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龄期发育特点
(1)身高、体重发育稳步增长。学龄期儿童每年身高平均增长4厘米左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千克左右。身体具有头大、躯干长、四肢短的特点,同时,由于身体整体发育还欠缺协调性,所以常常有些重心不稳的表现。
(2)骨骼日渐骨化,肌力还很弱。学龄期儿童正处于骨骼逐渐骨化阶段,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富有弹性,但仍不很坚固。骨骼硬度小、韧性大,虽不易骨折,但极易造成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其肌肉由于主要仍以纵向生长为主,肌纤维较细,因此力量尚弱,仍不能担负重物。
(3)心率减慢,肺活量逐步上升。儿童心率是随年龄增加逐步降低的,新生儿的心率为140次/分,7~8岁减至85次/分,9—10岁减至75次/分,逐渐与成人的72次/分接近。与心率相比,儿童的肺活量是逐步上升的,7岁男童是1389毫升,10岁时达1909毫升;7岁女童是1259毫升,10岁时达1777毫升。随着肺活量的增强,儿童对许多呼吸道疾病的抗御能力也不断增强。
(4)脑细胞分化基本完成,感觉器官正在发育成熟。学龄儿童的脑重量已接近成人1400克的水平。脑细胞体积增大,树突和轴突分支逐渐发育完全,细胞功能分化逐渐完成,分析、抑制能力有所加强,但持久兴奋感觉器官迅速发育,视、听、嗅、触觉大大提高,但尚不精细、深刻。
(5)生殖器官发育,性腺激素增加。学龄期儿童在10岁以前,生殖器的发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女孩到10岁左右,男孩到12岁左右,生殖器官开始出现了迅速发育的势头。尤其是女孩的卵巢、子宫迅速发育成熟,月经逐渐发生。
2.系统保健措施
□保护牙齿
童年期要经历恒、乳牙替换的阶段。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病率较高,故是保护牙齿的关键时期。
保护儿童的牙齿,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早晚刷牙,饭后漱口。这是保护口腔清洁的最基本措施。刷牙,不仅可以清洁牙齿,减少牙齿上的细菌,还可以对牙床起按摩作用,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改善其营养和氧的供应。刷牙应顺着牙缝上下刷,才能刷干净,相反,拉锯式刷牙(横刷),不仅不能刷净牙缝,有时还可能将食物残渣推入牙缝,甚至可能造成牙龈和口腔黏膜擦伤、出血。晚上刷牙比早上刷牙更为重要,睡觉后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也减少了,细菌可利用食物残渣作为养料而大量繁殖,产生酸性物质,破坏牙齿,造成龋齿。
儿童的口腔较成人小,在牙刷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应选择儿童保健牙刷,这种牙刷,只有两排共12束毛,其牙刷头小,孔距适当,刷毛硬度合适,不伤牙床。
饭后漱口,不仅可除去食物残渣和部分牙垢,还可使口腔内的细菌减少。当有牙病或扁桃体炎时,可用1%的食盐水含漱,这样效果更好。
(2)不要吃过多的甜食,尤其是晚上入睡前不能吃糖。因为糖滞留在口腔内,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养料。同时糖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使牙齿受到腐蚀,容易患龋齿和牙周病。
(3)应经常检查口腔。每半年或一年,应请牙科医生检查一次口腔。龋齿病和牙周病都是慢性病,早发现,早处理,才能保证牙齿的健康。
□保护眼睛
(1)读书时,眼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这样才符合眼睛的生理机制,眼睛最不容易产生疲劳。此外,还应保持读、写的正确姿势。
(2)走路或乘车时不要看书。由于行车颠动,书本与眼的距离不断改变,眼睛的负担更重。
(3)连续读书时间不宜太长。连续读、写时间太长,眼睛过度疲劳,且不易恢复。
所以,小学生读写半小时后,应休息10~15分钟。
(4)不要在光线太暗或太强的地方读写。光线太暗或太强,眼睛就必须加强调节,增加了眼睛的负担。
(5)不要躺着看书。人的两只眼球,要经常保持水平状态,躺着看书,往往不能把书放正,这样两眼距书的距离就不一样,也增加眼睛的负担。
(6)看电视的时间不能太长。低年级小学生看电视时,每次不能超过1小时,学生每周看电视次数不宜太多,两三次为宜。
(7)坚持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可以增强眼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能消除大脑疲劳、眼肌和眼球过度紧张。
(8)正确配戴眼镜。必须根据医生验光,最好是散瞳验光,佩戴合适的眼镜。否则,不仅不能很好地矫正视力,还可能使视力恶化。
(9)积极预防沙眼等眼疾病,养成用眼卫生习惯。小学生的眼睛容易传染上沙眼。
沙眼病的初期有眼痒、眼干、早上起床眼屎多、易流泪等症状。严重时可在瞳孔(眼仁)上长白翳,使视力模糊,直至失明。是否得沙眼,与个人卫生习惯有直接的关系。只要注意眼睛的卫生,沙眼是可以预防的。如不要共用洗脸毛巾和洗脸水,不用脏手、脏手绢擦眼睛等。一旦产生了眼痒、眼干、眼屎增多等症状,应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自己也可以试用利福平或氯霉素眼药水滴眼。
总之,不能等沙眼严重了才治疗。
□保持正确的体姿
人体的正确姿势与骨骼的支持以及身体各部分肌肉相互配合协调有关。体姿不正,将影响肌肉的协调性,使部分肌肉负担增加,能量消耗增多。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发生疲劳,不仅造成肌肉酸痛或劳损,还可因为骨骼受力不平衡而发生变形,甚至影响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1)坐的正确姿势。头正、两肩平齐、腰部靠椅背,大腿平放,两腿收拢,小腿垂直于地面或稍向前伸一些,躯干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均成直角,使身体的重心落于骨盆上。坐着写字时,头向前倾约15度即可,上身不要过于向前弯,眼与书本的距离至少要有30—35厘米。
(2)站的正确姿势。抬头挺胸,腹部略收,两脚稍分开,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重心落在两脚上。休息时两脚交替伸出,不要固定在一侧。
(3)行的正确姿势。步态轻盈,挺胸抬头,两臂自然摆动。
小学生若用单肩背带书包,要斜背肩上,双肩轮换着背,否则会因一侧肩长期负担重,形成脊柱侧弯或左右肩一高一低。最好使用双肩背带式书包。
(4)睡的正确姿势。侧卧是比较可取的一种姿势。侧卧时,身体的脊柱略向前弯,肩部向前倾,四肢可以自由弯曲,放在比较舒适的位置,全身肌肉可得到充分放松,这样容易消除疲劳。一般来说,向右侧卧的睡姿更为可取。右侧卧时,心脏在上,不会受到压迫,有利于血液的搏出。右卧时,胃的3/4在左上腹,十二指肠在右上腹,胃中的食物便于向十二指肠移送。尽管人在睡眠中会有多次不自觉的翻动来改变睡姿,使睡眠更舒服,但是,在入睡时,若采取合适的睡姿,会加快入睡。
有些儿童喜欢蒙头睡觉,这是不卫生的习惯,被窝里的空气是越睡越污浊,这不仅睡不香,还容易做噩梦及影响身体健康。
□保护鼻子、耳朵
(1)鼻子。
鼻子是呼吸道的第一关,一旦有病,不仅波及耳朵、咽喉等,还常引起呼吸道病变。
童年期鼻骨及鼻窦尚未发育成熟,其内部结构比较娇嫩,因此,保护鼻子十分重要。
首先,不要挖鼻腔。童年期鼻腔内黏膜很薄,血管丰富,而手指甲坚硬锋利,又是藏污垢之处,用手指挖鼻孔很容易损害鼻黏膜,同时把手指甲、手指头上的细菌带进伤口,引起鼻黏膜发炎、溃烂、结痂。这种痂不易脱落,常常感到奇痒难忍,迫使又去挖鼻腔,使其恶性循环,鼻腔里炎症越来越重,以至发展成慢性鼻炎。
其次,要学会正确擤鼻涕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按住一侧鼻孔,将气流吹入……未按住的一侧鼻腔。压力不宜过大,一侧擤完后,再擤另一侧。有的儿童却用手擤紧双鼻孔,猛力将鼻涕从压扁了的鼻孔缝挤出来。这是不良方法。由于儿童的鼻窦正在发育,耳咽管仍然宽短而水平,鼻涕容易进入鼻窦和中耳,引起这些部位的炎症。擤鼻时的压力以不使耳朵内突然发响和突然感觉发堵为原则。
(2)耳朵。
耳朵尤其是内耳的发育,一般要到12岁左右才完成,所以儿童要特别注意耳朵卫生。
不要用手挖耳,这样很容易挖破外耳道的皮肤,并把皮肤表面的细菌带入伤口。即使皮肤不破,来回搔抓,也可能将细菌挤压入耳道内的毛囊或皮脂腺管中,引起外耳道发炎流水。一旦养成挖耳的坏习惯,经常挖耳,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鼓膜外伤穿孔。
游泳、洗澡时要防止脏水灌入耳内。若患外耳道疖肿,要及时治疗。此外,保护儿童听力,还有2项重要措施:一是降低儿童生活噪声,除避免在高声的噪声环境学习外,还不要听高频率、强刺激的流行歌曲;二是防止滥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奎宁、新霉素、卡那霉素等,这些药物都会因使用不当而致神经性耳聋。
●保护皮肤
皮肤覆盖着人体表面,具有保护肌体、调节体温、感受刺激和排泄废物的功能。在童年期,儿童皮肤非常娇嫩,表皮和真皮的联系又较松散,容易引起表皮角化和脱落。
所以,儿童期不但皮肤病的发病率高,而且皮肤本身常成为全身感染的入侵门户。
保护皮肤应注意以下5点:
(1)勤洗脸。洗脸时最好用温水,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按摩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排泄,儿童最好用香皂而不用碱性过大的洗衣皂,以免使皮肤过于干燥。
(2)勤剪指甲。指甲是皮肤的附属物,有保护手指的作用,但又是人体最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之一。据研究,人手上90%的细菌和蛔虫卵藏在指甲缝里。
(3)勤洗头、勤理发。儿童的头发生长旺盛,起着保护头盖的作用。可是,头发和头皮上黏附着许多头皮脂、病菌和头皮屑。
如果不经常理发洗头,头皮会发痒,头发会发臭,汗垢会阻塞毛囊和皮脂腺的开口,引起毛囊炎和疥疮等、甚至长头虱。头皮皮脂分泌多的,应每周勤洗一次头,头皮很干的,可3周洗一次。
(4)勤洗脚。每晚睡觉前应用热水洗脚。儿童活动量大,汗腺发达,出汗多,易使脚趾间和脚趾甲藏污垢。同时,睡前用热水洗脚,由于洗脚时的按摩作用可消除下肢肌肉疲劳,而且使血流集中下肢,容易入睡。
(5)勤洗澡,勤洗换内衣。洗澡不但能清除汗垢,还能起到按摩皮肤的作用,有利于改善皮肤组织营养、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排泄作用。因为水中的各种离子,如钙、镁、碘、溴等,能降低肌肉张力,帮助儿童消除学习后的疲劳。
内衣与皮肤直接接触,容易吸附汗水和皮屑,若不常换洗,常常影响皮肤卫生。因此,在勤洗澡的同时,必须勤换衣服。
●健康标准
(1)无急慢性和先天性疾病。
(2)无营养不良。面色红润,皮肤弹性正常;毛发、指甲的质地和光泽正常;皮下脂肪组织厚度正常(腹壁皮下脂肪>;0.8厘米),不消瘦、肌肉不萎缩;体重增长正常,并与身长相符;无维生素D及维生素C缺乏所致的骨骼畸形及五迟(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表现等。
(3)身高和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4)聪明活泼,智力发育和精神状态正常。
(5)有适应外界环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孩子健康与否的标准不应单纯追求标准体重和白白胖胖,过度肥胖是病态的表现,也属营养失常性疾病。家长不应以胖瘦作为衡量小孩健康的标准。
□学龄期心理卫生
学龄初期是指7—12岁这一时期。这时期,脑的重量在继续增加,同时,其他各种心理过程都得到增强,有意识的支配能力也加强了。这一切都为儿童进入小学学习提供了生理前提。从此,儿童开始以学习为主要活动。
儿童入学后,首先要培养儿童的正确学习动机和态度,更要引导儿童对学习发生兴趣,使之成为日常行动。倘若儿童对入学缺乏认识和兴趣,家长靠恫吓或强制的办法,这不仅无效而且有害。儿童拒绝入学的原因很多,有的学校功课过难,教师过于严厉,或对学生的问题处理不当;有的来自家庭。
如父母经常由于孩子完不成作业而打骂责备孩子,或由于家庭不和而导致孩子情绪不安苦闷。还有一种原因,孩子一进学校就不可克制地产生严重焦虑和恐惧,故拒绝入学。这叫“学校恐惧症”,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治疗办法,首先要了解产生恐惧的原因和设法消除各种不良因素,针对孩子的特点,加以鼓励和引导。
初入学的儿童要照料自己吃饭、穿衣和整理书包等,不要事事依靠,或由别人代做。
如果父母迁就、溺爱,或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予过分的照顾,就会损害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而养成懒惰和依赖性等不良个性品质。
初入学的儿童,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按时上床、早起、上学和完成作业,这对养成遵守规则和纪律性都有好处。
现在家长和教师普遍关心的一种病,叫做小儿多动综合征。这种病的核心症状是:
小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容易因外界影响而转移,故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治疗办法,应考虑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既要丰富多样,讲解时又要生动有趣,以吸引他们的注意。这种小孩在监督下,往往可以坐较长时间,要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纪律性。
有些家长还不认识这种情况是病,往往采用鞭打办法,企图制止住小孩的调皮和爱动,强迫他们学习。在鞭打无效时,才考虑到病,而到医院就诊。孩子由于经常遭责打,养成胆怯、畏缩和自卑心理,也有的走向另一极端,就是说谎、逃学、破坏,甚至出现犯罪行为。家长责备打骂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限制孩子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对孩子要讲道理,循循善诱,并贯彻“奖惩原则”。
家长溺爱孩子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遇有困难就退缩。具有这种个性的孩子,在不强的刺激下就可以发生神经官能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因此,家长的溺爱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是一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爱而不娇,严而不打,爱管并重。
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孩子在学龄初期完了的时候,各项心理过程均得到发展,并达到一定水平,为进入少年期准备了条件。
3.健康饮食与食疗
□保持营养需要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期间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发生一系列质和量的变化,各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心理上从幼稚行为逐渐变为有目的的。
行为。他们思维活跃、记忆力增强、精力与体力都很充沛,如果不合理摄取营养,将影响身心健康。人民的生活水平尽管不断提高,但有关营养知识的教育却十分匮乏,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偏食、挑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社会上出现了摄取营养素不均衡的现象,“小胖墩”和“豆芽菜”体型日渐增多,这应引起全社会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人体的营养主要提供3方面的需要:第一,为正常的学习及一切活动提供能量。人之所以能正常活动就是靠吃食物,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及一系列化学变化而产生能量。学龄期儿童好动,消耗的能量大,所以吃的东西也多。第二,为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物质。这些物质来源于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近年来儿童体型比过去高大,与营养物质丰富有直接关系。第三,为人体各个部分不间断地新陈代谢提供能量与物质。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大约有40多种,大致可分为穴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
(1)热能。
学龄期儿童基础代谢率比成人高,需要较多的热能以供需要,尤其是脑发育所需热能比例大。7~11岁的儿童每日需要热能中,粮谷类食物提供的热能应占50%~60%,薯类食物提供的热能应占5%~10%,豆类食物提供的热能应占5%,动物性食物提供的热能应占20%一30%。在每日的热能来源中,首先应保证充分的碳水化合物的热能来源,即每日应摄入400克以上的粮谷类,其他应选择含脂肪类丰富的高热能动物油、乳制品、坚果类食物,如牛奶、黄油、肉类及核桃、芝麻、花生等。
(2)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在食物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学龄儿童如果蛋白质供给不足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饮食中的蛋白质丰富可以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抑制过程,充分的蛋白质可促进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蛋白质的来源包括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两部分。某种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食物中所含蛋白质的量及蛋白质中所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是否齐全、比例是否合适,同时还取决于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及利用。吸收利用率高的蛋白质其生物价值高。
一般动物性蛋白所含的氨基酸丰富,构成比例与人体组织蛋白接近,吸收利用率高,因此被称为优质蛋白质。植物蛋白以大豆的营养价值最高、含量最多,每100克大豆含蛋白质35克。选择蛋白质以动物蛋白为主,其次为豆类、乳制品和蛋类、粮谷类。
~11岁儿童蛋白质的摄入量至少应保证每日每千克体重1克,每日60~70克为宜,占一日总热能的12%—14%。在每日膳食摄入的蛋白质总量中,动物性和豆类优质蛋白质至少占1/3—1/2.
(3)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吃的糖及淀粉类食物均是碳水化合物,以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能占食物总热能的60%~70%为宜。摄入过多可加快肠蠕动而导致腹泻或腹部疼痛;若吃得过少,则体内能量来源不足,可致血糖过低,出现头晕、乏力、出冷汗等症状。
脂肪是热能的第二个重要来源,占饮食中热能的20%~25%为宜,7岁以上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应摄入脂肪3克。在脂肪总摄入量中,植物性脂肪宜占60%,动物性脂肪宜占40%。如果脂肪供应不足,可产生某些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症,出现皮肤干燥、角化变厚及多汗。
(4)无机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充足的钙、铁、锌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供应,用以满足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功能的需要。学龄期儿童对无机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要与幼儿期相同,不但要注意补充钙、铁、锌和维生素D,同时碘、锌、铁的需要量也随生长发育而增加,所以应注意饮食多样化,选择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的食物,如紫菜、海带、绿叶菜及动物内脏(心、肝、肾)等。对于正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钙和磷。人体99%的钙都集中在牙齿和骨骼中。7—H岁儿童每日供给钙的标准为1—1.2克。此期儿童处于乳牙脱落、恒牙萌出时期,因此要多吃一些含钙食物,如蔬菜、水果、蛋黄、虾皮、豆类等食物,对增强骨质有一定作用;另外,适量补充维生素D也很必要,其来源是动物肝脏。
在乳类、鱼、肝、蛋黄、豆类、马铃薯内都含有大量的磷,蛋白质中含磷也很丰富,所以只要蛋白质能满足身体需要,磷就不会缺少。
□合理安排膳食
合理膳食安排即指每天进食次数、时间和每餐进食量都要合理安排。孩子的胃体积较小,7—11岁的儿童,胃每天可容纳的食物量为2100—2300克。每餐后,食物在胃里的时间为4~5小时,因此,学生要每天吃3—4餐,每餐间隔4~6小时为宜。如果进食时间和进食量经常改变,会使消化器官功能紊乱,食欲减退,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小学生吃饭应定时定量,不应好吃的多吃,不好吃的不吃,也不能用零食充饥及靠喝含糖饮料为主。
学龄期儿童不好好吃饭,父母很头疼,这与从小未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关,此种坏习惯非一朝一夕养成,很难改掉。家长可以用改换食谱或调理脾胃的方法增加孩子的食欲。应注意甜咸、荤素搭配和食物的色香味,提高孩子对饮食的兴趣,如做莲子粥、芋头粥、金银卷,再拌一些凉菜等。
(1)要重视早餐并要坚持吃好早餐。
学龄期儿童不重视早餐现象很普遍,有时孩子睡懒觉,起床后着急上学,怕迟到,家长工作也很忙,往往来不及给孩子做早餐,就给孩子一些零花钱上街买一些油饼、油条、包子等,其实这既不卫生又不科学,应当纠正。
清晨起床后,消化道已基本排空,而上午4~5小时的学习又是最紧张最有效的黄金时期。如果不吃早餐或马马虎虎吃一点,结果10点钟一过,就会因饥饿而感到体力不足,精神及注意力不集中,不但影响下几节课的听讲,而且也会影响孩子健康。因此有的学校在课间推行加餐还是有必要的,但所加食物一定要符合营养所需和卫生标准。
怎样吃早餐才合理?单纯用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或其他高价补品作早餐,对儿童不太适宜。除了动物性蛋白作副食外,还应有足够的米、面做主食,要有稀有干,清爽可口,例如:
粥1碗,馒头抹芝麻酱或夹荷包蛋,或者面包1片夹火腿或黄油:
面条1碗,卧鸡蛋1个;
烧饼1个,豆腐脑1碗或豆浆1碗:
粥1碗,包子100克:
牛奶1袋,蛋糕等点心100克。
以上各组早餐再配以小菜、泡菜、咸菜等调味,以增加食欲。
(2)要让孩子多吃绿叶蔬菜。蔬菜是每日膳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供人体所需的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主要食物来源,特别是提供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及纤维素等。
蔬菜种类很多,其中以绿色及黄红色蔬菜营养价值较高,尤其是绿色蔬菜含钙高,如小白菜、油菜、茴香、菠菜及小红萝卜缨。
但菠菜中含较多草酸,与钙结合成草酸钙,不易吸收。一般绿叶菜每100克含钙100毫克、含铁1~2毫克。但铁受烹调影响,吸收率低。绿叶蔬菜中每100克含维生素C30毫克,柿子椒100克含维生素C最高达72毫克,瓜类、茄果类含维生素C较低。深绿色蔬菜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如油菜、韭菜、苋菜、茴香等,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o另外,绿叶蔬菜富含纤维素,刺激肠蠕动,防止便秘,并能降低胆固醇。
学龄期儿童如果摄入维生素不足,影响体格和神经的正常发育,可患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最常见的是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缺乏症。当维生素B2缺乏时,会发生一些皮肤黏膜病,学生中多见于口唇干裂、发亮,口角一侧或两侧发生黄色口角疮,容易生成慢性病变;还容易引起眼睑膜血管充血,自我感觉是怕光、流泪,有灼热感;也可引起皮肤的皮脂溢出性皮炎。缺乏维生素B2的主要原因为:食物中缺乏,烹调时受到破坏,疾病引起体内消耗过多。预防方法为:多食各种新鲜蔬菜及粗米粗面,熬粥时不要放碱。出现症状时可口服维生素B25N10毫克,每天2次。
儿童期如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一般维生素C不会缺乏。如需贮存食物时,尽量把蔬菜、水果放在阴凉湿润的地方,以及在烹调时先洗后切,不放小苏打,维生素C的损失和破坏就会减到最低程度。丰富的维生素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因此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应多服维生素C,每日200~500毫克,并喝带盐的水,以补充运动时出汗所损失的水及盐。
学生在考试期间脑力活动增加,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相应增加,尤其是糖、类脂及各种维生素(A、B、C)等需求增加,但热能消耗较少,因此,考试期间应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豆类等,减少纯糖和纯油脂食物,并增加夜点,以满足营养。
(3)膳食摄入量要充足,品种应多样。
7~11岁儿童每日膳食中摄入食物的总量约为1000~1300克,这些食物应由多种食品来供应,最好每日能吃20种以上或5种颜色以上的食物,才能保证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目前学龄期儿童膳食中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蛋白质摄入量偏低、质量差,热能供应不足,餐次分配不合理等,长此下去,将影响儿童体质,使记忆力减退,影响学习成绩。
(4)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学龄期儿童多动好玩,吃饭时不能细嚼慢咽,喜暴饮暴食及爱吃零食,家长应教育孩子克服上述不良习惯,遵守吃饭定时定量原则,不要边吃边玩。有挑食、偏食习惯的儿童,家长有一定的责任,一方面可能与自身挑剔食物有关,另一方面原因是溺爱的结果。因此家长应以身作则,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另外,儿童进餐时间为15~30分钟,饭后应休息0.5~1.5小时左右再开始学习或活动。在剧烈活动后则需休息0.5~1小时才能进餐。饭前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冲淡胃液。晚饭后安静活动1~2小时再睡觉,以免胃膨胀而影响睡眠质量。
同时要教育孩子注意饮食卫生,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上学时自带茶杯。吃小饭桌的同学做到一人一碗、一杯、一勺,不要互相乱拿乱使。不乱买街头摊点食品。
(5)膳食合理,避免肥胖。要做到膳食合理,首先应按照热能和营养素的供给标准,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要合适,注意主副食搭配,强调食物品种多样化。如果儿童时期食入过多的动物性食品,特别是不限制地进食肥肉和过多的高热能食品(如糖、巧克力等),都会造成肥胖。脂肪的沉积可能影响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特别是“肥胖脑”则可能影响大脑沟回和神经网络的发育而影响智力发育。
据调查,儿童期存在着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因素,检查10岁儿童病故的尸体已发现有动脉黄斑及粥样硬化斑。儿童期的肥胖,是成年后潜伏的病因。家长可在孩子腹部脐旁2厘米处用拇、食指捏起皮下脂肪,测定其厚度,若大于1.5厘米则表示脂肪过多,应引起重视。除了合理饮食外,还要加强锻炼,增加活动量。
□不宜过量饮牛奶
牛奶虽然营养丰富,但孩子过量饮用牛奶会影响睡眠。据国外有关专家对140名一日三餐均饮用牛奶的5岁孩子进行观察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在白天与其他孩子一样,一切活动、行为及大脑思维均无异常。
但是,到了晚上睡眠时,这些孩子中86%的人出现程度不同的睡眠异常,包括啼哭、烦躁不安等,从而影响了孩子的睡眠质量。但当让孩子们停止饮用牛奶之后,几天之内他们的睡眠异常现象便消失了,个个都睡得很香甜。目前,对孩子过量饮用牛奶导致睡眠异常的原因还没有弄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为了让孩子们睡得好,专家们建议,儿童每天饮用的牛奶总量,以不超过1.2磅为宜。
□不宜多吃糖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爱吃糖和甜食的儿童容易得近视。原因有3点:
(1)体内吸收过多的糖分,会消耗大量钙质。吃6克糖要消耗1.4升牛奶中的钙含量。而缺钙会引起眼球一系列变化,导致眼球变形。
(2)多吃糖使血液的弱碱性变成中性或弱酸性,会过多消耗体内维生素Bl。维生素Bl不足,则会造成视觉神经发炎,促使眼球内屈光度增加而诱发近视。
(3)多吃糖会影响微量元素铬的生理代谢。铬元素生理代谢作用下降,直接影响胰岛素分泌及其功能,并降低血糖利用率,从而改变晶状体和眼房水渗透压,加重近视。儿童眼睛内的结构体可塑性大,一旦变异就难以矫正。
所以,儿童应避免多吃糖和甜食。有食甜食习惯的孩子,应下决心少吃。
□不宜多吃白糖
日本大学田材丰教授研究发现,儿童多吃白糖,可造成三大危害:骨折、脊柱侧弯、癌症。日本的研究人员对死于胃癌和子宫癌的成人尸体解剖发现,他们的血液中钙含量显著减少。这证明癌症与缺钙有密切关系。而白糖可造成缺钙,因此被认为是某些癌症的诱发因子之一。此外,多吃白糖易导致肥胖、脂肪肝、龋齿和影响视力等病症。
因此,家长们不宜让孩子多吃甜食。
□保持赖氨酸
赖氨酸是促进人生长发育的一种氨基酸,它对白细胞的产生、胃蛋白酶的合成和胃酸的分泌以及钾、钠离子的平衡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体内缺乏赖氨酸,就表现出生长发育缓慢、食欲减退、智力迟钝、皮下脂肪减少、骨骼钙化发生障碍,影响造血功能等。因而,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就降低了。人体每日对赖氨酸的需要量究竟是多少呢?
按每日每千克体重计算:成人为12毫克,1002岁为60毫克,1岁以下为103毫克。
幼儿园和学生的早餐面包中强化了赖氨酸,可使儿童增加食欲、精神活泼、面色红润,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减少。但是,用赖氨酸强化主食的剂量一定要掌握在0.2%一0.3%,如剂量过高,反而会影响生长和智力的发育,故绝不是越多越好。否则,将导致各氨基酸间的比例失调,同样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
4.运动锻炼与健康
□学龄儿童的体育锻炼
学龄期儿童,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及功能仍与成人有很大差别,必须根据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来安排体育锻炼,才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他们的体质。
(1)由于处于此时期的儿童的大脑中枢神经尚未发育完善,兴奋性极高,且易泛化,因此,体育运动内容要生动有趣,尽量避免单调和静止性活动,应采用多样方式和内容,如踢球、跳绳、跳皮筋、做游戏和带有歌舞的活动等。同时,可教给一些活动的正确姿势和基本技能,如游泳、跑步等。还要鼓励和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逐步培养兴趣,对孩子进行早期的体育教育。
(2)儿童正在发育期,心肺功能尚不健全。体育锻炼应遵循时间短、间隙多、低强度、少力量、耐力小的原则特点,应以短时间速度性练习来培养儿童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3)学龄期儿童的骨骼正处于骨化阶段,肌肉力量较小,容易造成弯曲变形,因此,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注意正确的姿势,避免做某一肢体长时间的、较大负荷的动作。
在做静止性动作时要多休息,变换体位和着力点。
为保证儿童的身体发育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应避免做一些专项练习,应贯彻身体全面锻炼的原则。因为专项运动练习容易造成局部肌肉的慢性劳损或外伤,也容易疲劳而使儿童对锻炼发生错误的认识和烦躁心理,甚至导致肢体畸形和精神症状,必须加以注意。
□学龄儿童适宜的锻炼项目(1)游戏。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也是最主要的体育锻炼方式之一。通过游戏能使孩子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灵活地走动、跑、跳、投掷,有利于孩子协调、灵敏等素质得到发展。适合学龄儿童的游戏种类很多,以下仅列举几例作为参考:
①兔跳练习。即手脚触地交换跳跃。
它能够增进两臂的支撑力量和两腿的蹬力,锻炼人体的协调、灵敏等素质。练习时,应模仿小兔跳跃的动作。
②抓物练习。大人手持一件物体引逗孩子抓取,不断转换位置、变换手法,使孩子难以抓住。可以在室内或室外空地上练习。
③投掷练习。在墙壁上钉上一小钉或固定一根木棒,让孩子扔圈往钉子上或木棒上套,凡投上被套住者为成功。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力和柔韧性、准确性。
④“斗鸡”比赛。让孩子单腿立地,另一腿收缩抬高,用手端着脚脖子与对方“作战”。
(2)体操。
体操是一种通过身体位置的转换和姿势的变化以及奔跑、跳跃等动作,使全身的肌肉和器官都得到活动,有利于身体素质全面提高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提高的全身性活动。适宜学龄儿童在室内外做的体操有很多种类,例如:
①基本体操。把体操的踏步、屈体、转体、伸展、空翻、下蹲、跳跃、引体、踢腿等基本动作编成不同的套路,按一定顺序编排成套,有消除疲劳、提神醒脑的特点,适于早晨起床后和学习间期进行。广播体操可以说是根据科学方法编排的一套基本体操,它对身体的锻炼相当全面,每一个学龄儿童都应认真学习,反复练习。
②室内体操。包括前滚翻、后滚翻、倒立、搭桥、劈叉、俯卧撑等动作,对提高孩子柔韧、灵敏素质有很大作用,在家中做时家长要注意保护,以免发生拉伤、扭伤等意外。
也可以学做母女双人操、父子双人操的简单套路,如推拉等动作,要注意配合。
③跳皮筋、跳绳、踢毽子。这是我国传统的儿童锻炼项目,具有占地小、器材简单、游戏性强等特点。能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得到全身心的锻炼,提高孩子的各种身体素质,冬天户外练习还能使儿童增热抗寒。不过这几种活动都比较费力,有的孩子玩起来一直不停,家长要控制孩子不要玩的时间过长。
④健美操。是为了人体的健康和优美而专门编排的一种体操,它注重通过练习使儿童少年身体的外形和动作优美。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身体器官和身体素质的发育水平还不高,通常只是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有利于健美的动作,如仰卧起坐、仰卧举腿、摆腿踢腿、爬竿、掷沙袋包、劈叉立起等。女孩子12岁以后在月经稳定阶段,可以学做简单的韵律体操动作和套路,如学柔软步、足尖步、滚动步等。
(3)田径。
田径项目能够发展儿童的身体素质,增强儿童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适合学龄儿童的田径项目有短跑、中长跑、跳远、跳高、立定跳远等。短跑包括50米、100米、200米等,具有时间短、速度快、强度大等特点。
练习短跑不仅能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弹性及速度,增强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兴奋性,而且反复练习会提高人体在缺氧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对提高身体素质极为有利。不过短跑前要做些准备活动,并选择场地平坦、无碎石、无积水的安全地方练习,而且跑后也不能骤然停下,要做些轻量活动。
(4)小球。
小篮球、小排球、小足球、小羽毛球、乒乓球、手球等都属于小球类活动,是由两人和多人合作进行的,有竞争性。从事这些项目需要快速的动作、灵敏的反应和精确的判断。通过这些活动,能够锻炼儿童少年的全身骨骼,肌肉和内脏,全面增进孩子的体质、增进大脑皮层的灵活反应和控制身体器官的能力。小球类活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但要掌握运动量,限制每次打球的时间,千万不要累着了。还要注意安全,以防创伤。
(5)武术。
武术历史久远,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动作舒展大方、刚劲有力、起伏转折、魅力无穷,很受儿童们的欢迎。
武术动作要求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紧密配合,动作连续变幻,对于发展儿童的柔韧、灵敏、迅猛、力量等身体素质和提高儿童神经系统、心肺系统的功能都是极为有利的。
适于学龄儿童的武术项目有基本功、武术操、初级拳、初级棍、初级枪等,这些项目基本上不受场地、季节、年龄、性别、设备的限制,运动量可大可小,熟练程度可高可低,便于儿童少年掌握。由于儿童年龄尚小,身体发育不全,因而练功时不能要求过高,中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要练习器械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