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这句俗语把中国人爱面子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且往往一个人掌握的资源越多,他的面子就越大。所以领导往往比群众更好面子,在他们看来,维护面子,就是维护自己的权威。
上司的喜怒关系到下属的切身利益,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有权决定我们的升降、去留和奖惩。所以,我们必须给足领导面子,铺平自己的前进之路。
首先,下属不要当众纠正领导的错误。
领导有错时,不要当众纠正。如果这些错误并不影响你的利益和所负责的工作,大可采取装聋作哑的方法,装作没听见或没听明白,避免让领导处于尴尬困窘的境地。如果你想善意地给上司提个醒,可以做出一头雾水,不明所以的表情,要求领导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这实际上是给领导一个纠正错误的机会。
如果真想给上司意见,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照顾到他的脸面。《三国志·简雍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年大旱,闹粮荒,为了节约粮食,刘备下令禁用粮食酿酒,违者处以刑罚,并派官员四处察访。结果,在一个老百姓家里查出一套酿酒的器具,虽然老百姓向官府解释今年从未用粮食酿过酒,但刘备还是把他关进了大牢。简雍听说这件事后,很为他鸣不平,只是苦于没有好的进谏方法。一天,简雍陪刘备到野外散步,忽然看见前面一男一女走在路上,心生一计,便指着这对男女对刘备说:“干嘛不把他俩抓起来?”刘备有些莫名其妙,纳闷地问:“为什么要抓?都是规矩人家。”简雍见刘备进了自己的圈子,便不失时机,一本正经地说:“可他俩都已经是成熟男女,都有行淫的器具啊!”刘备听了,恍然大笑,知道简雍这是在给自己提意见,不该把那位虽有器具却没用粮食酿过酒的百姓抓起来。于是,便命人放了那个老百姓。
简雍进谏时,采用的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战术:按照刘备的逻辑推理,从赞同他的观点出发,得出与之相反的结论,让他自己发现错误,这样既避免了和上司硬碰硬地冲突,又巧妙地使他接受了自己的意见。
第二,要做好协助工作。当好领导的助手,是下属的本分,也是维护领导权威的表现。和客人洽谈时,取递资料,端茶送水,应由下属去做;和领导一起外出用餐,要替领导开门、关门,中途需要服务时主动叫服务员,用餐结束后及时结账;如果和领导一起出差,提前替领导安排好交通工具,订好票,把衣食住行安顿好……
第三,要与领导保持适度距离。工作场合,讲究的是公事公办。即使和上司私人关系再好,在办公室内也不要表现得过分随便。如勾肩搭背,拍肩膀;语言上不称呼职务,而是直呼其名,甚至是绰号;或者说令领导尴尬的笑话、隐私等。
《三国演义》里,许攸在官渡之战前投奔曹操,献了许多妙计,为曹操击败袁绍,夺得河北之地立下汗马功劳。曹军占领冀州城后,居功自傲的许攸在一次聚会中,直呼曹操小名,说:“阿瞒,不是我献计,你能得到这座城池吗?”部将许褚大怒,拔刀杀了他。虽然曹操当时没说什么,想必也颇为不悦,动了杀机,所以事后只是责备了许褚几句。
得意忘形的许攸,在众将士面前,一点也不顾忌曹操的面子,最终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如果我们在人前不注意维护领导的威严,也会给职场之路埋下隐患。
第四,受委屈时,不要当面顶撞,要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领导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有时本来不是下属的错误却错怪了下属。下属明知自己没错,却被训斥一顿,自然感到委屈,很想发泄出来。但是,聪明的下属面对委屈时,首先会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坦然接受责备,因为他知道此时愤怒已使领导失去了理智,再解释也是枉然;继而再寻找合适的机会向领导说清楚,证明自己的正确和清白。
抗美援朝时期,我军与美军的第五次战役就要打响。此时彭德怀总司令忽然接到60军的电报,说前线已经断粮,开始用衣服换粮食,请求赶快补给。爱兵如子的彭司令怒不可遏,把管后勤的副司令员洪学智叫来,把他怒斥一顿。洪学智先是一惊,但他很快恢复了平静,说:“总司令,你先别着急,我早就给60军运送了补给,可能是出了什么误会,这个电报情况反映的可能不准确。”彭德怀更加愤怒,大声说:“60军那边明明缺粮食,部队都开始拿衣服换粮食吃了,你还说不缺粮。总攻马上要开始了,你说这个仗还怎么打?你误了我的军机呀!”
洪学智此时明白多说无益,他悄悄退出来,邀请彭德怀的秘书和自己一同火速调查。到了前线,60军军长一脸歉意地解释:“我们这儿还有三天的存粮,电报反映的情况不准确。”总部的彭德怀听到这个消息,知道自己错怪了洪学智将军,后来邀请他到自己的住处,请他吃梨,意即赔梨(礼)。
洪学智将军受到委屈后不急于申辩,而是保持平静,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事实证明自己的清白,既避免了和领导的冲突,又使得误会烟消云散,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我们在办公室中,一定要处处维护领导的面子和威严,切勿让领导当众丢脸,也不要事后与同事谈论领导的错误,用贬损上司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聪明和睿智。这些传言总有一天会传到领导那里,对你的声誉和前途带来致命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