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9200000007

第7章 中国文学在荷兰的翻译:从转译起步

既然荷兰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的汉学传统和中国文化的研究环境,那么人们一定认为,中国文学在荷兰的翻译介绍较之别的欧洲国家来会更多,翻译的质量会更好了,其实际情况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么乐观。正如伊维德所指出的,直到20 世纪70 年代,直接从中文译成荷兰文的作品实在是凤毛麟角,只是到了近20 年,翻译界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和介绍才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大批中国古典和现当代文学作品陆续有了直接译自中文的新译本。① 其实究其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是由于17 世纪时,大多数荷兰人只是致力于与南部沿海地区的中国人做生意,他们学会的那一点点中文带有浓厚的乡音和混杂的方言,再加之繁忙的业务使他们难以坐到北京的学校里专心致志地攻读标准的中国语言文化,他们在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一些关于中国的故事也大多取材于外交官的日记、旅游者的游记以及传教士的报告,加上他们的神奇丰富的想象,一个虚构的中国就建构起来了。因此这些关于中国的文字充满了对中国的误解和好奇,往往虚构的成分大大多于真实的东西,并不能作为研究中国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其次,作为一个毗邻北欧的西欧小国,荷兰人深知自己语言的局限,他们往往一生要学习好几种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等,所以一般的荷兰大学毕业生都会说上述三种语言,加上荷兰语,一般的学者都能用四种语言写作甚至发表文章,而且与德国人和法国人所不同的一点恰在于,他们更愿意用国际通用的语言,如英文发表自己的重要学术论文,以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注意。受这种开放观念的影响,荷兰的汉学家,如薛力赫和许理和,便大多用英文发表自己的中国研究学术论文,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前辈学者J。L 。M 。穆列所受到的冷落之命运中得到了教训:他对中国古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的详细描述竟无法出版,只能以打印稿的形式在课堂上使用,而且很少被别的学者引用和讨论,这样久而久之便被人们遗忘了。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荷兰人尝试着直接从中文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第一位汉学讲师薛力赫于1866 年率先译介了一部名叫《花间集》的广东叙事诗,其后他还翻译介绍了一些中国志怪小说,撰写了评介文章,并用英、法、德文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但他获得莱顿大学的中文教职后便停止了这项文学翻译工作。德·高延所发表的关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的论文一开始也是用荷兰文撰写的,后来很快便改用英文或德文,而且到了后来,他的主要兴趣集中于宗教问题,而不是文学。戴文达的学术兴趣主要是中国古典哲学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以及中国当代的发展问题。他一开始就意识到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意义,于1923 年用荷兰文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文学复兴》的论文,向他的荷兰同胞介绍了中国的五四新文学运动,他在文章中还提及了一些新派诗人,其中包括刘半农、沈尹默、李金发等,这足以见出他的美学倾向和选择爱好。他还是荷兰第一位将鲁迅及其小说介绍给荷兰读者的翻译家和文学研究者,他翻译的鲁迅小说是《肥皂》,通过他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荷兰汉学家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并非听从中国学者,而是有着自己的选择。由于他的主要兴趣是中国古典哲学,因而他花了很多时间编选了一本《中国古典哲学文选》并于1941 年出版。他还于1942 年翻译出版了老子的《道德经》,该译本后来于1946 年和1980 年曾两次再版。尽管戴文达用荷兰文发表了许多关于中国文学的作品和论文,但这些决不是他的主要学术研究成果,他十分重视自己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因此他的主要学术著作一般都用英文撰写并发表。他和另一位名叫R。H。凡·高罗佩的汉学家一起在《中国》季刊上发表这些介绍中国文学的译文或论文,可以说,他们的努力为20 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和文化在荷兰的传播和介绍起到了开拓的作用。

至于高罗佩(R 。H 。Van Gulik,1910~1967),作者汉学功力深厚,发表过不少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译作和专著,如米芾的《砚史》译本(1938)、《中国古代琴学》(1940)、嵇康《琴赋》译本(1941)、《明末义僧东皋禅师集刊》(1944)、《狄公案》译本(1949)、《麦梦琐言》(1950)、《秘戏图考》(1951)、《棠阴比事》译本(1956)、《书画说铃》译本(1958)、《中国绘画鉴赏》(1958)、《中国长臂猿》(1967)及《中国古代房内考》(1961)。特别是《中国古代房内考》一书对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的研究,被西方汉学界公认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权威之作。

作为一位学院派历史学家,何四维很少用荷兰文发表论文,而另一位历史学家许理和则一般用英文或法文发表自己研究中国佛教和早期传教士在沟通中西方文化关系中所起的作用的论文,但是,他于1964 年和一位名叫F 。沃斯的日本学研究者用荷兰文合著了一部介绍东亚佛教禅宗的专著,其中翻译介绍了大量的原文文献。许理和用荷兰文编写的最重要的佛教研究文献出版于1978 年,其中包括了相当完整的早期中国佛教的文献译文,对于荷兰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正如伊维德所指出的,即使有着不少对中国感兴趣的荷兰读者等着阅读中国文学作品,但是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并非直接译自中文,而是通过其他语言的中介转译成荷兰文的,因而其质量大可令人怀疑,这些作品也未在学术界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客观上广大荷兰读者恰恰正是通过这种直接的和非直接的途径对中国文化和文学有所了解的。

从其他欧洲语言大量地转译中国文学作品可溯至18 世纪。英文版《好逑传》于1761 年问世,而其荷兰文译本很快便于1767年出版了。在诗歌翻译方面,译成法文和德文的中国诗歌在荷兰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荷兰文中国文学译本很乱,除了大量的作品由其他文字转译过来外,有些译本的任意发挥和删节竟然使之与原文面目全非,甚至连不少汉学家也无法找到原文的出处。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翻译作品可谓鱼龙混杂,但在译成荷兰文的二三流通俗作品中,也不时地兼有一些第一流作家和哲人的作品问世,例如孔子和孟子的著述,以及李白的诗等,但这些作品往往发表在杂志上,很少成书出版。

应该承认,即使是通过转译或译述,中国文学作品的进入荷兰,也照样对荷兰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就诗歌领域而言,中国诗歌的翻译介绍产生的影响还具体表现在荷兰诗人的误读和创造性建构上。这方面的主要代表是J。斯洛尔霍夫。作为一位曾在海军中服役的医生,他游历甚广,并到过中国,因此他喜欢在自己翻译或创作的诗中引入一些异国风情。作为一位有着自己翻译标准的诗人兼翻译家,斯洛尔霍夫的翻译与他的前辈有很大的不同,他是最早采用英国翻译家阿瑟·威利的译本的荷兰诗人。他一方面忠实地效法威利,另一方面又不时地对这些中国诗进行一些全新的误读和有意的曲解,因而展现在荷兰读者眼前的中国诗实际上是经过翻译家—诗人带有创造性主体建构意识的接受之后用另一种语言重新书写的“再创造性”作品。可以说,尽管斯洛尔霍夫的翻译加进了自己的浪漫主义情调,但是对荷兰读者来说,读他那自由发挥的、带有创造性的译诗远远胜过读另一些诗人的译作。由于荷兰本身有着“诗的王国”之称,因而在20 世纪40 年代至80 年代,在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诗歌的翻译始终占有很大的比重。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一年一度的荷兰鹿特丹诗歌节———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诗歌节———开始邀请一些中国当代诗人出席并朗读自己的诗作,这无疑也为中国诗歌在荷兰的翻译出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正如伊维德所总结的,中国诗歌并非仅由于其思想的深刻和意象的优美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欣赏,同时也因为人们认为中国诗歌使他们能够感受到东方的智慧。《道德经》的荷兰文译本第一版于1910 年出版,而第十一版则于1986 年问世,这足以见出人们对东方人的价值标准的兴趣。同样,孔子和庄子的著述也一版再版,一再地被不同的译者翻译、阐释。这充分体现了荷兰读者也和其他欧洲国家的读者一样对以中国为首的东方文化思想有着由衷的热爱和向往。应该指出的是,如同所有的国别文学在另一国度的流传一样,中国文学作品在荷兰的翻译所取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取决于时代的风尚,而更多地取决于不同的译者的高超的翻译技巧。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弗兰茨·库恩的德译本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的一再被从不同的语言转译成荷兰文这一事实。可以说,早期的中国文学在荷兰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助于通过其他语言的转译,而转译者对第二手原文作品的神奇丰富的想象使新的译文实际上成了一种再创作。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中国文学在荷兰的传播和翻译,同时也体现于在北欧国家的传播,因为在那里,精通中文的译者实在是凤毛麟角,而可以借助于英文、法文和德文翻译的译者则大有人在。

4 Recep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Current Holland:Direct Translation and Com munication

同类推荐
  • 嘉典

    嘉典

    本书由十三章组成,分别介绍了我国各大节日的庆典的由来,风俗习惯,以及如何策划和操作。
  • 家具里的中国

    家具里的中国

    中央电视台历时四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半年之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整理编撰成书,以飨读者。取景广泛,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家具中的精湛的技艺与文化。文字凝练、插图精致、设计精良、包装精美,兼具阅读、馈赠与收藏价值。
  • 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我初识李天柱先生,是在1993年春天宁夏政协全委会的分组会上。他是组长。在主持会议时,他正襟危坐,其言温和,其色蔼如,堂堂正正地维护着每个人的畅所欲言。我作了一次关于如何识别人才的发言,有“坚持包子馅第一,包子皮第二”的怪论,他把我记住了。我会后打听,才知他是宁夏名校名师、名校长,大名鼎鼎的李天柱先生。而今李先生年近八十,有文集《教育随笔》准备出版,嘱我作序,我恭谨从命。
  • 巫术的世界

    巫术的世界

    神秘文化和神秘现象总能激发无限的遐想,作为一套神秘文化的专题百科读物和速读读物,本系列读本分专题全景式展现了世界神秘文化各个分支领域的历史起源、发展状况,以及与该领域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影视文学作品等等,并以现代科学的视角给林林总总的神秘文化一个全新的解释。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巾军起义》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讲述了元朝末年张士诚和方国珍发动红巾起义的全过程,以及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并建立明朝的始末。
热门推荐
  • 悍后攻略

    悍后攻略

    被庶妹和后母欺负,甚至惨死,带着怨恨的她终于重生了!曾经她软弱,所以只有被打的份!于是重生回来,她必须要强!要强!强强强!她记恨渣妹后,一个个陷害过她的人,都别想活!重生归来,她步步为营,让那些欺她、害她之人得到了最惨烈的报复!
  • 山水纯全集

    山水纯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无双:倾城皇后冷傲帝

    绝世无双:倾城皇后冷傲帝

    她二八年华,嫁入皇宫,是偶然,是必然!他年纪轻轻,却卓而不凡,一手创立念汐国,不过短短三年,便成为众国之霸主!传闻,皇后美绝人寰,冰雪聪明,温婉可人,蕙质兰心,更是绝代佳人!传闻,帝王俊美绝伦,聪明睿智,气宇不凡,玉树临风,更是绝世风华!传闻中的皇后倾国倾城,总是微微扬着嘴角,云淡风轻中,透着风过水无痕般的冷静!传闻中的帝王冰冷霸气,拒人于千里之外,无形中透着一股凌厉的威压,气势逼人,不怒自威!没人见过帝王笑,直到--帝王遇到了皇后!整个大陆都“迷离”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信以为真
  • LOL大陆冒险

    LOL大陆冒险

    这是一个大陆被分为几块为了保护这些大陆的安全和和平每位英雄都在勇敢的对黑暗的势力全力抗争作者写的简单开心的看完更新速度很快
  • 将心向明月

    将心向明月

    温音一直都无法确切形容鹤归的声音,他甚少参加歌会,偶然参与也是直接开唱不废话半句,温音无法揣测准确他讲话时的音色,只能一遍遍听着他翻唱的歌曲,低沉有清冷有戏谑也有,唯一不变的,是深情处仿佛他真真透过屏幕凝视你的眼眸。
  • 魔后:我的老公是个神

    魔后:我的老公是个神

    只是去X国盗取资料,谁知遭人暗算在直升机装上了多个微型炸弹。一觉醒来,成了不知名国家的宰相千金,却发现原来她不是宰相之女,那她的身世是什么?哼!一个现代的灵魂去到古代,要修炼玄!?说她太迟学没可能厉害?!她就弄个七阶巅峰外加魔族后代给你看,吓死你!至于伴侣方面嘛~她不知道,听天由命吧!
  • 鹭灵传奇

    鹭灵传奇

    紫云山,武学圣地,有师徒三人。师父是武学至尊,师兄是武学奇才,唯独一个丫头片子,论资质,可谓朽木一尊,论心智,可谓顽石一枚。然而再笨的女子一遇到爱情,也可立马化身女超人。她为了心上人只身闯天下,却阴差阳错卷入了灵国、越国、乌兰国之间的权利斗争。凭着绝美的外貌、“二”姐的智慧,她既是白王的梦中情人,又是玄王的未婚之妃,更是三大公主的眼中钉,肉中刺!更搞笑的是,她在武林至宝的争夺中踩着狗屎运“一鸣惊人”,武林正道誓要铲除妖女,为民除害!而邪门妖道却视其为千年不遇之奇才!爱她之人狠爱狠爱,恨她之人绝不留情!新欢旧爱为了她要杀伐征战,挚友情敌为了她要一决雌雄!一时间搅得天下大乱……
  • 星界圣歌

    星界圣歌

    茫茫星河,众生万千,孰料一遇男主误终身……这是一部星河血族少年的步天之歌!
  • EXO之血染西夏

    EXO之血染西夏

    在这样一个时代,出现了这样几个强大的族群。血族,天神,天使,魔族…他们身怀异能。有些不同的能力。开始的开始一切都是美好的,这就如同神单独赐予的空间。在这时,一场内战爆发了。……几个世纪的轮回,一场场的战争…成就了现在的这个时代。------西夏。
  • 乌龙院——我的警院生活

    乌龙院——我的警院生活

    我叫何萌,1990年出生,来自于中国北方的一座小城。我的大学生活,是藏蓝色的;因为它大多时候都会显得低调,沉闷或许又有些悲伤,有些时候或许又非常的乏味,但是透过它却又可以展现出激情与力量。有一张照片我很喜欢,照片里的我穿着一身的藏蓝色的制服,制服上点缀的标识会让人眼前一亮,肩章上的一道拐标明着我的身份。这些东西加起来,足以表明了我的身份:我是一名学警、或者说,是一名警校的学员;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更让人熟悉的身份——我是一名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