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颖奇
开坛不讲中关村,创新创业必茫然。
在我们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我们也在纪念中关村的20周年。其实,中关村在北京西北部的崛起,是随着改革开放的30年同期发展的。30年的发展天翻地覆,30年的发展举世瞩目。如今的中关村,已经不仅仅是大学和科学院的书香之地,也不再只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今日中关村,是具有两万多家高科技企业,130多家上市公司,人才密集,资本密集,到处呈现出一派创新创业的热土,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品牌,成为北京的名片、中国的骄傲。
国内外的人们谈起中关村,总对它有各种各样的描述,有唱盛的,也有唱衰的。专家学者、政府文件也为中关村的20年做了大量的总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林林总总,读起来面面俱到,但又难得要领。以我的观点,中关村发展到今天,中关村人的追求与贡献,不外乎以下三点。
第一,中关村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从80年代初期陈春先率先在中关村创业,随后相继发展起来的联想、四通和方正集团,再后来又陆续产生了汉王、用友和时代集团,以他们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迅速在中关村产生和发展,随即招来了很多跨国公司纷纷安营扎寨。进入90年代末期,则有大批海归回国创业。中关村这块热土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海归企业的首选。很多初创小企业在中关村创业成功的神话,使中关村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并用大量事实证明中关村具有极高的孵化成功率。
第二,中关村一直在致力于培养中国的比尔?盖茨。美国出了个比尔?盖茨,中关村也在致力于培养自己的比尔?盖茨。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看到某些比尔?盖茨的影子。我们当年的吃不饱饭的柳传志、王选们,不是把小门房里的公司办到了纽约第五大道了吗?不是让一文不名的小公司成为奥运的主要赞助商吗?我们从硅谷回来的李彦宏、徐勇两个年轻人,不是在几年之内也能打造一个中国的古歌,并且在纳斯达克创造了一鸣惊人的业绩吗?我们从中关村走出国门的留学生,不是也有只读了一个学期就放弃了3.5万美元的奖学金回国创业,如今也拿到几千万美元风险投资并把公司发展到海外的吗?我们的爱国者、水晶石、新东方、中星微的年轻领袖们,不是在国内外的市场上把他们的竞争对手逼得节节败退,使那些国际名流们望而生畏不再傲慢吗?这些人还不是比尔?盖茨,但是他们的身上都有比尔?盖茨的影子。说不定有朝一日在中关村就有某个年轻人异军突起、一飞冲天,在中国创造出比尔?盖茨的中关村神话。
第三,中关村带领中国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应该说,中国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不过是过去20年的事。这20年来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电脑,有了自己的联想汉卡,有了自己的激光照排技术,有了自己的电子汉字打字机,有了自己的各有千秋的汉字输入法。后来我们又有了自己的互联网、门户网站,自己的无线通信技术,自己的集成电路芯片、大型软件和数码电器产品。这些信息时代所必需的要素和技术产品,哪样不是在中关村发源的?没有中关村的创造和贡献,中国的信息时代不会有这样迅速地发展和普及。毫无疑问地说,中关村对中国信息时代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