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6700000042

第42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的经济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新的特点。中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并存和共同发展是长期的现象,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制度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必须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分工和经济高度国际化的发展,已使各国的生产、流通、投资等日益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商品、资本、劳动、技术等都必须在国际间流动,资源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进行配置,整个世界经济呈现出开放型发展状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通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转换来实现,必须通过在国际范围内获得追加的生产要素来实现。因此,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使本国经济成为开放式的循环体系,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

1.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中国加快对外开放,并为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新的生产方式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生产和销售,已大大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分工模式。中国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向全球阶梯式转移的机会,加速自身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不断提高自己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

(2)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使我国能有机会更好地利用国内外的各种资源,在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的同时,增加对外投资,利用海外资源,不断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发达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实现产业升级,发起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向外投资,寻求出路的整体战略,为社会主义国家大规模吸引外资提供了条件,创造了机遇。

(3)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是防止国际冲突和加强信任与合作的物质保障。因此,经济全球化客观上也为中国加快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持久、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4)参加经济全球化合作,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利于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例如,我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得到成员国(地区)无条件提供的最惠国待遇,关税、非关税壁垒不断降低的优惠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自由化优惠,得到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仲裁场所,利用非歧视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保护自己的权益。

2.对外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1)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生产要素与生活资料供给和产品销售国际化的要求。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如资源、气候、土壤、国土面积等,各不相同;各个国家现有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等条件,如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社会化程度、国民经济结构、市场容量和人口多寡等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商品生产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货币形式的消费基金与积累基金,同实际生产出来的消费品和投资品实际结构不符;在消费品和投资品中,也会存在一些社会所需要的花色品种生产不足或不具备生产条件,而另一些则国内市场容量不够的状况。这需要通过进出口贸易等对外经济活动,改变消费品和投资品的比例和各自的内部结构,为自给有余的商品寻求境外销路,并从国外购买短缺的或根本不能生产的消费品和投资品。与此同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也存在劳动力数量、质量、技术水平和国民经济部门结构最适度的比例配置问题,产生了劳动力国际交流的必要性。

(2)资金的流动,技术与管理经验的传播推广,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管理方法也较落后。这些因素严重阻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面对国际交往中的激烈竞争,这些因素的改善仅仅依靠国内力量已很不够了,只有从资金相对过剩的国家吸引外资流入,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加速我国生产技术的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3.中国发展经济的根本途径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为此提供了条件

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形成某种专业化和分工的关系,从而造成各国具有各自的产品特点、技术水平和生产经验的差别,这种差别会形成不同国家经济中的不同优势。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就可以根据国际分工的这种特点,选择那些最适合于发挥本国优势的产品生产,达到节约社会劳动的目的,享受到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根据古典经济学家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一个国家出口国内市场平均价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产品,进口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产品,可以节约国内生产要素耗费,花费同样的劳动可以得到更多的使用价值。我国经济比较落后,能够按照上述原理进行国际交换的产品较少,这时,我国还可以根据李嘉图比较利益原则行事。即在国内产品价格大多数高于国际价格的情况下,选择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比率小的商品扩大生产和增加出口,缩减价格比率大的商品生产,以更多地从世界市场上购买它们来满足需要。这样,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商品交换,我国可以以同量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生产力越出国界的社会化趋势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使社会主义的中国必须进入世界经济运行轨道,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社会主义经济本质上就是对外开放型经济。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绝不是权宜之计,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是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并不矛盾。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并不等于中国经济必须是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含义是,为着保证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完整,中国应该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经济使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中国经济成为对外开放型的经济,指的是使国民经济全部运行过程,以世界市场为背景,在更加广阔的空间上展开活动。可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保证了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置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下,而对外经济开放又会使我国具备更加雄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济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对外开放的挑战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和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挑战。

1.引进先进技术与降低对发达国家的依存度

发达国家为保持在世界科技领域中的领先地位,纷纷加强高技术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另一方面也将本国生产中已趋于过剩或被淘汰的技术项目,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低加工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发达国家对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依赖不断减弱,相反,各个国家对高技术的依存相应地在增强。我国的科技政策注重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自身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虽能在短期内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好的效果,但一般引进的是较低层次、较低等级的技术,还附带许多不合理的转让条件,经济上受到一定程度损失。因此,由以模仿创新为主转向以自主开发为主,是降低我国在科学技术上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存度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

2.引进和利用外资与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

利用外资弥补了建设资金不足,加快了生产规模扩大,增加了国家财税收入,提高了经济管理水平,增强了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但引进外资是一把双刃剑,必然会造成外资经济与民族经济在市场占有和股权控制方面的激烈竞争。外资引进的规模越大,外资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就越大,超过一定程度,就会威胁到产业安全乃至经济安全。在利用外资上,更应注意外资投向产业的合理化,否则会降低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造成产业结构的低度化,会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新技术产业,从产业升级的角度,积极引进多方外资,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外资过分集中可能带来的动荡,还必须把外资的引进规模控制在我们吸收能力和偿还能力范围内;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用好外资,即主要用于支持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增强使用外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经济全球化的新的贸易格局与提高加工贸易的经济效益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即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根据自身的实力和比较优势,抢占一个产业或一个产品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生产环节,把劳动密集型的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留给其他国家。这一新的贸易格局带来的必然是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我国在新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只有面向世界,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占领某个产业或某个产品生产环节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环节,融入全球生产和销售的系统中,保证较高的生产效益和较稳定的出口市场。只要我们增强了对外贸易的效益,也就增强了我们在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交往中保护自身利益的能力。

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对中国对外开放提出的新要求。中国只有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才能把我国的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方面。

1.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对外贸易

市场多元化战略是指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开拓新兴市场,一方面进一步巩固美日欧等主要传统市场,争取市场份额有所增长,另一方面继续开拓亚洲市场,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大力开拓独联体、中东、拉美、非洲等富有潜力前景广阔的市场,重点开拓俄罗斯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可进一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创汇能力,大规模地开辟国际市场,发展出口贸易,推进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在进一步扩大商品出口和服务贸易中,要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在进口贸易中,要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使进口能够更好地为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2.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发展契机,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当前要以电信、贸易和旅游等服务领域为重点,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以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利用外资,必须鼓励跨国公司向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提高法规和政策透明度。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

1.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客观必然性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在继续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的同时,中国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走出去”战略是指到境外投资办厂,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后的市场开放新形势,保障中国的经济安全,行使世贸组织赋予我们的权利,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有其客观必然性。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加快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聚合和利用全球资源的必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作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的角色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吸引外资成为中国市场开放的最重要的标志。而今,角色正悄悄发生变化,中国作为“外资”被越来越多国家所吸引。1994年来中国的银行存款开始大于贷款,银行出现资金过剩,表明中国已成为一个资本相对过剩的国家,成为需要进行资本输出的国家。这也表明我国经济在经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目前已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以往那种主要依靠外延式的粗放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正在向内涵式的集约发展阶段转换。实现这个转换,不但需要进行技术基础的改造,实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而且要开展以对外投资为特征的跨国经营,借以获取新的重要生产要素,如高新技术和知识,利用国际市场,拓展我国产品实现的空间,转移我国部分过剩的生产能力,减缓国内的过度竞争,并通过开展全球经营和竞争,逐步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素质,为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转换创造条件。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已由资本和外汇缺口转变为资源和市场缺口。要根本缓解这两个新缺口,一是发展资源节约型技术和扩大内需,二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外部资源供给和转化过剩的生产能力,从而保证日益短缺的战略性资源,如油气、木材纸浆、矿物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保证国内市场规模对外延伸和扩展,带来边际收益递增的规模经济效应。“走出去”战略可为我国集中精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比较宽松的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还进一步拓展了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和对境外资源的充分利用。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合资、合作,借助直接、间接和政策性融资方式,在境外利用外资。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和生产经营,也可获得或直接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从目前贸易发展看,采取对外投资带动出口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当地的就业和税收而受进口国的欢迎,减少贸易纠纷,而且可以带动我国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出口,逐步形成企业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的全球纵向一体化生产体系。这对打破欧盟和北美区域性贸易保护壁垒也是有效的。从目前投资发展看,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①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有了长足进步,一些高新技术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经济欠发达国家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已具备“走出去”的技术条件;②经过多年对境外投资的积极探索,已培养了一定数量熟悉跨国经营规则和国际经贸业务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积累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人力资源;③涌现出一些从事跨国经营业绩良好、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形成了一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市场主体;④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开放经济体系,随着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将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越来越好的体制基础和政策环境。中国正在抓住有利时机,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在金融、保险、外汇、财税、人才、法律、信息服务、出入境管理方面,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

2.“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

(1)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我国各种所有制企业都可通过合资、合作、控股等形式走出去,投资办厂,利用国外各种资源优势增加生产效益,逐步形成我国的跨国公司。只有大型的跨国的企业,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才能有力地开展国际竞争。

(2)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走出去”包括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如对外设计咨询、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等。

我国目前“走出去”的实际情况呈现四大特点:①投资范围已由原来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及其他亚洲国家,开始加快向欧美发达国家迈进;②投资主体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民营和个体企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③投资方式由最初的资金、商品输出为主,开始向资本输出转化;④传统的经济援助转变为合作经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从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从劳务输出到多元化投资,从替别国加工零配件到构建海外工业基地,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到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抢占国际市场,表明“走出去”作为对外投资的重要战略已产生质的飞跃。

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间短、规模小,“走出去”后做什么、怎么做还缺乏经验,要想更快更多地走出去,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改变中国企业长期将低廉的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从“以廉取胜”到“以质取胜”,在国际竞争中塑造名牌;②清除和解决诸多“瓶颈”问题,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管机制,让中国企业走得更远;③创新“走出去”的方式方法,如贸易先行,收购、并购,再投资设厂等,打造中国的“跨国公司”。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全局具有深远的影响。“走出去”战略以在境外投资办厂为龙头,全方位带动我国更深入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创造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主动态势,可更好地促进“引进来”,更充分地利用“两个市场”。“走出去”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新形势,结合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实际做出的战略选择。它可以使我国企业在实施这一战略中,全面提高自身参与国际竞争的素质和能力,了解和熟悉国际环境和国际规则,提高在新形势下处理经济事务的水平;同时也可以使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资源的配置,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来发展我国的经济,这必然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国际事务环境,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经济安全。

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将会长期并存和共同发展,竞争不可避免,有时还会表现得相当激烈,但资本主义制度的终结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实现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历史潮流。我们应该在全面客观认识资本主义的前提下,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历史走向。

(一)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竞争与合作

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来,世界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相继出现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冷战期间,两大阵营对抗,资本主义没有崩溃并获得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未被遏制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资本主义有人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失败并很快会在世界范围内彻底消失。但社会主义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也开始对僵化体制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巩固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再现了社会主义活力。社会主义没有垮台,资本主义也没有成为当今世界惟一的社会制度,两种社会制度依然并存。经济全球化为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共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凭借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势地位,主导着经济全球化,以此为资本的扩张增值开辟新的天地,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社会主义国家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利用资本、技术、资源、信息和人才的全球流动与配置,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两种本质上相互对立的社会制度,它们之间在经济以及政治、军事、文化各个方面经常出现对抗行为,但两种制度的关系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剑拔弩张、完全采取公开的激烈的对抗形式。它们之间有时也会妥协让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事。就经济而言,在二战前就有资产阶级学者主张采用前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管理国民经济的方法来医治资本主义无政府病症。无产阶级领袖列宁则在更早时期就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利用泰罗制,学习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科学。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中领导者、技术和管理人员、操作工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常为资本主义国家一些学者和企业家所称道。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公司的分权结构和管理模式,也被社会主义企业借鉴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借鉴和引用了更多的东西。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国际经济竞争,竞争的焦点和核心问题是综合国力的提高。不同制度的国家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干预经济活动,甚至采用“遏制”与“反遏制”、“制裁”与“反制裁”等手段,使国际经济竞争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但这并不排斥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和经济技术合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技术与资金的优势,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资源和市场的优势,两种不同的优势互补与合作,为它们分别带来经济发展的益处。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竞争与合作是共生共存和长期的现象。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克服这一矛盾,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三个环节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在产权关系上,在坚持私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对财产所有形式进行了调整,出现所谓资本社会化趋势。资本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国家资本所有制的出现和股份制以及合作制经济的发展上;在劳资关系上,在坚持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采取包括允许部分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等多种形式,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在分配关系上,在坚持以剥削为特征的按资分配的前提下,对收入分配政策作了一些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与此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在坚持资产阶级根本统治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的重要环节进行了调整,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关系和缓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

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无论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出怎样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调整,无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关系,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也不可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的今后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还会继续对自身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会继续发生变化,资本主义还会继续得到发展。但是,这种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而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还会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着最重要的物质准备,即生产走向最全面的社会化。二战后,在新科技革命基础上,社会生产更集中于少数最大的垄断企业,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使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一切经济活动都同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通过国际调节影响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使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化不仅在国内得到更大发展,而且越出了国界,使生产走向最全面的社会化。生产社会化要求突破和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这种必然趋势已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自我“扬弃”中顽强地表现出来了。②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着社会化管理机构的准备,各种现代化的社会管理机构和组织形式更充分更广泛地发展起来。国家作为经济实体直接介入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它通过国有企业和财政收入直接和间接地掌握和控制着很大一部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并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社会化管理机构作了充分的准备。③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着资本变为社会财产的过渡点,即股份公司和垄断资本。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的产生与发展,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私人产业的扬弃;它越是扩大,越是侵入新的生产部门,它就越会消灭私人产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使资本社会化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达到最高限度,标志着相当大的资本已经具有社会性质。但这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现实迫使资产阶级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范围内所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这种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惟一的出路就是用同生产社会化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社会化、管理社会化、资本社会化愈是发展,它就愈是接近自己的历史终点,越是接近社会主义。

(三)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的复杂性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及其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过程将会更加漫长,更加曲折、更加复杂。

第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的同时,生产社会化等客观因素会迫使资产阶级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愈来愈把资本的生产力当作社会的生产力看待,从而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改进统治方式,达到延缓矛盾激化的目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为资产阶级提供了缓和矛盾的物质条件。这样就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时而激化、时而缓和,呈现复杂性、曲折性的特征。

第二,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节的能力尚未穷尽,当代资本主义暂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资本主义演变的历史表明,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仍有可能调整其经济制度的某些方面来适应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将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三,庞大的世界体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逐步的、复杂的过程。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有已经走上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某些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不可能在这些国家同时实现。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逐步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

第四,社会主义本身还是一个年轻的制度,它的完善和巩固需要一个历史的过程。社会主义实现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对以往一切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制度的根本否定,这个否定比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更复杂、更艰巨,因而这个否定过程是长期的较量过程,充满矛盾和斗争,需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努力。同时,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首先在落后国家取得了胜利,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方面,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社会主义只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充分显示自身的优越性,只有建立起自己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进而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是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资本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的新社会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它终将彻底冲破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关系,实现对资本主义的再否定,最终建立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公有制。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现代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世界经济组织对经济全球化做出贡献。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生产、贸易、投资、金融和技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是: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发展和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产生不同影响。在当今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体系中,发达国家经济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它们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以维护本国垄断资本利益为基本内容的协调、合作与矛盾、冲突的统一,贯穿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等领域。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相互依存,经济实力悬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垄断者、支配者、掠夺者和压迫者,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垄断、被支配、被掠夺和被压迫的地位。它们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仍然是剥削、控制与反剥削、反控制的关系。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斗争。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的经济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新的特点。中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并存和共同发展是长期的现象,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制度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资本主义对其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只能缓和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和曲折的历史过程。

思考题:

1.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日益兴起。

2.阐释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实质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3.怎样理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表现为协调、合作与矛盾、冲突的并存?

4.为什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表现为剥削与被剥削、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平等关系。

5.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同类推荐
  • 餐馆赢在决策

    餐馆赢在决策

    本书分为理念篇、实务篇、误区篇。采用了先讲案例,再做画龙点睛似的精辟短评,然后配以漫画加深读者印象的表达形式,力求生动形象地、深入浅出地把决定成败的道理娓娓道来。
  • 领导干部每天读点经济学

    领导干部每天读点经济学

    本书主要介绍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事关民生的经济常识、市场运转的经济常识、企业管理的经济常识、国家调控的经济常识、投资理财的经济常识等。
  • 对称管理:战略与细节的对称决定成败

    对称管理:战略与细节的对称决定成败

    对称经济学的核心,是以经济主体为主导同经济客体的对称,也正是由于这个对称,使经济学的主体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对称管理是科学管理的真谛,有没有做到对称管理,是企业成败的根本原因之一。既不是战略决定成败,也不是细节决定成败,而是对称决定成败。对称经济是有序经济、双赢经济,合理的结构才出效益。 对称经济学是与和谐社会相对称的经济学,是与科学发展观、创新战略相吻合的管理学;对称管理的观点与方法有原创性、前沿性与时代的必然性,是以经济主体为主导同经济客体的对称;由于这个对称,使经济学的主体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
  • 男人要懂经济学

    男人要懂经济学

    《男人要懂经济学》涵盖的经济学现象比较广泛,绝大部分都是用事例在说明经济学中的现象,包括经商、职场、投资、生活等方面,很多人在掌 握了一定的经济学知识以后,无论是做事还是生活,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就是说,正确且开明的经济学知识 ,会帮助你生活得更好。
  • 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改革开放中由政府主导而形成的区域发展梯度现象有力地显示出,政府的决策和发展战略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影响与作用。在整个国家层面的改革和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条件下,在政府提出了诸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等具体的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看待区域开放、制度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三个层面之间的链条联系亦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热门推荐
  • 无相神尊

    无相神尊

    王玄之,一个宅男,遍览群书,自学成才,精通玄学、神秘学、心理学、催眠。神帝的钥匙砸中了他,带着他来到一个精彩的武道世界。神魔皆敌,万仙皆敌,天下皆敌。管你只手遮天,我自横刀向天。我,天下无敌!
  • TFBOYS的love公式

    TFBOYS的love公式

    我们都是平凡的但在写作的海洋我们都是不平凡的,,你们的想怎么样可以告诉我哦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 一个小公司老板的日常管理

    一个小公司老板的日常管理

    一个企业从创立那天开始,在领导的带领下,在团队的帮助下,通过扎实肯干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江山。然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若想让江山不断扩张,不断流传下去,就要看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只有把企业管理好了,企业才会拥有光明的前景。每个小老板都希望带领一支团队,为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而奋斗,打造一份属于自己的光辉事业。
  • 太初武皇

    太初武皇

    当诸神渡尽苦海,彼岸的尘埃却染满鲜血,世人都说仙道永恒,那就去观那所谓永恒!为寻亲人,凡俗古城中一个懵懂少年走出,远赴大荒……
  • 莫雨萧飞倾城恋

    莫雨萧飞倾城恋

    他是他嘛,夕阳在美,终有天黑。你忘了嘛,曾经的校园,你答应我的话语,现在为何消散了
  • 农耕桑田(兰州历史文化)

    农耕桑田(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时影之痕

    时影之痕

    你是……你又是…………为什么,这么多可望不可即的人物偏偏都聚集到了一个班级?为什么,一个个惊天动地的阴谋可以如此肆意的展开?是爱,是恨,还是这错乱纠缠的感情?为什么爱过,恨过,迷惘过,却还是如此心碎的结局?这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是顺世还是轮回?一切的一切,到底是结束了,还是从未开始……
  • 无须终有,皓月远辰

    无须终有,皓月远辰

    我好像没有以前喜欢你了,只是有时看到你名字里的一个字会泪流满面;只是有时听到别人说着你说过的话的时候,会笑到泪眼模糊;只是有时候晚上会梦到你,会叫你的名字,轻轻的,边流泪地。
  • 9O后网恋到实恋

    9O后网恋到实恋

    都说网事如风,真的就风过无痕了吗?不,网恋,虽短若昙花一现那样,却也美的虚无飘渺,置身于其中,也如是仙境般让人迷恋沉醉...网恋..也只是一场梦而已...!
  • 洋楼诡闻

    洋楼诡闻

    一幢白色的欧式小洋楼坐落于法新租界西部住宅区。没人知道这幢小洋楼是何时何人所建,住在这里周围的老人都说,从他们有记忆开始,这幢洋楼就在这里。洋楼的主人换了好几个,全都是莫名的搬家离开,几经易主,到最后不知怎么就成了无主的屋子,久而久之,竟有闹鬼的传闻传出。这幢洋楼慢慢的就真的成了‘鬼屋’。直到五年前,有人看到一个撑着白伞的女孩儿拖着厚重的行李搬了进去,但没人见她离开过洋楼。晚上洋楼内更是一片漆黑,只有白天的时候偶尔能听到里面传出隐约的钢琴声……自此,更加无人敢靠近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