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3400000007

第7章 强盛的本质:孔子与商鞅何谓国家强盛?

十世纪的中国宋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商业发展居于当时世界之最,城市、人口达到最高规模,是否谓之强盛?——不。虽然宋朝经济繁荣,但在东亚区域数百年惨败,遭受外敌欺凌,最后被整体征服,不能称之为强盛。

十三世纪的蒙古汗国,在铁木真、忽必烈的铁蹄下,横扫欧亚大陆,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否谓之强盛?——不。虽然蒙古人武力强大,但缺乏文化底蕴,很快就被其他民族消亡乃至同化,也不能称之强盛。

一个以“仁德”儒学大国闻名于世,一个以“强权”军事强国闻名于世,最终结局却是:一个被彻底征服,一个如昙花一现。

让我们来看两个故事——

第一个:儒家的命运

纷乱的春秋时代,鲁国人孔丘带着他的弟子们离开故乡,前往齐国。这位大儒向齐景公推行儒家思想,强调国家需要靠仁德治理。齐景公很欣赏孔子的言论,但春秋时代诸侯国争霸,需要的是武力征伐,所谓仁义道德,不过是空中楼阁,所以齐景公虽对孔子以礼相待,却一直不重用他。

郁郁不得志的孔子只好离开齐国,前往卫国。卫灵公也热情接待了孔子,对他恭敬有加,并问他:“您在鲁国的俸禄是多少?”孔子回答:“六万粟。”卫灵公很快就按鲁国的标准给孔子六万粟俸禄,表示对他的尊敬。但得到厚禄的孔子依然不受重用,没有实职。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儒家主张,求仕心切,说:“只要重用我的话,三年就能使卫国强大起来。”但卫灵公自始至终都未用孔子,只把他当做“花瓶”供奉,卫灵公感兴趣的同样是用兵作战,征伐之术。

孔子深感无奈,最终离开卫国,去往他国。孔子的一生中,奔走于各国间,齐、楚、鲁、晋、郑、陈、蔡等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一次次推行自己的“仁政”,一次次遭到冷遇,最终也未能实现他儒家的理想抱负。

孔子时代,儒家毫无建树,在人们眼里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君王们的态度显得如此暧昧:敬而远之。

第二个:法家的命运

纷争的战国时代,卫国人商鞅只身一人来到了秦国。这位商鞅先生“少好刑名之学”,崇尚以法术治国。此次前来秦国,是因为听说秦孝公要振兴国家,正四处访求人才。

果然,秦孝公热情接见了商鞅,询问其治国之道。商鞅欲擒故纵,竟先滔滔不绝地述说起上古时尧舜仁德的“王道”来,秦孝公索然无味,听着听着竟然打起瞌睡来。过了几天,商鞅又面见秦孝公,这次他讲述法家思想的“霸道”,如何图强、征服。秦孝公顿时来了精神,洗耳恭听,与商鞅连续讨论了数天也不知疲倦。

自此,商鞅被秦孝公委以重任,施行变法,用严酷刑法治理国家。在商鞅的强权改革下,秦国国力迅速强大,行政效率提高,军队士气高昂,击败了强敌魏国,从此一步步向中原扩张,直至吞并六国,一统中华。

崇尚法家思想的秦国以武力征服天下,成为中国历史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可是,盛极而衰,滥用严峻苛法的秦国仅仅维持了十几年,很快被起义军推翻,在轰然间倒塌!秦朝二世而亡,后人称之“暴秦”。

从以上两个故事,我们不难发现:纯粹的儒家无人问津,纯粹的法家自取灭亡,两者皆不可取。

何谓之强盛?公元前二世纪的汉帝国、公元七世纪的唐帝国,既在文化思想上超越了其他国家,又在武力上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并能长期保持这种繁荣,影响了整个世界格局,此所谓之强盛是也。

自古以来,中国以“儒”为中心,但凡盛世之时,都是儒家文化繁荣之时。那么今天中国,想要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否在于仅仅恢复了“儒文化”就够了?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没有强权法则的支撑,儒家文化等于是空谈。

儒家文化重视的是“仁”,以德服人,尊卑有序,强调稳定,反对竞争。这种文化思维只能是维持已有的繁荣盛景,但不能激发国家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当年孔子奔走列国,却终生不受重用。

强权法则,既适用于自然丛林,也适用于人类社会。“落后就要挨打”、“竞争才能成长”是亘古不变的法则,永久的和平是以自身实力的强大为基础,相互的公平也是以你我之间的能力为衡量准绳。

中国历朝历代崛起的王朝,无一不是从血火中荡涤催生出来的,无一不是经过千百次殊死搏斗、战胜强大敌人才生存下来的——哪怕是最“文弱”的宋朝,也同样以武力征服南方各国、铲除北汉政权。“枪杆子里出政权”是绝对的硬道理,只有帝国消除敌人,安定平稳后,才会改用柔和仁政的方式来治理国家。

同样道理,在今天世界强国争霸的局势下,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从一次次被外界压制中崛起。当今世界,军事的重要性虽然让给了经济,但是中国在应对国际贸易闭垒、经济威胁、廉价剥削等一系列挑战时,都应当恢复昔日中华血性,作出正当的反击,适当的时候,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经济主权的前提下,有必要以强硬态度或是军事、经济战争进行解决。

儒学用来“守成”,法家用来“开创”。

这个道理被汉宣帝一语道破,《汉书》中有一个故事:

汉宣帝时期,中国进一步富强,经济繁荣,外敌消除。太子就向皇帝建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意思说您法律太过严明了,应该多用柔和的儒学仁政来治国。汉宣帝听了很不高兴,训斥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糅之,奈何纯任德教!”

以霸道和王道杂糅——汉宣帝一语道破国家强盛的本质:硬的一手,软的一手,两者缺一不可,需要“杂糅”才行。儒家与法家相结合,才是正道。

汉宣帝时期是西汉继武帝开疆拓土后更辉煌繁荣的时代,史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汉宣帝不仅在内农业丰收,物价平稳,政治更加清明,对外又击灭西羌,袭破车师,迫使匈奴汗王臣服,得以完成汉武帝倾全国之力用兵而未竟的功业。有人称这个时代“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堪比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

作为一个盛世统治者,汉宣帝清楚地知道国家必须要“霸王道杂糅之”,不可偏废,两条腿走路才能前进,失去其中一条,都会成瘸子。

那位劝诫的太子就是后来的汉元帝,他温文尔雅,熟读经典,喜好歌赋,但是只一味崇尚儒学,不懂法术,整天与儒生在一起(“柔仁好儒”)。汉宣帝见了,叹气说:“乱我家者,太子也!”

在汉宣帝看来,那些只懂书上道理的儒生们,做起事来总不合时宜,又好借古讽今,长篇大论口若悬河,让人听着头晕目眩,不知所云,这样的人根本不能委以重任(“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果不其然,到汉元帝即位后,大力提拔儒生,弘扬儒学,虽然朝廷上下一片祥和,可这些儒生整天夸夸其谈,又没有做大事的魄力和勇气,关东豪强贵族势力增强,中央执政者优柔寡断,难以压制,导致权力削弱,地方上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乱,宦官与外戚趁机掌权,汉朝逐渐走向衰落。

汉元帝一味尊儒的后果是严重的,元帝之后,成帝、哀帝、平帝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虚弱的西汉王朝被王莽篡权,终告灭亡。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篡权的王莽本人也是一位儒生,熟读儒学经典,政治思想极为天真狂热,凡事都以儒家典籍为准则,毫不顾及实际情况,妄图恢复到孔子描述的上古时代,结果王莽也身败名裂,葬送在他儒家大同理想的虚幻之中。

事实证明,单纯地以儒治国,对国家是一场灾难。在提倡儒家和谐的同时,必须辅以强大的武力做支持,必要的时候用强权说话,这样,儒法结合,才能使国家长久。

西汉末年的悲剧在公元十世纪又再次发生。宋王朝一味崇文,压抑武将,虽然国内歌舞升平,儒学文化浓厚,可是对外连番惨败,大送金钱,割让土地。综观宋朝,出了历史上最多的文化名人、大师学者,宋朝皇帝们也都是文学艺术领域的佼佼者,宋词的华丽辞藻代表着中国文化最优雅的水准,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王安石、李清照、朱熹、辛弃疾、陆九渊这些文化大师们至今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源泉,他们创造了一个文化璀璨的绚烂时代——可是,同样令人痛心的是,这样一个国度,武功却一塌糊涂,最后落得亡国灭种的悲剧。每每读到苏东坡、辛弃疾的诗词,不禁荡气回肠,心胸开阔,似有穿越千年历史的灵魂震撼,宋代豪放派文人们无不令人心生向往;每每读到晏殊、李清照的诗词,又感到柔和缠绵,点滴心语,那一颦一笑的微妙感觉,欲说还休,宋代婉约诗人们的文字也让人爱惜不舍。

对两宋文化之鼎盛,真是爱之愈深,痛之欲切。这个以孔孟之仁为唯一准绳的时代,始终是今之世人争议不止的焦点。我们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实行仁政没有错,倡导儒学也没有错,错就错在,为了王道而丢弃霸道,为了达到文治而丢失武功,这就是大错特错!

王与霸、礼与法、德与刑是双双对应的,相辅相成,结为一体。尽管历朝历代统治者一再宣扬“儒学治国”,但真正的执政者都该明白,那只是针对民众、维持伦理秩序的手段之一,在必要时刻,武力和权力才是决定权。

公元前二世纪的汉朝,面对的是盘踞在北方上百年的匈奴汗国。这个匈奴民族骁勇善战,以武力征服草原,作为它的主要对手,中原汉王朝,如果当年汉武帝真的以“儒”的仁义道德为武器的话,那恐怕早就沦丧铁蹄下了。尽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千古话题,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够知道:汉武帝对内使用的是“儒”,强调“大一统”、“君臣之礼”,维护的是国民稳定,汉武帝对外使用的是“法”,是集权制下的军事打击、严密的战争态势;汉武帝表面上对民众宣扬的是“儒”,强调民众单方面“称臣”、“恭顺”,但在政治管理上施行的是“法”术的统治,严峻苛法,集权管制。

儒学只是汉武帝披上的一件华丽外衣,用以稳定人心,而真正使汉朝强大专制、击败强敌的在于法家权术。此所谓“外儒内法,儒表法里”。《史记》中评价汉武帝的最后一句话是:俯观嬴政,几欲齐衡。意思就是说,汉武帝的政策与秦始皇其实差不多,两个皇帝的所作所为不相上下。之所以汉武帝造就了强汉帝国,在于将秦始皇嬴政那套法术思想与孔子那套仁德思想相结合。

从整体来看,国家强盛必须同时具备“硬”、“软”两手:武力是必不可少的后盾,文化是潜移默化的软实力。

汉王朝可以一面宣扬儒家仁爱,也可以一面组建强大的军事集团攻灭外敌;唐王朝也一样,强盛时国富民安,路不拾遗,以仁政治理国民,可对待外敌却毫不手软,攻灭突厥、收服回鹘、征服高句丽、击败吐蕃,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唐军铁骑驰骋东亚大陆,令周边四夷臣服,只有先把你打怕了,才能用文化来驯服你。

作为中国古代帝王巅峰的唐太宗,其人崇尚儒学,通晓经典,以仁义治天下,对大臣和子民都很宽厚,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可这并不代表他拒绝了武力,相反,唐太宗一生都坚持武功,尚武气息浓厚。

太宗年轻时就征战沙场,前线杀敌,当上皇帝后,也依然在显德殿前亲自操练士兵,并且告诫手下说:“自古以来,夷狄之所以侵犯我中国,在于中国的君王们都逸乐忘战,妥协懦弱。我现在训练你们骑马射箭,一旦突厥人进犯,你们就能征战杀敌,这才是安定中国的方法!”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在殿前率领数百人,教他们练习射箭,并亲自进行考核,连昔日的将帅也必须考试,表现优秀的能获得太宗亲自奖赏。群臣们看到这种情况,都纷纷劝阻:“按大唐律例,任何人都是严禁在皇帝面前耍弄刀剑的,违者要受刑处斩。现在您周围这么多真刀实枪的士卒,万一哪个居心叵测,出其不意,则会酿成天下之大不幸啊!”

唐太宗不听,反倒显得很豁达:“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对将士们推心置腹,怎么会有人居心叵测想暗害我呢?”(“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将士们大受感动,都愈加勤奋练习,数年之间,都成为精锐力量。

尚武气息是大唐前进的动力,和文治德政一起,铸造盛世。文治与武功,完美地体现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格上。

又有一次,唐太宗宴请群臣,宴席上奏《秦王破阵乐》,此乐气势磅礴,描写当年征战沙场之景。手下的大将封德彝就称赞起来:“陛下你当年以武功平定四海,这样的千古大业,岂是那些文治德行所能比拟的?”唐太宗摇摇头:“不能这么说,平定战乱需要强大的武力,维护繁荣则需要文治教化,一文一武,不可独缺,要随情况而变。”(“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

唐太宗的“文武各随其时”,汉宣帝的“霸王道杂糅之”,两位盛世帝王都一语道破了国家强盛的本质:武力和文治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面。按照中国传统哲学的观点,有阴阳二极:天为阳,地为阴;火主阳,水主阴;男为阳,女为阴;王道为阳,霸道为阴;儒学为阳学,法家为阴学。

只有阴阳结合,才能相辅相成,相生相克,随时变幻。

汉唐帝国之所以强盛,在于儒学与法家很好的结合,一阴一阳,文武平衡。

后世的宋王朝,重文轻武,造成国家三百年积弱挨打局面;

后世的蒙古汗国,重武轻文,最终也如昙花一现,坍塌崩溃。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的教训,让我们谨记吧。

同类推荐
  • 逆矩

    逆矩

    历史就是拿来改造的,未来就是用来设计的,这是宁煦的信条。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与宁采臣扯上关系后,竟然真的改写了历史,重塑了未来。十年前的那场诡异遭遇留下的阴影,虽使他对重回故地,讳莫如深,避之唯恐不及。因缘自有,冥冥难脱!
  • 我是猪哥亮

    我是猪哥亮

    复制粘贴是我最喜欢干的事,但有时候也有些自己想说想写的东西,因为我是猪哥亮,一个有思想喜欢着三国历史的苇草,三国悲剧太多,众口难调,我也有我自己想要的结局
  • 三国小神棍

    三国小神棍

    唐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乃天降仙人,辅佐魏王曹操平灭四方诸侯,本将一统天下,不想天不假年,功未成而身先去,唐高祖李渊不忍世人再次陷入乱世之中,毅然起兵接过曹公夙愿,一统天下,建朝大唐。而这一切的开端要从一个下水道说起...
  • 三国典

    三国典

    本文还原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汉室崩溃,英雄备出的烽火战国时代;以历史记载为原本,后加入合情虚拟情节,环环相扣。
  • 面具下的王

    面具下的王

    一位来自战场的大神,为了自己的家园不断抗争一位古道热肠的国王,保卫自己国家一位冷血的刺客的故事
热门推荐
  • 魔神弑天记

    魔神弑天记

    他,是魔与神的结晶,却被天界魔界视为异类,惨遭追杀,父母为保护他接连战死。长大的他去复仇,法术却被如来封印。他发誓,待冲破封印之日,就是仇人将死之时。“以我帝血,狂暴弑天!”
  • 流连城

    流连城

    这是一家商店,卖一段命运。片段一:我交付你永生与红颜不老,你回报我白眼世界,呵护宿命的轨迹。这是一场戏,每一步前进或者后退,都是既定的剧本!片段二:“我带你去看别人的人生。”奈良说着,朝她伸出手来,那双手纤细修长,骨节分明。作者简介无能,处女作,希望大家能喜欢
  • 皇后大大要翻身

    皇后大大要翻身

    因为未婚夫的一枪,她一命归西。因为黑白无常的“阴差阳错”,她穿越到一个奇葩皇后的身上。因为原主的倔犟,使自己的父亲,哥哥被停职在家。无论多么受欺负,她始终不言一声,倔强的活着。自杀八次,终于她解脱了,她没有违背自己生前的意愿。当另一个她穿越到原主身上,冷云玥开始了,她在架空王朝的别样生活。“是什么,她会有这样的改变,不过孤喜欢。”赤炎清钰站立窗前上,嘴角弯起一个好看的角度。他们从新开始,她把自己交给了他。可幸福没有维持多久,突发的战乱,使他必须抛下她,为他的子民而战!在他领兵作战的时候,传回来的消息,不是凯旋而归,而是他的突然失踪!她只说了一句:“我等他!”
  • 现代都市修仙记

    现代都市修仙记

    一次意外的对话,便稀里糊涂的踏上了修真之路
  • 乱世崛起:杂技笑面女

    乱世崛起:杂技笑面女

    她,丢失了五岁之前的记忆,不知亲生父母是谁,被四大家族之一的袁家收养,从小便学不会武功,受到同家族人的欺辱,就在她将死的那一刻..........
  • 四大杀手之重出江湖

    四大杀手之重出江湖

    嗜血百变了无痕,琴姬冰雪魂飞扬,闪魔千手行无踪,鬼医隐匿佛与魔。一首流传江湖的诗词,注入了几代人的传奇色彩,一段流传百年的秘密,就此拉开热血江湖的序幕。
  • 重生之蛊妃倾天下

    重生之蛊妃倾天下

    上一世,他将我的父亲的头颅摆在我的面前,逼我惨死。这一世,我浴血归来,重夺大权,定叫她后悔出生在这个世上。
  • 真的,值得留恋吗

    真的,值得留恋吗

    一处繁华一页笺,一笔前缘一缕烟。碧痕啼碎沉香梦,白发遗恨上阳篇。解语红拂筝筝叹,惊霜宝剑飒飒寒。须眉自古丹青眷,弃珠飘零沧海间。
  • 女相倾国

    女相倾国

    她,周念情。是S市商业大亨之女,因犯有先天性心脏病而从不与人接触,只专注于学习古筝、古琴以及古典舞用来平心静气。她,姬无双。是轩辕王朝丞相之女,自幼聪明伶俐,却因脸上长有红色胎记而被人嗤笑。现世的周念情不过参加了一场古典才艺比赛,却在领奖之时心脏病突发而昏倒,再次醒来,已经成为了古代的姬无双。(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蜜爱:国民老公一块钱

    穿越蜜爱:国民老公一块钱

    “我们的关系何时结束?”“等我结婚!”“你什么时候会结婚?”“一年后!”可是一年、二年、三年他都没有结婚,这给了宁安晓一个错觉,他是爱她的,就当她想打破这层买、卖关系时,他却把她推入了无底深渊,劫后重生,她只想安于一隅,没想到他又一次霸道闯入,再一次把她拖进旋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