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让我们来看看爱普博斯是怎样做推广的。
《疯狂的石头》其实是个“三无”片,没有名导演,没有名演员,没有名制作,按照当时的国产片发行常规,这样的片子一定会落得零票房的下场。
这无疑给推广方带来不小压力。当然更大的压力是捉襟见肘的宣传费。
如何花小钱办大事?爱普博斯想到的方法是采用网络主动性全面解决方案,即以推广来收集数据、用数据来促进推广的方法,最后形成良性循环。
在《疯狂的石头》公映前,爱普博斯组织了多场内部观影活动,当时请的观众大都是媒体记者或者工作人员,观众几乎无一异议,都说这部片子观赏性很强,这极大地增强了爱普博斯的信心。
在随后的观影活动中,爱普博斯就开始采集口碑。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每个人都要谈10分钟的感受。可别小瞧这10分钟,它让爱普博斯从中提炼出了很多精辟的口语化语言,这些具有生命力、穿透力、一语中的的语言,虽然简短,但却是任凭你坐在电脑前怎样编造也编造不出来的。
靠着这些精炼的原创语言,爱普博斯接下来的网络推广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电影中的台词加上普通观众的口碑在不同的网站、论坛迅速蔓延开来,使得当时很多人看过之后心存疑问:“挺普通的一句话有那么好笑么”?正是这样的心情,把这些人带进了电影院,也带来了向前滚动的票房。
“网络推广其实应该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如果不考虑时间节奏及地域的问题,就会做很多无用功,费时费力不说,还会错过宣传推广的最佳时机。当时《疯狂的石头》只有100多个拷贝,连中档规模投入也算不上,不像后来的大片《投名状》、《集结号》,拷贝多达600多个,可以在全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同步公映。100多个拷贝,只能选择一线城市先公映,然后再轮动放映。”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爱普博斯又破天荒地采取博客轮动推广。《疯狂的石头》官方博客是龙会磊亲手建立的,而维护博客更需下足细致功夫。首先要分析看博客的会是什么人,还要研究上传什么类别的博文网友会喜欢看,既不要发新闻通稿,也不能太八卦,同时还要图文并茂,要有一些吸引网友眼球的幕后的东西,最好还要把那些平时没有机会上主流媒体的边角料拣出来,拼一下,分类化,就会有看头。“你发一张图片没人看,你要是发100张图片,点击量就会上去。”
龙会磊的这套思路还真管用,其实当时正面迎击的竞争对手有进口大片《超人归来》、徐静蕾的《梦想照进现实》,而徐静蕾的博客点击量在2006年是超千万次的。面对强手,龙会磊的做法显得很“土”,只要网络上有人在自己的博客里提到“疯狂的石头”,他就会去留言,采用一对一的方法,24小时监控。博客的回帖量从刚开始的每天20多条慢慢上升,巅峰时一天突破2000条。这个时候,龙会磊反而决定放手不管了,他觉得网络轮动已经形成。疯狂的石头官方博客以超过300万次的点击量大功告成。
如果说官方博客的成功彰显的更多的是龙会磊的坚韧,那么随后的QQ、MSN主动推广,则显示出了龙会磊的创意。
龙会磊的做法是找一批看过《疯狂的石头》的影评人,说服他们把MSN的签名改一周,具体内容没有规定,但一定要出现“疯狂的石头”,或者“石头”。这个创意的效果出奇的好,很多平时在群里从来不说话的人都突然提到“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
配合MSN签名的还有QQ群推广。龙会磊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做得很到位,不是直接把一串网址发到群里,然后不动声色。“那样根本没有用,人家都会认为那是病毒,会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龙会磊通常是挑起话题,和大家讨论,等到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了,才亮出最后的底牌。
其实最有杀伤力的要数经典台词签名。宣传推广的后期,龙会磊创建了QQ官方群,他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有“群众基础”了,很多网友都看过《疯狂的石头》,对里面的经典台词乐此不疲,并在生活中形成流行语。龙会磊要求加入官方群的网友在签名里标注一句《疯狂的石头》的台词,“这个创意非常有意思,我们曾经认为可能就会是那么几句,比如‘我们是有真感情的’、‘素质,注意素质’、‘BMW别摸我啊’、‘我等到花儿也谢了’、‘2007年的第一泡屎’等,结果我们通过这个群发现,台词花样百出,几乎句句都是流行词语。”
这是一部成功的喜剧,不光是喜欢笑的人看了之后会笑,不喜欢笑的人看了也会笑,大学教授看了会笑,农民工看了也会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