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3400000004

第4章 妥协思想:帝王与文臣的心照不宣

军事上的屡屡失败,国家的日趋衰竭,根源不在于将领,而在政府,古代政府归根结底的决定权又在于统治者,所以皇帝是不能绕开的话题。

宋朝是一个以文治国的国家,相比于其他朝代,宋朝皇帝们的文学素养颇高,如宋真宗以《励学篇》重视教育闻名,宋仁宗以知人善用、培育文学氛围出名,宋徽宗以书法和绘画等艺术流传后世,他们从小就受到文化的熏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与其他朝代相比,这些帝王们所培育的浓厚的文学氛围、塑造出来的文人大家,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其璀璨的。但是,作为一国之君,这些皇帝缺失魄力,在国家大事上优柔寡断,犹豫不决,靡靡文风,不仅害了自己,更害了国家。

早在五代时期,就有先例。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出名的词人,他的许多词直到今天依然广为传颂,脍炙人口,也一直为我本人所喜欢。但是,作为一位帝王,只知舞文弄墨,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直到敌军兵临城下,还依旧沉浸于诗词当中,就是国家最大的灾难了。李煜后半生极为凄凉,亡国后作为俘虏被软禁,最后被赐毒酒而死。

对于南唐的李煜来说,这或许是他自身的无奈,看罢他的诗词,让人产生深深的同情;然而对于之后的整个宋王朝来说,祖宗“重文轻武”的传统一脉相承,子孙世代皆是如此,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悲哀了。

文人性格,难以担当国君大任,这类事件在历史上屡屡发生。

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大举入侵,二十万大军挥师南下。辽军来势凶猛,势如破竹,攻破了中原重镇遂城,大军抵达黄河边的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三面围攻。只要破城,辽军就可渡过黄河,一举攻灭宋朝的都城开封。

此时宋军岌岌可危,死守澶州城。

坐在皇宫里的真宗皇帝心急如焚,再也没有心思作诗了。他一天之内连收到五封急报,不知如何是好。朝廷上下也多是妥协放弃态度,大臣们有的建议逃往金陵(南京)暂时躲避,有的建议迁都益州(成都)依托天险,议论纷纷,争吵不休,一时间,宋王朝似乎走到了绝路。

只有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决要求宋真宗亲征御敌。

在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勉强答应前往澶州亲征。当到达韦城时,宋真宗又胆怯起来,想要退缩,手下大臣们也开始劝皇帝避难金陵,皇后也劝宋真宗:“陛下您还是速速带我们回去吧。”宋真宗犹豫再三,只好再问宰相寇准:“现在去南方避难怎么样?”寇准坚持原则道:“陛下,如今强敌压境,四方危急,您千万不能后退半步。黄河对岸的将士们都盼着您到来,到时便士气高涨!如果您现在南逃,那么将士们的意志全部瓦解了,即使您逃到南方金陵城,辽军也会乘胜追击,必不可保!”

终于,在寇准的鼓励下,宋真宗到达澶州,宋军将士顿时气势高涨,呼声震天。战局出现了转机,此时辽军大将被宋军射杀于城下,士气受挫,有退兵的迹象,只要宋军坚守城池,就能反败为胜。

可宋真宗的怯弱心理又显现出来,他惧怕辽人抢渡黄河,迫不及待地要以“金钱换和平”,正中辽人下怀,遂有了被世人所诟病的“澶渊之盟”:

澶州之战,宋占优势,辽占劣势,但经过一番“和谈”后,宋朝却要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并与辽国互称兄弟。自此之后,辽与宋平起平坐,辽为“北朝”,宋为“南朝”。

这种自取其辱、妥协放弃的政策,让辽人欣喜不已。辽国得了便宜,班师回朝,此后数十年堂而皇之接受宋朝钱财,未再南侵,宋朝也因此而自诩得意,得过且过,被暂时的和平迷昏了头。

由于宋朝经济发达,钱财富足,所以很乐意“以金钱换和平”的外交政策。自宋真宗“澶渊之盟”后,宋人此法便一发不可收拾,每每强敌压境时不是想办法抗击,而是拿大把大把的财富抵消战争:辽军南下,宋真宗就每年“资助”钱财以求苟安;西夏挑衅,宋仁宗也每年“赐赠”大笔的岁币以稳定局势;尔后,辽国看见宋朝软弱可欺,又再次举兵南下,威吓宋仁宗,在满朝文臣的妥协跟风下,仁宗很快又答应再增加二十万岁币。被人欺负还要贡献钱财,还要与对方“称兄道弟”,中国历朝历代再也没有哪个如同宋朝这样窝囊了。

与宋朝后来诸多皇帝比较,宋真宗、宋仁宗都是宋朝皇帝中比较英明的,他们治国有方,任用贤臣,文化素养也非常高,可一听外敌入侵,就大惊失色。尤其是宋真宗,作为北宋第三位领导人,他可谓是“恐辽症”、“金钱换和平”的始作俑者。

据《续资治通鉴·卷二十五》记载,当时签订“澶渊之盟”有一个故事,很好地表现了这位皇帝的妥协心态:

忠州刺史曹利用,作为谈判代表前去和谈。临行前,曹利用征求宋真宗和谈的底线,真宗说:“如果实在谈不下来的话,即使每年贡送银帛达上百万都行。”过后宰相寇准把曹利用拉到一边:“圣上虽答应了百万银帛的底线,但你必须竭力维护大宋的权利,如果超过了三十万,就把你斩首。”

曹利用前去与契丹和谈,竟然真的只以三十万银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就谈成了!回来见皇帝时,伸出三个手指头示意,宋真宗见了,以为是三百万,不觉痛心,说“太多了点”,想了一会儿,又自我安慰道:“算了算了,每年三百万银帛,姑且了事,也是可以的。”这时曹利用才说:“其实只有三十万。”宋真宗才大喜。

帝失声曰:“太多!”既而曰:“姑了事,亦可耳。”帷宫浅迫,利用具闻其语。及对,帝亟问之,利用再三称罪,曰:“臣许之银绢过多。”帝曰:“几何?”曰:“十万”。帝不觉喜甚。

从宋真宗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看到:皇帝对“金钱换和平”一事坦然接受,甚至当代价远远超出他预期时,也只是稍微痛心,很快就自我安慰地“姑且了事”。

有样学样,之后宋仁宗时代也是这种观念,重臣富弼出使契丹,对契丹君主说:“你们想要得到的,无非就是租赋而已,我们不忍使两朝赤子丧命疆场,因此便委屈保全土地,增加岁币……”

如果单从经济成本角度看,以宋朝每年高达一万万的国家收入比较,三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帛的岁币实在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也就成为宋人普遍意识“划得来”的经济账。然而,在弱肉强食的年代,幻想以钱财得到永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宋朝的妥协政策最终使自己丧失的不是每年区区三十万岁币,而是无形的国民精神的萎缩,是国防军事的瘫痪。

确实,“澶渊之盟”后百余年间宋辽之间是没有发生较大战争,可是宋军的能力下降得惊人。仅在宋仁宗早期,当时青年包拯考察河北边防,就发现“沿边卒骄将惰,粮匾器朽”,士兵“手不能安弦,目不能辨帜”,河北是抵挡辽军的前线重地,竟然军事都腐败到这样程度,实在触目惊心!之后西夏独立,宋朝西北边境又丧失领土,被动挨打,只好再次“赐赠”钱财,以图和平。

宋朝的软弱让后来崛起的金、蒙古看到了中原汉人的要害。金人不在乎宋朝的岁币,而是直接南下入侵。当时的钦宗皇帝懦弱不堪,和他的祖辈们一样寄希望于“议和”,甚至不惜以罢免抗金大将李纲、以大送金银女人来巴结金人,宋钦宗的妥协思想让这个国家丧失了最后的希望,金人不会满足这点小小的利益,在看清宋人本质后,攻破了都城汴京,虏走徽、钦二帝,占领北宋的土地和人民,直接拥有宋朝的城市和财富!

后来的蒙古做得最绝,灭了金,再灭宋,直至征服整个欧亚大陆。蒙古人不需要宋朝的“岁币”,蒙古人需要的,是把宋王朝的土地统统变成牧场,供蒙古骑兵纵横驰骋——当我们反观宋人“以金钱换和平”的思想时,会觉得多么可笑,可悲。一个没有强大武力的国家,最终的结局就是被整体征服。

北宋的“恶习”遗传到南宋,甚至较北宋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宋真宗“恐辽”,宋仁宗恐“西夏”,南宋高宗则是彻底的“恐金症”——

这位宋高宗赵构,好歹也是皇族中一位优秀的皇子,据《宋史·高宗本纪》记载他年轻时“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还担任过河北兵马大元帅,当年血气方刚的他还只身前往金军大营,作为谈判的筹码。可正是这位皇帝,在南渡之后,可能是由于过度惊吓,从此性格大变,将其祖辈窝囊懦弱的性格发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金兵再次南侵,赵构由南京慌忙逃往扬州;建炎三年,金兵又攻扬州,赵构再次仓皇出逃,不顾手下臣子,仅带少数随从出城,在渡江途中由于受到惊吓,后来竟然失去了生育能力;金兵紧追不舍,又渡江直攻杭州,赵构无处可逃,只得从温州坐船在海上漂泊,前后达四个月之久。

漂泊在海上的赵构处境相当窘迫,食物缺乏,饥饿难当,甚至有一次只好下船步行到寺庙里讨食。或许正是这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曾经血气方刚的赵构彻底转变,在狼狈逃亡过程中,赵构不断派遣使者向金国哀求,承认自己未经过金人允许就登极,是犯错误,请金国原谅,并甘愿向金国称臣云云。

直到建炎四年,得悉金兵退却后,赵构才敢从海上回到陆地,自此把首都临时建在了杭州,方才稳定下来。

之后的几年里,赵构迫于形势,重用了岳飞、韩世忠等一批抗金将领,取得大捷,并有了光复河山的气象。可是,一旦政权稳固后,赵构卑颜屈膝的心理又表露无遗,从绍兴八年开始就与金人议和,金朝派遣特使前来,书信中将“宋国”称为“江南”,并“诏谕”宋高宗,显而易见,这是金人故意羞辱南宋。不仅如此,金朝特使居然要宋高宗跪拜受诏,奉表称臣,这引起了南宋朝臣极大愤怒,而宋高宗赵构却脸皮极厚,愿意以“跪拜”礼仪接受,还厚颜无耻地解释:“只要百姓能免于刀兵之苦,朕可以牺牲自己的体面来换取和议。”

呜呼!此情此景,即使在今人看来,也难以忍受。相比较起来,北宋的真宗、仁宗用“金钱换和平”,实在是小巫见大巫,算不得什么,哪怕是徽宗、钦宗被虏走、囚禁五国城,尚且有些许帝王尊严,到了南宋赵构这里,则是彻底的卑颜屈膝了。

之后,赵构为了议和,任用奸臣秦桧,打击迫害主战派人士,不惜害死岳飞、罢免韩世忠,自毁长城;又与金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向金国称臣,割让土地,每年不仅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外,还要送给金统治者贺正旦、生辰礼物“以巨万计”。如此苟且,彻底丢失了中原王朝的尊严,也创造了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称臣纳贡”的空前绝后的案例。

这种国家态势对整体国民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武官们悲愤不已,文官们跟风妥协,百姓一次次呐喊抗争却无济于事,终宋一朝,出了多少令人叹息的悲剧故事,上演了多少屈辱猥琐的丑剧。

宋真宗、宋仁宗、宋徽宗、宋高宗……不可否认,这些帝王个人素质都非常优秀,但唯一缺乏的是勇于面对强敌的勇气。或许这并不能完全怪罪于他们个人,而是整个大宋王朝“重文轻武”的靡靡文风造就出来的,只是,当他们以一国之君的形象表现出来时,就显得是那么懦弱、可笑、可悲。

辽人、金人、蒙古人都耻笑宋人,一次次凌辱中原,所谓“契丹是北朝,大宋是南朝”,所谓“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落后的游牧民族竟然如此鄙视文明国度宋王朝,此乃国家不幸,民族不幸!

中原王朝自古以来都是以“华”自居,征服周边少数民族,到了宋朝这里,却只得与周边民族互称“兄弟”、“叔侄”乃至“君臣”。相比汉朝、明朝甚至清朝的帝王来说,真宗、仁宗、徽宗、钦宗、高宗这些宋朝皇帝们,哪一个不是文化涵养颇高的,吟诗作赋,得心应手,却唯在强敌面前犹豫不决,仓皇逃窜,毫无勇气可言。

每当读史到此,我不禁扪心自问:对于一个人或一个国家,文化的渊博是否就能使之成为崛起的唯一因素呢?不,知识的丰富、学识的熏陶,倘若不是以国家民族的大胸襟、迎难而上的奋勇精神为支撑,那么只能成为小家子气的附庸风雅、小资情调,成为一种文化的软骨病罢了。

这种文化上的“软骨病”,不仅为宋朝皇帝们所有,也一直是宋廷大臣们的常态。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只懂得书面文字上的大义、忠诚,一旦面对强敌恶寇,就统统变为了妥协分子——

神宗时期大将种谔击败西夏军队,招降了西夏数万名士兵,这本应该是战胜方得意的事件,然而朝廷却忧心忡忡,害怕西夏的报复,文官们纷纷谴责种谔将军,甚至“议诛谔”,朝廷下旨命他把收降的士兵全部放回西夏去,以此与西夏消除仇恨,“解仇释兵”。

一个王朝,在得胜时也仍然是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明哲保身”的苟安心态,难怪小国寡民的西夏人敢接二连三地挑衅大宋了。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妥协思维广泛存在于宋王朝文官群体中,无论是忠是奸。不仅仅是秦桧这样的大汉奸屈辱求和,像一些正直耿直的朝廷重臣也同样对外妥协:

北宋哲宗时期司马光重新执政,升至宰相,掌握朝廷大权,在对待西夏问题上,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为了一时的安定,不惜将宋朝土地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割让给西夏王朝,以换取和平,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

南宋孝宗时期的宰相史浩,学识渊博,知人善用,是南宋朝廷最正直的一位名相,却始终持对外保守、息事宁人的态度。当时抗金将领吴玠在四川击败完颜亮,一举攻克秦凤、熙河、永兴三路地区,军威大振,宰相史浩却害怕金兵报复,以“陕西弗能守”的理由强令吴玠放弃领土,撤退自守。当时的朝臣虞允文等人力劝不可退兵,否则会引起大祸,可宰相的命令已经发出,吴阶退兵,果不其然,金兵见宋人软弱,乘虚追击,导致宋军折损三万人溃败,连原先收复的其他土地也一并丢失了。

综观北宋南宋两朝,连司马光、史浩这样正直优秀的大臣都是对外妥协的心态,至于蔡京、高俅、秦桧等权奸的昏庸卖国,也就见怪不怪了。

从“澶渊之盟”的贡送岁币,到对西夏人的妥协政策,再到北宋汴京被金人攻破,最后到南宋的北伐无功而返,直至整体灭亡,一系列的事件贯穿,都反应了宋人的保守怯弱心理。宋人自己也承认:“本朝无内患而有外忧者。”

反观前朝历代,汉朝初年也曾有“白登之围”的战败,汉初文、景二帝也是对北方匈奴“和亲安抚”暂时妥协,但目的是为了积累财富、充足实力,到了汉武帝时就开始重兵出击,一举击败匈奴;唐朝初年长安几乎被突厥人攻破,唐太宗早期也对突厥人采取安抚政策,但为的也是聚积实力、韬光养晦,而后唐军铁骑夜袭阴山、斩杀突厥数万之众,一举攻灭西突厥汗国,才真正解除了外患。

宋朝不是不可以用“金钱换和平”的方式来缓和冲突,不是不能以暂时的妥协来稳定局势。但如果送金钱、割土地后,就一味苟安,不思进取,依旧是“重文轻武”的观念,最后落得亡国悲剧,这其中的差别,就显而易见了。

同类推荐
  • 三国之血域英豪

    三国之血域英豪

    在一次雷雨交加的晚上,他意外来到了兵荒马乱的三国世界,战火笼罩了苍茫的大地,无助的人们在铁蹄下哭泣,希望到底在哪里?绝途的荒城里避无可避,为了生存他毅然拿起了屠刀,这是一个狼的世界,要想活下去就要杀掉挡在前面的一切敌人……
  • 当年我当差之临阵磨刀

    当年我当差之临阵磨刀

    在现实中作为一名学生的我,买了把高级寿司刀学做寿司。当拿起刀的那个时刻,我仿佛回到了我的前世。前世的我,作为一个官差捕快,在那一个惊心动魄,丰富多彩的年代,一个激情四射,热血向上的年代里和亲密的伙伴们一起为实现各自的目标,释放着我们那充满活力的青春。哪怕前路有再多艰难险阻,也无法阻止我们那颗追逐理想的热血之心。“喂喂,永叔,你那么大年纪了还整天跟着我们这些年轻人干什么?”“少年,我永叔年纪虽大可还是有自己的理想要去实现的哦!”“是成为中老年妇女之友吗?”“呵呵,你难道就不怕我把你的那点破事告诉你那些小相好们吗?”“啊,永叔,我觉得你眉毛的新造型真是太酷了!”
  • 强汉之末民所思

    强汉之末民所思

    关于三国的一些小段子,故事主线是对的,某些细节么?由作者YY。当然,你也可以YY历史么?本来就是一群人在YY那么你准备好了么,进入一个从初读者到研究家的一本小说。轻松幽默了解三国。
  • 血狼之疡

    血狼之疡

    一个小小的县城,在平凡和静谧中穿越到两千年前。如今,这个县城北临大漠草原,南毗铁血王朝,外有蒙古兵虎视眈眈刀悬头上,内有现代自私冰冷的人际关系作祟,还面临着一个铁血皇帝的吞并野心,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历史夹缝中的群体,一群年轻人站了出来,既诞生出英雄,同样也淘洗出懦夫,这里有青春的迸发,这里有爱情的纯真,这里有意志的坚强,这里有权谋的碰撞。
  • 清史讲义

    清史讲义

    本书原是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最初为北大内部发给学生使用的教材,后被中华书局等多家出版社整理出版,长期以来被作为各大学的教材使用。全书分两编:第一编总论,看似极短,泛泛而谈,却是全篇总领;第二编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部分,对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评述。作者以《清实录》和《清史稿》为基础,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加以考订,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朝各个时期的诸多核心问题。全书内容充实、轮廓清晰、考证翔实,具有极高的学术深度,在清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清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热门推荐
  • 逝剑劫

    逝剑劫

    我从小跟师傅幽居练剑,师傅仙逝之后,奉他指令下山扫荡妖魔,重建门派。山下的世界饱受妖魔侵扰,处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我本以为这个世界处处杀伐,战火连绵,远不及与师傅幽居的那座小山安定祥和。直到遇到一帮生死与共的小伙伴,我才发现原来这里除了杀戮,还有我从未在师傅身上体会过的温暖。这是一个杀戮的世界,这是一个温暖的世界。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这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 命运之红尘

    命运之红尘

    天下之势,风起云涌。宗派对战,恩怨情仇。妖族入侵,国有危难。看主角如何闯荡红尘,拯救国家,成就百世威名。
  • 最爱的歌和最爱的你

    最爱的歌和最爱的你

    我选择走过所有你来时的路,但时光终究使我们错过了
  • 吃鬼的人

    吃鬼的人

    在这个世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不一定有人知道,他们也有像人类这样的社交圈子。有一种人被特殊的鬼咬了之后,他们就介于鬼和人之间,他们拥有鬼的能力,以吃鬼为生,鬼在他们的看来就像是一种美味的食物,而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被称作————食鬼种!
  • 快穿金牌使

    快穿金牌使

    生无可恋的秦笑笑被一神秘男人带到了时空局,从此开始万千世界穿,完成各种奇葩的任务。女主耍的起流氓,扮的起圣母,虐的了渣男,撩的一手好妹.
  • 恶狼骑士团:狗先生,你好坏

    恶狼骑士团:狗先生,你好坏

    这是一个恶狼的世界,可他却是一只狗。一遭被害,他落入人间,想变成人样,需开光。“暖暖,给我开个光!”“怎么开?”“献上你的初吻!”“然后列?”“献上你的初夜!”“再然后列?”“等着拥抱男神!”
  • 爱妻,求抱抱

    爱妻,求抱抱

    他,是邪恶腹黑的世子,有些自己的势力,别人想象不到的那种强大的势力。听说世子长的很美,就脾气不好。听说世子不近美色。放屁,天天吃她的豆腐,还调戏她。她,在现代是众人崇拜最年轻的女司令,追她的人不可胜数。当她人穿过去的时候,说那里是鸡不拉屎尿不生蛋的鬼地方,没电没车,人还那么厚脸皮。片段一:“这什么鬼地方,没电没车,连洗个澡还要人进来添热水!不行!我一定要回去,不要待在这个鬼地方!”片段二:“娘子,要洞房了,你怎么还不来。”“床那么硬,不上。”男子…………
  • 夏之初晴,沐之晨光

    夏之初晴,沐之晨光

    初次见面,她望着弱不禁风的美少年,不禁怀疑起来这身娇体柔亦推到的人不应该是他吗?又一次相遇,美少年竟开始了“反扑”咳咳,某女才发现做人真的是不能看外表。最后,我们到底错了那一步,才把那样一个喜剧的开头演成了那样?当伤过痛过后。她望着他,轻启薄唇:“我恨你!”他眼中止不住一颤,满是悲痛。【这是个喜剧的小文,虐恋,中间很美好哦。欢迎入坑】
  • 魔幻战纪

    魔幻战纪

    这是一个平凡主人公带着独特技能穿越到异界走上强者之路携美游遍天下的故事。至此,你以为这会是一本玄幻yy种马争霸小说?其实,只是一个幸运的倒霉蛋的所见所闻罢了!
  • 星域霸主

    星域霸主

    别人征服大陆,征服位面,我要征服整个宇宙。PS:不只是热血的英雄主义,更是唤醒全民崛起的巨作。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定是你眼花,请看眼科医生。新人新书,求包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