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的成功,受到世人的极大关注。回首他的成功之路,可以说,小时候的经历是对他走向成功的磨炼。1930年夏天,一个名叫沃伦·巴菲特的男孩在奥马哈降生,暴风雨伴着他惊醒后的第一声长啼。这个男孩十分可爱,眼睛呈蔚蓝色,眼窝深陷,皮肤白皙,还长着一双大大的耳朵,显得异常机敏。父亲和股票经纪人都喊他“大耳朵沃伦”。
巴菲特特别早熟,当许多孩子还沉醉在母亲怀里撒娇时,巴菲特已开始对外面的世界产生兴趣。一代“股王”巴菲特,从小就觉得股市的世界很精彩,因此,他很想出去锻炼一番。可以说他的成功,缘于他自小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对数字非常钟情。他会在繁忙的路口凝视车牌,只是为了想弄明白那10个阿拉伯数字的千变万化,他还在加油站收捡废弃的饮料瓶盖,以确定在众多的饮料中哪种销路最好。他试着去看明白父亲遗弃的股票行情纸片,试着去高尔夫球场作球童,还试着在路口摆起卖饮料的小摊。巴菲特的花样数不胜数,其中最为出色的是他的数学天赋。他对数字有一种特别的敏感和喜爱,常常一个人默默地在心里算呀算,算他所能看到的一切有关数字的游戏。
父亲股票经纪人的职业让他很早就知道世界上还有“股票”这样一种东西,它能够让人赚很多的钱,也能够让人在一夜之间成为穷光蛋。有关股票的报价、交易、指数起落都让他着迷。在也是在这时,巴菲特用自己做生意的积蓄开始他的第一次实业投资。他用50美元购买了两台半新的弹子机,借一家理发厅的空地摆放做生意,后来又陆续再购进了五台,七台弹子机每月可以为他挣得200美元的收入。尝到了投资甜头的巴菲特后来又与中学的一位朋友在一起,花了350美元,购买了一辆旧的劳斯莱斯车,然后以每日35美元租金出租,这使他在16岁中学毕业时,已赚得了6000美元。
暮色迷离的密苏里河畔,巴菲特想象自己某一天可能会拥有无数的财富。
巴菲特7岁时得了场重病,持续高烧不退,把父亲和医生都吓坏了,以为他会死。后来医生为他做了盲肠切除手术,才摆脱了危险。极度虚弱的巴菲特仍然没有忘记他的数字游戏,他在一张纸片上写了一串长长的数码,然后告诉护理他的人说,这就是他以后会有的钱财。
后来,父亲带巴菲特去了一趟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所,这是他第一次亲身感受交易所的气氛。蓝眼睛的巴菲特被深深吸引了,那里的一切都像谜一样充满了诱惑。面孔各异的股票经纪人在小巴菲特的眼里都十分可爱,父亲更是其中的英雄。
13岁时,他随当了国会议员的父亲迁居华盛顿,虽然家境优越,但巴菲特这时已由做小生意转而对自创事业感兴趣。他先是替《华盛顿邮报》、《时代前锋报》送报。有意思的是后来沃伦·巴菲特成了《华盛顿邮报》的大股东,以至有人怀疑是不是从少年时送报伊始,这份工作就为他以后入主《华盛顿邮报》埋下伏笔了。
17岁那年,他进入了内布加斯州立大学学习,专业是企业管理。这门专业是巴菲特真心喜欢的,因而学习兴趣也十分浓厚。他将业余时间几乎全投入到了书海之中,某天碰巧拜读了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一部题为“聪明的投资者”的著作,使他大喜过望。据说,就是这本书深刻地影响了巴菲特的投资思想。
从此,希望能投师于格雷厄姆门下成了青年巴菲特的最大愿望。所以,巴菲特大学一毕业就离开了家乡奥马哈,只身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直接师从于格雷厄姆教授。
巴菲特是幸运的,他不但有幸福的少年时代,在命运之神的垂青下,这位天才投资大师的青年求学之路也是平坦而顺利的。但如果没有巴菲特本人的勤奋努力,再好的求学环境也是不起作用的。因此,其间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巴菲特聪颖的悟性和渴求知识的执着。他几度为了获得新的知识而寻访老师,使他顺利平坦的求学之路平添了亮色,也使他矢志追求的投资知识更显扎实和完满。这得益于他的不自满自足,并不断调整自己觅取知识的视野,这是他显著地超越同时代人的非凡之处。如果说曾经有不少教育家、预言家对处于平凡生活中的人难以成才的判断有不全面之处的话,巴菲特就是一个例证。巴菲特在顺利平坦的大道上成长,但他胸怀大志有着不平凡的追求,有超越平凡的强烈求知欲和主动寻师问道的不平凡行为。除了这种强烈的内驱力和远大奋斗目标,如果还同时兼备对知识的高度领悟能力,并努力付诸实践不断加以完善的话,那么成才是可期的。这就是青年巴菲特在其看似平凡的道路向着未来投资大师之峰巅努力攀登的起步阶段所留给人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