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夏天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本科毕业,沈满琳漂在了北京,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
她说那是她最迷茫最困惑的一段时期。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遇到美国俄勒冈大学历史系一位女教授。女教授专攻民国时期中国城市、媒体与妇女研究,很欣赏沈满琳的中、英文底子和思辨能力,于是请她当助手,为自己的一本书整理和翻译材料。这位女教授称这个“没工作的北外学生”为中国的新“现象”(phenomenon)。在她的眼里,沈满琳的迷茫正是人生态度严肃的体现,因重视目标与意义而不轻易选择,是对于人生的尊重。在了解沈满琳“从事国际文化传播”的愿望后,这位教授建议她先到美国攻读中国历史硕士学位,并帮助她申请、报考。沈满琳被顺利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然而最后签证时却遭拒签。她笑言:“签证官不信一个北外英语毕业生会去研究中国历史。”
第一次留学梦破灭后,沈满琳南下深圳到一家台湾公司工作,给老总当助理。在那里,她接受了系统的职业培训,并从台湾公司缜密细致的管理中体会到企业家的理想和责任。她非常尊敬自己第一家公司的老板,从他们身上她学到热爱工作、全情投入和高品质追求。然而仿佛有某种声音提醒,这不是她内心的方向,因此不久选择离开。直到今天,她和这家公司老总还是好朋友。
1998年8月,沈满琳回北京加入中国第一份报道互联网的平面媒体《互联网周刊》,参与创刊,担任文化版责编。她和当时的主编一起最早为张朝阳作专访。丁磊罕有的一篇长文《我和网易》也发在她的版面上。不久,由于她采写的一篇关于电子杂志的文章被丁磊注意,正式走进互联网。沈满琳凭借良好的理解力、勤奋和职业化风格,获得重用,24岁成为网易最早的网站总编。沈满琳认为在网易是她成长最快的一年。
但是她仍然不愿意停留。她又先后主管中国人和搜狐公司的内容发展和产品开发。从一个“山头”跳到另一个“山头”,受人羡慕的职位,并没有使她忘记自己心中的那个“绿甸”。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成就让沈满琳深刻地感受到全球化不可遏制的潮流。从资本、商业模式,到网络技术与应用、企业管理,中国与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靠近。而搜索技术、网络出版与网络营销层出不穷的创新,让她看到国际间文化传播前所未有的机会。她心中有个念头逐渐清晰:全球文化传播的方式就是互联网的方式。
她决定出国留学,系统学习全球媒体与传播专业。2001年底,在等待出国期间,沈满琳毛遂自荐进入新东方教育在线,这期间,她担任产品总监和CEO助理。在开发和推广新东方学校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沈满琳很自然地思考,凭借中国汉语言资源和高品质的师资力量,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这将是多么有价值的事情。很快她被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与美国南加州大学传媒学院录取,攻读两校联手的全球媒体与传播专业研究生课程,并获双硕士学位。她2002年秋去英伦,2003年秋赴美,在伦敦和洛杉矶两地完成学业后又转战纽约实习,大大丰富了她的阅历,增长了见识。
留学英美成为沈满琳明确事业理想的重要推动力。她仍然不想当好学生——掌握了西方社会学与传播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后,她更强烈的愿望是让西方人懂得东方人的逻辑、思维和眼光。她跟踪分析全球华文传媒论坛所代表的新现象,完成题为《从文化、社会、国家与个人的角度构想全球华文传媒》的硕士论文。虽然凭借个人的外语能力不存在沟通障碍,但是她越来越渴望用中文与外国人交流。她解释说,如果以前的目标是凭借个人能力单独走到桥的那一端,现在则是邀请和帮助尽可能多的人走到桥中间,和我们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