰尼是到他自设的耳科诊所当差的。
浦立吉很快就看出,巴兰尼是个勤奋好学的青年。他在打杂空隙,老是细心地观看自己的耳科手术,并且显示出非凡的灵活性和记忆力。老教授认定这位年轻人很有前途,便收他为学生,向他传授耳科方面的各种知识。
浦立吉有一个藏书室,其中有众多的耳科医书,这在欧洲医学界是有名的。巴兰尼得天独厚,被允许阅读这些书籍。每当诊所里没有病人的时候,他就在自己卧室兼化验室的小房间里埋头读书和实验。几年之中,竟把浦立吉的耳科医书全部浏览了一遍。与此同时,他也成为老教授的得力助手。
巴兰尼在诊所工作第七年的隆冬,年迈的浦立吉突然患病。那时,他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主持的一个耳炎专科讲座正好开始,但他不能起床,必里非常焦急。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让巴兰尼代替。巴兰尼虽然在耳科方面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并且有着相当多的实践经验,但去大学主持一个讲座,毕竟有些担心,因此请求浦立吉再慎重考虑一下。
“我已经慎重地考虑过了,”老教授严肃地说。“您完全有能力主持这个讲座!”
结果不出浦立吉所料,巴兰尼的课讲得非常成功,以致这个讲座由他一直主持了半年之久。维也纳大学的教授们也为他的惊人才华震动。经过评议。决定破格聘任没有高深学历的巴兰尼为该校讲师。后来,巴兰尼成为浦立吉耳科诊所中的一名主要的医生了。在为病人诊治的时候,他注意到了一种常有的现象:用水冲洗化脓的耳朵时,病人会感到眩晕和眼球震颤。
这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别的医生并不去重视它,但巴兰尼却认真地探索起它的原委。他查阅医学文献,见上面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求教于浦立吉,老教授也说不出所以然,浦立吉对医学科学一丝不苟,他称赞巴兰尼善于研究别人不注意的问题,鼓励他去继续探索、研究,从中找到答案。
巴兰尼总觉得,眩晕、眼球震颤和耳朵灌洗这三者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他根据自己的知识和临床观察,提出了一个设想:冲洗水进入耳朵后,刺激了内耳前庭附近的半规管(内耳中三个互相垂直的半环状管),它引起了眩晕和眼球震颤,还可能影响到身体平衡。但这种设想要经过实践来加以证实。
一次,巴兰尼给一个病人冲洗耳朵。他像以往一样,非常小心地进行这项工作,并且仔细地观察病人的反应。“大夫,我感到有些眩晕。”病人忽然说道。巴兰尼停止了冲洗,询问病人眩晕的过程和程度,同时发现他的眼球在微微震颤。
病人回答了感觉后又说:“好像是因为您用的水温度太低。”
“温度?”巴兰尼不禁心中一动,迷惑地说,“您怎么知道这种症状是水温太低引起的?”
“我在家中冲洗耳朵的时候,用的水温度比这要高些。有时水温低了,就会出现眩晕的情况。”
巴兰尼恍然大悟,激动地握着病人的手道:“先生,谢谢您,非常感谢你!”说罢,忙叫护士取来了热水。他提高了水温,重新用水冲洗,同时再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啊,大夫,水太热了,我又感到眩晕了。”巴兰尼赶紧注视他的眼球,发现它又震颤起来,不过这一回是朝相反的方向震颤。最后,他用与体温相似的水来冲洗,结果病人什么反应也没有。
治疗完毕后,巴兰尼又握着病人的手道谢说:“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感谢。正是您的体验,才使我悟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之后,巴兰尼又为没有耳病的人冲洗耳朵。结果证明,即使是耳朵正常的人,如果用低于或高于体温的水冲洗,也会产生眩晕现象,同时引起不同方向的眼球震颤。一次,巴兰尼对一个内耳严重化脓的病人进行冲洗试验,却出现了意外的情况:无论使用高于还是低于体温的水,都没有引起眩晕和眼球震颤。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巴兰尼陷入苦苦的思索。后来,他对这个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才发现这个病人的前庭装置已经发生严重病变,机能丧失,对不同温度的水都不再发生反应。这就进一步证明:不同温度的水作用于前庭装置,会反射性地引起不同的眩晕和眼球震颤。
1909年,巴兰尼把自己的临床观察和科学实验写成论文,同时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温热检验法,用来检查内耳前庭器官、脑部和脊髓三部分相互为用的内在联系,其结果非常可靠。这种温热检验法,后来被称为“巴兰尼检验”,至今在临床上还有一定价值。
冷热水又是怎样刺激内耳前庭装置的呢?巴兰尼对这个科学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一次,他烧水洗澡。烧了一会儿后,他伸手到水桶里试试水温,结果发现水桶上层的水已经烫手,但下层的水温度却比较低。这种水受热后比重变小而上升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他又作了大胆的推测:用热水冲洗耳朵,会使半规管中的内淋巴受热,比重减小,上升刺激它的耳蜗(内耳中的螺旋形管),从而引起眼球向受刺激的一侧震颤;而用冷水冲洗,则起了相反的作用。
经过多次实验观察,巴兰尼终于证实:内淋巴对耳蜗的刺激作用,与离耳蜗的刺激作用正好相反。这样,温热检验原理的奥秘被他揭开了。
1910至1912年间,巴兰尼先后发表了《中规管的生理学与病理学》、《前庭装置的机能试验》等专著。这些专著后来成为耳科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经典著作,也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授奖庆典之后,瑞典著名的乌普萨拉大学聘请巴兰尼任该校耳鼻喉科研究所所长兼教授。巴兰尼对此有些犹豫,因为他不想离开指导他成才的恩师浦立吉。但是浦立吉对他说:“我年纪已老,再也没有什么可指点你的了,快别守着我而误了你的前程!”巴兰尼这才与恩师惜别前往瑞典任职。
乐为天下人忧的巴兰尼在乌普萨拉大学工作了20年,为各国培养了大批耳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