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将学生身上优秀的东西激发出来,将学生当作是自己鲜活有生命力的教材,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自己身边的榜样给予自己的教育作用,自我发现和激励的教育作用,来形成学生发展的强大的动力。
教师使用教材的智慧,就是教师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教学风格,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实际学习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处理,合理分配课时,妥善安排教学顺序和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既不能脱离教材进行授课,又不能照本宣科。
教师能否有针对性地灵活使用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关系极大。所以说,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四度”。
1.挖掘教材的深度
教师使用教材的先决条件就是认真地备课。在备课过程中,一些教师习惯于把教科书、参考书或资料抄写在教案本上,从表面上看教案写的满满的,而实际上在教学中却没有太大的用处。个别教师为了在领导检查教案的时候应付了事,通常几天就能将一本的教案写满。有些教师一本书教了多年,每年备课时再把老教案原封不动地抄写一遍,实际上是一个教案用了多年。这些教师不但缺乏对于教学工作的责任心,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对教材深度的挖掘。所谓教材深度,是指某一学科知识的纵向发展的深浅程度。一方面,教学的深度要有限度,因为不同的学生和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接受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教学的内容在深度方面一定要能够令大多数的学生易于接受。另一方面,教学的深浅要有分寸,教学内容过深学生会接受不了,教学内容过浅既不能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又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无止境,教无深浅。教师教学是良心活。教师的道德和智慧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浅。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深挖教学资源的潜力,凝聚优质教学资源,注重挖掘教材的深度。所谓教材的深度,指的是促使学生人生成长和及对其发展影响的程度,其包含着教材中知识和思维深度两个方面。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能够对教材进行透视,对教材进行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能够对教材进行非常熟练地驾驭,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教师挖掘教材的深度,就是要挖掘教材中对学生人生发展真正有用的东西,挖掘能够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东西,挖掘能够让学生感悟和体验人生价值的东西,这些有价值的东西越大,就证明挖掘的越有深度。
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将教材的深度挖掘出来呢?一是要充分认识生命教育的价值,确立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这对明确教育目标和确定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要有敏锐的教学眼光,能够及时发现和捕捉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够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教学内容。三是需要具备一个灵敏的教学思维能力,能够迅速有效地对那些有生命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将那些零散的生命教育之光凝结成生命教育的能量。
2.拓展思维的广度
教师思维的广度指的是某些知识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一个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不能让学生局限于教材,学一知一,学二知二,而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总结、比较,找出学习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另外一方面,又不能将不相干的知识学习的规律,违背盲目地联系到一起。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有效地使用教材,并不是为了使用教材而使用,而是教师将教材作为一个载体,将其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素材。教材是师生心灵沟通和交往的媒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要通过教材拓展思维的广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教材拓展思维的广度,就要利用教材来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这一点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思路会对学生学习的思路产生影响。往往有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放飞学生思维的风筝,总是让学生紧贴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学生在思维活动中稍微离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就会立刻被教师收回来。基本上只要是跟教师的思维相一致的东西就是正确的,就会受到教师的正强化,也就是说,这样的思维会受到教师给予的充分赞扬;相反,那些同教师的思维不一致的东西就很有可能被教师认定是错误的,受到负强化,也就是这种思维会受到教师的批评以及否定,亦或是由于教师感到教学的时间比较紧张,中断了学生刚刚展开的思路,教师的这种做法是一种无情地将学生翅膀斩断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教材中的问题,让学生多想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出几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发现教材中的问题,提出问题,生成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善于对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同想法、说法和做法正确引导,教师要注重正确看待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的新思维以及新的思维方式,要大胆地将学生思维的风筝放飞,将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尽情地想象,不断地进行联想,要让学生智慧的火花生成创造性的火焰。
3.把握好教材的难度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将教材的难度把握好,就需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对于教材的接受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难度往往不是一个静态定量,而是一个动态变量,不仅是取决于教材的本身,而且是取决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对教材的可接受程度。天下事有难易乎?则难者亦易矣,则易者亦难矣!在备课过程中,什么是备教材要备学生?就是要慎重把握教材的难易度,也就是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程度。
我主张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什么是分层教学呢?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把教材内容分成若干个层面,把教材的难度划分成几个区分度,使班上优、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对教材难度感到适宜。这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要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来应对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让学习优异的学生吃得饱,让学习中等的学生吃的好,让后进的学生能够吃的上,让处于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获得益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就要进行分层教学。但是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大一统的教学现象十分普遍,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教授一样的教学内容,采取一样的教学进度,给予学生一样的教学要求,一样的教学评价,学校简直就成了加工标准件的厂家,这也是导致教学不和谐的最根本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同样感悟学习生活和人生价值,同样获得成功和成功的喜悦,同样的自信和自强,同样的自尊和自爱,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人生的旅途,在不同的岗位上同样感悟和体验人生的价值,同样感受到人生的幸福。虽然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但是却有两个同样的生命价值。所以说,世界上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学生,但是他们却具有同样接受教育的权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公平,即不是让学生接受大一统的教育,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学习的权力,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感悟和体验教育人生的权力和机会。
4.加大学生发展的力度
在人这短暂的一生当中,通常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社会学家不仅把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而且把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储备库。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将学生发展的力度加大,是学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也是根本性的问题。
《学记》中说,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一个人的发展是要循序渐进,并且同时也要与时俱进的。科技的飞速发展推进了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加大学生发展的力度。
加大学生发展的力度,不是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提出来的,而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规律提出来的,教育不能揠苗助长,而是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让学生自然地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科学地运用教材将学生的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就是教师用识才的慧眼善于将学生发展的潜力发现,真正能够将学生的生长点发掘出来,切实将学生发展中好的苗头抓住,教师要对于学生的优点或者是长处给予及时并充分的肯定,要随时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教材,教师要保证学生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和教育保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效地使用教材,加大学生的发展力度,就是要能够增强教育的责任心,增强教育服务意识。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丰富物化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材料;另一方面要能够为学生提供主体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活教材。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优秀的东西,把学生作为活教材,让学生真正感悟和体验到身边榜样的教育作用,自我发现,自我激励的教育作用,以形成学生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师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更重要的是要为了一切的学生。
(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