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作剧
“恶作剧”这一熟语,是指令人难堪的戏弄。此语最初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一书。书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德宗(李适)建中初年,有个叫韦生的读书人带着家眷要搬到汝州去。路上,他遇见一个僧人,两人结伴而行,边走边谈,颇为融洽。日落时分,那僧人指着前方说道:“前数里即为贫道寺院,你不去坐一会吗?”韦生欣然答应,就让家眷先行,他二人仍边走边谈,走了十余里后,韦生又问僧人寺院在何处?那僧人指着一处林烟道:“此是矣。”又向前走了多时,仍未到,韦生恐他不怀好意,心中甚为疑惑。
韦生平素练就了一手射弹弓的本领,于是,他暗喑从靴中取出弹弓,又从怀里掏出十几枚铜丸,问僧人道:“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今已行20里不至,何也?”僧人支支吾吾,只说还要往前走。韦生见他独自往前走了100步左右,断定他是盗贼,就拉动弹弓射去,只听“嗖”的一声,正中僧人的后脑勺,可僧人却若无其事。韦生连发五弹,弹弹打中,僧人这才捂着痛处,慢条斯理地说:“郎君莫恶作剧。”韦生一看,此人非同小可,对他奈何不得,也就不再射他了。
不久,韦生到了寺院,只见寺院里十数人列队相迎,他的妻子也安然无恙。僧人这才告诉他:“贫道,盗也。本无好意,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道不支也……”说罢,用手一摸脑后,五个弹丸落地,脑后却毫无伤痕。并设宴款待韦生,两人互相敬慕,遂结为好友。
耳聋眼花
这句俗语出自宋朝滑稽学士天和子所著《善谑集》一书,内中有则《熙载审诗》的笑话故事——
南唐的时候,有个叫魏明的人,喜欢作诗,一下笔就是几百句,但是,作品却实在写得粗劣,令人难于卒读。
有一次,他带着自己的得意诗作去请名士韩熙载看。韩熙载素闻他的诗十分粗劣,不愿在那上面浪费自己的宝贵光阴,便佯佯一笑,假装说:“这些天我眼睛发花,看不得文章。”说罢把魏明递上的诗稿顺手就放在茶几上。
魏明岂肯放过炫耀自己的机会,于是又说:“先生虽然眼花,那我来朗诵朗诵吧!”
韩熙载见他不知趣且不知羞,有些气恼,但又不便当面发作,于是又回答:“对不起,我这些天,不仅眼花,耳朵也聋了,实在无法欣赏你的大作。”
魏明只好红着脸走了。
二一添作五
“二一添作五”是珠算“归除法”的一句口诀。
“归除法”是以前人们在算盘上计算除法时利用口诀而不用思考的拨珠方法,每句口诀由五个字组成,第一个字表示“除数”,第二个字表示“被除数”,第三至第五个字表示拨珠动作和计算结果。
计算开始前,先把除数拨在算盘的左边,被除数拨在算盘的右边。
在计算时,除数是几,就选用开头是几的口诀。如1÷2,算盘左边的下框中拨上2颗珠(算盘分上下框,下框一颗珠表示1,上框一颗珠表示5)右边下框拨上1颗珠。
由于除数是2,所以选用“二”开头的口诀,被除数是1,所以选用第二个字是“一”的口诀,由于事先要把口诀背熟,所以计算者一开始计算就念(或心里念)“二一……”很自然就是“二一添作五”这句口诀。
“添作五”就是把被除数的1改成5,由于上框一颗子表示5,所以在原来1的上方拨下一颗子,叫做“添”(因为原来没有这颗表示5的子),同时把下方的一颗子拨去。由于规定除数是几位,所得结果后小数点往左移动几位,所以5就是0.5.
后来人们用“二一添作五”来表示两人平分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