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洪的数码软件公司就坐落在京北那片土红色的带拱门的大楼内,那里的建筑有些是仿照硅谷模式建的,对于归国的硅谷创业者似乎时空也被定格了,然而,透过办公室的窗户看着院子里飘落的树叶,他才意识到2008年又到深秋时,不知不觉间离开美国东海岸上的那所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已有十几年的时光,回想起来好像是刚过去不久的事。“还能够追述怎样来美国的吗?”他想着,不由得从那张依然保留着学生模样的脸上滑过一丝微笑。
在这丝微笑里写着许许多多的内容,当然,事实有理由承认这个普林斯顿大学的射电天文物理专业的博士是一个极具变通性的人才,不然,为什么他搞的企业如此成功,不像惯常人们认识的老学究概念。其实,原来就是他本人也是对企业家不屑的,认为他们不过就是一些只知道赚钱的商人,而自己的初衷是想做一名天文学家,但人的境遇很难像设计的那样一板一眼。
在普林斯顿的“九九八十一难”的学术生涯快要结束的时候,他遭遇了迷茫。当然有一条明路,他的导师挽留他在美国与自己一同在这个领域进行探索,可是他想用所学振兴自己国家与民族的天文事业,他自然婉拒了导师的邀请。凭他在这个领域所掌握的资讯,他知道就是旁边不过弹丸之地的南韩天文方面的基础科学都领先我们很多,他要实现这个志向,可是后来才知道要想实现这个初衷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毫无疑问,中国国情使然。虽然,我们进行了30年的改革和经济建设,但经济基础依然薄弱,民生问题几乎是所有经济活动的主体。当然,由历史导致的文化价值盲区也制约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所以,不可能有人拿出哪怕建一个小实验室也要花上几亿元而不会有任何效益的投资,因为,天文的基础科学就是发现的科学。于是,现实要求只能将自己钟情的天文情感压到内心的深处,希望有一天用自己的经济能力实现梦想。所以,那丝微笑也多少有些无奈。
有时候真正了解一个人绝不是通过看他的身份就能够清楚的,人在最初成长时确立的目标往往决定他的未来方向,徐国洪怀揣天文梦想就是从那两块特殊玻璃片开始的,也是从小村上那片静静的夜空开始的。不然,他不会一脚就踏进中科大天文物理专业的这道门槛,不管怎样,实现摘星梦想也是实现自己人生的主体价值,这个主体价值一经确立,虽然每天要解决许多现实问题,但,生命的核心部分不会发生漂移。徐国洪来回在太平洋上空飞过不知多少次,但记忆最清晰的还是最初的那一次。那是1991年的盛夏,当飞机起飞时这个只揣着摘星梦想的农村孩子懵懂地都没有来得及好好欣赏一下第一次临空的感觉,因为,内心隐隐地提示他身上的使命有多重,除了三哥靠打工积攒下来的钱买的飞机票身上几乎就没有什么钱了,那时贫困一直伴随着徐国洪的父母和他的七个兄弟姐妹。所以,记得最清楚的一个细节就是在飞机发动机恒定的音响中他不时地捏一捏口袋里仅有的两百美金,好像它随时都会跑掉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