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余即日前赴天津,查办殴毙洋人焚毁教堂一案。外国性情凶悍,津民习气浮嚣,俱难和协,将来构怨兴兵,恐致激成大变。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恐邂逅及难,而尔等诸事无所禀承,兹略示一二,以备不虞①。
余若长逝,灵枢自以由运河搬回江南归湘为便,中间虽有临清至张秋一节须改陆路,较之全行陆路者差易。去年由海部送来之书籍、木器等过于繁重,断不可全行带回,须细心分别去留,可送者分送,可毁者焚毁,其必不可弃者,乃行带归,毋贪琐物而花途费。其在保定自制之木器全行分送。沿途谢绝一切,概不收礼,但水陆略求兵勇护送而已。
余历年奏摺,令胥吏②择要钞录,今已抄一多半,自须全行择抄。抄毕后存之家中,留于子孙观览,不可发刻送人,以其间可存者绝少也。
余所作古文,黎莼斋抄录颇多,顷渠已照抄一分寄余处存稿,此外黎所未抄之文寥寥无几,尤不可发刻送人,不特篇帙太少,且少壮不克努力,志亢而才不足以副之,刻出适以彰其陋耳。如有知旧劝刻余集者,婉言谢之可也,切嘱切嘱。
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③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④,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⑤于名业相侔⑥、势位相埒⑦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⑧,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⑨,而义不可胜用也。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孙世世戒之。附作忮求诗二首录右。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余生平亦颇以勤字自励,而实不能勤,故读书无手钞之册,居官无可存之牍。生平亦好以俭字教人,而自问实不能俭。今署中内外服役之人,厨房日用之数,亦云奢矣。其故由于前在军营,规模宏阔,相沿未改,近因多病,医药之资漫无限制。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在两江交卸⑩时,尚存养廉二万金。在余初意,不料有此,然似此放手用去,转瞬即已立尽。尔辈以后居家,须学陆梭山之法,每月用银若干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赢余,不准亏欠。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日差幸不负始愿,然亦不愿子孙过于贫困,低颜求人,惟在尔辈力崇俭德,善待其后而已。
孝友⑾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
吾早岁久宦京师,于孝养之道多疏,后来展转兵间,多获诸弟之助,而吾毫无稗益于诸弟。余兄弟妹妹各家,均有田宅之安,大抵皆九弟扶助之力。我身殁之后,尔等事两叔如父,事叔母如母,视堂兄弟如手足。凡事皆从省啬⑿,独待诸叔之家则处处从厚,待堂兄弟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期于彼此有成,为第一要义。其次则亲之欲其贵,爱之欲其富,常常以吉祥善事代诸昆季⒀默为祷祝,自当神人共钦。温甫、季洪两叔之死,余内省觉有惭德。澄候、沅甫两弟渐老,余此生不审能否相见。尔辈若能从孝友二字切实讲求,亦足为我弥缝缺憾耳。
附忮求诗二首
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妒者妾妇行,琐琐奚比数。已拙忌人能,己塞忌人遇。已若无事功,忌人得成务;已若无党援,忌人得多助。势位苟相敌,畏逼又相恶。已无好闻望,忌人文名著;已无贤子孙,忌人后嗣裕。争名日夜奔,争利东西鹜。但期一身荣,不惜他人污。闻灾或欣幸,闻祸或悦豫。问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尔室神来格,高明鬼所顾。天道常好还,嫉人还自误。幽明丛诟忌⒁,乖气⒂相回互。重者灾汝躬,轻亦减汝诈。我今告后生,悚然大觉悟。终身让人道,曾不失寸步。终身祝人善,曾不损尺布。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家家获吉祥,我亦无恐怖。(右不忮)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在约每思丰,居团常求泰。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钉带。未得求速偿,既得求勿坏。芬馨比椒兰,磐固方泰岱。求荣不知餍,志亢神愈忲⒃,岁燠⒄有时寒,日明有时晦。固来多善缘,运去生灾怪。诸福不可期,百殃纷来会。片言动招尤,举足便有碍。戚戚抱殷忧,精爽日凋擦。矫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安荣无遽欣,患难无遽憝⒅。君看十人中,八九无倚赖。人穷多过我,我穷犹可耐。而况处夷途,奚事生嗟忾?于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俟命堪终古,曾不愿乎外。(右不求)
“注释”
①不虞:指意料不到的事。
②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官吏。
③忮(zhì):嫉妒,忌恨。
④怀土怀惠:出自《论语》,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怀:关心,德:道德,土:财富,刑:法度,惠:恩惠、小利。
⑤发露:显示;流露。
⑥相侔:同样。
⑦相埒(liè):相等。
⑧立品:培养品德。
⑨穿窬(yú)之心:即穿墙逾屋,奸利之心。
⑩交卸:卸去职务交付与后任。
⑾孝友: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
⑿省啬:爱惜。引申为节俭节约。
⒀昆季:兄弟。长为昆,幼为季。
⒁诟忌:责难和忌恨。
⒂乖气:邪恶之气;不祥之气。
⒃忲(tài):奢侈。
⒄燠(yù):暧,热。
⒅憝(duì):怨恨,憎恶。
“当代阐释”
欲求造福,先去忮求
众多先贤们在初步赞叹了一些古人评诉真理的书后,发现在众多教人修身养性的话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不忮不求。所谓忮,就是指嫉妒贤能,拼命地邀功争宠的人——自己懒惰、不进步,却嫉妒别人,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所谓求,是指不能安于现状,只去追名逐利的人——没得到的,拼命弄到手,弄到手后,又担心失去。
那么忮求之心是否随处可见?忮求之心对一个人有多大的危害呢?
曾氏认为,忮,并不常见,通常发生在名声相当、事业相当、地位相当的人身上;求,也不常见,通常出现在有钱财往来,或仕途与别人相互冲突的时候。如果想为天下人谋求幸福,首先就要消除忮心,这样,才没有贪心,也没有害人的念头,同时也有用不完的仁义。如果想要品德高尚,就该除掉贪心,除掉了贪心,便没有患得患失的想法,心中便有用不完的道义。除掉了忮心,心中就没有了荆棘;除掉贪心,心灵便不会日渐卑劣。如果人们要使心灵纯洁,就该在去贪、去忮这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个被嫉妒心支配的人,定是痛苦的人。一个人心中若充满了贪念,幸福也是装不进去的。《诗经》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意思是说:不嫉妒,不贪求,干什么都不会不好。人们只有泯灭了“忮”、“ 求”之心,真正的幸福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