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大竞技场
据资料记载,在公元80年一座古竞技场落成之日的揭幕式上,共有5000头狮子、老虎等猛兽和3000名角斗士,连续在场内表演了100天。那惊心动魄的血腥场景,真难以想象当时的残酷和壮烈。
如今,这座最卓越、最富有特色的古代建筑,依然基本保存完好。它就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威尼斯广场南面的科洛塞奥大竞技场。它是古罗马帝国时代的永恒象征,也是世界著名的八大奇迹之一。
这座气势磅礴的古代巨型建筑始建于公元72年,迄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古罗马帝国韦斯帕西亚诺国王为了纪念征服耶路撒冷,强迫8万名犹太俘虏耗时近10年,共使用10万立方米石材和300吨用于勾联条石的铁条才建成的。大竞技场是专供贵族、奴隶主观看犯人、奴隶与野兽搏斗而兴建的。这种人兽的搏斗是一种十分残酷恐怖而又充满着血腥的娱乐活动。相传大竞技场始建成时,它的设计师登齐奥就作为第一个试验品被投入场中,活活地喂了野兽。在公元3世纪和5世纪,由于雷击和地震破坏等原因,大竞技场损坏得十分严重,曾先后两次进行过较大规模的修缮。但时隔不久,它又连遭地震破坏,终成一片废墟,并一度变成罗马城的采石场,很多基石也散落于各地。直到今天,在罗马城一些诸如圣彼得大教堂这样的著名建筑上,仍然可以找到当年从大竞技场中搬运来的基石。1740年,教皇贝内德托十四世当政时,特地颁布法令,宣布大竞技场为圣地,任何人不得随意践踏和破坏。从此以后,它才得到了专门的保护。1800年以后,又经过几度修缮,大竞技场的面貌终于焕然一新了。
科洛塞奥竞技场的平面呈椭圆形,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其长轴长188米,短轴长156米,周长527米。场地最高处达57米,约相当于一座19层现代楼房的高度。整个竞技场由沙场、看台和地下室3部分组成。
角斗场景沙场位于整座建筑的正中央,其平面也呈椭圆形,长轴长87.47米,短轴长54.86米,是专供角斗士与野兽搏斗的场地。沙场上原来铺有一层厚厚的木板,木板上又铺撒着起防滑和吸血作用的沙土。每当一场比赛结束后,就有专门负责场地清理工作的杂役用铁钩将死者的尸体拖出场外,再在沙场上撒上一层新沙继续比赛。沙场外还有一圈5米高的固定护墙,这是为保护观众安全而设置的。
大竞技场内60排里低外高、呈阶梯状分布的看台,可容纳5至8万名观众。如果再加上站席,场内最多可容纳10.7万名观众。观众席由低至高可分为4个区域:底层第一区为包厢,是皇帝、主教、市长和其他各级官吏的特别席位;第二层为第二区,是地位较尊贵的市民的席位;第三层为第三区,是平民百姓的席位;第三区上面的一层,是专门为妇女们保留的,所有的座椅都是木制的。再往上还有一个较大的平台,那里可供没有座位的观众随意站立观看竞技表演。沙场与看台间的围墙是用淡黄色大理石砌成的。它可以分为上下4层。其中一、二、三层均有半裸露的圆柱装饰,并呈现着不同的建筑风格。第一层的圆柱为粗犷的多古斯式;第二层圆柱为优雅的爱奥尼亚式;第三层圆柱为华丽的柯林斯式。每两个圆柱之间都有一个长方形的拱门,每层共有80个拱门。拱门中的白色大理石雕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第四层是廊柱,廊内也建有座位。每当散场或突遇险情时,场内的76扇大门可以同时打开,10分钟工夫便可将全部的观众疏散一空。
沙场和看台的下面是地下室,那里有角斗士决斗前的准备室、囚兽室和排水沟。
今天,每当游人们驻足在这座森严巨大建筑物前面的时候,耳畔就好像回荡起当年角斗士同野兽搏斗时那惨烈的叫喊声与哀鸣声。这个用无数个奴隶的生命和鲜血修筑起来的古建筑是不朽的,它早已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观光者的心中。诗坛泰斗艾青在《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留下这样的诗句:猛兽——不论吃饱了的/还是饥饿的都是可怕的/它所渴求的是温热的鲜血/奴隶到这里即使有勇气/也只能是来源于绝望/因为这儿需要的不是智慧/而是必须压倒对方的力量。
“非法国王”尼禄
提到暴君,我们就会立刻想到中国古代的商纣王。而在古代罗马帝国时代,也有一位如商纣王的国王。他的荒淫无度及昏聩暴虐,比照商纣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就是被人称之为“嗜血的尼禄”。
尼禄的母亲阿格里披娜本是罗马皇帝的外甥女,因为长得美貌动人,才在皇帝的第三个妻子死后续娶她当了皇后。此前,这位皇后已经和别人结过婚,并生有一子,此子便是尼禄。尼禄受到过上等教育,有了往上爬的资本。
阿格里披娜当上皇后便使出各种伎俩,哄劝老皇帝废掉原先的太子,立自己的儿子尼禄为皇储。当这位78岁的老皇帝露出悔意之时,阿格里披娜凶相毕露,竟然用毒药毒死了皇帝。这样,17岁的太子尼禄继位成了罗马皇帝,这一年是公元37年。
为了控制这位小皇帝,阿格里披娜想了很多办法。她亲自作主,把老皇帝前妻所生的女儿嫁给尼禄当皇后,就是其中的一个手段,因为此女非常顺从阿格里披娜。
可悲的是,尼禄从小就继承了母亲身上的那种残忍狠毒、专横跋扈的秉性。为了摆脱母后的控制,他偏偏爱上了一个女奴,而把皇后冷落起来。终于有一天,阿格里披娜把尼禄叫去训斥道:“你为什么冷落皇后而宠爱一个女奴?你这是一种违背宗法的胡闹行为!”
尼禄一听把眼一瞪说:“现在我是皇帝,我愿意喜欢谁就喜欢谁,不用你管!”
“放肆!”阿格里披娜大怒道,“别忘了你这皇帝是怎么当上的。我可以让你当皇帝,也可以让你下台!”
一听这话,尼禄嘴上虽然很硬,心里却有些怕。原来被废去的太子还活着,一旦阿格里披娜反悔,自己的皇位就坐不成了。于是,他指使人秘密地把原先的太子处死。从此,他和母亲的关系势同水火,最后竟萌生了杀母之念。
一次,他指使人把阿格里披娜乘坐的船弄沉,谁知阿格里披娜没被溺死,居然死里逃生。尼禄知道后索性一不作二不休,立刻派了一队亲兵,杀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从此,尼禄开始胡作非为起来。他爱上了一贵妇人,就把自己的妻子放逐到一个小岛上,还派人把她害死。为了达到与贵妇人结婚的目的,他还强迫那个女人同丈夫离婚。尼禄的老师有些看不过去,就依着过去教导过尼禄的面子,企图劝谏劝谏。谁知尼禄为了扫清想控制他的人,一怒之下,竟勒令他的老师自杀。自此以后,罗马宫中上自贵族元老大臣,下至侍卫侍女,谁也不敢惹他。尼禄便整天毫无节制地为所欲为,大肆挥霍起来。
那个和他结了婚、并怀了孕的贵妇人,不知为什么惹了尼禄,是被尼禄拳脚相加,活活打死。
尼禄一度醉心于演戏,自认为自己多才多艺,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家,于是先在宫中表演。他自己当过朗诵者、歌手、演奏师,甚至角斗士,并于公元59年开始作公开演出。可笑的是,他的表演过于拙劣,不能赢得观众,他居然下令紧闭剧场大门,不许观众中途退场。谁知观众仍然不买他的帐,还是有人偷偷地越墙逃跑。
尼禄还带着这支庞大的演出队到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希腊去作巡回表演,为期一年。希腊人慑于他的淫威,只得赞赏他一番。尼禄一高兴,满口夸希腊人懂艺术,并立刻赐予希腊的自治权。
公元64年夏,罗马城中烧起了一场无名大火,火灾持续39天,全城14个区仅有4个区幸免。火灾发生后,尼禄不但不去解救灾民,反倒大肆修建他的王宫。他的宫中内部用黄金、宝石、珍珠装饰,餐厅用象牙镶边的天花板。而且天花板可以转动,转动时不住地往下撒着鲜花和香水。
不久,罗马人传说,那场大火是尼禄令人故意放的,尼禄想要重建一个新的罗马城,还想目睹冲天大火的奇观。此消息一传,罗马人声鼎沸,齐声咒骂这个昏君。
尼禄的荒淫和暴政终于引起人民的反抗。公元68年,西班牙和高卢省的人民首先发起暴动,打出了推翻尼禄的旗帜。不久,意大利和罗马的近卫军也发生兵变,叛离尼禄。罗马元老院立即开会,宣布尼禄为非法国王,是人民“公敌”,于是居禄众叛亲离。当他一觉醒来时,发现宫中空无一人。他居然吃惊地说:“我的朋友和敌人怎么都失踪了呢?”他自己知道作恶太多,慌忙向郊外皇庄逃去。
尼禄听说元老院作出决定,要用宗法处决他,即把衣服扒光,用荆条抽打,直至咽气为止。尼禄吓坏了,心想自杀比受刑强,于是就挥动匕首自刺,嘴上不停地说:“这个世界将失去一个多么优秀的艺术家啊!”但他始终也不敢刺中自己的喉咙。直至义军闯入之时,才在奴隶的帮助下,结束了他的生命。这一年尼禄32岁。
葬身火山下的庞贝古城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湾附近的维苏威火山脚下,有座著名的古罗马城市庞贝。它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曾拥有2.5万人口,后来成为古罗马帝国的重要行政中心。离庞贝不远的埃尔科拉诺城也因庞贝城的影响而变成了大城市。但是谁也没料到,这两座古城竟突然消失了。
维苏威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海拔1280米,位于庞贝城西北23公里处。有详细文字记载的地球上第一次火山爆发,就是维苏威火山。公元63年,维苏威火山开始不安分起来,连续喷发多次。在公元79年,终于酿成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8月24日下午1时左右,庞贝城的居民看到维苏威火山上空突然升起一朵松树状的怪云。它慢慢地向城中飘来,而且越来越大,越来越黑。“火山爆发了!”有人惊呼到。瞬间,随着一声地动山摇般的巨响,火山熔岩夹杂着碎石、烟灰和水蒸汽一齐喷上了天空,遮天蔽日。庞贝城也顿时变得漆黑一片。城内的人们慌不择路地逃离家园。两天以后,天空渐渐晴朗起来。人们以为火山喷发已经结束了,就纷纷扶老携幼地返回城中。恰在这时,第二次更大规模的喷发开始了。伴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轰轰巨响,熔化的岩浆呼啸着喷射到几千米高的空中,又铺天盖地地砸落下来。待到火熄烟灭一切恢复平静以后,整个庞贝城连同城内的所有生灵,统统被埋葬于25米厚的熔岩浆和火山灰下面了。顷刻,这座充满了生机的城市就在地球上彻底消失了。
据统计,在公元79年这次维苏威火山喷发中,庞贝、埃尔科拉诺、斯塔比伊三座城市的居民至少有16000人死亡。此外,许多村庄被毁。
日月如梭。一千五六百年的时光很快便流逝过去,人们也已经渐渐把庞贝城遗忘了。研究历史的学者只是在查阅罗马古书时和知道还有个庞贝古城;但它的遗址究竟在哪里,却一直无从知晓。1713年,维苏威山麓的居民掘井时,在一个6米深的地方挖到古城中赫库兰尼姆剧院的圆屋顶。1748年,又有人在离剧院不远的地方挖出一块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块。直到这时,消失日久的古城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记忆之中。随之而来的便是掠夺者们近乎疯狂的洗劫。许多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文物从此流失了。1860年,当地政府把古城保护起来,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挖掘行动。消除掉约60万平方米的火山灰和砾石后,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庞贝古城终于重见了天日。
经历了尘封地埋的漫长岁月以后,庞贝城已经变成一座地地道道的“化石城”。它建筑在一个面积约63公顷的椭圆形台地上,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700米,周长3.8公里。城墙用石头砌成,有7座城门和14座城塔。城内有4条交叉成“井”字形的主要街道,将全城分成9个区。街道用石板铺筑,街石的上面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印,显示了庞贝城当年的繁华。主街宽约7米,两旁建有人行道。人行道上,每隔一步就埋着一块高出路面的石头。这是为了方便雨天时行人走路用的。在每个较大街道的十字路口,都安装着一个半人高、带有雕像的石制水池,它们连接着一条长长的用砖石砌成的渡槽,把城外山顶上的泉水引进城来,供居民饮用。
古城中有3座公共浴池。令人惊奇的是,1900多年前的庞贝人已经懂得了在公共浴池中使用统一集中的锅炉烧水,再把水分送到男女浴室。浴室的天花板砌成圆拱形,使室内水蒸气上升到天花板后凝结成水滴,然后顺着圆拱顶缓缓流下,淌入墙壁上专门挖出的一条小水槽中,而不致滴到浴客们的身上。更令人惊叹的是,浴室的石砌拱顶居然承受住了熔岩的巨大压力,没有坍塌,这足见当时建筑设计水平之高超。
庞贝富人的住宅
在古城的西南有个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它三面围着一圈整齐而精美的柱廊,柱高10余米,粗为两人合抱。广场四周有政府机构、法庭、太阳神庙、女神庙及市场。显然这是全城的政治、宗教和经济中心。但这些建筑早在公元63年时,就已经被地震毁坏,还没来得及修复就被火山灰吞噬了。
城中靠近山边的地方分别有可容纳5000名观众和1500名观众的大小两座剧场。城东还有一个椭圆形的角斗场,场内四周设有环形的观众席,规模很大,大约能容纳下全城的人。角斗场中心较低处为比武台,它建于公元前70年,比古罗马角斗场还要早40年。
庞贝城的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当发达,各种手工作坊鳞次栉比,十分兴盛,其中尤以羊毛纺织和印染坊最多。商店、酒店、客栈遍布于大街小巷。商品琳琅满目,生意兴隆。在一家小酒店的遗址上,火山喷发那天老板记帐的营业额和一些顾客赊帐的钱款数还依稀可辨;一个药店的柜台上,一盒药丸早已变成了碎末,旁边还有一根药剂师搓药丸时来不及收起来的小圆药条;一只面包房的烤炉中,还有一块印有面包商名字的烤熟的面包……这些场景成了庞贝城末日瞬间凝固于历史长河中的实证。
考古学家们为了弄清古城中罹难者蒙难时的情况,特地将挖掘出来的死者遗骸表面所形成的一层火山灰石硬壳清理下来,再向空壳中灌注石膏。于是,那沉重的历史一幕再现了:男人们大都呈现出奋力挣扎的姿态,而女人们更多地表现出痛苦和无奈,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则是无忧无虑;许多人以手掩面;一个母亲怀抱哭泣不止的孩子;不少人趴在墙脚的空隙处试图挖掘洞逃出;还有一群被铁链紧紧锁住的角斗奴……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古城为数不少,但由于长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完整保存下来的极少。正因为这样,庞贝古城就显得弥足珍贵了。维苏威火山虽然凶残地吞噬了它,葬送掉那里无数的生命,但却把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的城市风貌几乎原封不动地保存至今,为后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其珍贵而完整的第一手文物资料,成为世界上一座丰富多彩的城市博物馆。这正是庞贝古城独特的历史价值所在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古城的存在也是人类的幸事。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庞贝城在维苏威火山爆发时死去,也从那时凝结起来,进入了永恒的不朽。”
庞贝城悠久的历史早已成为过去,它那美好而又充满着希望的现在和未来正向人们全面地展现着新的风采。如今城中的居民已经多达1.5万余人,那里每天还要接待2万多位慕名前去参观的世界各地游客,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人们又可以像当年一样漫步在城中宽敞平坦的大街上,尽情领略古城的迷人风光了。
耶酥和基督教
耶酥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基督教的奠基人。基督教最初作为犹太教的一个派别,公元1世纪开始出现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间,后来在叙利亚、小亚细亚和埃及一带传播开来。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激烈的民族矛盾通过犹太人的宗教意识反映出来,从而促进了许多新教派的产生,这就是基督教兴起的历史背景。
传说公元前6年,耶路撒冷附近伯利恒城一家小旅店里的马棚中,住着约瑟和他的妻子玛利亚,他们是响应罗马皇帝让天下人各归本土的命令而来到伯利恒城的。一天深夜,怀着身孕的玛利亚突然感到腹中一阵悸动,她临产了。
这天是12月25日。正巧住在附近的居民看到一颗明亮的星星从天上落向耶路撒冷城,天空亮如白昼,见到的人都高呼起来:“救世主降到人间来了!”
这件事很快让罗马的统治者知道了。他们认为这是有意蛊惑人心,便暗中派人追杀约瑟和玛利亚。
约瑟和玛利亚连忙抱着孩子逃往埃及。直到几年后,他们才敢回到祖国,迁居拿撒勒城,开始新生活。
成长中的耶稣聪明伶俐,大家都很喜欢他。耶稣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带他来耶路撒冷城,进行朝圣。庄严的朝圣活动让耶稣大为震惊。他丢开父亲的手,悄悄挤到了最前面,边听边低声向旁边的人请教。看着这个孩子一脸虔诚的样子,大家都感到十分吃惊,认为他将来肯定有出息。
耶稣长大后,熟读了许多书,懂了许多知识,受到大家的尊敬。为了增长见识,走遍了中东各地。一天,他来到约旦河边,看见一个叫约翰的人,正站在河边,舀起清清的河水,撒在人们的头上,约翰大声说:“快来接受施洗,洗去你的罪恶,从头再来,做一个纯洁的人。今天我给你们用水施洗,但是能力强大的救世主已经出现,他将用火给你们施洗。”
听着听着,耶稣的眼泪不由流了下来。他不知自己为什么这样感动,只是觉得有一种温暖。耶稣跳进河中,他站在齐腰深的水中,请约翰为他施洗。两人互相对望,沉默不语,似乎都能听到对方的心跳。
耶稣在接受施洗后,又经受了各种考验。渐渐地,众人都认为他是上帝的儿子,是来带他们去天堂的。大家都来投奔耶稣,做他的门徒。耶稣登上山顶,向信奉他的人喊道:“你们听着,凡是和睦的人都会是幸福的。他们会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上帝,他们死后将在天堂里生活,过着无比快乐的日子。凡是与上帝作对,不遵守上帝信条的人,他们死后,就会下地狱……”
耶稣开始了四处传道,影响越来越大。这引起了罗马统治者的恐慌。他们开始想方设法杀死耶稣。但耶稣毫不害怕,只是冷笑着说:“他们即使杀死了我,也阻止不了人们跟随上帝的愿望。那些剥削者死者是不能进天堂的,他们进天堂比骆驼想穿过针眼还困难。”
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中有一个叫犹大的,看到统治者的悬赏动了心,就跑到司长那儿,询问道:“我把耶稣交到你们手中,给我多少钱?”司长立刻给了他三十块银币。
犹大马上喜笑颜开,连声说:“到了逾越节那天晚上,我指给你们看谁是耶稣。”
再过两天就是逾越节了,统治者们决定在远离圣殿的地方偷偷抓住耶稣,叫犹大做好内应。
节日的晚餐开始了。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围坐在桌旁,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大家共同举起杯子,感谢上帝的赐福。耶稣叹了口气,环视一下门徒们,平静地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如今那个叛徒,正和我们同坐在一张餐桌旁。”
耶稣的话让众人大吃了一惊。门徒们面面相觑,瞪大了双眼。
犹大脸色苍白,手指哆嗦,低着头不敢说一句话。他偷偷地瞟了瞟耶稣,发现耶稣正盯着他,便急忙溜出了门。
吃完晚饭,耶稣站起来,带领大伙,唱着圣歌走出门。他们来到了非常安静的橄榄山。突然,山下传来了一阵嘈杂声。原来是犹大带着士兵搜查到了这儿。
耶稣的门徒慌张起来。耶稣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犹大走到耶稣跟前,轻轻地吻了吻耶稣的脸颊。耶稣双目直视,大声问道:“朋友,你这是干什么?你用亲吻的暗号,出卖上帝之子吗?”
犹大低着头,不敢看耶稣的眼睛。
士兵们蜂拥而上,扭住了耶稣。
逾越节之后,耶稣被判处死刑。耶稣受难时面无惧色,他微笑着,望着面前的众人。耶稣为了他的事业,而被残忍地钉在了十字架!
耶稣受难那年是公元28年。三天后,人们发现他的尸体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便以为耶稣复活了。于是大家把这一天定为基督教的“复活节”。之后,人们把耶稣的生日作为“圣诞节”。
公元2世纪,基督教徒们把耶稣的传说记录下来,编成《新约全书》。《新约全书》与犹太教的《旧约全书》合为《圣经》。十字架则成为基督教信仰的标志。基督教产生后得到了迅速传播。它从非法宗教发展到公元4世纪时的合法宗教,后来发展为罗马帝国国教。
巴高达起义
罗马帝国和平时期,社会虽然繁荣稳定,但对奴隶的管制并未放宽。可以说,罗马帝国是建立在奴隶们的累累白骨之上的奴隶制国家。在这里,自由民鄙视劳动,奴隶主不劳而获。奴隶主们每年要过180个节日,成年累月挥霍无度,在观赏逐兽、角斗和马车赛中虚度时光。宫廷内更是奢侈腐化,仅御用的美容师就多达数百人。这种寄生生活,需要多少奴隶们的血汗才能维持啊!
“该死的富人们,如果穷人真觉得不值得活下去的话,当心他们会使你们同归于尽!”这是当时一个罗马的贵族子弟向罗马的“富人们”发出的警告。这个贵族子弟颇有远见。到了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已经百孔千疮,民怨沸腾,奴隶起义风暴席卷了整个帝国。
“把奴隶主变成奴隶!”这是高卢的奴隶起义首领提出的战斗号召。公元186年,高卢一个名叫马特努斯的士兵,首先发动了名为“巴高达”的奴隶起义。“巴高达”即“战士”的意思。马特努斯不满于罗马帝国的统治,带领几百名奴隶进攻市镇和田庄,捣毁监狱,释放囚徒,声势越来越大。罗马皇帝闻讯,连忙派出军队前往镇压。马特努斯将起义军化整为零,分成若干小股,并乔装越过阿尔卑斯山,约定日子到罗马城会合,以便乘机杀死罗马皇帝。不幸由于叛徒告密,计谋未成,起义于公元188年失败。
奴隶们并未屈服。公元283年,在塞纳河与罗亚尔河地带,更大规模的巴高达运动又展开了。这里密林遍布,便于隐蔽。起义一开始,农夫很快变成步卒,牧人变成骑兵,城乡毁于战火,贵族仓皇逃生。巴高达的两位首领自称皇帝,并铸造钱币,各据一方。罗马统治者戴克里先立即派他的副手马克西米安率领东方军团前来高卢镇压。巴高达的起义战士为保存实力,像当年的马特努斯的队伍一样,化整为零,声东击西,伏击敌人。罗马士兵被弄得焦头烂额,常常临阵退却。马克西米安用10人抽杀一人的严惩手段,驱使士兵拼死作战,才扭转战局。他又大布弧形阵,把巴高达各部人马隔开,然后逐个击破。巴高达战士被迫退守塞纳河口的一座城堡。经过马克西米安长期围攻,城堡陷落,许多巴高达战士不屈献身。
但巴高达运动仍旧没有停止。公元408年,罗马统帅撒拉率领一支队伍自高卢回意大利,路经阿尔卑斯山隘,突然被巴高达战士截击,全部战利品均落入巴高达战士手中。巴高达军队的装备改善了,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公元435年,巴高达首领巴托在起义群众配合下,向罗马官吏发动大规模进攻,继续实行“把奴隶主变成奴隶”的政策,受到奴隶们的热烈拥护。
巴高达运动破坏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恢复了自由的农村公社生活。五世纪初,有一位不知名的戏剧大师编了一个喜剧,并在许多地区演出。这个剧本反映了当时巴高达运动的一些情况。剧中主角奎罗路斯家境贫寒,窘于生计,他祈求家中的守护神给他找个安居乐业的处所。神告诉他:“你最好是到罗亚尔河一带当‘强盗’。那里的人公正无私,死罪在橡树之下宣布,并刻骨为记,案件由农民审理,士兵判决。你投奔那里,就可称心如意了。”剧中所说的罗亚尔河一带,正是巴高达活动的势力范围;所谓当“强盗”,也就是劝人们去作一名巴高达战士。剧中还反映出巴高达公社的政治面貌,其中有人民会议,有社员组成的最高法庭,它既没有法官,也不实行罗马法。在罗马帝国陷入绝境的时候,出现这样的社会组织,可说是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
罗马晚期的奴隶起义,不仅有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在北非,在色雷斯,在多瑙河,到处都燃起奴隶起义的烈火。罗马晚期的奴隶起义,比公元前1世纪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和持久性。奴隶们通过这一系列摧枯拉朽的英勇斗争,沉重地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使罗马帝国面临着全面崩溃的局面。
犹太人的灾难
位于地中海东岸,约旦河畔的古城耶路撒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一片银白色的建筑,让人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耶路撒冷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从传说的犹太王所罗门在此建造“圣殿”,到公元初耶稣在此降生和受难,以及穆罕默德在此升天,它便成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
耶路撒冷还有一段血迹斑斑的历史,那就是公元初期的200年间,由于犹太人反抗罗马人的奴役,多次举行起义,罗马人先后四次攻陷耶路撒冷,最后,使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浪世界各地去谋生。
公元前63年,强大的罗马帝国横行欧亚。罗马大将庞培带领剽悍的劲旅征服巴勒斯坦各地,在耶路撒冷建立隶属罗马的傀儡政权,从此,犹太人就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在罗马人的统治下,犹太人不但要缴纳人头税、农业税以及其他苛捐杂税,而且还要向圣殿交纳什一税。因此,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们首先起来反抗了。由于起义的规模都较小,不久便被罗马人镇压下去,大批起义者被钉在十字架上。
罗马人的胜利,使这些征服者张大了贪婪的嘴。“耶路撒冷的圣殿有一个金库,里面全是金子呀!”“耶路撒冷遍地是黄金!”罗马的士兵们互相传说着,都在做着发财的梦。终于有一天,一队全副武装的将士蜂涌冲入耶路撒冷的圣殿,士兵们挥舞着刀剑,杀死了教士僧侣,寻找神秘的金库,但是,连续三天也没有找到金库的影子。
“挖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到!这是真主留给罗马人的财富。”将军声嘶力竭地叫道。
“将军,就剩圣殿的神座没动了。”一个军士禀报说。
“推翻神座,给我找!”将军吼道。
罗马军队攻陷耶路撤冷
罗马人明知神座在犹太人心目中的地位,在金子的诱惑下,他们动手了。巨大的神龛被砸碎了,一个神秘的洞穴被罗马人发现。接着,罗马人点上火把,小心翼翼地走进了金库,顿时,灿灿的黄金和各种奇珍异宝琳琅满目,罗马人惊呆了。于是,一袋一袋的金银珠宝被抢走,圣殿的秘密金库被洗劫一空。
消息传遍耶路撒冷,传遍约旦河流域,犹太人激怒了,纷纷拿起了武器。起义者在首领约翰和西门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强大的队伍。他们迅速地包围了耶路撒冷,痛击罗马殖民者,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入城内,全歼了罗马驻军。史称“第一次犹太战争”(公元66-70年)。
起义军在一座神庙里发现了罗马人留下的帐簿,上面记录着历年来犹太人欠下罗马人及傀儡政权的债务。
“烧掉它!我们不承认它!”人们怒吼着。于是,这些帐簿被扔进了火堆。
犹太人的起义使罗马皇帝尼禄大为震怒,他马上派了一员名叫韦斯巴襄的得力将领前去镇压,但在起义军的顽强抵抗下,韦斯巴襄未占到一点儿便宜。
公元70年春,韦斯巴襄的儿子弟度取代了他的父亲,率领罗马军队集中兵力,直向起义军占领的耶路撒冷扑来。尽管犹太人进行了殊死的抵抗,但在武器精良的罗马人的攻势下,耶路撒冷再次被攻破。城陷之日,罗马人大开杀戒,神庙中的珍宝被罗马人洗劫一空,7万多人被卖为奴隶。从此,犹太人在苦难的深渊中挣扎了60年。
公元131年,罗马皇帝哈德良为了永远占领耶路撒冷,突然传出法令,禁止犹太人举行割礼,禁止犹太人阅读犹太律法,并且强行在耶路撒冷建立罗马殖民地和朱庇特神庙,凡是不从者立刻赶走。于是,不少犹太人被赶出家园。
“救世主降临了,是来拯救我们犹太人的。”人们互相传说着。
“谁是救世主?”
“听说是一个叫巴尔·斗凯巴的。”
不久,果真有一个叫斗凯巴的人率众起义了。起义军都扎着白头巾,举着长枪,高呼着“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慷慨激昂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沿途,不少犹太人加入起义军。当这支队伍到达耶路撒冷时,差不多有80多万人!
罗马人面对这支庞大的队伍吓坏了,再也不敢去和犹太人战斗,于是,他们逃离了耶路撒冷。
为了防止罗马人卷土重来,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四周建造了50多个城堡,以防罗马人入侵。
公元135年,罗马皇帝哈德良集中强大兵力,再次向耶路撒冷进攻。这些梦想发财的罗马人疯狂抢劫犹太人的财物,见人就杀。耶路撒冷再次被攻陷。于是罗马人捣毁了犹太人建立的50多个城堡,985座村庄被摧毁,城池、房屋变成了一片废墟。
罗马军队这一次攻陷耶路撒冷,平定了犹太人起义,大约有58万犹太人惨遭屠杀,幸存的也背井离乡,流散欧亚各地。巴勒斯坦地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天文学之父”希帕克斯
历史上把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公元前330年)至罗马征服希腊(公元前146年)为止,称为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时期的天文学已进入了“观测天文学”阶段。它不同于人类早期充满想象的“神话天文学”,也不同于从泰勒斯到亚历士多德时期建立在现象观察加上天才猜想和推测基础上的古希腊“经典天文学”,而是将天文学作为数学的研究对象,将天文观测与计算相结合的一种科学意义上的天文研究。代表这一时期观测天文学研究最高成就的是号称“天文学之父”的希帕克斯。
希帕克斯(公元前190-125年)生于小亚细亚西北部的尼西亚(即如今土耳其的伊兹尼克)。年轻时,他曾在亚历山大城求学。这座城是埃及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原是希腊化时代科学和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几乎所有这个时代的伟大科学人物。但是,到希帕克斯时期恰逢托勒密王朝日趋衰落。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已不再像他们的祖先那样关注和支持科学事业,亚历山大城也不再是适于学者们安心治学之处。所以,希帕克斯完成学业后便离开了这座曾经辉煌过的亚历山大城,来到了当时的新文化中心——爱琴海南部的罗得岛。他在这座小岛上建起了观象台,开始了自己热爱的天文学研究。
他在罗得岛观象台制造了许多观测仪器,创立了球面三角这门数学工具,解决了前人欧多克斯发明的、被人用来“拯救”天文现象的同心球模型都无法解决的两个难题,即在球面准确表示行星的位置变化和解决行星亮度的变化问题。使希腊天文学由定性的几何模型变成定量的数学描述,使宇庙模型真正有效而又准确地反映出天文观测的结果。
希帕克斯的最大贡献是在观测天文学研究领域。
希帕克斯以长期观测和对前人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一年为365天零1/4日再减去日1/300日。这个数值是很精确的,误差只有6分钟。他利用古代日月食记录,认识了月亮的朔望月、恒星月、近点月和交点月4种周期,并准确定出了这些周期的数值。他精确地测得白道(月亮绕地球旋转所成轨道的平面和天球相交所成的大圆)与黄道的交角为5°。他运用三角学方法计算出月地距离,还编制了几个世纪的太阳月亮运动位置表。用这些精密的数表来推算日食和月食,这是在他之前许多学者想做却没做到的成就。
公元前134年,希帕克斯在天蝎座发现了一颗新星,这打破了前人关于“天是永恒不变”的哲学信念,也促使他编制了西方天文学史上第一张记载恒星的星图,这也是当时最先进的星图。图表上共记载着1080颗星,记载着恒星在星座间的分布和它们的亮度。希帕克斯在编制星图时把星的亮度分为六等,他使西方第一次有了星等的概念。只是希帕克斯的星等概念的意义与现代星等概念不同。古人认为恒星都在一个球面上,所以至地球的距离是相等的。星等的原意是指恒星的大小。不过,正是希帕克斯的这张星图,在18世纪后帮助哈雷发现了恒星的自行。
希帕克斯运用自己制作的星图,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天文学现象:当他将自己的观测结果与前人记录的恒星位置对照时,发现有很大差异,说明恒星并不“恒”,它们在移动。太阳每年通过春分点的时间总是比回到恒星天同一位置要早,也就是说,回归年总是比恒星年短,这就是希帕克斯发现的“岁差”现象。他计算的岁差值为36秒,比实际值少了14秒。尽管如此,这个数值在西方一直沿用了很多个世纪。
希帕克斯发明了以经纬度测定地球上不同地点方位的方法,并发明了由极点向赤道面投影的制图方法,他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把欧多克斯那个不受欢迎的同心球宇宙模型推翻,设想了一套本轮均轮系统取代之。这套系统虽仍是以地球为中心,但比起繁琐的同心球宇宙模型,可要简单得多了。比如,对水星、金星这两颗内行星,该系统的解释是:它们同样在本轮均轮上运动,但本轮的运动周期相当于该星的恒星周期,而均轮的运动周期等于太阳的恒星周期。这样,内行星始终只能在太阳周围作往返运动便有了顺理成章的解释。希帕克斯的均轮本轮系统能很好地解释天文现象,还可以根据观测记录,准确地预测日食和月食。因此,很受天文学界的欢迎。这一系统一直主宰着欧洲人的天文学,直到哥白尼时代才被费力地推翻。
希帕克斯以他渊博的天文学知识和丰富的天文观测资料,以他的天才研究为观测天文学做出了贡献。而他信奉的“地球是宇宙中心”又由他的弟子托勒密发展成系统的“地心说”,统治天文学界达1400年之久,严重阻碍了天文学的发展。
尽管如此,希帕克斯仍不失为希腊化时代的天文学巨星。他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发现和发明,他对天文学的划时代贡献,使他成为希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
普林尼编写《自然史》
在古罗马的自然科学史上,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出现了两位叫普林尼的科学家,我们这儿介绍的是老普林尼和他的《自然史》。
《自然史》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动物、植物、卫生。医药等知识于一体,成书于公元正世纪的罗马。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作者普林尼这样说道:“假使我的计划不能成功的话,单是这样的努力也是愉快的。”
夜深了,在罗马驻日耳曼行省(今德国境内)的一个骑兵军营中,有一盏灯仍然亮着。灯下一个年轻的骑兵指挥官正在聚精会神地读着书。对这个年轻的骑兵指挥官来说,这已经是习惯了,不管春夏秋冬他每晚如此。走入他的房间就宛若走入了一个书的海洋。这个年轻人每夜都细心地阅读、认真地作着笔记。他的心中正酝酿着一个宏大的计划,那就是:他要建造一个“宫殿”,一个用文字描绘的大自然的“宫殿”。
大自然本身是无边无际的,要描述它就要有无边无际的知识。那个灯下苦读的青年,名叫普林尼。为了寻求知识,他少年时就离开了故乡新科莫姆城来到罗马城求学。普林尼珍惜每一寸光阴,甚至连吃饭的时间也都用在了学习上。
为了实现计划,普林尼阅读过四百七十三位学者的著作,从两千多部书中摘录过大量的资料。然而他知道,对知识的求索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大量的社会实践同样是必需的。他注意悉心观察,不论是社会现象,还是自然现象,凡是能够观察到、接触到的,他都精心地研究。在二十三岁时,他开始担任罗马驻日耳曼行省的骑兵指挥官。在军营中,他一直工作了十年。在这十年中,他从骑兵的马匹到骑兵的兵器,从骑兵的战术到日常的行政管理,都细心地研究。这期间他还将自己对骑兵如何使用长矛问题的研究,写成《关于骑兵投掷长矛》一书。在日耳曼民族中生活期间,他曾到乔克人中调查。他调查得十分细致,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生活生产、语言文化等都是他调查研究的对象。他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连日耳曼人的地下室他都去过。这样,他不仅获得了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为他的宏大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对日耳曼民族有了了解。根据日耳曼各部落的特征,普林尼将其分为五类。
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果实。普林尼的愿望实现了,他的庞大“宫殿”——《自然史》终于面世。《自然史》一共三十七卷。它的内容几乎像自然界一样广阔。这部著作凝结了普林尼一生的勤劳和智慧,它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广阔浩瀚,也足以证明普林尼的知识渊博。他在书中介绍了许许多多当时鲜为人知的知识。比如他提到,在极地上太阳夏天不落下去,冬天不升起来;光比声音跑得快;潮汐是月亮和太阳运动引起的。他还提到,“丝之国”(普林尼对中国的称呼)的钢质地好,非常坚硬。
在普林尼看来,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为了人而存在的,植物的存在是为了供给人食物,铁的存在是为了给人类进行战争提供武器。但是,普林尼认为人不如野兽,因为无论是狮子还是海怪都不会自相残杀,但人却经常相互为敌。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他亲自前往救援和调查,不幸中毒窒息而死。
被放逐的诗人奥维德
秋天的黄昏,一辆四轮马车来到了罗马一座豪华的住宅门口。马车一停下,宅子里的人们顿时慌乱起来,同时,从里面传出了妇女的哭泣声。居住在这座华丽住宅里的主人,是罗马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奥维德。他年约五旬,身材高大,穿一件周围缝着狭窄的绛红色条纹的骑士服装,正在书房里踱来踱去。他听到妇女们的哭泣声以后,突然停了下来,眼中闪烁着极其悲哀的神情。他意识到,永远离开这个舒适家庭的时刻已经来临了。
奥维德一直是罗马受人尊敬的诗人。青年人以能背诵他的诗为光荣,显贵大臣们时常邀请他去做客,罗马最知名的人士都上他家拜访过。奥维德和他妻子还曾经多次到过元首屋大维的宫中……可是,现在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屋大维突然下了命令,把他放逐到遥远的黑海边去,而且永远不准再回罗马。放逐他的原因,据说是他的作品违背了元首要恢复古老道德风习的意图。这一天——公元8年10月的一天,是他留在自己家里最后的日子。此刻门口停着的那辆马车,就是来载他离开罗马的。
奥维德缓步走到写字台前面。台上放着一堆堆纸卷、羊皮纸和涂了蜡的小木板——这些都是他的手稿。他拿起好几卷厚厚的纸草,凝视着上面的大字《变形记》。这部叙事长诗共15卷,长达12000行,是他倾注全部心血写成的最满意的作品。诗中包括250个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内容从开天辟地一直到他所在时的罗马。他一页页地翻着诗稿,眼前恍惚出现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
自从经过浑沌初开第一次的变化之后,产生了繁荣兴盛的世界:没有开垦过的土地长出了水果和稻麦;河川流着牛奶,橡树渗出黄色的蜂蜜。人们安宁幸福地生活着,不知道什么叫战争。这是人类的“黄金时代”。
后来,众神之王朱庇特(罗马神话中最高的神,即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统治了这个世界。他把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人们为了躲避寒冷而藏进了山洞,为了谋求口粮而辛勤劳动。这是“白银时代”。接下来出现了战争,人类进入了“青铜时代”。可是最可怕是“黑铁时代”的来临。以前地球是属于所有人的,就像空气和阳光一样;现在它被分成很多地区。人们钻进地球内部开采坚硬的铁和害人的黄金。为了争夺财富,人类丧失了诚实和羞耻,应运而生的是欺诈和阴险,强暴和掠夺……
奥维德叹息了一下,继续翻动着诗稿,另一个奇妙的故事又浮现在他眼前:太阳神赫里阿斯,每天乘着四马金车,在天空奔驰,自东而西,晨出夜没,将光明普照世界,并且能洞察人间的一切活动。一次,他的儿子法厄同驾着这辆四马金车出去游玩,因为不善于驾驭,几乎把地球烧毁。这件事被威力无边的主神朱庇特知道了,他就用雷将法厄同击死……
奥维德可以不看纸卷,就背诵出他创作的这些奇妙的诗篇。现在他暂时忘记了他已经到来的厄运,高声背诵着结尾的一段话:“我完成了我的著作。这是一本朱庇特的忿怒、火、刀剑以及任何毁灭的时代都不能消灭它的书。罗马统治的一切属地的人民,都将到处朗诵它!”顿了顿,他自然自言自语地说,“可是,现在它还有什么用呢?”
奥维德快步走到快要熄灭的火炉旁,准备把诗稿一卷卷地投入炉中。他的妻子见他要焚毁手稿,立即上前抢了过来。这部诗稿终于没有毁掉。奥维德对妻子说,他马上就要离开这里。“难道我们就这样分离了吗?”妻子扑上来紧紧地抱住他,忍住痛苦说:“不,我们应该在一起,就像俄耳浦斯夫妻一样!”
“和我永别吧!你要转告元首,放逐我是不公正的!”
“不,我跟你一起去,让我去当一个女放逐犯,就是到天涯海角,我也甘愿!”妻子说完,昏倒在奥维德的怀中。
奥维德鼓起最大的勇气,推开妻子,冲出大门,跳进了四轮车马。
马车把奥维德载到了台伯河的出海口。经过长时期的危险航行,他终于到达了放逐地多米城。
奥维德在遥远的多米学习当地的语言,并用这种语言写诗。他在放逐的九年间,又写了两本诗集:《悲歌》和《本都来书》,表露了他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公元17年,奥维德结束了他的厄运,在多米悲惨死去。
诗人奥维德个人的命运是不幸的,但是他的诗作尤其是《变形记》却是不朽的。后世欧洲的文学家、画家和雕刻家,常从这部伟大的诗作中选取题材,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基督教的圣典——《圣经》
从公元4世纪,基督教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支持下而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获得合法地位的基督教随之在欧洲各地广泛地传播开来。作为基督教圣典的《圣经》亦随之走上其辉煌的传播之路。
《圣经》是基督教徒们信仰的总纲、处世的规范和永恒的真理。同时,作为一部包容政治、历史、哲学、文艺、社会、伦理、法律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它又对西方各族民众的思想、道德、行为、风俗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中世纪的诗歌、戏剧、小说,以及绘画和雕刻,都以《圣经》为主要的题材来源。《圣经》在整个世界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鞭个角度说,没有基督教的《圣经》,便没有了世界文化中的西方文明。
上帝造人,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被逐出伊甸园,耶稣被门徒犹大出卖等故事,都出自同一部书——《圣经》。西方社会最有影响的圣诞节、复活节、显现节等著名节日以及礼拜、祷告、洗礼等每一位基督教徒所必须遵循的生活习俗,同样源自《圣经》。“有人打你的右脸请把你的左脸也伸过去”、“你当离恶行善,就可永远安居”、“懒惰使人贫穷,勤劳使人富足”等名言警句也出自《圣经》。
《圣经》卷帙浩繁,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大部分。有的《圣经》译本还包括《圣经后典》。
《旧约全书》是犹太教的经典,后来被基督教所吸收,成为基督教经典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从整理到定型用了整整1000年,仅编订工作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就费时500多年。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内容相当广泛,共计39卷,包括《摩西五经》即《创世纪》、《出埃及记》等5卷,还包括历史书如《士师记》、《列王记》、《列代记》等,又包括《以赛亚书》、《耶利米书》等先知书以及诗歌集、小说、箴言等,主要讲述人类的起源、犹太民族的古代历史、犹太教对耶和华上帝的信仰及其一些文艺作品。《旧约全书》本是犹太教的圣典,同时也是希伯来民族文学遗产的总汇,它原先用希伯莱文写成,公元前285年左右被希腊学者翻译成了希腊文。
《新约全书》成书的年代要晚得多,从1世纪中叶开始,其不同篇章就已先后产生,到2世纪中叶基本定型。它最初是以希腊文和亚兰文写成的,5世纪时又被译成拉丁文。又称《通行本圣经》。该书共27卷,是基督教本身的经典,包括记载耶稣言行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等四福音书,以及描述早期教会情况的《使徒行传》、使徒们的书信和约翰的《启示录》等等。
《圣经》中人物众多,内容复杂,但中心思想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救赎计划”的完成。上帝用泥土创造了亚当,又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但亚当、夏娃经不起诱惑,偷食了禁果。于是上帝大怒,把他们逐出伊甸园,放到人间来受苦。从此,人们成为“有罪”的奴隶而不能自救。但仁慈的上帝还是怜悯苦难中的人们,不忍心让他们受苦受难,于是派他的独生子耶稣前去拯救,直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作“赎罪祭”,替世人受死,才完成了上帝制订的救赎计划。整部《圣经》就是记录“救赎计划”完成经过的一部“救赎史”。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是其教义、神学、教规、礼仪、节庆等的基本依据。同时它又记载了当时社会的历史情况,因而又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成为史学家们研究古代世界民族历史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圣经》语言优美,不少篇章构思奇特,行文流畅,还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影响极其深远。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它都是人们的必读之书和必修之课。特别是在西方社会中,它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须臾不可离开的重要著作。因此,《圣经》现已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译本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圣经》共有301种译本,其中仅《新约全书》就被译成了1848种语言与方言,每年的发行量达1500万册之多。
《圣经》并非一人一时所作,它是经过许多人许多年的逐渐积累才集结而成的一部恢宏巨作。《圣经》各卷都独立成篇,这说明它最初是以口头流传的形式保存下来的。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一直到公元4世纪它才逐渐成形集结成书。但是,《圣经》毕竟是一部宗教书籍,难免有许多唯心主义的东西。它之所以为世界人民广泛接受,原因是它的教义既符合统治阶段的需要,又为被统治阶级所接受。
基督教从公元七世纪唐初时传入中国,至今先后已有数种汉语《圣经译本》。1919年间出版的官话本《圣经》因其版面像蝶翅合页,故有称为“蝴蝶本”、“合页本”。1980年上海基督会出版的“神版”影印本《圣经》,以及1989年中国基督教会修订印发的《新、旧约全书》圣经,系目前我国教会信徒较为通用的宗教圣典。
拉丁美洲的玛雅文化
玛雅古文明同世界其他古文明一样,其产生的基础是物质生产的发展。玛雅人是美洲印第安人中文化最发达的一支,生活在古代美洲中部的尤卡坦半岛,相当于今天的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
1576年,一个名叫迭戈·加西亚的西班牙王室使者在从危地马拉去洪都拉斯的路上,途经了一条长133公里、宽2.53公里的峡谷。当他穿过这道狭长的峡谷时,意外地发现了位于洪都拉斯西部的巨大科潘遗址。就在这一年的3月18日,他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详细地叙述了在科潘所看到的一切,还生动地描绘了那里的古代建筑和雕刻。但是,这一重大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欧洲人的重视。事隔两个半世纪以后,在中美洲服兵役的爱尔兰人胡安·加林多,于1833年专程去那里进行考察,并撰写了一系列关于科潘遗址的文章,这才在欧洲引起了轰动。此后,考古学者、旅游者纷至沓来。以后又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掘和考察,蒙在这片被湮没在中美洲莽莽丛林中长达几个世纪的玛雅文化遗址身上的神秘面纱终于被世人揭开了。
玛雅人金字塔
在重现的玛雅文明世界里,那绚丽的彩陶、精美的石雕、宏伟的金字塔、奇妙的文字、精确的历法和卓越的数学思维,都令人叹为观止,人们既能受到智慧的启迪,又能体味到美的享受。
玛雅文化是拉丁美洲四大古老文化中最早绽放的一朵奇葩,也是“新大陆”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摇篮。它对后来的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台克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玛雅文化始于公元前3000年,这一时间几乎比古罗马帝国的建立早了2300年。公元4至9世纪,玛雅文化达到全盛时期;但在公元10世纪初期的50年间,玛雅文化却突然消失了。它的消失至今仍是世界史学家们致力探索的一个谜。
玛雅人从何而来呢?他们是早就定居在美洲的土著居族,还是从非洲和南太平洋岛屿上迁徙来的移民,抑或是从亚洲跨跃白令海峡后到来的呢?时至今日,这还是人类学家争论不休和尚未证实的一个问题。11世纪后,从墨西哥高原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和剩下的玛雅人相融合,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北部又复兴了玛雅文化,这就是所谓的后期玛雅文化。今天我们看到的玛雅人都是黄皮肤,有的白些或近乎棕黑色,头发浓密粗黑,颧骨突出,眼角有些上翘,须髯较稀。在墨西哥梅里达“尤卡坦人文博物馆”陈列室里所展览的地下发掘出来的古代印第安人遗物中,有一根长形的烟管。它的烟斗、烟嘴非常类似我国农民常用的长形旱烟管的模样。另外,展品中还有玛雅人死后作陪葬的用陶土制作的人、兽模型及银手镯、耳环等装饰品。其中不少和我国古代的陪葬品差不多。从这些情形和实例中,我们足以窥测出玛雅人当时生活岁月之一斑。
玛雅人以农业为主,主要从事种植业。在公元1000年左右就开始种植玉米、番茄、豆类、烟草等农作物。他们是世界上最早培育玉米的居民。他们的主要工具是尖头木棒和石斧。尖头木棒用来掘坑种植作物,而石斧则用来砍树开地。居住在尤卡坦南部的玛雅人在山边筑起了大规模的梯田,并在容易被洪水淹没的低地里修起了“台田”。他们在同一地段播种3次之后,就留作休耕地,抛荒多年。如果他们用尽村庄周围的土地之后,就抛弃原来的村落,去寻找新的居住地。这些情况说明他们在利用耕地和种植农作物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玛雅农民的劳动生产率非常之高,所以每个农民每年大约有9~10个月的时间用于修建神庙、金字塔、宫殿、道路等。同时,因为农业发达,在农民中出现了手工业者和专门的商人。
聪明的玛雅人,为了发展农业和祭祀的需要,还创造了精确的太阳历。他们对时间的计算比现在世界通用的格列高利历还要准确。现代天文学所测算的太阳年长365.2422日,格列历年平均长为365.25日,玛雅太阳历平均长度为365.2420日。玛雅人还把一年分为18个月,每月20天,年末的5天作为“禁忌日”叫“无名月”,这样一年就共有365天了。每4年还要置一次闰加一天。每个月份的名称都与播种、收获等农事活动有关。
在数学方面,玛雅人也有所贡献,他们发明了“0”这一符号。这比欧洲人使用“0”大约要早七八百年。
玛雅人是美洲唯一留下古老文字记录的民族。在公元纪年初期,他们创造了象形文字。在这套文字体系中,包括800多个基本符号和3万多词汇。他们用毛发制笔,在科波树皮制成的纸上进行书写。除此以外,在他们日常使用的陶器上也记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由于玛雅文化只为少数高级祭司所掌握,并由他们负责记载宗教神话、祈祷文、历史和天文等,所以当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侵入美洲地区后,为了彻底灭绝这一古老文化,焚毁了绝大多数玛雅文字的手抄本,并残酷杀害了那些祭司。这一罪恶的后果遗害至今,致使残存的玛雅文字今人已不能完全释读出来,使古老的玛雅文化濒临灭绝的边缘。
玛雅人还是建筑大师和艺术家。他们用石料筑成的富丽堂皇的庙宇、规模宏伟的金字塔、造型健硕的人体石雕及各式各样的廊柱、碑林,至今仍受到人们的赞誉。他们于公元6世纪到8世纪在乌苏马辛塔河畔墨西哥境内创造的壁画,是世界壁画艺术的宝库之一。玛雅人的金字塔是为活人兴建的,这与埃及金字塔是帝王的陵墓截然不同。玛雅金字塔既是神庙,又是僧侣们居住的场所。它呈方形,从底层向上逐渐缩小;塔顶为平顶,顶部有神坛小庙;塔座的门楣和梁柱多用桃花心木雕刻;塔高百米以上,塔底宽数十米,有上百级阶梯可上塔顶。
玛雅人每天早、午、晚都要沿石阶爬上塔顶的神坛上作祈祷。在塔的正前方有个数十米深的池塘,被称作“神池”。每当遇到无力抗拒的天灾人祸或瘟疫时,祭司们便要挑选一个花容月貌的妙龄少女,将她盛装打扮一番后,投入“神池”以求消灾、平安。小小的“神池”不知吞没了多少圣洁与无辜的少女。
玛雅人还有每隔20年建立一座石碑以纪年的习惯,现已发现的玛雅纪年石碑有数百块之多。1516年在图鲁姆建立了最后一块石碑。随后,有着1200年历史的立碑纪年法便就此中断了。尽管如此,那一块块残留的石碑仍像一部部记录着玛雅光辉灿烂古老文化的史书一样永远载入人类社会文明的史册中。
在历经了尘封土埋的诸多岁月以后,玛雅文化一天天地显露出她那秀美的姿容,人们对她的价值也看得越来越清了。正如一位欧洲作家所赞誉的那样,玛雅人是“新世界的希腊人”。
玛雅文化的创造者是玛雅人自己,是现代玛雅人的祖先。玛雅人从雨林文明到海洋文明,从大量建造金字塔、刻碑、烧制彩陶,到大量造船、制盐、烧制实用陶器,从神权社会到世俗社会,在实质上都反映了玛雅文明的发展和延续。给予玛雅文明以毁灭性打击的,仍是殖民主义者的征服战争。由于玛雅人不屈服,所以被大量屠杀。用玛雅文字写成的书被全部烧光,只残留了3本,玛雅人的神庙也遭到摧毁。可见玛雅文明衰落和消失的谜底实际上是一场历史悲剧。
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它雄踞于地中海一带,俨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然而,到公元3世纪,罗马的奴隶制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农业衰落,政局动荡,帝国的没落已成无可挽回之势。
奴隶主穷奢极欲,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他们的住所往往是一座华丽的建筑。其中,有供洗澡前进行运动的回廊,有温度不一、相互连接的暖气房。
与此同时,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越来越厉害。今天立一个皇帝,明天又杀掉,成了家常便饭。在公元235年以后的50年中,竟换了10个皇帝。
公元284年深秋,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支庞大的罗马军队正匆匆行进,他们从波斯人那里掠夺了众多的财宝。不幸的是皇帝在回意大利的途中突然死去。他年轻的儿子继位不到一个月,也得了重病,不得不躺在担架上返国。
“快走!快走!”近卫军长官阿培尔在担架旁来回奔驰,时而轻揭开担架上的被子看看。阿培尔揭被的当儿,抬担架的士兵闻到一种腐臭味,他们对此产生了怀疑,直到傍晚时分,队伍来到尼科美地区,士兵们这才得以弄清臭味的来源。原来,他们年轻的皇帝早已被人害死了,担架上担的其实是皇上的尸体。
“是谁杀死了皇帝?把凶手找出来!”激愤的士兵纷纷要求严惩凶手。
阿培尔向士兵申斥道:“你们想造反吗?皇帝死了再选一个就是了,谁要聚众闹事,就地处决!”
这时,一个高亢的声音响起:“你说得倒轻快!我看,该处决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一个就谋害了两位皇帝!”说话的不是别人而是戴克里先。两人拔剑撕杀,阿培尔当场毙命,戴克里先被拥立为罗马帝国的皇帝。
随后,他大兴土木,建造起奢华的皇宫。在人们觐见他或是举行宫廷典礼的时候,戴克里先身穿织金的丝制衣服,戴着缀满珍珠的头巾,穿着镶宝石的鞋子。任何被准许谒见他的人,都必须对他行跪拜礼。戴克里先被奉为神明,皇权大大加强,称号也正式改为“君主”。这种君主制成了后期罗马帝国相袭的一种统治形式。
戴克里先执政后意识到,他一个人不可能对付奴隶起义及外族入侵,因此委托好友马克西米治理帝国的西部。于是,罗马帝国有了两个最高统治者,一切命令都以两人的名义发出。后来,他们又各自为自己使用了副职恺撒。从此,这四个人分别治理帝国的一部分,历史上称为“四帝共治制”。戴克里先退位后,继承帝位的是君士坦丁。330年,君士坦丁把首都迁到拜占庭,定名君士坦丁堡,号称“新罗马”,为东西分治创造了条件。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终于分裂为东西两部,即以君士坦丁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城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千疮百孔的罗马帝国民怨沸腾,奴隶起义风起云涌,最著名的是高卢人掀起的“巴高达”(意为战士)运动,起义者以农民当步兵,牧人当骑兵,转战各地,使统治者胆战心惊。
罗马帝国陷入一片混乱之时,又遭到了新的危机:东方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开进了意大利。统率这支大军的,是哥特人中最有名的勇士阿拉里克。他出征前对妻子许愿说:我要打进罗马,把城里的贵妇给你做奴婢,把他们的财宝给你作礼物。
可是,罗马的司令官斯底里哥把阿拉里克打败了。恢复了生气的罗马城举行了盛大的庆典,这是罗马历史上最后一次庆祝胜利,也是角斗士最后一次进行竞技。
公元410年,哥特人的大军在其领袖阿拉里克的率领下直逼罗马城郊,历时1200余年,雄踞地中海一带的罗马帝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奥斯提亚海港被哥特人占领,从非洲运往罗马的粮食全部被哥特人夺去,人口众多的罗马城立刻陷入饥荒;各地奴隶纷纷起义,大批农夫和工匠参加了起义军,投奔到哥特人的队伍里去,罗马城危在旦夕。
惊慌失措的罗马皇帝霍诺留让元老院的元老们想办法,元老们无可奈何地提出向哥特人求和。于是,一个军使骑马出城,去见哥特人的领袖阿拉里克。
“求和吗?可以。条件是交出城内全部金银财宝。”
“那么,您打算把什么留给罗马人?”军使小心地问阿拉里克。“生命!”阿拉里克高傲地回答。“不过——不过城里还有许多人,士兵们每天都要操练,他们将进行殊死抵抗。”
阿拉里克大笑道:“行呀,那很好。草长得越密,割起来也就越省力!”
军使回到罗马城内,向元老们汇报了讲和的经过,元老们心惊胆战之余,不免又骂起哥特人的背信弃义。
40多年前,西哥特人在匈奴人的袭击下无家可归,哭喊着越过多瑙河,请求罗马当局允许他们移住罗马境内避难。当时的罗马皇帝瓦连斯大发慈悲,同意他们移居色雷斯,条件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