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沅弟左右:
此次洋枪合用,前次解①去之百支,果合用否?如有不合之处,一一指出,盖前次亦花大价钱买来,若过于吃亏,不能不一一与之申说也。
吾因近日办事,名望关系不浅,以鄂中疑季之言相告,弟则谓我不应述及。外间指摘吾家昆弟过恶,吾有所闻,自当一一告弟,明责婉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岂可秘而不宣?鄂之于季,自系有意与之为难。名望所在,是非于是乎出,赏罚于是乎分,即饷之有无,亦于是乎②。去冬金眉生被数人参劾,后至钞没其家,妻孥③中夜露立④,岂果有万分罪恶哉?亦因名望所在,赏罚随之也。众口悠悠,初不知其所自起,亦不知其所由上。有才者忿疑谤之无因,而悍然不顾⑤,则谤且日腾;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吾愿弟等之抑然,不愿弟等之悍然。愿弟等敬听吾言,手足式好⑥,同御外侮,不愿弟等各逞己见,于门内计较雌雄,反忘外患。
至阿兄忝窃高位,又窃虚名,时时有颠坠之虞。吾通阅古今人物,似此名位权势,能保全善终者极少。深恐吾全盛之时,不克庇荫弟等,吾颠坠之际,或致连累弟等,惟于无事时,常以⑦苦语,互相劝诫,庶几免于大戾。酷热不能治事,深以为苦。
“注释”
①解(jiè):发送。
②判:分开,截然不同
③妻孥(nú):妻子和儿女。
④露立:无居处。
⑤悍然不顾:凶暴蛮横,不顾一切。
⑥式好:骨肉和好。
⑦危词:骇人之言。
“当代阐释”
面对指摘宜自修
常言道:“哪个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应当承认,每个人都难免有遭人议论的时候。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天,一个老翁和一个小孩用驴驮着货物上街去卖。货物卖完后,小孩骑着驴回来,老翁跟着走。路人责备孩子不懂事,竟叫老人步行。听了这样的议论,孩子和老翁便换了一下位置,可路人又说老人于心何忍,竟让小孩子步行。老人赶忙将孩子抱到鞍上,路人又说他们残忍,不顾驴的死活。于是,老翁和孩子都不骑驴,干脆牵着牲口走。可路人又笑他们傻,空着驴不骑而徒步。最后无奈的老翁对小孩只好抬着驴走了。这说明,在人生旅途中,由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难以十全十美,加之有的人热衷于张家长李家短,因此,难免遭人议论。
相比而言,名人、要人、公众场合中的人物遭人背后议论则更多,这是因为人们对这些人要求更高、更严,所谓“《春秋》责备贤者”是也。面对着来自别人的指摘,应取何种态度呢?曾氏在回忆了同僚“被数人参劾,后至钞没其家,妻孥中夜露立”,后感叹道“岂果有万分罪恶哉?”他不相信同僚真犯有那么大的罪,但也立刻反省导致同僚获罪,致使妻子儿女所处安身的原因,“亦因名望所在,赏罚随之也。”于是提出“众口悠悠,初不知其所自起,亦不知其所由上。有才者忿疑谤之无因,而悍然不顾,则谤且日腾;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
按照曾氏的理解,对人言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未必妥当。人言有时似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观照出自身的一些缺点和错误,起到“警钟”的作用。一个人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往往看不清,而别人对我们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往往一目了然。因此,一个有头脑的人,对于人言,既不会不加理会,又不会闻人言就被吓倒,而会洗耳恭听,认真分析,准确判断,让人言成为对自己的警示。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应该经常问问自己:别人为什么要议论我们? 我们的言行是否出格? 应当从人言中汲取什么经验教训? 有了这种对待人言的态度,即使别人的议论不尽正确,也会从中得到教益。至于人言中的那些风言风语,冷嘲热讽,甚至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不加理会、走自己的路就是了。应当看到,有些人言对于一个人来说确有可畏之处,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使人进取心受到挫伤,感情上产生裂痕。但处理好了,反而使人更加成熟、更加坚强、更有出息。
曾氏之为官,向来以小心谨慎著称,这也和他时时事事的反思离不开,他看到同仁如此悲惨的下场,除了同情,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兄弟们引以为戒:“吾愿弟等之抑然,不愿弟等之悍然。愿弟等敬听吾言,手足式好,同御外侮,不愿弟等各逞己见,于门内计较雌雄,反忘外患。”
我们提倡闻人言而不可不察,反对偏听偏信,人云亦云。但如何察? 应该仔细斟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