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6300000016

第16章 年轻的大师

他们围住钢琴家,告诉他,就在30年前,也在这个音乐厅。也是这架钢琴,霍洛维兹弹奏的也是同一首曲子。

“这太奇妙了,”老人们显得非常激动,“30年前的乐曲好像复活了,但是,亲爱的年轻人,我们要告诉你的是,你比霍洛维兹弹得更出色。”

2006年,李云迪从汉诺威戏剧音乐学院毕业,获得学院最高的演奏家头衔。

《华盛顿邮报》:他是位无极限的钢琴家。把李称为一位“思想家”式的钢琴家并不为过。

李云迪:我一直不希望票价定得过高,但是很遗憾这不是我个人能左右的。

2006年1月26日、27日,李云迪在香港与迪华特率领的港乐联手打造了李斯特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写到这里,我仿佛觉得又回到本书的开篇,我直接介入李云迪也正是从这场音乐会开始。然而,在我随着他的经历“跋涉了这24年”,猛然回到最初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不能说我见证了钢琴家的成熟,但是不可否认,我见证了这位年轻钢琴家一步一步地攀升,每一步都走得稳健却艰难。如今,世人对于职业演奏家的要求越来越高,达到新的高度越来越难。李云迪必须小心翼翼完善他的音乐,因为人们不仅不能接受他有差池,并且要求他更好,不断地好,难道不是么?

俄罗斯著名女歌唱家叶莲娜·奥布拉佐娃一语中的:“当一名一流演员演唱得十分出色时,被认为是完全正确的,听众自然也会接受他的演唱。但如果他在演唱时哪怕出了一丁点疏漏,那就非同小可……如果开始出现‘你的水平大不如前’的传闻,那么,任何一位经纪人都不会再与你签约。”

李云迪这六年便是这样走来的,一位成功的演奏家不仅需要勤奋,需要一个灵性的头脑,更需要一颗强健的心脏。

2006年是李云迪忙碌的一年,也是他事业大丰收的一年。这年,他从汉诺威戏剧音乐学院毕业,获得学院最高的演奏家头衔,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学业结束了,我会继续我的音乐历程,我的脚步会扩大到世界各地,沟通和学习将是我一直要做的。”

2月28日,他在伦敦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了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执棒的是被西方称为“亚洲三大指挥”之一的美籍韩国指挥大师郑明勋,这也是两人首度合作。

郑明勋(Myung Whun Chung)1953年出生于韩国,1968年移居美国。曾先后担任洛杉矶爱乐乐团副指挥,广播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佛罗伦萨乐团首席客座指挥,法国乐团音乐总监,东京爱乐乐团特别艺术顾问。与他合作过的著名乐团包括:柏林爱乐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及纽约爱乐乐团等。他还曾获得意大利“Premio Abbiati”奖、法国“政府大奖”等荣誉。

郑明勋的指挥追求音乐的线条刻画,细腻而又精致,是诠释梅西安管弦乐作品的新权威。

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是英国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与英国BBC交响乐团、伦敦爱乐管弦乐团三足鼎立,是代表英国最高水平的演奏团体。

乐团创建于1904年,汉斯·里赫特为首任首席指挥,二战后的1950年,该团重新组建;1961年起,法国指挥家蒙特成为乐团首席指挥,经过他三年的精心培养和训练后,乐团很快跨入了欧洲一流水平交响乐团的行列;1963年,乐团在日本、朝鲜、香港、印度、伊朗、土耳其、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举办音乐会,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世界范围演出的英国交响乐团;1980年,著名意大利指挥家阿巴多接任首席指挥后,许多世界级指挥大师先后客座指挥该乐团,灌录了大量各个时期作曲家不同风格的作品,被称为“万能型”的英国交响乐团。

当晚的演出,上半场是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下半场是穆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上的图画》,以及马勒的《第五交响曲》。

对于所有指挥家来说,驾驭马勒的作品无疑像驯服一匹烈马。马勒是一位“关心‘人是什么’的复杂的怀疑派”,爱因斯坦称他的音乐为“挣扎于狂喜与绝望之间”。可见诠释马勒将承受巨大的考验,因此郑明勋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在《第五交响曲》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在伦敦的舞台上展示一部深刻的作品意味深远,所以在排练中,“肖邦钢协”所占的分量就显得很小,而协奏曲最强调的是音乐整体的和谐。

因此,郑明勋与李云迪合作演出的“肖邦钢协”,让充满期待的乐评人失望了。第二天伦敦《泰晤士报》指出,钢琴家与指挥之间明显缺乏足够的默契。

虽然,这并非一次“滑铁卢”,但确实令人遗憾,对每场只存在一次的音乐会来说更加如此。也许指挥很快意识到了这点,因此当原班人马于3月18日、19日,在韩国首尔演出时,郑明勋增加了“肖邦钢协”的排练力度,而与李云迪的现场合作也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韩国媒体称之为“2006春节刮起的‘音乐沙尘暴’”。

在李云迪演出间隙回国时,我对他做了采访。

“你如何看待指挥大师郑明勋?”

“他是公认的好指挥,有些指挥拥有的事业比本身的才能出色,郑明勋却是相反的例子。与詹姆斯·列文一样,他也是个情感丰富的指挥,非常音乐化。而且他也是杰出的钢琴家,因此跟他合作起来有很好的沟通。我们在伦敦的演出因为疏于排练受到指责。但一切在首尔演出后有了改变,郑明勋在家乡父老面前的演奏也是小心翼翼,所以韩国的合作很令人满意。”

“你怎样看待乐评?每次演出后,你会去查看第二天的报纸吗?”

“不会那样做。看评论会影响对音乐的专注,我从来不看乐评,这样也使我的发展不受干扰。演奏家要相信自己对音乐的直觉,这一直很重要,所以我会坚持对音乐的理解,至于乐评的好坏,我本人不关注。”

“在演奏中你最关注什么?”

“我会追求表达作曲家的本意,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刻画,因此最重要的还是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要有自己的诠释风格。演奏风格是由每个人的弹奏习惯、弹奏心理等因素构成,但是无论何种风格都是基于对作品的理解和研究。”

“有一些伟大演奏家十分注重个人的艺术感觉,甚至在弹奏中有大量的错音,比如霍洛维兹、菲舍尔,你觉得作为一个演奏家应该注重音乐的感觉,还是每个音符的精确?”

“对艺术家来讲,音符的精确是非常需要追求的,简单来讲错音就是一种不完美,是瑕疵,而艺术家应该追求音乐的完美。但是,从艺术和音符的角度衡量,艺术家应该更注重艺术上的表现力,为了表达作品的意境,如果真的需要——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那么损失个把音符也是允许的。尤其对于大师级钢琴家所驾驭的音乐来说,错音不是技巧的问题,不会影响到艺术的诠释,更不会破坏音乐的完整性。”

“有人说一场演奏会相当于一次高强度的体力运动,是一种考验,是这样吗?”

“体力是必须要具备的,其实演奏家在弹奏过程中,身体肌肉组织的内部活动已达到了极限,演奏者投入的情感越多,肌肉运动也越紧张、越激烈,绝对松弛的演奏是没有的,只是听众从外表上根本察觉不到。有了好的体力才能让你的精神力量传达得更完善、更完整,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你演奏中的艺术含量。”

“演奏需要展现的是一种精神毅力,精神毅力的展现就需要体力、脑力的配合,换句话说,有足够的体力才能有条件地表达音乐的张力。记得2001年,有一次我在法国巴黎演出,那个音乐厅较小,又没有窗户,所以室内空气不流通,人有点缺氧,谢幕的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一阵晕眩,前排听众都吓了一大跳,这才意识到体力要求是最基础的。所以我现在比较注重运动以及饮食的营养搭配,会定期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游泳或是慢跑,提高自己的肺活量,调整气息。此外,还要在演奏中巧妙有效地作适当调节,比如演奏过程中乐句之间的休止、和弦的处理等,这些也为演奏者的双手提供了瞬间的放松,总之要在演奏中善于控制和调整肌肉的运动力度和幅度,当然这也需要长期的训练。”

“有些乐曲是需要快速演奏的,据说演奏家手指的快速运作每秒能够达到25次,你对快速演奏如何看待?”

“快速演奏技术是演奏者必须要掌握的,但不是一味追求快速,要求快的同时还要使每一个音都清晰均匀。记得有一位钢琴家说过在快速演奏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听众的听觉接受能力,超出了这个范围一切就毫无意义了。而且快速演奏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艺术质量,所以音乐界有一种观点:快并不在于一个人的手指轻盈上,而在于他的思维敏捷上。简单讲,对于钢琴来说,真正的难度不在于有多快,而在于如何慢,因为钢琴的性能决定了这点。”

“你的音乐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也得到了公众的肯定,对你来说音乐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表达,这种随心所欲是一种能够以多角度来诠释作品,以多方位来看待作曲家,以不同形式来展现作品内涵、色彩,更细致、更多重地来解读音乐。因为艺术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在两种不同的演奏版本中,很难举证哪一个版本的诠释及速度处理有错,或哪一个版本更符合作曲家的精神,关键在于演奏家本身怎样给作品一个合理的展示。比如那些钢琴大师,他们在漫长的演奏中慢慢积累了对一定作曲家的一定作品的认识,这种认识随着年龄增长也会产生细微变化,但他们对作品理解的核心部分已经非常充实完整了。至于这些大师往往会有一些拿手的代表作,我觉得这关乎个人纯粹的喜好,这不是靠观众的喜好来决定的,也不是靠刻意的雕琢,完全是自然规律的发展。”

“那是不是可以说艺术家达到一定境界已经不用刻意去考虑‘雕琢’这个问题了?”

“不能这样说,应该说这种情形下的雕琢已经不是流于表面或者钻营细节方面的用功,应该是从更宏观的方面雕琢,从气氛、意境、理解乃至感知的一种深切的体会。”

“你觉得音乐的精髓是什么?”

“旋律!”

3月9日,李云迪获得第六届北德意志州立银行“艺术家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亚洲音乐家。该奖设立于2001年,是德国知名的音乐奖项,只颁给在音乐上有特殊贡献的青年音乐家。随后,他又被评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10届委员。

继而,李云迪成为德国奔驰这一国际品牌的代言人,平面广告于1月在美国洛杉矶完成拍摄,该广告的工作人员,包括制作人、照相师、化妆师等皆是美国最精良的制作团队。

广告极具创意,画面中年轻与年老的李云迪正在弹奏钢琴,象征着艺术的不朽与经典,广告词这样写道:

经典需要时间经典藐视时间

从18岁荣享肖邦钢琴大赛金奖,到今天获得“钢琴王子”的美誉,年轻的李云迪始终怀着一颗激越的心行进在艺术创造的道路上。内心深处的信仰熠熠发光,照亮他脚下的道路,更照亮他前方艺术与经典的新疆域。时间,伴随着他的路途,却往往跟不上他疾行的脚步。在这条道路上,李云迪时刻追赶着未来的自己,奔向他心中的艺术圣殿。

经典是巅峰,却从来不是终结。李云迪所追求的巅峰境界,也正是梅塞德斯-奔驰的百年信仰。以今日的坚持与信念,造就明日的经典。梅塞德斯-奔驰不断演绎突破,为汽车制造与设计艺术创造新的典范。

而李云迪2006年底的第二次中国巡演,其中于北京、上海的独奏会由奔驰冠名赞助。

每年春季是美国古典音乐乐季,自2004年首次北美巡演以来,李云迪每年都会被邀请参加美国乐季的演出,演出计划已安排至2009年。短短三年,他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进入了美国主流音乐舞台。

位于美国纽约第七大道的卡内基音乐厅被称为“音乐家成名的摇篮”,也是所有音乐家向往的艺术圣殿。一个多世纪以来,不同时代顶尖的古典音乐家、当代最伟大的流行音乐家和舞蹈家都曾在这里演出,为音乐厅确立了极高的声誉。每一位登上卡内基音乐厅舞台演出的艺术家,似乎都站在了一个历史的高度,接受世界顶尖艺术精神的洗礼,能在卡内基登台演出是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国际艺术家的标志。

一个老掉牙的笑话也许可以解释卡内基音乐厅举世瞩目的地位:在曼哈顿的某个周末,一些游人正准备赶赴一场著名的音乐会。但是天色已晚,夜幕中的每个少年和城市居民都有可能是黑帮成员,而这些游客仍未找到目的地。最后,在恐惧和失望之下,他们只好停下来,向一个路过的陌生人打听:“请问,如何才可以到达卡内基音乐厅?”

这人正巧是一位音乐家,听到这样的问话,他停下来,想了一分钟,最后说:“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接着,就在夜色中消失了。

2006年4月3日,李云迪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了独奏音乐会,这是他第三次登上这个艺术圣殿的舞台,却是首次在这里举办独奏会,这对任何一位音乐家来说都是莫大的荣幸。而此次演出却源于一起偶然事件,原本计划在卡内基举办音乐会的钢琴演奏家莫雷·普拉西亚(Murray Perahia)因手指受伤不能演奏,因此李云迪获邀代替这位老前辈演出,而这次邀请无疑也是他“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的结果。

据《纽约时报》报道,早在演出前三天,卡内基音乐会的票已经售罄。

中国驻美国总领事夫妇率领事馆人员隆重出席了音乐会,并在幕间专程探望了李云迪,向他精彩的演奏表示热烈的祝贺。

开场曲为古典的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轻快活泼而略带感伤。乐曲虽然没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是也充满了戏剧性的对比和各种情绪的转换。李云迪弹奏的莫扎特很精致,无论快还是慢,华彩,甚至装饰音都恰到好处。对莫扎特风格的把握也令人赞赏,没有夸张、炫耀,非常本真、纯正。

舒曼的《狂欢节》是一首具有幻想风格又有自传性质的曲子,由20首短曲组成,每段都有不同的风格。

而最后以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作为压轴,绝对是锦上添花,获得现场2000多名听众热烈的掌声。

整个晚上,李云迪的演奏都展示出对不同风格作品出色的驾驭能力,令乐评人竖起的尖利的耳朵也难以察觉一丝瑕疵。

权威乐评人亚历山大·瓦迪(Alexander Vardi)写了一篇完整的报道:

完美来自不断的练习

对李来说,无疑他将有一天可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在卡内基音乐厅开独奏会。这位23岁的钢琴演奏家自从2000年赢取了华沙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后,已经名誉满载地被称为“浪漫派钢琴大师的接班人”了。上星期命运来临并速成了李在卡内基演奏厅的初演:Murray Perahia本预定在4月3日于大厅演奏,资深钢琴演奏家的老手指伤得足够要他延迟卡内基的演奏,因此Georgia Straight(《乔治亚周报》)第一时间与李通电话,希望他可从纽约酒店出发,准备替代这位老音乐家出场。

“遇上这样的事的确让人兴奋。当然,我也感到很荣幸。”他以绝不慌张的口吻说。

温哥华的观众应该感到愉快了。两首在纽约演奏过的曲目:莫扎特的C大调奏鸣曲及舒曼的《狂欢节》,将在4月7日星期五Orpheum(奥芬大剧院)当晚也会重奏,但是纽约观众却无缘欣赏李斯特的《西班牙狂想曲》,曼哈顿听众将会听到李斯特的奏鸣曲,幸运的是我们将会听到肖邦的《大波兰舞曲》。

若说我们得到更好的待遇,可能会引起争议,不过无论如何两岸的听众也都会听到一个技巧完美无瑕的节目。当然,一切都是恩赐的。

在《乐聚维也纳》CD中,李深深地体验了这些200年的经典之作并为它们做出充满情感及活力的演绎。他对莫扎特那首也许已有太多人演奏的奏鸣曲,有特别引人注目的演绎,李能如此深深地表达出这如舞曲般的音乐精髓,不禁让我怀疑他是不是一个对舞蹈艺术感兴趣的人。

的确,他甚至于在出生时已经对此感兴趣。他说:“我爱很多不同的事,会看很多歌剧,而我的妈妈也曾学过芭蕾舞。但我不会跳舞。”但听他演奏却不是这回事,不过李仍解释他大部分演绎的灵感也是在勤练中得出来的,也许这首莫扎特奏鸣曲是个例外吧。

他感激地说:“我爱莫扎特,他的音乐让我培养出对音乐的自然感觉,因为他的音乐非常自然和天真,并让听的人非常放松和快乐。而这首曲子已被很多人用各自的风格演奏过,因为这是一首十分美妙的曲子。一首伟大曲子的演绎可以是自由的,并不会局限于单方面的感觉。我认为对这曲子特别如此,我甚至在不同的演奏会做出不同的演绎,而一切取决于我当下的感觉。”

肯定的是,当李10岁住在中国重庆,还是个小天才时已经弹奏莫扎特了。而增加新曲目时他会采取更加博学的方法。他解释:“我通常检查至少七个不同版本,因为我希望确定我的版本中包括拍子、排版及全部谱上的数据是正确的。其次,我会尝试听很多不同艺术家的演绎。我特别爱听上个世纪的音乐,甚至19世纪的钢琴演奏家像拉赫玛尼诺夫等。还有,我会与其他音乐家交流心得。当然,我需要切实地在台上演奏过,以找出一个对我来说最佳的演绎方式。”

虽然李没有指出哪位大师能激起他的兴趣,但现在他正练习一些巴赫作品。明显地他是一位喜欢自我挑战的人,难保有一天,他会灌录那首《哥德堡变奏曲》,但他说他的下一张CD将会与乐队灌录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他说:“我认为现在是时候灌录它了,我刚刚与郑明勋指挥和伦敦交响乐团合作过该曲,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

“快乐”这个词语不断出现在他的话语里,这位和蔼可亲的钢琴演奏家一定知道自己能发展演艺事业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李云迪在卡内基音乐厅获得成功,甚至有人认为是他自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后的另一个事业高峰,可能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演出。而他本人似乎并不十分看重这些说法,他只在乎,并且—贯如此地在乎自己的演奏是否最好。

李云迪对我说:“说实话,我并不介意演出的场地,至于另一个高峰,我也没有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我艺术上的进步。外界评论是我无法左右,也不想左右的。对我来说最有价值的就是不论演出还是唱片,如何能让我的音乐达到一个飞跃和提高,这最让我满足。”

结束了卡内基音乐厅的独奏会,也正式拉开了李云迪2006年春季13场北美巡回演出,此次巡演在纽约、波士顿、旧金山、洛杉矶、多伦多、蒙地卡罗、温哥华等重要城市举办。而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他继续给大家带来“惊喜”,我无法逐记载每场演出,但是乐评人的热衷却留下了些许痕迹。

《纽约时报》:十足的音乐性。

《华盛顿邮报》:

他是位无极限的钢琴家。莫扎特K330钢琴奏鸣曲,李给予作品以完美的声音。把李称为一位“思想家”似的钢琴家并不为过。李云迪证明了他已是世界一流的钢琴家。

《波士顿环球报》:

闪光灯在掌声中此起彼落,就像David Ortiz(美国红袜队明星球员)在Fenway球场击球一样!他的潜力是无止境的。他的弹奏有精致的声音,充满丰富的色彩,他的分句犹如行云流水般,并极度音乐化。李云迪的弹奏体现了纯净、优雅和不做作的优美。

温哥华的演出评论:

为了使自己的弹奏更加有力度,李云迪还会以半站立姿态使手指的力量发挥到最佳状态。在弹奏玛祖卡的时候,他甚至还会用他的左手来指挥右手单独的演奏。李云迪对19世纪浪漫派的演奏,时而如风暴般爆发的热烈,时而又有陷入沉思的安详与稳重,他对这种演奏的“喜怒无常”有浓厚的兴趣,迎合了他个人的爱好,因为他一直喜欢充满张力的音乐。

乐评人詹姆斯·沃特曼(James Whatman):

吸引群众的演奏会

国际知名的古典钢琴演奏家李云迪在von der Mehdenv(音译:韦登麦登)演奏厅,向一批一早沽清乐票的乐迷演奏。演奏会由约格森中心和艺术学院主办。

观众在演奏会正式开始之前很久已经进入观众席,并急切地想亲身体会李的音乐天分。“我听闻他是非常好的,”来自Shannon Townsend Mass的Crowley(克劳利)说,“我盼望听见他的演奏。”

根据演奏会中一些听众的看法,李大众化的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他的年纪。18岁已得到国际名望是极少人可达到的成就,Alla Nebrat说:“他能给青年人带来为将来努力的希望。”

在演奏了莫扎特和舒曼的曲目后,李感动于观众的反应,因此在中场休息时他完全地改变了下半场的曲目,观众亦因这变动而感到既惊且喜。

“他对钢琴和他演奏的曲目有极佳的控制,”Jon Pruell说,“他是我曾经听过所有之中最佳的。”

观众在演奏会的尾声爆发热烈的掌声,给李两次起立欢呼。得到宠爱的钢琴演奏家则在演奏会后,为他排队等候的乐迷留下亲笔签名。

乐评人马修·埃瑞克逊(Matthew Erikson)写道:

李云迪刚完成了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奏,星期二晚上已经到达康奈蒂克大学的音乐厅并准备了一套包括莫扎特、舒曼及李斯特的曲目。这场满座的演奏会完全可今听众感受到他对音乐的专业及一份日渐浓厚的艺术性,让人叹为观止。

李2000年夺取了有名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从此为人所识,而他当年不过18岁。比赛的成功令他可与DG签约并与阿格里奇、齐默尔曼、波利尼一样,成为当代其中一位最受欢迎的钢琴演奏家。

星期二晚的演奏会中,李的和弦响如雷鸣,音阶的弹奏闪耀而清脆,八度音的飞跃更让人眼花缭乱。一切完全让听众感受到他是一位技巧高超的演奏家,而当晚第一首演奏的莫扎特乐曲亦证明一切并非只是技巧上的炫耀。

而在这首C大调钢琴奏鸣曲中,李能奇迹般地从大学那部残破的斯坦威钢琴上得到这样仔细如管弦乐队般的微妙音色,虽然脚踏板的运用仍不算太精致,但李仍能完美地演绎这首乐曲。很少听见有人可将低音和内在旋律线弹得如此不费吹灰之力,乐句也是如此轻易舒适地唱出来。李对音乐的深度和敏感性完全可在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中表露无遗,尤其是中段转调部分,在温柔和悲怆的音色中显得分外凄美。

李在德国学习,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令他选奏了舒曼的《狂欢节》,他将舒曼变幻莫测和充满对比的音色处理得相当到位。乐曲开头著名的和弦如一支大胆的铜管乐般吼叫出来,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音乐如梦似幻的两个乐段:可爱的“肖邦”和优雅的“基阿琳娜”。

如果说李是一个思考型的钢琴演奏家也不为过,因他会仔细考虑每个演奏中的细微差异和姿态,因此他并没有如阿格里奇般的突发性,但这音乐仍然有如火山的力量,尤其在末乐章“Carnaval”得到了最好的发挥。

话虽如此,李却表现出另一方面的突发性:他决定把下半场预定演出的李斯特的《西班牙狂想曲》和肖邦的《大波兰舞曲》改为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下半场的演出完全是无懈可击,但更重要的是李的演出有高度的音乐凝聚力,令听众能在不用参考节目单的情况下,仍能清楚听见乐曲动机的一致性和结构,突显了他对细节和织体的敏感,而中间的赋格曲甚至听起来已清透得不能再清透了。

没机会听见李卓越演奏的乐迷不要失望,他将会在明年2月回到这里与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和意大利指挥理查德·沙尔合作。

李云迪在康奈蒂克大学音乐厅的演奏还有一段小插曲。没错,他临时改弹了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这是他音乐直觉作用的结果。演出结束后,他才知道,这首曲子在这个狭小的音乐厅多么具有意义,而且完全是一种绝妙的巧合。

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他当时弹奏的那架斯坦威,虽然是名琴,却因为年头久远成为“没落的贵族”。虽然是“没落的贵族”,却是康奈蒂克大学的“镇店之宝”,几位已谢世的大师级钢琴家都曾弹奏过它。即便承载着辉煌的历史,可是这架钢琴的音色实在难以恭维,李云迪在演出前试音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了,但是还有别的选择吗?他只有投入更多的处理来发挥钢琴的音色。

当他刚开始弹奏《b小调钢琴奏鸣曲》,音乐厅里的所有观众就全被“捉”住了。演奏结束后,激越的掌声几乎要将房顶掀翻。

当李云迪来到后台,这时几位年迈的老人找到了他。他们围住钢琴家,告诉他,就在30年前,也在这个音乐厅,也是这架钢琴,霍洛维兹弹奏的也是同一首曲子。

“太奇妙了,”老人们显得非常激动,“30年前的乐曲好像复活了,但是亲爱的年轻人,我们要告诉你的是,你比霍洛维兹弹得更出色。”

“当时听他们这样说,我觉得很高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鼓励。当然,这不能说我就比霍洛维兹弹得好,一次演奏不能决定什么,况且钢琴家未必时时都在一个最佳演奏状态,但这个巧合让我也觉得很惊讶,他们的话让我觉得很满足,因为我满足了我的观众。”

2006年7月,李云迪与以色列爱乐(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合作展开巡演,指挥是古斯塔沃·杜达梅尔(Gustavo Dudamel)。作为当今最受欢迎的新生代指挥家,25岁的委内瑞拉人杜达梅尔曾先后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等一流乐团,现已被任命为哥德堡交响乐团(即瑞典国家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并于2005年签约DG唱片公司。

两位只相差一岁的年轻人合作,不仅为音乐,更为现场的演奏注入了活力和生机。他们先在以色列的首都耶路撒冷、第一大城市特拉维夫,以及其他城市举办了八场音乐会,随后转战意大利斯波莱托,参加当地的音乐节,意大利最大的电视台向整个欧洲现场转播了演出盛况。音乐节的演出场地设在户外,背景是一座古堡,因此建筑、历史与音乐融会成绝妙的现场效果,DG公司甚至买下这场音乐会的版权,作为唱片宣传影片资料。

9月3日,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广西南宁市政府、奥地利国家电视台、奥地利萨尔斯堡州、萨尔斯堡市政府和奥地利联合艺术制作公司共同策划的“大地飞歌——中奥萨尔斯堡之夜”大型文艺晚会,在萨尔斯堡老城中心的大教堂广场隆重举办,将庆祝中奥两国建交35周年的一系列纪念活动推向高潮。

这台艺术盛会汇聚了欧洲各国及中国的艺术家、演员共计400多人。当晚,李云迪作为晚会的压轴,演奏了肖邦的钢琴曲及莫扎特的《小夜曲》,引起听众的巨大反响。

有一个小插曲。晚会开始之前,对艺术一向要求严苛的李云迪为了确认现场效果,提出和音响师试音,对方也一口答应。在等候个把钟头,所有演出人员排练完毕后,李云迪走向钢琴,准备开始弹奏,不料音响师却因为时间太晚拒绝继续工作。这引起李云迪强烈不满,如果现场的音响效果无法确定,他宁可退出晚会。钢琴家的强硬和对音乐的完美追求,最终迫使音响师作出让步。在离晚会开场只剩下半个小时,甚至已有观众入场的情况下方才试音完毕,但也因此成就了当晚最出色的演奏。

10月18日至21日,李云迪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了格里格协奏曲,指挥是著名的意大利指挥家法比奥·路易西。

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42年,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声誉。1860年起,乐团由团员自主经营,在德索夫指挥下举办定期音乐会。1870年,在里希特担任指挥后,该团声誉鹊起。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等著名音乐大师,都曾指挥该团演出。二战后,乐团以伯姆和卡拉扬为中心继续演出活动,后由阿巴多担任相当于常任指挥的地位(该团从不设常任指挥)。此外,穆蒂、伯恩斯坦、梅塔、马泽尔等当代著名指挥家都经常被邀请为客座指挥。据统计,指挥这个乐团灌制过唱片的指挥家多达40位。

维也纳爱乐演奏的“传统之音”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鲜明的德奥音乐传统风格,典雅而庄重,而弦乐音色华丽优美,极具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维也纳爱乐对于任何类型的指挥家都能作出灵敏的反应,有时在严格的指挥家手下,白天举行定期演奏会,演奏布鲁克纳的交响乐作品,晚上却演奏意大利歌剧,足见该团的适应能力之强。

17日下午,李云迪来到金色大厅与乐团排练,与德国小提琴家穆特不期而遇,她正为当晚的演奏会排练,这是继李云迪慕尼黑的演出后两人的第二次见面,他们老朋友似的热烈交谈起来,并相互预祝彼此演出成功。

李云迪用指下的音符向人们展示了他深度的演奏、巧妙的装饰音和华彩乐句的处理、细腻的音色变化。他俨然已经成了艺术的圣徒,金色大厅里泛溢的由中国年轻钢琴家打造的“黄金声音”,使现场聆听演奏的人们欣喜若狂。

有人听完演奏会后说:“他的演奏非常有魔力,年轻的李云迪是一个很有深度的演奏家,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演奏家。他的内心充满激情,让他的音乐非常具有感染力,听众很容易为之吸引。演奏中的某些技巧简直令人震惊,而他却是一位来自中国的钢琴家。”

李云迪用他的音乐感染着每一位来听他演奏的听众,他说过这让他满足。

“你喜欢在演出后和观众交流吗?”在交谈中,我提到了他的观众。

“非常喜欢,而且感受很强烈。首先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其次也可以从观众那里得到一个很好的反馈,我是说有些观众对音乐是非常专业的,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甚至不亚于我,通过和他们的交谈就可以了解到,所以他们也会给我提一些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你在欧、美、亚各洲都举办过演奏会,这些地方的观众有什么不同吗?”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很高兴和你分享。”他笑着说,“先说亚洲吧!亚洲观众年轻人最多,他们非常热情,表达上也非常直接,会送很多礼物。只是后来随着票价上浮,老年人逐渐成为主流,这也让我流失了一部分年轻观众,我觉得这是一个损失,所以我一直不希望票价定得过高,但是很遗憾这不是我个人能左右的。”

“欧洲的观众以老年人居多,他们的音乐鉴赏力非常专业。拿德国来说,欧洲古典音乐以德国为中心,在德国不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你会觉得他们和音乐是不可分的。那里音乐会也非常多,有些观众还会购买一年的音乐会套票。德国观众的表达方式很含蓄,不像亚洲观众那样直白热烈,通常会写一些贺卡送你,都是一些文笔很抒情的祝福,让我感觉很温馨。”

“与德国观众的地域性相反,美国的观众是全球性的,可以在这里见到华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日本人等等。在美国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音乐会或者歌剧表演,而东岸城市比如波士顿、纽约、费城等,文化氛围会比西岸城市浓厚一些。美国观众中的大多数都具有相当的音乐造诣,他们会将欣赏古典音乐作为一种感情的净化,通过音乐让自己得到很好的放松。其实艺术的功能就在于精神宣泄,高雅艺术之所以能打动我们,是因为它使人们获得了情感乃至理智上的愉悦,这是人们所能得到的最高形式的享受。”

“美国的音乐厅多是由一些私人机构赞助的,这些赞助完全是出于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几乎没有商业目的。因此,演奏会结束后,赞助商们会举办一个酒会和我交流,多是采访式的交流,比如会问我几岁开始弹琴、在国外演出的感觉等等,可以感到他们非常想了解你、认识你。我很喜欢去美国演出,并不是因为是美国,而是因为观众,美国的观众太具代表性,是全世界观众的一个浓缩。”

“当然,现在我们国家欣赏古典音乐的人也越来越多,虽然大部分未必有西方观众那样专业,但这方面的发展已经十分繁荣了,比如国内学习钢琴、学习乐器的小孩越来越多了,这培养了欣赏古典音乐的一个群体。而且国内大城市的音乐厅也越来越多,撇开东西方文化细节不谈,足可见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层次的享受,所以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观众在古典音乐鉴赏力方面也能达到相当的水准。”

“听说你不会在演出大受欢迎的时候不停地演下去,我觉得你很懂得适可而止。”

“首先是因为我还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用来研究音乐,而且我没有办法进行大量演出,这样很容易造成身体和艺术上的疲劳感,磨损我的敏感度与想象力。我不希望我像一块电池那样把自己一次耗尽。”

“即使损失一定的曝光率?”

“我不是靠曝光率来维持知名度的。”

2006年底,李云迪录制完成了第五张古典音乐专辑,这也是他个人首张协奏曲专辑,曲目为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李斯特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DG唱片公司评价:李云迪在首张协奏曲专辑中星光闪耀,两首曲目仿佛为他量身打造。信息很简单——由年轻大师演奏的情感炽热的经典音乐。

这张专辑收录的两首协奏曲是李云迪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由英国最杰出的指挥家之一安德鲁·戴维斯爵士(Sir Andrew Davis)执棒完成的。至此,这位年轻的钢琴大师已经分别与英国两个顶级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及伦敦爱乐乐团合作过了,也成为首位与两个乐团合作的中国钢琴家。

戴维斯爵士是英国皇室御用指挥。他的艺术成就首先在歌剧,1988年担任英国哥德堡音乐节歌剧院音乐总监,成功地指挥演出了莫扎特、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的歌剧系列;也曾担任芝加哥抒情歌剧院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BBC广播交响乐团第一位桂冠指挥,瑞典皇家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的常任客席指挥,大都会歌剧院及旧金山歌剧院音乐制作、指挥;他曾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等世界顶尖乐团。因为在音乐领域取得的成就,他获得多个音乐奖项,包括英国皇家爱乐协会音乐奖、留声机奖最佳当代唱片等,为表彰他对音乐的贡献,戴维斯被授予爵士荣衔。

伦敦爱乐乐团(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被公认为“英国最重要的乐团先驱”,1932年由指挥家托马斯·比彻姆创立。从建立的最初,伦敦爱乐乐团就确立了不过多依赖于某一位指挥的传统,通过与大量客席指挥的合作来建立自己的演奏风格;乐团曾和富特文格勒、理查德·施特劳斯、托斯卡尼尼、卡拉扬、克莱姆派尔等众多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合作。而大量的国际性演出则使乐团在世界确立了声望。伦敦爱乐乐团录制唱片的数量和质量均居世界第一。

说到这次合作,李云迪称戴维斯爵士性格开朗,为人随和,而且在钢琴独奏的发挥空间上给予他最大的配合。伦敦爱乐也令他印象深刻,他认为这是他合作过的最严谨的乐团之一。因此,这张协奏曲的效果让他特别满意,而最佳的录音效果同样来自于雄厚的制作班底。

李云迪在前一张《乐聚维也纳》中因追求音质的完美而与制作人发生重大分歧,所以,DG公司对此次协奏曲的录音相当重视,也做足了前期录音的准备工作。2006年整个上半年经过无数次的开会讨论,才最终确定了录音的细节。首先,在挑选制作人方面,公司聘请了著名古典音乐制作人赫尔穆特·伯克(Helmut Burke),伯克一直与齐默尔曼长期合作(齐默尔曼同样是要求严格的钢琴家),以耐心闻名,因此能够配合李云迪在录音室的高标准要求。为让伯克了解李云迪的演奏风格,5月,DG安排伯克到德累斯顿观看李云迪的独奏会,这是双方第一次接触。独奏会后一顿愉快的晚餐使李云迪最终认定由这位资深制作人操刀新专辑。

录音师则由DG唱片公司录音中心主任克劳斯·希曼(Klaus Hiemann)担任,波利尼的一系列唱片都由他完成录音。希曼是DG的王牌录音师,无数获奖唱片、发烧碟出自他手,希曼还拥有DG所有唱片的录音器材数据,因此非常有经验。6月,希曼被邀请来到李云迪在汉诺威的家,与他讨论录音细节。李云迪拥有一整面墙的古典音乐CD,希曼请他挑选其中最佳音色的版本作为考虑。

现代麦克风录音效果多为数字化,比较容易掩饰音色瑕疵以及便于剪接,但李云迪对于录音的态度始终是尽量不剪接,绝不为了一个音符而丧失音乐的完整性。最终两人确定使用20世纪60年代的麦克风进行现场录音,因为它能将现场演奏音响忠实地还原,使音色呈现最自然、最本真的效果。此外,DG还请了六位顶尖工作人员配合其他录制工作。

2006年7月底,在伦敦著名的唱片录音场地——屈福特音乐厅开始了紧凑的录制工作。

录音过程中,唱片监制克里斯·阿尔德(Krrish Alder)亲自由汉堡飞到伦敦检审整个录制工作。

强大的制作班底,敬业的工作态度,激起整个团队对音乐的热忱。而在录音的第一天,虽然伦敦爱乐的表现很棒,但李云迪仍感觉整体上似乎跟不上他的“呼吸节奏”。在录音的第二天晚上,李云迪与詹姆斯·列文通了电话,向他诉说了自己在录音过程中的细节与想法,并说有点担心录音效果达不到紧凑的感觉和音乐的张力。

“听我说,朋友,”列文在电话里说,“我感觉到你对这次录音强烈的动力了,别担心,我相信你这次会做得很好,我已经等不及想听到成品了!”

列文的话再次给了李云迪信心,第二天他神采奕奕地到达录音现场,与指挥就某些乐段的细节进行了详细沟通,在双方的配合下试奏了部分乐章。经过不断地检视与聆听录音效果后,最终开始正式录制。最先录制的是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整个演奏一气呵成,而接下来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也获得异常良好的演奏和录音效果。

当整个录制工作完成后,所有人都站起来鼓掌,向李云迪、指挥和乐团表示祝贺。制作人希曼说:“在录音室里找到现场音乐会的感觉几乎是不可能的,李云迪竟然做到了。”大家都相信这将是一张非凡的唱片,而不可思议的是唱片的录制仅仅用了三天。

“从音乐唱片来说,我的生命是从这张协奏曲专辑真正开始的。”李云迪在与我谈到新专辑时兴致勃勃,“前几张唱片可以说一直处在摸索阶段,从这张专辑开始,我找到了自己的个性和感觉,它非常接近我真实的演出。而且整张专辑不论从指挥、乐团还是制作团队,都称得上是一流的,这点我很自信。”

“专辑里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你当年肖邦大赛获奖时的决赛曲目,如今再诠释这曲子有什么不同呢?”我这个问题简直让他雀跃起来。

“完全不同。尽管当年参赛时的弹奏已经得到大家公认和肯定,但是这次的诠释应该说是不同风格的呈现。因为这么多年我个人阅历的增长,演奏经验的积累,和大师们交流学习的心得,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必然会有很大变化。”

“能具体说说吗?”

“参赛时的弹奏可以说比较制式化,追求大家所公认的音乐效果,比如会在意这个音的处理会不会错,能不能到位,揣摩大家想要的肖邦是怎样的。而这次的演奏,首先在音乐上更成熟了,对曲子理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完全放开来表达自己的阐释,着重于我眼中的肖邦应该是怎样的,是在一种很肆意、很放松的状态下,以自己的意愿主宰了音乐。这个状态在三年前我还不能完全达到,现在我可以说完全浸淫在音乐中,完全不去想我的音乐是否符合大众的口味,别人是否接受和喜欢我的诠释,完全是我自己在享受音乐。音乐,让我深刻、让我细致、让我满足,这是我最大的变化和不同,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当然,假如过10年再来弹奏这首曲子,肯定又有了更新的、更不同的诠释。”

“这种不同,具体表现在音乐中是怎样的?”

“应该说是音乐中的张力,以前的音乐空隙比较多、比较单一,简单来讲变化不够多,色彩不够丰富,不够有延续性。这是一个控制力的问题,现在弹奏肖邦感觉更广阔了,站的角度更高了。”

“我注意到,DG公司在这张唱片中对你的公开定位是‘年轻的大师’,这个头衔是具有相当分量的。在国外,尤其在古典音乐领域给予音乐家的定位是非常严格和谨慎的,‘大师’的称号绝不是随意冠名的噱头,这是一个长远而且极高的定位。获得这样一个高度的认可你有什么感觉?”

“这首先是对我艺术上的一个肯定,而我也不想这个定位言过其实。专注音乐仍是值得我费心思量的事情,使我对音乐的责任也更大。当然被肯定总是令人高兴的,也算是对自己努力的一个回报,算是一种欣慰吧,肯定是一个激励。”

2006年11月10日下午,李云迪在北京皇家粮仓举行了新专辑《肖邦/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新闻发布会。环球唱片公司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总经理专程从香港赶来,送给李云迪一份非常特殊的礼物:一瓶与他同龄的1982年法国名庄私家珍藏红酒。

虽然不能与钢琴家共饮,但不妨打开音响,也许可以从他炮制的协奏曲中品味到与名贵的红酒同样精醇的音乐。

同类推荐
  • 王莽发迹史

    王莽发迹史

    有人说他是“野心家”、“伪君子”,有人说他是政治家、书呆子,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书《王莽发迹史》在史实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小说手法,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矛盾、复杂的王莽。他是一个显赫家族中的没落户,最后却和平接管了国家政权,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他骨子里是个书生,凡事都从书本上找答案,一言一行都遵循圣人的教诲;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道德超人,靠着自身的道德感召力赢得了崇高的声望和举世的拥戴……畅销书作家磨剑将为读者揭秘王莽的发迹之路。
  • 开创盛世:康熙

    开创盛世:康熙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创盛世:康熙》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康熙的生平事迹。
  •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精选了甘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契诃夫

    契诃夫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一重要问题。在契诃夫创作的剧作中,具有十分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具有强大的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艺术作出了重大革新。一起来翻阅《契诃夫》吧!
  • 爱因斯坦(名人传记丛书)

    爱因斯坦(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爱因斯坦从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伟大的物理学家的生命轨迹,他的勤奋与天分、他的执着与奋斗,他的永不满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在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热门推荐
  • 小狸的冒险

    小狸的冒险

    讲述拥有龙族血统的小狸寻找龙帝的故事。新人处女作品。
  • 名臣名儒家训

    名臣名儒家训

    本书选取中国历史上70多位著名政治家和62位著名学者有关家规、家范、家诫等家训篇章,做了严谨准确的编著,分为标点、注释、翻译、评析几个环节,有利于读者在了解历史人物,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古汉语知识、历史知识的同时,在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家训中取得教育子女的真经。
  • 僵婚缠绵:恶魔老公,啵一个!

    僵婚缠绵:恶魔老公,啵一个!

    “请问九太太,九爵先生是否像外界传闻的那样性冷淡?”“需要我找AV导演跟摄影师来纠正传闻吗?”“请问九爵先生,九太太哪一点吸引了你,才极速领证呢?”“她踹我下床的时候。况且我们俩的容貌看起来就会发生一段很长的故事。”“那九爵先生有什么独家招式征服老婆呢?”“72种我都会。”“焚先生,这个话题后期我帮你剪掉。”“不用剪,这也是征服老婆的其中一种招式。”(婚后甜宠+僵尸+不死人+法医)
  • 那个天使,不要再笑了

    那个天使,不要再笑了

    团团迷雾隐藏着令人心凉的真相;糜烂生活下透露着多数人的无奈;弱者痛苦嘶叫遮掩了种种哀叹声;高贵物质下埋葬了绚烂青春年华;一个少女闯入的便是这样的世界,污泥像细藤慢慢缠绕上这朵弱小的白花,她终究比不上荷花。她,成为了泥中的一部分。曾经她希望过,挣扎过,绝望过,可惜,没人拯救她。最后,她成了一个疯子,彻头彻尾的疯子!(噗,不要被上面的简介给骗了。这其实就是讲了一个小圣母如何走上黑化之路的。男配是肯定有的,男主么,看我心情咯)
  • 明末乱闯王

    明末乱闯王

    一个宅男意外穿越到水深火热,兵荒马乱的明朝末年,看他如何从一个深山里的小村子开始筑墙修城,养民练兵,横扫天下乱流,守我中华长城。
  • 妖界之主

    妖界之主

    逍遥一生,一生逍遥,万般秘宝,聚于一身。人界之躯,妖界之主,麾下七帝,横扫诸界。
  • 狐作妃为之王爷太腹黑

    狐作妃为之王爷太腹黑

    “黄鼠狼,偷鸡贼,我打不死你!!!”一位怒发冲冠的大娘抄起家伙就向着雨小小打来。哎哎哎,大娘,我是狐,不是黄鼠狼!!!“小狐狸,你在我的王府蹭了这么久的饭,该给点福利了。”某王爷眯着眸子对着缩在角落里的雨小小说,“呵呵哒,那也要看你的本事……”雨小小还未说完,就被某王爷扑倒。雨小小“……!”
  • 传奇唤灵录

    传奇唤灵录

    一位旷世传奇,他虽感受不到元素,凝聚不出斗气,可是却有幸拥有了大陆上唯一的能力!于是,他创造出了新的职业――唤灵师!
  • 我的修仙道

    我的修仙道

    万年之前。天地本为修仙之天地。若有灵根便可修仙。可一日,一位天之骄子,打破天道。无灵根,也可修仙,却必找到一位有缘之人,两人于穹颠山,对天结拜。二人则可成为修仙者,若二人有一人异心,则共赴黄泉,万世不得超生。当天下人知道这个消息后。可谓天下大乱,纷纷寻有缘之人,穹顶山,人山人海。也造就许多凡人得以修仙。可百年之后,一道闪电划下,穹颠夷为平地。正在穹颠消失后,穹颠山下,竟然形成一座虚无缥缈的空间。
  • 塔与城之间

    塔与城之间

    少年,由妖化成。虽然强大,但却被一和尚追赶。和尚,镇压宝塔的,因上述之妖逃脱宝塔,所以入世追赶。且看这一妖一和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