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虑问题时不但应该放宽去想,还应该反向去想,反向思维虽然有点“险”,但却常能出奇制胜。
反向思维是不随大流走最极端的形式,它不但不随大流,反而朝相反的方向走。这种反向思维虽然有点冒险,但却常因独辟蹊径,而获得起死回生、反败为胜的作用。
从前,有位商人和他长大成人的儿子一起出海远行。他们随身带上了满满一箱子珠宝,准备在旅途中卖掉,但是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一秘密。一天,商人偶然听到了水手们的低声交谈。原来,他们已经发现了他的珠宝,并且正在策划着谋害他们父子俩,以掠夺这些珠宝。
商人听了之后吓得要命,他在自己的小舱内踱来踱去,试图想出个摆脱困境的办法。儿子问他出了什么事情,父亲于是把听到的全告诉了他。
“同他们拼了!”年轻人断然道。
“不,”父亲回答说,“他们会制服我们的!”
“那把珠宝交给他们?”
“也不行,他们还会杀人灭口的。”
过了一会儿,商人怒气冲冲地冲上了甲板,“你这个笨蛋!”他冲儿子叫喊道,“你从来不听我的忠告!”
“老头子!”儿子也同样大声地说,“你说不出一句值得我听进去的话!”
当父子俩开始互相谩骂的时候,水手们好奇地聚集到周围,看着商人冲向他的小舱,拖出了他的珠宝箱。“忘恩负义的家伙!”商人尖叫道,“我宁肯死于贫困也不会让你继承我的财富!”说完这些话,他打开了珠宝箱,水手们看到这么多的珠宝时都倒吸了口凉气。而商人又冲向了栏杆,在别人阻拦他之前将他的宝物全都投入了大海。
又过了一会儿,父与子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只空箱子,然后两人躺倒在一起,为他们所干的事而哭泣不止,后来,当他们单独一起呆在小舱时,父亲说:“我们只能这样做,孩子,再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救我们的命!”
“是的,”儿子答道,“您这个法子是最好的了。”
轮船驶进了码头后,商人同他的儿子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城市的地方法官那里。他们指控了水手们的海盗行为和犯了企图谋杀罪,法官派人逮捕了那些水手。法官问水手们是否看到老人把他的珠宝投入了大海,水手们都一致说看到过。法官于是判决他们都有罪。法官问道:“什么人会弃掉他一生的积蓄而不顾呢,只有当他面临生命的危险时才会这样去做吧?”水手们听了羞愧得表示愿意赔偿商人的珠宝,法官因此饶了他们的性命。
这个久经商场磨练的商人见识确实高人一筹,遇到会被人谋财害命的危险时,一般人的做法是跟对方拼了,或是献财保命,但这位商人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跟对方撕破脸,反而做出一无所知的样子,不把财宝献给水手,反而把它们抛入大海。身陷绝地的时候,如果按常规出牌那就必败无疑,但若反其道而行,则可能会获得一线生机,故事中的父子便用反向思维保住了生命,又使财产失而复得。
美国布里奇玩具公司董事长莱希顿常常为了公司的事情而烦闷。由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各大玩具公司竞相推出儿童们喜爱的新型玩具,并且在市场上十分畅销,这无疑对布里奇玩具公司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如何在玩具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确实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莱希顿的别墅后面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每当遇到令人头痛的问题的时候,他都会到树林里去散步。树林里幽静的环境和美丽的景色能够使他暂时地忘却烦恼。
这一天,莱希顿又慢慢地踱到了树林里,但他的脑子里一刻也没有停止转动,他是一个不肯服输的入,为了对付其他公司的排挤,他绞尽脑汁,努力地想找出一个新的方案来给以反击。
正在这时,他看到小路旁的一棵树下,几个小孩似乎在玩什么东西,每个人都玩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莱希顿马上跑了过去。原来,那几个小孩正在玩一种肮脏而且看起来十分丑陋的昆虫。
莱希顿十分奇怪,便问其中的一个孩子:“你们怎么玩这种又脏又丑的虫子呢?难道你们的爸爸妈妈没有给你们买好看的玩具吗?”
那个小孩一噘嘴,说道:“那些商店里卖的玩具我都有,可是全玩腻了,都是一个样子,没有什么意思。这种虫子我从未见过,虽然脏一点,丑一点,可是比家里的那些漂亮的玩具好玩多了。”
莱希顿头脑突然闪过一道火花。他知道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莱希顿一连对那个小孩说了好几声谢谢,弄得他们莫名其妙,然后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回家里,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电话。
不到一个月,布里奇玩具公司就隆重推出了一种新产品,一改过去玩具总是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的格局,而是以丑陋、色彩暗淡作为主要方向。一时间,这种丑陋玩具满足了儿童们的好奇心理和新鲜感,于是成为市面上的抢手货,在儿童之中甚至形成了一种玩丑陋玩具的趋势。
布里奇玩具公司因为莱希顿的奇妙设想而在竞争之中稳住了阵脚,并且一一击败了对手,而成为玩具业的佼佼者。
莱希顿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反向思维,市场上到处都是色彩鲜艳,美观漂亮的玩具,而各个公司还在拼命地设计新型玩具,都是向着更美、更好这个主向发展。所以莱希顿想在玩具市场上获得优势地位真的很难。幸好莱希顿没有随大流,他把玩具设计得既丑陋,色彩又暗淡,反而受到了孩子的欢迎。这种做法虽然冒了很大风险,但由于出于清醒判断的选择,反而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是一种独特做事方法的体现,它既是一种创新,又是一种对常规的破坏。当然,这种“破坏”不表现在对人情和风气习惯上,而是表现在能落实到具体事物上的常规思维上。新的思路往往能在常规事物之外找到突破口,当然这也需要人的清醒判断和某种可遇不可求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