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的监控体系,是一个通过组织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参加或参与的实现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经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严格性。
为了实现上述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内容: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构成。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运行的环境。一般情况下,控制环境有以下几方面要素:
①企业经营管理的传统和特点。是指企业各级管理机构的风险意识及相应的方针、策略,对会计信息的重视及运作程序,对国家各项法规的遵守程度和执行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等。
②企业的组织结构。从内控体系的角度看,企业的组织结构核心是机构和人员职责的合理分工。确保能做到同一经营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要有不同的部门或人员参加,这样,一个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就可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加以复核。这就要求各职能部门和人员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即部门之间或人员之间是平级关系,或各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而且各部门或人员的工作业绩只根据其经营成果或工作成效来评定。
③内部审计机构。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会计进行监察、检查,同时也能有效地稽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及其执行情况、管理机构对法规的遵守和执行情况、企业各组织机构的运行效率等,并向企业的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
④人事政策和制度。这是业务管理的内容之一,也是控制环境的要素之一。对于企业来说,财务会计人员是至关重要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只要财会人员是胜任而可靠的,即使其他内部控制职能薄弱,也能够编制真实可靠的会计报表。企业的人事政策和制度包括职工的招收、培训、考核、提升及奖惩等。
⑤外部影响。主要是对企业经营及财务会计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如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政策以及各种制度如会计制度等。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调控措施等也是必须关注的外部环境。
(2)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总体上讲,可以把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资产管理的大部分,以及业务管理中的财务管理统称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完整性。企业中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已记录入账,以防止在会计记录中漏记某些交易事项。企业中资产的保管、保险、抵押及资(财)产的所有权转让都需经恰当的手续,以维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
②真实性。内部控制制度不允许在会计记录中记入虚构的交易业务。
③有效性。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发生的业务都必须符合程序和规定,经济业务必须经过审批,否则有可能出现或成为欺诈性交易,或者使资产遭受损失或浪费。
必须注意的是,经济业务必须是实际发生的,而且记录时间恰当,若在交易发生前或发生后较长时期才入账,会计报表则有可能错报。
④准确性。企业从事经营业务交易的计价恰当、分类适当、金额准确,账证、账账、账表相符合。
(3)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的种类很多,而且不同行业、企业规模之间也相差较大。总的来说,控制程序是企业管理部门为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而建立起的各项政策和程序。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①职责的适当分离。职责分离的目的在于分清责任,相互制约,以预防和减少有意的或无意的错误。
第一,资产的记录与保管相分离。资产管理人员不能担任该资产的会计记录工作,否则容易发生舞弊欺诈行为。再如,出纳人员不能既收现金,又记录现金账,又登记应收账款,这样就有可能出现违法违纪的问题。同样,仓库的保管员不能兼做存货收发记录等。因此,企业对各岗位的职务、职责的配置必须科学、适当分离。
第二,交易业务处理中职责(务)分离。每项经营交易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应由不同的部门或人员来完成,即交易活动的批准、执行、记录、复核由不同的人员或机构负责。如购货批准付款、签发支票及支票开具付出人员应分开。
第三,经营责任与会计责任相分离。如果企业内部各经营部门同时负责会计记录,则可能出现虚报现象,采取单独设置财务会计部门来负责各经营部门的会计记录和报告,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实践表明,作为企业的整体组织结构,必须既能保证各内设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职责合理分离,又能实现提高工作效率及加强信息的沟通。为此,在会计控制程序方面应体现以下几项重要原则:一是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业务上完全独立,其工作只受财务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的领导。同时,财务副总经理(以及总会计师)没有业务管理方面的责任。二是现金收支及保管由企业会计主管负责。三是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向总经理负责。
②合理的审批手续。
第一,审批手续是企业最高管理部门制定的业务方针决策制度。企业从事经营交易活动,首先应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这对于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有重大影响。不经过审批手续而随意处置资产,造成资产流失、转移等问题的可能性极大。
第二,审批手续可分为一般审批和特别审批。一般审批是对经常性经营管理业务制定方针、政策、制度和措施,企业的各级人(职)员都必须按此执行,如确定订货点、批准赊销限额、备用金领用等。
特别审批是对企业的大额交易业务或特殊业务进行的逐个(项)审批。例如,超过限额的材料物品、固定资产购置、对外长期投资、企业股份转让等应由业务总经理或董事会审批。
但要注意的是,审批与交易活动的批准不同,批准是审批手续的执行过程。
③合理设计并使用凭证和记录。凭证和记录是用来记载和汇总各种经济业务活动的书面凭据。包括各种原始单据、账簿及其他用以簿记的卡片、表格等,凭证和记录是形成会计报表的直接依据,因而是内部会计控制程序的核心。
合理设计使用凭证和记录的基本原则,一是凭证应连续编号,种类齐全,内容完整;二是交易业务发生即应尽快编制凭证和记录。
企业应当制定凭证和记录的制度说明,便于使用和执行。在制度说明中应当规定:一要有凭证传递过程,以便提供足够的信息,并恰当地记录和控制资产;二要有恰当的记账手续,对每类经济业务都应当规定适当的记录程序,以便一贯运用。
同时,企业制定、设计、使用凭证和记录必须以《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会计制度为基础。
④资产和记录的保护制度。资产和记录应妥善保管。资产、记录特别是有关凭证和账簿丢失与损坏其后果将是很严重的,企业应制定和明确相应的保护手段。
⑤业务核查。
第一,一项完善的交易业务除审批(批准)执行记录等外,其最后一道控制程序即为内部独立核查。即对上述各个交易处理环节进行认真经常的复核。如果没有机构和人员对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则难以落实和实现。
第二,交易业务核查的一个基本特征即为独立性,即核查人员应独立于以前环节执行人员之外,否则,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就会大大降低。